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版权产权 » 生物知识产权

生物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 2021-01-28 12:44:19

A. 生物与法律

一、历史沿革

上海大学法学院前身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最早可追朔到始建于年的复旦大学分校法律系和建立于1988年的“上海工业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及“上海科技法联合研究所”。
复旦大学分校法律系是文革后上海地区最早和国内最早之一恢复和开展法学教学和研究的单位。1985年,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五所大学的分校合并组成原上海大学,原复旦大学分校成为上海大学文学院,该系遂改称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1993年,因上海法律专科学校(与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两校一体)加入原上海大学,称上海大学法学院,文学院法律系改称为文学院涉外经济法系。1998年10月,原文学院涉外经济法系与原知识产权学院进一步合并成为新知识产权学院。
“上海工业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建立于1988年,1991年,该中心与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社科学法学所等单位的相应机构共同组建了“上海科技法律联合研究所”,方明伦常务副校长兼任该所所长,该所本部设在上海工业大学。1994年5月,原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上海大学,当年9月,由钱伟长校长亲自倡导与联系,香港星光传呼集团董事长黄金富先生当年首期各捐赠200万元人民币,合同约定十年内今后每年再各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各建立一所知识产权学院;方明伦常务副校长亲力亲为,指挥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建立与建设工程,并兼任知识产权学院院长。1998年10月,知识产权学院与文学院涉外经济法系合并,组建成为新的知识产权学院。自1994年建立知识产权学院直至2002年的八年间,一直由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方明伦教授兼任院长。现任院长为陶鑫良教授。
2004年,原上海大学法学院(与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两校一体,办学地点在青浦野马浜)独立成立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大学党委经过讨论任命王卫国教授为院长,重组了新的上海大学法学院,办学地点在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本部院系综合楼B楼四楼。

二、发展现状

上海大学法学院下设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系和金融法系。另外设有比较法研究中心、港澳台法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法学硕士授予点3个(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和刑法学),本科大法学专业1个(下设三个方向:金融法方向、知识产权法方向和刑事司法方向),法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成人教育法学专业专科、本科和专升本教育点各1个。 学院现有近600名本科生、13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数百名成人教育学生,多年来已开设出本科生、双学科生、硕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班、培训班共五个层次的几十门法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知识产权系列课程,完成了一批富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科研论著与其他成果。
学院所属知识产权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两所知识产权学院之一(另一所为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是一所开展法学教学与研究并以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与研究为特色的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从1994年成立至今,已经培养十一本科生和多届双学科本科生千余人;从1996年起已经和正在培养法哲学、法律文化、法社会学、法学方法论、犯罪学、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司法心理学、比较行政法学、知识产权法学、金融财税法学、宪法与公民权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数百名;同时还举办了一届知识产权管理在职研究生班和面向全校开设知识产权公共课程,并且为社会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数万人。
学院所属金融法系开设的金融法专业方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内、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学生在大学低年级完成普通法学主干课程之后,进一步修习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及其原理的专业课程,在了解和熟悉金融、财会、资本市场运作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学习和掌握诸如:银行法、证券法、会计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公司法与破产法、金融证券业律师实务、上市公司运作法律实务及相关专业法律知识,成为既懂金融行业实务操作又具备专业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和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队伍,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以及市级立法机关的立法课题。知识产权学院是国内最早招收学习研究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的本科生教学单位;原文学院涉外经济法系是上海地区文革后最早恢复和开展法学教学和研究的单位,近二十年来为司法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法律人才,沪上许多著名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均毕业于该系。
学院重视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和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和口才。学生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学院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为兼职教授,不定期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多年来,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产生了相当的社会影响。
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专利商标事务所、政府各级管理部门、海关、边防检查、外贸部门、三资企业、银行和其他企事业单位。

三、学科发展规划

法学院根据上海大学的整体定位和整体战略目标,根据上海市和长江三角洲在新世纪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根据学院的现状和可能发展条件,经多次研究讨论,提出以下发展目标:发扬“自强不息,求实创新”校训校风,拆除“四堵墙”,“坚持教学、研究二个中心”,“培养一个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凝聚力量、重点突破、服务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以知识产权法和金融法为学科生长点、支撑点;形成特色,培育特长,构筑制高点,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以本科生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在2010年前完成学院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的转化,再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跻身于国内一流法学院之林。具体而言,学院在2010年要达到的目标为:
(一)学科发展目标
通过对世界一流法学院和国内一流法学院的研究调查,知己知彼,审时度势,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形成巩固和推进科研和学科特色,注重应用研究和研究应用。2010年前再构筑一至二个学科高地,在知识产权方面、金融法方面形成并巩固学科优势,维持“本市前列,国内先进”的平台,进而在2010年争取达到并保持“国内前列,国际参与”的平台。
(二)教学发展目标是
全力争取三年内形成一支教学与科研综合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建设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建立规范、激励、有序的教学管理规则、组织编写一批理论结合实践的,反映学术研究前沿的优秀教材。同时积极、稳妥地引进和使用外语原版教材,开设多媒体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全力提高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特色鲜明,能研究善实践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至2010年形成鲜明的科研引领教学、教学渗透科研的、体现研究教学型学院特色的教学体系。
(三)队伍建设目标
目前法学院有教职员工40余人,其中专业教师30人,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和成人教育任务。学院将通过大力提升现有师资水平和加速引进优秀人才的“双管齐下”措施,至2010年建立一支基本规模50人以上,平均年龄40岁以下,博士学位比例在30%以上,国内知名学者比例占10%以上的智力资源配置优化,各学科人才分布合理的教学与科研“比翼双飞”的师资队伍。

B. 哪个律师事务所擅长生物医药专利

就我所知有好几家可以,我找的是纳杰知识产权,他们有事务所,生物医药方面专利我看到过有成功案例,感觉挺好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C. 生物学博士从事专利代理人有前景吗

从国复家大政方针来看,知识产权是制朝阳行业,所以前景是不错的,从目前专利代理人的收入来看,大部分也都还可以,尤其在广州、上海、北京这些比较发达的城市。

但是具体到个人,不论干什么都有人干的好有人不适合,专利代理是法律与科技相结合的工作,既需要一定的理工科学历背景,也需要良好的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体到工作中,还需要与人良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起步阶段,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要委托人信任你,你的专业知识要过硬、沟通能力要好,表达能力要强,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积累自己的经验和人脉。

我给你的建议,专利代理需要代理人资格证,你可以先考证,以博士的素质应该问题不大,有了证后找找事物所,看是否能把证挂在那个所,接下来就看你自己的选择,全职投入,自己拼出一片天地,或者先兼职,有了经验慢慢过渡。

D. 谢建平的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领域的工作

在以专利(生物制药、中药、化学合成药物)为主的生物医药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作为中方专家组5个成员之一,主研了由法国外交部资助的中法合作研究项目《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2001-2004)。主要执笔完成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2001年重点软课题《生物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该报告获得中国科协特等奖,2005,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奖2007)。在管理类和法学类核心期刊《研究与发展管理》、《政治与法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等专业刊物发表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论文多篇。应邀在“2002北京国际生物医药知识产权研讨会”上作报告。

E. 三济生物有没有专利

三济生物肯定有专利呀,它们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NA技术平台,拥有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16项。

F. 我是学理科的,大学的主修专业是生物方面,第二专业是知识产权,去哪个城市的哪家知识产权公司比较好

具体到哪家企业有点难,但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机会比较大~~

G.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两条路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知识产权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及利用上,不占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发明专利、驰名商标、软件与视听作品等等的版权主要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而要增强我们的地位、至少使我们避免处于过于劣势的地位,我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力争在国际上降低现有专利、商标、版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二是力争把中国占优势而国际上还不保护(或者多数国家尚不保护)的有关客体纳入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以及提高中国占优势的某些客体的保护水平。走第一条路十分困难。从《伯尔尼公约》的修订过程和TRIPS协议的形成历史看,走第一条路几乎不可能。
就第二条路来说,我们应力争把“生物多样化”、“传统知识”纳入知识产权保护。
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生物技术等等高新技术成果的专利、商业秘密等保护,促进了发明创造;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计算机软件、文学作品(包含文字作品及视听作品等)的版权保护,促进了工业与文化领域的智力创作。但在保护今天的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忽视了对它们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的表达成果,正是这个“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物多样化”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保护基因资源。基因资源与传统知识相似,可能是我国的又一个长项。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基因资源较丰富的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保护。我国仅仅在《种子法》等法律中开始了有限的行政管理。把基因资源作为一种民事权利,特别是作为知识产权来保护,我国做得还远远不够。
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化两种受保护客体与世界贸易组织中已经保护的地理标志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的权利主体均不是特定的自然人。同时,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化两种受保护客体又与人们熟悉的专利、商标、版权等等的受保护客体有较大不同。所以,有人主张把它们另外作为知识产权的新客体,而不是与其他客体一样并列在一起。不过,必须给予一定的保护,在这一点上,则是需要力争的。“力争”的第一步,就是本国的立法与执法首先把它们保护起来。
这种保护,首先是应当要求使用者尊重权利人的精神权利。例如,要求使用者指出有关传统知识或者生物品种的来源。如果自己创作的新作品或者开发的新技术方案是以有关传统知识或者生物品种作为基础的,必须说明;如果自己推向市场的商品或服务本身就是他人已有的传统医药、民间文学艺术等,就更须说明。近年拿了中国人开发并使用了千百年的中药乃至中成药推入国际市场,却引世人误以为该中成药出自日本、韩国等国者,并不在少数。这对中国的传统知识是极大的不尊重。其次,这种保护必然涉及经济利益,即使用人支付使用费的问题。至于法律应当把付费使用的面覆盖多广,以便既保护了“源”,又不妨碍“流”(即文化、科技的发展),则是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国人在知识创新方面,并不比任何人差。我们应当积极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业已形成的高保护,推动国民在高新技术与文化产品领域搞创造与创作这个“流”;同时积极促成新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我们目前尚处优势的传统知识及生物多样化这个“源”。这样,才更有利于加快我们向“知识经济”与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H. 为什么专利代理都不要生物专业的

你是学习生态学方面的,我建议你还是向生态学方面研修,因为你已经是硕士生,再努把力考博也许就有很好的前途了。一孔之见。

I. 晨光生物有什么专利吗

晨光生抄物拥有159项国袭家专利技术、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荣获3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公司先后通过了BRC 体系认证、cGMP 体系认证、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ISO9001认证、ISO22000认证、ISO14001认证、OHSAS18001认证、KOSHER认证、HALAL认证、FAMI-QS认证、CMS认证、SEDEX认证、美国FDA产品注册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