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与合同制的区别
A. 合同制与事业编制有何区别
国企合抄同工和合同制工的袭区别如下:
国企合同工: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指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包括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外籍员工等全体人员。
合同工是指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
B. 考事业单位,没有编制,说是同工同酬,跟正式编制有什么区别
薪资待遇来看,有编制和无编制人员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具体差别有多大,取决于所任职的事专业单属位,不同的事业单位薪资发放标准不一样。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编制的员工一定比无编制的员工高一点,一年算下来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从职业稳定性来看,有编制的人员每年只要通过绩效考评,一般来说,不会存在什么大问题,在单位可以稳稳当当的干到退休。无编制人员则存在被解雇的风险,尤其2020年的开启方式不同于往年,很多单位都面临裁员,哪怕在单位里资历很深,业务能力很强,也极有可能被辞退。
从发展前景来看,有编制人员比无编制晋升空间大。在入职年限、工作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单位一般会优先提拔有编制人员。虽然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然而,无编制人员在单位中只能是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不管工作做了多少,都不会转正的。
C. 事业编制和合同工的区别是什么
事业编制和合同工的区别:
1、编制的不同
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人员中,主要分两类:一类就是真的事业编制人员,另一类就是编外人员。编制内可以具体分为普通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人员等,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饭碗”的人员。
编制外人员就是事业单位临时招聘过来协助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干活的人,主要就是指合同工、劳务派遣的人员。他们工作没有保障,合同期一到,有随时被解聘的可能。
2、工资福利待遇不同
这个差别还是有点大的,有编制的人员一个月工资在6000左右,没有编制的人员就可能只有2500左右了。甚至编制内人员的公积金都比编制外人员的工资要高。此外,编制内人员还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样样齐全。
还有就是过年发福利的时候,编制内人员明显会比编制外人员多很多,包括年终奖、年货等等。而平时的工作量编制内和编制外倒差不多,这也印证了编制内人员比编制外人员要好很多。
3、前途不同
编制内属于正式人员,可晋升主要领导干部。普通管理岗可以通过晋升科级、处级等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岗可以通过晋升初级、中级、高级等职称。然而,编制外人员会一直维持一个状态,即使工作了再长的时间也只会处在同一个职位上。
(3)事业编与合同制的区别扩展阅读:
事业编制的岗位类别:
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D. 编外与合同制有何区别
一、编外与合同制福利待遇不同
使用编制来管理人员的企业会有编外的人员,编外人专员享受不属到入编人员所应有的待遇和福利,但是待遇会比合同制的好一些。
合同制,通过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类工作为期限劳动合同所使用的职工,是很多事业单位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待遇很差。
二、编外与合同制应用范围不同
编外一般只有的事业单位才会存在的人员结构,是事业单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
合同制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
三、编外与合同制工资发放来源及主体不同
编外人员工资由单位预算外收入中解决,工资发放是对应的事业单位。
合同制一般都是通过劳务派遣,实际上是劳动力租赁,由派遣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支付报酬,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