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版权产权 » 华为知识产权战略

华为知识产权战略

发布时间: 2021-03-13 20:15:33

Ⅰ 华为式创新为何能成功

文/ 孙建恒,华夏基石业务副总裁兼企业战略与并购中心总经理,腾股创投创始合伙人,原华为电信战略负责人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那么,这一切背后到底反映着什么样的企业哲学观,以及在哲学观基础上的创新战略和创新实践,华为又有哪些值得企业管理者借鉴的创新理念?

一、华为的创新历程

大家都很想知道华为是怎么创新的?希望能结合创新谈变革。很多企业特别热衷各种创新模式的研究,如引进吸收式创新、渐进式自主创新、突破式自主创新等。可是,在华为“自主式创新”是一种“反动”的提法,任正非从来都是讲“开放式创新”,而且特别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

华为的创新模式,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以与全球最后一个超级竞争对手爱立信的业绩对比为分界点。第一个阶段为2011年之前,作为行业追赶者的创新模式;第二阶段是最近5年,作为行业领先者,进入“无人区”之后的创新模式。

第一阶段:学习、追赶及差异化创新

这一阶段华为的学习标杆和竞争对手是爱立信,华为曾形象地比喻道:“爱立信就是茫茫大海中的航标灯,灯关了,华为就不知道该去哪儿了”

1、学习与追赶阶段:为了追赶业界最佳,华为在各细分领域都确定了自己的学习标杆和主要对手,努力学习,不断超越不同阶段的对手,目标就是进入细分领域的全球前三名,不只是做“大”,而且要做“强”。从早期简单的“性价比”竞争,逐渐实现关键部件和技术的替代,努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如:在光传输领域通过关键部件的技术突破与芯片化,实现光传输产品超越竞争对手的水平。

2、差异化创新阶段:除了华为,很多成功企业其实都是如此。腾讯赖以发家的QQ就是在现有ICQ的基础上,增加了跨终端登录、个性化头像、快速文件传送等差异化创新后,赢得了市场。要形成差异化,就必须对客户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华为成立了以客户需求管理和产品规划为主的营销体系,需求管理一直延伸到一线“铁三角”的各市场神经末梢,并建立了IT支撑的三级需求管理流程和决策体系。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将需求转变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这个阶段的创新模式,极大地支撑了华为以集成产品开发(IPD)为标志的第一次管理变革,并丰富了其内涵。

第二阶段: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

与世界领先的竞争对手平起平坐,特别是进入“无人区”之后,这时候华为更加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在这一点上,很多学者和企业家存在不同的看法。

“领先三步是烈士”,定义清楚创新的边界,掌握商业发展趋势和开发节奏,华为强调技术只需领先半步。任正非是个技术情节很重的人。1978年他作为军队的“科技标兵”代表,参加了全国科技大会,并对马可尼、贝尔实验室的多项诺贝尔发明充满了敬意。但当他看到通讯行业很多优秀的公司,曾经都是华为的标杆与对手,一个个地倒下,充分体会到一个商业机构的创新,必须“保证公司的商业成功”。而在进入“无人区”后,以客户为中心恰恰又是保证商业成功的基础。任正非强调,特别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即使资金充裕,华为也要聚焦主航道。

开放式创新就是要吸取“宇宙”精华,包括向竞争对手学习。华为还在学习蓝绿军团的线下店布局和如何保持高盈利能力,学习三星的关键器件研发和供应链运作,学习苹果的商业模式和生态链构建等。

二、华为的创新实践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持续发展,其中必有一种根本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在华为,这种根本性的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功。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科学内涵和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其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其自主创新战略的成功。

1、技术创新

华为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两大架构式的颠覆性产品创新,一个叫分布式基站,一个叫SingleRAN,。这一颠覆性产品的设计原理,是指在一个机柜内实现2G、3G、4G三种无线通信制式的融合功能,理论上可以为客户节约50%的建设成本,也很环保。SingleRAN解决方案采用统一平台架构和软件可定义的设计模式,提供了动态网络容量灵活调整和扩展的能力,实现了GSM/UMTS/LTE等不同制式网络间协同和集中调度,有效提升网络资源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无处不在的宽带业务体验。

华为的竞争对手们也企图对此进行模仿创新,但至今未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种多制式的技术融合,背后有着复杂无比的数学运算,并非简单的积木拼装。

正是这样一个革命性、颠覆性的产品,过去几年给华为带来了欧洲和全球市场的重大斩获。一位国企的董事长见任正非时说了一句话,“老任,你们靠低价战术怎么在全世界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任正非脱口而出,你错了,我们不是靠低价,是靠高价。在欧洲市场,价格最高的是爱立信,华为的产品平均价低于爱立信5%。但高于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5%-8%。

2、以客户为中心的微创新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运营商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宽带提速,而光进铜退是宽带提速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光与铜截然不同的物理特性,光进与铜退并不能简单替换。

统计数据显示,通常运营商超过30%的光纤由于标识混乱、无法辨识造成资源沉淀无法使用,只能重新投资铺设,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除了资源沉淀外,运营商还面临着光纤网络业务开通和管理的难题,比如,运维部门接到订单,派出施工人员到远端进行施工,但到现场才发现光纤已经分配完了;对于局端是否需要扩容,运营商也只能采取定期巡查的模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华为在帮助海外运营商实施FTTH网络部署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一问题,于是2007年立项研发,2009年发布了iODN解决方案样机,实现了对无源光网络的可视化管理。对于运营商来说,实施简单、价格可接受是华为iODN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3、组织创新:华为铁三角组织创新

“铁三角”是华为探索出的创新管理模式,是由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和交付专家组成的面向客户的作战单元,分别负责前期与客户沟通、中期产品设计和后期交付。“铁三角”的精髓是为了目标,打破功能壁垒,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团队运作模式,这是华为在探索管理组织创新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华为在管理上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组织和运作机制是总部权威的强大发动机在“推”。而现在,华为在一线团队铸造了一个个的“铁三角”,并对其分配权力,逐步形成“拉”的机制,准确地说,是“推”、“拉”结合、以“拉”为主的机制。当每个“铁三角”拉动的时候,看到哪一根绳子不受力,就将它剪去,连在这根绳子上的部门及人员,一并剪去,组织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管理模式的变革、权力的重新分配促使华为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流程发生彻底转变,每根链条都能快速灵活地运转,重点的交互节点都能够得到控制。

三、华为的创新七原则

原则一:鼓励创新,反对盲目创新

在上世纪末、本业纪初的摩托罗拉走向技术崇拜,无视客户需求,盲目投资50亿美金搞所谓“高大上”的“铱星计划”,灾难从此降临。由于重大的技术投资失败,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加速了摩托罗拉的崩溃。摩托罗拉已经成了一个“被忘却的伟大的符号”。

华为投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力量进行创新,但华为反对盲目的创新,反对为创新而创新,华为推动的是有价值的创新。20年前,任正非就讲,你们要做工程师商人。IBM在流程方面所建立的一套流程,验证和固化了这一导向。几年前,徐直军很自信地说,过去管3千人研发队伍,都觉得要失控了,现在7万多人我们管的好好的,再给7万人,照样可以管的很好。什么原因?基于端到端这样一个研发流程,使得整个研发建立在理性决策的基础上,建立在市场需求——显性的客户需求与隐性的客户需求之上。失误率降低了很多,成本浪费大大减少,组织对个人的依赖也降低了。

原则二: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产品,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做未来架构性的平台。

现在我们是两个轮子在创新,一个是科学家的创新,他们关注技术,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但是他们不能左右应用。技术是否要投入使用,什么时候投入使用,我们要靠另一个轮子Marketing(市场营销)。Marketing不断地在听客户的声音,包括今天的需求,明天的需求,未来战略的需求,才能确定我们掌握的技术该怎么用,以及投入市场的准确时间。(来源:任正非在变革战略预备队第三期誓师典礼上的讲话,2015)

公司要从工程师创新走向科学家与工程师一同创新,我们不仅要以客户为中心,研究合适的产品与服务,而且要面对未来的技术方向加大投入,对平台核心加强投入,一定要占领战略的制高地。要不惜在芯片、平台软件等方面冒较大的风险。在最核心的方面,更要不惜代价,不怕牺牲。我们要从电子技术人才的引进,走向引进一部分基础理论的人才,要有耐心培育他们成熟。也要理解、珍惜一些我们常人难以理解的奇才。总之我们要从技术进步,逐步走向理论突破。(来源:《成功不是未来前进的可靠向导》,2011)

原则三: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

超前太多的技术,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但必须以牺牲自己来完成。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20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而是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许多领导世界潮流的技术,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反而为“清洗盐碱地”和推广新技术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业没有先进技术也不行。

华为的观点是,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盲目地在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的。

原则四:开放合作,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蜂群有一种从量变引起质变的本能。要想从单只蜜蜂的机体过渡到集群机体,只要增加蜜蜂的数量,使大量蜜蜂聚集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交流,继而互相之间构成了一个网络,网络的节点与网络本身构成了新个体,这个个体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蜂巢是一种知易行难的组织形式,难点往往就在于如何构建网络的节点。

任正非曾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从侧面解释了华为式的“蜂巢思维”。在他看来,蜂群网络的节点可以简化为一个“咖啡杯”,即鼓励华为员工跟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喝咖啡,交流最前沿的创新想法,并尽可能快速开展合作。

“在这个‘咖啡杯’里,以你们为核心,团结世界所有同方向的科学家,淡化工卡文化。如果那些科学家做出了跟你们同样的贡献,那么就要给他们同样的待遇。”任正非对员工们说,他甚至提出可以试试“人才众筹”,就是对特优秀人才可以“快进、快出”,不扣住人家一生。

“不求他们归我们所有,不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学术自由,不占有他们的论文、专利??只求跟他们合作。”任正非将兼容并蓄更进一步,他说,“咖啡杯里”不仅要有有学问的科学家,还要有一些“歪瓜裂枣”瞎捣乱;也期望“黑天鹅”飞到这“咖啡杯”中来。

原则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任正非说“新开发量高于30%不叫创新,叫浪费!”,即研发人员研发一个产品时要尽量减少自己的发明创造,应该着眼于以往产品的技术成果,以及对外部资源进行合作、交换或购买。

华为一直坚持的是“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收入”这一原则。更高的原则是:不能拿“看似富裕”的研发资金去做离市场需求太远的事情,华为并不醉心于对最好、最新技术的追求,而是立足为客户提供最有性价比的产品。

这方面华为吃过亏,华为最初对“创新的根本内涵”理解也是模糊的,以至于华为早期在追求“纯粹技术创新”文化引导下,开发的交换机和传输设备遭到了运营商的大量退货和维修要求,因为这些产品过度强调了自主创新,而忽视了通信行业客户的一个基本需求趋势:对已成熟技术的继承,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和降低成本的关键。

从那时起,华为就在倡导一种“继承式创新”,其内涵就是:反对盲目的创新,而经过理性的借鉴、仿造、拼装、都可以视为创新。

原则六:创新要宽容失败,给创新以空间

要使创新勇于冒险,就要提倡功过相抵,给创新以空间。允许有风险、允许创新。科研不可能都是成功的,应有一定的冒险。科研追求的应是投资有效性,但如果有一天研发上报的科研项目100%都成功了,100%的投资都发生作用了,那就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不冒险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浪费了人力、物力与时间。100%做成功就意味着一点险都没有冒,而没有冒险就意味着没有创新,所以创新就一定要勇于冒险,允许风险就是允许创新。(来源:《分层授权,大胆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2001)

创新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绝大部分的创新都会失败。对每一个创新者来说,最大考验是有没有承受失败的勇气。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宽容失败,为创新尝试者提供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原则七: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知识产权战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知识产权战略往往被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忽视。

具体来看,华为的知识产权战略可归为三点: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产权能力。2、实施标准专利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准,积累基本专利。3、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依照国际惯例处理知识产权事务,以交叉许可、商业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正如任正非所说:诞生伟大公司的基础是保护知识产权。我们要依靠一个社会大环境来保护知识产权。依靠法律保护创新才会是低成本。随着我们越来越前沿,公司对外开放、对内开源的政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体系。过去二三十年,人类社会走向了网络化;未来二三十年是信息化,这个时间段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诞生伟大公司的基础就是保护知识产权,否则就没有机会,机会就是别人的了。

结语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在极速变化世界中生存,就要不断创新。创新虽然有风险,但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华为正是拥抱创新,才成为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要消除创新决策阻力的影响,企业家一定要有创新意识:1、从组织到流程、商业模式、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2、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式创新。3、适度创新,反对盲目创新。最后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决策的动力,才能保证创新战略的顺利完成。

—————————

华夏基石e洞察(微信号ID:chnstonewx):由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泰斗、咨询业开拓者、《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剑锋教授领衔,资深媒体人及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宋劲松先生联合创办,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是中国顶尖管理智库平台和原创中国管理思想策源地。权威、理性、睿见,高级管理者必读!

Ⅱ 华为有哪些牛的专利

华为有哪些牛的专利

共计近12万件专利,其中已经审查通过的有效专利4万多件。

华为专由任正非属 于1987年创立,最初专注于制造电话交换机,现已将业务范围扩展至建设电信网络,为中国境内外企业提供运营和咨询服务及设备,以及为消费市场制造通信设备。

2008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移动带宽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

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截至2018年9月,华为拥有超过188000名员工,其中约76000人从事研发工作。在全球拥有21个研发机构,截至2017年,华为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13.8亿美元。

Ⅲ 华为四连冠!2020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华为为何能这么厉害

其实我们都知道,也有很多企业都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比较长远的战略眼光,而且也能够让自己发展的越来越快速。很多时候一些企业都能够抓住机遇,并且也能够腾飞,很多企业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且也有很多企业的模式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借鉴,有一些企业真的能够进行有房,并且能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那些企业的比较好的方式。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些企业真的是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且也值得我们去信赖。

华为就是一个发展比较快速的记忆,而且有很多人都觉得华为真的能够让自己以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很多人都比较信任华为,而且也有很多人都觉得华为一定能够挺过难关,并且能够让自己冲破那些阻碍,最后达到最终的终点。这是很多人都十分信赖华为的。而且也有很多人都觉得华为能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并且也能够值得我们去看好。华为四连冠!2020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华为为何能这么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华为勇于创新。

其实我们都知道,如果不能够创新的话,那么一个企业是不能够一个比较的发展的,而且也可能会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而华为不是这样的企业,华为是能够勇于创新的,而且也能够让自身的产品有一个越来越好的功能,这是会让很多的消费者都比较喜欢华为的一点,而且有很多消费者都比较看好华为,认为华为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Ⅳ 华为为什么要申请5万件专利

“专利布局就像是下一场围棋,你布局好了,就能把市场围住,占领市场内份额,没有自己容的专利,就只能看着别人瓜分市场。比如华为等公司几年前就开始布局5G市场,申请专利,现在就看出这一战略为公司赢得了战略先机。”专家认为,在国际上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知识产权专利大户。

Ⅳ 分析华为怎样构建战略实施中的核心能力

北京五一国际知识产权解答,华为的知识产权战略:1.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版能力,每年将不低于权销售收入的10%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产权能力!2.实施标准专利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准,积累基本专利。3.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依照国际惯例处理知识产权事务,以交叉许可、商业合作等多种途径解决知识产权问题。4.华为公司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消除由于知识产权垄断而形成的企业竞争壁垒。

Ⅵ 思科诉华为:中国人如何走出知识产权冬天

我说“情理之中”,并非预见到了这场官司。而是预言“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之争,将是引发未来100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冲突的总的导火索,是矛盾的靶心中央。”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次在靶心问题上的交火。我感到“意料之外”的,是一上来就是产业的“野战军主力”在“擦枪走火”。由此,可以说“惊天地”。 不过,我统计发现,“在以争夺‘土地’为主题的第一波世界范围冲突的高潮中,成吉思汗曾杀伤2亿多人,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以争夺“资本”为主题的第二波世界范围冲突的高潮中,通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确切说应是“工业世界大战”),世界人口被杀伤1亿3。”照此推论下去,以争夺“知识”为主题,不知死伤人数会在6000万人之上还是之下?按这个标准,这场官司不过小事一桩,“泣鬼神”是无从谈起了。 说正经的。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案,从很多意义上说,都具有“第一案”的特征。对于进攻方来说,我相信有许多“狼”在门外等着,只等思科开个“好”头,准备随后一拥而上;对于防守方来说,与其说是考验华为,不如说是考验我们长城背后的战略纵深,考验我们对整个知识浪潮的应战程度。 案子本身的是非,要根据法律来做出判断。但把这个知识产权案子,放在更大的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看,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集中到一点,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被逼到知识产权这个转不开身的小角落里,跟别人打架?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本是一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知识产权,不过是这个广阔天地中的一亩三分地。我正面的意思是想说: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对于知识产权的替代政策。(具体主张,详见另外一篇文章《奇平视点:对知识产权的替代政策》网上完全版)。这一案不管打成什么样,我认为这才是结论。 说实在的,打这类官司,我怕的不是思科。思科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是巨无霸,可放在我上边说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看,还不跟小蚂蚁一样!我怕的是我们自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没有清醒认识,错过正确的应对机会。 思科表面上气吞万里如虎,看那眼神斜斜地瞅的地方,再听声音,我怎么听怎么象那首儿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投资者大会上,思科首席执行长钱伯斯并不认为该问题有多严重,称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将充分保护西方企业的知识产权。Chandler称中国政府官员非常重视思科的顾虑,因此预计该诉讼不会影响到思科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各位看官,你看,思科他期待什么,害怕什么,自己都说出来了。 我真正担心的是,我们自己把发展知识经济的赌注,都押在了知识产权上面。这样我们就没有了别的选择余地,这样我们就只能听别人怎么说怎么是。 我更担心的是,国际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于知识产权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早有公论;而我国学者却持谈判桌对方观点。真如此,则未战,胜负定矣。不必战矣。 我还担心的是,一个月前某省农业厅网络工程项目那样的招标。据参与的企业反映,技术招标明文规定的技术规格完全是依照思科公司的产品系列描述的。如果中国的技术标准都成了人家的专利,再谈产品还有什么用。如果人家再声称拥有网络接口、网络服务标准(如BEPL4WS规格),甚至“超链接”和网页浏览基本方法的专利,你还能往哪里退? 说到底,信息战争,是标准之争,是技术标准之争,政策标准之争,真理标准之争。至于官司,不过是“下兵攻城”而已。 那么,我们不怕什么呢? 民不惧死,耐何以死惧之。 华为不怕贴身肉搏,钱伯斯也惧它三分,称华为是恩科最大的对手。华为人说“我们完全有能力逐鹿国际领域的高端市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竞争者”。如果真到市场上公平竞争,我对中国人有信心。 至于办法,也不怕没有。只要想一想我们的实力在哪,就会知道办法在哪。 不信,我举个例子。 澳大利亚相关国情特点与中国类似,高技术产品市场巨大而复杂,跨国公司对打入市场有强烈兴趣。而本国公司希望得到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以打入国际市场。难题是如何让跨国公司转移R&D成果。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巧设一计,提出“信息技术和电子通信领域的伙伴开发计划”(partnerships for development program)和“固定合约安排计划”(fixed term arrangements program)。中心联邦利用市场准入的控制权,鼓励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增加R&D和出口活动。这个计谋果然取得了奇效。最初参加伙伴开发计划的22家合作者,R&D投入竟一举提高6倍多,年均增长35%;出口增加8倍。参加者越来多,达到60家以上。 反观“思科诉华为知识产权案”,如果我们没有一套组合拳,光把挨揍的一面凑过去,让人家左一拳右一拳地打,不发挥自己市场优势,中国不成了大傻瓜一个了吗?这种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战术,前有第三代移动通讯标准上的成功运用,后有计委对付微软的合理选择,不说“战无不胜”,至少还没见特别失败过。 论起此案的形势来,我认为综合的形势是半斤八两,但局部和眼下的形势显得对我不利;如果我们局限在知识产权上,就事论事,可能会陷入没完没了的细节纠缠中。我们一方面要据理力争,一方面要站在战略和全局上思考和出手,没有什么事件不能通过谈判解决。 这件事本身即使能过去,但我想,其中显现苗头的那些隐患,比这件事本身还大,而且会长期潜伏下去,等待真正的爆发。中国人如果不想以华为的冬天为起点,走向整个知识经济的冲突,需要对知识及其经济,进行正本清源的重新思考。需要练好与知识产权配套的组合拳,再走出知识产权的冬天。编辑:付昱

Ⅶ 华为完胜三星,专利到底有多重要

申请专利的好处 1、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企业将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基础。 3、专利的质量与数量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是企业在该行业身份及地位的象征。 4、企业通过应用专利制度可以获得长期的利益回报。 5、企业拥有专利是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必要前提条件。

Ⅷ 如何看待华为要求 Verizon 支付超过 10 亿美元的专利费

我觉得就是正常来的商业行为,毕源竟要尊重知识产权,考虑到华为无法进入美国市场的行为,应该多收点的。


专利费这事其实早在2月份华为就对Verzion说过了,对方既然不重视,那就只能上门要了。你可以不用我的产品,但是抱歉,别人的产品里也有我的技术。

Ⅸ 华为知识产权战略分析

我就回答您这一个把,这样的问题肯定很少有人回答。为什么浪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然后没有什么回报。您的这个问题描述基本很详细,但是浪费的时间太多是难有专业人事回答您的问题。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