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中美
Ⅰ 中美贸易战,知识产权是借口吗
美国不是最近针对抄中国,他是一直针对中国的,
现在的金融危机使美国这只狼的狼性更加暴露出来而已
当然从客观来说也是知识产权竞争更加激烈的一个表现
就拿深圳来说
从明年起每个企业用的电脑必需要装正版的系统
这意味着什么??
政府又不知道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吗?
但没办法呀
国际上给了压力,,,,
温总理说: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呵
Ⅱ 为什么知识产权保护会成为中美两国间的一个焦点话题
中国的科技发展相对西方国家的发展起步很晚,发展的速度却大大超出了美国政府的预期。这是美国政府及西方列强所难以接受的,遏制、打压、封锁……手段阻止中国的发展,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对中国科技交流设限也是其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手段之一。
Ⅲ 与知识产权有关几点知识澄清:写于中美贸易战之际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复说是一种无形制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Ⅳ 中国的经济侵略如何威胁美国和世界的技术与知识产权
6月19日,美国白宫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发布了题为“中国的经济侵略如何威胁美国和世界的技术与知识产权”的报告,将中国工业现代化、全球价值链升级和经济增长诬称为“经济侵略”,指责中国“不仅威胁美国经济,还威胁整个世界经济”。报告罔顾中国在市场开放和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罔顾各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投资兴业获得的巨大收益,罔顾政府必要监管这一世界通行做法。在缺乏事实支撑和有效论证情况下,报告主观臆断,先入为主,对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强行注入政治考量,大量使用“经济胁迫”、“盗窃”、“掠夺”、“经济侵略”等对立性语言,通篇充满了零和博弈和强权霸道的冷战思维。这是一份不客观、不专业、不可信的报告。比如,报告所提6项所谓中国“经济侵略战略”,要么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要么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报告所谓“广泛和侵略性的监管”指的都是市场经济中一国对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正常做法,将这些偷换成强制技术转让概念,严重缺乏专业精神。报告存在典型的循环论证,不乏“似乎”、“可能”等猜测性语言,毫无准确性和严肃性可言。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以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追求和平与发展,谋求民族复兴。翻开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无论从任何方面讲,“侵略”这个词都绝不应、也绝不会扣到中国头上。反观美国,一段时间以来,华盛顿为追求“美国优先”,以贸易逆差、国家安全为幌子,无视相关国际规则和全球共识,破坏契约精神,肆意利用国内法,频繁使用关税手段侵犯他国利益,破坏全球产业链,让美国独占更多利益。 2018年1月,美国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由,通过201调查决定对进口光伏和大型洗衣机采取保障措施,加征关税;3月,以国家安全为名,通过232调查决定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并于5月决定启动对汽车及零部件232调查;同样在3月,美发布301调查报告,提出对中国5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并以中国反制为由变本加厉,威胁追加对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罚单”。以232调查为例,继中国之后,印度、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挪威、俄罗斯等世贸成员先后将美232调查起诉至世贸组织,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伸张正义。 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美国已成为国际规则的最大破坏者,也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主要挑战者。“只有那些习惯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美国白宫贸易和制造业政策办公室的这份报告,充斥着保护主义和冷战思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美方报告与历史前进的逻辑相反,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悖。历史将会证明,鼓吹“经济侵略”充斥冷战思维,不得人心,根本行不通。
Ⅳ 导致中美之间知识产权纠纷的原因可能包括哪些
这个问题问得太广泛了,主要发生纠纷的是商标和专利。
商标和专利的注册具有地域性,版我们在国内权注册的商标和专利在国外是不被认可的,必须在当地也注册同样的专利才能保护产品。
举个例子,在国内注册了专利,但是没在美国注册,而我们的产品去到美国,核心技术不被保护,如果美国有其他人注册了这个专利,那么产品侵犯了别人的专利。
Ⅵ 知识产权争端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1、积累经验
此次来WTO第一源案是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的关于知识产权争端的首例案件,在此之前我国的经验比较欠缺,而通过此次的应诉和不断的磋商,使得我国积累了争端解决的经验,从而为更好的应对以后的案件打下了基础,尤其是解决在多边框架机制下知识产权争端问题。
2、 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此次的WTO第一案告诉我们,建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促进我国科技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尤为重要。此次案件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3、降低了中美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逆差较大,一直以来都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为减少贸易逆差,改善贸易条件,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发挥美国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WTO第一案中关于中国假冒商标和盗版案件,支持了美国的诉求请求,中国的盗版行为由于此类案件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给中美之间的贸易产生了影响,减少中国的出口,降低了中美贸易逆差。
Ⅶ 中美知识产权分歧有哪些
经济水平和利益的差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出口能力,与美国有了贸易顺差,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不原接受的事实,美国认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归功于对外国技术的采用,是侵犯知识产权的结果,所以美国必然要求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确保他的利益不受侵害.
另一方面,中国虽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与发达国家比还很贫困.总体技术还很落后,技术还是需要进口.要购买他人的技术必需花大量的外汇.中国当然不愿意花那么多的钱.这种经济利益的不一致,必然会产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
Ⅷ 跪求关于中美知识产权法和的区别经典案例
中美知识产权法?一个大陆法系,一个欧美法系,至于经典案例,网络找找相关针对被抢注的商标双方的裁决结果
Ⅸ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案例分析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案例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一、 谈判过程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专
(一)中国属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做的努力
(二)中国“复关”/“入世”地位的争论
三、知识产权问题
(一)美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及其采取的多边与单边保护措施
(二)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四、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美双方在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之后,于1995年2月26日在京达成中美知识产权协议。
Ⅹ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现状
中美知识产权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立法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知识产权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贡献上。
但中国正在飞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与日俱增,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最终体现在知识产权实力的竞争上,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将是常态的,是一场没有休止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正在从传统的双边走向双边和多边共用。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最早发生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4月,美国通过《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的国家,将被美国列入“观察国家”或“重点观察国家名单”,一般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将遭到美国的贸易报复,这就是美国的301条款。美国利用301条款,自1989年至2005年,六次将中国列入“观察国家”或“重点观察国家名单”,三次公布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将双方拉到贸易战的边缘。
美国同时利用《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的337条款,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实施出口禁止,近几年每年都有数十起案件发生,2008年涉及中国企业的案件达十几起,案件增长幅度非常大,中国每年因此出口减少几百亿美元。
337条款已成为美国重要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壁垒,美国的337条款严重违反了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中美之间双边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方式,还体现在美国利用多层次的双边对话机制,对中国施加压力。可以说2005年以前,中国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一贯处于应付和被动的地位,并且双方争端的解决都是双边的。
但自2005年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环境方面,都有了极大改进,而且逐步从一贯的被动中,逐步表现出主动出击和应战势头,2008年4月通过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正在走向知识产权立国的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年度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积极为权利人提供服务,努力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这些手段和措施,都将使中国在知识产权争端中由被动变主动,美国的双边手段不再那么有效,美国也不能再那么强盗和蛮横,只能联合其他国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构,来解决中美知识产权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