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牛腿专利
❶ 悬索桥的主要案例
自锚式悬索桥
一般索桥的主要承重构件主缆都锚固在锚碇上,在少数情况下,为满足特殊的设计要求,也可将主缆直接锚固在加劲梁上,从而取消了庞大的锚碇,变成了自锚式悬索桥。
过去建造的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大多采用钢结构,如1990年通车的日本此花大桥,韩国永宗悬索桥、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新桥、爱沙尼亚穆胡岛桥墩等。2002年7月在大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自锚式悬索桥——金石滩金湾桥墩,为该类桥墩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后在吉林、河北、辽宁又有4座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正在设计和设计和建造中。
自锚式悬索桥有以下的优点:①不需要修建大体积的锚碇,所以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很差的地区。
②因受地形限制小,可结合地形灵活布置,既可做成双塔三跨的悬索桥,也可做成单塔双跨的悬索桥。
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加劲梁,由于需要承受主缆传递的压力,刚度会提高,节省了大量预应力构造及装置,同时也克服了钢在较大轴向力下容易压屈的缺点。
④采用混凝土材料可克服以往自锚式悬索桥用钢量大、建造和后期维护费用高的缺点,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保留了传统悬索桥的外形,在中小跨径桥梁中是很有竞争力的方案。
⑥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造价较低,结构合理,桥梁外形美观,所以不公局限于在地基很差、锚碇修建军困难的地区采用。
自锚式悬索桥也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缺点:①由于主缆直接锚固在加劲梁上,梁承受了很大的轴向力,为此需加大梁的截面,对于钢结构的加劲梁则造价明显增加,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加劲梁则增加了主梁自重,从而使主缆钢材用量增加,所以采用了这两种材料跨径都会受到限制。
②施工步骤受到了限制,必须在加劲梁、桥塔做好之后再吊装主缆、安装吊索,因此需要搭建大量临时支架以安装加劲梁。所以自锚式悬索桥若跨径增大,其额外的施工费用就会增多。
③锚固区局部受力复杂。
④相对地锚式悬索桥而言,由于主缆非线性的影响,使得吊杆张拉时的施工控制更加复杂。 19世纪后半叶,奥地利工程师约瑟夫·朗金和美国工程师查理斯。本德分别独立地构思出自锚式悬索桥的造型。本德在1867年申请了专利,朗金则在1870年在波兰建造了一座小型的铁路自锚式悬索桥。
到20世纪,自锚式悬索桥已经在德国兴起。1915年,德国设计师在科隆的莱茵河上建造了第一座大型自锚式悬索桥——科隆-迪兹桥,当时主要是因为地质条件的限制而使工程师们选择了这种桥型,该桥主跨185m,用木脚手架支撑钢梁直到主缆就位。此后,美国宾夕尼亚州的匹兹堡跨越阿勒格尼河的3座桥和在日本东京修建的清洲桥都受科隆-迪兹桥的影响。虽然科隆-迪兹桥1945年被毁,但原桥台上的钢箱梁仍保存至今。匹兹堡的3座悬索桥比科隆-迪兹桥的跨径要小,但施工技术比科隆-迪兹桥有了很大的进步。科隆-迪兹桥建成后的25年内在德国莱茵河上又修建了4座悬索桥,其中最著名的是1929年建成的科隆-米尔海姆桥,该桥主跨315m,虽然该桥在1945年被毁,但它至仍然保持着自锚式悬索桥的跨径记录。在20世纪30年代,工程师们认为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的轴力将使该种桥梁的受力性能接近于弹性理论,所以这段时间美国德国修建了许多座自锚式悬索桥。 1、受力原理
自锚式悬索桥的上部结构包括:主梁、主缆、吊杆、主塔四部分。传力路径为:桥面重量、车辆荷载等竖向荷载通过吊杆传至主缆承受,主缆承受拉力,而
主缆锚固在梁端,将水平力传递给主梁。由于悬索桥水平力的大小与主缆的矢跨比有关,所以可以通过矢跨比的调整来调节主梁内水平力的大小,一般来讲,跨度较大时,可以适当增加其矢跨比,以减小主梁内的压力,跨度较小时,可以适当减小其矢跨比,使混凝土主梁内的预压力适当提高。由于主缆在塔顶锚固,为了尽量减少主塔承受的水平力,必须保证边跨主缆内的水平力与中跨主缆产生的水平力基本相等,这可以通过合理的跨径比来调节,也可以通过改变主缆的线形来调节。
另外,自锚式悬索桥中的恒载由主缆来承受,而活载还需要由主梁来承受,所以主梁必须有一定的抗弯刚度,主梁的形式以采用具有一定抗弯刚度的箱形断面较为合适。
2、结构特点
采用自锚式结构体系,和地锚式相比可以不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而且由于免去了巨大的锚锭,降低了工程造价。采用自锚,将主缆锚固于加劲梁之上,相比同等跨径的其他桥型,更有其特有的曲线线形,外观优雅,而且现代桥梁除了满足自身的结构要求外,也越来越注重景观设计,其发展前途很大。
自锚式悬索桥采用混凝土加劲梁,虽然增加了体系的自重,但也增加了体系的刚度,在一定的跨度允许范围内,使桥梁的安全性指标、适用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美观性指标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对结构受力而言,由于采用了自锚体系,将索锚固于主梁上,利用主梁来抵抗水平轴力,对于混凝土这种抗压性能好的材料来说无疑是相当于提供了。免费的。预应力。因此采用的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省了大量的预应力器具,而且又由于混凝土材料相对于钢材料的经济性,工程造价大大减少。但是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弯的性能较差,所以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这个特点。
由于自锚式悬索桥的主缆拉力是传递给桥梁本身,而不是锚锭体,主缆拉力的水平分力在桥梁的上部结构中产生压力,如果两端不受约束的话,其垂直分力将使桥梁的两端产生上拔力。例如金石滩悬索桥桥采用了两种办法来抵抗这种上拔力:一是在锚块处设置拉压支座;二是在主桥和引桥的交接处设置牛腿,从而将引桥的重量压在主梁上。
由于主梁采用混凝土材料,设计和计算时必须计入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较钢桥更为复杂。 1、主塔施工
悬索桥一般主塔较高,塔身大多采用翻模法分段浇筑,在主塔连结板的部位要注意预留钢筋及模板支撑预埋件。对于索鞍孔道顶部的混凝土要在主缆架设完成后浇筑,以方便索鞍及缆索的施工。主塔的施工控制主要是垂直度监控,每段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在第二天早晨8:00至9:00间温度相对稳定时,利用全站仪对塔身垂直度进行监控,以便调整塔身混凝土施工,应避免在温度变化剧烈时段进行测试,同时随时观测混凝土质量,及时对混凝土配比进行调整。
2、鞍部施工
检查钢板顶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表面和四周的销孔,吊装就位,对齐销孔使底座与钢板销接。在底座表面进行涂油处理,安装索鞍主体。索鞍由索座、底板、索盖部分组成,索鞍整体吊装和就位困难;可用吊车或卷扬设备分块吊运组装。索鞍安装误差控制在横向轴线误差最大值3mm标高误差最大值3mm.吊装入座后,穿入销钉定位,要求鞍体底面与底座密贴,四周缝隙用黄油填实。
3、主梁浇筑
主梁混凝土的浇筑同普通桥一样,首先梁体标高的控制必须准确,要通过精确的计算预留支架的沉降变形;其次,梁体预埋件的预埋要求有较高的精度,特别是拉杆的预留孔道要有准确的位置及良好的垂直度,以保证在正常的张拉过程中拉杆始终位于孔道的正中心。
主梁浇筑顺序应从两端对称向中间施工,防止偏载产生的支架偏移,施工时以水准仪观测支架沉降值,并详细记录。待成型后立即复测梁体线型,将实际线型与设计线型进行比较,及时反馈信息,以调整下一步施工。
4、索部施工
(1)主缆架设
根据结构特点,主缆架设可以采取在便桥或已浇筑桥面外侧直接展开,用卷扬机配合长臂汽车吊从主梁的侧面起吊安装就位。
缆索的支撑:为避免形成绞,将成圈索放在可以旋转的支架上。在桥面每4-5m,设置索托辊(或敷设草包等柔性材料。),以保证索纵向移动时不会与桥面直接摩擦造成索护套损坏。因锚端重量较大,在牵引过程中采用小车承载索锚端。
缆索的牵引:牵引采用卷扬机,为避免牵钢丝绳过长,索的纵向移动可分段进行,索的移动分三段,分别在二桥塔和索终点共设三台卷扬机。
缆索的起吊:在塔的两侧设置导向滑车,卷扬机固定在引桥桥面上主桥索塔附近,卷扬机配合放索器将索在桥面上展开。主要用吊车起吊,提升时避免索与桥塔侧面相摩擦。当索提升到塔尖时将索吊入索鞍。在主索安装时,在桥侧配置了3台吊机,即锚固区提升吊机、主索塔顶就位吊机和提升倒链。
当拉索锚固端牵引到位时,用锚固区提升吊机安装主索锚具,并一次锚固到设计位置,吊机起重力在5t以上;主索塔顶就位吊机是在两座塔的二侧安置提升高度大于25m时起重力大于45t的汽车吊,用于将主索直接吊上塔顶索鞍就位,在吊装过程中为避免索的损伤,索上吊点采用专用索夹保护;主索在提升到塔顶时,由于主跨的索段比较长,为确保吊机稳定,可在适当的时候用塔上提升倒链协助吊装。
(2)主缆调整
在制作过程中要在缆上进行准确标记。标记点包括锚固点、索夹、索鞍及跨中位置等。安装前按设计要求核对各项控制值,经设计单位同意后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控制值进行安装,调整一般在夜间温度比较稳定的时间进行。调整工作包括测定跨长、索鞍标高、索鞍预偏量、主索垂直度标高、索鞍位移量以及外界温度,然后计算出各控制点标高。
主缆的调整采用75t千斤顶在锚固区张拉。先调整主跨跨中缆的垂直标高,完成索鞍处固定。调整时应参照主缆上的标记以保证索的调整范围。主跨调整完毕后,边跨根据设计提供的索力将主缆张拉到位。
(3)索夹安装
为避免索夹的扭转,索夹在主索安装完成后进行。首先复核工厂所标示的索夹安装位置,确认后将该处的PE护套剥除。索夹安装采用工作篮作为工作平台,将工作篮安装在主缆上(或同普通悬索桥一样搭设猫道),承载安装人员在其上进行操作。索夹起吊采用汽吊,索夹安装的关键是螺栓的坚固,要分二次进行)索夹安装就位时用扳手预紧,然后用扭力扳手第一次坚固,吊杆索力加载完毕后用扭力扳手第二次紧固。索夹安装顺序是中跨从跨中向塔顶进行,边跨从锚固点附近向塔顶进行。
(4)吊杆安装及加载
吊杆在索夹安装完成后立即安装。小型吊杆采用人工安装,大型吊杆采用吊车配合安装。
由于自锚式悬索桥在荷载的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几何非线性,因此吊杆的加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缆相对于主梁而言刚度很小。如果吊杆一次直接锚固到位,无论是张拉设备的行程或者张拉力都很难控制而全桥吊杆同时张拉调整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根据主梁和主缆的刚度、自重采用计算机模拟的办法,得出最佳加载程序。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观测,对张拉力加以修正。
吊索张拉自塔柱和锚头处开始使用8台千斤顶对称张拉。吊索底端冷铸锚具,其锚杯铸有内外螺纹,内螺纹用于连接张拉时的连接杆以便千斤顶作用,外螺纹用螺母连接后将吊杆固定于锚垫板上。由于主缆在自重状态标高较高,导致吊杆在加载之前下锚头处于主梁梁体之内,因此在张拉时需配备临时工作撑脚和连接杆。
第一次张拉施加1/4的设计力将每一根吊杆临时锁定!第二次顺序与第一次相同,按设计力张拉完,然后检测每一根吊杆的实际荷载,最后根据设计力具体对每一根吊杆进行微调。在吊索的张拉过程中,塔顶与鞍座一起发生位移!塔根承受弯矩!这样有可能产生塔根应力超限的危险,为了不让塔根应力超限!张拉一定程度后,根据实际观测及计算分析!进行索鞍顶推,使塔顶回到原来无水平位移时的状态,如此反复后!将每根吊索的张拉力调整至设计值。
施工过程的控制对于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均非常重要,尤其在索部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每一根吊索的索力都要及时准确的反馈。吊索张拉时千斤顶的油表读数是一个直观反映,另外利用智能信号采集处理分析仪通过对吊索的振动测出其所受的拉力,两种方法互相检验,确保张拉时每一根吊索的索力与设计相吻合。 (1)更优越的施工方法的研究。例如将中跨主缆锚固在主梁的底部,用转体施工,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施工上的困难,但在跨径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转体施工时的稳定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2)主缆锚固点锚下应力的分布研究。
(3)当主缆外包钢管混凝土时,吊杆在主缆上的锚固方式研究。
(4)吊杆及主缆的合理张拉顺序研究。
(5)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6)受力体系及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1)通过国内工程时间证明,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在中小跨径上是一种既经济又美观的桥型,结构的刚度也相对较大,对于中小跨径的公路桥梁和人行桥都适合建造。
(2)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锚式悬索桥,锚块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但影响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也是影响桥梁的经济效益和美观要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的锚固形式是与地锚式的最大不同之处,根据受力大小和锚块构造要求的不同,可采取直接锚固、散开锚固和环绕式锚固等方式。
(4)由于主缆非线性的影响而使吊索张拉时的施工控制变的尤为关键。
(5)加劲梁采用钢材造价较贵,并且钢结构容易在轴力作用下压屈。而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恰好可以克服这两个缺点。
尽管自锚式悬索桥有着自身的缺点和局限,但在中小跨径上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方案。这种在20世纪曾被忽视很长一段时间的桥型随着社会的进步又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认识,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也将趋于完善,跨越能力也会不断提高,相信在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案倾向于这种桥型。
❷ 因车祸导致大腿骨折手术后四个多月了为什么骨头没有愈合的痕迹,该怎样促进骨头生长
你要注意了,防止骨不连的出现 ,“志和接骨巴布贴”是骨科外敷药的最新产专品,有发明专利属保护,它局部给药,使药能快速渗透到损伤的部位,快速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安全可靠,有条件的理应首选。治愈的好的话是不会有后遗症存在的 否则以后会出现陈旧性损伤
❸ 专利号CN200810038295.6
注意,该专利尚未授权,其信息如下
申 请 号: 200810038295.6 申 请 日: 2008.05.30
名 称: 高空平台安装方法
公 开 (公告) 号: CN101294443 公开(公告)日: 2008.10.29
主 分 类 号: E04G1/24(2006.01)I 分案原申请号:
分 类 号: E04G1/24(2006.01)I
颁 证 日: 优 先 权:
申请(专利权)人: 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
地 址: 201900上海市宝山区牡丹江路1325号403室A座
发 明 (设计)人: 王晋民 国 际 申 请:
国 际 公 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 代理 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 理 人: 黄志达;谢文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空平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吊机准备;2)牛腿预设;3) 牛腿面安装埋件(2);4)安装主梁(3);5)完成高空平台安装,在主梁(3)上依次安装次梁(5)、檩条(6)、平台板(7)及安全围栏完成整个平台的安装。本发明可以很好的施工空中连廊,使用方便,大大加快了施工的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❹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科研成果
省院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诸多领域均取得突出的成绩,被建设部授予“全国科技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企业”称号,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共获各类国家级奖近300项,各类省部级奖近600项,科技实力位居行业前列。尤其在大跨度结构设计、新型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设计、建筑抗震设计、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等领域,均有自己的国家发明专利和研发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致力推广BIM数字建模技术,深入研究多个主流建模软件,熟练掌握二次开发,应用于多个大型设计项目。
发明专利:
1、大可拔力可滑移球铰支座
2、一种施加预应力的钢管整体衍架及其施工方法
3、一种新型内置钢骨构架钢筋混凝土梁
4、一种无梁楼盖连接钢筋混凝土柱的环式钢牛腿节点
5、一种柱支式地下连续墙
6、一种钢管空心混凝土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7、一种后浇式变形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8、一种减震墙及其施工方法
9、一种局部型钢混凝土密肋扁梁楼盖
10、一种施加预应力的钢管整体衍架及其施工方法
11、一种适用于悬挂式建筑结构中的自减振/震水池及其安装方法
12、一种用于连接钢管混凝土柱与楼盖梁的节点构件
13、一种带防松托限位结构的万向球铰支座
14、内置轻质砌块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15、一种可提高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16、一种有利于消减钢构件节点应力的型钢构件
17、一种蒙皮局部应用于衍架上的组合结构
18、一种钢管空心混凝土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标准: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3、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T235-2011
4 、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JGJ/T179-2009
5 、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3-2011
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7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12
8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 JGJ158-2008
9、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2-2011
10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T15-22-2008
11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DBJ15-60-2008
1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齿合接头技术规程 DBJ15-63-2008
13、 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15-65-2009
14 、建筑门窗幕墙玻璃贴膜节能技术规程 DBJ/T15-66-2009
15、 纸蜂窝墙板轻质墙体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67-2009
16、 软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68-2009
17、 广东省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DBJ15-75-2010
18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规程 DBJ/T15-78-2011
19 、刚性-亚刚性桩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DBJ/T15-79-2011
20 、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 DBJ/T15-80-2011
21、 建筑混凝土结构耐火设计技术规程 DBJ/T15-81-2011
2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承重 DBJ/T15-82-2011
23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15-83-2011
24、 蒸压陶粒混凝土墙板应用技术规程 DBJ/T15-84-2011
25、 城市桥梁检测技术标准 DBJ/T15-87-2011
26、 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DBJ15-91-2012
2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BJ15-92-2013
❺ 牛腿上忘记预埋螺栓怎么安装钢吊梁,可否直接焊接到埋件上
1、按设抄计是不行的,直接袭连接在埋件上是危险的,最好是采用化学锚栓(与植筋相似)。
2、预埋螺栓:也称地脚螺栓。预埋,是在设备安装中用来固定设备而提前用水泥固定的钢件,那么预埋螺栓是预埋的一种,就是在设备基础上提前把地脚螺栓预制在水泥基础之中,凝固之后用来固定设备。
3、化学锚栓是一种新型的紧固材料,由化学药剂与金属杆体组成的。可用于各种幕墙、大理石干挂施工中的后加埋件安装,也可用于设备安装,公路、桥梁护栏安装;建筑物加固改造等场合。由于其玻璃管内装着的化学试剂易燃易爆,所以厂家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能生产,整个生产过程需要有严密的安全措施,并必须使用和工作人员完全隔离的流水线。如果通过手工作业不但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而且非常危险。
❻ 复杂造型钢结构怎么施工
大型、复杂、特殊形状钢结构制作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针对近几年来承担的北京奥运工程、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新电视塔、广州珠江新城西塔等工程中遇到的大型、复杂钢结构工程的制作加工进行了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项目及内容如下:
1、大型空间箱形截面弯扭构件加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结合国家体育场等工程的需要对大型空间箱形截面弯扭构件( 1200×1200×20~100, 600×600×40~20,钢材Q345GJC)的成型原理、三维特型构件制作软件、扭曲壁板的加工及检验、弯扭构件的组装及焊接技术、Q460E-Z35厚板(t=110mm、100mm)及铸钢件的焊接问题等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研究成果已用于:国家体育场(鸟巢)、首都机场地面交通中心(GTC)等工程,并得到建设单位、设计院及监理单位的好评。
2、大口径钢管弧形加工新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根据几项大型重点工程的需要,我公司研究开发了大口径弧形钢管加工新工艺、新技术,并扩大了利用传统工艺加工钢管的范围。
(1)火工弯管工艺:用于国家大剧院顶部环梁φ1125×26钢管的弧形加工;
(2)中频弯管工艺:用于广州新电视塔不同规格椭圆形环梁 φ800×(25,30,35),曲率半径R<20m,钢材材质345GJC。
(3)新开发的冷压弯管成型新技术:采用2000t油压机进行冷弯加工,我公司研究开发了可开启可合拢的上模,可开启可合拢并能绕底座转轴旋转的下模(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34959.4)、专用的弧形检测工具等。研究成果已用于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罩棚工程钢结构主拱φ1524×25,φ1422×34、φ1422×25,曲率半径R=14.7~300m,环拱φ1321×34、φ1218×25、φ965×16的钢管弧形加工;并也用于首都机场交通中心φ1650×22钢管以及广州电视塔大环梁φ800×(25,30,35)的钢管弧形加工。
3、梭形钢管柱、锥形钢管柱加工技术的创新
根据首都机场航站楼采用φ(3084~1000)×(60,50,40),长度30m的锥形钢管柱以及φ(1683~1000)×(50,42),长度20m 梭形钢管柱,钢材材质Q345GJC,广州新电视塔采用φ(2000~1200)×(50~30)的锥形钢管柱,钢材材质Q345GJC,Q390GJC 的要求,我公司自主创新研究开发解决了由锥形钢管分段组接成锥形钢管柱和梭形柱的制作中所碰到的难题。对梭形钢管柱、锥形钢管柱的加工工艺采用计算机三维放样技术绘制零件详图,作为绘制下料图及数控编程的依据,对锥形钢管的放样下料、压头、成型工艺、组装焊接及矫正检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开发。
4、复杂节点制作加工新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近年来,由于建筑造型的奇特、新颖导致钢结构工程中节点构造非常复杂,从而给钢结构加工制作造成相当大的难度和问题。我公司为解决这些复杂节点的加工制作,研究开发了成套新工艺新技术。下面仅介绍四项工程复杂节点构造的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1)、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X型节点,该节点主要由φ1800×50~ φ1150×30外筒立柱、70~100mm厚椭圆形拉接板、加劲环、加劲板及楼层梁牛腿等组成。
(2)、上海环球金融中心F89~F91楼层的外周圈带状桁架与巨型柱连接节点,该节点有十多个构件交汇于此,采用铸钢件节点,节点的延续牛腿和附件由我公司加工装焊。
(3)、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钢结构目字型多向柱及其蝶型牛腿的加工制作新工艺。
(4)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多牛腿交汇处的复杂节点制作新工艺。
5、厚板焊接工艺的研究及应用
我公司承接的许多钢结构工程中,几乎都碰到了大量使用高强度钢材的厚板、超厚板加工制作的难题。如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国家体育场等钢结构工程。对于采用厚板、超厚板加工中容易出现的母材金相组织破坏、构件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焊接裂纹发生的可能性及层状撕裂倾向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编制了厚板构件加工制作新工艺,对焊接全过程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包括:材质控制、坡口控制、温度控制、过程控制、变形控制及残余应力的消除等)。并对Q460E钢厚板焊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成功的应用于国家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中。
上述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由于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传统工艺和现代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结合,成本较低,具有相当的推广价值。这些科技成果得到了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科技成果的工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表明我国能够自主完成超大型、复杂建筑钢结构工程项目的制作施工,同时为今后我国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技术支持,为相关规程、规范与标准的编制和修订提供了重要依据。
❼ 中南工学院的外界评价
学院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自90年代以来,学院即已立项课题300多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重点项目、核工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资助回国人员项目、省攻关重点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等10余项。近五年来,已结题140项,其中近40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 部级鉴定,“防锈铝——不锈钢连接管冷挤压热扩散焊工艺”、“连铸机??137?Cs液面计”、“矿工个人剂量计”、 “松散矿岩放出力学及其应用”等7 项成果系国际首创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嵌焊铜环式铜铝设备线夹及铜板条式铜铝并沟线夹”、“矿山安全科学”、“预应力砼叠合梁连续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激光熔覆核阀零件”、“高强度放电灯电子镇流器”、“局部污染气流控制的流场分析及优化设计”、“水冷反应堆主回路去污工艺(情报研究)”、“核电站安全壳牛腿结构强度与改形分析”等一大批成果为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驻极体收集积分测氡装置”、“软土地基参数原位测试方法研究”、“核电站人员可靠性基础研究”等30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料位测量振动干扰的周期采样补偿法”、“带驻极体的测氡探测器”、“一种等离子切割枪”、“数学式变频器”等20多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国际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全国性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篇,出版科技专著及教材30余部。
❽ 9米高钢结构厂房跨度24米,长75米(含天车牛腿承载8T)每平米造价大概多少
上海需要700元/平米,不带行车,550元/平米
❾ 关于装配房方面的专利有哪些
序号 申请抄号 专利名称
1 02273467.8 环保型周转用装配房
2 200510051357.3 一种标准化装配房屋
3 200880114691.0 钢骨架轻质砼板装配房屋
4 200820122941.2 装配房屋
❿ 低音牛腿琴的构造是怎样的
低音牛腿琴,侗族新型弓拉弦鸣乐器。我国音乐工作者设计研制,已用于北京、广西等地专业音乐团体和音乐演出中。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民族歌舞团李寄民与北京乐器厂合作,在侗族民间拉弦乐器牛腿琴的原形基础上,共同设计制作出低音牛腿琴,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的低音拉弦乐器。其特点是:共鸣箱硕大,设四轴、四弦,并有按音指板,琴弓于弦外运弓演奏,除琴的外观具有民族乐器形式外,琴弦、琴马,琴弓均与低音提琴相同,除可拉奏外,也可拨弦弹奏。这种低音拉弦乐器,有着良好的音响效果,已用于中央民族歌舞团乐队中。
90年代初,广西艺术学院孔宪钊在李海生老师的协助下,研制成功的低音牛腿琴颇富民族特色。它除了有效弦长、琴箱空气容积借鉴了低音提琴的设计以外,琴的外形与民间牛腿琴极相似。琴身用一整段木料先挖凿出腹腔,即侧板、背板连为一体,其上再蒙以拱形云杉面板(较低音提琴面板稍薄)而成,面板中部两侧开有两个对称的砍刀形音孔。琴头雕刻以牛头为饰,正面下方开弦槽,两侧设有四个弦轴(左右各二),采用低音提琴金属螺旋轴。琴颈较短,上端设有弦枕,正面胶有硬木按弦指板,采用低音提琴弦,琴马形状为广西花山崖画图案,系弦板呈葫芦形,使用与二胡弓相仿的竹杆马尾弓在弦外拉奏,也可拨弦弹奏。其定弦和奏法均与低音提琴相同。此琴首次参加1993年3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93广西国际民歌节”的演出,它作为伴奏民族风情乐舞的低音拉弦乐器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