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被收购
❶ 一个品牌被别的国家的公司收购之后品牌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品牌被收购以后一般就是属于收购这个品牌的国家了。但是要看具体的收购要内约怎么约束这个品牌的容使用。比如联想收购了IBM得PC部门,其中提出,三年内,联想出品的thinkpad系列笔记本还可以同时使用IBM和Thinkpad的商标。但是从三年后的产品,就只能用Thinkpad的商标,而不能用IBM的商标了。因此,Thinkpad这个品牌已经属于联想了,但是IBM品牌还是属于IBM自己的。有的收购要约会明确提出对品牌的使用和解释保留原来的方式。楼主还可以关注一下吉利收购的Volve,此时Volve应该属于吉利。但是对于这个品牌的使用肯定不会是说吉利那么简单的。
❷ 以前很知名的品牌,后来消失或者被收购的有哪些
敦煌可乐 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 康师傅被朝日啤酒收购 徐工集团被美国收购了吧(这个不确定) 小霸王消失了。。。。。。
❸ 品牌被收购后
海尔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制造商美泰公司,华为收购著名英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马可尼,汽车行业南汽收购罗孚,石油行业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如此频繁的并购活动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是什么在驱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购过程中与并购成败后,中国企业又面临怎样的挑战?11月3日,专家在“中国论坛:更广阔及深入的金融市场”上围绕中国公司海外 并购展开了讨论。 技术因素驱动中国公司海外并购“ 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的缺乏,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是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实际上不太考虑商业上的价值。我想这是误解。”汇丰环球投资银行亚太区常务总监兼中国融资并购顾问业务主管杨磊说。GaveKal Research 合伙人 Louis-Vincent Gave认为,抛开战略性的交易,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是有意义的。对中国企业来说,国内的购并并不足以增强企业的 竞争力。有时候中国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规模,或是获得技术,通过购并成本可能会低一些。Galileo Global Advisors,LLC高级董事总经理James Shapiro表示,在中国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某些外国公司已经损失了自己的市场份额,中国的一些公司看到了这种状况,同时中国公司本身的顾客群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把两个公司结合在一起。二是外国公司想要将生产进行转移,从而使利润率大幅度提高。Shapiro表示,有很多中国企业的购并案是以获取技术为驱动力出现的。虽然这些技术并不一定是高精尖的,但有些时候是现有流程能够与中国企业现有的流程结合。比如上汽购并罗孚,罗孚的设计正好为上汽所需要,另外还有一些部件在中国没有生产,但却是生产必须,因此上汽需要通过购并来获得。这样的购并今后还会再出现。GAVE介绍,西方的一些公司都在把制造类的资产进行剥离,比如IBM。很多公司都剥离制造业,保留有效的设计,有效的营销,而让其他公司来进行生产。但中国的状况却完全相反的,中国企业愿意购买制造类的资产。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如此迫切地拥有制造类资产?大多数中国的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中国的公司需要购买更多的资产,来满足国内不能够满足生产能力的现状。中国只有控制品牌,才能控制生产链条中最高附加值的一端“中国只有控制品牌,才能控制整个生产链条中最高附加值的一端。”GAVE认为,美国和欧洲都在购买中国过低估值的产品,无论是大宗商品还是其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还是针对制造能力和资源供应。品牌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购买了品牌,就能够控制创造附加值的生产链条,能够实现更高的增值。“到目前为止,中国公司所进行的最成功的海外交易,实际上是在技术,硬件方面。”GAVE表示,中国还没有全球知名的品牌,很多中国公司考虑在海外采购品牌,比如联想IBM的收购,和TCL并购德国施奈德。毫无疑问品牌是资产,但是和资源又不是同类资产。实际上,在品牌的软方面并未看出进展。杨磊认为,中国公司因为缺乏全球性的品牌而进行收购。但品牌是软资产,不是硬资产,为了能够维持品牌收购的价值,会面对很多挑战,而且必须具备非常复杂的管理技巧。“而且需要去考虑为什么这些品牌建立起来了,而且还要了解到市场为什么认可这个品牌。”他认为,对于中国公司,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要想收购一个品牌并维持品牌的价值——不要谈要求这个品牌有回报,能够维持品牌的价值对中国的公司来讲已经是一个挑战。“我不认为中国的公司在购买品牌方面会非常容易,因为这是一个冒险战略。因为品牌需要花很长时间打造,但几个小错误就可能将品牌毁掉。”凯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董事及首席代表罗一认为,中国的公司是不是具有管理品牌的能力,并对这个品牌进行改造,还未有定论。中国公司需要了解打造一个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不是购买了一个品牌,也就拥有了百年品牌。中国的公司必须更加耐心地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到海外寻找品牌。Shapiro则认为,一些品牌已经丧失了竞争力,中国的公司收购它们,是将两个企业结合起来,使品牌和低成本的生产制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延长品牌的生命。“并不是第一流的引擎和第一流的车身放在一块就会生产出第一流的汽车。”杨磊表示,品牌价值结合廉价的中国的生产能力,是简单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在谈论一个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品牌同文化是相连的,就算买到一种品牌,也很难买到一种文化。
❹ 为什么很多知名品牌被外资收购
因为可能国内的很多的知名品牌,他做的也不如以前了然后他可能就会被国外的某些知名品牌收购
因为国外的知名品牌的话,他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也能够融入世界这个潮流之中
❺ 哪些国际品牌被中国收购了
1、联合利华从上海牙膏厂取得了 " 中华 " 和 " 美加净" 的品牌经营权;
2、达能收购乐百氏;
3、高露洁收购了中国扬州三笑集团的全部股价;
4、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第一品牌苏泊尔;
5、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6、美国强生收购大宝;
7、美国高盛收购肉类食品第一品牌——双汇;
8、 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
9、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
10、百威啤酒的制造商AB集团收购中国第四大啤酒商哈尔滨啤酒;
11、嘉士伯收购云南大理啤酒;(云南本省知名品牌,在云南占有1/3的市场份额)
12、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被德国博世并购;
13、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14、2004年美国约翰迪尔收购佳木斯联合收割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曾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1997年,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到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
15、国际私募股权基金PAG接手了好孩子集团67.4%的股权;(中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商)
❻ 中国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品牌被外资企业收购了呢
1、联合利华从上海牙膏厂取得了 " 中华 " 和 " 美加净 " 的品牌经营权;
2、达能收购乐百氏;
3、高露洁收购了中国扬州三笑集团的全部股价;
4、法国著名小家电企业SEB收购国内第一品牌苏泊尔;
5、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6、美国强生收购大宝;
7、美国高盛收购肉类食品第一品牌——双汇;
8、 南孚电池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集团收购;
9、壳牌收购统一润滑油;
10、百威啤酒的制造商AB集团收购中国第四大啤酒商哈尔滨啤酒;
11、嘉士伯收购云南大理啤酒;(云南本省知名品牌,在云南占有1/3的市场份额)
12、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被德国博世并购;
13、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14、2004年美国约翰迪尔收购佳木斯联合收割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曾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其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95%。1997年,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到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我国失去了在大型农业机械领域的自主发展平台;
15、国际私募股权基金PAG接手了好孩子集团67.4%的股权;(中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商)
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悲哀啊!
❼ 曾经中国著名品牌而如今破产或被收购的品牌有那些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活力28: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如今这一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此外,达能还在中国收购了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还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
苏泊尔: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❽ 哪些民族品牌被收购后从地球上"消失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没有消失的,也有不少市场份额萎缩,不复当年之勇。
在目前股市暴跌的背景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不仅有“抄底”中国优质资产的嫌疑,更让市场人士担心,汇源这一民族品牌在收购后恐怕又将被打入“冷宫”。想当年,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的国产碳酸饮料品牌早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已足以让我们担心汇源今后的命运了。
以下为部分被收购的民族品牌现状。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活力28: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如今这一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此外,达能还在中国收购了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还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5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
苏泊尔: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大宝:2008年7月30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至此,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❾ 为什么中国品牌都被外国收购了难道
有多种原因,但是不全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像汇源,娃哈哈,双汇等等,都是民族品牌,私营版企业.回到第一个权问题,中国品牌被收购,有自身经营上的问题,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等的问题就出现了,开始有了一些官僚作风,企业面对市场反应慢了,出现了船大难以掉头的问题,所以,开始寻求出售套现,比较明显的是汇源.第二个原因就是外资的刻意布局,这个像是双汇,从生猪养殖到食品加工,基本都被高盛等垄断了,结果就是他们掌握了定价权,想涨价就涨价,想降价就降价,这也加剧了其他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的流失,最终只能选择被收购或者是破产.
❿ 为什么那么多大品牌都被收购了是好是坏
1。上市。做大了,包装上市,就发大财了。2。被收购。被收购不是坏事,如专果你投入1个亿,干属几年,干出名气了,被大财团用2个亿收购了,你就是100%的盈利,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国内“创业”做网站的最明显。民族品牌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好坏也难说,被收购还能卖个好价钱,总比再过几年自己把牌子砸了好,也比被别人挤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