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品牌建设
Ⅰ 如何创建学校自己的教育品牌
——开展独特的办学特色袁丽丽
创办一个品牌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是一个重要基础。目前一些管理者认为,办学特色就是搞那些能够拿得出手的热热闹闹向外展示的东西,比如说,组织大多数学校没有管弦乐队、舞蹈队,或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一两次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等。应当承认,这类教育活动可以称为特色,但特色有深刻与肤浅、宽泛与狭窄、持久与短暂、强势与弱势之分。
所谓深刻与肤浅之分,是指设计“特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集中于深层还是表层。就拿前面提到的组织管弦乐队和舞蹈队来说吧,如果组织少数学生活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造成一定影响,那就是表层的和肤浅的;如果把这类活动作为带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组织全体学生每人都掌握一种乐器,或参加一项艺术活动,把美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那么,显然在当前美育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创造这所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就是深刻的。
所谓宽泛和狭窄之分,是指特色活动涉及人员的中国。如果这种活动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和部分教师参加,那么,只能称其为“有特点的活动”或窄范围的特色了;真正的办学特色应当是多数师生参加的,并真正能产生作用的活动。
所谓持久与短暂之分,是指特色活动持续时间和长短。一般来说,能称为“办学特色”的活动内容,应当是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要“固化”在学校的常规活动之中的。
所谓强势与弱势之分,是指特色在校内外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影响大并且持续时间长的,就是强势特色,反之则是弱势特色。
做这样的区分,并不是要否定那些浅、窄、短、弱的特色。如果一所学校能源源不断地涌现这类特色活动,正说明管理者和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说明学校工作充满活力。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发现那些值得扶持和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而真正发展成为办学特色。
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辑傅国亮指出,新时期创办特色学校就是寻找学校办学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一个带根本性质的思想。学校之间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学校办学规律肯定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就是对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和办学客观规律的科学而独到的认识。因此,自觉地按照办学规律办学,学校则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正因为是找到了本校的办学规律,有效地挖掘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所以特色学校都充满了办学的活力,有的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有的甚至改变的学校的命运。
因此在创建工作中,首先要确立一个富有特色的办学思路,以特色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其他方面促进特色更加优化,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取得进展。
其次要建立一支富有特点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在坚持不断引进特色人才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进修渠道,尽快帮助每一个教师形成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使学校逐步形成一支各具业务专长和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工作中珍惜每一个教师的所长、所爱、所变,精心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才所长与岗位所需的最佳结合。使学校步入“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的良性循环轨道。
最后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备具特长的学生。
把学校办出特色,其目的就是要多出人才、出特长人才。只有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长的学生,学校才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求生存、求发展。要使学生学有所长,因此就要引导学校及教师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所长,懂得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让每一个学生也了解自己的所长或潜在所长在哪方面,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哪方面努力。其次,要因校、因人制宜开设一些“特长课”,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通过多培养一些诸如数学尖子、音乐苗子、绘画能手等各具特长的人才,使学生在接受全面教育的同时,又能谋求个性发展。
特色立校是学校发展的最高层次,因此在特色学校中创建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将特色学校的创建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而不是孤立的“特色”。
第二,“特色”的选择要注意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以“特色”为学校教育与社会迫切需要的结合点。为此,学校决策者要对社会需求非常敏感,一旦抓住适合行动的机遇,就要立即决策,做到决心大,动作快,“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第三,确定的特色要突出,有力度,有较深的内涵,有持久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内外影响。
第四,要对特色进行适度的宣传
Ⅱ 校园文创品牌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要基于用户(消费者)需求的自品牌开展内容打造与传播。此外,精心运营粉丝也是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自品牌核心内容输出的可选路径之一。
Ⅲ 如何创建品牌学校
——开展独特的办学特色袁丽丽 创办一个品牌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是一个重要基础。目前一些管理者认为,办学特色就是搞那些能够拿得出手的热热闹闹向外展示的东西,比如说,组织大多数学校没有管弦乐队、舞蹈队,或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一两次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等。应当承认,这类教育活动可以称为特色,但特色有深刻与肤浅、宽泛与狭窄、持久与短暂、强势与弱势之分。 所谓深刻与肤浅之分,是指设计“特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集中于深层还是表层。就拿前面提到的组织管弦乐队和舞蹈队来说吧,如果组织少数学生活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造成一定影响,那就是表层的和肤浅的;如果把这类活动作为带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组织全体学生每人都掌握一种乐器,或参加一项艺术活动,把美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那么,显然在当前美育普遍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创造这所办学特色的指导思想就是深刻的。 所谓宽泛和狭窄之分,是指特色活动涉及人员的多少。如果这种活动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和部分教师参加,那么,只能称其为“有特点的活动”或窄范围的特色了;真正的办学特色应当是多数师生参加的,并真正能产生作用的活动。 所谓持久与短暂之分,是指特色活动持续时间和长短。一般来说,能称为“办学特色”的活动内容,应当是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要“固化”在学校的常规活动之中的。 所谓强势与弱势之分,是指特色在校内外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影响大并且持续时间长的,就是强势特色,反之则是弱势特色。 做这样的区分,并不是要否定那些浅、窄、短、弱的特色。如果一所学校能源源不断地涌现这类特色活动,正说明管理者和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说明学校工作充满活力。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发现那些值得扶持和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而真正发展成为办学特色。 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辑傅国亮指出,新时期创办特色学校就是寻找学校办学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一个带根本性质的思想。学校之间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学校办学规律肯定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就是对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和办学客观规律的科学而独到的认识。因此,自觉地按照办学规律办学,学校则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正因为是找到了本校的办学规律,有效地挖掘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所以特色学校都充满了办学的活力,有的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有的甚至改变的学校的命运。 因此在创建工作中,首先要确立一个富有特色的办学思路,以特色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其他方面促进特色更加优化,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取得进展。 其次要建立一支富有特点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在坚持不断引进特色人才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进修渠道,尽快帮助每一个教师形成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使学校逐步形成一支各具业务专长和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工作中珍惜每一个教师的所长、所爱、所变,精心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才所长与岗位所需的最佳结合。使学校步入“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的良性循环轨道。 最后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备具特长的学生。 把学校办出特色,其目的就是要多出人才、出特长人才。只有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长的学生,学校才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才能求生存、求发展。要使学生学有所长,因此就要引导学校及教师在发展学生的个性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所长,懂得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让每一个学生也了解自己的所长或潜在所长在哪方面,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在哪方面努力。其次,要因校、因人制宜开设一些“特长课”,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通过多培养一些诸如数学尖子、音乐苗子、绘画能手等各具特长的人才,使学生在接受全面教育的同时,又能谋求个性发展。 特色立校是学校发展的最高层次,因此在特色学校中创建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将特色学校的创建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而不是孤立的“特色”。 第二,“特色”的选择要注意社会公众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以“特色”为学校教育与社会迫切需要的结合点。为此,学校决策者要对社会需求非常敏感,一旦抓住适合行动的机遇,就要立即决策,做到决心大,动作快,“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第三,确定的特色要突出,有力度,有较深的内涵,有持久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内外影响。 第四,要对特色进行适度的宣传。
Ⅳ 学校牌子需要哪些
1、品牌学校需要准确的自身定位
任何品牌都必须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后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消费者、向公众传播,在其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
“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名校的三步曲。企业有“先找市场,后开工厂”一说,学校也是这样。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定位学校,需遵循“四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没有品牌意识,没有目标定位,诉求主题年年变,流行什么口号就叫什么,随波逐流,没有定所;到了家长那里,就成了飘忽不定的幻影,难以建立稳定巩固的品牌形象。
张扬学校个性,熔炼品牌精髓,打造名牌学校,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
2、品牌学校需要稳定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法、机制、措施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关系的规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客观化,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和表现。“相对稳定”反映学校掌握教育规律的程度。
相对稳定的“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其受制于严格的过程约束和规范限定。品牌的建设者要时时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等代价,这是世界级成功品牌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
因为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承诺,学校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实践其诺言的过程。质量是品牌基石,学生的素质就是学校的“品牌”。稳定的培养模式、扎实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3、品牌学校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但是,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校园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北大、哈佛校长经常换、教师经常换、学生经常换,可学校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校长要不断提醒教职员工,将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统一,并形成共识。也正是这种共识的产生使得全体员工在了解教育使命和教育核心价值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并积极地影响家长和周围的人,进而扩展和强化了学校与家长基于教育共识而产生的品牌忠诚关系。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
此时,学校和品牌已经融为一体,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教风等要素构建起了学校品牌的根基。
4、品牌学校需要广泛的社区参与
国际著名品牌管理专家paul temporal在他最新出版的《卓越品牌管理》一书中提到:“品牌管理的全部在于和消费者建立关系”。一个学校品牌的存在与否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而是存在于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
培育品牌的过程就是建立和维护与家长、学生、员工和社会关系的过程。所以,一个成功的品牌也就意味着良好的品牌关系,它不仅获得服务对象的信赖和忠诚,还赢得了员工的努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一般认为,学校的社会参与度越高,学校越好。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必须是面向社会的教育。这种教育在积极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广泛地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品牌是伴随学校成长和发展的产物,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也无需豪言壮语般的承诺,实实在在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去做,当家长和社区把你当作可托付的朋友时,品牌关系就同建筑一样牢固。
5、品牌学校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
校长和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品牌学校离不开品牌校长和品牌教师。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
当前,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尚难以完全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本身就是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当然,“先进的教育设施、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充分的主体发挥”也是打造品牌学校所不可或缺的。
品牌如同市场一样,是按照其客观规律运作的。中国学校的品牌意识普遍没有觉醒。一些民办学校虽然有了品牌意识,而品牌策划与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通常,一些学校在品牌前期知名度的推广上往往不遗余力,不惜重金,可是一旦品牌晓喻之后,就疏于管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继续维护和提升品牌,结果一开始由广告宣传塑造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就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直至退出竞争的舞台。
铸造品牌对一所学校来讲,是一个异常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校和社会对教育品牌都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关注。学校要想长久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忠诚,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市场环境的完善、家长的逐渐觉醒,将作为一种外在压力,促使教育品牌的创建者进一步规范和理性地运作。
Ⅳ 他山之石:浅析学校如何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品牌
摘要:如何把学校打造成有品牌的学校?只有提升学校品味。学校品味哪里来?只要学校行政干部有品位,教师有品位,学生有品位,学校文化建设有品位,学校自然就有了品味,学校也就有了品牌。 关键词:品牌品味品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氛围,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和意义在于,学校教育是在传承前人积累的文化的同时,又构建具有自身风格的新文化,并籍以人才的培养,孕育着对未来文化的营造和创新。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真正能长盛不衰的不在于它有多大的物理空间与多少资产,而是在于它有多大的教育空间,是否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这种学校精神正是校园文化的精髓。事实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真正差距,并不只是物质条件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学校文化之间的差距。 因此,所有学校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建设高品味的人文环境,形成学校的魅力和凝聚力,以期达到文化治校这一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实现育人的目的。 我们说,品位,就是质量,档次。品牌,就是有相当知名度与广泛影响力的产品。无论什么产品,只有达到一定品位,才有可能成为品牌。每一种品牌产品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结构、有自己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打造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精心培育精品的过程。下面我就如何提升学校品味打造学校品牌谈些看法。 一、凝心聚力,形成有品位的领导群体 学校要有品位,首先领导群体要有品位,有什么样的领导群体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优秀的学校行政队伍应该体现在精神影响全校,专业引领全校,人文管理全校。专业化的领导班子可以高效地指导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精神引领上,学校领导群体要有品位,一要大气,即有境界,能通盘思考学校布局,长远规划学校发展;二要大度,有胸怀,能够海纳百川,善于借鉴他人之长;三要大智,有智慧,有科学的管理艺术,凝心聚力促发展;四要大勇,要有作为,面对困难能迎难而上、奋发图强;最终,能大成,实现学校的办学理想。根据这一定位,首先通过培训抓引领,要求行政干部做到“六要”“四有”,“六要”是对人要“真”,说话要有“谱”,处世要“公”,做事要“实”,脑子要“活”,效果要“好”。“四有”指蹲好一个点,带好一条线,在教师面前要有水平、有形象、有职责、有实绩。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风貌影响全校师生。 而在确立学校管理思想、形成管理策略的过程中,要要求行政干部确立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做到三个结合: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别人与自己的结合。勤于观察,敏于思考,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文治校。要求行政干部抓住促进教师、学生发展这个中心,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 校园精神文化中人文氛围是无形无声的,但给人的影响却是深刻的。如,学校打造“纵向贯通,横向整合,构建科学自然的人本课程;基础扎实,思维灵活,追求真实高效的绿色质量”的课改框架,形成“小学—初中”的“直通式”发展轨道,促进了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二、整体发展,建设有品位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也是学校走“有品位”发展之路的主体。有品位的教师才能教出有品位的学生,铸造有品位的教育。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教师,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于一个从事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是仅仅来自压力,这样的塑造肯定是可怕的。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激发斗志是第一步,离有品位还有距离。我认为,真正具备“有品位”的教师还必须有良好的气质——为人处世讲正气,团结合作讲人气,对待工作有火气,思维敏捷有才气,应对挑战有勇气,做人做事要大气,工作品位要洋气,教学实绩要牛气。学校应该要求每一位教师向知识渊博型、幽默诙谐型、心地善良型、胸怀宽广型、赞赏激励型、互动探究型、智慧创新型、平等相待型的新型教师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赋予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八实八活”为主体的新内涵:抓实校风校纪,搞活教育活动;抓实课堂教学,搞活课外拓展;抓实工作纪律,搞活文化生活;抓实内部管理,搞活对外交流;抓实活动秩序,搞活活动创意;抓实常规过关,搞活拓展延伸;抓实补差补缺,搞活培优拔尖;抓实静态布置,搞活动态展示。用三句话来衡量教职工工作是否到位:脑子动在前面——策划了吗?眼睛盯在后面——有效果吗?功夫花在中间——过程落实吗?不断提高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品位。 在日复一日的琐碎而枯燥的管理过程中,学校要经常提醒教师要每日“三省”,问一问自己: 班主任老师要问一问:良好的班风学风在你手里形成没有?科任教师在你周围团结了没有?班级集体荣誉和每个个体学习成绩在你手里提升没有?学生、家长对你的教育管理满意没有? 学科教师要问一问: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你手里改变了没有?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你手里激发了没有?学生宽厚的基础在你手里打下了没有?学生灵活的思维在你手里训练了没有?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你手里发展了没有?语文老师的听说读写、数学老师的思维拓展、英语老师的口语交际能力、各科老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在本学期得到了多少强化? 小学教师要问一问自己:你在教好本学科知识的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你的手里发展了多少?你身后凝聚了多少特长生队伍?你每年拿得出多少打得响的特色项目? 每个教师都要扪心自问:你的思想素质能得到同事认可吗?你的工作态度能得到学生尊重吗?你的业务能力能适应学校发展吗?你的教育实绩能得到大家赞扬吗?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用好三个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以读书为抓手,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教师读书的习惯,使读书成为教师更新观念、提升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二是以教师活动为抓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开展演讲比赛、撰写读书心得体会或上课心得,开展“志远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开展“五星”教师评定等,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三是以承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大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抓手,最大限度地把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三、同心同德,创建有品味的学校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它从日常的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是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来确定校训确立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二是在校园校舍建设中要充分体现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核。进行校园规划、景点设计、小品选择和设置、花草树木种植时,考虑到涵盖学校师生精神面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通过物化的校园校舍,体现学校的教育理想,使校园成为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三是为更好地发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学校可用美观的设计将校风、教风、学风悬挂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以求将这些物化的精神文化在校园内积淀下来,在共同孕育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学校行为场”。同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报栏、画报、标语、校园小报等形式,宣传各项教育法律法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刊登文化艺术作品,使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覆盖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四是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师生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营造环境中学会劳动、学会审美、陶冶情操、调节情趣,塑造美好的心灵。 四、开展有品味的活动,全面培养有品位的学生 有品位的领导群体、有品位的教师队伍,有品味的学校行为场,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打造有品位的教育、培育有品位的学生。只有有品味的学生,校园文化才是鲜活的文化,校园才是一个有品味的学校。我认为有品位的学生应该:知书达礼有修养,活泼阳光,勤奋刻苦、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有追求,有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为此,一定要坚持“成才先成人”的育人观。坚持以“规范+活泼”为目标,着力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计划,开启学生智力,关怀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始终抓理想教育。北大校长蒋梦麟曾说:“理想、希望和意志是可以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确立决定一个人一生荣枯的理想往往是在青少年时代树立的,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的思想状况,结合“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校训和“为每一个孩子的理想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一贯坚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坚定不移地认为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耐劳,能艰苦奋斗,要让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学校理想教育,如举行“我的父辈们”社会调查活动,“我心中的偶像”读书交流活动、“美丽校园,梦想的摇篮”校园征文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理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二是在小事、小细节上抓品位。坚持从放学路队、出操列队、集会快速安静、有序就餐、安静就寝、大声读书、写字整洁、行为举止文明尔雅等基本规范抓起,扎扎实实抓好行为训练,培养文明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礼仪督查岗、纪律督查岗、卫生督查岗、就餐督查岗、锻炼督查岗作用,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形成知荣明耻、知书达礼的内在气质和干净利落、训练有素的外在作风。比如,关于礼仪,利用礼仪节对新生进行专门的礼仪训练。每期定时进行写字比赛。 三是在综合实践上抓品位。建立校内外德育基地,指导学生深入社区,到大自然、农场、大中型企业、科技馆、博物馆、大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读书节、课本剧表演节、武术节,歌咏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比赛等主题活动,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开展“阳光读书”活动:每个班级建立读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活动,“用书香熏染生命”成为学校的主题文化,让浓浓的书香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是将大型活动常规化,利用大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味。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而大型活动往往更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以如何开展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也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举办开学典礼、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使全校营造出一种对美的追求的良好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与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阳光开朗、进取向上的性格,创建健康快乐富有生机的和谐校园。 这两年,各大电视台都在反复播放电视剧《亮剑》,提倡“亮剑”精神,在学校我也在反复提倡“亮剑”精神。因为“亮剑”精神是一种面对逆境敢于挑战,永不服输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敢于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决不怨天尤人;“亮剑”精神就是一种坚毅果断、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充分发挥更大的学习潜力,在学习的战场上无往不胜;“亮剑”精神就是一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集体才能保持一种始终如一的必胜信心,勇往直前,永不言弃。我想只有保持一种永远的亮剑状态,学校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将提升学校品味,打造学校品牌之路走下去。
Ⅵ 什么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简单介绍一下,校园来文化源,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里面的教育、师资、软硬件、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其实也是一种宣传效果,但是要一直围绕在教育周围,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为主的,社会在发展,学校也一样;品牌就更好说了,一个学校不管在哪个层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专长,教育方面也好,地域文化也好,此外还有教学理念,同样是学校,这些都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具有自己专属特色的东西,是学校重点宣传的一种理念,能够让人接受并记住的。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更多了,标示、LOGO是最基本的,教学理念、校园活动、特色教育等等都是,可以利用自身的现有资源起到最大的宣传效果,文化墙、展板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品牌宣传手法,结合一些教育知识(励志名言、小故事、历史名人等),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教育,通过一些另类的手段学习知识,而且还学的好、记的更牢,在学校品牌宣传的同时,归根截底还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