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方针
纲要的第16-20条是专利专项任务
(16)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生物和医药、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海洋、资源环境、现代农业、现代交通、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超前部署,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的专利,支撑我国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
(17)制定和完善与标准有关的政策,规范将专利纳入标准的行为。支持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18)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建立既有利于激发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又有利于促进专利技术实施的利益分配机制。
(19)按照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完善专利审查程序,提高审查质量。防止非正常专利申请。
(20)正确处理专利保护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在依法保护专利权的同时,完善强制许可制度,发挥例外制度作用,研究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保证在发生公共危机时,公众能够及时、充分获得必需的产品和服务。
Ⅱ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纲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构建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运用。
2.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知识产权制度是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必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还将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3.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创新成果收益,激励创新、加速信息传播,优化配置市场创新资源。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在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转变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引导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
4.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议题。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质量;有利于在开放的环境中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有利于我国创新成果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开发智力资源,共享创新成果。
Ⅲ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什么区别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指通过加快建设和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加快造就庞大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一种总体谋划。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不是单指知识产权事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也不是单指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它是一个覆盖许多领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涵盖了知识产权的全部领域,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与有关权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记、生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艺,同时也涉及对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及禁止滥用知识产权等内容。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来调整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构建体制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一些跨国公司之所以成为国际市场的常青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拥有某一领域的专利技术和享誉世界的商标,而这些知识产权才是它们利润的主要源泉和创造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企业入世之后寻找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战略重点。目前国际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集中的表现为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企业生命力的竞争则突出的集中在专利技术与品牌之争,其中专利的拥有量及价值,就成为考察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转变观念,将产品竞争与知识产权竞争结合起来,将知识产权的获得、管理与保护作为入世后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中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战略举措。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但现实的国际形势却是发达国家依靠科技、资金优势构筑了非关税壁垒,而发展中国家不但失去了利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民族企业的可能,在对外贸易中却要面临发达国家主导下的新的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是技术主导型的,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新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谨慎应对。其中有二个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所形成的技术壁垒。外国公司利用专利所形成的技术标准是技术壁垒的集中表现,技术标准与单项的专利许可相配合,形成了中国企业跨越国境进行全球竞争的巨大障碍。二是环保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所形成的绿色壁垒。中国企业目前的绿色经济观念缺乏,环保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尚有距离,农牧产品生产分散,未能达到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Ⅳ 知识产权战略的原则
第一,它是国家的战略。在目前部门分割情况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回起到协调部门行动、统答一大家思想的作用。第二,它是制度性、政策性和引导性的,还要和其他政策协调,紧密结合。
1.私权原则。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把尊重和保护私权放在首位。为此,要明确国家和企业的行为关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应该从企业外部发挥作用,补充企业能力不足,而不应该干涉到企业内部。
2.地区分别原则。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平衡,所以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发达城市可以高喊“知识产权立市”的口号,而不发达地区,则应该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战略。
3.借鉴原则。第一是适应潮流,全面接轨;第二是积极参与,掌握主动;第三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第四是本土化;第五是市场化。其实,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知识产权战略的原则,该原则的第一条其实就强调了与世界接轨,即借鉴的重要性。而第四条又强调了本土化,就是在借鉴时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战略。
Ⅳ 我国开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在哪一年
您好!我国开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在2008年。谢谢阅读!
Ⅵ 企业知识产权方针
企业知识产权方针制定的总要求:
1、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
2、最高管理者承诺,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并被其理解和认同;
3、所有参与贯标的企业都应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目标。
管理方针的撰写:
易读易记,体现企业定的一句口号。
研发生产型企业,体现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生产型商业企业,体现经营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
例如:
1、生产制造型企业: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生产研发型企业: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知识产权创造财富;
3、商贸流通型企业:打造自主诚信品牌,促进市场经济繁荣。
Ⅶ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启动的实施标志是多少年
2008年,发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Ⅷ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提出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战略重点
(一)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1)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适时做好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对外贸易、科技、国防等方面法律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2)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3)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制定适合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特点,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以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健全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管理体制、预警应急机制、海外维权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保障公众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活动中依法合理使用创新成果和信息的权利,促进创新成果合理分享;保障国家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二)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4)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作用,坚持技术创新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基本前提,以获得知识产权为追求目标,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完善国家资助开发的科研成果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出口比例,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5)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选择若干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和文化创新。促进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6)修订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
(四)防止知识产权滥用。
(7)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
(五)培育知识产权文化。
(8)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国家普法教育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
Ⅸ 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十六字方针
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
2005年初,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回知识产权战略制答定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战略的制定工作,知识产权局、工商总局、版权局、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三十三家中央单位共同推进战略制定工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任务由《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二十个专题组成。
2007年5月,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纲要文稿进行深入讨论,初步形成了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主要措施和重点任务等主体内容。
(9)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方针扩展阅读:
纲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构建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运用。
2、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知识产权制度是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必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诚信社会。
3、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创新成果收益,激励创新、加速信息传播,优化配置市场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