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交界面
1. 施工合同管理中 什么是《合同交界面》 知道的话能举例说明下吗 谢谢
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合同交界面(也称合同界面),是指在一个项目中合同与合同之间存在回着相互关系答的相邻的交接面,界面越多管理越难,往往在界面处存在合同责任不明确等缺陷,如模板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中如由二个劳务单位承包的话会存在这样的界面缺陷:混凝土工程浇捣完成后达到了相关规范要求,如板的平整度在偏差范围内,在同道剪力墙的支模工程中也符合规范要求,则在剪力墙底部由于混凝土板面存在高低偏差,而导致剪力墙底部出现较大的缝隙,在剪力墙混凝浇捣时由于漏浆而使剪力墙出现了蜂窝 麻面 烂根的缺陷,而这个责任问题二个劳务单位都可以不承担责任,因为,模板缝隙是由于板混凝土的不平引起的,而漏浆则由于模板底部有缝隙而产生的.这种情况就是合同界面产生的问题. 所以合同界面越多管理起来越难. 但如果由一个劳务单位承包,这个责任十分的明确由劳务单位承担责任. 一个项目由二个以上的承包单位就存在合同界面(设计 勘察 施工 监理 专业承包也包括各种的劳务分包等等) 请对回答作出评价。
2. 分包合同交界面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合同交界面(也称合同界面),是指在一个项目中合回同与合同之间存在着相答互关系的相邻的交接面,界面越多管理越难,往往在界面处存在合同责任不明确等缺陷。
如模板工程与混凝土(以下简称“砼”)工程中,由两个劳务单位分别承包的前提下就会存在这样的界面缺陷。首先,施工符合规范:砼工程浇捣完成后达到了相关规范要求(如板的平整度在偏差范围内),在同道剪力墙的支模工程中也符合规范要求。
其次,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剪力墙底部由于砼板面存在高低偏差,导致剪力墙底部出现较大的缝隙,于是在剪力墙浇捣砼时由于漏浆而使剪力墙出现了蜂窝、麻面、烂根的缺陷。
然后,责任谁背:两个劳务单位都可以不需要承担责任!原因在于:(1)模板缝隙是由于板、砼两方面的不平引起的,(2)漏浆是由于模板底部存在缝隙而产生的。
最后,结论:以上情况就是合同界面产生的问题,所以合同界面越多管理起来越难。但如果由一个劳务单位承包,这个责任将十分明确的由劳务单位承担。一个项目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就存在合同界面(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专业承包,也包括各种的劳务分包等等) 。
3.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
监理主要是请客,发包方队长们也是一样,处理不好就扣钱,不让过关,这个问题很难。破费点吧。
4. EPC(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是指业主与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承包商或联合体签订施工项目总承包管理协议,由施工部承包管理方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发包模式。
其特点是
1、工程造价特点:部分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即可进行部分施工招标,确定相应的合同价,分包合同价比较准确;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招标只确定总包管理费,无合同总造价,故合同总造成价是业主的一种风险;如果业主与分包商签约,还加大了业主的风险。
2、工期进度特点: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招标不依赖于施工图纸出齐,可以就分包项目提前招标、开工、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特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负责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各分包合同交界面的协调控制也由施工总承包管理方负责,由此减轻业主工作量和管理负担。
4、合同管理特点:如果所有分包合同的招标、合同谈判、签约工作都由业主负责,则业主的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对业主不利。反之则可减轻业主的负担。相应的,对分包工程款的支付也有总承包管理方支付和业主支付两种方式,前者对总承包管理方管理分包商更为有利。
5、组织协调特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要负责对所有分包商的施工管理及组织协调,大大减轻了业主的工作。但是,如果分包合同都由业主签订,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对分包商的管理。
浅述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向。因目前工程总承包制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社会环境还不配套,所以对其认识还有待于提高。下面就工程总承包简述如下:
一、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的提出,起源于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123号)中就提出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设想;1997年,我国颁布的《建筑法》,明确提倡对建筑工程进行总承包,确立了工程总承包的法律地位;2003年2月13日,建设部发出《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以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工程总承包的基本概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工程总承包。
我们知道,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的定义,项目实施(建设)阶段大体上为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业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别把勘察、设计、施工任务发包给不同的企业,就形成了勘察、设计承包、施工总承包及专业承包的合同结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之间是一种平行的、彼此分离的关系,他们各自与业主形成发承包的关系,为一个业主(发包方)下的多个承包单位(承包方),这是我国目前传统的发承包模式。
该种模式主要缺点是设计与施工分离,致使投资增加以及设计和施工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造成各类建筑业企业规模弱小,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国际竞争力等等。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把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等任务进行综合,发包给一家(或几家)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一种模式,实行全过程若干阶段的承包,如设计—施工(DB模式)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等。在EPC模式下,业主只与一个承包单位直接发生关系。所有的设计、施工分包工作等都由总承包方对业主负责,设计、施工分包商不与业主直接签订合同。
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克服了由于设计施工分离导致的投资增加和工期延长等弊病;对于勘察、设计、施工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后新形势具有决定作用。
中国于1993年~2003年期间,共完成国内工程总承包3409项,合同金额2550亿元,年完成合同额320亿元,一批施工企业组建的总承包公司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如天津建工集团重组成立了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负责对工程总承包的组织实施,1998年~2002年期间累计完成工程总承包产值52.2亿元。
近20年来,通过开展工程总承包,一批具有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或企业集团逐步发展起来,如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中国石化建设公司等;一批单一功能的设计院或施工企业通过改革和发展,成为以设计或施工为主导,具备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工程公司,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天津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
二、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与项目管理公司
工程总承包企业与项目管理公司的培育与发展,可以从国家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建设二个方面予以考虑。由前面的述叙我们知道,国家对于推行总承包和代建制(工程管理咨询),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办法、法津、法规,己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作为一个建筑人,应该考虑如何对企业现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环境,或能成为行业的领跑人。
《指导意见》打破了目前行业的界限,允许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其他相应资质,为培育发展建设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企业理指出了方向。
而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建市[2004]200号)(以下称《项目管理办法》)中进一步对企业申请取得其他相应资质的条件进行了极大的放宽:申请资质时,其原有工程业绩、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注册资金和办公场所等资条件可合并考核。
各类有条件的大中型建筑企业、设计单位都应抓住机会,坚持不懈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合格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工程公司。
《指导意见》和《项目管理办法》对于工程总承包企业和项目管理工程公司承接业务作了详细规定,突破了目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只能在其资质范围内承接业务的规定。但同时规定,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应在同一个工程项目上同时承担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承担项目管理的企业,要在同一工程承包资质范围内的工程勘察、设计等业务时,应当依法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施工企业不得在同一工程从事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业务。
一句话“一招鲜、天地宽”,当前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类建筑业企业,只有练好内功,才能跳出目前的狭窄的业务范围,驰骋于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5. 施工平行承发包模式中的质量控制包括( )。
正确答案:D,E
解析:①符合质量控制上的“他人控制”原则,不同分包单位之间能够形成一版定的控制和制约机制,对权业主的质量控制有利;
②合同交互界面比较多,应非常重视各合同之间界面的定义和管理,否则对质量控制不利。
(本解析由安宝蓝提供)
6. 总承包单位将施工图深化设计风险转移给分包单位的合同是无效还是可撤销
首先您要搞清什么是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它的管理模式?它的定义?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 1)投资控制 ①某部分施工图完成后,由建设项目业主单独或与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共同进行该部分工程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投标报价较有依据。 ②在进行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时,只确定施工总承包管理费,没有合同总造价,这是建设项目业主承担的风险之一。 ③多数情况下,由业主方与分包人直接签约,加大了业主方的风险。 2)进度控制。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招标不依赖于施工图设计,可以提前。分包合同的招标也得到提前,从而提前开工,可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 ①对分包人的质量控制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进行。 ②对分包人来说,符合质量控制上的“他人控制”原则,对质量控制有利。 ③各分包合同交界面的定义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减轻了业主方的工作量。 4)合同管理。一般情况下,所有分包合同的招投标、合同谈判、签约工作由业主负责,业主方的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对业主不利。 对分包人工程款支付又可分为总包管理单位支付和业主直接支付,前者有利于加强总包管理单位对分包人的管理。 5)组织与协调。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对所有分包人的管理及组织协调,大大减轻了业主的工作。这是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而具体工程施工需要再进行分包的招标与发包,把具体施工任务分包给分包商来完成,
7.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各分包合同交界面的界定由谁负责
此题来在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自格考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多次出现过;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方不与分包方和供货方直接签订施工合同,这些合同都是由业主方直接签订。所以正确答案是分包单位一般与业主签订合同。 但在实践工作中分包单位一般都是与施工总承包或者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签订。
8. 工程实体不得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化整为零,分别进行分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您要搞清什么是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它的管理模式?它的定义?
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特点
1)投资控制
①某部分施工图完成后,由建设项目业主单独或与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共同进行该部分工程的招标,分包合同的投标报价较有依据。
②在进行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的招标时,只确定施工总承包管理费,没有合同总造价,这是建设项目业主承担的风险之一。
③多数情况下,由业主方与分包人直接签约,加大了业主方的风险。
2)进度控制。施工总承包管理的招标不依赖于施工图设计,可以提前。分包合同的招标也得到提前,从而提前开工,可缩短建设周期。
3)质量控制
①对分包人的质量控制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进行。
②对分包人来说,符合质量控制上的“他人控制”原则,对质量控制有利。
③各分包合同交界面的定义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减轻了业主方的工作量。
4)合同管理。一般情况下,所有分包合同的招投标、合同谈判、签约工作由业主负责,业主方的招标及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对业主不利。
对分包人工程款支付又可分为总包管理单位支付和业主直接支付,前者有利于加强总包管理单位对分包人的管理。
5)组织与协调。由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负责对所有分包人的管理及组织协调,大大减轻了业主的工作。这是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而具体工程施工需要再进行分包的招标与发包,把具体施工任务分包给分包商来完成,
9. 有哪位能描述一下EPC招标流程
流程如下:
对于业主,流程为:确定项目→委托设计→组织招标机构→发布招标通告→投标人资格预审→通知合格投标人→出售标书→组织标前考察→召开标前会议→标前会议纪要和补遗书→投标与开标→评标、决标、授标。
对于承包商,流程为:跟踪项目→选择当地代理人→选择合作对象或分包商→准备资格预审材料→获得投标人资格→购买标书→投标准备→投标。
(9)合同交界面扩展阅读:
EPC模式
较传统承包模式而言,EPC总承包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基本优势:
(一) 强调和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强调和发挥,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
(二) 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三)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