基带协议
Ⅰ 什么是基带芯片
常见基带处理器负责数据处理与储存,主要组件为DSP、微控制器、内存(如SRAM、Flash)等单元,主要功能为基带编码/译码、声音编码及语音编码 等。目前主流基带架构:DSP+ARM。目前的主流是将射频收发器(小信号部分)集成到手机基带中,未来射频前端也有可能集成到手机基带里。随着数字射频 技术的发展,射频部分被越来越多地集成到数字基带部分,电源管理则被更多地集成到模拟基带部分,而随着模拟基带和数字基带的集成越来越成为必然的趋势,射 频可能最终将被完全集成到手机基带芯片中。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厂商将基带和射频部分集成在一起,对于中高端应用则加上应用处理器。
基带芯片是用来合成即将的发射的基带信号,或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具体地说,就是:发射时,把音频信号编译成用来发射的基带码;接收时,把收 到的基带码解译为音频信号。同时,也负责地址信息(手机号、网站地址)、文字信息(短讯文字、网站文字)、图片信息的编译。其主要组件为处理器(DSP、 ARM等)和内存(如SRAM、Flash)。
必须说明的是:早期的基带芯片一般没有音频信号的编译(编码解码)功能,也没有视频信息的处理功能。而目前的芯片,大都集成了这些功能。甚至,为了进 一步简化设计,这些编译电路所需要的电源管理电路也日益集成于其中。但是,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以及个性化设计的要求,信号的功率放大电路尚未 集成于此,而是由另外芯片独立完成。
基带部分可分为五个子块:CPU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
CPU处理器对整个移动台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定时控制、数字系统控制、射频控制、省电控制和人机接口控制等。若采用跳频,还应包括对跳频的控制。同时,CPU处理器完成GSM终端所有的软件功能,即GSM通信协议的layer1(物理层)、layer2(数据链路层)、layer3(网络层)、 MMI(人-机接口)和应用层软件。
信道编码器主要完成业务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加密等,其中信道编码包括卷积编码、FIRE码、奇偶校验码、交织、突发脉冲格式化。
数字信号处理器主要完成采用Viterbi算法的信道均衡和基于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技术(RPE-LPC)的语音编码/解码。
调制/解调器主要完成GSM系统所要求的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解调方式。
接口部分包括模拟接口、数字接口以及人机接口三个子块:
(1)模拟接口包括:语音输入/输出接口;射频控制接口。
(2)辅助接口:电池电量、电池温度等模拟量的采集。
(3)数字接口包括:系统接口;SIM卡接口;测试接口;EEPROM接口;存储器接口:ROM接口主要用来连接存储程序的存储器FLASHROM, 在FLASHROM中通常存储layer1,2,3、MMI和应用层的程序。
Ⅱ 基带开发 物理层协议 是核心的吗
一、基带的释义:
基带:Baseband 信源(信息源,也称发射端)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专谱搬移和变属换)的原始电信号所固有的频带(频率带宽),称为基本频带,简称基带。
基带和频带相对应,频带:对基带信号调制后所占用的频率带宽(一个信号所占有的从最低的频率到最高的频率之差)。
二、基带传输的简单介绍:
基带传输,一种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未对载波调制的待传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它所占的频带称为基带,基带的高限频率与低限频率之比通常远大于1。很老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中。服务器—终端服务器—电话线—基带—终端,ISO中属于物理层设备。
Ⅲ 采用csma/cd协议的基带总线,其段长为1000m,为了保证在发送期间能够检测到冲突
在基带总线网中,最长冲突时间是网络传送延迟的2倍,利用计算最小帧长回的公式10Mb/sX[(1000M/(200m/us)]可以得到最小帧长为答100bit。答案为B。若是在宽带总线网中,最长冲突事件是网络传送延迟的4倍。这个是11年网工题目吧,参考答案错了。
Ⅳ 802.2,802.3,802.4分别是什么协议
Ethernet 802.2协议是IEEE正式的802.3标准,它由Ethernet II发展而来。Ethernet 802.2将Ethernet II帧头的协议类型字段替换为帧长度字段,并加入LLC-802.2头,用以标记上层协议。LLC头包含目的服务访问点(DSAP)、源服务访问点(SSAP)和控制(Control)字段。
Ethernet 802.3是1983年Novell发布其Netware/86网络套件时采用的私有以太网帧格式,该格式以当时尚未正式发布的IEEE802.3标准为基础;但是当两年以后IEEE正式发布802.3标准时情况发生了变化(IEEE在802.3帧头中又加入了802.2 LLC头),这使得Novell的Ethernet 802.3协议与正式的IEEE 802.3标准互不兼容;Ethernet 802.3只支持IPX/SPX协议,是目前所用的最普通的一种帧格式,在802.2之前是IPX网络事实上的标准帧类型。
802.4委员会已经定义了令牌总线标准是宽带网络标准,以与以太网的基带传输技术区别。令牌总线网络通过总线拓扑结构,使用75欧姆CATV同轴电缆构造。802.4标准的宽带特性,支持在不同的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宽带电缆有较长的传输能力,传输率可达10Mbps。在生产厂房的网络中,令牌总线网有时采用生产自动化协议来实现。
令牌按照站点地址的序列号,从一个站点传送到另外一个站点。这样,这个令牌实际上是按照逻辑环而不是物理环进行传递。在数字序列的最后一个站点将令牌返回到第一个站点。这个令牌并不遵照连接到这条电缆的工作站的物理顺序进行传递。可能站点1在一条电缆的一端,而站点2在这条电缆的另外一端,站点3却在这条电缆的中间。
电缆的拓扑结构可以包括被长干线电缆连接的工作站的一些组。这些工作站从一种星形配置的集线器中分支出来,所以这个网络既是一个总线拓扑又是一个星形拓扑的网络。ARCNET是一个令牌总线网络,但是它不承认IEEE802.4标准。令牌总线拓扑结构的例子有“ARCNET”。令牌总线拓扑对于组织分离在较远地点的用户是很适合的。虽然在一些生产环境使用令牌总线结构,但是以太网和令牌环标准却已经在办公室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Ⅳ 基带modem和协议转换器有什么区别
大小
Ⅵ 基带芯片的详解
1.目前常用的基带芯片大多采用基于ARM7TDMI芯核的微处理器,ARM7TDMI是低端的ARM芯核,它所使用的电路技术能使它稳定地在低于5V的电源下工作,可采用16/32位指令实现8/16/32位数据格式,具有高的指令吞吐量、良好的实时中断响应、小的处理器宏单元ARM7能高效的运行移动电话软件,参考框图如图1;
控制核ARM7TDMI,采用0.35um制造工艺。包括一个ARM7 32位RISC微处理核;1个Thumb能将16bit指令解压为32bit指令;1个快速乘法器,一个输入校验断路器(ICEbreaker)模块.ICEbreaker模块给控制核提供单片内集成调试(debug)支持,当控制器停在程序断点时,有权访问控制器的全部内容及控制器可访问的全部地址空间.通过JTAG同步串联连接,信息随后送给计算机主机用于显示。
ARM可访问的地址空间由存储器管理单元(MMU)控制.MMU负责提供片选,控制等待状态及ARM产生的全部访问数据宽度(8bit/16bit/32bit)。MMU支持外部8bit或16bit长度的程序与数据存储器,外部ROM字宽由程序存储器尺寸pin指示,外部RAM则由寄存器指示。MMU管理ARMT状态变化;工作到睡眠由ARM7软件实现,睡眠到唤醒由中断或复位实现;MMU分配被要求的外部系统总线给DSP。
中断控制寄存器是存储器的映射,它允许隐藏与清除中断,配置由中断源及由ARM产生的中断信号FIQ,IRQ之间的映射.一共有10个中断源;外部设备中断、DSP产生的中断、SIM I/F中断(要求与SIM卡交换读写字)、VART1.2中断(要求与数据终端设备交换读写字节),按键扫描中断(指示按键连通或断开),TDMA帧中断1,TDMA帧中断2,OS记号,RTC警报。
Boot ROM内含ARM与USC(Universal system connector)系统串口的基本通信代码,ROM代码用于初始化MCU系统,而且能通过一个简单的通信方案实现往内部SRAM下载更有效的通信协议。
2.处理器外围设备
ARM7外围设备是存储器的映射并能被灵活驱动.除UARTS部分之外,它们的组成如图3所述。
IM I/F驱动SIM卡,并且执行部分ETSI Rec11.11接口协议;复位序列,Card on sequence,card off sequence, byte or multi-byte transfer。
16个通用输入输出(GPIO)线可用,但它们的使用有所限制,因为它们常与其它信号(如地址线、串口线等)复用,故要计算实际可用的GPIO数量。
脉冲产生器产生软件可调的PWM输出频率及占空比.
特殊EEPROM串口总线确保当ARMT串接EEPROM时不会降低处理速度.
GPSI(General purpose serial Interface)允许连接多种设备.
辅助ADC I/F包含5个模拟输入;温度感应,电池电压……
键盘扫描识别25个键的状态.
RTC模块能提供一个带报警提示的全天完整的时间时钟,并带100年日历(注;不同的基带芯片该项功能有差异,有的芯片的RTC只是一个32位计数器,需要通过软件计算年月日时分秒).
Ⅶ MODBUS协议有哪几种
Modbus协议目前存在用于串口、以太网以及其他支持互联网协议的网络的版本。
1、对于串行连接,存在两个变种,它们在数值数据表示不同和协议细节上略有不同。Modbus RTU是一种紧凑的,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的方式,Modbus ASCII是一种人类可读的,冗长的表示方式。这两个变种都使用串行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方式。
RTU格式后续的命令/数据带有循环冗余校验的校验和,而ASCII格式采用纵向冗余校验的校验和。被配置为RTU变种的节点不会和设置为ASCII变种的节点通信,反之亦然。
2、对于通过TCP/IP(例如以太网)的连接,存在多个Modbus/TCP变种,这种方式不需要校验和计算。
3、Modbus有一个扩展版本Modbus Plus(Modbus+或者MB+),不过此协议是Modicon专有的,和Modbus不同。它需要一个专门的协处理器来处理类似HDLC的高速令牌旋转。
它使用1Mbit/s的双绞线,并且每个节点都有转换隔离装置,是一种采用转换/边缘触发而不是电压/水平触发的装置。连接Modbus Plus到计算机需要特别的接口,通常是支持ISA(SA85),PCI或者PMCIA总线的板卡。
对于所有的这三种通信协议在数据模型和功能调用上都是相同的,只有封装方式是不同的。
(7)基带协议扩展阅读:
其它通讯协议
1、RS-232通讯协议
RS-232是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为标识号通常。RS-232 接口以9个引脚 (DB-9) 或是25个引脚(DB-25) 的型态出现。
2、RS-485通讯协议
RS-485标准是在RS232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3、Ethernet通讯协议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以太网络使用CSMA/CD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Ⅷ 采用CSMA/CD协议的基带总线,其段长……则该网络上的最小帧长应为
段长1000m,若两来端有站点,源距离就是1000m,则冲突信息检查到的最大延迟为1000*2/200=10微秒,保证发送期间检查到冲突,则一帧数据没发完成就应收到冲突,最小帧长即为10Mb/s * 10微秒 =100比特。
Ⅸ 高通基带啥意思为啥说高通基带好
高通基带(Baseband)是手机中的一块电路,负责完成移动网络中无线信号的解调、解版扰、解扩和解码工作,并将权最终解码完成的数字信号传递给上层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一般高通骁龙使用的是SSR模式的,在CPU和GPU这两方面所差距不大的时候,基带则是用户衡量两款处理器信号好坏的主要的一个标准。
(9)基带协议扩展阅读:
基带信号就是发出的直接表达了要传输的信息的信号,比如我们说话的声波就是基带信号。由于在近距离范围内基带信号的衰减不大,从而信号内容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传输距离较近时,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基带传输方式。如从计算机到监视器、打印机等外设的信号就是基带传输的。
Ⅹ IEEE 802.3、IEEE 802.3u、IEEE 802.3x这些标准的协议各表示什么
1、IEEE 802.3
IEEE 802.3是工作组和工作组制定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标准的集合,该工作组定义了有线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
这通常是具有一些广域网(WAN)应用的局域网(LAN)技术。 通过各种类型的铜缆或光缆在节点和/或基础设施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之间建立物理连接 。
2、IEEE 802.3u
IEEE 802.3u (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以太网的标准。100Base-T技术中可采用3类传输介质,即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100Base-TX和100Base-FX采用4B/5B编码方式 , 100Base-T4采用8B/6T编码方式。
就是所谓的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
3、IEEE 802.3x
IEEE 802.3x是在全双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协议。
流量控制用于防止在端口阻塞的情况下丢帧,这种方法是当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开始溢出时通过将阻塞信号发送回源地址实现的。流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网络中瞬间的大量数据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保证用户网络高效而稳定的运行。
(10)基带协议扩展阅读
IEEE 802常见标准:
1、IEEE802.1:局域网体系结构、寻址、网络互联和网络
2、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的定义。
3、IEEE802.3: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SMA/CD)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
4、IEEE802.4:令牌总线网(Token-Bus)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5、IEEE802.5:令牌环网(Token-Ring)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6、IEEE 802.6 :城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DQDB (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分布式队列双总线)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7、IEEE 802.9 :综合声音数据的局域网(IVD LAN)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
8、IEEE802.10:网络安全技术咨询组,定义了网络互操作的认证和加密方法。
9、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及物理层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