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床专利
专利法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回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答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所以这种行为构成侵权,虽然没有对外销售,却用于了零部件的生产,而零件是对外销售的,因此,此种行为构成了对公司专利权的侵犯。
⑵ 机床行业专利保护有关政策
行业的专利保护鼓励政策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倡导。
免费知识产权法律咨询就到法帮网 http://www.fabang.com/ask/browser.php?tid2=21
⑶ 机床专利
去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查回,网址答 www.uspto.gov
⑷ 美国数控机床水平真的不如德国和日本吗
论技术还是美国最强,德日在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化方面做的好,但真正顶级的超精密机床都是实验室货,不会拿出来商品化。LODTM大型金刚石车床,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LLNL实验室的杰作。可加工直径为2.1m,重为4.5t的工件,直线度误差不超过25nm,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高加工精度纪录的保持者。包括哈勃望远镜镜片、美国军舰的激光陀螺仪平面发射镜、红外导弹反射镜、导弹惯性器件、受控激光聚变反射镜这些超精密光学加工,基本上都是出自该实验室的。
世界机床最高水平的代表是英国,美国,而不是德国日本,第一台超精密机床是英国的一所大学发明,至今跟美国的另外两所机构并称世界3大超精密机床研究机构,后面德日都是经常买他们专利。不然美国的普惠,通用的航空发动机怎么造得出来?在这些领域没有日本或瑞士的机床,美国人一定是自己的。
⑸ 你好 请问你发的专利组合机床的文档有图片吗 老师说还需要图片
什么组合图片?.
⑹ 塔雷斯是否是国内唯一拥有专利的国产机床测头品牌
这个就不一定了,想要知道是不是唯一的。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查询。只要按照分类进行查询就可以查的出来。而且专利这种东西随时都有人在申请的,所以有可能还有其它的专利通过了。
⑺ 要申请一个机床的发明专利,可是有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之分,请问这种情况该如何申请
在发明车床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名叫莫兹利的英国人,因为他于1797年发明了划时代的刀架车床,这种车床带有精密的导螺杆和可互换的齿轮。 莫兹利...
⑻ 秦川机床机器人专利什么时候获批
⑼ 我们公司开发了一款新机床,现在已申请专利。我想知道如果要机床出口,还要做些什么认证
CSA认证---北美市场的通行证
CSA是加拿大标准协会(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简称它成立于1919年,是加拿大首家专为制定工业标准的非盈利性机构。
在北美市场上销售的电子、电器等产品都需要取得安全方面的认证。目前CSA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认证机构,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安全认证机构之一。它能对机械、建材、电器、电脑设备、办公设备、环保、医疗防火安全、运动及娱乐等方面的所有类型的产品提供安全认证。CSA已为遍布全球的数千厂商提供了认证服务,每年均有上亿个附有CSA标志的产品在北美市场销售。
1992年前,经CSA认证的产品只能在加拿大市场上销售,而产品想要进入美国市场,还必须取得美国的有关认证。现在CSA
International已被美国联邦政府认可为国家认可测试实验室。这意味着能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标准对您的产品进行测试和认证,同时保证您的认证得到联邦、洲、省和地方政府的承认。有了CSA有效的产品安全认证,想要进入世界上最为坚韧而广阔的北美市场就轻而易举了。CSA能够帮助您的产品迅速有效地打入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CSA
International将通过消除申请认证过程中的重复手续来帮厂商节省时间和金钱。对于厂商来说,所要做的只是提出一次申请、提供一套样品和缴交一笔费用,而所得到的安全标志却能被联邦、州、省以及从纽约到洛杉矶的当地各级的认可。CSA
International将与厂商一起共同努力,提供一个高素质且安全可靠的认证项目。在北美以至全世界,CSA人都以诚实正直和熟练技能赢得人们的信赖。
CSA
International在加拿大拥有四间实验室。从1992年至1994年,它们都先后获得"美国政府劳工部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局"(OSHA)的正式认可。根据OSHA的规则,获得这一认可后,即可作为一个国家认可测试实验室,对一系列产品按照360多个美国ANSI/UL标准进行测试和认证。经CSA
International
测试和认证的产品,被确定为完全符合标准规定,可以销往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市场。取得北美认证既省时间又省金钱,只需完成一项申请、提供一套样品、缴交一次费用。有了CSA,一步就能帮您打入两国市场。CSA这一便利的测试认证服务,排除了取得两国不同认证所需的重复测试和评估。这无疑减少了厂商在产品认证、跟踪检验和重新测试方面的成本费用,同时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并省却了厂商与各种不同的认证机构打交道的麻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SA」Marking是经由向加拿大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标准协会申请登录,经由该单位认可产品之安全性及授权后,始可于产品上附加「CSA」Marking标志。CSA为一个非营利性质的会员赞助机构,其所制定标准的领域包括:保健技术、石油及瓦斯管路系统、职业安全、电气产品及太阳能。
CSA在加拿大除总公司外,另有大西洋地区、奎北克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部地区、太平洋地区等分部,在世界各地亦有附属机构及驻外代表。CSA的标准是自愿性质的。市、省及联邦政府经常在管理中使用或参照CSA的标准以取代他们去发展自己的标准。在此情况下,CSA标准便成为政府规格的参考依据。政府或其它组织及协会也许会要求遵守某种标准或指明某种特定产品必需经过验证以证明符合某种标准。这都建立在每一组织是否希望在其管辖范围内要求使用CSA标准及验证作业。「CSA」Marking为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产品安全认可标志之一,即使非强制实施,很多地区之厂商都以取得此一标志作为对客户推荐其产品安全性之重要依据,很多购买者甚至会指定要求购买已附加CSA标志之产品。近来制造商被加拿大进口商或购买者指定需取得CSA标志的情况渐增。
因此,申请CSA标志可为产品安全提供更有公信力之保证。
CSA认证产品范围
CSA的认证检验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
1、人类生存及环境。包括职业保健和安全、公共安全、体育运动及娱乐设备环保及保健工艺技术。
2、电气与电子。包括建筑用电气设备安装法规,各类工商及民用的电气、电子产品。
3、通讯与信息。包括住处处理系统、电信及电磁干扰技术与设备。
4、建筑结构。包括建筑材料和产品,土木产品,混凝土、砖石结构,管件及建筑设计。
5、能源。包括能源再生和转移,燃料燃烧及安全设备,核能技术。
6、运输及分配系统。包括机动车安全、油气管线、物资处理与分配及离岸设施。
7、材料工艺技术。包括焊接与冶金。
8、商业及生产管理系统。包括质量管理与基础工程。
GS认证
GS标志,
是德国劳工部授权TUV,VDE等机构颁发的安全认证标志。GS标志是被欧洲广大顾客接受的安全标志。通常GS认证产品销售单价更高而且更加畅销。
欧共体CE规定,
1997.1.1.起管制 "低电压指令(LVD)"。 GS已经包含了"低电压指令(LVD)"的全部要求。所以, 获得GS标志后,
TUV会例外免费颁发该产品LVD的CE证明 (COC),TUV Rheinland
97年后的证书则在GS证书中包含了LVD证书。厂商申请GS的同时获得了LVD证明。
GS认证对工厂品保体系有严格要求, 对工厂要进行审查和年检: - 要求工厂在批量出货时,
要依据ISO9000体系标准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厂最少要有自己的品管制度,质量记录等文件和足够的生产、检验能力。 - 颁发GS证书之前,
要对新工厂进行审查合格才发GS证书。 - 发证书后, 每年要对工厂进行最少1次审查。无论该工厂申请多少个产品的TUV 标志, 工厂审查只需要1次。
可以申请GS认证的产品有:
1、家用电器,比如电冰箱,洗衣机,厨房用具等。
2、家用机械。
3、体育运动用品。
4、家用电子设备,比如视听设备。
5、电气及电子办公设备,比如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电脑、打印机等。
6、工业机械、实验测量设备。
7、其它与安全有关的产品如自行车、头盔、爬梯、家具等。
GS与CE认证差别
GS
自愿认证non-compulsory
适用德国安全法规进行检测GS
由经德国政府授权之独立之第三方进行检测并核发GS标志证书
必须缴年费
每年必须进行工厂审查
由授权测试单位来核发GS标志,公信力及市场接受度高
CE
强制性认证Compulsory
适用欧洲标准(EN)进行检测
在具备完整技术文件(包含测试报告)的前提下可自行宣告CE
无须缴年费
无须工厂审查
工厂对产品符合性的自我宣告,公信力及市场接受度低
CB认证
组织各成员机构互相认可对方的基于IEC标准的测试结果。该程序的运作由CCB(COMMITTEE OF CERTIFICATION
BODIES)管理,IEC授权一个管理委员会(MANAGEMENT COMMITTEE)对CCB的工作负责。
CB程序的目的:
实现对测试结果(CB
报告和CB证书)在CB 成员国之间的互相认可;
简化认证程序;
促进国际间贸易。
CB程序的基本要素如下
要成为CB 组织的成员组织必须先参加IECEE;
该成员组织必须指定一个国家认证机构(NCB:NATIONAL CERTIFICATION
BODY),一个国家允许有多于一个的机构被指定为NCB;
该国的有关标准必须与IEC标准一致;
NCB 必须指定哪些标准参加CB程序;
CB
组织内对试验数据的多方认可仅限于上述指定的标准。
RoHS认证简介
1. 什么是RoHS?
RoHS是《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的英文缩写。
2. 有害物质是指哪些?
RoHS一共列出六种有害物质,包括: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二苯醚PBDE,多溴联苯PBB。
3.ROHS指令六种有害物质中欧盟指定最大限量是多少?
电子电气设备中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最大允许含量为0.1%(1000ppm),镉为0.01%(100ppm),此限值的颁布为判定整机、元器件等产品是否符合ROHS指令的要求(2002/95/EC)提供了明确依据。相关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得超出上述欧盟规定的指标,否则将被拒绝进入市场或遭遇处罚。
4.
为什么要推出RoHS?
首次注意到电气、电子设备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是2000年荷兰在一批市场销售的游戏机的电缆中发现镉。事实上,电气电子产品在生产中目前大量使用的焊锡、包装箱印刷的油墨都含有铅等有害重金属。
5.
何时实施RoHS?
欧盟将在2006年7月1日实施RoHS,届时使用或含有重金属以及多溴二苯醚PBDE,多溴联苯PBB等阻燃剂的电气电子产品将不允许进入欧盟市场。
6.
RoHS具体涉及那些产品?
RoHS针对所有生产过程中以及原材料中可能含有上述六种有害物质的电气电子产品,主要包括:白家电(如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热水器等)、黑家电(如音频、视频产品,DVD,CD,电视接收机,IT产品,数码产品,通信产品等)、电动工具、电动电子玩具、医疗电气设备。
7.
目前RoHS进展情况?
一些大公司已经注意到RoHS并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如SONY公司的数码照相机已经在包装盒上声明:本产品采用无铅焊接;采用无铅油墨印刷。
信息产业部2004年出台《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内容与RoHS类似,并于十月份成立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研究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开展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有关的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工作,特别是加快制定产业急需的材料、工艺、名词术语、测试方
⑽ 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是哪个国家的
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通过“六五”期间引进数控技术,“七五”期间组织消化吸收“科技攻关”,我国数控技术和数控产业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非凡是最近几年,我国数控产业发展迅速,1998~2004年国产数控机床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和34.9%。尽管如此,进口机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从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2004年中国机床主机消费高达94.6亿美元,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在中高档与大型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明显,70%以上的此类设备和绝大多数的功能部件均依靠进口。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产数控机床非凡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仍然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数控机床的研究开发深度不够、制造水平依然落后、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数控,系统生产应用推广不力及数控人才缺乏等。我们应看清形势,充分熟悉国产数控机床的不足,努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培训服务力度,以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条件和政府发展策略不同,各有特点。
美国的数控机床发展
美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机床工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因其军事方面的需求而不断提出机床的发展方向、科研任务,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同时网罗世界人才,在发展中尤其讲究“效率”和“创新”,注重基础科研。机床技术不断创新,如1952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1958年创制出加工中心、70年代初研制成FMS、1987年首创开放式数控系统等。由於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因此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且一贯重视科研和创新,故其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但是其缺点在于偏重基础科研而忽视应用技术,加上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引导的放松,致使数控机床产量增长放缓,于1982年被后起之秀日本超过,并大量进口。从90年代起,政府纠正了过去偏向,数控机床从技术转向实用,产量又逐渐回升。
美国机床工业起步比英国要晚50年,但在制造技术方面很快就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1896年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为配合汽车大量生产,格里森公司研制了一整套用于齿轮加工、测量的设备和刀具,其他公司也研制出许多新型高效的自动化机床。1934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条组合机床自动线。194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年产3000万套轴承的自动线,使汽车产量迅速提高,1950年汽车产量达到800万辆(相比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07万辆)。从此,美国机床工业迅猛发展,在机床技术先进性、产量、生产规模上,长期居世界首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衰退,机床工业一度陷入颓势,被日本、德国先后赶超,但很快由政府采取措施扭转了局面。
目前,美国机床制造业在高效自动化机床、自动生产线、NC机床、FMS等机床技术及工业生产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和东北部各州,主要消费用户是汽车制造业、航空工业、建筑业和医疗设备制造业等。
美国的机床技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保持长期领先,政府在引导加强研发和不断创新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方向性重大科研课题定出计划、措施并提供充足经费。例如为NC机床的研究开发提供大量经费。为新一代NC系统的研发提供1亿美元经费。
其次,组织引导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间的科研合作。例如:新一代NC系统的研发,由全美制造科学中心与美国空军协作开发;CIM的研制,政府组织通用汽车公司、波音飞机公司以及有关机床工业公司共同研发。
再次,新产品开发出来后,组织订货推广使用,同时加速推进科研进一步深化。例如: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NC铣床后,马上组织军工部门订货100台用于生产,并不断改进,从而加速NC机床技术不断提高。又如:1994年美国G&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VARLA4并联机构机床后,及时组织有关大学研究分析并在企业中使用,以便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
由于美国缺乏熟练工人以及工人工资相对较高,机床用户要求机床制造厂家的机床使用性能更具有灵活性并可反复编程,以减少对熟练工人的需求。由于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型号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汽车行业要求机床的性能灵活、使用范围广、调试周期短,以适应汽车生产批量少、更新换代快的要求。美国航空业、汽车业和模具制造业对高速机床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于环保的原因,许多客户要求机床减少冷却液的使用量。以上种种情况表明,科技进步是影响美国机床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比如目前电子化、高速化、精密化成为了美国机床业发展的主流:如美国企业通过网络企业对企业的服务,有效整合供给商与客户的采购和存货系统;大型汽车公司(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和航天航空公司(波音、洛克希德)都通过这种网络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与相关体系同步设计开发;机床业的制造过程治理、远端监控、故障排除和售后服务日渐普及;铣床主轴采用液压轴承模具,运用非接触式取代滚珠轴承;线性马达摆脱应用限制,进入商品化。
着眼未来,美国机床制造有以下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追求具有更高加工效率的机床。因为提高机床的效率就等于缩短零件的加工周期,缩短加工周期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提高切削速度,即提高主轴转速。目前车床和车削中心的主轴转速都在8000r/min以上,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一般都在15000~20000r/min,还有40000r/min和60000r/min的。同样,送给速度也有大幅度提高,可达20m/min,甚至60m/min。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机床的结构刚性和动态特性都有明显提高,高速主轴和刀具系统的动平衡设计也获得相应提高;另一条途径是减少非加工时间。因为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无用时间消耗在工件搬运、上下料、安装调整、换刀和主轴的升、降速上,因此,复合机床的研发近期发展很快,其核心是在一台机床上要完成车、铣、钻、镗、攻丝、铰孔和扩孔等多种操作工序。车床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多功能机床,目前的多功能复合机床实际上就是一台具有车削功能的加工中心。在磨削方面,目前的技术重点是开发基于PC的磨削控制系统,一台磨床能进行内圆、外圆和台阶轴磨削,或给机床以不同的循环来加快生产进程,既磨得快又能保证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二、追求更加安全可靠和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床。由于机床的运行速度的提高,操作者的安全和健康也被提到优先考虑的位置。目前美国研制的高档机床在可能伤害人的地方几乎都加有安全警示装置。干切削和微量润滑剂切削方法因其可大大减少润滑剂的挥发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几乎整个机床都是被封闭起来的,有些机床甚至看不到切屑,这样,即使有过量的油雾和烟雾也轻易收集。同时,机床操作者在工作时的环境、位置会被考虑得非常舒适。此外,无污染的清洁加工技术也受到极大重视。
三、机床配套部件产业迅速发展。机床配套件发展很快,品种齐全。主要产品有滚珠丝杠副、精密轴承、各种转台、换刀装置、各种气动、液压装置、直线导轨及主轴部件等等。这些配套件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机床主机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提高机床的速度和性能,而且可以大大缩短主机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四、追求更加完善的控制系统。更高速的处理器和更精确的控制设备使机床的功能和性能完善而强大。技术密集已进入超速发展阶段,而集成的要害是开放式结构。PCC技术的应用,开始改变了机床的工作方式,把CNC推向了控制中心而不局限于机床控制器的范围。控制软件发展更快,一年甚至改进几次。CNC制造商已提供一些开放式结构的CNC系统。目前机械制造厂里开放式结构的CNC控制器占到10%~20%。零件程序可以离线开发,然后传送到生产车间的编程系统,在CNC控制器上运行,操作者可以观察、检测刀具运行情况和加工过程,还可以对加工过程进行必要的修正。美国GEFANUC公司销售的控制器中,有30%是开放式的,实现了真正的CAM/CNC集成,并趋于智能化控制,还可上网。虚拟制造和无纸化生产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借助信息技术,此类软件的应用将以更快速度发展。
五、追求更高的机床外观质量。目前,机床制造商更加注重机床造型的美观和色调的协调柔和,机床精品更向工艺品方向发展。
德国的数控机床发展
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尽管德国机床工业发展比美国晚,但由于善于学习美国、英国的先进技术,并加强科学实验和研究分析,非凡是先进工艺方面的研究,因此机床业发展十分迅速。首先,讲究“实际”与“实效”。德国非凡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研究和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最后,德国非凡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均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的数控系统,为世界闻名,成为大部分用户配套的不二选择。
同样,德国机床协会(VDW)给德国企业提供一切可能的市场支持,从市场信息、统计资料到各类产品的报告和对要害领域如汽车工业的猜测。VDW借助中国机床工具协会,为有意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的德国公司提供直接接触的机会;提供所有各类设备和服务的进口认证以及其他贸易信息;根据需要组织中方有关人员到德国进行技术培训活动;组织德国企业代表团参加在中国的大型金属加工展览会,以及联系德国政府提供官方支持。
日本的数控机床发展
日本政府对机床工业的发展异常重视,一方面通过规划和制定法规(如“机振法”、“机电法”、“机信法”等)引导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研发经费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在重视人才及机床元部件配套上学习德国,在质量治理及数控机床技术上学习美国,并将两国经验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而后来居上。
自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日本1978年产量(7,342台)就超过了美国(5,688台),并在很长一段时期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产量46,604台,出口27,409台,占59%)。战略上先仿后创,先生产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床,大量出口,占领大部分世界市场份额,并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向高性能数控机床发展。日本FANUC公司正是采取这种战略,在日本政府的引导鼓励下,针对性地发展市场所需各种低中高档数控系统,在技术上领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数控系统供给商。该公司现有职工3,674人,科研人员超过600人,月产能力7,000套,销售额在世界市场上占50%,在日本国内约占80%,对加速日本和世界数控机床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与FANUC公司同时发展的还有其他众多机械加工配件公司,在政府的引导下这些日本公司都非凡重视发展要害技术和核心产品。这种分工合作关系提高了日本数控机床行业的效率,避免了美国数控机床行业由于各厂家都想成为行业标准而引发的内部争斗,从而保存了对外竞争力。此外,日本政府还鼓励一些规模不大但是拥有自己独特技术优势的数控机床和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家发展自己的专利技术。
中国台湾地区
现代数控机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供给链,这一点已经被世界各国和地区机床工业发展经验所证实。比如中国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属于装配型。除了主轴等精密部件,机床生产厂家基本不进行其他的机械加工。铸造、钣金、热处理、喷漆等工艺都交由协作厂来完成,比如友嘉公司有约70家协作厂分布于台中地区。
可见台湾地区的机床产业发展优势在于已经形成配套完善、品种齐全的机床零部件(配套件)产业,这些零部件厂商都集中在机床厂四周不到百公里的范围内,部件供给准时、齐全。中国台湾地区机床产业90%以上的生产商都集中在台中地区,相互之间没有太长的距离,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这样既可以做到准确供货,又可以减少库存,甚至在某些厂家或某些环节实现零库存。发达的机床零部件工业和便捷完善的供给链,是台湾地区机床产业的优势和骄傲,在获取零部件的便捷性上甚至优于日本和德国。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台湾地区机床企业普遍重视研发工作,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营业额的4%以上。基础好、资金实力强的公司年研发投入可以达到营业额的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