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地動儀
『壹』 第一個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他發明了地動儀。
除了渾天儀外,張衡在世界科學史上另一個不朽的創造發明——地動儀,就是在他第二次擔任太史令期間研製成功的。發明於公元132年(陽嘉元年)的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儀器。地動儀的發明,在人類同地震作斗爭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從此,開始了人類使用儀器觀測地震的歷史。
據《後漢書·張衡》記載,地動儀是用青銅鑄成的,形狀很象一個大酒樽,圓徑有8尺。儀器的頂上有凸起的蓋子,儀器的表面刻有各種篆文、山、龜、鳥獸等花紋。儀器的周圍鑲著8條龍,龍頭是朝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8個方向排列的,每個龍嘴裡都銜著一枚銅球。每個龍頭的下方都蹲著一隻銅鑄的蟾蜍,蟾蜍對准龍嘴張開嘴巴,象等候吞食食物一樣。無論哪個地方發生了地震,傳來地震的震波,哪個方向的龍嘴裡的銅球就會滾出來,落到下面的蟾蜍嘴裡,發出激揚的響聲。看守地動儀的人聽到聲音來檢視地動儀,看哪個方向龍嘴的銅球吐落了,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這樣一方面可以記錄下准確的地震材料;同時也可以沿地震的方向,尋找受災地區,做一些搶救工作,以減少損失。
張衡地動儀的內部結構原理,史書上的記載非常簡略,使人無法詳知,這是很令人遺憾的。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工作者,憑借他們所掌握的現代科學知識,依據《後漢書·張衡傳》的有關記載,參照考古資料,經過多方面的探索,終於考證推論出1800多年前張衡製造的地動儀的機構原理,並且設計了這座儀器的想像圖。
在國外,過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3世紀,古波斯才有類似儀器在馬拉哈天文台出現;而歐洲最早的地震儀也是出現在地動儀發明1700多年以後了。
『貳』 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地動儀(候風地動儀)是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於公元132年發明的;並於公元138年記錄到隴西大地震。
『叄』 張衡的地動儀 發明故事
張衡觀天察地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獃獃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著,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為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
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裡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制「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里,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著,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准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後來,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壇子,四周鑄著八條龍,每條龍口裡含著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著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是偉大的,這是由於他從小就愛科學,勤奮地學習鑽研和不懈地觀察實驗,而且能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自己刻苦研究、創造才獲得的。
『肆』 地震儀是誰發明的
中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 這架儀器是銅鑄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周鑄著八條龍,龍頭對著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8個方向。龍嘴是活動的,都銜著一顆小銅球。每一個龍頭下面,又放了一個張大了嘴的銅蛤蟆。要是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正好對著這個方向的龍嘴會自動張開,銅球恰好落在銅蛤蟆嘴裡。 地動儀製成後,安置在當時的京都洛陽。在公元138年的一天,洛陽和往常一樣,周圍並沒有什麼動靜,但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銅球落了下來,說明洛陽的西方發生了地震。可是洛陽人卻沒有感覺到,一些學者和官僚們紛紛議論,有的人還譏笑張衡的地動儀不靈。過了幾天,隴西(現在的甘肅省西南部)有人來報告,那一天當地發生了地震,大家才贊嘆地動儀真是靈敏、准確。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開創了人類使用科學儀器測報地震的歷史。長期以來,中外科學家一直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利用慣性原理設計製成的,能探測地震波的主沖方向。在科學技術還很落後的2世紀初能做到這一點,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它比歐洲創造的類似地震儀,早了1700多年。
採納哦
『伍』 是誰發明了地動儀,什麼時候
候風地動儀是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又一傳世傑作。在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濫、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
『陸』 地動儀是由誰發明出來的
張衡是東漢時期發明家、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從小聰慧過人,對日月星辰特別感興趣,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就是由他創造出來的。
『柒』 我國的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地動儀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張衡發明的,這台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測試地震的儀器,比歐洲發明的地震儀要早1700多年。東漢時期,我國的地震很頻繁,在張衡任太史令前的30年中,有23年都發生了地震。有一年都城洛陽發生大地震,地面陷裂,地下湧出洪水,房屋倒塌,許多人遭災,被迫背井離鄉。為了減輕地震給人民帶來的災害,張衡開動腦筋,設計出了地動儀。
『捌』 世界上的第一台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漢章帝在位的時期,東漢的政治比較穩定。到漢章帝一死,繼承皇位的漢和帝才十歲,
竇太後臨朝執政,讓他的哥哥竇憲掌握了朝政大權,東漢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在這個時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張衡。
張衡是南陽人。十七歲那年,他離開家鄉,先後到了長安和洛陽,在太學里用功讀書。
當時洛陽和長安都是很繁華的城市,城裡的王公貴族過的是驕奢淫逸的生活。張衡對這些都
看不慣。他寫了兩篇文學作品《西京賦》和《東京賦》(西京就是長安,東京就是洛陽),
諷刺這種現象。據說他為了寫這兩篇作品,經過深思熟慮,反復修改,前後一共花了十年工
夫,可見他研究學問的精神是很認真嚴肅的。
但是張衡的特長還不是文學,他特別愛好數學和天文研究。朝廷聽說張衡是個有學問的
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宮里做郎中,後來,擔任了太史令,叫他負責觀察天文。這個
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興趣。
經過他的觀察研究,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射才反射出光來。他還認為
天好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種學說雖然不完全精確,但
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說出這種科學的見解來,不能不使後來的天文學家欽佩。
不光是這樣,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測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
星辰等天文的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力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
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
響到好幾十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坍,還死傷了許多人畜。
當時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有的還趁機宣傳迷信、欺騙人
民。
但是,張衡卻不信神,不信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
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像一個酒壇,四圍刻鑄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
著。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制的蛤蟆,對准龍嘴張著嘴。哪
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
里,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按
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附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
大夥兒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
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
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信服。
可是在那個時候,朝廷掌權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張衡這樣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
用,反而被打擊排擠。張衡做侍中的時候,因為與皇帝接近,宦官怕張衡在皇帝面前揭他們
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講張衡很多壞話。他被調出了京城,到河間去當國相。
張衡在他六十一歲那年病死。他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
『玖』 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公元138年的一天,在距當時的東漢都城洛陽有一千多里的隴西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幾天後,報信的人騎馬趕到京城報告皇帝,大家才知道這件事。一旦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全城都轟動了,原來前幾天早就有一個人用一個儀器測出了它的方向,但當時並沒有一個人相信。這一下,發明了這個儀器的人名揚全國,甚至有人把他看作聖人。
這個人就是張衡,而他發明的這個儀器叫地動儀。張衡出生在南陽縣石橋鎮。他的祖父曾經做過官,但因為為官清正,家中並沒有什麼財產。張衡的父親去世後,他家的日子變得艱難起來。
張衡從小愛讀書。除了讀書以外,還經常觀察工匠們幹活。要不就擺弄竹片、樹枝,做些精巧的小玩意兒給朋友玩。在石橋鎮,幾乎沒有比他更心靈手巧而且有學問的人了。但他一點也不滿足,決定到外地去游學,以增長學問。
在當時,長安是西漢的都城,洛陽又是東漢的都城,人們合稱他們為「二京」。張衡決定到「二京」游學。他辭別家鄉,首先向西到長安去,開始了他的游學歷程。一路上,他四處拜訪有學問的人,並把聽到和看到的事都記了下來。在洛陽,他結交了許多有學問的人,其中崔瑗便是他的一個好朋友。崔瑗對天文歷法很感興趣,在他的影響下,張衡漸漸開始愛上了天文歷法。
由於勤奮好學,張衡很快便成了洛陽城的著名人物。有一次,南陽太守派人來告訴張衡,推薦他去當官。但他謝絕了。他認為做不做官不要緊,要緊的是研究學問。後來官府又幾次派人來請張衡去做官,他都沒有答應。
幾年過去,張衡學問大有長進,名聲也越來越卓著了。但他家的生活越來越困窘,正巧南陽太守鮑德又來請他去做官,他想到鮑德是一個有道德有學養的人,就答應了他。於是,張衡在鮑德的手下做了一名主簿,負責處理和起草公文。
在鮑德的手下幹了一段時間,張衡幫助老百姓幹了許多好事,不斷顯露出他的才幹。鮑德見他果然有才幹,更加信任他了。他又建議鮑德建立了郡學,供讀書人學習。不久,他又把自己的游學經歷寫了下來,這便是著名的《二京賦》。他前後用了十年時間,才最後寫成。這篇賦一寫成,立刻轟動了京城。讀書人爭著閱讀傳抄。不過因為它篇幅太長,沒有流傳下來。
後來,鮑德被調到京城當官,張衡便又回到家中專心研究起學問來了。他開始研究《玄經》,這是一本研究宇宙現象的哲學著作,也談到了天文歷算等問題。這本書對張衡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從此把興趣轉移到對宇宙現象的探索里。
有一年,東漢皇帝漢安帝下令,要全國各地推選有學問的人到洛陽做官,張衡也被選到了京城,由於他對天文歷法有深入研究,朝廷便任命他當太史令,負責天文、歷法、氣象、地震等方面的事。張衡從此更專心地研究天文學了。他每天都在認真地觀察著星空,不論嚴冬還是酷暑。通過長期的觀察記錄,張衡把它都寫在一部叫《靈憲》的書里。到現在這部書在天文學史上還佔有極高的地位。
張衡不但寫書,對觀察到的現象加以理論總結,而且將這些加以實踐,從而創造出能實際操作的天文儀器。前面說過的地動儀便是一例。另外他還發明了渾天儀。這是一種天文儀器,可以反映天上星星的變化。
渾天儀的製作精巧:他先找來一些竹子,用刀將它劈成片,然後在它們上面刻上度數,再將這些竹片編成一個圓球。然後請木匠將它做成一個木模,再燒鑄成鐵球。他又想出用漏壺滴水的辦法,推動儀器自己轉動。他通過計算,在儀器內裝了精緻的齒輪,當漏壺不停地滴水時,帶動儀器繞軸緩緩地旋轉起來。漏壺中的水經過一天一夜滴完,儀器也正好轉完了一圈。為了說明這個儀器的結構和原理,張衡還寫了一本書叫《渾天儀圖注》。根據這本書,人們可以知道漢代的渾天儀是什麼樣子,漢代的人是如何理解天象變化的。
由於張衡生性耿直,得罪了不少人,他們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皇上相信了他們的話,便把他調離了京城,到河間任太守。但在河間做太守期間,因為和河間王劉政發生矛盾,他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學問又無法再鑽研下去,終於在苦悶中與世長辭。
『拾』 誰發明的地動儀他是哪個朝代的
張衡發明了候風抄地動儀襲,他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出生在南陽的一戶官宦世家。他是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制圖家和地理學家。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