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新型人才
1. 創新性人才如何培養
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
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必須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然而,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們的大學普遍缺少對創新型人才素質的要求。對此,美國大學就不一樣,他們不僅關心人才培養目標,並且能與時俱進地確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標准。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在本科生培養目標的12項標准設計中,就包含了創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具有清楚的思維、表達和寫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評的方式系統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於創新及獨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斷什麼意味著徹底理解某種東西的能力;具有辨識重要的東西與瑣碎的東西、持久的東西與短暫的東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具有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具有觀察不同學科、文化、理念相關之處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學不止的能力。針對這一具體明了的培養目標,普林斯頓大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有的放矢、有依可循、有據可查。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們的大學還有一個理念需要更新:大學不僅是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勞動力輸出基地」,還應培養可以運用所學知識於自主創業的人才。因此,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中,應當體現對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要求。
設計科學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主要包含三個要素:教學制度、教學模式和人文環境。在培養模式的設計方面,大學總體上應該在面向社會實際、強調學科交叉、重視能力培養、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團隊精神、訓練系統思考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教學制度的設計及其改進。我們的大學在教學制度方面有三個方面可以有所改進。一是採用學分制。學分制不僅只是一種教學管理的制度,它還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充分學習自由的辦學理念。在美國不少大學,如果學生對學校開設的所有主修都不滿意,經教師指導、學校相關委員會批准,還可自己制定一個主修計劃。這種做法既尊重了學生的興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而興趣和個性正是學生今後創新的前提。二是建立暑期學制。為一些求學欲很強、有自己發展特殊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研究訓練、素質拓展教育、專業深化教育、工程實踐教育或職業培訓教育等,對於他們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大學無論師生都很重視暑期學制的利用。三是本科生參與研究。美國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無不設有本科生研究計劃,將之作為一種必要的人才培養制度,並設有表彰本科生優秀研究成果的獎勵制度。美國大學生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社會應用價值和一定的創新性,與我們大學生的一些小論文或調查報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們的研究從選題立項,到研究實施、成果鑒定都嚴格按科研程序進行,因此,大學生從中受到的科學研究訓練也是完整的。
教學模式的設計及其改進。在課程設置上,美國大學十分重視通識課程的作用。比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學生開設了幾十門之多的藝術課程,一方面滿足學生人文素質發展、開闊和培養形象思維、陶冶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從緊張的理工科學習中放鬆精神和情緒,從而更有利於科學創造。美國大學也十分重視創業課程的作用。據調查,37.6%的美國大學在本科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23.7%的大學在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38.7%的大學同時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關於教學方法,美國大學特別重視小型討論班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如1999至2000學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共開設5735門本科課程,其中52%的課程為8名以內的學生開設,75%的課程為15名以內的學生開設。這種人才培養的方式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思維批判性、創造性習慣和精神的養成。同時,他們十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如MindandHand(動手動腦)既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也是他們的課程模式。
人文環境的營建。其一,重視「追求科學、崇尚真理」和「對國家負責」的大學使命和大學精神文化的營造。大學應使大學里的學者和學生熱愛學問、忠誠學問並獻身學問,這既是大學的本分,也是大學對國家負責的資本。然而,我國不少大學缺乏這樣一種以科學為己任的使命意識,更沒有將嚴謹治學作為研究科學的第一要務,浮躁、急功近利,媚上、媚錢和媚俗。在這樣一種缺乏崇尚科學、追求科學的精神,缺乏以科學精神為人類和國家作出貢獻的使命文化的環境里,能有幾人安於做真正的學問和科學研究?其二,重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學生的包容文化的營造。美國耶魯大學雷文校長被問及中國學生有什麼缺點時說:「中國學生太聽話了。」一所期待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學,首先應該有一種能容忍並鼓勵學生進行學術質疑和批判的人文環境。大學正是有不同學術思想的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不斷交鋒,學術才獲得發展的條件,學生才能從大學及教師中獲得學術應有的精神。早期的清華大學能培養出一批如錢鍾書、楊絳、季羨林、費孝通、曹禺、吳組緗等名家大師,也得益於其容忍「狂生」的包容文化。其三,重視培育大學競爭意識的文化營造。在美國不少大學都有自己競爭的目標,如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等都是彼此競爭的「勁敵」。大學之間的競爭不僅激發大學的生機、活力和動力,同時也會有力地促進學生不甘示弱、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我國大學包括某些著名大學當前的問題是,不僅缺乏與世界優秀大學進行人才競爭的實力,更缺乏與之競爭的意識,尤其在人才問題上各校之間似乎保持著高度的友誼,彼此極少有人才的競爭和流動,這種狀況對一流大學的建設並非有利。
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
法國教育社會學家埃米爾·塗爾干指出,教育的成功取決於教師,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決於教師。世界各國著名大學的共同經驗證明,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既是決定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所在。正因此,美國耶魯大學的校長在開學典禮上都要驕傲地告訴新生:在耶魯,教導你們的教師都是各自研究領域中的國際級領先者,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為知識的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優秀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學科專業的指導方面,更在於由他們帶給學生的追求科學、獻身科學、嚴謹做學問的精神和思考、研究問題的方法,以及由他們形成的知識至上、真理至上的優良教風和學風。
對照我國大學,有學者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不少老師已經淪為教書匠,教學不是智慧的啟迪,而是程式化的知識灌輸,機械地記住結論。更嚴重的是,我們既缺乏一批把追求科學、追求創新視為自己學術生命的高水平的學術領袖型教師,而且缺乏美國大學那種把發現、培養、扶植優秀學生視為教師天職的教師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我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主要是教師隊伍水平的差距。我們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學科帶頭人缺乏,教風和學風不良,教育理念落後,教師人事制度刻板,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明智的大學領導者,必然把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擺到學校發展戰略最重要的位置,必然集中優勢資源,創造各種條件促進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形成與發展。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否則大學以及「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都失之意義。
2. 如何成為創新型人才
在落筆之前,我翻閱了2011年中國人才發展報告,其中的一些數據確實讓我震驚。我也看了一些網民對現在大學生的評價,他們總結80年代末以來,中國社會群體進入犬儒主義的時代:逃避思想、調侃正義、及時行樂、缺乏創新、追求物質享受、追求短期利益等等。其實我們也看到了、也經歷過了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隨著大、中、小學的一代尚有良知的傳統教師的退休,青少年們逐漸與真理、理想、公平、正義、誠摯、友愛、同情、健康絕緣。應試教育這條傳送帶從小學、中學、大學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著劣質產品,就算偶爾創造出一兩個精英,也因為外國給予的豐厚條件的吸引流失到了國外。現在大學生因學習、生活、感情而頹唐、墮落、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而一些高校因為學生的不合理反對無可奈何,不知所措。看到這些大學環境的灰暗面,也難怪一些70後、80後的人說咱們90後是垮掉的一代。但想想中國大學生的總量,到目前為止,這個基數大概有3000多萬,不良大學生所佔的比例終究少數,現在的大學生就是明天的棟梁,就是明天的希望,我們中的大部分還是對中國的未來抱有美好的希望和追求的。其實想想那些蔑視90後的群體,他們不正是以一種消極頹廢的心態來面對自己、面對對社會么?所以也就無需對這一諷刺大學生的群體做過多反駁,因為中國的未來由我們主宰。
於是乎,重擔落在我們肩上,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創新型人才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首先,我們要對「創新型人才」下一個定義,創新型人才指富於開拓性,具有創造能力,能開創新局面,對社會發展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通常表現出靈活、開放、好奇的個性,具有精力充沛、堅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豐富以及富於冒險精神等特徵。具體有以下幾個特徵:(1)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2)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與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擁有廣博而扎實的知識,有較高的專業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夠與他人合作或共處;(5)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承擔艱苦的工作。需要具備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
現在的社會一直倡導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有兩種基本的形式:師授和自學。事實上,不管社會教育制度如何改革,終身教育如何發達,正如華羅庚所說:「對一個人來說,一輩子總是自學的時間多。」達爾文也曾經說過:「我認為我所學的仁和知識都是從自學中得到的。」自學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方法,不管是對於基礎知識還是專業知識。當然,如何將自己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也是需要自學摸索的。培養創新思維,重視自己創新能力的強化需要我們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不斷嘗試,不斷領悟出來的。而我,要把成為創新型人才作為我的大學四年的努力目標,可能未來任重道遠,但我相信不努力必定沒有成果,可能一路上會遇到許多客觀上的無奈,但這不會成為阻攔我主觀上努力的因素。以下是我在學習上、生活上摸索得出的一些方法:1.及時記錄下來一些創新想法
人們在工作、生活、交際和思考過程中,常會出現許多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會因為不合時宜而被人們放棄直至徹底忘卻。
其實,在創新領域里,從來就不存在「壞主意」這個詞彙。三年前你的某個想法也許不合時宜,而三年後卻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好主意。更何況,那些看來是怪誕的遠非成熟的想法,也許更能激發你的創新意識。
我記得物理學家理查德.
費恩曼有一首精彩的科學詩很有指導意義: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用前線的語言深刻的說明了這個道理——天地是個悶葫蘆,悶葫蘆里有妙理。你不問它你怕它,它一被問它怕你。你若願意問問看,一問直須問到底。
為了避免這個常犯的錯誤,成功者總是透過所有的表面現象去尋找真正的問題。他們從來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理所當然的結果;他們也從來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水到渠成的過程。他們總是提問的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問題,而且成功的領導者身後必定有一群智囊團等著去回答他的問題。其實在我們身後也存在著一幫智囊團——同學、老師、長輩、書籍、網路等等,他們就一直待在那裡,我們要做的只是提出問題。那些不明確的,看來似乎是一時沖動之中提出來的問題,往往包含著更多的創新性思維的火花。3.經常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多數想法,都被無意識的自我審查所否決。這種無意識的自我審查機制將一切離奇的想法都當作「雜草」,巴不得盡快地加以根除。
循規蹈矩的心境里沒有「雜草」,但循規蹈矩的心境也沒有創造力。如果想要有創造力,就必須照料好每一株「雜草」,把它們當作有潛在經濟價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尋常的離奇想法說出來,把它們從頭腦中解放出來。一旦它們進入到交流領域之中,便能夠免受無意識領域中自我審查機制的摧殘。這樣做,使你有機會更仔細更充分地去審視、探索和品味,去發現它們真正的實用價值。4.永遠充滿著創新的渴望
如果滿足於現狀,就不會渴望創造。沒有樂觀的期待,或者因為眼前無法實現而不去追求,都會妨礙創造力的發揮。
發明家和普通人其實是一樣的人,所不同的是,他們總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系鞋帶時,他們希望有更簡便的方法,於是便想到了用帶扣、按扣、橡皮帶和磁鐵代替鞋帶。所有這一切,都來源於改進現狀的願望。5.換一種新的方法來思考
墨守成規不可能產生創新力,也無法使人脫離困境,創新型的人才要求我們用逆向思維來看待問題。
記得一個故事,日本西武公司的創始人康次郎曾對他的兒子說:「你要記住,董事會全體成員一致贊成時是最危險的時候。」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經驗之一。接受了父親的遺訓,西武公司的第二代領導人提議為自己確立了一個決策原則:「董事會全體反對時,就是正確的。「他之所以確定這條看似不近人情的原則,除了相信他父親的遺訓外,也有他自己的認識。他認為,如果董事會的要員都贊成某件事,這就說明競爭對手也注意到了這一個問題,你能想到的,逼人也能想到。大家都認為正確的東西,往往反映了某種潮流。逆流而行,正式非常明確和聰明的選擇。
有人喜歡用比較分析法來思考問題。面臨抉擇,他總是坐下來將正反兩方面的理由寫在紙上進行分析比較;也有人習慣於用形象思維法,把沒法解決的問題畫成圖或列成簡表。能不能換一種方法去思考,或交替使用各種不同的思考策略呢?試試看。也許,最困難的抉擇也會迎刃而解。6.有了創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實施
有了創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實施,再好的想法也會離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卻又因為短期內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以恆,你也會同成大事者失之交臂。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這是他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經驗之談。
現在的大學有很好的環境供我們發掘創新的袁泉,就我們的學校,大學期間我們盡可以利用學校給予我們的師資和知識
堅持努力,持之以恆,才會如願以償。
所以,在說話之前,做個深呼吸。想想:你的計劃有多新?能為你周圍的人帶來多大好處?人們需要它的程度有多大?當你對照相機、電視或收音機節目發表評論時,先屏住呼吸,問問自己你的話有多少新意,會不會與成百萬的大眾們產生共鳴。人們會因為你的話記住你的名字嗎?在你說話之前,深呼吸,深思考。然後大聲喊:「遠離既成秩序!讓我們呼吸迷人小島上的新鮮空氣!」除了以上6點行動上的要求,長期的自我觀察和自我反省讓我清楚自己在情商方面的弱勢,所以要培養自己的情商,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微軟副總裁李開復向中國大學生坦陳人才觀,在討論樹立什麼樣的人才觀時,他強調:情商高於智商,並開出了培養情商的葯方。首先,評估自己情商的缺欠在哪兒。情商其實更多是別人如何看你、社會或市場對你認不認同。在美國公司有一種360度意見調查,每個員工都要得到上司、下屬、合作者等各方面的評估,最後得到的若干份評估應該是一個別人眼中真實的你。評估是匿名的,往往能獲得真誠的意見。雖然在學校里沒有類似的調查,但我們學生仍然可以多聽聽老師、家長、同學的意見,挑選合適的目標來培養自己的情商。如果自控能力不好或脾氣太壞,可以請朋友在自己要發脾氣時用約定的「密語」來提醒自己平靜下來。
社會發展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了,昨天的高材生可能今天就成為了文盲,學習,不斷的學習,沒有永遠的優勢,只有永遠的學習,是時代給我們的壓力,也是時代給我們的機遇。不斷的挑戰自己,實現個人價值。學習,向所有人學習,不要怕丟了架子,古代的聖人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我們呢?現在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實力大比拼的社會,有了實力,丟了那臭架子,又有什麼關系。
積極的人才可能成功,事業的成功,人生的成功。總之,我們的人才觀的樹立要從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和成才觀入手,
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語言表達、分析應變、創新能力、心理素質、專業技能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大學生≠人才。大學生不能與人才劃等號,大學生未必都是人才,不是大學生未必不是人才。
3. 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
提供學生創新的平台,提供創新的壓力,布置需要創新的任務,要求任務交付的期限,給與優秀作品以獎勵,使其能夠在創新之後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收獲,持續一段時間就可以慢慢培養出創新意識。
4. 把自己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應該怎麼做
應該做到以下:
1、 善表達,勤思考,點子多。不隱藏觀點,敢於亮出觀點,將其表達出來,供上司、同
事、合作者參考;面對問題,開動大腦,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問題,發散、逆向、形象、聯想
等多種思維方式並用,不迷信慣性思維,不人雲亦雲,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思考,務實
地求解問題之道。
2、 重視靈感,並及時記錄和探究靈感的來龍去脈。靈感總象黑夜的閃電一樣,轉瞬即逝。
創新人才總是敏銳捕捉、及時記錄、善加辨析、探根究底,並使之成為習慣。這正應了古
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相比起來,我們也有偶爾的靈光閃現,可真正重視起來,記錄起來,
行動起來的太少。
3、 尚疑。學起於思,源於疑。大聖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蘇格拉底曾
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創新伴隨著疑問、疑難、質疑;要創新,就得
一顆善疑的大腦。
善疑是建立在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想像基礎上的,養成細心觀察,富於想
象的性格是創新人才的重要特徵。簡而言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無進,寡疑
則少進。
4、 注重專注領域的知識積累。既重視從實踐獲取真知,也重視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注意
兼聽,辨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是,跟蹤和學習前沿理論。前沿最新動態預示著領域內
的變化,甚至巨變,善加辨析,有助於啟發思維,拓展思路,創新思考。
(4)培養創新型人才擴展閱讀:
我們需要擁有超前的創新膽識,創新是需要膽魄的,在舊規則中找尋新的突破不僅僅需
要發現不同的眼睛。
找到的突破在一開始往往並不能得到旁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受到他人的
諒解,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有超前的膽魄。
因為這樣的膽識可以讓我們堅定地走確定了方向
的道路,而不會中途退縮或是放棄。成為創新型人才的路途中艱難險阻無法用數字計量,超
前而堅定的創新膽識將為我們的創新道路一路護航。
5. 培養創新型人才隊伍,以什麼為導向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 一、企業要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思維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思為行之先。在創新活動中,沒有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作用,是不可能具有創造性成果的。掌握了創造性思維方法,在思維方法上就有了求異性,在思維狀態上就有主動性,在思維結構上就有靈活性,在思維運行中具有綜合性,在思維表達上就有新穎性,那麼,其思維成果也就一定具有很強的開拓性和效用性。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這充分說明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企業要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方式作為首要任務來抓。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意識教育,幫助創新型人才主動在思想上接受新、認識上感知新、思維上思考新,樹立起強烈的「我要創新」、「創新舍我其誰」的創新意識。要經常性地對創新型人才進行分析力、推理力、思維持久力、飛躍力等創新思維訓練,幫助創新型人才突破從眾思維、權威思維、經驗思維、書本思維等常規思維瓶頸,掌握聯想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培養人才大膽幻想,敢於質疑,善於聯想,提高敏銳的觀察力,擴展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思維視角。其次,要在實踐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掌握了創造性思維方法,就能自覺地開展創造性工作。因此,要動員和組織創新型人才到群眾中去,到企業生產、管理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在具體工作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材料到文秘114 wenmi114.com-www.wenmi114.com-網上服務最好的文秘資料站點] 二、企業要營造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氛圍環境 首先要有一個有利於創新型人才成長的輿論環境。要在全社會、企業內樹立和提倡人人都要創新、人人都能創新的理念,大力弘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鼓勵創新,用創新去推動工作,去開創新局面,形成一個沒有創新就是過,創新不罰過的氛圍。無論是企業領導、管理人員、科技人員,還是普通員工,都應把創新看成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振興企業的具體行為,成為廣大員工約定俗成的工作習慣。 二要為創新型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用是最好的培養。要大膽使用創新型人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大膽起用那些專業知識豐富,創新意識強烈,而有一些缺點和不足的人才。對這些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的「雙冒尖」的人敢不敢用,不僅體現領導者的胸懷和膽識,還關繫到一個人自身價值的發揮。要本著德才兼備但又不因瑕掩玉的原則,寬容他們的個性和不足,不求全責備,充分發揮他們在專業知識方面的一技之長,發揮他們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潛力。不信任是抑制創新能力的最大障礙。對創新型人才,不應等他們成熟後才去使用,而是要主動地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讓他們盡早接觸課題項目,盡早進行創新鍛煉,催化人才早熟。在使用過程中,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研究資金、足夠的研究時間、足夠的精神力量、足夠的工作責任感。要鼓勵其敢想和首創,但絕不能把創新與越位混為一談,質疑與目中無人相提並論。 三要為創新型人才提供一個保護環境。創新類似於改革,是在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挫折和失敗是難免的。因此,企業要努力營造一個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人才環境,建立創新型人才保護機制。對創新取得的成就要大力鼓勵,對創新型人才暫時的失敗要給予充分理解和寬容,要允許在創新工作中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要鼓勵創新型人才不怕失敗,知難而進,不斷探索。要創造寬松的創新環境和條件,讓創新型人才毫無後顧之憂,專心致志搞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型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企業要培育有利於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機制 更新人才觀念。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戰略是基礎戰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企業領導者要有愛才之心、惜才之情、識才之智、容才之道、用才之藝。要堅持看業績、看能力,徹底糾正單純以學歷、學位為本位的阻礙創新型人才成長的人才評價傾向。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廢除「藍領」、「白領」差別,打破幹部、工人界限,營造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要在企業內部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 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要採取強化培養與鼓勵探索相結合、崗位鍛煉與對外交流相結合、梯隊建設與團隊建設相結合的方式,把繼續教育與培訓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一方面要建立繼續教育與培養機制,與企業所需專業、技術的大專院校聯姻,建立繼續教育培訓基地,依託培訓基地,提高人才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企業要實行「實踐鍛煉——成長提高—繼續教育」的培訓模式,讓人才把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成長、成熟,培養造就企業的技術骨乾和創新人才。 完善分配激勵機制。企業一方面要建立創新型人才與創新業績掛鉤的收入分配製度,在分配上向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傾斜,保證創造一流業績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回報。另一方面,要建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創新激勵 機制,建立和完善創業風險投資,鼓勵用管理、技術知識等要素參與分配,採取智力要素以期權、股權等形式實行資本化的分配方式,突出創新者的中長期激勵。同時,對創新型人才除參加正常的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外,還可以給其辦理人身意外和家財保險等商業保險,以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四、企業要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品質培養,奠定創新的基石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敢冒風險的精神。首要的必備的品質就是要有務實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要敢於質疑,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向權威、向書本挑戰。不怕失敗,不怕冷嘲熱諷。要用超前的思維,自由的思想,敏捷的眼光,敢於否定,敢於揚棄。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要創造條件,讓創新型人才多試、多闖,敢試、敢闖。在有意見分歧時,要引導人才在干中求證;有風險時,企業領導要盡快消除他們的顧慮,並主動承擔必要責任。要給創新失敗者鼓勁再鼓勁。要幫助創新者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求得成功,重拾信心。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奉獻精神。創新者要有不計名利,不計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既要考慮創新者必要的經濟待遇和物質利益,但又不能忽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團隊意識培養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沒有奉獻精神,創新者的創新活動將舉步維堅。
6. 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性人才
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
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必須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然而,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們的大學普遍缺少對創新型人才素質的要求。對此,美國大學就不一樣,他們不僅關心人才培養目標,並且能與時俱進地確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標准。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在本科生培養目標的12項標准設計中,就包含了創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具有清楚的思維、表達和寫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評的方式系統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於創新及獨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斷什麼意味著徹底理解某種東西的能力;具有辨識重要的東西與瑣碎的東西、持久的東西與短暫的東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具有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具有觀察不同學科、文化、理念相關之處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學不止的能力。針對這一具體明了的培養目標,普林斯頓大學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有的放矢、有依可循、有據可查。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我們的大學還有一個理念需要更新:大學不僅是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勞動力輸出基地」,還應培養可以運用所學知識於自主創業的人才。因此,在培養目標的設計中,應當體現對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要求。
設計科學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主要包含三個要素:教學制度、教學模式和人文環境。在培養模式的設計方面,大學總體上應該在面向社會實際、強調學科交叉、重視能力培養、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團隊精神、訓練系統思考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教學制度的設計及其改進。我們的大學在教學制度方面有三個方面可以有所改進。一是採用學分制。學分制不僅只是一種教學管理的制度,它還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以充分學習自由的辦學理念。在美國不少大學,如果學生對學校開設的所有主修都不滿意,經教師指導、學校相關委員會批准,還可自己制定一個主修計劃。這種做法既尊重了學生的興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而興趣和個性正是學生今後創新的前提。二是建立暑期學制。為一些求學欲很強、有自己發展特殊要求的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研究訓練、素質拓展教育、專業深化教育、工程實踐教育或職業培訓教育等,對於他們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大學無論師生都很重視暑期學制的利用。三是本科生參與研究。美國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無不設有本科生研究計劃,將之作為一種必要的人才培養制度,並設有表彰本科生優秀研究成果的獎勵制度。美國大學生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社會應用價值和一定的創新性,與我們大學生的一些小論文或調查報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們的研究從選題立項,到研究實施、成果鑒定都嚴格按科研程序進行,因此,大學生從中受到的科學研究訓練也是完整的。
教學模式的設計及其改進。在課程設置上,美國大學十分重視通識課程的作用。比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學生開設了幾十門之多的藝術課程,一方面滿足學生人文素質發展、開闊和培養形象思維、陶冶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讓學生從緊張的理工科學習中放鬆精神和情緒,從而更有利於科學創造。美國大學也十分重視創業課程的作用。據調查,37.6%的美國大學在本科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23.7%的大學在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38.7%的大學同時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創業課程。關於教學方法,美國大學特別重視小型討論班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如1999至2000學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共開設5735門本科課程,其中52%的課程為8名以內的學生開設,75%的課程為15名以內的學生開設。這種人才培養的方式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思維批判性、創造性習慣和精神的養成。同時,他們十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如MindandHand(動手動腦)既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也是他們的課程模式。
人文環境的營建。其一,重視「追求科學、崇尚真理」和「對國家負責」的大學使命和大學精神文化的營造。大學應使大學里的學者和學生熱愛學問、忠誠學問並獻身學問,這既是大學的本分,也是大學對國家負責的資本。然而,我國不少大學缺乏這樣一種以科學為己任的使命意識,更沒有將嚴謹治學作為研究科學的第一要務,浮躁、急功近利,媚上、媚錢和媚俗。在這樣一種缺乏崇尚科學、追求科學的精神,缺乏以科學精神為人類和國家作出貢獻的使命文化的環境里,能有幾人安於做真正的學問和科學研究?其二,重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學生的包容文化的營造。美國耶魯大學雷文校長被問及中國學生有什麼缺點時說:「中國學生太聽話了。」一所期待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學,首先應該有一種能容忍並鼓勵學生進行學術質疑和批判的人文環境。大學正是有不同學術思想的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不斷交鋒,學術才獲得發展的條件,學生才能從大學及教師中獲得學術應有的精神。早期的清華大學能培養出一批如錢鍾書、楊絳、季羨林、費孝通、曹禺、吳組緗等名家大師,也得益於其容忍「狂生」的包容文化。其三,重視培育大學競爭意識的文化營造。在美國不少大學都有自己競爭的目標,如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等都是彼此競爭的「勁敵」。大學之間的競爭不僅激發大學的生機、活力和動力,同時也會有力地促進學生不甘示弱、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我國大學包括某些著名大學當前的問題是,不僅缺乏與世界優秀大學進行人才競爭的實力,更缺乏與之競爭的意識,尤其在人才問題上各校之間似乎保持著高度的友誼,彼此極少有人才的競爭和流動,這種狀況對一流大學的建設並非有利。
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
法國教育社會學家埃米爾·塗爾干指出,教育的成功取決於教師,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決於教師。世界各國著名大學的共同經驗證明,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既是決定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所在。正因此,美國耶魯大學的校長在開學典禮上都要驕傲地告訴新生:在耶魯,教導你們的教師都是各自研究領域中的國際級領先者,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為知識的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優秀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學科專業的指導方面,更在於由他們帶給學生的追求科學、獻身科學、嚴謹做學問的精神和思考、研究問題的方法,以及由他們形成的知識至上、真理至上的優良教風和學風。
對照我國大學,有學者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不少老師已經淪為教書匠,教學不是智慧的啟迪,而是程式化的知識灌輸,機械地記住結論。更嚴重的是,我們既缺乏一批把追求科學、追求創新視為自己學術生命的高水平的學術領袖型教師,而且缺乏美國大學那種把發現、培養、扶植優秀學生視為教師天職的教師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我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主要是教師隊伍水平的差距。我們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學科帶頭人缺乏,教風和學風不良,教育理念落後,教師人事制度刻板,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教師。明智的大學領導者,必然把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擺到學校發展戰略最重要的位置,必然集中優勢資源,創造各種條件促進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形成與發展。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否則大學以及「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都失之意義。
7. 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1952年,在美國紐約開了一個美國物理學會年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阿爾弗雷茨每年都出席這個年會,主要是為了得到新思想,通過與陌生人交談,與年輕人交談,來獲得新的啟發。當時他做的實驗物理學在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夠直接觀測基本粒子。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電子組成,原子核由中子、質子組成。電子、質子、中子是基本粒子,它們構成原子,構成物質世界的一切。但當時物理學界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直接觀測到基本粒子。在會議最後一天午餐時,他旁邊坐了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是芝加哥大學28歲的博士後格拉塞。格拉塞說,由於被安排在最後一場演講,自己很擔心沒什麼人會來聽報告。阿爾弗雷茨也說:「是的,我也沒有時間聽最後一個報告了。你要講的是什麼呢?」格拉塞說,他受啤酒冒氣泡的啟發,產生一個想法,可能用來建造探測基本粒子的裝置——氣泡室。他的話開啟了阿爾弗雷茨的思路。回去後,阿爾弗雷茨和同事立馬動手,8年後,終於做出了液氫氣泡室,將格拉塞的想法變為現實。變成現實之後,已與格拉塞的設想完全不同:乙醚換成了液氫,體積也擴大了許多,功能更不可同日而語。他們觀測到基本粒子之後,物理學界轟動了,大家覺得那一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定會頒發給阿爾弗雷茨,但最後卻出人意料地只授給了格拉塞。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科學界的共識:科學上最偉大的進展都是來自於新思想;最好的創新人才,是那種最多地提出新思想的人。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是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就是最善於產生新思想的人才。 新思想是科學發展最重要的源動力,這一點格拉塞是一個例子,科學史上還有很多更好的例子。其實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原始創新,都是來自於年輕人。比如牛頓發明萬有引力、發明微積分,是什麼時候?是他二十幾歲在劍橋學習的時候。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是什麼時候?是他二十幾歲大學剛畢業,還沒有找到工作,經過朋友家長的介紹,到瑞士的國家專利局做職員的時候。數學上還有一個更突出的例子,就是伽羅華。在他還是一個中學生的時候,伽羅華就注意到數學上一個幾百年懸而未解的難題——高次方程的根號解。他用群論的方法,證明了一般的五次以上的高次方程沒有根號解,而且導出了特殊的高次方程能夠有根號解的條件。 創新人才就是像愛因斯坦、牛頓、格拉塞、伽羅華這樣的人才。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跳出傳統思想的束縛、產生新思想,他們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素質:能夠跳出框框束縛的批判思維能力,以及高超的洞察力、想像力、注意力和記憶力。這些素質比知識多少、經驗是否豐富更為重要。 第一種素質是批判思維能力。年輕人的思想最不保守,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最少,所以最容易擺脫傳統思維的框架,跳出來,產生新思想。2004年獲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阿貝爾獎的數學家阿迪亞這樣說過:「如果你待在一個領域的時間太長,你就像其他人一樣思考;如果你是個新人,你就不會受周圍人觀念的局限。越年輕,你就越有可能做出真正原創性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年輕人最容易產生新思想。所以,科學界的共識是,最成功的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教育,特別要注重保護年輕人的新思想,鼓勵年輕人的批判思維能力。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教育。 第二種素質是想像力。想像力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是人類能夠戰勝環境、戰勝其他動物、成為自然界主宰的最重要的因素。想像力是什麼東西呢?就是人類的大腦利用已經知道的東西,去構造出現在還不存在的東西。因為想像力能構造出現在還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它是人類一切知識的源泉。想像力對創新性工作的重要性,在愛因斯坦身上最鮮明地表現了出來。他有一句名言,就是「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本人就是一個具有超高想像力的人。他上中學的時候是19世紀末葉,那時經典物理學已經成熟了,其兩大支柱——牛頓力學和電磁場理論已經產生。愛因斯坦學了這些理論之後,就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我能夠用光的速度隨著光一起跑,我將看到什麼現象?他的想像力就告訴他,用牛頓力學,我跟光一起跑,那麼光就相當於靜止了,這個時候我看到的是凍結的電磁場和電磁波。但是,用電磁場理論來看,電磁波會凍結是完全不可能的,電磁波是動態的、永遠不可能凍結的,一凍結就沒有電磁波了。也就是說,愛因斯坦在中學時候就發現了經典物理學兩大支柱互相矛盾。這就是他的想像力。想像力,在人類中間應該說是司空見慣的,是很多人在幼兒階段、青少年時期都有的,只不過後來被壓抑、被扼殺了。 第三種素質是洞察力。洞察力跟想像力一樣重要。洞察力是什麼?就是一個人在面臨復雜事物的時候,不是靠推導,而是憑直覺,一下子找出復雜事物的關鍵和規律,然後找出辦法來。真實的東西太復雜了,絕不像我們的課本上那樣,更不像我們的習題或考試題那樣,被簡單化、被抽象化。真實的東西是什麼因素都有的、錯綜復雜的,因此需要人的洞察力去找到它的規律和關鍵。我還是舉愛因斯坦的例子。愛因斯坦在他的回憶錄中認真解答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在蘇黎士聯邦理工大學上大學的時候,為什麼不去學數學,而是選擇物理學。物理學是最差的專業,物理學院沒有大師,而且當時人都不看好物理學的前景,也不好找工作。愛因斯坦畢業後確實沒找到工作,他到聯邦專利局做過職員就是個例子。但是愛因斯坦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個專業。為什麼?愛因斯坦回答說,他剛進大學時受勸告也想過學數學,但他去數學系了解之後發現,數學有很多分支,他對每個分支都沒有感覺,找不出關鍵問題在哪兒,他覺得每個分支都可能耗盡他一生的時間而碌碌無為。而他到物理系一看,雖然物理學也有很多分支,但他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知道物理學哪些問題重要、哪些是關鍵、哪些是微不足道的。愛因斯坦沒有世俗的觀念,他並不考慮就業怎麼樣,所以就選了物理專業。愛因斯坦選擇學物理,完全是憑他的感覺,他對物理很有感覺。這個感覺就是洞察力。 第四種素質是記憶力和注意力。記憶力不需要多說,大家都知道記憶力好不好對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對所有職業人員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說一下注意力。大家對注意力的關注現在還不太多,實際上注意力是傑出創新人才必不可少的。我們說愛因斯坦是高度創新人才,是因為他的注意力非比尋常,他的朋友在他逝世之後就說,愛因斯坦這個人跟常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能以常人只能集中注意力幾秒鍾的強度集中注意力幾個小時乃至一天。他能這么超強度地集中注意力,所以他思維的深度就很深,他就能夠找出常人看不見的規律。格拉塞、伽羅華等人也都是這樣。注意力是創新能力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創新能力的幾種素質大都是來源於天賦,天賦這個東西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只能被壓抑。而年輕時候被壓抑的這種創新能力,到適當的時候,如果用適當的方法,並在適當的環境下,是可以充分恢復的。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中國留學生到國外後經歷過的事情。我們以前也是應試教育,也是知識傳授型教育。很多中國學生到了國外,在好的環境之下,他們的創新能力就會慢慢恢復,所以有不少中國學生在國外做出了傑出的成就。楊振寧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楊振寧年輕時候在國內接受的是知識傳授型的應試教育,然後他到國外讀研究生,重新享受了一次素質能力培養型的創新型教育,所以他有很好的背景。 楊振寧有一次講話,回憶他的創新能力是怎麼培養起來的。楊振寧講,他當初在西南聯大學物理的時候,在名師的指導下,量子力學的知識已經都掌握了。但是這種掌握只是應試教育的掌握,他對於這些知識是怎麼得出來的一無所知。後來到美國,他的導師是當時的物理大師、美國的「氫彈之父」泰勒。泰勒有非常多的新主意。他每天上班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抓住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話,說他又有什麼新主意了。他講著講著往往自己發現錯了,就不講了;或者別人給他指出錯誤,就停止了。但是,他一個禮拜如果有20個主意,哪怕有一個站住腳了,那他的創新就不得了。所以泰勒這個人,創新能力特別強。泰勒給學生上課是從來不備課的,他經常很忙,該上課的時候就來了,來了問學生「上次我講到什麼地方了」,學生告訴他講到哪兒了,然後他就在黑板前邊想邊講。再偉大的大師,如果沒有準備,邊想邊講都免不了誤入歧途。這個時候楊振寧就很興奮。因為量子力學楊振寧已經學過,知道泰勒要出錯了。他不是幸災樂禍,而是覺得這個時候是最好的機會來觀察泰勒這樣的物理學大師是怎麼發現錯誤的、怎麼解決錯誤問題的、怎麼找到新辦法的。他描述說這時泰勒的腦袋好像伸出了很多天線,到處探測看看出路在什麼地方、問題在什麼地方。所以他有機會從泰勒身上觀察到物理學大師是怎樣思考問題、怎麼解決問題、怎麼感覺到困難、又是如何想到辦法解決困難的。這些是課本之內得不到的。這是楊振寧覺得學習上最有收獲的地方。 楊振寧講了這個故事後,還講了另外一個故事,就是他跟著泰勒讀研究生時,經常被泰勒帶著去參加系裡教授們每周一次的聚會。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天南海北地議論當時發生的各種事,沒有人准備作學術報告,但是大家互相分享各種信息。有一次一位教授講某個實驗室做了個實驗,觀測到一個現象,應該是一種基本粒子,但是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他講完了,泰勒就說:「噢,我能夠解決這個基本粒子,我知道它是什麼東西。」然後就給大家講。泰勒最終沒有講下去,因為人家給他挑出了很多毛病。但楊振寧回去之後仔細思考,發現泰勒的錯誤只是一個小錯誤,如果把這個錯誤修改了,就通了。於是,他第二天寫出了一篇論文,這是楊振寧一生中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這篇論文,就是他從大師們的互相爭論中受到的教育、啟發。這個例子很生動地告訴我們,創新素質如何能夠恢復、如何能夠進一步培養,最關鍵的是要有濃厚的研究氣氛,要跟一群一流的研究人才在一起。創新素質和能力,不是說誰教你,或者寫本書你看了這本書就會的,不是說一二三四五幾個步驟怎麼做就能恢復的。創新能力的恢復,必須要有身臨其境的感悟,才能明白它是怎麼一回事。就像寫小說,找個小說家給你講要點一、要點二,你還是寫不出好小說,你必須到生活中間、從閱讀當中去體會,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小說家。
8. 企業應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
一、企業要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思維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思為行之先。在創新活動中,沒有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作用,是不可能具有創造性成果的。掌握了創造性思維方法,在思維方法上就有了求異性,在思維狀態上就有主動性,在思維結構上就有靈活性,在思維運行中具有綜合性,在思維表達上就有新穎性,那麼,其思維成果也就一定具有很強的開拓性和效用性。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這充分說明了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因此,企業要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方式作為首要任務來抓。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意識教育,幫助創新型人才主動在思想上接受新、認識上感知新、思維上思考新,樹立起強烈的「我要創新」、「創新舍我其誰」的創新意識。要經常性地對創新型人才進行分析力、推理力、思維持久力、飛躍力等創新思維訓練,幫助創新型人才突破從眾思維、權威思維、經驗思維、書本思維等常規思維瓶頸,掌握聯想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培養人才大膽幻想,敢於質疑,善於聯想,提高敏銳的觀察力,擴展創新型人才的創新思維視角。其次,要在實踐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創新能力。創新型人才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掌握了創造性思維方法,就能自覺地開展創造性工作。因此,要動員和組織創新型人才到群眾中去,到企業生產、管理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在具體工作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材料到文秘114 wenmi114.com-www.wenmi114.com-網上服務最好的文秘資料站點]
二、企業要營造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氛圍環境
首先要有一個有利於創新型人才成長的輿論環境。要在全社會、企業內樹立和提倡人人都要創新、人人都能創新的理念,大力弘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鼓勵創新,用創新去推動工作,去開創新局面,形成一個沒有創新就是過,創新不罰過的氛圍。無論是企業領導、管理人員、科技人員,還是普通員工,都應把創新看成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振興企業的具體行為,成為廣大員工約定俗成的工作習慣。
二要為創新型人才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用是最好的培養。要大膽使用創新型人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大膽起用那些專業知識豐富,創新意識強烈,而有一些缺點和不足的人才。對這些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的「雙冒尖」的人敢不敢用,不僅體現領導者的胸懷和膽識,還關繫到一個人自身價值的發揮。要本著德才兼備但又不因瑕掩玉的原則,寬容他們的個性和不足,不求全責備,充分發揮他們在專業知識方面的一技之長,發揮他們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潛力。不信任是抑制創新能力的最大障礙。對創新型人才,不應等他們成熟後才去使用,而是要主動地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讓他們盡早接觸課題項目,盡早進行創新鍛煉,催化人才早熟。在使用過程中,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研究資金、足夠的研究時間、足夠的精神力量、足夠的工作責任感。要鼓勵其敢想和首創,但絕不能把創新與越位混為一談,質疑與目中無人相提並論。
三要為創新型人才提供一個保護環境。創新類似於改革,是在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挫折和失敗是難免的。因此,企業要努力營造一個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人才環境,建立創新型人才保護機制。對創新取得的成就要大力鼓勵,對創新型人才暫時的失敗要給予充分理解和寬容,要允許在創新工作中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要鼓勵創新型人才不怕失敗,知難而進,不斷探索。要創造寬松的創新環境和條件,讓創新型人才毫無後顧之憂,專心致志搞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型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企業要培育有利於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機制
更新人才觀念。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戰略是基礎戰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企業領導者要有愛才之心、惜才之情、識才之智、容才之道、用才之藝。要堅持看業績、看能力,徹底糾正單純以學歷、學位為本位的阻礙創新型人才成長的人才評價傾向。要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廢除「藍領」、「白領」差別,打破幹部、工人界限,營造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要在企業內部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
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要採取強化培養與鼓勵探索相結合、崗位鍛煉與對外交流相結合、梯隊建設與團隊建設相結合的方式,把繼續教育與培訓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一方面要建立繼續教育與培養機制,與企業所需專業、技術的大專院校聯姻,建立繼續教育培訓基地,依託培訓基地,提高人才的理論水平。另一方面,企業要實行「實踐鍛煉——成長提高—繼續教育」的培訓模式,讓人才把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成長、成熟,培養造就企業的技術骨乾和創新人才。
完善分配激勵機制。企業一方面要建立創新型人才與創新業績掛鉤的收入分配製度,在分配上向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傾斜,保證創造一流業績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回報。另一方面,要建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創新激勵
機制,建立和完善創業風險投資,鼓勵用管理、技術知識等要素參與分配,採取智力要素以期權、股權等形式實行資本化的分配方式,突出創新者的中長期激勵。同時,對創新型人才除參加正常的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外,還可以給其辦理人身意外和家財保險等商業保險,以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四、企業要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品質培養,奠定創新的基石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敢冒風險的精神。首要的必備的品質就是要有務實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要敢於質疑,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向權威、向書本挑戰。不怕失敗,不怕冷嘲熱諷。要用超前的思維,自由的思想,敏捷的眼光,敢於否定,敢於揚棄。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要創造條件,讓創新型人才多試、多闖,敢試、敢闖。在有意見分歧時,要引導人才在干中求證;有風險時,企業領導要盡快消除他們的顧慮,並主動承擔必要責任。要給創新失敗者鼓勁再鼓勁。要幫助創新者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求得成功,重拾信心。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奉獻精神。創新者要有不計名利,不計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既要考慮創新者必要的經濟待遇和物質利益,但又不能忽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團隊意識培養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沒有奉獻精神,創新者的創新活動將舉步維堅。
9. 如何把自己培養成創新型人才
所謂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夠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人才。創新人格是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方法論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等眾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是創新型人才表現出的整體精神面貌。沒有創新人格,人的創新潛能很難充分發揮。因此,培養創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識、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創新人格的養成。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培養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追求科學、追求真理的激情。崇尚科學、熱愛真理、追求進步的品質是創新的根本動力,是創新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動力、目標與價值導向。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對於一個純粹的科學家來說,對人類自身命運的關注,從來都必須成為一切基礎工作的目的。這句話不僅對科學家適用,對創新型人才同樣適用。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把服務於民族的進步、國家的發展,服務於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作為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根本歸宿。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持久熱情。
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前沿的學術品格。學習與研究要站在科學的前沿,體驗實踐的呼喚,感知時代的脈搏,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有價值、有意義的課題與項目。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培養有問題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學生。有問題意識就是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有綜合素質是指既有科學精神,又有人文素養,能夠從科學與人文兩個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廣泛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堅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對於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一些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因為他們有高於常人的天分,而是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果斷性、自製力、獨立性。創新是一種探索,面臨失敗的可能性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具備不怕挫折、不懼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能夠堅持探索。
培養學生「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科學懷疑、理性批判的精神。缺乏獨立思考,只知道人雲亦雲,就不可能見他人之所未見;缺乏「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不敢超越常規,不敢堅持自己的獨特見解,就不可能發他人之所未發。
要創新,就必須不唯上,不唯書,不唯權威,不唯潮流。愛因斯坦曾精闢地指出,學校應當始終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取得專門知識放在首位。因而,大學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對現有知識進行科學的懷疑和理性的批判,並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