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转让土地使用权分录
① 土地转让如何做账,有什么税.如何做会计分录
1、转让土地涉及到的税种: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回花税、答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方应缴纳契税。
2、财务处理:
2.1、企业将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并且地上没有建筑物,收到土地转让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结转土地转让成本:
借:营业外支出
借: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计提税费时: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等
贷:营业外支出
2.2、企业若是将土地使用权转让投资性房地产时: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按其差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2.3、企业将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并且地上建筑物,转让土地时地上建筑物一并转让,则应按处置固定资产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摊销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贷:无形资产
收到转让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缴纳相关税费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
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
②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交土地增值税,怎么做会计分录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交土地增值税
(1) 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等科目核算的,
借:固定资产清理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2)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无形资产
营业外收入
(3)交纳应交土地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等
请采纳!
③ 营改增后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交什么税
营改增之后转让土地使用权应缴纳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一)营业税及附加(出让方):
1、按转让价与购置价的差价缴纳5%的营业税。
2、按缴纳的营业税缴纳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
(二)印花税和契税(双方):
1、按产权转移书据(合同)所载金额缴纳0.05%的印花税。
2、按成交价格(合同)缴纳3%的契税(有的地方是5%)。
(三)土地增值税(出让方):
1、按取得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2、规定扣除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
(3)营改增转让土地使用权分录扩展阅读
土地使用权出让注意事项
一、注意收回土地条件和时限
1、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明确规定收回土地的条件,即使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没有明确规定收回土地的条件,政府仍然可以依据法定条件收回闲置土地。
2、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
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②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③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二、出让价格
1、无论是通过招拍挂取得的土地还是协议出让的土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同类用地的最低价标准,否则就属于违背行政法规禁止规定的无效条款。
2、如果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同类用地的最低价标准,出让方或者受让方可以请求按照订立合同时的市场价格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若是受让方不同意市场评估价格补足出让金,受让方有权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出让方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按过错承担责任。
④ 土地转让的分录及税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自用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购入的土地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应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但你单位购入的土地没有土地证,是无法转让的。你单位应与太仓卖家办理过户手续后,才能转让。
开办期间的营业执照、税务、环保等方面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开办费”。
三、土地转让应交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契税和所得税。
1、计提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城建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教育费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上交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2、印花税上交时: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
3、土地增值收益年底合并计算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所得税
4、契税由买方列入土地成本中。
5、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
借:无形资产(或投资性房地产)
⑤ 土地转让如何做账有什么税如何做会计分录
1、转让土地涉及到的税种: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百加、地方教育费附回加、印花税、土地增值税、企答业所得税;对方应缴纳契税。
2、财务处理:
2.1、企业将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并且地上没有建筑物,收到土地转让款时度: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结转土地转让成本:
借:营业外支出
借:累计摊销
贷:无形资产
计提税费时: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等
贷:营业外支出
2.2、企业若是将土地使用权转让投资问性房地产时:
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累计折旧或累答计摊销,借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按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按其差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2.3、企业将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并且地上建筑物,转让土地时地上建筑物一并转让,则应按处置固定资产处回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摊销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贷:无形资产
收到转让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缴纳相关税费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
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损失转入营业外支出。答
⑥ 关于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分录
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应交税费—营业税
应交税费—城建税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
⑦ 土地使用权如何做会计分录
1、如果是土地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则会计分录如下;
(1)购入
借:无形资产-土内地使用权容
贷:银行存款
(2)摊销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土地使用权
2、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3、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7)营改增转让土地使用权分录扩展阅读: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参考资料:无形资产-网络
⑧ 土地使用权转让完税凭证怎么做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因为你之前的土地应该是挂在无形资产当中,那么在转让土地使用权以后,要进行核销按照土地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在你转让的时候所剩余的无形资产,转入"其他业务支出",包括转让土地使用权时所发生的税费等全部计入"其他业务支出"这样,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就是你此次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收益
⑨ 营改增后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交什么税
营改增之后转让土地使用权应缴纳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一)营业税及附加(出让方):
1、按转让价与购置价的差价缴纳5%的营业税。
2、按缴纳的营业税缴纳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
(二)印花税和契税(双方):
1、按产权转移书据(合同)所载金额缴纳0.05%的印花税。
2、按成交价格(合同)缴纳3%的契税(有的地方是5%)。
(三)土地增值税(出让方):
1、按取得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2、规定扣除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
(9)营改增转让土地使用权分录扩展阅读
土地使用权出让注意事项
一、注意收回土地条件和时限
1、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明确规定收回土地的条件,即使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没有明确规定收回土地的条件,政府仍然可以依据法定条件收回闲置土地。
2、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
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②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③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二、出让价格
1、无论是通过招拍挂取得的土地还是协议出让的土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同类用地的最低价标准,否则就属于违背行政法规禁止规定的无效条款。
2、如果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同类用地的最低价标准,出让方或者受让方可以请求按照订立合同时的市场价格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若是受让方不同意市场评估价格补足出让金,受让方有权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出让方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按过错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