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场协议
Ⅰ 如果美国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垮日本经济的手段来对付中国,中国经济会不会像日本那样垮掉
应该不会。
第一来,中国象小日源本是美国的走狗,政治军事经济受美国的奴役;
第二,毕竟中国本身内需很大,自己的内需市场很大,发展水平低,所以自身内部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
第三,现在的国际环境和当时小日本面临的环境不一样。当时小日本一枝独秀被美国拉其它西方发达国家逼签了广场协议,中国目前是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其它西方国家需要中国维持比较高的增长,不会响应美国的号召。
Ⅱ 谁都不希望中国重蹈日本的二十年
河合正弘:我是河合正弘,我是东京大学的教授,同时我也是智库东北亚经济研究机构的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论坛上面进行演讲,我想要感谢主办方,感谢邀请我来参加这个非常富有远见,真知灼见的论坛。
今天我想要来讲一讲日本的资本价格,泡沫的经历,为什么日本要经历20年长期的滞胀,称之为日本的滞胀时代,我想要给大家来分享一些来自于日本的经验,因为没有人想要中国来重复日本的覆辙,重蹈覆辙。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时候出现了资产价格的泡沫,在我的观点来看的话,由于对于泡沫破灭回应的政策不充分而日本有一个系统性的银行危机,这是出现在1997年到1998年的时候经济停滞不前,我们的问题就是这种资产价格的泡沫如何发生的,为何在政策回应方面出现了延误,以及我们从中可以学到怎样的经验。
这里是一个日本资产价格的概率,可以看到红色是股市的价格,可以看到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迅速上涨,然后城市土地在1991年之后迅速上涨,此后可以看到非常长的一个时间段的土地价格的停滞不前,并且从来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甚至是股市的价格也从来没有接近过此前的高点。
这是银行贷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银行贷款也是崩盘了。这种崩盘当时在泡沫期间,银行贷款大概是10%,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二阶段的话,就变成了负数,而最近是有所复苏。
首先日本资产价格泡沫,我要给大家看一下一些图片、图表,首先还是股市价格的指数,还有这个曲线也是非常吻合的。日本房地产机构发布了一些历史的数据,这个是城市土地价格的指标,这是日本全国的土地价格指数。这个指标是有三类,商业土地、住宅土地和工业土地。还可以看到商业土地价格很快到达了顶峰和住宅土地,以及工业土地相比的话,它达到顶峰的速度要快得多,并且下降的速度也比住宅地产和工业地产的下降速度要快得多。
日本房地产机构也是发布了不同区域的城市土地价格指标,这个是6个大型城市的地区,包括日本京都等等这些城市,可以看到土地的价格上涨的非常迅速,那可以看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是在100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日本除了这六个城市之外的地区并没有看到房地产的价格有如此高的增长。另外当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变化的比率的是在土地价格指数的变化中,在东京和大阪以及奈良的一些市区的地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区分析来看的话,我们看到东京它的泡沫是首先出现的,之后是大阪。之后是奈良,然后是一些日本其他的地方。这些大的城市是大量的泡沫广泛传播扩散的地方。
当我们把居住的价格作为一个个人收入相比较的话,大家可以看到在1980年中期,这个数量是1962,那在离东京十到二十公里的地方,这个变量从8增长到18之多,就是东京十公里范围增加到18,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泡沫。在资产的价格泡沫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大家可能会知道日元的升值,在1985年,另外还有广场协议,由于广场协议进一步升值,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1987年,自从卢浮宫协议之后,所以这些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之后这种紧缩货币政策的转变是在1989年很晚才进行的。那个时候对于这些日本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这样的一些预期,有很多的商人还有一些日本的经济持续增长,增长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我之后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图表证明,之后大家也预期东京会成为一个全球的金融中心,那个时候,其实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东京就是会成为,注定成为一个主要的亚洲金融中心。
另外一个问题是金融自由化正在进行,那个时候很多的银行,常规的银行会允许进入市场,那些传统常规的银行向商业进行大量的贷款,他们可能经历了一些损失,开始经历一些损失,这时候债券和商品开始并不依赖于商业银行进行融资,那传统银行必须要依靠商业银行,所以传统银行必须要做出改变,他们愿意进行更加冒险的,更加主动的借贷政策。另外关于土地的一些政策,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元素就是关于我们的常规权威的一部分,负责银行证券或者是公司的监管,进入市场监管的这方面的一些比如说财务部或者是他们的监管,其实是非常不够的,没办法来正常控制这些投机性的借贷和投资。那个时候我们有很多的,1980年代末期有很多的关于金融时期的一些警告,就是让他们不要向房地产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借贷,但是这些都是非常没有效的,也并没有被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政策来进行实施,根据基础的研究来说,其实没有这样的一个宏观的紧缩谨慎的监管政策。
之后我有几个表格和数据给大家分享,来进一步解释这些因素。首先是货币的供给增长非常迅速,在1980年代末期的时候,而所谓的盈余的变现,还有名义GDP增长也是非常高的。那个时候一些商业银行,他们的借贷开始发生变化,从制造业转移到其他的地方,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表格中的一些比例,看到在泡沫时期,它从借贷,从传统的制造业更多的去流向到了这些个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等这些方面。
房地产的份额,房地产贷款的份额在所有的贷款中所占的比例也在增长,在很多银行都是这样的情况,日本很多银行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长期的一些银行,其实很多银行都倒闭了,有很多的日本银行由于此而难以继续。这展示了他们在这些银行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有过度投入的银行,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情况。在公司方面我们看到他们的财务能力和他们的债务情况。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想要来给大家解释的,在泡沫期间日本的GDP,以名义GDP美元的情况,以美元统计的情况。我们看到它其实是在追赶着美国的GDP,比如说Marcus Noland,可能会记得,那时候在日本和美国有很多这样的讨论,就是关于日美关系的讨论,有很多的这些日本的商人他们会相信GDP将会持续增长,这是当时对于增长的推断。事实上我们看到了,我们大家的推断是日本的GDP会持续增长,最终会超越美国的GDP,这样的一些推断就导致了日本政府的一些措施的延迟,并进一步加剧了泡沫。这个部分,这个部分是GDP的滞胀放缓,根据IMF当时的预测,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将会接近美国的GDP。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日本是这样的,怎样对于泡沫后的一些情况做出反馈的,做出反应的。首先就是泡沫产生的影响,它是非常负面的。公司的借贷方他们开始没有能力去来偿还他们的债务,在资产价格通缩的情况下,他们是很难的。土地的价值以及抵押的价值也在降低,所以他们必须要付更多的钱,比他们所想的要付出更多。那很多的公司他们的杠杆率非常高,并且他们这种突然的产能过剩,并且由于缓慢的增长,会产生突然的产能过剩,并且当时的就业也是过剩的,当时在日本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就是共有行业变得非常困难,另外商业银行的情况也是非常困难,因为当时的贷款的增加,长期贷款的增加,另外这些政策的推迟也是一个问题。有很多的这些政策的反应,其实并不是特别有效,而很多的措施都被推迟了。
日本的应对政策可能要分成几个阶段,在这方面我会来简单讲一下,其实第一个阶段是日本花了七年的时间做出反应,最重要的一个错误,日本犯的最重要的一个错误就是关于泡沫破碎反应的失败。我们都知道当泡沫破裂的时候,当局应该尽快做出反应,那其实由于各种原因,当时没有做到。有很多银行的资本的调整是不及时的,资本重组是不及时的。其实我们学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就是银行的重组在NPL的决议是需要由公司的结构相结合,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银行重组和公司的重组同时进行,但是在那个时候的日本我们在后期才认识到情况并非如此。只是在2003年之后日本银行的资本被进一步加强,银行系统才进行进一步的复苏,而日本的经济也回到了复苏的阶段,在2000年的时候,而日本的银行产生了大概20%的GDP的损失。而日本的公共资本复苏是53%,其实这个复苏的过程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实现。
大家很多人可能会非常熟悉这个问题,任何的财政危机都会有负面的影响,关于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有很多这样小的一些国家比如说小的危机,比如说韩国的危机,其实日本的危机是非常大的,在日本这个情况下,是非常缓慢的,而整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里其实我应该在开始的时候给各位看这张表,在日本可以看到红色的是它的名义GDP,基本上在过去的25年里面都是非常稳定的,这也是非常罕见的例子,可以看到名义的GDP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实际的GDP发展趋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实我们本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我们从过去学到了一些经验教训,危机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的例子当中有效的宏观谨慎监管对于银行以及非银行领域的话实际上应该是要建立起来的,这样的话能够限制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信贷扩张,而且这个也是能够来避免一些情况,像是低利息率的政策环境这些金融的自由化,以及更多的这种风险,很高的投机情况。
日本信贷,公司领域的信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占GDP的比重非常高的,在九十年代也是非常高的,我相信很多人对于这种情况,这种数据的话是非常熟悉的,这是一个信贷的差距,对于非金融领域的信贷比率占GDP的比重。在这张表上可以看到中国现在的数据是非常有警告,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甚至比当时的日本还要高,泰国、马来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是出现了这种情况。因此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而一旦危机发生的时候,有决定性的行动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需要在早期采取应对措施。
在日本的情况我们在采取行动方面是有延误了,因为一开始的这种方式是基于预期,预期经济增长会逐渐恢复,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时候人们还是非常乐观的,而财政政策在1990年代的时候是支持最少的需求,并且帮助了这些公司去生存下来,尤其是在我们建筑行业的公司,而在日本,其实国内并没有压力,因为储蓄率非常的高,没有通胀,没有失业率严重的情况,也没有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而外部的限制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很多的外汇储备,这种情况和中国目前是不一样的,所以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压力来防止政府采取果断的行动。
最后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结构性的政策支持是关键,在泡沫破灭之后应该立刻采取这些政策应对,但是日本当时没有做到。来总结一下,资产价格泡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的,主要是由于我提到的以下的这些原因,像是货币政策的宽松,还有金融自由化对于日本经济增长的无保障的预期,以及这些非充分的谨慎监管,而日本的政府也没有能够在泡沫发生之后采取迅速的应对,这是由于银行业危机的发展是较慢的,而且也是政府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增长的过度乐观的预期以及持续的金融规划等等各种原因造成了政府的慢速反应。
这是最后一页,政府没有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意识的话是危机发生之后最重要的一步。中国应该会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这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日本是不一样的,另外宏观经济和结构性的政策支持对于避免日本化的危机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有支持性的货币政策,还有支持财政政策,以及这些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的建立等等。那在日本我们知道企业比上世纪九十年代下降也是非常快,有一些欧洲国家,像意大利也是有风险的,同时可能中国也会朝日本泡沫发生的情况发展。
Ⅲ 房价不可能降吧当年的日本经济危机泡沫广场协议之类的应该不会在中国发生吧
我认为中国房产不可能破灭,中国房地产虽然有泡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原因如下:
1、中国国家太大,城市太多,各个城市的情况很不一样。那些数万元一平的房价毕竟是少数。多数是万元左右的均价。中国城市化进程,就是一个人口由农村向县城、县城向二线城市,二线向一线城市流动的过程。而一线城市总是有限的,北上广这些房价只能上涨。
2、中国有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只有一线城市是房屋较热的,而其他地区,房产依然是泡沫不多的。
3、以笔者家为例,我这里靠海的地级市。房价贵的1万多,便宜的6000左右,基本上泡沫不能说很多。因为各类上缴国家的税是2000-3000元,加上2000元的房屋建造成本,房价也就应该是这个价格。剩下就是房地产商的利润了,所以,我们这里没有多少泡沫,而且房屋卖的也很火。
4、现在,都吆喝第四次单身潮来临,说单身男女有2亿之多,如果按照中国14%的单身率计算,那就是说这2亿人中有2800万不结婚。如果他们都结婚,需要1400万套,如果都单身,则需要2800万套。这样房子一下就多需要1400万套。这些是刚需。刚需啊,同志,中国全部库存才600万套,才占需要的42%。
5、一般来说,一个三口之家住几十平米的房子过于挤了。现在为了舒适,总是房子越来越大,这样小房子换大房子,一个卫生间换成双卫生间,所以居住面积增加了。地产商自然也需要不停盖房子。
6、中国每年毕业800万大学生,如果都结婚,就需要400万套房屋,如果都不结婚,需要800万套。
7、另外中国政斧也不是当年的日本政斧,中国也不会坐视房价泡沫吹破而不理的。
Ⅳ 美国为什么与中国合作而舍弃日本
美国霸权势力一旦到顶点,随后必然谋求与世界大国的合作,以维护美国霸权衰落后出现的所谓权力空间,确保美国利益不损害。个人判断,美国霸权势力的顶点,在伊拉克战争,随后美国霸权态势呈现下降趋势。
在亚洲区域,美国面临的三种战略态势选择:一是联日制中。二是联中制日。三是中日联合反美。
美国会舍弃日本,谋求与中国合作,无他,唯利也!无他,形势所迫也,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全球经济危机降临、油价暴跌大危机、英国脱欧、出台海购潮,日本面临这一番车轮战下来,日元出现了暴涨,使得出口业也随之陷入绝境。日本经济变得千疮百孔,安倍的“三支利箭”政策在此刻是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
当然也许人们不会在意日本的成功,他们关心得最多的就是日本的失败。日本经济和中国有一些的相似之处,所以大家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经验。
俗话说“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如今的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正确看清中国经济当下的形势,冷静看待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的为中国发展贡献自己一份薄弱的力量!我们国家要走的路还很长,这都需要我们团结起来奋斗,为中国崛起努力!!!
Ⅳ 日美“广场协议”对中国的启示 简答题。
要坚持金融体系的独立自主,不受国际金融霸权的诱导威胁,逐步推进汇率改革,量力向浮动汇率制看齐。
Ⅵ 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 经济依旧没有起色 那日本的未来的经济走势会是怎么样中国会走日本的老路吗
日本的经济,自广场协议之后,一直很低迷,
而中国比日本的情况还可怕专,
日本虽然属已经经济无法腾飞了,但毕竟科技实力摆在那里,很多东西都只此一家的。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靠的是贱卖劳力与资源,
一旦人民币升值,劳力资源消失,中国将万劫不复。
Ⅶ 日本广场协定后,日本人的工资薪酬变化如何日本国内经济有哪些变化
广场协定后,日复元被迫对美元升值制,因为此日本经济打击挺大,特别是出口,工资倒不是有太大变化。
在协定后的十年间,日本经济基本是原地踏步没有增长,当然中间也由于碰到98年金融危机等缘故,这期间工资也没有太多变化。
进入2000年后,日本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增长,因为经济规模大,即使是缓慢的增长也是很可观的,日本的经济已经属于高度发达经济体,其国民收入也很高,就算是原地踏步了十几年,工资还是很高的。
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终于越过了日本,虽然雄心万丈下一个目标直指地球超霸美国,但人均收入还只有日本人均的十分之一。
不过我想,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去日本考察,看过相关报道,当时说过日本人均收入是中国的40倍,也就是说中国用了短短三十年时间,将差距缩小到了十倍,经济规模越大,增长越可观,中国经济属于超高速的发展,用不了几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高,人均GDP很快就会达到一万美元,到时会大大的拉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Ⅷ 可以这样说吗,世界上真正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四个英国算半个,毕竟有时候
也不能这么说!
美国和印度实际上也不能算是完整主权国家,他们都是英联邦的成员,也就是说,英国女王实际上也算是他们国家的女王,是名义上的最高元首。英联邦的成员有四五十个,大都是英国的原殖民地,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
从国际法上说,主权独立的国家也不能包括有军事同盟的国家,因为如果你加入了军事同盟,就有可能被动卷入盟国与第三国的军事冲突,你不能完全决定你的军事战略和军事部署。比如北约国家几乎都要受到美国的制约,欧洲国家要受到美国的军事保护,所以就要忍受人家在政治上的傲慢和强横,要当人家的仆从。
印度虽然不结盟,但是印度的工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它连最普通的轻武器都要进口,据说因为没有钱,它的弹药只够用十几天,打起仗来它还是要依靠外国的军事贸易或军事援助,如果没有人管他,他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了。所以国家主权不只是法理上的,还有事实上的,如果一个国家对外依存太严重,就难以有独立处理的能力,腰杆就挺不直。
中国是世界工厂,一般都认为中国对外依存度很高,但是事实上中国外贸额只占中国整体经济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国际标准下的所有工业门类,中国的自给能力在世界上无人能比,这是中国从法理到事实上主权完全独立,可以不受人敲诈的底气。美国可以生产高科技的武器和芯片,但是它连一支铅笔都生产不出来,很多贴美国牌子的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美国找中国打贸易战,它显然是找错了对手。
Ⅸ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资料档案】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雪(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 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从1985年到1995年,10年间美元贬值达到了三倍(300%)。
评: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史上,有过一段到今天为止仍值得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借鉴和启思的历史,它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它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未期,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失去的十年”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兴旺的十年”,各自的国家命运演化出惊天大逆转。 日本,这个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经过战后35年的飞速发展,日本经济规模不断扩展,到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升至10279亿美元,由1970年(2068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10255亿美元)的20%,上升至占当年美国GDP(27956亿美元)的38%。并且成功确立了日元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的地位。 整个80年代,日本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乐观和骄傲的情绪,日本人信心膨胀:以日本经济发展而创造出惊人的“日本速度”,相信谁也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超越美国是命运中铁定的事,唯一可以让日本人考虑的仅仅是时间的迟与早问题。而世界各国,也似乎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哪个“历史性时刻”!
历史的天平此刻也在向日本倾斜。经历了60年代、70年代的高速增长,日本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停止,80年代,日本经济在最发达的西方七国中仍能保持最高的增长率。其中,1980—1984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3%,1985—1991年达到4.6%。日美经济差距越拉越近,眼看就要超越美国了。到199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更上升至30522亿美元,并超过当年美国GDP(58033亿美元)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在日本人的眼中,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从此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耻辱的战败国命运,从此扬眉吐气,一举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从此证明日本人是比美国人更“优秀”的民族。
日本人更加是兴奋异常的大举进入美国,大规模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并购美国的资产和大企业的热潮:从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到美国的精神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好莱坞),再到美国的领土象征---夏威夷的土地。在整个美国的惊呼中,倾刻间被日本人买下来了,换了一个新主人。当一切发生了才意味过来,美国人没有那一刻象此刻般清醒过:渲楦凼录螅飧龈盟赖娜毡揪谷挥镁梦淦鳎僖淮喂セ髁嗣拦就粒。。?ldquo;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美国人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新仇与旧恨, 美国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 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 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 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 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但是,在日本一步步咄咄逼人的经济进攻面前,美国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美国真的认输了吗? 美国人没有认输,美国人不动声色地反击了,让我们见识了现代经济史上的最经典一幕:1985年美国等国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日元经历了长达10年的时间持续升值的过程。
20多年过去了,传说中的日本GDP超越美国的那一个“历史性时刻”并没有出现。1995年,日本的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的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的GDP是美国GDP的71%,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到2006年,日本的GDP只有43790亿美元,美国的GDP却直线攀升到131950亿美元,日本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33%,远低于1980年的38%!!! 日本和美国,谁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惊天大逆转?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这才是日本和美国这对冤家早己注定的宿命吗?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找到了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我们就能明白日元升值的这10年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清楚,举个例子说明:美国资本利益集团的成员,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广场协议本来就是美国资本利益集团一手导演,协议何时签订,早就知道了。)假设当中有某一个财团(假设为A财团)在1985年9月前,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5000亿日元, 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
按美国资本利益集团预先设定的时间和步骤,1985年9月,广场协议终于签订了, 日元开始持续而急速的升值,在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与欢笑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大规模的国际热钱的流入+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异常火爆。日本人从信心膨涨到热衷投机,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追捧,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
设伏也成功了: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间上涨了三倍。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平均高达60倍。1985—1990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用地上涨了2.5倍,全日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约1倍,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约60%。 而此时,好戏上演了。到1989年初,假设A财团在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已经赚到了二倍盈利, 那就是75000亿日元。 这时, 日元升值到1:120。 A财团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 然后兑换回美元, 那么, 就是625亿美元!在不到5 年时间中, A财团净赚525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而A财团连本带利的把625亿美元带回到美国, 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这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 其它财团呢? 而且这个假设还只是到1989年, 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 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而日本呢?1989年初,日本为了应对逐步显露出来的经济危机(房地产和股市经济泡沫),开始改变低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连续五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由2.5%提高到6%,以防止泡沫进一步扩大危害日本经济。但是,美国没有打算放过日本,反面火上加油。1989年秋,美国强烈抨击日本股市的封闭交易和相互持股做法,要求日本的银行持有企业股票的标准由5%降到2%。由于日本企业的股票主要是由关联企业相互长期持有,市场上的流通股相对较少,一旦改变相互持股的做法,特别是要求银行降低持股标准,股市必然下跌。
大规模突然撤离的巨额外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挤压+美国给日本股市带来的沉重压力+投资者信心动摇。1990年下半年,日本股市出现下跌,最后演变成恐慌性出逃,并在1991年后形成土崩瓦解之势,长达四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就此结束。股市崩盘、楼市崩溃,给日本银行体系、金融市场、消费投资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日本经济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长达10年的不景气状态,直至在最近2-3年才逐渐走出低谷。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
这是一场美国对日本的经济阻击战,美国人无情的动用它的国家力量,使用它的汇率武器,迫使日元升值,用长达10年的时间,一举扭转败局。通过日元升值,把日本20多年发展的国家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美国“兴旺的十年”的根本原因!!!而美元长达10年的贬值,并没有实质地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之间的经济战争,以美国的完胜而告终。
这就是金融战争,支撑美元霸权的第三根支柱。“广场协议”和其后发生的97年亚洲金融风暴,都是这种金融战争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战争的销烟不仅仅弥漫在军事上,而且还弥漫在金融战线上,虽然那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中国和世界各国,目睹了日本“广场协议”发生的一切,因而清醒的认识到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防范严谨,时刻警惕来自美国的金融黑手。
中国面临的处境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前非常相似。2003年以来,美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用尽一切的手段,想方设法压迫人民币升值。2004年-2005年,是人民币升值第一个高峰期。2005年-2006年,中国的楼市被推高到危险价位,2006年-2007年,股市被推高。这与广场协议亚洲金融风暴的步骤,在时间点上惊人的相似。
人民币升值仍在高峰期中,人民币自汇改以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价由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人民币兑美元实时升值2%,报8.11元人民币)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又一举突破7.11关口。意味着进入2008年来短短的2个月中,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中间价己经先后19次创出新高。近年,人民币升值被迫加快的态势,己跃然纸上。
由此可见,美国加重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想再来一个中国版的广场协议,目的是整跨中国经济、崩溃人民币、掠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和财富。而一切的行动目标都清晰的指向2008年。中国应如何冷静应对美国的压力,吸取“广场协议 ”中的警示,避免重走当年日本走过的老路,化解美国的金融黑手,从而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思考的借鉴日本广场协议的意义所在。
Ⅹ 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光辉成就
要细数的话那太多了,只说些作用很大影响明显的吧。
核武器的成功试爆,作用是对其他大国有了免疫威慑作用。
导弹的成功实验,作用是对其他大国有了打击能力。
针对边境的战争,作用是收回了部分但有的没收回也留下了主权就是所谓的争议区。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争取到手,作用是对绝大多数第三国家的领导权。
改革开放政策的颁布与经济特区的成功,作用是为中国找到了发展经济但不改变政党的道路。
香港的成功收回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作用是对中国大陆在被封锁的情况下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出路和打消了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对“红兽”的恐惧,渐渐消除了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的顾虑。
98年亚洲金融海啸中国成功顶住了金融攻击,作用是人民币走出了国门,对东南亚地区(中国的后院)的整合,初步建立香港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为香港的繁荣注入了强心剂。
加入WTO,作用是产生了“中国奇迹”初步形成了G2的态势。这里要解释下中国经济的伟大,中国基本都是在GDP8%左右上升,但加入了WTO到2009年将近十年的时间中国是在双位数的上升。
人民币的稳定升值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开发,作用是把金融抢劫拦在门外(类似广场协议)。有人说房价高是金融市场开放不全面我赞成,但过多开放后谁敢保证进来的资金是纯洁的不是掠夺性的资金。
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这个现在的作用还不明显,一旦到了大国竞争后期中国如果没有新能源做支撑还是依靠现在的进口石油的话将是灭顶之灾。
国防一系列的成就,作用是保卫经济果实,中国有了全球战略规划的底气。
航天航空的技术,作用非常多举一个军事例子,美国的精确打击能达到0.5米误差,是因为美国的卫星技术发达,他能做到3颗卫星同时制导一颗导弹进行打击,中国正在路上差距不大了。
最后说一个大的成就,中国的竞争对手只有美国一个了,其他国家如日本,印度等都不能正面全面的与中国竞争了。
纯手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