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歷史的創造者
『壹』 所有人都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個說法對嗎為什麼運用馬克思原理分析
歷史的創造者屬於所有人民的說法是對的。因為: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是唯物史觀重要的社會歷史范疇。它有量的規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數;同時又有質的規定性,它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在階級社會中,包括一切對歷史發展起著促進作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不管歷史的情況如何變化,人民群眾的主體和穩定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人民群眾對於歷史發展具有決定作用,它全面地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還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
唯物史觀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創造活動本身要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社會歷史條件,是指一切現存社會要素的總和,大體上分為經濟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三種類別。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其中生產力對人們創造歷史的作用具有決定的意義。
『貳』 什麼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
1.毫無疑問歷史的創造者是人民群眾,人民創造歷史,英雄順應歷史潮流引領。
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是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因素有哪些,人,資本,技術等,說到底還是人。
『叄』 人民群眾為什麼是歷史的創造者呢
第一,人民群眾是物質生活的創造者。整個社會所需的衣食、生產用品都是由人民群眾所提供的。
第二,人民群眾也是精神生活的創造者。在浩浩湯湯的歷史進程中,人民群眾的偉大智慧和源源不絕的創新思維為社會提供了用之不絕的精神財富。
第三,人民群眾還是社會變革中的中堅力量,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人類歷經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或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演變過程,每一次變革都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的革命斗爭。
正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進步,因此人民群眾才在社會變革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自然人民群眾也就是歷史的創造者。
擴展材料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看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看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肆』 如何理解「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1、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們為了能「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 MN X1-32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①勞動人民的直接創造。
②傑出人物的群體效應。
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
李嘉圖——馬克思——列寧
屈原——杜甫——毛澤東
《沁園春·雪》「昔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社會變革是先進的社會集團斗爭的結果,而不是少數英雄豪傑的個人行為。古羅馬奴隸制帝國的滅亡,不是斯巴達克一個人的功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不是克倫威爾一個人的業績,無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廣泛的革命,更不能依靠少數人包打天下。
『伍』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經典的誤解(一) 我們一直以來接受著這樣的「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句話寫在我們中學的政治課本里和大學的公共課教材中。一開始我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後來接受了另外一些教育,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使我陷入了困惑。 何謂人民?教科書和老師都告訴我們:「人民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和敵對分子不屬於人民。」但這個概念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比如,「被剝削政治權利的人」在被剝奪政治權利之前是否屬於人民?如果是一種錯誤的剝奪,他算不算人民的一員?「與人民為敵的人」如何界定?這個概念是不是適合古代社會?如果不適合,古代社會又是如何定義人民?如果適合,皇帝算不算人民?他不是最大的剝削者嗎?他是不是敵對分子?好皇帝和壞皇帝的區別在哪裡?不管怎麼界定,總會有人不是歷史的創造者。 看來老師沒有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於是我們求助於專家。有一個專家的定義比較中肯。他認為:人民只是一個政治概念,其內涵和范圍可大可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歷史問題面前,人民的范疇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值,或者可以這樣界定人民:人民是占據國民主體的力量,這只力量反映了該國的主流民意,凡是為主流民意出頭的政治力量就擁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人民是倡導或者順應主流民意的團體的政治基礎,也就是該團體的「人民」。 他的意思是說,不同時間不同團體都有自己的「人民」。而且人民並不一定都代表進步和正義,只是反映主流民意。 這樣就會得出一個結論:歷史只是一部分人創造的。而且,歷史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卻又站在主流民意對立面(或稱敵對分子)的人物,卻沒有創造歷史。 看來這不是個好結論。但問題出在哪裡?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閱讀《黎澍文集》,才豁然開朗。黎澍早在1984年就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兩種提法提出公開批評。他在《歷史研究》上發表的《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中說: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物質財富的生產是創造歷史的前提,也是人們第一個歷史活動,並有它自身的歷史。……實際上,創造歷史的前提即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經濟條件,好比是舞台,沒有舞台唱不成戲。舞台提供演出的物質條件,戲的內容必然要受到舞台的制約,只能在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演出,如在奴隸社會的舞台上登場演出的角色,只能是和奴隸社會有關的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但舞台不能決定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戲的具體內容。」 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的生產者就認為只有他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都參與了歷史的創造。 黎澍的文章給不讀原著的那些歷史學家當頭一棒。他們打著維護馬克思主義的大旗,紛紛撰文質問黎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辯護。為了回應反對者的質問,他在1986年又發表了《再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一文,提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命題在邏輯推理上的錯誤: 「我認為可以作出一個判斷:『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觀點完全錯誤,不僅有轉述中產生的錯誤,而且最初提出這個命題的邏輯推理也是錯誤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維護。」 黎澍進而指出,這兩個命題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提法,而分別是蘇聯學者普"尤金和我國歷史學家範文瀾提出的,而在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經典提法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我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這個經典提法是不易誤解的。
『陸』 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還是創作者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柒』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出處,說明誰在哪本書里說的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源自:蘇聯著名哲學家尤金,於1939年從《聯共黨史》的某些觀點引申和附會出來的。
馬克思原話: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
恩格斯原話:
歷史的進步整個說來只是極少數特權者的事,廣大群眾則不得不為自己謀取微薄的生活資料,而且還必須為特權者不斷增殖財富。
簡單的說,這句話是被割裂了,是斷章取義的產物,因為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講究事實與真相,馬恩的本意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會產生特定的歷史結果,人民群眾會推動這種結果的的產生。但是因為蘇聯的無上權威,這個說法在社會主義世界成了金科玉律,被引用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象徵。
『捌』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
從無產階級唯物主義理論來講,無論什麼時代,無論哪個階級領導革命,勞動人民始終都是歷史的創造者,勞動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玖』 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創造者是誰說的
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和創造者是誰說的這句話是誰說的不重要,但是他說的確實是真理,參與者見證者和創造者都是歷史的政治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