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Ⅰ 刘春田的个人著作
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律出版社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惯例海南出版社1993年11月
中国知识产权二十年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12月
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
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
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知识产权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知识产权制度与中国的现代性》,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第7期。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是国情巨变的要求》,载《知识产权》2012年第5期。
《入世10年的成就与挑战》,载《知识产权》2011年第10期。
《论方正“倩体字”的非艺术性》,载《知识产权》2011年第5期。
《新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开拓者》,载《法学家》2010年第4期。
《民法原则与商标立法》,载《知识产权》2010年第1期。
《一丝不苟的法律精神不拘一格的务实态度——评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进口日本海带贸易机会”纠纷的判决》,载《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第4期。
《电影版权保护要打持久战》,载《当代电影》2009年第8期。(与许超等合作)
《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基础性与多样性发展》,载《法学家》2007年第1期。
《益友良师郑成思》,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1期。
《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发展》,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11期。
《发展产业与保护创新》,载《中国出版》2007年第5期。
《2005年知识产权法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6年第1期。(与阳平合作)
《2004年知识产权法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5年第1期。(与杨才然合作)
《司法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和整合》,载《法律适用》2005年4期。
《商业秘密的法理分析》,载《法学家》2004年第3期。(与郑璇玉合作)
《2003年知识产权法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4年第1期。(与金海军合作)
《知识财产权解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2002年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3年第1期。(与金海军、范晓波合作)
《商标法代表了我国民事立法的方向》,载《中华商标》2002年第8期。
《法国民法典制订的历史背景》,载《法学家》2002年第6期。(与许炜合作)
《2001年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2年第1期。(与金海军合作)
《商标法律的现代化》,载《中华商标》2001年第12期。
《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影响》,载《群言》2001年第4期。
《2000年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1年第1期。(与阳平合作)
《1999年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0年第1期。
《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商号保护制》,载《工商管理管理》2000年第7期。
《合同法的几点启示》,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中国知识产权法20年的启示》,载《法学家》1999年第1期。
《商标与商标权辨析》,载《知识产权》1998年第1期。
《在先权利与工业产权——由<武松打虎>案引起的法律思考》,载《中华商标》1997年第4期。
《创立驰名商标振兴民族经济》,载《工商管理管理》1995年第1期。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载《中国专利与商标》1995年第2期。
《注重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载《中国出版》1994年第5期。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问题》,载《中国专利与商标》1994年第1期。
《对于国颖诉汪雪琴侵犯著作权案的几点看法》,载《法律适用》1994年第3期。
《谈谈戏剧表演艺术家的权利》,载《中国戏剧》1993年第8期。
《佛门讼案——谈谈剧作家的权利》,载《中国戏剧》1993年第2期。
《简论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内容》,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问题》,载《知识产权》1992年第6期。
《谈<条例>关于两岸知识产权关系的规定》,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4期。
《民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佟柔》,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简论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内容》,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与刘波林合作)
《剥夺公民人格权是历史的倒退》,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2期。
《关于我国著作权立法的若干思考》,载《中国法学》1989年第4期。
《我国著作权法对外国作品的保护问题》,载《法学探索》1989年第1期。
《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的发展》,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2期。
《著作权法的若干理论问题》,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2期。(与刘波林合作)
《著作权法的若干理论问题(续)》,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3期。(与刘波林合作)
《信息与信息立法》,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试论制定破产法的客观必要性》,载《中国法学》1986年第1期。(与江伟、甄占川合作) 知识产权法-论点。法规。案例(21世纪法律教育法规丛书)/刘春田,2004-1-1版
知识产权法(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刘春田,2003-2-1版
知识产权法(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刘春田,2003-6-1版
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1卷)/刘春田,2002-12-19版
知识产权法(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刘春田,1999-6-1版
知识产权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刘春田,2000-3-1版
知识产权法教程/刘春田,1995-5-1版
超前意识
3 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法规司司长王自强透露,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去年7月13日正式启动,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专家分别起草的三部专家建议稿于去年底完成。下一步,根据专家委员会讨论结果和各界意见,对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初稿将作出进一步修改,争取在今年10月向国务院提交正式的修订意见稿。
著作权法将做哪些修改?对于普遍关注的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新兴问题,新法是否将有所涉及?……日前,光明日报记者与参与了专家建议稿撰写工作的刘春田教授展开对话,请他就相关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Ⅱ 在网上买卖二手书侵犯出版社知识产权了吗
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使用盗版书本行为不涉嫌侵权,但传播、买卖该盗版书的行为就属于侵权行为了。二手书是可以转让的,正版书在购买时是一次性买断著作权的,而盗版书并未获得著作权人授权,属侵权行为。
咱们国家盗版行为本就猖獗,只是官方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权利人追究的时候才会介入的。
Ⅲ 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组织机构
知识产权出版社由编辑部、文献出版部、专利信息部、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个主要实体及社机关职能处室等28个部门组成。
知识产权出版社站在技术发展前沿,大力推进数字出版,以开放、联合、共赢为原则,致力与中外知名出版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着力打造基础牢固、特色鲜明、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产业实体。 社机关 行政事业部:承担办文、办会工作;物业、车辆、食堂、安全保卫等后勤保障工作;宣传工作;固定资产、纸张等采购与管理工作;基建及全社房地产的管理工作;以及其他综合协调工作。行政事业部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
财务部:承担财务预算、统计及社属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部:承担人事劳资、人员培训、聘用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工作,监督社属公司人力资源工作。
规划发展部:负责拟订本社中长期发展规划,参与制订、实施年度计划,监督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责涉及我社长远发展和基础性重大项目的调研、立项和项目管理等工作。
大兴事业部:大兴事业部位于北京大兴区黄村镇前辛庄村,南五环以外南六环以里,西临永定河绿色观光带,交通便利,占地约184亩,是知识产权出版社所属全资企业。大兴事业部依据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展规划,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目前,大兴事业部主要承担建设项目协调、环境整治美化、生态种植养殖、驻地安全管理等业务。大兴事业部服务局社,强化保障,面向市场,积极开拓,努力建成地域广、环境美,物质和精神财富积累、经济和社会效益丰收的知识产权出版社所属大型企业。 文献出版部 文献出版处:承担专利公报、说明书、专利证书的编辑出版及办登后专利文献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
文献扫描处:承担专利申请文件的扫描及文档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
文献代码化处:承担专利文献代码化工作。
电子制印中心:承担专利公报、说明说、专利证书、有关表格及图书和年报等制印工作。 编辑部 编辑部设有总编室、知识产权编辑室、法律编辑室、综合编辑室(创新文化、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中国发明与专利》编辑部、创新与科技编辑室(创新、建筑)、图书出版处、图书发行处、北京城市节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编辑部每年出版近400种图书及《中国发明与专利》期刊。在知识产权、法律、建筑、创新方面的图书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
专利信息部
专利信息部是知识产权出版社对外专利信息服务和产品销售的具体实施部门,下设技术处、信息服务处、研发中心、数据管理处、网络管理处、数据加工处。
多年来,专利信息部在专利信息的采集加工、产品开发、综合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投入,逐步形成了专利数据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专利信息产品、专利技术开发、专利信息分析和战略咨询、网站建设和维护、应用培训等综合性服务格局,并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内容和模式,全面满足社会各界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各种需求。
技术开发中心:承担与专利文献、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化项目开发、集成、技术支持和维护保障工作。
信息服务中心:承担专利信息产品的营销、咨询服务、应用培训工作。
研发中心:承担项目管理、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发工作。
数据管理中心:承担社数据资源的收集与存储管理及专利文献电子出版工作。
网络管理中心: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的建设与内容维护、专利文献及知识产权图书的网络出版工作。
数据加工中心:承担有关专利领域及非专利文献数据深加工及中外专利数据的初加工工作。
Ⅳ 知识产权出版社的专利价值评估系统是怎么计算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没有专利评估机构。专利权评估是根据特定目的,遵循公允、回法定标准和答规程,运用适当方法,对专利权进行确认、计价和报告,为资产业务提供价值尺度的行为。专利权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专利权评估属于无形资产评估的一种类型。专利权评估一般是由政府科技局或者高校图书馆来做。
Ⅳ 中国知识产权网的网站创建者介绍
中国知识产权网的创建者为知识产权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原名专利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8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和主办,是中国专利文献法定出版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外专利信息服务统一出口单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出版社、电子出版单位、网络出版单位。并于2009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知识产权出版社主要业务涉及:图书和期刊出版、专利文献出版、专利信息服务、数据加工和数字印刷等多个领域,是集出版、印刷、数据加工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出版机构。此外,本社拥有知识产权出版社网站(IPPH)、中国知识产权网(CNIPR)、按需出版网(CNBOD)三个网站,其中,中国知识产权网是专利信息服务专业网站。在中国知识产权网上随时可以查阅最新专利和知识产权信息。
知识产权出版社现有员工1000余人,由编辑部、文献出版部、专利信息部、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个主要实体及社机关职能处室等28个部门组成。
知识产权出版社站在技术发展前沿,大力推进数字出版,以开放、联合、共赢为原则,致力与中外知名出版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展广泛合作,着力打造基础牢固、特色鲜明、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产业实体。
办社宗旨:为知识产权事业服务为读者和作者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Ⅵ 怎样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02年知识产权出版社江镇华
可以招代理机构帮你写,就是收一部分代理费,要是想剩下这块代理费,可以参照已经授权的专利来写,中间流程的事宜也比较多,祝你好运。
Ⅶ 为什么说知识产权出版社是独一无二的出版社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一家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和服务收入达到该机构收入的40%以上时,就可以称为“转型成功”。国内大型出版机构之中,只有知识产权出版社一家,其数字出版和服务收入超过整体收入的70%,实现了从图书出版向服务的转化,转型成为知识产权全产业链的服务商。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诸敏刚说:“我们从业务涵盖角度讲是一家独一无二的出版社。”
Ⅷ 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历史沿革
知识产权出版社,是中国专利局最早设立的部门之一,是专利文献专法定出版单位,经国家新闻属出版署批准成为国家级出版社和电子出版单位。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原专利文献出版社更名为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年改企完成;2014年,开始启用“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1985年中国专利法实施,出版社担负着中国专利公报和专利说明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已累计公开出版中国专利文献约60万件。
1992年第一批中国专利文献CD-ROM光盘在专利文献出版社开发成功,标志着中国专利文献的出版迈入电子时代。目前出版社以纸件,CD-ROM光盘和通过国际互连网三种载体向十八个国家和国内各地出版发行专利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