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的图片
⑴ 医患关系一直恶化下去会怎样
中国的医患关系一直是我国的一大难题,每年都会爆出因为医患纠纷而导致医生遭到病人暴打、威胁等事件,其中情节最恶劣的恐怕要属2014年的那起“温岭杀医”事件了,患者做完鼻腔微创手术后去找医生复查,自我感觉手术效果不理想,而医生的诊断说明是这次手术是成功的,不需要再次手术。因此患者认为医生是在骗他,以致于接连投诉最后将其杀害了。这件事情曾经一度搞的医务界人心惶惶,这样一件连医患都谈不上的事却导致了这样一死两伤的结局,又怎么不让医务人员愤怒和害怕。
然而据相关调查,如同此类的医患纠纷每年都要上涨越22.9%,可见医患关系是怎样的在持续恶化下去。大家根据目前医患双方的不信任和抱怨的现状可以想见要是医患关系不能得到缓解,最终的恶化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在答主看来,最后恐怕就是两败俱伤了。首先中国的医生在面对随时可能威胁着自己生命的病人及家属时还能够尽心尽力的放手治疗吗?据调查,有近半的医生因为医患关系考虑过转行,还有不少医生反对自己的孩子选择从医这一行业。而就答主发现,不少英语补习班有着不少医科专业的学生,很多都有着学习出国就业的想法,可见要是再任由医患关系这么发展下去,医生要是不干了或者出国跑光了,这对国内的医疗和患者都是不利的。而对于患者而言,医患关系的恶化只会令自身受损,面对着自己不信任的医生,而医生也防备着自己,这样又怎么能够获得好的治疗尽快康复呢。
其实,就医患双方来看,双方都属于较为弱势的群体,医患关系的恶化对双方都没有任何益处,而要解决医患关系也是一条漫长不易的道路,不仅需要医患双方建立信任,也需要政府赶快行动起来,更好的规划好我国的医疗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两方的矛盾问题。
⑵ 因医疗纠纷,男子全家霸占病房6年不走,后来怎样了
医患纠纷一直以来都是医院和患者双方头疼的问题。一般的医患纠纷,长则一两年,短则几个月也就解决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因医患纠纷遇到了“病房钉子户”,病人霸占病房长达六年不肯搬走,甚至把病房改造成家,锅碗瓢勺、柴米油全搬到病房,一家人在病房里吃喝拉撒,过春节都不肯搬离。
病人生病,从心理上期望得到良好的救治和情感的温暖,但医生面临的是成千上万个病人,不周之处在所难免。如何避免医患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医院应该从情感上关怀病人,提高服务质量及医疗水平,病人应该体谅理解医生。相互的理解沟通,是解决医患矛盾的关键。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最好办法是尽快走法律程序,像田某这样长期霸住病房是不可取的。
⑶ 医患关系的相关背景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医患双方以及与双方利益有密切关联的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医”是指包括医生、护士、药检与管理等人员在内的医务人员群体,“患”是指包括患者或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亲属、监护人员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门、单位等群体。
从2000年至今,医患纠纷事件频发。2000年8月,武汉市第六医院,医务科一名人员遭患者硫酸毁容。
2001年2月,湖北省广水患者家属将送其回家的协和医院救护车和医务人员扣为人质,索要30万元赔偿。
2003年9月4日,四川成都市第二医院,怀孕护士惨遭干部病房患者家属殴打致流产,其丈夫也被殴打可能致残,千人签名要求严惩凶手。
2009年7月10日,湖南省辰溪县中医院,医闹百余人占领医院门诊大厅封锁打砸医院。
据中国医学界人士专业交流网站“丁香园”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10起砍杀医务人员事件,2011年8月,东莞长安医院一位患者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用菜刀砍死了一名医生。
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免疫科医生办公室里,一名男子突然冲入行凶,当场造成医务人员1死3伤。不久前,一张护士扇婴儿耳光的动态图片又将社会的焦点集中到了医患关系上。
⑷ 对医疗方面比较懂得朋友,麻烦进来下帮帮小弟!
你这是很严重了,赶紧去医院,夜里不小心会憋死人的,我已邻居就是鼻息肉半夜去的医院。
⑸ 发生医疗纠纷 可否拒付医疗费
1.不可以。患方经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治疗,医患双方之间便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根据《内合容同法》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患方享有接受治疗权利的同时,有给付医疗费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拒付医疗费,欠费状态下,医院没办法正常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最终影响患者的治疗。诊疗结束后,院方也有权要求患者支付医药费,甚至可诉讼至法院。
3.发生医疗纠纷,可先与医院进行协商,也可第三方调解或诉讼程序。若经鉴定医院存在过错,会承担相关责任。医疗费在赔偿项目之中。如果医院有责任,即使先行支付,依旧可以让医院承担相应的部分。
⑹ 被人打伤后,医院的照片CT之类的有没有效
你去医院就诊,医院对你的检查都会以病人信息的形势存在你的病历中,包括CT片。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记录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医疗部门记载病情、诊断和处理方法的记录,每个病人一份。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在医疗活动中,以下这些文书记录都属于病历资料: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它是最直接、科学、系统的医疗信息资料的汇总,其价值,除了作为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及医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外,也是患者健康情况的档案。
病历是法庭上不可或缺的证据和材料,是医务人员执行医疗行为的依据和记录,也是医务人员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正确、合法的依据。在医疗纠纷中,病历资料是最重要的第一手的证据材料。掌握病历资料,是对医疗纠纷做出准确鉴定与判断其性质以便做出正确处理的前提条件。而且,病历也是医疗机构作为相关法律纠纷既非原告亦非被告的第三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证据提供义务,如交通事故伤害、刑事伤害、民事伤害、工伤事故伤害、伤病后的保险费偿付等。在各种讼争中,病历资料往往能起到重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⑺ 出现医疗纠纷应如何解决希望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谢谢!
一是可以到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局)投诉,这是当前能做的主要的专工作,因为你起诉的证据不能属证明他对儿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只是起了水泡,而且留不留疤痕现在还说不准,因此,可以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
二是到法院起诉,这个费时费力,不建议走这种途径,而且不一定能赔多少。
最后,就诊最好到正规医院,小医院千万别去。
希望能帮上你。
⑻ 求助:好好的人,吃药吃死了! 附尸检报告。
上述药物中:心脑康、健脑补肾丸、谷维素均属不痛不痒的;卡马西平用于治神经性痛,扑热息痛、安定、巴比妥均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上述药物最多引起服药期间嗜睡,并非致死原因。
根据尸检报告可知,患者就诊前已有头痛,说明就诊前脑积水、颅高压已经存在,18时出现呕吐,此时颅高压症状更明显。颅内高压继续加重后脑疝形成致死。
脑积水病因很多,多是慢性过程,想必患者头痛已有一段时间。患者只是因疾病加重头痛明显了才去就诊,如果不去就诊不吃药,同样会出现这个结果。另一方面,颅高压常有喷射性呕吐,口服药物根本就无法消化吸收。
结论:患者死亡与药物无直接关系,如果打官司你们未必占上风。
⑼ 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doc
1、首先应学会了解病人的心理。
当一个被确诊为患有疾病时,通常不能适应病人的角色,而产生一些不良的表现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时刻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心理进行干预,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2、相互理解
医务人员可通过病人的目光、表情、姿势、动作等充分了解病人的人格特点,针对病人的病情,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从心理上对病人进行支持,指导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疾患。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
3、重视心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务人要求愈来愈高,医生地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反映
在复述对方所说内容的同时,将谈话引向问题症结所在的技巧。要具有对交谈者所显露的情感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并帮助他们表达病情,控制情绪。
5、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医生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和身体语言,注重与患者的情感交流,一般情况下病人第一次和医生对话时,他恐怕无从知道医生的技术水平有多么优良,但是他能够在瞬间感受到医生的服务态度,感受到医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⑽ 谈谈你对医疗现状的看法
一、医疗体制积弊太多。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就批评过,认为是老爷卫生部。那时医疗条件差,却还没有高昂的医疗费之忧。社会保障不足,医院公益性质与市场性质不分,导致医疗费高涨,多轨制的不平等医疗待遇,导致低医保群体对医疗体制的不满。医院为了生存,医生的精力大部分用在了创收之上,医院承包核算、科室分包核算,个人分解指标完成,医务人员还有多少心思用在技术业务上,用在服务关心病患者上?
什么样的体制规范什么样的行为,体制再有问题,总要面对病患者,总要有人面对病患者,面对病患者的不是卫生局长是医生。是医生就要面对病患者,这是要正视的现实问题,回避不了的。体制的固疾,使得看病难,看病贵,服务差,病人自然不满,一旦出现医疗失误,矛盾将激化,又没有有效的调解裁决体系,导致中国特有的医患血案。
在医疗服务关系中,在医患矛盾博弈中,医院绝对是强者,病人患者是弱者。医患矛盾出现后,在靠行政方式或靠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无望时,过激行为就会出现。既然没人管,就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实力,发泄不满情绪。发生这样的事情,双方都是受害者。
二、医院服务意识缺乏。患者就医看医生,挂号起就要不断的排队,健康人都受不了,何况病人。哈医大一院事件的行凶者两次到该医院没有结果,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一老一少,两个病人(患者爷爷患有癌症),一天三次进出两家医院大门,其状不惨吗?
许多时候,看一次病,在医院被折腾一天还没有结果,各种检查让你头昏脑胀。碰到看急诊,折腾一晚上,睡没个睡处,坐没个坐处,那难受劲,想想都知道。
网络上有帖称,某往友和老公带宝宝深夜看病,一次是因为拉肚子,一次是因为发烧,每次在医院被折腾一晚上还找不到病因,且每次都被要求做全身检查包括CT,“当时老公就差点和医生打起来”。而宝宝发烧在美国看急诊时,只配了退烧药验了口水。
医院之间互相封闭,检查结果相互排斥。重复检查,重复治疗,病人无奈。
医院的“三率”:治愈率、周转率、死亡率本是考核医院的行政指标,却被用来做为对付病患者的的手段,住院治疗20天30天,重新办理出入院手续,随之又是一连串的检查。还有就是拒绝推诿收治。
保定医院是因执行“医保费总额预付制”,医保资金超额须由医院自贴,职工医保患者住院被拒收,要住就自费。
住院治疗,许许多多应由医院护士护理的工作,都转由病人亲属或由病患者请来的护理工人代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项目的收费每天出现在帐单上。
三、医疗水平被片面夸大。宣传中过分夸大医疗的作用,对治疗的过度期望导致失望与过度治疗的后悔从而产生不满。老实说,目前医疗技术可以延缓人的生命,并不能还你健康。走着近进来,抬着出去的众多事例,让病患者亲属不堪回首。
医疗行为不都是全能的,有事实表明,治愈药物治疗只占1/3,手术治疗占1/3,自愈占1/3,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着有某种心理依赖,比如药物依赖,吃过药,即使是“假”药,无效的药,病也会很快好起来;医生依赖,看过医生,相信医生,病也会很快好起来,医生的话对这些病人至关重要,经常使用“善意的谎言”也是出于治病的目的。这一点,医生们比患者们更清楚。
人体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一些损伤下可以自我修复,有些疾病可以自我治愈。不像无机体的机械设备零部件,一旦坏了,你不修理更换,它永远是坏的。
四、社会转型带来的功利心理泛滥。这不仅仅是医疗行业,各行各业普遍存在敬业精神丧失,工作态度冷漠,麻木不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讲服务,只讲收益的现象,追求现实利益。我们的医生,还有我们的公务员、我们的商人、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教授,那一个行业不如此?只是医护人员人员要更特殊一些,矛盾的双方是面对面的,一对一的。
而对于患者来说,医生态度差,语言生硬,加上医生收红包、开高价药成了公开的“潜规则”,使患方容易产生不信任感,一旦在诊疗过程中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再加上有些医疗机构服务确实存在缺陷,医疗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等,也经常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医患沟通不畅,医方不尊重患方的知情权、选择权,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医生也有委屈,每天面对像自由市场一样噪杂的医院,有那来的好心情。
五、传统人情味的颠覆。病患者就医上门应是客的感觉全无。有的只是“求”,没有好处不办事,门难进,脸难看,病难治,医院里充斥着衙门的作风。高额的医疗费,低劣的服务态度,没有押金治不了病,押金不够就停药。医生忙,病患者就不忙?全社会都在忙,就是忙不出来一个高一点的效率。
除了医疗行业,各种服务业都可以优惠,讨价还价,可你敢和医院、医药公司谈价钱吗?而在这背后医院和药商、医生和药贩却是在大搞“市场经济”。
过去有坐诊、出诊之说。医生上门,病家都待如上宾,病人看医生也会受到尊重。现在,时代不同了,自然没有出诊上门之说,连词语都变化了,不叫大夫叫医生,不叫看医生叫看病。
山寨产品在中国社会热销,医疗行业也不能免俗,假药、假治疗并不少见,看看医药单有多少凭空列出的检查、医疗、用药项目?
六、医患矛盾得不到有效疏解。江西九江市湖口县60岁的董水金,2008年其31岁的儿子董林波因为一起医疗事故成了“植物人”。2009年5月,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当事医院县中医院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事故责任。最先的九江市医学会的鉴定结果为,相关医院的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后江西省医学会的结论是该病例属于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但医方承担次要责任。最后,中华医学会鉴定认定此事故为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两家医院应当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董水金从2008年7月董林波遭遇事故,到2010年8月判决,其间经过了两年多的纠葛。后医院又提起上诉,过程艰辛而复杂。
事实上,相当比例的医疗事故纠纷后面,当事人都有类似的遭遇。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公信力缺失,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医鉴的利益结合体,使得医患关系经常由普通矛盾走向深化乃至极端。
医方和患者在地位上并不对等,医学会的鉴定专家都是从各个医院的成员,医疗系统鉴定倾向性可想而知。这一方面确实引发了许多鉴定上的明显不公。另一方面结果不利患者,也会自然地怀疑鉴定公正性。因而只要鉴定机构与其成员不能做到第三方中立,这种公信力就很难确立起来,屁股决定脑袋。
医疗纠纷以及事故认定的专业性较强,法官也难独立判决,只能依赖于医疗鉴定。医疗鉴定结果不权威,法院判决也难让人信服。
相当比例的医患纠纷最后都走了司法程序。然而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也屡屡被打破。取证难,耗时长,最后要么不了了之,要么走上极端。如2011年9月北京同仁医院发生的患者王宝洺砍杀喉科主任医师徐文事件,2008年7月王宝洺就选择了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此事,从2008年8月第一次开庭审理起, 3年多结不了案,使得他一提起官司就暴躁发怒,最后酿成了悲剧。董水金在打赢官司后,还要求追究当事医生刑事责任。他说2011年6月22日立案,但直到现在没有任何结果,“我找了主管局长,打了很多电话,他们一拖再拖”。
医患矛盾加剧,也让医院医生防范心理加强,在治理中也会更加消极,导致恶性循环。东莞市政府发文,为医院配备警用器械防范病患者突发事件,可成千上万的患者与成百上千的医生混杂在一起,你如何防范?是否像银行一样,在病人患者与医生之间架起钢栅栏?
医患矛盾,不是一句“加快医疗卫生改革”的口号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