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协议
1. 什么是ROUTER协议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信息交换网络的迅猛发展,其中Internet是最大的受益者。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决定转发的办法可以是人为指定,但人为指定工作量大,而且不能采取灵活的策略,于是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通过传播、分析、计算、挑选路由,来实现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切换和负载分担等功能。
RIP、OSPF和BGP协议
Internet上现在大量运行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RIP、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协议的运行,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称为一个自治系统(AS)。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RIP是推出时间最长的路由协议,也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它是“路由信息协议”的缩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路由表)来广播路由: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计算自己的路由表。RIP运行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Internet上还在部分使用着RIP。
OSPF协议是“开放式最短路优先”的缩写。“开放”是针对当时某些厂家的“私有”路由协议而言,而正是因为协议开放性,才造成OSPF今天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途。它通过传递链路状态(连接信息)来得到网络信息,维护一张网络有向拓扑图,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SPF算法)得到路由表。OSPF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路由协议。
总的来说,OSPF、RIP都是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协议,适合于单一的ISP(自治系统)使用。一般说来,整个Internet并不适合跑单一的路由协议,因为各ISP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提供自身网络详细的路由信息。为了保证各ISP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协议BGP。
BGP是“边界网关协议”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路由策略, 这是RIP、OSPF等协议无法做到的,因为它们需要全局的信息计算路由表。BGP通过ISP边界的路由器加上一定的策略,选择过滤路由,把RIP、OSPF、BGP等的路由发送到对方。全局范围的、广泛的Internet是BGP处理多个ISP间的路由的实例。BGP的出现,引起了Internet的重大变革,它把多个ISP有机的连接起来,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带来的副作用是Internet的路由爆炸,现在Internet网的路由大概是60000条,这还是经过“聚合”后的数字。
配置BGP需要对用户需求、网络现状和BGP协议非常了解,还有——需要非常小心,BGP运行在相对核心的地位,一旦出错,其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很大!
多播(MULTICAST)
为适应Internet网络一对多的多点传送应用如天气预报、网络会议等,出现了一种新的传输模式——多播(multicast)。多播适合于一到多的传输环境,同时也可适用多到多、多到一的情况。
多播转发主要由路由器决定,路由器通过两种方式决定所谓的下游:决定是否有主机(用户)的下游,通过Multicast client(IGMP)协议;决定是否有间接用户,即通过“下游”路由器带的组员,由下游路由器通过多播路由协议的报文通告,路由器决定是否往该下游转发数据。
可以看到,第二种方式中多播路由协议的应用是大规模网络多播转发的关键。多播路由协议应该至少能正确通告组员信息,并能形成全局统一的路由拓扑。
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有两大类多播路由协议:密集模式和稀疏模式。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一般说来,可以从两个方面详细区分:
1.组员数目占总数的比例,比例小的采用稀疏模式;
2.组员的分布,如果分布非常广泛,建议采用稀疏模式。
密集模式适用于小型网络,其假设是全网有非常“密集”的组员存在,采用广播+剪枝的工作策略。其默认假设是向所有的下游转发数据,当收到某下游发来的明确的剪枝信息后,才把该接口从下游列表中除去。一般说来,转发路径应该是以“源”为根、组员为枝叶的一棵树。密集模式的路由协议包括DVMRP、MOSPF和PIMDM。
稀疏模式是Internet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情形。毕竟,针对Internet网,现在任何一次多播应用都不会有1%以上的机器需要接收。
稀疏模式默认所有机器都不需要收多播包,只有明确指定需要的才予以转发,这确实能适用于“稀疏”的考虑。现在所有稀疏模式协议的主要转发思路是所有同类报文按相同的路径转发,即先发送到一个汇聚点(或称为核),再沿以汇聚点为根的组员为枝叶的共享树转发。稀疏方式的路由协议包括PIMSM和CBT。
华为公司的Quidway 高端路由器将全面支持多播方式,包括Multicast client、稀疏模式的路由协议PIMSM、密集模式路由协议PIMDM、DVMRP,配合语音功能和QoS服务策略控制,挖掘网络潜力,使网络得到充分的利用 。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路由协议支持着IP,支持着Internet。没有路由协议,Internet将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方便快捷。而多播则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将成为引导Internet未来的主力。
2. 有那些品牌的PROFIBUS-DP转Modbus协议转换器
针对楼主的问题,以近百20年的工龄经验回复度下:
1、德国的profibus转Modbus扩展单元-型号:问回CP341
2、中国西安舟正公答司的profibus转Modbus转换器--型号:CBT-1001
3、德答国回的hilscher公司的profibus转Modbus--型号:HI0MP
4、瑞典答HMSprofibus转Modbus:型号AB7629
5、德国的EM277+S7200系列的PLC配合用
3. 常用的多播路由协议不包括: A. MOSPF B. CBT C. PIM-SM D. RIP
D,RIP是单播路由协议
而真正常用的域内多播路由协议只有PIM
4. 建筑CBT项目是什么意思
建筑来CBT项目是商务建筑源体,英文名称:centralbusinessTerrace;CBT。
1、CBT定义:城市中最具代表性、地标特征的商务体、写字楼中央商务平台是继中央商务区CBD、中央生活区CLD之后新兴的商务载体概念,它不泛指城市中某个区域,而是更指向于城市中某个代表性的商务建筑体。
2、典型代表及作用:吉隆坡双子塔、台湾101大楼、北京银泰中心、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海口海南大厦等,这些在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商务体,像是一个商务平台,集中了一个城市大部分的龙头企业,所以中央商务平台又相当于一个经济体,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5. 路由协议分类、比较
分类::对于路由器协议这个名词,可能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特别目前网络发展的很快,Internet路由器协议也在不断的完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功能。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信息交换网络的迅猛发展,其中Internet是最大的受益者。
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技术通过路由决定数据的转发。转发策略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这也是路由器名称的由来(router,转发者)。决定转发的办法可以是人为指定,但人为指定工作量大,而且不能采取灵活的策略,于是动态路由器协议应运而生,通过传播、分析、计算、挑选路由,来实现路由发现、路由选择、路由切换和负载分担等功能。
RIP、OSPF和BGP协议
Internet上现在大量运行的路由器协议有RIP、OSPF和BGP。RIP、OSPF是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单个ISP的统一路由器协议的运行,由一个ISP运营的网络称为一个自治系统(AS)。BGP是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器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RIP是推出时间最长的路由器协议,也是最简单的路由器协议。它是“路由信息协议”的缩写,主要传递路由信息(路由表)来广播路由:每隔30秒,广播一次路由表,维护相邻路由器的关系,同时根据收到的路由表计算自己的路由表。RIP运行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Internet上还在部分使用着RIP。
OSPF协议是“开放式最短路优先”的缩写。“开放”是针对当时某些厂家的“私有”路由器协议而言,而正是因为协议开放性,才造成OSPF今天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用途。它通过传递链路状态(连接信息)来得到网络信息,维护一张网络有向拓扑图,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SPF算法)得到路由表。OSPF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路由器协议。
总的来说,OSPF、RIP都是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器协议,适合于单一的ISP(自治系统)使用。一般说来,整个Internet并不适合跑单一的路由器协议,因为各ISP有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提供自身网络详细的路由信息。为了保证各ISP利益,标准化组织制定了ISP间的路由器协议BGP。
BGP是“边界网关协议”的缩写,处理各ISP之间的路由传递。其特点是有丰富的路由策略,这是RIP、OSPF等协议无法做到的,因为它们需要全局的信息计算路由表。BGP通过ISP边界的路由器加上一定的策略,选择过滤路由,把RIP、OSPF、BGP等的路由发送到对方。全局范围的、广泛的Internet是BGP处理多个ISP间的路由的实例。BGP的出现,引起了Internet的重大变革,它把多个ISP有机的连接起来,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带来的副作用是Internet的路由爆炸,现在Internet网的路由大概是60000条,这还是经过“聚合”后的数字。配置BGP需要对用户需求、网络现状和BGP协议非常了解,还有——需要非常小心,BGP运行在相对核心的地位,一旦出错,其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很大!
为适应Internet网络一对多的多点传送应用如天气预报、网络会议等,出现了一种新的传输模式——多播(multicast)。多播适合于一到多的传输环境,同时也可适用多到多、多到一的情况。多播转发主要由路由器决定,路由器通过两种方式决定所谓的下游:决定是否有主机(用户)的下游,通过Multicastclient(IGMP)协议;决定是否有间接用户,即通过“下游”路由器带的组员,由下游路由器通过多播路由器协议的报文通告,路由器决定是否往该下游转发数据。 可以看到,第二种方式中多播路由器协议的应用是大规模网络多播转发的关键。多播路由器协议应该至少能正确通告组员信息,并能形成全局统一的路由拓扑。
密集模式适用于小型网络,其假设是全网有非常“密集”的组员存在,采用广播+剪枝的工作策略。其默认假设是向所有的下游转发数据,当收到某下游发来的明确的剪枝信息后,才把该接口从下游列表中除去。一般说来,转发路径应该是以“源”为根、组员为枝叶的一棵树。密集模式的路由器协议包括DVMRP、MOSPF和PIMDM。
稀疏模式是Internet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情形。毕竟,针对Internet网,现在任何一次多播应用都不会有1%以上的机器需要接收。稀疏模式默认所有机器都不需要收多播包,只有明确指定需要的才予以转发,这确实能适用于“稀疏”的考虑。现在所有稀疏模式协议的主要转发思路是所有同类报文按相同的路径转发,即先发送到一个汇聚点(或称为核),再沿以汇聚点为根的组员为枝叶的共享树转发。稀疏方式的路由器协议包括PIMSM和CBT。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路由器协议支持着IP,支持着Internet。没有路由器协议,Internet将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方便快捷。而多播则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将成为引导Internet未来的主力。
比较::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下面分别加以阐述。2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 · 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3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协议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协议各有特点,分述如下。 1. 距离向量(DV)协议 距离向量指协议使用跳数或向量来确定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距离。不考虑每跳链路的速率。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不使用正常的邻居关系,用两种方法获知拓扑的改变和路由的超时: · 当路由器不能直接从连接的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时; · 当路由器从邻居收到一个更新,通知它网络的某个地方拓扑发生了变化。 在小型网络中(少于100个路由器,或需要更少的路由更新和计算环境),距离向量路由协议运行得相当好。当小型网络扩展到大型网络时,该算法计算新路由的收敛速度极慢,而且在它计算的过程中,网络处于一种过渡状态,极可能发生循环并造成暂时的拥塞。再者,当网络底层链路技术多种多样,带宽各不相同时,距离向量算法对此视而不见。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这种特性不仅造成了网络收敛的延时,而且消耗了带宽。随着路由表的增大,需要消耗更多的CPU资源,并消耗了内存。 2. 链路状态(LS)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没有跳数的限制,使用“图形理论”算法或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更短的收敛时间、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直接相连的路由之间维护正常的邻居关系。这允许路由更快收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会话期间通过交换Hello包(也叫链路状态信息)创建对等关系,这种关系加速了路由的收敛。 不像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那样,更新时发送整个路由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广播更新的或改变的网络拓扑,这使得更新信息更小,节省了带宽和CPU利用率。另外,如果网络不发生变化,更新包只在特定的时间内发出(通常为30min到2h)。 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比较4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的分析4.1 RIP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路由器生产商之间使用的第一个开放标准,是最广泛的路由协议,在所有IP路由平台上都可以得到。当使用RIP时,一台Cisco路由器可以与其他厂商的路由器连接。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 RIPv1是族类路由(Classful Routing)协议,因路由上不包括掩码信息,所以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不支持VLSM。RIPv2可发送子网掩码信息,是非族类路由(Classless Routing)协议,支持VLSM。 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 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 配置简单; · 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 RIPv1不支持VLSM;· 需消耗广域网带宽;· 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RIP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4.2 IGRP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是Cisco公司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是一种动态的、长跨度(最大可支持255跳)的路由协议,使用度量(向量)来确定到达一个网络的最佳路由,由延时、带宽、可靠性和负载等来计算最优路由,它在同个自治系统内具有高跨度,适合复杂的网络。Cisco IOS允许路由器管理员对IGRP的网络带宽、延时、可靠性和负载进行权重设置,以影响度量的计算。 像RIP一样,IGRP使用UDP发送路由表项。每个路由器每隔9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270s内没有收到某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该路由器不可到达;如果630s内仍未收到应答,则IGRP进程将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 与RIP相比,IGRP的收敛时间更长,但传输路由信息所需的带宽减少,此外,IGRP的分组格式中无空白字节,从而提高了IGRP的报文效率。但IGRP为Cisco公司专有,仅限于Cisco产品。4.3 EIGRP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需求的增长,原来的IGRP已显得力不从心,于是,Cisco公司又开发了增强的IGRP,即EIGRP。EIGRP使用与IGRP相同的路由算法,但它集成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长处,同时加入散播更新算法(DUAL)。 EIGRP具有如下特点: · 快速收敛。快速收敛是因为使用了散播更新算法,通过在路由表中备份路由而实现,也就是到达目的网络的最小开销和次最小开销(也叫适宜后继,feasible successor)路由都被保存在路由表中,当最小开销的路由不可用时,快速切换到次最小开销路由上,从而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 · 减少了带宽的消耗。EIGRP不像RIP和IGRP那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交换一次路由信息,它仅当某个目的网络的路由状态改变或路由的度量发生变化时,才向邻接的EIGRP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因此,其更新路由所需的带宽比RIP和EIGRP小得多——这种方式叫触发式(triggered)。 · 增大网络规模。对于RIP,其网络最大只能是15跳(hop),而EIGRP最大可支持255跳(hop)。 · 减少路由器CPU的利用。路由更新仅被发送到需要知道状态改变的邻接路由器,由于使用了增量更新,EIGRP比IGRP使用更少的CPU。 ·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 · IGRP和EIGRP可自动移植。IGRP路由可自动重新分发到EIGRP中,EIGRP也可将路由自动重新分发到IGRP中。如果愿意,也可以关掉路由的重分发。 · EIGRP支持三种可路由的协议(IP、IPX、AppleTalk)。 · 支持非等值路径的负载均衡。 · 因EIGIP是Cisco公司开发的专用协议,因此,当Cisco设备和其他厂商的设备互联时,不能使用EIGRP4.4 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是一种为IP网络开发的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由IETF开发并推荐使用。OSPF协议由三个子协议组成:Hello协议、交换协议和扩散协议。其中Hello协议负责检查链路是否可用,并完成指定路由器及备份指定路由器;交换协议完成“主”、“从”路由器的指定并交换各自的路由数据库信息;扩散协议完成各路由器中路由数据库的同步维护。 OSPF协议具有以下优点: · OSPF能够在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内表示整个网络,这极大地减少了收敛时间,并且支持大型异构网络的互联,提供了一个异构网络间通过同一种协议交换网络信息的途径,并且不容易出现错误的路由信息。 · OSPF支持通往相同目的的多重路径。 · OSPF使用路由标签区分不同的外部路由。 · OSPF支持路由验证,只有互相通过路由验证的路由器之间才能交换路由信息;并且可以对不同的区域定义不同的验证方式,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 OSPF支持费用相同的多条链路上的负载均衡。 · OSPF是一个非族类路由协议,路由信息不受跳数的限制,减少了因分级路由带来的子网分离问题。 · OSPF支持VLSM和非族类路由查表,有利于网络地址的有效管理。 · OSPF使用AREA对网络进行分层,减少了协议对CPU处理时间和内存的需求。4.5 BGP BGP用于连接Internet。BGPv4是一种外部的路由协议。可认为是一种高级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在BGP网络中,可以将一个网络分成多个自治系统。自治系统间使用eBGP广播路由,自治系统内使用iBGP在自己的网络内广播路由。 Internet由多个互相连接的商业网络组成。每个企业网络或ISP必须定义一个自治系统号(ASN)。这些自治系统号由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分配。共有65535个可用的自治系统号,其中65512~65535为私用保留。当共享路由信息时,这个号码也允许以层的方式进行维护。 BGP使用可靠的会话管理,TCP中的179端口用于触发Update和Keepalive信息到它的邻居,以传播和更新BGP路由表。 在BGP网络中,自治系统有: 1. Stub AS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网络。2. 转接AS(Transit AS)当数据从一个AS到另一个AS时,必须经过Transit AS。 如果企业网络有多个AS,则在企业网络中可设置Transit AS。 IGP和BGP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运行协议的设备之间通过的附加信息的总数不同。IGP使用的路由更新包比BGP使用的路由更新包更小(因此BGP承载更多的路由属性)。BGP可在给定的路由上附上很多属性。 当运行BGP的两个路由器开始通信以交换动态路由信息时,使用TCP端口179,他们依赖于面向连接的通信(会话)。 BGP必须依靠面向连接的TCP会话以提供连接状态。因为BGP不能使用Keepalive信息(但在普通头上存放有Keepalive信息,以允许路由器校验会话是否Active)。标准的Keepalive是在电路上从一个路由器送往另一个路由器的信息,而不使用TCP会话。路由器使用电路上的这些信号来校验电路没有错误或没有发现电路。 某些情况下,需要使用BGP:· 当你需要从一个AS发送流量到另一个AS时;· 当流出网络的数据流必须手工维护时;· 当你连接两个或多个ISP、NAP(网络访问点)和交换点时。以下三种情况不能使用BGP· 如果你的路由器不支持BGP所需的大型路由表时;· 当Internet只有一个连接时,使用默认路由;· 当你的网络没有足够的带宽来传送所需的数据时(包括BGP路由表)。
6. 什么是网络协议的ID号
应该是IEEE吧,规定来了很源多网络协议的编号-在各个协议的报文里面有几个数据位用来显示这个编号。他就叫协议ID号。
网络协议包裹的就很多啦,IP,arp,dhcp== ==。每一个协议传输的报文头里面都会带上自己的编号,以便接收设备知道自己属于什么协议,然后在进行相应处理。常见的协议ID号有:
1 ICMP Internet 控制消息
2 IGMP Internet 组管理
3 GGP 网关对网关
4 IP IP 中的 IP(封装)
5 ST 流
6 TCP 传输控制
7 CBT CBT
8 EGP 外部网关协议
9 IGP 任何专用内部网关
7. sniffer捕获数据中,显示ip:Protocol=6(TCP),答案说是邮件传输协议端口,后来又发现ICMP:Protocol=1(ICMP)
不是端口,是协议号。。。
他的答案是错的。邮件传输协议的端专口号属是:25 POP3的端口号是 1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CP的协议号是 6 UDP的协议号是17 ICMP的协议号是1 ip的协议号是0
这此常用的协议号要记住!
8. TCP/IP路由技术的TCP/IP路由技术(第二卷)
书 名: TCP/IP路由技术(第二卷)
作者:(美)多伊尔 (Doyle,J)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115198228
开本: 16开
定价: 89.00元 第一部分外部网关协议(EGP)
第1章外部网关协议2
1.1EGP的起源2
1.2EGP的操作3
1.2.1EGP拓扑问题3
1.2.2EGP的功能5
1.2.3EGP消息格式12
1.3EGP的不足18
1.4配置EGP19
1.4.1案例研究:一个EGP末梢网关19
1.4.2案例研究:一个EGP核心网关22
1.4.3案例研究:间接邻居25
1.4.4案例研究:缺省路由27
1.5EGP的故障排除28
1.5.1解释邻居表29
1.5.2案例研究:聚合到Syrup的速度30
1.6尾注31
1.7展望32
1.8复习问题32
1.9配置练习33
1.10故障排除练习36
第2章BGP4简介38
2.1无类域间路由38
2.1.1归纳摘要39
2.1.2无类路由40
2.1.3路由总结:优势、劣势以及不对称性43
2.1.4Internet:经过多年后还保持着分层结构45
2.1.5CIDR:减轻了路由表的爆炸性增长48
2.1.6CIDR:降低了B类地址空间的消耗51
2.1.7CIDR遇到的问题51
2.2谁需要BGP54
2.2.1一个单宿主自治系统55
2.2.2多宿主到一个单一的AS57
2.2.3多宿主到多个自治系统60
2.2.4“负载均衡”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62
2.2.5BGP的危险63
2.3BGP基础知识64
2.3.1BGP消息类型66
2.3.2BGP有限状态机67
2.3.3路径属性70
2.3.4管理权值78
2.3.5AS_SET79
2.3.6BGP决策过程80
2.3.7路由抑制82
2.4IBGP和IGP的同步83
2.5管理大型BGP对等关系88
2.5.1对等组88
2.5.2团体88
2.5.3路由反射器88
2.5.4联盟93
2.6BGP消息格式94
2.6.1Open消息95
2.6.2Update消息96
2.6.3Keepalive消息97
2.6.4Notification消息97
2.7尾注99
2.8展望99
2.9推荐的读物99
2.10复习题99
第3章BGP4的配置以及故障排除105
3.1基本的BGP配置105
3.1.1案例研究:建立BGP路由器之间的对等105
3.1.2案例研究:向BGP中注入IGP路由110
3.1.3案例研究:向IGP注入BGP路由115
3.1.4案例研究:没有IGP的IBGP120
3.1.5案例研究:IGP上的IBGP126
3.1.6案例研究:EBGP多跳132
3.1.7案例研究:聚合路由135
3.1.8管理BGP连接150
3.2路由策略153
3.2.1重置BGP连接153
3.2.2案例研究:通过NLRI过滤路由155
3.2.3案例研究:通过AS_PATH过滤路由161
3.2.4案例研究:通过路由图过滤路由164
3.2.5案例研究:管理权值166
3.2.6案例研究:管理距离以及后门路由173
3.2.7案例研究:使用LOCAL_PREF 属性178
3.2.8案例研究:使用MULTI_EXIT_DISC属性182
3.2.9案例分析:附加AS_PATH187
3.2.10案例分析:路由标记190
3.2.11案例分析:路由抑制194
3.3大型BGP197
3.3.1案例分析:BGP对等组198
3.3.2案例分析:BGP 团体201
3.3.3案例分析:专用AS号212
3.3.4案例分析:BGP 联盟215
3.3.5案例分析:路由反射器225
3.4展望230
3.5推荐的读物230
3.6命令归纳231
3.7配置练习235
3.8故障排除练习240
第二部分高级IP路由问题
第4章网络地址翻译250
4.1NAT的操作250
4.1.1NAT的基本概念250
4.1.2NAT和IP地址的保存252
4.1.3NAT和ISP的变更254
4.1.4NAT和多宿主AS255
4.1.5端口地址翻译257
4.1.6NAT和TCP负载分配258
4.1.7NAT和虚拟服务器259
4.2NAT的问题260
4.2.1信头校验和260
4.2.2分段260
4.2.3加密260
4.2.4安全性261
4.2.5具体协议涉及到的问题261
4.3配置NAT268
4.3.1案例研究:静态NAT268
4.3.2案例研究:动态NAT274
4.3.3案例研究:网络合并278
4.3.4案例研究:用NAT实现ISP多宿281
4.3.5端口地址翻译286
4.3.6案例研究:TCP负载均衡287
4.3.7案例研究:服务分配288
4.4NAT故障排除290
4.5尾注292
4.6展望292
4.7命令归纳292
4.8配置练习293
4.9故障排除练习295
第5章IP多播路由介绍297
5.1对IP多播的要求299
5.2组成员概念303
5.2.1加入和退出组304
5.2.2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308
5.2.3Cisco组员资格协议(CGMP)313
5.3多播路由的问题320
5.3.1多播的前传320
5.3.2多播路由321
5.3.3稀疏与密集拓扑的比较322
5.3.4隐式加入与显式加入的比较323
5.3.5基于源的树与共享树的比较325
5.3.6多播的范围326
5.4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的操作329
5.4.1对邻居的发现和维护330
5.4.2DVMRP路由表330
5.4.3DVMRP包的前转332
5.4.4DVMRP消息的格式332
5.5MOSPF的操作338
5.5.1MOSPF基础339
5.5.2区域间的MOSPF340
5.5.3AS间的MOSPF342
5.5.4MOSPF扩展的格式343
5.6基于核心的树(CBT)的操作345
5.6.1CBT基础345
5.6.2寻找核心346
5.6.3CBT指定路由器347
5.6.4成员与非成员的多播源348
5.6.5CBT消息格式349
5.7与协议无关的多播(PIM)的介绍353
5.8与协议无关多播,密集模式(PIM-DM)的操作354
5.8.1PIM-DM基础354
5.8.2Prune 消息的覆盖359
5.8.3单播路由的改变361
5.8.4PIM-DM指定路由器361
5.8.5PIM前转器的选举361
5.9与协议无关的多播,稀疏模式(PIM-SM)的操作364
5.9.1PIM-SM基础364
5.9.2查找会聚点365
5.9.3PIM-SM和共享树367
5.9.4源的注册369
5.9.5PIM-SM与最短路径树375
5.9.6PIMv2消息格式379
5.10尾注385
5.11展望386
5.12推荐读物386
5.13命令归纳386
5.14复习问题388
第6章IP多播路由的配置和故障排除394
6.1配置IP多播路由394
6.2案例研究:配置与协议无关多播,密集模式(PIM-DM)395
6.3配置与协议无关多播,稀疏模式(PIM-SM)403
6.3.1案例研究:静态配置RP403
6.3.2案例研究:配置Auto-RP409
6.3.3案例研究:配置稀疏——密集模式416
6.3.4案例研究:配置自举协议419
6.4案例研究:多播负荷分担423
6.5IP多播路由的故障排除429
6.5.1使用mrinfo430
6.5.2mtrace与mstat的使用432
6.6展望436
6.7配置练习436
6.8排错练习438
第7章大范围IP多播路由441
7.1多播范围控制441
7.2案例学习:多播穿过非多播域443
7.3连接到DVMRP网络445
7.4AS间多播448
7.4.1BGP的多协议扩展(MBGP)450
7.4.2多播源发现协议(MSDP)运行451
7.4.3MSDP消息格式453
7.5案例学习:配置MBGP456
7.6案例学习:配置MSDP460
7.7案例学习:MSDP全连接组464
7.8案例学习:泛播 RP466
7.9案例学习:MSDP缺省对等实体470
7.10命令归纳473
7.11尾注474
7.12展望474
7.13复习问题474
第8章IPv6476
8.1IPv6的设计目标476
8.1.1提高可扩展性477
8.1.2易于配置477
8.1.3安全性478
8.2当前IPv6状态478
8.2.1IPv6规范(RFC)478
8.2.2厂商支持479
8.2.3实现479
8.3IPv6包格式480
8.3.1IPv6地址480
8.3.2地址空间481
8.3.3地址的文字表示481
8.3.4地址前缀的文字表示482
8.3.5地址类型分配482
8.4地址结构484
8.4.1可聚合全球地址格式484
8.4.2IPv6头493
8.5IPv6功能497
8.5.1在Cisco路由器上使能IPv6能力497
8.5.2ICMPv6498
8.5.3邻居发现499
8.5.4自动配置506
8.5.5路由509
8.5.6泛播处理过程521
8.5.7多播522
8.5.8服务质量526
8.6从IPv4向IPv6过渡526
8.6.1双协议栈527
8.6.2DNS527
8.6.3IPv4中的IPv6隧道528
8.6.4网络地址翻译-协议翻译530
8.7尾注530
8.8展望530
8.9推荐书目531
8.10复习问题531
8.11参考文献533
第9章路由器管理535
9.1规则和程序定义536
9.1.1服务等级协议536
9.1.2改变管理536
9.1.3扩大提交过程程序538
9.1.4更新规则538
9.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538
9.2.1SNMP概述538
9.2.2CiscoWorks540
9.2.3路由器的SNMP配置540
9.3RMON545
9.3.1RMON概述545
9.3.2路由器的RMON配置546
9.4记录日志548
9.5系统日志(Syslog)551
9.5.1Syslog概述551
9.5.2路由器上Syslog的配置552
9.6网络时间协议(NTP)553
9.6.1NTP概述553
9.6.2路由器的NTP配置554
9.7记账557
9.7.1IP记账558
9.7.2NetFlow559
9.8配置管理564
9.9故障管理565
9.10性能管理567
9.11安全管理567
9.11.1口令类型和加密568
9.11.2控制交互式访问568
9.11.3减少拒绝服务攻击的危险569
9.11.4TACACS+570
9.11.5RADIUS575
9.11.6安全的命令解释器576
9.12设计支持管理程序的服务器577
9.13网络健壮性577
9.13.1HSRP577
9.13.2多组HSRP578
9.13.3配置HSRP579
9.13.4配置MHSRP582
9.14实验室583
9.15推荐书目584
9.16尾注585
9.17展望585
9.18命令归纳585
9.19复习问题589
9.20配置练习590
9.21参考文献590
第三部分附录
附录Ashow ip bgp neighbors的显示594
附录B正则表达式指南599
附录C保留的多播地址603
附录D复习问题的答案619
附录E配置练习的答案631
附录F故障排除练习答案664
9. stm32f103cbt6有几个can协议控制器
有没有要看芯片说明,一般在数据手册第一页就会说
我用过的回STM32F107是带两个CAN控制器的
至于答你问的CAN控制器是什么,确实不太理解
反正就是这个CAN就是标准CAN控制器就是了,能用,你需要开发的就是上层逻辑
我移植的CANopen在STM32上,都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