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版权产权 » 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产生的

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产生的

发布时间: 2021-02-13 04:02:16

1. 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原因与后果 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代理成本的内涵

ž代理理论: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便产生代理问题,由此产生代理成本包括:委托人的监督成本、剩余损失(由于代理人的决策和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发生偏差而使委托人遭受的损失)ž代理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并购进行了解释,形成以下几种不同观点并购解决代理问题ž公司的代理问题可以通过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机制得到有效控制。法马和詹森在1983的研究表明: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如果公司的决策管理权(拟定方案和执行决定)和决策控制权(审批方案和监督执行)分离,以限制代理人个人的决策能力,就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此外激励制度和经理人市场也可以使代理问题得到缓解。ž曼妮认为:在上述所有机制不足以控制代理问题时,并购市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最后的外部控制手段。因为如果公司的管理层因为代理问题,使业绩下滑,估价下跌,会给管理层带来压力,进而使其改变行为方式,并忠于股东,否则会被接管。管理主义ž穆勒1969年提出一种假设:认为管理者的报酬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大小,因此管理者有动机通过收购来扩大公司的规模,从而忽视公司的实际报酬率。在这种观点被称为管理主义。ž可见该观点与前面的并购可以解决代理问题相反,该理论认为,并购是代理问题的一种形式,而不是解决法。ž詹森和鲁贝克对并购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ž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不但没有上升,而且下降,因此他们认为:并购固然可以解决目标公司的代理问题,但是并购公司本身公司存在的代理问题可能导致收到支付价格过高,因而浪费了并购公司股东的财富。管理层自负假设ž罗尔认为在公司的并购过程,目标公司的价值增加时由于并购公司的管理层在评估目标公司价值时应过于乐观的自负所犯的错误所致,实际上该项交易可能并投资价值。那么,如果接管是毫无价值的话,为什么会有公司进行竞价收购呢?ž罗尔认为:可以用并购公司管理层的自负来解释他们为什么要竞价。一个特定的竞价者常常傲慢地认为自己对目标公司的估价是正确的,由此生产了并购溢价,其实这是他自以为是的结果。ž自负假设以强式有效市场为前提。ž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一切公开的和非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即使掌握内幕信息也无法获得额外盈利。

2.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线等)

必要性:有钱的不一定有脑,有脑的不一定有钱,两者结合才是双赢!
重要性:懂经版营管理的人,为企权业规划了方向,为企业规定了必要的经营秩序和标准,培训接班人,组成核心团队,形成质量意识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他们不是为某个人或家族服务,是企业整体做贡献力量。

3. 所有权与经营权为什么要分离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是公司所有权者未必有企业经营能力,所以要委托经营能力高强者代己经营,由此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对全民所有制改革提出的一种意见,其核心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保持国家所有的形式,但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开来,采取多种经营形式。

根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的性质和规模,把企业分成几种类型,采取不同的体制。

有些企业实行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由国家直接管理;

更多的企业实行国家所有,企业自主经营,国家主要利用经济手段间接进行管理;

小型企业则实行租赁或承包,但生产资料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

对于某些国家不便经营的小型国营企业,也可实行转让、 出卖,本质上并不改变国家所有制。

两权分离的问题在于国家与企业怎样分权才合理。对于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这种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在两权分离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由于企业中缺乏国有利益的代表,而使得企业行为短期化,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利益的现象。

(3)公司制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是产生的扩展阅读:

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简称。

两权分离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随着股份公司产生而产生,代表人物是贝利、米恩斯和钱德勒等。

贝利和米恩斯在1932年出版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对美国200家大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大公司中相当比例的是由并未握有公司股权的高级管理人员控制的。

由此得出结论:现代公司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已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

钱德勒认为,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导致“两权分离”。

4.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当所有权跟控制权分离之后的话,必须要有个监管部门进行双方为的控制,不然的话很容易出轨出问题。

5. 如何实现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操作

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随着股份公司产生而产生,代表人物是贝利、米恩斯和钱德勒等。
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员的各有所有权和控制权。

6. 产权为什么会和控制权分离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企业资源与经营管理人员达到最优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所有者带来最大的利润。因为,所有者不一定懂经营,而资产只有运动起来才可能增值,那么谁能来完成这个滚动资产增值的任务呢,那就是经营者——也就是所有者(股东)聘用的经理(总裁),或者说我们常常听说的CEO,这些经营人员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营销能力,但却不掌握资产,公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为那些不懂经营却想为自己掌握的资产寻找增值机会的人以及懂经营却没有资产的人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契机,从而解决了这个矛盾,实现资源、人力的最优化配置。

7.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哪些途径降低代理成本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还可通过以下途径降低代理成本。

(1)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法马(Fama)认为,经理劳务市场的竟争将对经理施加有效的压力。如果经理在任职期间被发现有严重的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或者因决策失误造成企业亏损,那么在经理劳务市场上,他的人力资本价值就会贬值。由于经理市场会根据经理过去的表现计算出他的将来价值,经理要顾及长远利益,就必须努力工作,因此即使不考虑直接报酬的作用,代理成本也不会太高。霍姆斯特龙(Holmsrom)根据法马的上述思想建立了如下模型:假定经理的实际能力未知,并且假定时间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经理有可能努力工作,尽管没有任何监督。这是由于市场根据他过去的表现,对他未知的能力作出估计。虽然在均衡点上,市场不会被欺骗,但是由于经理害怕市场对他作出不利的判断,为了长远利益考虑,他会努力工作。

(2)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哈特(Hart)认为,如果企业面对的产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那么这种竞争会对经理形成压力。假定同一产品市场上有许多企业,它们的生产成本是不确定的,但统计是相关的,这样,产品市场的价格便包含着其他企业成本的信息。同时,相关性使得这个价格也包含了被考虑的企业的成本信息。如果被考虑的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那么只有代理人最清楚企业的成本,委托人并不拥有足够的信息,即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如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是充分的,则产品市场的价格可以向所有者提供有关企业成本的信息。假定社会中的一部分企业由经理控制,另一部分企业由所有者直接控制,在后一场合,所有者会努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压低产品的市场价格,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这样,由所有者控制的企业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价格就压得越低,因而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企业中的经理的压力就越大,从而促使经理努力降低成本。哈特的模型说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在有市场竟争的环境下和有大量所有者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企业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大大地降低。

(3)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它的主要形式是接管。接管被认为是防止经理损害股东利益的最后一种武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尽管每一投资者在某一股份公司中所占的股份比例很小,不足以直接对经理实行有效的监督,但是,由于股份可以自由买卖,分散在千百万人手中的股份就可能被集中起来。如果公司经理过分侵害股东的权益,或者因经营不善引起公司亏损,或者代理成本过高,这些都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于是,有能力的企业家或其他公司就能用低价买进足够的股份,从而接管该公司,赶走现任经理,重新组织经营,获取利润。沙尔夫斯坦(Scharfstein)据此建立了以下模型,用以证明资本市场的竞争确实可以刺激经理努力工作。假定企业的生产条件只为经理所知而不为企业股东所知。于是,股东可以同经理签订某种契约来激励经理。由于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这种契约的效率并不高。假定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些“袭击者”(raiders),他们可以获得有关企业的生产条件的信息。可以证明,由于企业有被接管的可能性,经理为保住自己的职位,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对非货币物品的过度追求,努力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因此,经理会比在没有“袭击者”的条件下要更努力地工作。

如果在经理劳务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缺乏或严重扭曲的条件下实行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则一旦所有者放松控制,代理成本就会上升;一旦所有者通过制定详尽的契约关系来监控经理的行为,约束成本将会上升。相反,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即使在所有者与控制者相分离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经理所受到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当然这种制约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一定程度的代理费用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市场机制保证了这种费用被限制在某一限度内,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四、挑战

在公司治理问题上,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包含了这样一个基本前提: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是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经营者是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具有代理人的自利经济人性质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有着不同于公司股东的目标函数。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经营者偏离股东利益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可见,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的目标。[2]委托代理理论在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近年来伴随着新经济发展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使委托代理理论遇到了新的挑战。

8. 请教一个经济学问题: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属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吗

原则上来讲管理层和股东,他们一个是控制权一个是所有权的拥有者,那么为什么要给管理层一些股份让他成为股东呢就是要让她和股东的利益站在一起啊不是说管理层为了谋求自己的目标,而侵害股东的利润

9. 《公司法》为什么要对所有权、控制权、管理权做出明确的界定

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的特点是所有权、控制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模式。
因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趋于保守,他的目标是降低债务,规避风险,对于风险投资较为谨慎,而大部分的中小股东的要求是增加负债率,提高股息,这样的话就会造成矛盾,因此必须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利用非管理层大股东抑制管理层,保持企业增长,而同时避免大股东联合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10. 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的区别

这个问题详细说就长了,我简单和你解释下

比如你买了工商银行的股票,那你拥有了工商银行的一部分所有权,但是,你根本不能参与到工商银行的经营政策的决定中去,换言之,你不能控制工商银行的经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有所有权,没有控制权。

如果你做了某公司的总经理,而没有这个公司的任何股份,但是你决定了公司的经济活动,那么你有控制权而没有所有权。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等等问题,是我国5年前比较热门的学术话题。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