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所有权高度集中
1. 股权高度集中和分散的公司中大股东和小股东的特点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股权的集中与分散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对股东之间的博弈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你是考试用的,就要说有区别,集中的情况下,小股东的权益将会变得无足轻重,其实,即使股权分散,散户的又有什吗办法呢?牟的办法噻!
2.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麻烦详细一点)
(一)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
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
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
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五)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在流动资金提供方面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的,虽然有很多对银行贷款的抱怨,贷款资源的配置问题始终需要解决,同时债务部分比例失调蕴涵着金融风险,要想办法予以解决。
3. 求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大纲
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3、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4、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原因分析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的成功大多与创业者个人的胆识、经历以及创业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脱胎的环境和自身成长路径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2、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不少企业一年忙到头,生意做得很大,钱也赚了不少,但却在别人手中,企业的一大块现金被客户占用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5、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4.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有哪些,急!
家族式挂你为主嘛,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和销售两条线
5.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什么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3、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4、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原因分析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的成功大多与创业者个人的胆识、经历以及创业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脱胎的环境和自身成长路径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2、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不少企业一年忙到头,生意做得很大,钱也赚了不少,但却在别人手中,企业的一大块现金被客户占用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5、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
6.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管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3、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4、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原因分析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的成功大多与创业者个人的胆识、经历以及创业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脱胎的环境和自身成长路径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1、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2、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不少企业一年忙到头,生意做得很大,钱也赚了不少,但却在别人手中,企业的一大块现金被客户占用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5、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7. 中小企业是什么意思
中小企业(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
(一) 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 机制灵活,能发挥 “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二)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 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三)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四) 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 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
流动资金占GDP比例较高
在中国经济中,与世界情况相比,中国是商业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流动资金也是有风险的,比如产品是否能够销售出去。但是在中国形成这么一个概念,就是流动资金可以完全依靠银行,中国流动资金占GDP70%以上,有些国家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还有的只有中国的1/3。
流动资金贷款这么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原材料库存,中间材料库存很大;企业自有资金如公积金、保留利润等被大量用于扩大再生产、基本建设等投资,造成流动资金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但是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贷款申请遭拒率达56%。
4 发展战略
一、以取得外部规模经济为战略选择
走“小而群”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缺乏规模经济优势是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所具有的一大显著不足。而与大型企业产生于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相区别,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聚集,亦即依据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发展,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立足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可见,通过企业集群化,既能够促进其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 化经营战略
一方面,与大型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之一,既有利于改进专业化生产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
美国两家汽车公司各有4万和6.2万家中小企业分别与之建立了各种协作关系,日本等公司的产品中有 70%的零部件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当前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中小企业应当摒弃“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经营模式, 跳出外延式扩张的窠臼,避免规模不经济,力争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采取“小而特” 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来进行拾遗补缺
中小企业投入少,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容易达到大企业那样的规模经济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领先地位,以获得竞争的主动权。但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
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 着力满足小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显著的经营特色,在满足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呈现优势。
四、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5 品牌形象
中美视觉水子认为: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 “无为”。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要干,管理就成功了,这显然是错误。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核心意思是:“不要四面出击分散力量,要集中力量,从易事、细事做起,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的辩证观特别适用于中国,尤其是中小企业。
无为——有所不为。
中小企业资源不如大企业,只有集中力量于一点,从事专业化、专门化生产,在某一点上,就有可能形成相对优势,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中小企业不顾自己的条件,看到市场上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盲目地搞多元化经营,就极有可能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
无为——不要多为。
中小企业在信息的获取上,不如大企业便利快捷,这时中小企业宁愿静心地去观察等待,决不要在情况不明时盲目地行动,做了许多无用功,浪费了自己宝贵的资源,最后效果却适得其反。
无为——不要妄为。中小企业当慎思自己的言行决策,无论是管理规章制度,还是贯彻企业文化,都必须讲究少而精,做到精练、准确、有效。切忌犯了“大企业病”,否则会失去自己“小”的优势。
归根结底,中小企业要组建自己的品牌,问题出在老板的身上,老板思想觉悟改变了,企业就会改观!
6 作用
1、拾遗补缺
中小型企业在满足顾客对某些产品的少量需求或特殊需求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
2、就业蓄水池
中小型企业对于劳动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不像大型企业那样严格,因此能吸收大量劳动力。
3、对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
竞争的压力促使中小型企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占领各种市场缝隙,从而使不少中小型企业成为新技术开发的重要来源。
战略思想
1、集中化经营思想;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经营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
2、快速应变的经营思想;船小好调头是中小型企业应确立的又一个重要的观念。
3、补缺经营的思想;
4、特色化经营的思想;开发出与大型企业有差别又有自己特点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
5、灵活经营的思想;充分利用对市场变化适应性强的特点。
6、联合经营的思想,实施联合经营是中小型企业应该确立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评估模型
纳税评估模型是纳税人申报信息产生的涉税指标基础,实现行业指标和涉税指标有机结合,并互相制约的具体行业数据模型。通过行业代表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测算出企业单位产品耗能、辅助材料消耗量、计件工资等指标参数,再采用投入产出法、关键部件控制法、单位产品耗材耗能测算法、计件工资控制法等方法,推算出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线性公式或表格 ,由此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和对各要素的依赖程度,全面准确的进行科学分析和行业指标监控。
作为国家税务骨干企业,航天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选取具备生产经营规律的行业企业,选准计算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关键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提高税源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税务会计进行纳税评估时,在企业实地采集电费、原材料耗用量等相关信息输入模型,准确计算出企业产品产量或销售额,避免重复无效劳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模型运用激发财税人员加强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生产工艺提高,评估模型有关参数将发生改变,这就要求税务会计不但学会应用模型分析,还要加强对数学、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模型参数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纳税评估的准确性。
税务管理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日趋规范和完善,税务管理在企业竞争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的税务管理,要着重从税务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入手,通过加强税法知识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纳税意识,在掌握税法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税收优惠、税收筹划等一些合理合法的避税方法来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搞好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规避风险,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航信软件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出口退税等)进行业务处理,既可准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进行申报纳税,提高财税人员工作效率,也可对企业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更好帮助企业正确执行国家税务政策,进行整体经营筹划及纳税风险防范 ,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化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中小企业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方面有着较大差距,这些成为了企业应用信息化的主要障碍。据统计,我国总计有超过四千万的中小企业,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面对日益迫切的信息化需求,中小企业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通过分析来看,中小型企业各种资源有限,缺乏专业财会从业人员,岗位权责划分不够明晰。由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业务与财务关联度不高,聚焦点是希望利用简便的经营方式,迅速降低企业成本获取更多利润,迫切需要一套功能实际、界面友好、操作简洁、价格低廉的管理软件来帮企业更好的经营,以期在耗用最少资源条件下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融资
俗话说“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对于国内数千万中小微企业来说,没有资金,再好的项目也无法发展。中小微企业贷款难,是我国近年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则主要是因为金融领域贷款渠道有限,企业告借无门。银行嫌贫爱富,重大轻小,偏私向公。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基本靠自己积累,不利于企业发展,不利于企业抵抗风险。虽然国家为支持小型企业的发展,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降息,但此举并没有为缺乏资金的小微企业减轻太多负担,融资难仍是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如何帮助企业破解这一难题?宜信公司针对市场变化和客户特点,积极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方案,率先在全国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业务——宜车贷,有效的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了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等问题。在国内来说,银行一般不做汽车抵押贷款服务,这类服务普遍需要找民间的专业信贷机构来申请办理。“宜车贷”汽车抵押贷款服务,是专门面向小企业、个体商户、创业者的一项短期小额信贷服务。宜信公司推出的“宜车贷”信贷服务,其审批额度高、贷款期灵活、手续简便快捷、无需贷前费用、体贴优质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的28种模式
国内银行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民间借贷、信用担保融资、金融租赁、股权出让、增资扩股、产权交易、杠杆收购、引进风险投资、投资银行投资、国内上市、境外上市、买壳上市、留存盈余、资产管理融资、票据贴现、资产典当、商业信用融资、国际贸易融资、补偿贸易融资、项目包装融资、高新技术融资、BOT项目融资、IFC国际投资、专项基金的投资、产业政策投资。
商务化
中小企业转型电子商务是发展趋势这点毋庸置疑,而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中获得的信息也逐渐增多。虽然需求增多,但是很多企业将电子商务与ERP分离开,导致企业在电子商务当中积累的信息处于游离状态,使得企业位于残酷竞争市场环境中的劣势,影响业务和订单,限制企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业务上,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趋势,电子商务网站与ERP软件的对接将成为发展趋势。
企业ERP系统的作用
,企业ERP系统的作用为对企业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所实施的优化管理。
而电子商务呢,就传统商务而言,与企业来说增了资金流与物流的一个出入口,电子商务主要涉及的领域仍然是采购与销售。所以,通过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梳理,电子商务可以融入到企业供应链当中,并且客户订单、财务数据、网上支付等亦可在网络进行。
ERP系统在企业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应用为:1、决策层数据查询与分析;2、中间层管理与控制;3、执行层业务实现。而电子商务在第3个执行层的业务实现主要表现为采购、销售,同时提供网络营销辅助。
现与理想
就传统电子商务网站来说,企业在网站发布信息、交易,但其间的交易信息企业无法管理,所以使得电商网站与企业内部ERP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游离状况,系统的分离也使得成本增加。
而理想的状况是企业可通过电子商务ERP系统准确、及时的掌握用户订单等信息,对综合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市场需求及预估数据,再将此结果进行评估与反馈,最终为销售目标等方案提供支撑。而此状况的最大好处就是实现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并且整个业务流程均在电子系统上完成,响应速度、智能化和科学性是传统商务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电子商务网站与ERP软件对接必然成为2013年发展趋势。
8.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首先根据中小企业独有的特点,总结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和需求,并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从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得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会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会计造假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中小企业可信度。探讨目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和需求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有其独特的特点,据此,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1、企业主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受重视程度。2、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以交叉审核为主要手法。我国中小企业人员数量少,运用交叉审核方法可以用少数人员相互交叉核对个人工作,从而达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目的。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需求性
众所周知,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使资产更为保值和增值。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缺陷,其所有者会更加关注内部会计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有着迫切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体系,加上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所以更需要有一套能够保证系统安全、维护企业生产和管理正常运行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水平的机制。而内部会计控制能够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2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对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内部会计控制有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潜在动因。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达到分离的阶段,经营者即是所有者,经营者可以站在所有者的角度,以实现所有者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来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此具有最大的渴望与动因。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会计控制薄弱而导致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1、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其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各项指令执行能够快速落实,因此,管理者往往忽视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2、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着误解。他们认为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从而导致企业会计控制残缺不全:相当一部分管理者把会计控制看做是一堆文件、手册和制度,遇到具体问题时,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大事小事领导说了算;有些管理者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会计控制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有些管理者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集体的利益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账目。
(二)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1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2、在资产控制上,有的中小企业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地发挥控制作用。3、在检查、考核和奖惩力度上,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三)组织机构设置和内部管理职责不合理
中小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对于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比较重视,而对于横向间的协调与合作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对于内部会计机构,一方面,有的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将会计和出纳工作由一人兼任,或者将企业的全部会计工作委托给会计事务所代理;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却层次不清。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分配不当,这些都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外部监督,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往往使这些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不尽人意。对于内部监督。中小企业更多考虑到成本费用等因素,极少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即使有些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而且独立性较差,因此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再加上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种种监管形同虚设。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分析
下面将针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企业生命周期即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的目标出发,结合COSO报告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中小企业创业期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分析
1内部会计控制方面
企业所有者在建立有效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增强企业所有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这对于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内部会计控制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创业期,提高企业所有者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这样才会促使他们切实地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达到会计控制和企业发展的目的。
2风险评估方面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的管理机制比较灵活,并且管理层次较少,决策层能够较快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因此企业所有者应该主要从业务、资产两个角度对风险进行结果判定、统计、分析,评估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企业的控制内容进行分类,并对选定的控制内容展开进一步的细分,运用评估专家(如内部审计师)的理解和判断来确定控制风险的性质,并有针对性地处理相应风险。
3控制活动方面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的控制活动方面,首先要实行账、钱、物分管原则。由于中小企业创业期人员少,比较容易产生岗位职责不清等问题,因此,要做到账、钱和物必须分管,各尽其职,来减少资产损失。其次要实行财产安全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资产保护和定期清查。创业期中小企业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对财产物资的接触。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资产,防止资产直接接触损失的发生;另一方面应
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同时应进行记录保护,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
4监控活动方面
中小企业在创业期,由于资本有限、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等特点,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因此。企业要加强企业所有者的直接监控力度,重点加强对会计部门的监督。同时,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
(二)中小企业成长期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分析
1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时,企业管理者应该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并逐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实时关注环境的变化情况,当企业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或国家会计制度发生变更时,要及时修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之适应变化的环境,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2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应该科学地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监督、层层制约的治理机制,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各层级的工作职责。企业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其核心作用。其次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员工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同时,企业要加强监事会的监督控制作用。监事会在实施财务监督的同时,要对企业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以及董事会、管理层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3严格实施和完善会计系统控制
在实行会计系统控制过程中,企业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进行岗位和人员控制。企业应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进行会计记录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企业采用电算化时,一要运用计算机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二要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三是在应用软件开发中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入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入系统。处理会计业务。
4建立相对独立的监控层次
中小企业成长期要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一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禁止一个人全过程独立处理。二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三是建立以内部稽核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监控防线。内部稽核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和业务活动,并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严格的检查、反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成熟期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策分析
1重新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处于成熟期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首先,组织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需要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即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规模、管理理念、经营战略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在职责分明的同时,搞好整合,使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协调、高效地运行。其次,在重新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即要做到家族成员不能担任关键管理岗位;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决策层人员、决策执行人员和监督及审计层人员彻底分离等。总之,要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提供更为良好的制度环境。
2建立完备的风险评估机构
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应该将风险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贯穿、应用。具体来说,企业应当设置财务部或审计部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配备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来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应当对企业每项业务、每个部门、每个部分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建立起企业风险数据库。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借助外部咨询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清理。同时,企业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将风险意识植入企业文化之中。
3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控
处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效果和主要风险;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还应包括稽查、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和企业内部各组织结构执行制定组织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同时,也可借助外部监控主体对企业进行监控。随着我国独立审计事业的逐步发展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逐步规范,利用独立审计的结论服务于企业管理已成为可能。
总之,中小企业应该注重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而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宜霞,舒惠好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黄义和企业内部控制设计问题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5
[4]郑石桥,王建军,赵玲内部控制要素重要性及其变迁——基于一个问卷调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1),
[5]叶江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探析[J]企业管理,2007(5)
9. 全国中小企业现状
1、数量多,分布广,涉及行业广 2、 企业寿命短,新旧更新较快 3、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小,技术装备 4、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 5、人才匮乏,团队精神不强wrt.www.bgcheck.cn
10. 浙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浅谈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
目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以其对生存环境的应变能力,向人们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应变能力强,资金占用少、投资省、见效快,而且具有经济类型复杂、产品品种繁多、企业数量庞大和分布领域广泛的特点,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庆元县近几年经济发展指标逐年递增来看,与民营企业逐渐成长和壮大是分不开的,全县财政收入从2003年9596万元、2004年9703万元递增到2005年的11989万元,工业税收从2003年4476万元、2004年4915万元递增到2005年的6830万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从2003年的32家、2004年48家发展为2005年的61家,发展势头日益见好。在全县上下响应庆元经济开展“二次创业”的同时,大部分企业对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这个问题似乎被忽视了,聘请专职财务监管的企业个数不多,大多是兼职会计或委托代理会计。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疆化落后,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管理格局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试就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谈点见解。
一、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大家知道,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从全国来说,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点各异,再加上受宏观经济环境化和体制影响,民营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例如:政策的“歧视”使民营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干预,使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再主要的就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受业主的影响过大等一些主观因素的存在,导致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所以,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我认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有:
(一)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不足,使财务管理成断源之湖。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大多数民营企业是非大型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三,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分析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业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不够。我国金融系统从设置到服务项目,大都是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往往被忽视。由于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极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的民营企业,虽存在暂时困难,但银行一旦支持就能起死回生;二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有的民营企业,在既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资或向社会公开融资能力,无形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财务管理也就成了断源之湖。
(二)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使财务管理举步艰难。
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财务控制环节薄弱,而且对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主要问题有:一是资金管理不严,财务控制薄弱,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轻物,资产流失严重。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有些民营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致使大量现金未参加周转,有的是资金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而使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摧收措施,应收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很多民营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不少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分析以上原因,最重要的是因为企业上层领导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在思想上没有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对做大做强一个企业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举步艰难。
(三)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观念陈旧,使财务管理暗然失色。
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比较滞后。主要问题有:一是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二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核不严,会计人员独舟难行,想规范管理很难。大部分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有些企业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由于管理模式疆化,管理观念陈旧,使财务管理暗然失色,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要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就必须重新设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我认为对现有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政府积极扶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的金融政策
改革的实践证明,民营企业普遍面对着融资困难的境况,如果单靠“放小”的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实行改革与扶持的双重政策。
一是金融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各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应充分认识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搞活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对社会的贡献。在实际金融支持上,切实根据谁具备条件就鼓励谁去发展,哪个企业拥有名牌产品,占有市场,在竞争中有优势,就应该支持哪个企业的原则发放贷款。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发展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尽快建立和健全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是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委员会,设立特定基金或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地域成立管理委员会,设立特定基金(包括担保基金、互助基金等),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各级政府融资机构及民营企业的入会费,实行基金封闭运行管理,集中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另外,建立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金收取,不能以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应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以帮助它们从一般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利用政府的信誉和有限的资金,减少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带动一般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到政府鼓励发展的民营企业。
2、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
应该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一)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一是财务部门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财务分析。财务部门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参与新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的风险、成本与收益等论证考核评价工作,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改善投资管理,采取合并、转让、终止、撤销、清理出售等建议,供企业领导决策参考。二是民营企业应注意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企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三是民营企业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财务控制制度。例如,凡投资性支出和非经常性大额货币资金支出须由业主(或董事长)或其授权指定的专人签字审批;其余日常货币资金支出由分管财务副总或其授权指定的专人签字审批。帐、款、物应设专人分管。财务人员要参与制订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把好资金支付审查关。四是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对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创新,要从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专项审计等领域发展。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产生最佳效果。
一是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有效配合。二是加强资金管理要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资金的使用和周围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尽是财务的职责,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三)加强财产控制,健全财产管理制度。
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向来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一是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二是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三是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四是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对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
(四)强化法人法律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民营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一是要强化民营企业法人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领导,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可以避免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提供其完整的会计信息。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以为为本,努力提高广大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工作水平,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继教育工作,并在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同时,开展好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依法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极积性。三是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只有合理设置财会机构,配强、配实财会人员,才能为准确、真实会计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按照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规范设置账簿和进行核算。做到帐证、帐帐、帐表的一致性,每一部分都要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明确。四是加快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建设,提高会计信息管理,实现会计信息电算化,有效克服用手工操作出现的失误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总而言之,只要所有民营企业能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同时依靠企业全体员工上下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当然,作为社会各界也应为企业做些扶持工作,如: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技术、管理培训和服务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主要经营者、财会人员和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在企业诊断、法律顾问、信息采集与交流、技术开发、资金融通、市场开拓、产品展览、营销广告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全国民营企业这个亮点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形成燎原之势。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r />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对项目投资缺乏科学论证。一是片面追求“热门”产业,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为什么行业都可以做,什么行业都能够做好。有些企业甚至片面认为国家调控什么就应该上什么,肯定能赚钱。二是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对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现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预测,仓促上马。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使得建设资金不能如期到位,企业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许多企业所投资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项目由于资金困难而夭折,或“割肉”卖出或成为永久性“在建工程”,不仅企业自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将一些银行拖入泥潭。
2、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企业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有些企业甚至不明白“借债还钱”这一最浅显不过的道理,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更没有考虑如何偿还。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极大。二是短债长投。在国家实行较强的宏观调控力度的条件下,企业要获得固定资产贷款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就采取变通的办法,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短期借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企业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潜在支付危机;三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相同资产重复抵押,或为了融资而不断投资新项目,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不断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资金链条过紧并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3、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形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二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数倍,形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4、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不规范、不严格。一是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二是会计报表的编制既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又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材料、工时、动力等消耗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管理和健全的分析核算制度;三是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
二、原因分析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受当时制度环境与企业先天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企业的成功大多与创业者个人的胆识、经历以及创业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脱胎的环境和自身成长路径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股权结构与经营模式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一般来说是高度集中的,在经营模式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项目决策不科学,不民主,随意性较大,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盛行,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失误。
2、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影响。现有的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短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素质、能力还停留在当时的水平,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通盘考虑和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一是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二是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三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1、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建立新的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为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制度和组织基础。
2、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资源有限,领导人的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技术更新周期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努力在某一个行业做实、做精、做强,这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理财的基础。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然而,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以借贷资金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为前提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合理的负债率,就是银行,也要求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负债率太高,本来就是铤而走险,加上中国经济是周期性的,一旦遇到调控,许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一个正常负债的企业,一旦遇上这种情况,也很难存活。对负债规模大、负债率高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负债经营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偿还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益,规避高负债和不能到期支付的风险。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对许多企业来说,现金净流量的意义甚至高于经营损益。不少企业一年忙到头,生意做得很大,钱也赚了不少,但却在别人手中,企业的一大块现金被客户占用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收益。因此,关注现金流量,掌握现金流的状况及走向,包括其经营中创造现金的能力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效率,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随时掌握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按照相关财会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本企业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劳动用工及工资、利润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5、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既可以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又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动态,实时更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