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
Ⅰ OSPF和RIP协议的区别
ospf 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 主要以带宽作为选路的依据
RIP 是基于条数的路由协议 以条数作为选路的依据
这是根本的区别
其他其别就太多了。。。你得自己看TCP/IP卷1
Ⅱ 请问rip路由协议配置的具体步骤是什么谢谢
1、确定所要配置的网络组网及相关ip规划,然后进行具体的配置。
Ⅲ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3)rip协议扩展阅读:
RIP的特点
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也可进行相应配置使其触发更新)
Ⅳ RIP是什么意思
R.I.P.也就是“Rest in Peace”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愿(死者)安息吧!
Rest in Peace
英 [rest in pi:s] 美 [rɛst ɪn pis]
源自拉丁语:Requiescat in pace ,是“安息吧”的意思,只能用于逝去之人的身上,表示对亡者的尊重、祝福和祈祷,缩写为 R.I.P,有时刻于逝者墓碑上。不能用来形容健在之人。在西方国家一个人去世之后,他们的墓碑上面通常会刻上R.I.P,常用于纪念,缅怀逝去的人们。
(4)rip协议扩展阅读
造句
1.Mayhissoulrestinpeace!
让他的灵魂安息吧!
2.Maythemartyrsrestinpeace!
烈士们,安息吧!
3.Wecan'.
Ⅳ 什么是RIP协议缺陷
RIP协议的前身是一个运行在UnixBSDI版本上称为"routed"的程序,在1988年被IETF标准化,定义为RFC1058。紧接着的RIP2标准在RFC1388中定义,它加入了对变长子网掩码(VLSM)的支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RIP路由协议的一些主要缺点,例如在一个网络中如果有多条路径可以到达目的地,那么RIP协议在转移到另外一条可选路径时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RIP协议经受了长期的实际运行考验,在网络界已被广为运用。RIP在那些并没有冗余路由器的网络中的确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路由协议。
一般路由协议的基本功能有两个,一个是交换路由;另一个是维护一份路由表以提供给其他通信协议调用,RIP也不例外。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了最终目的地址、到目的节点的路径中的下一跳节点(nexthop)等信息。nexthop指的是网上的报文欲通过本网络节点到达目的节点,如不能直接送达,则本节点应把此报文送到某个中转站点,此中转站点称为nexthop,这一中转过程叫hop。一个报文从本节点到目的节点中途经历的中转次数称为hopcount。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它通过比较到达目的站点的各个路由的hopcount,即距离的大小,从中选择具有最小数值的路由作为最佳路由,而把数值稍大的路由作为备份。一旦最佳路由失效,则采用备份路由。RIP只保留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由,当一条交换过来的新的路由信息提供了一条更佳的路由时,RIP就用它来替换旧的信息。当网络拓扑改变时,RIP实体会向外发布路由更新报文,以便与其他网络设备共享。每一个路由器收到一条更新报文后除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之外,还接着传播这条报文,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互通有无、彼此信任。
RIP使用一些时钟以保证它所维持的路由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但是对于RIP协议来说,一个不理想之处在于它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确认一个路由是否失效。RIP至少需要经过3分钟的延迟才能启动备份路由。这个时间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来说都会出现超时错误,用户能明显地感觉出来系统出现了短暂的故障。
RIP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它在选择路由时不考虑链路的连接速度,而仅仅用hopcount来衡量路径的长短。这就造成了在一个实际的网络中,采用快速以太网(100Mbps)连接的链路可能仅仅因为比10Mbps以太网链路多出1个hop,致使RIP认为10Mbps链路为一条更优化的路由,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老版本的RIP不支持VLSM,使得用户不能通过划分更小网络地址的方法来更高效地使用有限的IP地址空间。在RIP2版本中对此做了改进,在每一条路由信息中加入了子网掩码。由于老版本的RIP路由信息中不采用子网掩码,所以RIP1没有办法来传达不同网络中变长子网掩码的详细信息。
路由协议应该能够阻止数据包在网络中循环传递,或进行循环路由。RIP认为如果一条路由具有15个以上的hopcount值,那么这条路径上一定有环路存在。这就是说,一条路由的hopcount值到达16后,就被RIP认为无效。显然,这样的定义有效地预防了环路的存在,而且对于小网络高效易行。但是对于超过15个hop的大网络来说,RIP就有局限性。
RIP协议是一个国际标准,所有的路由器厂商都支持它,而且RIP在各种操作系统中都能很容易地进行配置和故障排除。在那些没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RIP能很好地进行工作,但RIP的最大毛病在于它无法在具有冗余链路的网络中有效地运用。所以对于大网络或需要具备冗余链路的网络,就必须考虑采用其他路由协议了。
Ⅵ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RIP协议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使用的也是距离矢量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进行路由更新时传递路由表。RIP协议的度量值是以跳数来计算的,即每经过一跳,度量值就会加一,这样的度量值计算并不符合当前的网络环境,因为当前带宽爆炸性的增长,可能会导致RIP选择了次优路径。RIP的最大网络直径为15,也就是说RIP协议所能传递路由信息的最大跳数就是15跳,超过15跳就表示不可达。RIP协议作为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的防环机制有两种: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简单来说,水平分割就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不会再从该端口发送出去。毒性逆转则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会再从该接口发出去,但是会将其置为不可达状态(16跳)。RIP协议默认会进行自动汇总(有类路由协议),即传输的路由条目会自动进行主类的汇总,这样会导致路由条目不精确,后续RIP协议为了解决该问题,将RIPV1升级为RIPV2,V2版本不仅支持手动汇总,使路由条目传递更加精准,而且将路由更新方式从V1的广播变成了V2的组(224.0.0.9),提升了路由更新效率。
Ⅶ RIP 是在什么协议之上的一种路由协议
RIP是在UDP协议之上的一种路由协议。
一、RIP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Ⅷ 什么是RIP协议
RIP协议: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RIP2: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测试和寻找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由路径。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 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 AS 系统。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 路由选择协议。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RIP 2 由 RIP 而来,属于 RIP 协议的补充协议,主要用于扩大 RIP 2 信息装载的有用信息的数量,同时增加其安全性能。RIP 2 是一种基于 UDP 的协议。在 RIP2 下,每台主机通过路由选择进程发送和接受来自 UDP 端口520的数据包。
Ⅸ RIP 协议配置
rip 有两个版本,rip1,rip2,rip1不可以发送子网掩码,它是这样来识别对方通告的网络ip的掩码的:如果对方通告的主网络和自己的接受接口的ip属于同一个主网络,那么就按本接口上的掩码作为通告的ip网段的掩码,如果主网络不同,就按对方通告的ip的分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作为其掩码。因而有如下结论:同一个主网络的不同子网在配置时必须采用相同的子网掩码,并且不要被其它的不同主类网络所分割(当然也可以分割,但需要再配置辅助地址),如果每个网段都是不同的主类网络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但这样的设计很糟糕)。
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了,不是不用掩码,而是rip1协议在通告路由时是不携带子网掩码的,所以才有上述限制。至于你说的‘那如果有子网的话,怎么去区别他呢’
如果按上述要求的去配置,路由表中就会含有正确的子网掩码信息,这样就可以正确识别了,如果不这样做,将会出现问题。
对于rip2来说,因为在hello包中携带了子网掩码,因而他的配置没有上述限制
network 后面跟的是分类网络。他的含义是:我的所有启用了rip的借口的ip地址都在network后的地址范围内,但这个地址是主网络号。举例:一个路由器有三个接口:192.168.1.22/30,192.168.1.33/27,172.16.65.67/18
那么network命令应该有两条:
network 192.168.1.0
network 172.16.0.0
当然关于这方面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我。现在很难想象还有用rip协议的,如果你是在学习那就罢了,如果使用在实际工作中,那我并不推荐你使用。
Ⅹ RIP协议的V1V2区别
1.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
2.RIPv1不能支持VLSM,RIPv2可以支持VLSM。
3.RIPv1没有认证的功能,RIPv2可以支持认证,并且有明文和MD5两种认证。
4.RIPv1没有手工汇总的功能,RIPv2可以在关闭自动汇总的前提下,进行手工汇总。
5.RIPv1是广播更新,RIPv2是组播更新。
6.RIPv1对路由没有标记的功能,RIPv2可以对路由打标记(tag),用于过滤和做策略。
7.RIPv1发送的updata最多可以携带25条路由条目,RIPv2在有认证的情况下最多只能携带24条路由。
8.RIPv1发送的updata包里面没有next-hop属性,RIPv2有next-hop属性,可以用与路由更新的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