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实验室合作协议
❶ 阳光保险的发展历史
1、2004年月19日,筹备;
2、2004年12月24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筹建;
3、2005年6月24日,阳光产险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召开;
4、2005年7月28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5、2006年12月31日,阳光财产保险全年实现保费17.51亿元;
6、2007年5月31日,阳光财产保险赢利;
7、2007年6月27日,阳光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2007年12月17日,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9、2008年1月23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0、截至2008年年底,总资产从11亿元增至376.81亿元;阳光产险市场排名第9位,开业分公司33家;阳光人寿市场排名第16位,开业分公司15家;
11、2009年3月5日,保险系统第一个全国性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阳光保险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京成立。
12、2009年4月11日,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功当选“2008中国金融年度人物”;
13、2009年5月25日,“阳光保险博爱学校捐助仪式”及系列助学活动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龙兴中心小学隆重举行。至此,阳光保险集团先后共向四川灾区捐助310多万元,在绵阳、乐山、眉山、仁寿等地共建起10所“阳光保险博爱学校”;
14、截至2009年12月15日,阳光保险集团保费收入达100.26亿元;
15、2010年4月20日,阳光保险集团向青海玉树“4·14”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
17、2010年5月19日,阳光保险首届客户服务节全国启动;
18、2010年7月28日,阳光保险成立五周年,被中企联授予“2010年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20、2010年10月20日,阳光保险集团向海南捐款200万元;
21、2010年10月,阳光保险集团成功中标央视2011年《我要上春晚》独家冠名权。
22、截至2010年12月31日,阳光保险集团当年保费收入达到258.05亿元,产、寿险公司分别进入行业第七、第九位;
23、2011年3月21日,阳光保险集团与中国联通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4、2011年7月,阳光保险推出全球首款虚拟财产保险,开创了保险业在虚拟财产领域的先河;25、2011年8月,阳光保险推出阳光e车险闪赔服务;26、2011年9月3日,2011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名列第307位。2011年度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前100强榜单,名列第97位;27、2011年9月21日,阳光保险集团与招商银行总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银保、投融资与资产管理、电子商务、品牌宣传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28、2011年11月,阳光保险集团成功续约中央电视台2012年《我要上春晚》独家冠名权;29、截止2011年年底,阳光保险集团当年实收保费318.7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集团总资产突破700亿元。产、寿险公司累计开设机构1600余家,产险机构铺设至西藏;
30、2012年5月,阳光人寿国内首创的“直赔服务”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31、2012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201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阳光保险集团以41.12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321位、保险公司第6位;
32、2012年8月,阳光人寿保险创立的大病医保“襄阳模式”成为全国大病医保“八大模式”之一;
33、2012年9月,阳光保险集团蝉联“中国企业500强”及“中国服务业企业百强”;
34、2012年9月,阳光人寿首款婚姻保险“爱你一生婚姻保障计划”正式上市;
35、2012年10月,阳光保险集团与宁夏银行签署协议,拉开全面战略合作的帷幕;
36、2012年12月,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37、2012年12月,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当选“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38、2013年4月,阳光保险集团向四川雅安“4·20”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
39、2013年5月底,阳光保险集团累计上缴税收突破100亿元;
40、2013年6月24日,阳光产险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开业;
41、2013年6月26日,阳光保险集团以74.59亿元的品牌价值再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256位、保险公司第6位;42、2013年8月,阳光保险集团荣获“中国企业500强”及“中国服务业企业百强”。
❷ 临沂师范学校的学校概况
名称:临沂大学(原名临沂临沂师范学院)
英文名:Linyi University
校风:实
校训:有用、有效、先进
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目标:强配置、国际化、高质量、大规模
办学理想:以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双岭路中段 (大学城校区)
山东省临沂市通达路21号 (老校区)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湖北路中段 (双月湖校区)
邮政编码:276000 临沂大学是国家设立、山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临沂市,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滨海地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200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以临沂师范学院为基础筹建综合性临沂大学。学校恪守“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用沂蒙精神育人,致力于培养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老区发展共生共荣。现任党委书记徐同文,院长韩延明。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办学规模位居山东省省属高校前列;现有专任教师20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8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064人,外籍教师100余人。学校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教学科研设备、图书、网络资源,1000万元引进国内外一流课程,1000万元用于师资和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条件实现了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教学实验设备总值2.6亿元,生均设备仪器值超过7000元,超国家标准40%;实验室60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0多个;馆藏纸质图书400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
学校占地面积7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资源共享的时代潮流,是目前国内设计最先进、面积最大的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校园。图书馆、实验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是目前国内高校建筑面积最大的专业教学科研楼体之一。
学校以学生就业“出口”为导向,实施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办学方略,发挥课程建设的核心带动作用,率先进行大学新课程改革,构建了以工具课(外语和网络)、基础综合素质课、专业方向骨干课、实践技能实训课、职业生涯设计(毕业论文和设计)为主体的大学新课程体系,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学校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资助优秀学生,学生受奖面高达40%,奖学金最高额度每人每年15000元,并为出国留学的优秀学生提供全额奖助学金。本科生考研率超过50%,其中80%以上考入北京大学等“211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社会满意率达到97%。学校于2008年6月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05、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坚持体制创新,较早引入并实践 “大学经营”理念,在内部管理中强化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理念,建立全成本核算经营机制,相继实施了“扁平化”和以“工作职责项目化、业绩考核指标化、岗位管理契约化”为标志的“主管制” 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办学效益,实现了学校资产和办学资源的良性运行。
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的48所高校和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50多所高校建立了互换学生留(访)学关系,全面开展学生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学校设立的汉学、中国武术、中国民族乐器、中国画、中国书法、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学、艺术设计、工商管理、新闻学等专业招收国外留学生。
临沂大学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4.56万平方米,分为三个校区。其中,老校区位于临沂市通达路北段,双月湖校区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由政府投资近30亿元建成的新校区位于双岭路中段,紧邻临沂汽车客运总站,占地7600余亩,是目前全国高校最大的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校园。 学校每年投入实验设备不少于5000万元,图书不少于1000万元,国际引进课程不少于1000万元,每年新增加博士(招收主体),硕士(急需特色专业)教师不少于200人。这些办学质量投入指标均处于全国高校的领先地位。
学校实行全国招生,教师实行国内外招聘,办学实行国际化联合,高质量品牌大学的办学目标正在扎实推进。 学校围绕教学加强了学术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部),专任教师人均学术成果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任课教师参加校级以上科研立项者占76%,被
《SCI》和《EI》收录论文在全省新建本科高校中属前列。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00项。有380项科研成果和23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现有5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18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8个校级本科品牌、特色专业。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教师主编、参编教材115部,其中13部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成省级精品课程门,校级精品课程68门。学校设有山东省市场与价格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临沂师范学院区域教育研究中心、山东革命根据地史料研究中心、王羲之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所、化学化工研究所等28个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2项,市厅级课题210项;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85项;出版学术专著66部;发表学术论文4836篇,被SCI、EI、ISTP收录122篇;服务沂蒙项目661项。 已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五国高校达成互派留学生协议,实施3+1和4+2合作培养模式,还同美国纽海文大学共同开办了研究生(MPA)联合项目;学校常年引进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与美国伊利诺宜大学、加州大学、席勒国际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华威大学就联合开展临沂大学软件和管理体系建设、二级学院建设等事宜达成合作协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的28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共同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分互认、互派留生、本硕连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现有外籍教师51人。举办两届大学经营国际论坛、四届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展;2004年以来,学校有120人次教学和管理骨干参加了境外交流与培训,2人应剑桥大学邀请出席2007年世界女数学家大会,40余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与兄弟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办学,为发挥师范教育办学优势,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实验教育学院;为强化工科专业建设,与清华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对口指导、帮扶、合作关系;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在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委领导的支持下,与山东大学建立全面的教学科研帮扶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课程引进、学科专业建设、信息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持与合作。
学校贯彻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特别注重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关系和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基地,在吸纳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师生能力素质、促进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同时,拓展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的范围与水平。
❸ 大庆师范与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合并吗
根据这两个学校的资料记载,题主的问题是不能的,不可能会合并的。
大庆师范学院坐落于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美誉的中国著名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市。学校的前身是1965年创办的大庆师范学校。198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大庆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改建为大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以大庆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大庆师范学院。2013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现有主校区和方晓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0万册,电子图书86916GB,固定资产4.5亿元。
学校建有1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理工类科研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油田应用化学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油田防垢与除垢技术研究实验室、油气田地面化学技术研究实验室、复合驱和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实验室为大庆油田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和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大庆研究基地设在我校。校园网信息资源丰富,高效便捷。
学校下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13个院、部,开设3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初步建成适应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石油化工、机电信息、文化艺术、管理经营和教师教育等方面专业集群,组建了大庆精神与石油文化、教师教育、化工、法与社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石油生态六大学科群。其中英语、法学和学前教育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学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成了力学、无机化学、英语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学前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论等7门省级精品课,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和学前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有化学、生物科学和艺术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省级“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庆师范学院—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项建设单位。《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校现有在校生10044人,教职工970人,专任教师613人,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35人,博士硕士525人,“双师型”教师113人,特聘教授16人,客座教授2人,常年聘请外教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6.8%,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荣获省教学名师2人,省模范、优秀教师4人,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18人,学校获省师德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立足大庆,融入油化,面向基层,服务龙江的服务面向,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油田服务并举,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并举的办学特色,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庆油田生产建设,培养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毕业生遍布石油石化行业及全国各地,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张丽莉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毕业生。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近年来,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十二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0多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7项。每年都有300多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公务员,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科研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科学研究始终坚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为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4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同时还承担市局级项目375项,其中,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3 项,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60 项,省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7项,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0项,大庆市社科和科技计划项目161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项目23项;获得市(局)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72项,其中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0项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3775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165篇;获得国家专利45项。科研经费和技术服务费累计近亿元。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在注重高层次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应用研究。学校为油田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走协同创新和内涵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油田结垢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油田助剂研究、油田生态恢复、大庆精神、学前教育理论、民商法学等为代表的,在省内外有较高地位的优长、特色研究领域。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大庆资源城市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业发展、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路径、依宪执政与依法治市、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加大政策与应用对策性问题研究的力度,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依托自然科学学科,积极拓展结垢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服务范围,开展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便携式综合录井仪传感器检定装置等研究领域技术攻关。其中,“三元复合驱沉积物控制技术”项目与大庆油田多个采油厂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研究达30余项,检泵周期由30-40天提高到300天左右。开办了服务油田的涉外外语、培训师、专业技术干部、基层管理人员等20多个培训项目。“十二五”以来,累计为油田培训各类人员近60000人次,实现培训创收9500多万元。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培中心作用,面向全省开办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教师600余人次。为大庆市培训学前教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500人次。此外,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法律咨询、艺术进社区、文艺展演等公益活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如体育场馆、创新课堂、图书信息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开放办学步伐逐步加快。学校积极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与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教合作协议。与大庆高新区、忠旺铝业、福瑞邦制药、大庆文体旅集团、大庆动视传媒有限公司以及五区四县共建一批校企合作基地。与大庆油田所属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4月,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是我校第一个由教育部挂牌成立的校企合作基地。
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联合招收培养本科学生。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中心”建在我校。学校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英国知山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日本札幌大学、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新西兰太平洋酒店管理学院、韩国国民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合作领域涉及联合培养学生、互派教师、互派留学生、互派实习生、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截至2014年底,有200多名同学赴国外学习和交流,有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80余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汉语。常年聘任外国专家7人,现有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教师在我校工作。
文化传承创新硕果累累。学校坚持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育人特色,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中,用“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激励师生员工成长成才。把以“爱国、求实、创业、奉献”为内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创新为内涵的大学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注意发挥这一优势,与大庆油田公司共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围绕油田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探索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油田青年职工的有效途径,完善油田青年思想教育体系,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学校被授予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办学思想进一步明确,校训和办学理念等得以凝练和固化,打造了一批以新年音乐会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
❹ 我国加入WTO的目的
主要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融入大经济圈,扩展国家的影响力,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
❺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是什么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二级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和青岛市人民内政府共建,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11家涉海研究所承建。海洋学院也是国科大第一个签约并启动基本建设的京外科教融合学院。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青岛市签署的合作协议: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三个研究所为学院主承办单位,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八个涉海研究所为共建单位。
2017年8月,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园区一期工程860亩土地均启动建设,教学区全部建筑主体封顶,科研区主体完成70%,预计2019年底完工交付。海洋学院经过前期筹备,已于 2018年秋季学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课,待园区建成后在青岛开展集中教学。
海洋学院隶属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围绕研究生教育,海洋科学方面的研究生都在海洋学院学习。
青岛科教园项目海洋学院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