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游戏版权
㈠ vr游戏大概几年出来
不要听楼上乱说来。楼上源这个叫ilovekoei鸟东西什么都不懂,VR战士简称VF,他竟然称VR战士2为VR2,光看这点,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鸟东西,还跑来网络知道解答问题?你再回家学几年吧,幼儿园大班毕业了没啊?
VR战士10周年纪念版只有一部,游戏名字...
㈡ VR游戏是什么人都可以玩吗
轩辕抄丶传奇丶手游取袭材于山海经的各类剧情、场景也同样精彩绝伦。玩家们耳熟能详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40个神话传说故事,将化身为游戏特色任务以及精巧副本,并依托游戏中特色的战斗系统,为所有玩家带来不一样的特色战斗体验!更有60多个宏大场景还原山海经中大荒大泽世界,小伙伴们有没有很惊喜~
㈢ VR游戏为何不流行
为什么现在VR游戏还没有大热起来呢?
VR设备售价太高
要想拥有完整的VR体验,首先就是VR设备的要求。对于现在比较热门的HTC vive来说,一套附带支架和体感追踪配件的设备是非常昂贵的。
而那些游戏大厂又一直对VR游戏持观望态度,腾讯的WE GAME上甚至没有VR游戏这一板块,巨头因为有着强大的资本力量,保持观望就行。
和现有的游戏直播生态链不能很好的结合
从现在国内的游戏气氛看来,一款游戏的热度与直播是紧密联系的。各平台的头部主播去直播一款游戏,对于该游戏人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突然爆红的绝地求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现在稀少的直播VR游戏的直播方式来看。主播给出的换面仍然是未处理之前的普通游戏画面,观众的观感和主播的观感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但是如果直播未经处理的VR画面呢,假设主播的配置足够好,观众也愿意去买一个低端的眼镜去看直播。但对于直播平台来说仍然是不现实的,如果直播VR游戏的话,就意味着需要超高的码率才能一个较好的直播效果,而超高码率的背后,对于平台来说就是等同烧钱的宽带费用。
所以,VR游戏的直播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对于现有的已经成熟的游戏产业链来说。花费大力气去做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鲜有人去尝试。那些还在坚持的往往是一些已经有着各自用户群体的工作室或是厂商,而那种革命之作甚至说3A大作,短时间内应该是很难看到了。
VR并不能覆盖所有的游戏类型
对于VR来说,最适合的就是第一人称视角的游戏了。可能那些赛车类游戏,射击类游戏,模拟人生类游戏。这类游戏使用VR可能会有非常棒的游戏体验,但是绝大部分热门游戏,是VR实现不了的。无论是硬核的射击类游戏如CS:GO,还是MOBA类如Dota,LOL等。该类游戏机制和VR的操作机制有着很大的冲突。
VR只能实现一些偏重体验,视觉类的游戏,而对一些稍微需要操作“精度”的游戏来说,以现在的VR来看,并不能实现。
VR或许最适合用来直播,头号玩家终究只是一部电影
VR如果能再度大热,或许就是在直播上。从现有的体育赛事,综艺,甚至是各类表演节目。如果能完美的解决各类技术问题,让VR使用者仅仅是购买一个VR设备,就能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属于VR的时代才会出现。
毕竟在如今这个年代,娱乐至上。就算是今年飞速发展的游戏,终究也只是属于一小部分人的娱乐。如果VR能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那么就会如同现在综艺化明星化的电子竞技一般。以席卷之姿,迎接属于自己的时代
㈣ 目前都有哪些知名的VR游戏公司代表作是啥
TVR(Time Of Vitual Reality)是一家虚拟现实游戏开发商,目前主打产品有虚拟现实游戏《再现甲午》、《版追寻》(Finding VR)等。
上海乐相科技权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产品公司,业务包括虚拟现实终端的研发和内容平台的建设,旗下VR硬件产品主要是E-系列大朋虚拟现实头盔和V-系列大朋魔镜。此外,乐相推出的VR内容平台"3D播播"聚合了多部VR游戏及在线高清3D视频,总用户超150万,日用户活跃量过3万,次日留存用户达40%,是国内用户粘性最高的VR内容平台之一。但游戏都不大,都是一些休闲小游戏
㈤ vr游戏现在普及了吗
普及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版口技术权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了。
望您成功,请您采纳。
㈥ VR游戏 云霄飞车和壮志凌云 是哪个公司的版权
浙江酷维阿网络科技版权所有
㈦ VR游戏真的那么好吗但是VR游戏开发引擎好少啊……
VR游戏现在复是受到很多关注,沉制浸感很好,长期来看发展前景很不错。现在支持开发VR游戏的引擎确实蛮少的,不过还是有的,国外我就不说了,全英文看着脑袋疼。国内的有C2engine还比较好用,操作上没那么难,画面效果也不赖。满意求采纳~
㈧ VR游戏有什么要求吗
不行阿 目前的VR游戏一般还只是支持安卓与苹果系统的,电脑上的技术版还不太行,建议你去下载权《霓虹暗影》,是一款画面水准叫板虚幻引擎的3A级VR游戏大作,这款以未来科幻世界为背景,采用第一人称射击玩法的VR大作,不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遥远星系的宇宙史诗,更用堪比PC机游戏品质的画面征服了最挑剔的玩家
㈨ 现在VR游戏的前景怎么样
一、VR行业概览
1、历史:无独有偶
众所周知,历史上,已经有好几波VR浪潮拍死在沙滩上了。
1968 年,计算机图形学之父 Ivan Sutherland 开发了第一个计算机图形驱动的头盔显示器及头部位置跟踪系统 Sutherland。但因技术限制,设备相当沉重。
1983 年,NASA 开发了用于火星探测的虚拟环境视觉显示器 VIVED VR,其与如今的 VR 设备十分相似。但数百万美元的高昂造价,使民用市场望而却步。
几年后,计算机科学家 Jaron Lanier 成立的 VPL Research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 VR 产品,包括头戴式显示器、动作追踪手套、环绕音响系统……尽管价格依旧昂贵,但 VPL Research 是第一家将 VR 设备推向民用市场的公司。
此后,随着技术快速更新,不时有公司推出 VR 产品,意图开拓民用市场,其中包括著名的 Hasbro、SEGA、Nintendo、Sony等。但囿于技术水平,无一例外因高成本、低性能,以失败告终。
20 世纪末期的 VR 热潮在一批批身先士卒者的悻悻而归中陷入沉寂。
后来的事情,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了。
2012 年,Oculus Rift 在 KickStarter上启动众筹,一个月内筹资 243 万美元,引起轰动。VR 又一次进入到大众视野。
2014 年 Facebook 以20 亿美元收购 Oculus, VR 商业化进程又一次蓬勃开展。
2、元年:锣鼓喧天
在被称为VR元年的15~16年,数家大公司集中出新。
被Facebook收购的Oculus推出CV1(PC)、HTC 推出Vive(PC),Sony推出PSVR(PS4),三星推出Gear VR(三星旗舰机),就连Google也参战,推出了Daydream View(高端安卓机)。群雄逐鹿,好不热闹。
聚焦于游戏行业的市场调研公司Superdata发布的2016年虚拟现实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VR行业总营收18亿美元,其中3.14亿为消费者软件及服务收入,在这之中,游戏又以44%的高位独占鳌头。
至于对未来的预期,各个数据公司及投资机构给出的数字不尽相同。比如对于2020年的整体市场规模,从德银给出的70亿美元保守估计,到Superdata给出的377亿美元乐观预期,二者相差近5倍。其他机构给出的预期也基本在100~350亿美元之间。所有机构一致认为VR市场的规模处于持续增长阶段,而分歧点则集中在:未来几年,VR市场是会平稳增长,还是将迎来行业爆发期?
高盛:对VR软硬件市场的基本预测(2016年1月发布)
高盛对VR软件市场的预期是:
2020年营收131亿,其中电子游戏69亿,占比52.67%;
2025年营收350亿,其中电子游戏116亿,占比33.13%。
这两个占比在2016年的实际占比44%附近波动,先略有升高,再回落。
换句话说,高盛预测短期内游戏细分继续发力,中长期随着技术发展,VR拥有更大可能性,VR+崛起。高盛集团认为VR有可能成为“继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3、现状:道阻且长
VR是一个新兴行业,作为其行业基础的硬件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的学术研究亦集中于技术研发、及讨论应用潜力,还没说到商业模式上。因此,基于VR的各类应用和服务的开发都必须划定在HMD(头显)有限、且跟不上需求的性能之内,这也是不成熟的VR行业与已经成熟的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互联网行业里,你可以海阔天空地畅想,然后动手去实现。但在VR行业里,现阶段,自由畅想出来的,还停留在科幻故事的范畴。
在现代社会,在中国,我们骨子里是乐观的。所有进入了大众视野的技术革新,基本都进展顺利,成果用那句老话说就是“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每一波浪潮都会成功。
二、VR游戏行业
1、VR游戏与传统游戏的差异
很多人认为既然VR游戏是用现有游戏引擎做出的3D游戏,那和我们在手机电脑里玩的游戏也没有太大差别,但其实二者的设计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市面上同时支持普通模式和VR模式的游戏不算罕见,比如爆款《生化危机7》,但其间的转化并不是简单兼容,而是系统的再设计。
如果将普通3D游戏直接丢进HD里,无论原来的游戏多么优秀,此时绝大多数玩家都只会觉得恼火,甚至真正意义上的“吐出来”。
VR游戏与普通电子游戏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打个比方,如果让你在电脑里玩“丢手绢”,你会觉得好玩吗?
VR游戏与传统游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 沉浸感差异
沉浸感(Immersion)指用户将身心融入虚拟世界的感受。VR里玩家直接通过自己的眼睛打量虚拟世界,甚至像在现实中一样转动眼球转换视角,不用通过屏幕和控制器的媒介,因此VR是高沉浸感的,这也是VR技术的核心魅力和永恒追求。高沉浸感也使得VR与某些游戏类型、题材天然契合。比如FPS、恐怖&色情游戏等。
由于高沉浸感放大了玩家的情绪,也使得虚拟与现实之间产生混淆。游戏尺度的把控上,也引发了很多道德争议。
2)显示方式差异
传统游戏里,玩家与游戏世界之间隔着屏幕这个媒介。屏幕上的UI会帮助玩家更好地进行游戏,比如血条、比如任务列表。但在VR世界中,少了屏幕这个媒介,UI中的信息该何处安放?UI设计必须针对VR重新构思,彻底换血。
3)观察方式差异
在VR游戏里,玩家可以自由选择观察的方向,开发者无法干涉。另外,传统的蒙太奇式叙事手段在VR里也失去了意义。传统游戏中常有的剧情动画,在VR游戏里挺尴尬的,故事虽然照常发生了,玩家却不一定看到了。如何将玩家的视线引导至正在发生剧情的地方,开发者对摄像机失去掌控的情况下,又如何保持剧情的感染力,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PS:Google Spotlight Stories工作室,就是专门研究沉浸式叙事的。他们制作的故事短片在APP:Google Spotlight Stories里可以找到。顺带一提,这个工作室在今年2019年被关闭了。
4)交互方式差异
VR游戏需要玩家戴上不透光的HMD设备,因此现行输入设备里,键盘、鼠标、触摸屏都只能被迫退休了,只有游戏手柄一息尚存。更能展现VR游戏高沉浸感的独特魅力的体感设备显然更受欢迎。眼球追踪、动作捕捉、声音控制、乃至读取大脑神经信号……VR游戏的交互方式多种多样。
运动手柄是现在最流行的VR游戏输入设备。缺点是:累。优点是:能减肥。
5)移动方式差异
虚拟现实晕动症(Cybersickness)是谈论VR游戏时迈不过的槛。我们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这3个系统的感受器感受位置、运动、以及外界的刺激。而晕动症,普遍认为是内耳前庭系统感受到的物理运动信号,与VR设备产生的虚拟运动信号(视觉)之间的冲突导致的。现阶段的VR技术很难完全模拟真实环境,因而无法统一各种感知。
晕动症的存在限制了玩家在VR游戏中的移动。如果玩家像在传统游戏中那样自由如风,眼部不适、眩晕、恶心,就是分分钟的事。
对此,不同VR游戏给出了不同解决方案,如限制玩家活动区域、瞬间移动、增加虚拟载具、用实体跑步机辅助等,但都或多或少存在降低沉浸感、降低可玩性、增加游戏门槛等问题。移动方式是VR游戏开发难点之一,完美的解决方案尚待探索。
2、国内VR游戏开发商现状
由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新游戏研究中心(伽马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共同编写的《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说得很透彻了:
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VR游戏也面临多重挑战。
其中,付费模式是一个问题。
尤其是游戏产品,没有足够的用户基数、很难靠流行的免费模式挣到真金白银。
此外,不同VR设备的不同参数与标准,对VR游戏的研发也带来了挑战。
同时,VR设备昂贵,便携性弱,获取速度慢,使得廉价的眼镜盒正在迅速吃掉VR的入门市场并快速透支着VR的价值概念,这些设备性能差,难以满足用户较高要求,扭曲了用户对VR概念的认知。
目前,为帮助VR游戏提前落地,培养用户习惯,投资商正在大力投资VR体验店,意图通过这种模式解决VR设备的高门槛,比如将体验店建在商场等地方,来加速VR游戏的传播。
但这种模式弊端也非常明显,体验参差不一,收入不抵成本,难以成为VR游戏的最终发展形式。
1) 市场小
现阶段VR游戏内容开发受限于种种外界因素,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市场问题几乎只能通过时间来解决:
① 硬件革新需要等待。
摩尔定律说每过18个月,电子产品会性能翻倍或价格减半。暂且不论18个月是否准确,但随着技术迭代,电子设备性能上升、价格降低是必然的。
高盛统计了与HMD类似的几种电子设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液晶电视)的平均销售价格走势,及各自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并认为HMD也将具有相似降价规律。
高盛:HMD降价趋势将与其他电子产品相似(2016年1月发布)
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1月发售的Oculus Rift CV1,定价599美元;2019年3月GDC2019上发布的Oculus Rift S,性能提升(并非革新),定价399美元。基本符合摩尔定律。入场HMD开发的大玩家尚少,因此技术迭代还比较慢。
其他外设,比如定位装置、动作捕捉装置、体感交互设备、移动解决设备等,也具有相似规律。
再说到PC,根据NVIDIA公司的估计,2016年全球只有1300万台PC是VR-ready的。其中个人用户占几成,游戏玩家又占几成之几呢?HMD和PC的价格门槛极大限制了市场规模。
② 行业标准需要等待。
标准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净化市场,过滤透支行业信用的劣质产品,也有助于促进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软硬件开发商和用户,都能从中获益。
目前国际上尚未出现被普遍认可的VR标准。
16年4月6号,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我国虚拟现实领域首个自主制定标准《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其中对HMD设备的参数做出详细定义和分级。标准较为宽松,乃至低于行业内达成的共识,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较低的标准线实际上是在过滤扰乱市场的劣质设备,和满足较低配置的PC平台需求之间,选择了一个平衡点。另外,除了硬件标准外,委员会表示“我们下一步对软件和内容也会有一定的规划,虚拟现实应用软件的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虚拟现实内容分级及评价规范,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开始的工作。”
2)投入高
VR游戏与普通游戏要求相比,高成本体现在多方面:
① VR游戏需要摸索全新的设计思路,过往经验不适用,这增加了试错成本。
② HMD间差异大,兼容成本高。
③ 对游戏优化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除了运动感知冲突外,低帧率和高延迟也是导致晕动症的重要原因。在传统游戏中,玩家就对这两项关键指标上的优化十分看重,VR游戏中,更是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影响晕动症的软件因素还有很多。总体来看,VR游戏中要考虑的细节更多,细节的重要程度也被显著放大了。
翁冬冬:虚拟现实晕动症产生机理与对策
3)盈利难
不光游戏,任何一项产品想成功,都需要成本、需要技术、需要用户、需要商业模式。很不幸,VR游戏一条不占。
① 技术:如前文所说,技术是VR最大的瓶颈。而且技术不光卡在HMD上,也卡在计算能力、卡在体感模拟、卡在5G传输。技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导致了你能想到的所有问题。
② 用户:技术迭代,设备才能降价。设备降价,才能有用户。
③ 成本:没技术、没市场,VR游戏现阶段就是营养不良。哪个投资人爸爸敢在一个脆弱的篮子里放很多鸡蛋。
④ 商业模式:先来看看VR游戏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分发渠道有哪些:
a. 线上分发
b. HMD内置
c. 线下体验店
d. 开发外包
e. 内购(有吗?)
f、平台会员分成(如Viveport无限会员)
基本就是,拿铁饭碗的勉强糊口,参与自由竞争的,大锅饭不够分。
三、所以怎么看待?
1、技术扼住了VR行业命运的咽喉;
2、现阶段,VR真正创造了剩余价值的地方,不在虚拟产品,而在VR+,就像互联网+那样。VR+办公=虚拟会议,VR+房地产=虚拟看样板房,VR+旅游=体验历史……投资人爸爸已经用脚投票了。哦,porn论外。
3、所有前沿技术都是从军用,再到商用,再到民用的。VR现在尚处于商用成长期,而游戏属于民用,因此游戏发力要等VR成长到下一个阶段了。(体验店是推向民用的中转站,但本质上还是属于商用。)
4、游戏行业虽然吹响了VR浪潮的冲锋号,很可惜,却打不了头阵;
5、在硬件有重大突破前,VR游戏市场规模会基本停滞。VR游戏市场的问题,向来不是游戏市场的问题,而是VR市场的问题;
6、虽说如此,游戏设计上的经验可以先积累着,毕竟现在打的怪,是船新的版本。
㈩ Vr游戏是个什么东东
VR游戏
虚拟现实游戏,英文名“Virtual reality game”,只要打开电脑,带上虚拟现实头盔内,就可以让你进入一个容可交互的虚拟现场场景中,不仅可以虚拟当前场景,也可以虚拟过去和未来。了解了虚拟现实,那虚拟现实游戏的概念并不难理解,戴上虚拟现实头盔,你看到的就是游戏的世界,不管你怎么转动视线,你都位于游戏里。
这个按照发展历程和设备的发展以及销售量,应该是HTC VIVE 比较好
如果是设备的清晰度的话,每个设备都不一样(不知道你说的是哪款),但是总体上来说暴风魔镜是插手机类型的,大部分适用于看电视和电影(注意:手机要符合条件才可以玩的开心),而htc vive是属于PC端的设备,而且现在有无线的设备,看电视玩游戏更开心(电脑的配置可以看个人而言,都基本上都可以用,当然配置越好玩的越爽),但是总体而言,还是HTC VIVE的设备比较符合大众的口味,并且出来的设备也比较受欢迎,但是既然都有这些设备吗,那么肯定有人的选择不一样了,主要还是看个人而言,我也只是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