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中國創新型企業

中國創新型企業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57:03

① 中國科技部上市的十家公司有哪些

新浪財經訊 科技部、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昨日在北京聯合公布首批「創新型企業」名單,航天科技(6.90,-0.08,-1.15%,吧)集團、中國石化(7.83,0.40,5.38%,吧)等91家企業在進行兩年試點後,被正式命名為首批「創新型企業」。91家企業大多是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其中大中型企業佔多數,有色金屬等資源類企業占上榜名單超一成。登海種業(16.57,-0.11,-0.66%,吧)等中小企業身影亦現身榜單。

2006年7月,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啟動建設「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以推動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內在機制,制定正確的技術創新戰略,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三部門確定的試點企業共分兩批,計287家。所謂「創新型企業」,是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依靠技術創新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的企業。

據科技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建設「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啟動2年來,試點企業對技術創新的依存度不斷提高,研發投入大幅增加。統計顯示,這些企業的研發經費從2005年的545億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829億元,增長52.1%,約佔全社會研發投入的四分之一;試點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6.74%,遠高於2006年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0.77%的平均水平。

此外,試點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明顯加強,研發人員總量從2005年的17.46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22.01萬人,增長26.4%,其中57家企業建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等研發機構,一半企業與高校、研究所建立了聯合實驗室。這些企業也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申請量由2005年的9300件增加到2007年的17180件,增長了84.7%;軟體著作權授權量從638個增加到4371個,猛增了近6倍。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形成中央和地方聯手推動建設「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的機制,近2000家企業正在不同層面開展試點。科技部和有關部門將針對「創新型企業」和試點企業的不同需求,持續給予支持,引導各種創新要素向它們集聚,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創新型企業」500強。

② 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需要什麼

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未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其具體包括以下五種情況:(1)引進新產品;(2)引進新技術,即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新市場;(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5)實現企業的新組織。根據這一理論,熊彼特將百餘年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長波」。這三個長波的劃分恰好與當時一些主要技術的發明、應用與傳播,以及由此產生的制度變革與經濟增長的過程相一致。 近百年來,創新大潮的興起主要與各國相繼發生的工業化進程相一致,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影響。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上世紀上半葉曾研究過中國傳統社會。他的《儒教與道教》表明,盡管早在宋代中國已經具備了工業化的初始條件,但由於中國沒有基督教新教思想,所以中國停滯了,落後了。不過,這個被學術界稱作「韋伯定律」的結論,在上世界70年代受到了挑戰。因為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起飛,已經證明儒家思想與新教精神一樣,具有「成就動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儒家「成就動機」的證明。 我們看到,美國的蘋果、Facebook等公司的創新活動,均不是政府推動,而是以喬布斯為代表的個人所促成的。現代的市場經濟和市場制度起源於西方,有著深刻的文化和歷史原因。這種文化背景的最重要之處在於「天賦人權」以及廣義上的「條件平等性」,這種平等性使自由、自主成為人們思想觀念的基本要素。但這並不能作為西方市場經濟演進的唯一原因,還要再加上西方民族所獨具的重商主義傳統、騎士式的冒險精神。這種文化特徵帶來了競爭和效率的觀念、利潤和企業發展至上的企業家精神,才使得產權制度和市場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創新成為可能。當然,也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 創新是一種理念的開拓、精神的引領,具有個人主動性。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使得蘋果的每一個產品都不僅僅是一個單純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而是一種理念的化身——簡潔人性化、挑戰現狀、標新立異、追求完美。蘋果的設計和技術都是可以被復制的,但這種產品理念永遠無法被復制,這種理念的創新是帶給蘋果公司產品巨大價值的最重要原因。因此,與其說蘋果是一家賣產品的公司,不如說是一家賣理念的公司。 對於中國而言,目前的創新主要還處於模仿創新的初級階段,對創新的基礎領域投入嚴重不足,離真正的自主創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除了發揮保障性作用之外,在創新投入方面,政府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加大投入。歷史上難度較大的創新在投入上往往是由政府主導的。西方近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技術創新,包括個人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等,一開始也均是由政府主導的。這說明,政府主導的創新模型可以帶來革命性的創新。 就社會及政府的資源配置而言,可以參考「70-20-10」的原則加以配置,70%的資源配置於短期目標的實現活動,20%的資源配置於短期目標相關的活動,10%的資源配置於創新活動。 30多年來,筆者認為出現「中國奇跡」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政府在工業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因此,要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一方面要繼續發揮政府在重大項目上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繼續千方百計激勵個人的主動創新活動,充分發掘其智慧源泉。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③ 中國有哪些創新型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南車集團公司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上海振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④ 創新型企業的戰略

2006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後過渡期行將結束。諸多領域的市場准入進一步放開。一方面,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國內競爭日趨白熱化、國際化;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要在國際市場上直接與外國強勢集團對陣。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考察,中國企業面臨三大嚴峻挑戰:
其一是,經濟實力與跨國公司不在一個檔次,無法發揮規模經營優勢,通過強化高技術研發和兼並科技型企業,在世界范圍內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如果不能通過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在產業高端把自己做強做大,則在新一輪創新密集的國際分工和交換中,面臨日甚一日被邊際化的威脅。
其二是,技術進步缺少歷史的積累,高技術領域處於外國專利包圍之中,重大裝備和基礎軟體依賴進口,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受制於人,有些企業已陷入競爭夥伴的知識產權「陷阱」之中。如果不能立足創新發展和壯大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則關鍵產業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存在拉大的危險。
其三是,品牌戰略還處在初級階段,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名牌鳳毛麟角,在國內市場上,諸多行業被跨國公司凝聚巨大無形資產的著名品牌所主導,巨額利潤從產品定價、技術標准、零部件采購和國產化認證等環節流失。如果不能打響自主民族品牌,還將日甚一日地失去市場財富的優先分配權。
中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重點大型企業是共和國的經濟主流,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先導,民營企業是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生力軍。根據「十一五」規劃,實施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要求在微觀層次上,促進各類企業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把自身創建為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而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的創新型企業,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擁有強大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必須不斷創建和提升著名民族品牌。這是中國創新型企業肩負的歷史使命。

⑤ 中國企業為什麼必須轉型創新

政府工作來報告中指出,要落源實和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更多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研平台建設,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⑥ (17分)在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中國創造」向「中國智造」加快轉變,「貼牌大國」向「品牌大國


(1)①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共中央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對當今世界經濟與科技發展趨勢和內在規律的准確把握,這是黨科學執政的體現。(3分)
② 政府應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通過政府職能的發揮,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養,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從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3分)
③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使我國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保障國家安全,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3分)
(2)①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自主創新體系,在技術研發上也應該讓市場來配置資源。(2分)
② 加強宏觀調控,政府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提高勞動者素質,優化創新環境,提供相關的服務。(2分)
③ 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分)
④ 堅持對外開放,綜合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把技術引進與消化、創新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2分)

⑦ 當前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狀況

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的主要發展模式

自1979年,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杭州應用交叉技術研究所在浙江杭州誕生以來,中國的民營科技企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據統計,到2001年底,全國民營科技企業已經有86100家,技工貿總收入1.5萬億元,企業長期員工已達560萬人。

總結這些企業的發展特徵,可以歸結為三種主要模式:

(1)大量的傳統產業民營企業經過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的「二次創業」過程,發展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科技型企業。簡稱為二次創業型。如浙江寧波的康福得公司,在傳統的人造皮革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實力的基礎上,投入高科技的車載智能導航系統項目,為企業開辟了可持續發展的新領域。

(2)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科技人員或歸國留學人員為主創辦的科技型企業。簡稱為科技人員領辦型。這種類型的科技型企業往往擁有技術先進、市場前景看好的科技項目,因而起點很高,近年來發展也十分迅速。如浙江奉化的波導,最初是由幾個碩士生帶著傳呼機晶元技術自主創業,經過幾年快速發展成為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國內第一大手機生產企業。

(3)外資帶著科技產品或者科技項目進入我國舉辦的科技型企業。簡稱為外資引入型。一般來講,這種科技型企業起點更高,管理水平更好,因而成功率很高。如摩托羅拉公司,盡管其在美國本土業務發展緩慢,但是在中國卻獲得極大成功。目前,該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移動通訊系列產品占據國內該領域的極大市場份額,其中手機產品2001年度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

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新特徵和創新績效

(一)二次創業型

1.創新主體 在競爭中感受到的創新壓力推動和高額利潤引發的創新慾望引導下,企業主自覺地組合創新要素,走向創新之路。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企業家能力,培養了企業家精神。成功者是企業主中的精英,是真正的企業家。

2.創新過程 「要麼創新,要麼死亡」。企業家認識到只有創新,只有走科技型道路才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最終歸宿,所以把主要精力從管理企業,發掘內部潛力,組合內部生產要素中轉向到組合企業外部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中來。從而實現以較少的創新投入得到最大的創新產出。他們在中國企業中最早(超過國有大中型企業)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向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成果、要技術。採取了從購買技術,到委託研發,到合作研發的逐步升級的方式。從企業內部沒有創新組織、研發部門到創建創新管理組織,到引進創新人才,到創建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相聯接的創新隊伍。從而為今後形成自主研發能力打下了厚實的物質基礎。技術創新模式由模仿創新為主逐步向合作創新、自主創新發展,實際上是我國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的必經之路。

3.創新的特徵和績效 這種創新必然是高效率、低風險。其原因在於:第一,企業家是從市場需求出發,以追求最大利潤為創新目的。第二,它構建的廣泛而暢通的創新網路,包括了信息網路、人才網路、裝備網路和中介網路,不但會使這種創新高效快速,而且成功率高。第三,企業沒有力量建立自己的研究隊伍,和研究實驗室,也沒有創新經驗的積累。如果此時一定要加大R&D投入,增加科技人員的比例,獨立設置研發機構,必然是得不償失,花大錢辦不成大事的決策。相比之下,利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使社會的科技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是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因為其裝備和人員是國家供養的,其豐富的經驗是在國家項目中獲得的,用不著再交納學費。同時他們有完整的科技信息系統,這些在企業里是做不到的。而且企業要解決的問題,如新產品的問題,往往是多學科結合的,解決問題時可以將多學科的科研機構組織在一起,是單個企業所望塵莫及的。第四,在一次創業中積累的創業經驗和模仿創新經驗,使其在二次創業時可以運用自如,大大降低了管理風險和市場風險。

這種方式的推廣成熟使中小企業積累了經驗,集聚了人才,為將來的自主創新打下了很好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基礎;傳播了企業家文化,培養了一支企業家隊伍,為我國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並取得勝利儲備了決定性的力量。這些民營的科技型小企業能很快在獲得潛在超額利潤的基礎上而變成大企業。他們代表了中國經濟的未來。如浙江台州的一家醫葯化工企業,最初由仿製國營大廠的化工原料產品起步,在改革開放之初的有利市場條件下,企業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實力。隨後,該企業走上了與國內著名科研院所聯合研發的創新道路,伴隨新產品的不斷推出,企業的經營領域逐步拓展到醫葯中間體和生物化工領域,並具備了獨立開展新產品研究開發的技術實力。

(二)科技人員創業型

這種科技型企業往往起點高,成長性好,與科技結合緊密,與科技進步同步性好。此類企業的創新主要屬於自主創新,當然也有一部分模仿創新的成分。創新過程特點在於:首先,創業過程較長,創新有一定技術風險;其次,創業的科技人員是技術創新的組織者,由於他們對市場把握程度不夠,對企業的管理缺乏經驗,加大了創新的市場風險。所以整個創新活動的風險很大。矽谷即是一例,科技型小企業成功率在10%左右。

雖然我國整個高技術的工業科技基礎差,但是相對傳統產業技術起點高。不過,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比較低的,而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是多數。在這種情況下,成功者大多是以做OEM起步的。因為這些科技型企業自己有一部分技術基礎,通過OEM的方式可以迅速達到規模經濟。一方面能快速跟上世界先進科技水平,另一方面降低市場風險,使企業獲得生存的經濟基礎,可以為以後打自有品牌打下埋伏。台灣IT產業的巨頭宏基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先例,通過給IBM等大型跨國高科技企業作定牌生產的方式,積累了技術和經濟實力,再推出自有品牌已是水到渠成。

(三)外資引入型

如果選擇得當,其起點更高,與科技結合更好,與母公司同步前進,可以使我國產品迅速達到產業前沿水平。雖然核心技術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其產品的示範效應和技術的溢出效應(通過人才流動、零部件配套而引發的技術擴散)對我國產業技術進步產生重要影響。

引進外資的首要目的並不是資金本身。實際上目前中國發展科技產業資金並不是很短缺,據保守估計,目前民間資本約有10萬億元左右。但是由於投資風險很大,又沒有很健全的退出機制,導致民間資金投入高科技的動力不是很足。所以對於發展科技產業,引入資金是第二位的,主要看重的是技術的溢出效應。隨著零配件的本土化生產,技術人員的流動,產品的示範作用使行業技術水平得以迅速提升。中國的汽車行業和家電行業的技術創新過程就是很好的例子,正是由於中德合資奧迪項目的上馬,一汽積累了設計生產紅旗轎車的技術基礎;義大利冰箱技術項目的引入與我國冰箱研究、開發、生產能力的提升;還有彩電技術提升與日資的進入都是這種情況。

這種模式的缺點是核心技術終究掌握在國外,而且跨國公司往往採取獨資的方式,其產品對國內產品有很大的壓製作用,所以不能引進國內能夠達到的技術項目,這種項目的引進是弊多利少。相比之下,超前國內技術水平的高技術項目對國內技術發展有加速作用,其引入是利多弊少。總之,對於外資引入這把「雙刃劍」要趨利避害,區別對待。

中國民營科技產業發展戰略

(一)傳統產業二次創業中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機制

二次創業型是最需要予以關心的。因為在現階段,大量的傳統產業仍然是國民經濟主體,經濟增長、就業和稅收還要依靠傳統產業。據筆者在浙江省的調查,二次創業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國內市場飽和;缺少專業管理與技術人才;研發設計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出口訂單流失;融資難;缺少相關輔導機構的支援。

問題的解決還需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完善和擴大創新網路,逐步由國內延伸至國外。下一步是更多企業以更加完善和更加廣泛的方式建立產、學、研固定網路。由於國內對科技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國內的先行者應該將組合要素的范圍向國外延伸。可以採取與國外研發機構建立固定的合作關系,或者直接將研發機構建在國外等形式。政府要協助企業提升產品品質和設計能力。通過資助大型科研機構的服務企業活動,通過設立海外設計中心,建設全球設計資源網的方式提升產品國際形象和競爭力。

其次,企業家應該更自覺地建立與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研發的創新機構和創新隊伍。有實力的要逐步開始部分的自主研發,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逐步由模仿創新,接受別人的科研成果到自主創新,從沒有知識產權的移植性創新到完全的自主創新。

第三,技術問題。建立由兩項基金委員會參股不控股,民營化運作的產業研發中心,解決行業共性技術和瓶頸技術。同時,鼓勵現有科研院所轉制不轉向,繼續搞科研。

第四,政府要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包括協助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收集商業情報資料,輔助廠商調查現有和潛在的貿易壁壘,組織海外產品展銷團,為企業擴大出口提供融資便利和風險擔保。

第五,為企業引進各種人才提供便利,消除政策障礙;組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軟硬體資源,為民營科技企業培育所需人才。

第六,為進一步提升產業上中下游整合效果,增加企業對市場反應速度,應該選擇支柱行業和重點發展行業,通過建立企業信息化標准等方式,推動供應鏈和需求鏈電子商務的開發應用。

(二)科技人員創業中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機制

雖然創新風險很大,但是科技人員創辦的民營科技企業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希望,必須予以大力扶持。據筆者在浙江調查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自有資金不足,財務結構薄弱,會計制度不健全,從銀行體系較難取得資金支持,企業對會計制度及財務報表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導致報表失真;對新辦企業,所需用地或營業場所費用負擔沉重;新辦中小企業較大企業更不容易吸引及培訓所需人才,且人才流動性太大,降低了創新能力;科技應用、經營管理知識技能的引入較慢,信息不靈;營銷渠道不暢;環保、勞動保護、社會保障等要求日高,成本增加,新辦企業不堪重負。

問題的解決還要從多方面著手:

首先,總結和宣傳科技人員創業模式的成功經驗,宣講創業和創新。利用多種傳播手段,包括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網路和各種專場報告會、交流會等,宣講創業和創新經驗。

其次,建立以「輔導」為中心的中介機構,由國家出資建立,無償服務於科技型中小企業。對於認定的民營科技企業,或者政府基金項目,在採取經濟資助之外,還應該提供專家輔導。輔導的重點在於: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內部稽核審計制度診斷性輔導;協助企業健全上市前的各項必要准備;協助企業改善財務結構。這里的輔導不同於服務,服務是針對所有企業,而輔導的對象只是部分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企業。而且,還應該根據科技型小企業集群發展的特色,對區域小企業作集體輔導,主要內容有:改善集群企業經營的管理;加強區域集群產業發展組織;產品形象包裝設計;大型專業產品展銷活動;教育培訓;營銷渠道建立;新產品研發;區域發展環境規劃;輔導成功經驗總結與宣傳;評選優秀示範企業與輔導成果觀摩等。

第三,由政府出面挑選企業經營好、為人熱忱、且在地方有良好信譽的企業負責人、經理人及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經營管理專家,組成民營科技企業榮譽指導員團隊,義務開展企業咨詢服務工作,收集並反映民營科技企業的要求,落實各地的輔導服務工作。

第四,國家設立國家財政為主的擔保基金和創新基金。只給政策不能也不可能全面而廣泛,而只能以建立國家基金的方式為核心,同時引導民間資金參與。在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基礎上,擔保基金的擔保比例可適當擴大為1:20。而且,擔保基金要設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經營風險及管理風險進行專業評估。對於創新基金科技項目,經專家評審後,部分給予無償支持,部分給予免息支持,部分給予低息支持,並要求自有資金配套。

要使兩個基金有效持續運作,首先要建立誠信體系,信用記錄優良的可以優先接受各項支持和優惠。其次要建立由各個行業專家組成的評審隊伍,為兩個基金服務。此外,金融界為企業科技產業化項目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提供新的資金融通手段。如可轉換債券發行與交易,股票櫃台交易,代理科技創新基金、新產品補貼、技術改造貼息一整套資金安排。

第五,政府統一規劃建立科技產業園區,建設標准廠房,出租給企業用於科技產業化項目。動員政府和民間資金,為企業科技產業化項目快速取得小額周轉金貸款提供便利渠道。

第六,降低民營科技企業和各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門檻,以利於更多中小企業能夠享受到各項稅收政策優惠。同時,也要採取有效措施以保證現行優惠政策能夠落實。鼓勵企業並購活動,保證並購前企業享受的各項稅收優惠在並購後能夠繼續享受。

(三)引入外資發展科技產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機制

探討外資主要問題在於如何擴大外資高科技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根據筆者在江蘇崑山、上海嘉定和浙江寧波、台州的調查,發現當前引進外資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已引入外資的技術水平不夠高;產業導向不夠明確,各地盲目引進,沒有考慮當地產業的集聚特徵;傾向於採取獨資的形式,技術溢出效應大打折扣。

為此,提出主要解決措施如下:

第一,調整外資政策,突出對高新技術外資企業的優惠措施,推動引入外資技術水平的升級。特別是國內投資環境一流的地區應該在戰略上從全面引進提升到側重高新科技外資企業的引入。

第二,各地應根據本地區產業集聚特徵,積極引入與本地產業關聯程度高的外商投資,爭取在本地開展零配件的配套協作,盡可能多的利用本土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第三,推動內資科技企業與外資企業開展合資、合作。直接藉助外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本國科技產業,提升本國科技水平。

第四,鼓勵在外資企業工作的技術、管理人才流動到內資科技企業工作。有條件的內資企業也要加大引智力度,利用一切機會提升科學技術水平。

第五,積極溝通內外資企業的信息交流,採取零部件配套協作會、產品展示會等方式加強放大外資企業的產品、技術示範效應。對於在本地采購零部件,僱傭本地雇員的外資企業應該予以鼓勵措施。

為了充分動員民間資金來發展科技產業,有必要重新對民營科技企業予以界定。可以明確民營即是非國有控股,包括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各種非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和三資企業,在此基礎上可以歸納出民營科技企業的三種發展模式:二次創業型、科技人員創業型和外資引入型。這三種民營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各有其特徵,其發展的制約因素也各不相同。對於二次創業型,最為關鍵的是提升技術水平,因此採取的對策中首要的和關鍵的就是要完善創新網路;對於科技人員創業型,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如何改善經營管理,因此建立全面的企業輔導制度是勢在必行;而對於外資引入型,一方面要大力引進高新技術外資企業,另一方面要著重擴大外資科技型企業的技術示範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

⑧ 創新型國家的我國情況

所有重大創新都源自重大理論創新

⑨ 為什麼中國出不了蘋果這樣的創新型公司

從自身而講首先是蘋果公司獨特的企業文化,這是企業的靈魂;其次是明確卓越的的品牌定位,產品策劃與持續的創新力;再次是完善的企業內部發展與約束機制,保證了蘋果內部的「法制」而不是「人治」。從外部講首先是美國成熟的客觀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其次是美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與鼓勵創新的法制環境;其三是發達的金融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為卓越的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投入、職業經紀人及高素質的員工。中國的企業最缺乏的上述的外部條件吧,其中各種山寨、模仿、侵權,是企業創新的成本太高、代價太大、成功率太低。

⑩ 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區別

1、國家創新型企業的話,對年銷售收入有要求,至少達到一個億以上,但是高新沒有這個要求。

2、 國家創新型企業,政府每年都專項資金的撥款給企業搞研發和創新,高新企業沒有,但是高新企業有享受15%所得稅稅率的優惠(正常企業是25%)。

3、國家創新型企業有名額限制,高新申報沒有,達到條件就可以申報,可以通過認定。

具體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資料,推薦一個叫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資料大全」的博客,裡面很多高新常見問題和問答,可能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