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語言
A. 如何自己創造一門語言
創造不是很難,難的是被別人採用。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一個人創造的要是沒人採用,有什麼用?
創造一套密電碼還差不多。
B. 語言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語言的產生與醫葯衛生人類語言是伴隨著勞動生產和生活中需要傳遞經驗和組織社會生產而創造出來的,恩格斯說;「勞動的發達必須幫助各個社會成員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這些在形成中的人已經到了彼此間有什麼東西非說不可的地步了。」有聲語言幫助人們發展自己的思維,交流個體之間的感受,組織人群間的捕獵等生產勞動,傳遞人群間生產勞動中所積累的經驗,包括醫療救護經驗等。因此,語言的產生,對於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經驗的積累等,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C. 誰創造了語言
目前有四種比較主要的理論解釋語言誕生。第一種觀點提出人類語言來自模仿,比如古人類看到荒野中的狗在叫,人類學狗的叫聲叫「汪汪」,以後慢慢便用「汪汪」聲來指代狗。第二種觀點是19世紀初出現的「叮當理論」,即自然主義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本質,本質發出聲音來都會出現回聲,這種回聲創造很多詞彙,比如英文中的ball,b代表彈性,all代表一種圓滾滾的物體。第三種觀點是我們熟悉的馬克思主義語言起源理論,認為勞動創造語言,最初的語言是在勞動中從號子發展而來。第四種觀點提出語言產生於感情,在表示憤怒、愉快等感情沖擊下,強大氣流通過聲帶產生語言,並認為人類基本感情喜怒哀樂發出的聲音,形成最基本的詞彙。
D. 上帝創造語言的傳說
【創11:1】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
【創11:2】 他們往東邊遷移內的時候,在示拿容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
【創11:3】 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
【創11:4】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創11:5】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創11:6】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創11:7】 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創11:8】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創11:9】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E. 是誰創造了語言和人為什麼要創造
1語言是人類為了交流和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必然的產物
2中國的語言傳說是一個叫倉頡的人發明專的屬,我認為語言最先的創造是又人類在實際的生活中創造的,最先的語言只是一個音的表達,後來人們慢慢習慣了稱呼這個東西的固定發音,加之時間的打磨變形成了現在的語言
3人是群居的動物,在遠古也不例外,人群居在一起就有人去領導去管理去支配,語言就是因此而統一的
F. 為什麼人類會創造出語言
作者丨丹尼爾·L·埃弗里特
摘編丨徐悅東
人類的語言是如何出現的?在語言起源的過程中,語法是最先出現的,還是最後才形成的?這些問題都是語言學研究的大問題。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是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觀點,他提出了「普遍語法」理論,並認為語言的誕生是由於大約5萬年前到10萬年前的單個基因突變而產生的,這種突變使得智人擁有了建構復雜句子的能力。
不過,在《語言的誕生》中,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埃弗里特並不認同這個流行的觀點。他認為,語言起源於符號發展。語言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從標引符號逐漸演變成圖像符號,最後演變成象徵符號,這些象徵符號和其他象徵符號結合起來產生語法,構建出更復雜的象徵符號。在這個階段,手勢和語調及意義最終會結合形成完整的人類語言,而這種整合可以傳遞突顯說話者要告訴聽話者的信息,這在語言起源的過程中極為重要,卻備受忽視。
相對於喬姆斯基對語法和語言形式的關注,埃弗里特更強調人類的文化是如何促進語言發展的。不同於在學院中皓首窮經的語言學家,埃弗里特對美洲原始部落進行了近40年的實地考察,並發現語言不是我們這個物種的固有屬性。語言是100多萬年前直立人的發明,文化的發展促使他們需要這樣的工具進行交流。在這一百多萬年中,語言與人類生理、心理和文化共同進化,互相影響,最終形成了今天人類的語言,並讓人類站上了食物鏈的頂端。以下節選自《語言的誕生》第四章,有刪節,經出版社授權刊發。
《語言的誕生》,[美]丹尼爾·L. 埃弗雷特(Daniel L.Everett)著,何文忠/ 樊子瑤/ 桂世豪譯,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4版
什麼是語言?語言確實是直立人發明的嗎?在此應當重申一下基本原則:語言來源於人類發明、歷史、物質和認知發展的融合。將人類引向今天所說的語言的第一個發明是圖像符號,然後是象徵符號。
考古學證據實際上支持了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在符號發展理論中推測的順序—標引符號首先出現,然後是圖像符號,再然後是象徵符號。我們發現,在史前時代的記錄中,標引符號早於圖像符號出現,圖像符號早於象徵符號出現。此外,可能所有生物都會使用標引符號,為數不多的生物可以識別圖像符號,只有人類慣於使用象徵符號。盡管皮爾士其實認為圖像符號比標引符號簡單,但他首先考慮的是人類對標引符號的闡釋,而不是—在我看來—這些符號本身是如何在自然界被發現的。
報紙大標題、商店管理條例、電影字幕和其他非典型現代語言形式偶爾會提醒人們語言可以多麼簡單。有一些著名的語言例子讓人想起電影中出現的早期語言:
你簡。我泰山。
吃。喝。男人。女人。
還有商店的標語:
無襯衫。無鞋子。無服務。
無票。免洗。
甚至布告板上也可以找到這種例子:你喝。你開車。你進監獄。
盡管語法簡單,但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這些例子。這樣的短語很有趣,因為它們證明人類可以理解並不具有語法框架的語言。直立人的語言可能和這些例子一樣簡單,不過可能更難以理解。然而,所有這些例子都表明,跟直立人的語言一樣,智人的所有語言在語義欠明的情況下也能被人准確地理解。在理解語言、人或文化時,語境至關重要,解釋必須從整體角度來進行。其有機結構是怎樣的?與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它創造的東西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從整體角度來看待語言的發明和演變的。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的人類學家奧古斯丁·富恩特斯
(Agustin Fuentes)
對此進行了詳細研究。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擴展演化合成」
(extended evolutionary synthesis)
。富恩特斯的這個術語意為,研究人員不應該談論物種個體特徵的進化,如人類語言之類,相反,他們需要了解整個物種的進化,了解其行為、生理和心理,了解其生態位及其與其他物種的相互影響。富恩特斯主張,人類物種的全貌同時與生物、文化和心理有關,這都是擴展演化合成的一部分。
同時,富恩特斯聲稱目前的文化模型
(文化是什麼以及它與人類心理和身體的相互作用)
是很不發達的,人們至少對於文化是什麼還沒有達成廣泛共識。但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及文化與我們互動的方式似乎確實是存在的。我們將環境的許多特徵和屬性視作語言進化的一部分,並由此對語言進行解釋,但這些特徵和屬性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定義,其含義也沒有得到大多數專家的普遍認同。對語言演變理論而言,理解社會角色、文化及其與個體認知功能的相互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然而,我們對於這些概念的含義幾乎沒有達成任何共識。雖然我們對身體了解得多一點,但即使關於我們的身體構造,也存在很大分歧。
為了更好地理解影響我們進化的環境因素,先對社會環境加以定義會有很大幫助。我們首先來看一看難以捉摸的「文化」。文化理論是理解語言演變的基礎。事實上,沒有一個完備的文化理論,就沒有完備的語言發展理論。
(我)
關於文化的一個想法如下:
文化是一個抽象的網路,塑造和連接社會角色、分層的結構化知識領域以及層級價值觀。文化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並不斷被重新詮釋。文化的作用、知識和價值只存在於其成員的身體
(大腦是身體的一部分)
和行為中。
文化是抽象的,因為它摸不著、看不見、聞不到,是不能直接觀察的。然而,文化的產物,如藝術、圖書館、政治角色、食物、文學、科學、宗教、風格、建築、寬容與偏執,都是具體的、看得見的、有形的。文化作為一種動力,只存在於社會個體中。社會成員在對一系列價值觀和價值觀的相對優先序列達成一致時,他們就共有了一種文化。文化成員反過來會共享知識和社會角色。人們通過社會個體成員的行動,觀察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及其應用,還有不同社會角色的期望。這是行動中的文化。
就像直立人一樣,每一個現代人,都要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了解作為社會成員哪些更重要哪些更不重要,以及所有成員共有的知識。他們通過言傳身教將這些傳授給後代。所有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會學習這些東西,其他生物也一樣。
如今,關於語言起源有一種與我的理論大相徑庭的說法,並且在一些人當中很流行。這種說法認為語言是跟數學公式一樣的無形對象。在這種觀點中,語言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語法。如果在交流系統中找不到這種類型的語法
(分層遞歸語法)
,那麼這種交流形式就不是一種語言。這一觀點的支持者還認為,語法是在大約6.5 萬年前到5 萬年前因為突變而突然出現的。盡管這一說法被人們廣泛接受,但令人吃驚的是它並沒有多少證據,而且與「語言是發明出來的,但後來被人屬不同物種逐漸改變,以適應不同的文化」的說法相比,該說法並不那麼符合事實。
盡管人們最好將語言理解為一項發明,但突變觀點卻很有影響力。這個理論來自諾姆·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
從20 世紀50年代末開始出版的著作。有些人認為,喬姆斯基是當今世界頂尖的語言學家。但喬姆斯基認為語言僅僅是一種遞歸語法,這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觀點。早在1972 年,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
(John Searle)
在《紐約書評》上發表的一篇書評中就指出,喬姆斯基的語言概念實際上有多麼奇怪。
喬姆斯基
喬姆斯基的觀點非同尋常,因為我們知道語言不需要復雜的語法結構。有些人可能就像本章開頭的例子一樣,只是將單詞和簡單的短語結合起來,讓語境來引導他們理解。語言就是語法這個觀點存在一個主要問題,那就是缺乏對語言中意義的來源和作用的理解。而本書的觀點是:語法對語言是有幫助的,但是世界上的各種語言的復雜程度各不相同,包括直立人已經滅絕的語言。而且,不同語言的復雜性可能相去甚遠。換句話說,語言並非僅僅是語法的同義詞,它是意義、形式、手勢和音高的組合。語法輔助語言,但其本身並不是語言。
無論其生物基礎如何,語言都是由心理、歷史和文化所塑造的。這里解釋一下圖4-1 的含義。
為了深入了解語言本身如何發展的真實細節,必須對兩種發展觀加以區分,即均變論與災變論。
在大多數科學領域中,被視為基本真理的是均變論,而不是災變論。在物理學領域,很少有人質疑均變論假設。物理定律顯示,至少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沒有證據表明宇宙的自然現象發生了變化。在地質學方面,查爾斯·賴爾
(Charles Lyell)
1833年的著作《地質學原理》
(Principles of Geology)
在一定程度上以提倡地球歷史研究中的均變論而聞名。通過均變論的假說,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自然選擇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古代生命形式是以漸進的「嬰兒蹣跚學步」向現代生命形式轉變的。
而談到語言演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拒絕像喬姆斯基那樣的災變論觀點,原因包括這種觀點對相關的遺傳學理論缺乏論述,以及未能解釋文化對語言產生的影響。此外,災變論無法解釋這個事實:突變對於語言是多餘的,因為沒有突變也可以解釋語言的演變。在沒有獨立證據的情況下使用突變理論並沒有說服力。事實上,語言是突變的產物這種說法,根本沒有提供任何有助於理解語言演變的見解。也就是說,在沒有突變的情況下,語言的演變也可以基於漸進、均變的假設得到解釋,因此關於特定語言基因和特定語言突變的說法是多餘的。
當然,人們可以自由地提出突變或其他任何觀點來構建一個理論,突變也確實是進化的驅動因素之一。但根據經驗法則,對進化記錄提出突變說必須遵循「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不要假設發生了奇跡」的原則。提出突變是人類語言演變的一個關鍵環節時,必須完整解釋是什麼樣的進化力量導致突變傳播的,否則不過是在呼喚奇跡。即使語言能力是一種突變,諷刺的是,它也只能在沒有語言的時代產生學習語言的能力。除了需求和突變之間缺乏同步,提出突變說的人還必須解釋,在突變發生時,某一特徵
(如語言)
的生存優勢是什麼。這樣的解釋必須超越推測而訴諸證據,不能僅僅是「語言或語法使思
G. 一門編程語言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
所謂計算機語言只是一個抽象的規范,而編譯器是這個規范的實現,它是在這個規范的嚴格定義下被實現的.
說的通俗一點,語言就像一份製造汽車的圖紙,他規定了
汽車應該有什麼,擁有什麼功能,等等各個方面,而編譯器就是一量根據這張圖紙製造出來的汽車,它實現了圖紙的定義,這樣你才能真正的使用這量汽車.
如果你有OOP的方面的知識,那可以把語言和編譯器比喻成類和對象的關系.
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只有兩部分共同合作,你才能使用這個語言.
H. 怎麼創造一門語言
首先,先推薦一下一果殼的這兩篇文章,並向其致敬:
創造屬於自己的語言!(上)
創造屬於自己的語言!(下)
(這兩片文章是按照語音、詞彙、句型、語法、文字、文明系統的順序來寫的,不是很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下面開始回答問題:
sabalarm ef l daham nuluda buhaluma minimal langenzer pol ef kaladopyia.——pyhalarm
「選擇創造一門人工語言意味著你從現在開始可以不受現實語言的束縛、做任何天馬行空的想像了。」——創識語
復雜的來說,創造一門人工語言大概分為這么幾步:
基礎能力准備
確定基本語句
確定發音系統
確定語言符號
確定語法體系(多動詞、修辭如雙關將士A士兵B)
構造單詞、完成句子、試寫及翻譯句子
檢測該語言是否滿足基本表達需要
為該語言設定一個完整的文明體系
一、基礎能力准備(1.基礎知識准備 2.創意思維准備)
pylaha dah numegen anlaha af choofy ,meafy muluda pol ef fedofy sabalade.——pyhalarm
本文將盡可能多的提供信息和選擇,幫助各位創造出一門令人滿意的人工語言。——創識語
1.基礎知識准備:
(1)目的:創造人工語言前,先來思考一下創造的目的吧~
寫秘密日記或用於秘密交流
用自己創造的文字書寫秘密日記,只給自己閱讀、或向同伴炫耀;用特殊的發音規則來和同伴秘密交流。基於此類型目的創造的人工語言,常常通過文字的改寫替換(書面)、加密演算法(電腦)、發音規則的改變(口語)來實現。推薦參看兒童黑話及其發音規則。
為虛構世界中的種族而發明的土著語
當前的文學創作、影視作品以及網路游戲中,常常需要虛構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種族(如精靈、矮人等)。而當對其衣著打扮、禮儀風俗等方面的描述已不能完全滿足「完善其文明」的需求的時候,就有必要通過發明一門獨一無二、符合其文明類型的語言了。基於此類型目的創造的人工語言,意在完善架空世界的種族文明,通常根據其文明水平來確定其常用詞彙,之後再組建句子;特別的,如果使用地方不是特別多(如前面的pyhalarm創識語)可以直接創造要使用句子。推薦參看魔戒作者托爾金創造的各種中土世界的語言,如精靈語、矮人語。
創造一門能夠取代英語等主流自然語言的人工語言
《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中有這樣的描述:人類曾聯合起來打算修建一座可以通往天堂的高塔。此事驚動了上帝,為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改變並區別開了人類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進而無法建造高塔。(可以搜索巴別塔了解更多)創造一門日常使用的語言,意在為世界大同而貢獻一份力量,但其對創造者的要求非常高,因為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推薦參看波蘭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1888年發明的世界語(基於印歐語系)。
創造一門新的計算機編程語言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的編程語言超過 2500 種。如果你對此有興趣,當然可以多創造一門編程語言。如想要了解哪些編程語言最為為流行,可以搜索TIOBE編程語言社區排行榜。推薦參看Urban Müller在1993年創建的「Brainfuck"語言,該編程語言僅由八個符號構成,卻符合「圖靈完全」思想。
基於實驗或研究的目的發明的語言
實驗研究推薦參看邏輯語,該人工語言最初的創造的目標是驗證"薩丕爾-沃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與動物交流推薦參看耶基斯語,該語言為與黑猩猩交流而創造。
為特殊人士創造的輔助語言
I. 語言的創造力來自它的二重性
語言一方面是一種特定的系統化音聲,而另一方面又有著相對具體確切的含義,而在這兩種基礎的二重性之下又涉及到一個特定的個人對語言的使用和理解與其所處社會定義語言之間的二元性關系。
這句話難點在於,二重性,本身就是一個混亂而且甚至有點自相矛盾的雙命題,但是創造性也就代表著其存在更多的可能和定義選擇,而這一特質的來源,就是二重性這一基礎。
不知道說清楚沒有,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也難怪你暈,語言學家闡釋邏輯理論,確實非現代慣用中文的強項。一步一步的來,到哪一步不能理解就提出來。
一.所謂二重性,既是非一元結構,什麼是一元結構呢?就A點出發無論過程如何復雜也必只能到達B點這唯一結束點而稱為一元結構。
二.而二重性,就是指事物具有二元性,就是既有物質實體存在的一面,又有精神意識存在的一面。
三.具體到語言的二元性,物質實體存在的一面,比如一句話一個詞,有固定的聲韻格式發音方法語調高低構成長短等等,而精神意識存在的一面,就是對應於固定的物質存在,一個相同的言語聲音,具有可變而又相對固定的精神和邏輯概念,這個性質是由社會人文環境賦予的。
我也就只能解釋到這個程度了,看你理解能力了。
J. 語言對意義的創造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正常成人賴以進行思維的工具,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它包括語音系統、詞彙系統、語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