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日本發射新型火箭

日本發射新型火箭

發布時間: 2020-11-20 15:14:42

❶ 中國和日本的火箭技術到底誰更強

中日兩國都是航天大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相對更高。長征五號火箭發射成功之後,中日運載火箭對比會發生改變嗎?
日本運載火箭的先進性
日本於1970年2月11日搶先中國兩個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大隅」號人造衛星。該衛星僅重9.4千克,而中國的東方紅一號衛星重達173千克。當時日本航天專家也承認,日本火箭與中國火箭存在5年的差距。
但在日本引進美國雷神-德爾塔火箭技術之後,日本火箭技術水平開始超過中國。
日本在引進雷神-德爾塔火箭技術的同時,逐步開展國產運載火箭研究,最終研製出國產的H-II型高性能火箭。H-II火箭在商業上並不成功,但對日本運載火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H-II火箭的研製過程中,日本開發了先進的百噸級LE-7分級燃燒循環液氧液氫發動機、LE-5A膨脹循環液氧液氫發動機,這在當時火箭發動機中屬於高端設計,性能相當出色。日本的LE-7發動機和美國的SSME、LE-5A、RL-10發動機也分別是當時世界上僅有的兩種分級燃燒循環氫氧機、膨脹循環氫氧機,堪稱火箭發動機高端的G2。
由於H-II火箭成本太高,日本隨後研製了H-IIA火箭和H-IIB火箭,前者以H-II火箭為基礎改進而來,使用性能稍遜但工藝和設計更可靠的LE-7A和LE-5B液氧液氫發動機,火箭運載系數相當出色。後者在H-IIA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芯級直徑增加到5.2米,芯級使用雙發LE-7A發動機,可將16.5噸載荷送入國際空間站軌道。H-IIB火箭是日本最大和最先進的運載火箭,但只用於執行HTV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而且由於發射費用較高,2020年後將退役。
長征五號火箭雖然在運載能力和運載系數上實現了對日本運載火箭的超越,但由於我國工業基礎尤其是基礎的材料和機械等部分落後於日本,長征五號火箭的技術水平和日本現役運載火箭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火箭發動機上差距比較明顯。即使首飛時間比日本H-II火箭晚了20多年,但長征五號火箭的YF-77液氧液氫發動機仍然在推力和比沖兩項關鍵性能上,還是落後於日本的LE-7液氧液氫發動機,長征五號第二級使用的YF-75D發動機在這兩項指標上也略遜一籌。
但是,長征五號火箭之後,我國還在研製220噸推力的液氧液氫發動機和25噸級、460秒真空比沖的上面級液氧液氫發動機,這將使中國火箭發動機技術上趕超日本,有助於中國運載火箭技術全面超過日本。

❷ 日本為什麼能發射火箭



民用的火箭和軍用的彈道導彈就是名字不一樣而已,火箭上的衛星換成彈頭就是彈道導彈。
日本導彈的發展歷程
簡要的說就是二戰結束前和結束後,在二戰中,德國的V1,V2彈道導彈已經用於實戰,而且有很大的威脅性和實用性,鬼子法西斯也看到這個了,所以前方百計的尋求德國的技術支持,具體得到了多少的技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解密的文件,但是這個一定是日本彈道導彈研發的原始積累。德國戰敗,火箭技術被美蘇英法等瓜分,總之全世界的火箭技術的鼻祖是德國人。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抑制紅色在亞洲的無線蔓延,所以強力扶持日韓發展,其中軍事技術的提供也是必不可少的,這為日本人的火箭技術發展帶來了契機,日本先後發展了自己的h1,h2火箭,並且具備攜帶核彈頭的能力。這個和美國有巨大關系,你想想,日本的火箭射程也就在五六千公里以內,打擊美國那還遠著呢,但打擊中國和俄羅斯,就正好。所以美國會支持日本人發展火箭,這相當於再中俄的眼皮底下放了個火葯桶。老美陰啊。
至於日本自己的h1,h2火箭能給日本人帶來多少的經濟利益,很多人都不抱肯定的態度,因為日人的航天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獨立性不及中俄等國家。

應對日本,台灣,印度,美國,俄羅斯彈道導彈的戰略安排
1,強大自己的彈道導彈的打擊能力,大力發展戰略導彈核潛艇,路基移動發射的彈道導彈,提高導彈的打擊精度,射程,生存力,威力。
2,大力發展先進的反導技術。咱們過目前已經具有先進的中端反導技術,但還要大力發展末端反導和早期反導。我空軍裝備的s-300防空導彈就具有一定末端反導,台灣的愛國者導彈技術美國賣去的典型末端反導導彈
3 發展多樣化的打擊手段,空軍大力發展成為戰略性空軍,要盡快裝備航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戰略轟炸機,而且要具備攜帶核彈頭的能力,像美國的b2,俄羅斯的圖160。海軍發展航母,這個不屁話了。陸軍不要只能在家裡逞能了,要有全球的到達能力,要多裝備類似伊爾76,安124,C17之類的載重量超過四十噸的大運。
4 航空航天,電子預警,軟實力等不屁話了

❸ 日本發射的火箭是美國造的嗎

不是,日本發射的火箭是自己研發的火箭,即H-2A火箭,應該說,日本的發動機技術還是不錯的。

❹ 日本下一代火箭H3力爭哪一年度發射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6月25日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實施了開發中的下一代主力火箭「H3」的主發動機「LE-9」的燃燒試驗。發動機發出轟鳴聲並噴出火焰和白色水蒸氣,試驗持續了約3分40秒,與計劃時間接近。負責人表示:「獲得了良好數據。將對結果進行驗證。」

H3簡化了結構,最低價格控制在H2A一半的約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將向國際衛星發射市場發起挑戰。不過,重復使用火箭的美國SpaceX公司等風險企業也在加大低價攻勢,H3能否獲得更多訂單尚不可知。

JAXA正在推進2024年利用H3向火星的衛星福波斯和得摩斯發射探測器的計劃。

來源:環球網

❺ 日本火箭總共有幾次發射失敗

日本現在使用的是h-2火箭
該火箭已進行的7次發射情況如下:

❻ 日本何時發射的第一枚火箭

1955年4月12日,東京大學在莆田縣水平試射了一枚重量只有幾百克、長約23厘米、直徑2厘米的「鉛筆火箭」,這是日本開始探空火箭研製工作的標志。

❼ 日本有哪些航天發射中心,它們有什麼區別

日本共有兩個航天發射中心,一個是鹿兒島航天中心,另一個就是種子島航天中心,它們都位於日本的南部。種子島航天中心主要由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以及吉信綜合發射場組成,其中吉信綜合發射場是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的;竹崎發射場的主要設施有發射台、發射控制室、裝配車間、綜合測試車間、氣象觀測室、固體火箭點火試車台、推進劑庫、跟蹤站等。大崎發射場的發射設施主要包括發射台、控制中心、火箭總裝車間、推進劑貯存庫、發動機靜態點火試車台、氣象台等。

❽ 日本的火箭技術和中國的火箭技術,哪個更先進

不是! 這個只能客觀的說明日本的氫氧發動機技術十分先進,能承載更多的重力,雖然中國的發動機沒那麼先進,但是中國研製火箭,質量 在空中飛行的都比他好。。。。

❾ 日本民營火箭再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2018年6月30日早晨5點半左右,日本一民營航天創新公司「星際科技」在試驗場發射自主開發的小型火箭「MOMO」2號機,但火箭升空後不久失去動力,隨即墜落並燃燒。所幸現場無人受傷。

報道稱,公司社長稻川貴大在記者會上表示,火箭升空4秒後失去動力,並認為「主推進器發生了某種故障」。他表示,今後將對發射時的數據等進行分析,進一步查明原因。火箭發射的目標是抵達被稱為太空的高度100公里以上的空間。

由於運載火箭可以在大氣層外飛行,所以它已成為人類進行航天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運載火箭技術亦已成為一個國家航天技術的重要基礎。當前,世界上航天技術先進的國家都在為研製高可靠、低成本、大推力、無污染、多用途以及可以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而不懈努力。

❿ 大推力火箭日本超越中國

是的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成功,11月1日中國將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其進行中國第一次空間無人交會對接試驗。國人在高興的同時,不得不提的是中國還必須要發展更大推力的火箭才能在未來執行空間站建設任務。而在目前,中國火箭技術還大幅落後於世界主流水平。

中國航天事業尤其是運載火箭數十年來的成績,在發展中國家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印度迄今為止研製使用的PSLV和GSLV火箭,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分別只有1.2噸和2噸,以運載能力衡量相當於中國20年前的水平。至於另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大國巴西,甚至沒有一次成功的運載火箭發射。伊朗成功的發射了2顆衛星,但運載火箭的技術檔次和運載能力尚不及中國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水平。不過這個世界上的航天列強多數是發達國家,面對美國、俄羅斯、歐洲和日本等國家,中國運載火箭的技術和運載能力就要相形見絀了。

日本宇宙開發集團(NASDA)研製的H-II型運載火箭1994年首次發射,H-II火箭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10噸。由於H-II火箭發射成本高昂,宇宙開發集團轉而研製新的H-IIA火箭,H-II火箭後來的連續失敗加速了這一過程,2001年H-IIA火箭首次發射成功。H-IIA火箭使用模塊化設計,通過捆綁不同的固體助推器覆蓋主流的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發射能力需求,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4到6噸不等。為了發射國際空間站所用的H-II火箭轉移飛行器,日本進一步研製了H-IIB火箭,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8噸,國際空間站軌道運載能力約16.5噸。

天宮一號發射後,中國在2020年建設真正空間站也就此步入了軌道。不得不提的是,目前的長征系列火箭推力是無法滿足屆時空間站建設的要求,因為屆時需要發射質量達到20噸的載人艙室。因此為了在大推力運載火箭技術上追趕航天強國,同時也為了滿足未來載人登月和空間站建設等需求,中國已經開始了新一代大推力發動機的研製。
航天科技六院十一所積極進行300噸和60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的預研論證,六院北京十一所也在論證200噸級推力的液氫液氧發動機研究,航天科技四院則積極展開360噸、500噸級推力固體發動機的研製,並對千噸級固體發動機進行預研。預定2014年發射的長征五號火箭將在運載能力媲美歐美列強,而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將使中國大推力運載火箭在技術上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