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完整协议
A. 什么是104协议,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谢谢
104协议是101协议的网络版,101协议每次只能发送一个链路帧,而104协议可以连续发送多个链路帧,其传输效率明显高于101协议,而且具有TCP/IP的冲突检测和错误重传机制,具有比101协议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对通信延时的限制更宽松。
104协议使用的参考模型来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但是它只是用其中的5层,实际上104协议是将101协议与TCP/IP提供的网络传输功能相组合,使得101协议在TCP/IP内各种网络类型都可使用。104协议规定传输层使用TCP端口,使用的端口号是2404,对于基于TCP的应用程序来讲,存在两种工作模式,即服务器模式和客户机模式,其区别是:在建立TCP连接时,服务器从不主动发起连接请求,它一直处于侦听状态,当侦听到来自客户机的连接请求后,则接受此请求,由此建立一个TCP连接,服务器和客户机就可以通过这个虚拟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的收发。104协议规定控制站(调度系统)作为客户机,而被控站(站端RTU)作为服务器。因此无论是调度端软件还是RTU端软件
都必然涉及基于TCP/IP的网络编程。
工作原理:
1、104协议以子站为服务端,主站为客户端。
2、主站应能自动判断、切换、处理来自网络和常规方式的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的唯一性。
3、在多客户访问的情况下,通过MAC地址和IP地址划分控制安全级别。如果服务端发现IP重复,应拒绝控制命令的执行
4、为保证网络方式运行的安全,稳定,可靠,在主站端应对以网络方式通信的分站按照单独站进行画面、数据库、报表的定义。
B. java语言中如何使用104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
你问的不明白,我在代码里给你写了,你自己看吧 import java.io.FileWrit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util.Date;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00,101,102,103,104,105 // 你问的不明不白,这6个数是一个字符串还是说是要求一个一个输入然后保存 // step1:字符串 String str = "100,101,102,103,104,105"; str = "[" + str + "]\n"; append2File("D:\\test.txt", str); // step2: 手动输入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StringBuilder str2 = new StringBuilder("["); int i = 0; System.out.println("输入6个数"); while (i < 6) { int number = sc.nextInt(); str2.append(number).append(","); i++; } str2 = str2.deleteCharAt(str2.length() - 1).append("]\n"); append2File("D:\\test.txt", str2.to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append2File(String path, String content) { FileWriter writer = null; try { // 打开一个写文件器,构造函数中的第二个参数true表示以追加形式写文件 writer = new FileWriter(path, true); writer.write(conten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writer != null) { try { writer.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操作完成.." + new Date()); } }}
C. 什么是104协议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04协议是101协议的网络版,101协议每次只能发送一个链路帧,而104协议可以连续发送多个链路帧,其传输效率明显高于101协议,而且具有TCP/IP的冲突检测和错误重传机制,具有比101协议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对通信延时的限制更宽松。
104协议使用的参考模型来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但是它只是用其中的5层,实际上104协议是将101协议与TCP/IP提供的网络传输功能相组合,使得101协议在TCP/IP内各种网络类型都可使用。
104协议规定传输层使用TCP端口,使用的端口号是2404,对于基于TCP的应用程序来讲,存在两种工作模式,即服务器模式和客户机模式,其区别是:在建立TCP连接时,服务器从不主动发起连接请求,它一直处于侦听状态,当侦听到来自客户机的连接请求后,则接受此请求,由此建立一个TCP连接,服务器和客户机就可以通过这个虚拟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的收发。
D. 103规约与104规约的区别
1、用途不同。复
103规约应用于制保护设备的通信,104规约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之间的通讯。
2、传输数据方式不同。
103规约是用串口传输数据,104规约是用网络传输数据。
3、维护难度不同。
103串口通讯一般用于微机保护上,这种规约可以将微机保护内点无误差的上送,但维护难度相对较大。
104规约是目前常用的远动及集控,该规约规定的数据量一般可以满足现场的实际要求,其特点是稳定,便于维护。
4、保护对象不同
103规约一般用于保护设备的通信,保护设备之间交换信息,以及保护于监控系统、保护信息子站子站等之间的通信104规约属于远动通信规约,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与厂站之间的SCADA系统等之间的通信。
5、用途不同
103是站内设备之间通信的,104是远动控制通信的。101用于串口通调度,属于远动规约。104是101的网络版,103有串口的有以太网的,不是通调度的,是通保护装置的,属于继电保护规约。103规约应用于保护设备的通信,104规约用于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之间的通讯。
E. 104规约遥控起始地址。
104规约各类量的信息体地址范围没有规定,在1-65535的范围内可自由分配,
97版101规约:
单遥点和双遥点(1个地址/点):1-400h(1-1024,共1024点)
遥测点(1个地址/点):701h-900h(1793-2304,共512点)
遥控/升降(1个地址/点):B01h-B80h(2817-2944,共128点)
电能脉冲计数量(1个地址/点):C01h-C80h(3073-3200,共128点)
分接头点(1个地址/点):C81h-CA0h(3201-3232,共32点)
02版101:
遥信∶信息对象地址范围为1H~1000H。
继电保护1∶信息对象地址范围为1001H~2000H,对应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事件、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启动事件、带CP56Time2a时标的继电保护设备成组输出电路信息。
继电保护2∶信息对象地址范围为2001H~3000H,为继电保护动作的故障电流区。
继电保护3∶信息对象地址范围为3001H~4000H,为继电保护定值设定区。
遥测∶信息对象地址范围为4001H~5000H。
参数地址范围为5001H~6000H。
遥控、升降地址范围为6001H~6200H。
F. 103 104规约
103和104是IEC60875的子集,是用于电力自动化通讯的规约,你和电厂的监控后台通讯可以使用Modbus规约,一般后台接入Modbus都是非常简单的,属于最基本的功能。
G. cdt 101 103 104规约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CDT,101,104属于调度来类的源规约,属于调度端与站内的通讯规约,CDT,101用于串口,104用于网络.
主要区别在于:CDT规约属于主动上送,不管调度发什么命令都会主动上送全站遥信遥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循环上送全站信号,遥信最大个数512,遥测256,信息类型是通过控制字来区分的,功能码来区分点号,101和104类似,除了报文头有区别,上送信息内容大体一致。101与104是问答式,就是调度问什么回什么。大致流程为:主站测试链路报文-子站回确认帧,调度总召,子站上送全遥测遥信,调度下发二级数据召唤报文,子站回变化遥测。101与104通过类型标识区分信号类型,信息体地址判断信息点号。
三者遥信变位和SOE都是主动上送。
103主要用于站控层设备通讯,同样是问答式,通过ASDU号区分信息类型,FUN号,INF号区分点位。
另外CDT也能用于站内智能设备通讯。
H. 什么是IEC101/104通讯规约
IEC104规约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IEC104规约把IEC101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用网络规约TCP/IP进行传输的标准,该标准为远动信息的网络传输提供了通信规约依据。采用104规约组合101规约的ASDU的方式后,可很好的保证规约的标准化和通信的可靠性。
IEC101/104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
1、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2、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启动站。
(8)104完整协议扩展阅读:
IEC870-101规约帧格式简单说明
1、固定帧长格式
启动字符(10H)
控制域(C) 、
链路地址域(A)
帧校验和(CS)
结束字符(16H)
2、可变帧长格式
启动字符(68H)
长度(L)
长度重复(L)
启动字符(68H)
控制域(C)
链路地址域(A)
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
帧校验和(CS)
结束字符(16H)
I. 电力103、104规约,IEC61850等,这些协议的通讯接口可以是485接口和以太网口吗
103可以是串口和以太网,是以太网,IEC61850是以太网。
IEC61850标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全球通用标准。它通过标准的实现,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的工程运作标准化。
使得智能变电站的工程实施变得规范、统一和透明。不论是哪个系统集成商建立的智能变电站工程都可以通过SCD(系统配置)文件了解整个变电站的结构和布局,对于智能化变电站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9)104完整协议扩展阅读:
IEC61850提出了一种公共的通信标准,通过对设备的一系列规范化,使其形成一个规范的输出,实现系统的无缝连接。
IEC61850标准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它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IECTC57)的 3个工作组10,11,12(WG10/11/12)负责制定的。
IEC 61850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第57技术委员会于2004年颁布的、应用于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国际标准。
作为基于网络通讯平台的变电站唯一的国际标准,IEC61850标准吸收了IEC60870系列标准和UCA的经验,同时吸收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对保护和控制等自动化产品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的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
它将不仅应用在变电站内,而且将运用于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以及各级调度中心之间。国内外各大电力公司、研究机构都在积极调整产品研发方向,力图和新的国际标准接轨,以适应未来的发展方向。
J. 104/102键盘协议
1981年IBM推出了IBM pc/XT键盘及其接口标准。该标准定义了83键,采用5脚DIN连接器和简单的串行协议。实际上,第一套键盘扫描码集并没有主机到键盘的命令。为此,1984年IBM推出了IBM AT键盘接口标准。该标准定义了84~101键,采用5脚DIN连接器和双向串行通讯协议,此协议依照第二套键盘扫描码集设有8个主机到键盘的命令。到了1987年,IBM又推出了PS/2键盘接口标准。该标准仍旧定义了84~101键,但是采用6脚mini-DIN连接器,该连接器在封装上更小巧,仍然用双向串行通讯协议并且提供有可选择的第三套键盘扫描码集,同时支持17个主机到键盘的命令。现在,市面上的键盘都和PS/2及AT键盘兼容,只是功能不同而已。
插头 插座 5脚DIN(AT/XT)
1——时钟
2——数据
3——保留
4——接地(GND)
5——电源(+5V)
插头 插座 6脚Mini-DIN(PS/2)
1——数据
2——保留
3——接地(GND)
4——电源(+5V)
5——时钟
6——保留
PS/2接口硬件
2.1 物理连接器
一般,具有五脚连接器的键盘称之为AT键盘,而具有六脚mini-DIN连接器的键盘则称之为PS/2键盘。其实这两种连接器都只有四个脚有意义。它们分别是Clock(时钟脚)、DATA(数据脚)、+5V(电源脚)和Ground(电源地)。在PS/2键盘与pc机的物理连接上只要保证这四根线一一对应就可以了。PS/2键盘靠pc的PS/2端口提供+5V电源,另外两个脚Clock(时钟脚)和DATA(数据脚)都是集电极开路的,所以必须接大阻值的上拉电阻。它们平时保持高电平,有输出时才被拉到低电平,之后自动上浮到高电平。现在比较常用的连接器如图1所示。
2.2 电气特性
PS/2 通讯协议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通讯协议。通讯的两端通过Clock(时钟脚)同步,并通过DATA(数据脚)交换数据。任何一方如果想抑制另外一方通讯时,只需要把Clock(时钟脚)拉到低电平。如果是pc机和PS/2键盘间的通讯,则pc机必须做主机,也就是说,pc机可以抑制PS/2键盘发送数据,而 PS/2键盘则不会抑制pc机发送数据。一般两设备间传输数据的最大时钟频率是33kHz,大多数PS/2设备工作在10~20kHz。推荐值在 15kHz左右,也就是说,Clock(时钟脚)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间都为40μs。每一数据帧包含11~12个位,具体含义如表1所列。
表1 数据帧格式说明
1个起始位 总是逻辑0
8个数据位 (LSB)低位在前
1个奇偶校验位 奇校验
1个停止位 总是逻辑1
1个应答位 仅用在主机对设备的通讯中
表中,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校验位就为1;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校验位就为0;总之,数据位中1的个数加上校验位中1的个数总为奇数,因此总进行奇校验。
2.3 PS/2设备和pc机的通讯
PS/2 设备的Clock(时钟脚)和DATA(数据脚)都是集电极开路的,平时都是高电平。当PS/2设备等待发送数据时,它首先检查Clock(时钟脚)以确认其是否为高电平。如果是低电平,则认为是pc机抑制了通讯,此时它必须缓冲需要发送的数据直到重新获得总线的控制权(一般PS/2键盘有16个字节的缓冲区,而PS/2鼠标只有一个缓冲区仅存储最后一个要发送的数据)。如果Clock(时钟脚)为高电平,PS/2设备便开始将数据发送到pc机。一般都是由PS/2设备产生时钟信号。发送时一般都是按照数据帧格式顺序发送。其中数据位在Clock(时钟脚)为高电平时准备好,在Clock(时钟脚)的下降沿被pc机读入。PS/2设备到pc机的通讯时序如图2所示。
当时钟频率为15kHz时,从Clock(时钟脚)的上升沿到数据位转变时间至少要5μs。数据变化到Clock(时钟脚)下降沿的时间至少也有5 μs,但不能大于25 μs,这是由PS/2通讯协议的时序规定的。如果时钟频率是其它值,参数的内容应稍作调整。
上述讨论中传输的数据是指对特定键盘的编码或者对特定命令的编码。一般采用第二套扫描码集所规定的码值来编码。其中键盘码分为通码(make)和断码 (Break)。通码是按键接通时所发送的编码,用两位十六进制数来表示,断码通常是按键断开时所发送的编码,用四位十六进制数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