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㈠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讀完短文我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假如美好的生活是一件漂亮的毛衣,那科技就是五彩斑斕的毛線;假如美好的生活是一篇生動的文章,那科技就是一個個秀麗的字體。
一天,我正在做數學題,有一道題把我難倒了,我絞盡腦汁去思考,換來的卻是千頭萬緒。怎麼辦呢?我無意中看見了還在「睡眠」中的手機。哈,有了!我打開網路,拍下題目,搜索。不到1秒,它便給予了我回答。感謝馬丁·庫帕,他幫我理清思路,解決了一道難題。
春節到了,我們一家四口回到了老家,然後一起去購物,買了整整一車的商品。走到門口,爸爸發現沒有帶錢包。爺爺十分著急,要回去取錢,爸爸攔住了他說沒有關系,走到繳費口,爸爸打開手機,點開手機的收付款,請收款員一掃,立刻就支付成功了。爺爺看見這一幕,目瞪口呆,他驚訝地說著「這樣可以嗎?」
在回家的路上,爺爺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問爸爸:「剛剛那是怎麼回事兒?為什麼手機一掃錢就付了?是不是能讓錢瞬間變出來?你剛剛拿的又是什麼?」看他那副神情,就像《查理九世》中的問題多多,只是年齡有著天壤之別。
爸爸笑著回答:「這個叫微信支付。它能把存在上面的錢轉到商家那裡,顧名思義就是用手機支付。」爺爺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這樣子付,嗯,差強人意!」我們全都忍俊不住的笑了。
科技充實了我們的生活,讓人心情愉快,讓生活更便捷、美好。以前需要到商店親自去買衣物,現在網購一下就好了,不滿意還能退貨呢;以前需要到飯店去用餐,現在點個外賣就能送到家了,以前行程都是靠走路,現在有了機動車的加入,去哪兒都可以。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㈡ 科幻畫(節能減排,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有很多呢(還要的話去網路hi找我)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24924&cl=2&cm=1&sc=0&lm=-1&pn=5&rn=1&di=2608150480&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911&cl=2&cm=1&sc=0&lm=-1&pn=25&rn=1&di=2393021300&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19061&cl=2&cm=1&sc=0&lm=-1&pn=31&rn=1&di=2273717248&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8189&cl=2&cm=1&sc=0&lm=-1&pn=95&rn=1&di=1972673648&ln=1413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F%C6%BB%C3%BB%AD&in=27252&cl=2&cm=1&sc=0&lm=-1&pn=118&rn=1&di=778058884&ln=1413
㈢ 科技改變生活的例子有哪些
科技改變生活的例子:
1,科技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
今天有許多設備通過其他科技進步來實現,這些科技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大多數人擁有 PC 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可以輕松地跨不同平台進行通信。在過去,你必須寫一封信與某人溝通。
這封信甚至可能需要幾天才能交付。您還必須跟蹤該信件,看它是否已被相應人員發送和接收。錯誤也並不少見。然而,今天沒有這樣的現象 – 科學和科技已經確定了這一點。如果你想與社會上的某個人交流,你所要做的就是在社交媒體上給他們發送信息或打電話。
(3)科技創造美好生活擴展閱讀:
社會上習慣於把科學和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科學技術簡稱科技。實際二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規劃。
㈣ 科技創造了哪些美好生活
科技創造的美好生活無處不在。
這么熱的天,風扇和空調是不是能解暑,洗衣服不用手洗,煮飯不用柴火,電視可以在家看戲,不需要戲檯子了,網路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太多了,數不過來,自己開發下思維。
望採納
㈤ 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科技創造美好生活——地鐵里的虛擬商店
很多上班族有工作沒生活。為此,tesco(樂購)在韓國的地鐵站內開通了虛擬超市,在地鐵站台門的兩側,巨大的廣告版上印製了超市的各種商品,乘客利用手機拍下所需商品的QR碼,放入手機「購物車」內,結算過的商品將在一天之內送達客戶家中,既省時又省力。
㈥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阿基米德的故事
除了偉大的牛頓和偉大的愛因斯坦,再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為人類的進步做出過這樣大的貢獻。即使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都曾從他身上汲取過智慧和靈感。他是「理論天才與實驗天才合於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我最欽佩的科學家阿基米德。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誕生於希臘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於貴族,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阿基米德自小就聰明過人,再加上勤奮好學,他從小就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有一次,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這讓我們後人獲益匪淺。
除此之外,阿基米德還求得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和體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的體積、發現了杠桿原理、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他在科學上作出的成就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在了解了阿基米德的故事以後,我受益匪淺,我們平時強調的科學,是「精神」性的,而阿基米德讓我懂得了,科學是一定要有「實踐」性的。只有有了實踐精神,科學才真正有了意義,才能給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而嘴上說卻無動於衷的「精神」科學只是虛幻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人們都認為在太空肉眼能看到萬里長城,但 「神舟五號」飛上天後證明這是錯誤的。這就應證了那句古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科技依著彗星的艷尾,穿梭在時光隧道,從古到今。同時又有多少不朽名人,向著科技不斷前進。哥白尼用生命做賭注,亮出日心說的王牌,愛迪生放棄青春,無晝無夜的做實驗只為那「伊人」鎢絲,最終電燈照亮了整個世界,照亮里每個人的心,再次讓科技大放光彩。 默然回首,曾經人們深深被神之主義的枷鎖捆綁,科學對他們來說如鏡中花水中月,在他們眼中燒香拜佛才是科學,到頭來碌碌一生,被歷史的車輪軋的粉碎,還拖社會發展的後腿。在歷史的悲哀中還是有很多精彩的,你看,為了科學,為了真理,寧可被燒死的布魯諾,他的精神就是科學的結晶。也正是這種精神的支撐,人們的生活走向幸福,你看這各種的各樣的電器,生活用品。。。它們就是科學的種種化身。 也許你嚮往古人清閑自在的生活,也許他嚮往現在的紛榮的科技生活。一花一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認為科學伴隨著快樂。 一千年前,人們的生活正是因為簡單而痛苦,無論是伊人之戀,還是親親之念,希望全寄在那一飛鴿上,而且等到人老朱黃,等到回歸大地都不一定收到迴音啊,即便是快馬加鞭又怎樣,跋山涉水是常有,路途能平安又是另一回事了。而現在一個call全都搞定了,甚至視頻都行了。古代只能詒笑大方了。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倍兒棒,吃啥啥香,先人若是得個什麼肺炎拉,甚至一個頭疼腦熱的,估計都可能要命了。在看看現在的醫療技術,幾乎可以將生活中所有常見的疾病治癒,人們的壽命延長了,才有能力去享受生命享受科學,更是發展造福他們的科學了。正如所言,人類在探索與發明的同時給自我價值以肯定,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幅祉的同時也收獲著快樂。 就這樣,人類憑借著智慧,發現創造了無數的奇跡。DNA分子螺旋結構的解密,網際網路普及萬家億戶,宇宙飛船的探月,克隆技術的出現。。。科學讓疾病,交流,生活變的那樣五彩繽紛了,它只求進步! 越來越多的危機也告訴人類,只有更快的發展更高的技術才能保證生存,石油,水,氣候。。。它們呼喚著清潔能源,呼喚著循環利用,而實現這些,只有發展科學,它是救世主。 科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正在他的壯年時期,這朵花正在綻放。 進入21世紀,激光,核技術,計算機技術,基因圖譜等令人眼花繚亂的成果正在以忘我的精神做著他們的貢獻,他們都是科學的擁護者是科學讓生活更美好的見證著。 相信吧,科學----永不凋謝的奇花。
㈦ 幫忙構思一下有關科技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幻畫或者節能減排的科幻畫。 好的加分
我又一次畫的是,最後一株綠色植物在吸收從各個地方收集過來的新鮮氧氣。背景是一棵很大的枯樹 上面掛著形形色色的垃圾袋,風沙很大。
㈧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作文怎麼寫
科技——強國之術
2012年9月25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因為在那天,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服役了!遼寧號航母是我國自主建造但不是自主研發的航母。它是我國在前蘇聯廢舊的瓦良號航母的基礎上,花了近10年時間改造而成的。它的服役,使我國躋身於世界航母俱樂部,極大的震懾了宵小之徒,增強了國民的凝聚力。這是我國科技史上光輝的一頁!
悠悠華夏,五千年歷史。回溯過往,那一項項令世界矚目的科技成就仍熠熠生輝。從春秋戰國的《甘石星經》到漢的《九章算術》從南北朝的《水經註疏》到明朝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從天文到地理,從數學到醫學、農學,……
秦國因為有了煉鐵之術,橫掃六合;漢朝有造紙術而儒學昌盛;唐有強大的科技,遣唐使來了;明有無敵的艦隊,七下西洋,威震四方。何等自豪,何等昌盛,何等富強!
然而,到了近代,中國開始驕傲自滿,妄自尊大,開始不屑其他國家的先進科技,「閉關而鎖國」,從而是我國的科技水平逐漸落後於西方。
1840年,開始了中國的百年屈辱史。從鴉片戰爭到日本侵華戰爭,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傷在當代,痛在千秋!!中國的百年屈辱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大力推動科技的進步與創新。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國家更加富強,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從兩彈一星到雜交水稻,從人造衛星到「嫦娥奔月」,從「蛟龍下海」到遼寧號服役……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推動了國家的高速發展,加快了民族復興的步伐。
毛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棟梁,中國未來的希望。在國家大力推動科教興國的今天,我們又該做點什麼呢?
我們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生活。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麼,我們就應該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同學們,學習科學,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努力學好各科知識;多閱讀科普書籍、報刊;積極動手搞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寫科學小論文,培養對科學的興趣。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夠熱愛科學,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提升自己的科學素質。
我們祖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我們能有今時今日的幸福生活,全靠前人的努力耕耘。古詩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同學們,風流人物數當代,大好春光看今朝。我們要發憤圖強,開拓創新,為國爭光!
愚昧只能拖住歷史的腳步,阻擋前進的力量,而科學才是使歷史前進和國家富強的真正動力,所以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用科學將愚昧埋葬,讓科學在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上永遠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㈨ 科技創新美好生活的手抄報內容20字左右
隨著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太多了像最早火葯的發明,使人類能劈山開路、架橋、建築,帶動了各項事業的發展,軍工也得到迅速發展; 造紙和印刷技術的問世,人類有了書寫條件產量,推動了人們文化、藝術、語言、科技、經濟等等的廣泛交流; 指南針的發明,促進航海、貿易的發展,完成了地理大發現,使人類認識了地球;現在的雜交稻、超級稻的科技成果,提高了糧食解決了世界上人口的吃飯問題;像神舟五、神舟六……這些太空梭幫助宇航員登上月球、探索火星、在太空中漫遊;人造衛星為我們提供了衛星雲圖和天氣預報,還能轉播電視信號;機器人能做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如潛入深海考察,闖入火場救人……
人類還發明了電話、電腦等,這些東西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話:兩個人遠隔千山萬水可以通過電話,輸上號碼就可以和對方進行語言交流,這就是電話給人類帶來的奇跡。發明了電話人們有發明電腦。電腦可以通過網路搜著自己找的資料、通過聊天室與遠在別處的親朋好友文字、視頻對話。還可以給對方發E-mail幾秒鍾就可以收到,這樣既節省了紙張,還可以讓對方快快速收到……
科技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還改善了我們了我們的生活質在20世紀,人類發明了許多對我們有用的物品,如:電話、
電腦
、電視……,這些物品使現代人類很方便干一些事情。
兩個人遠隔千山萬水,可是只要拿起聽筒,撥幾個號碼,不用花幾分鍾,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進行語言交流,這就是電話給人類帶來的奇跡。電話已經發明有100多年了,在現代社會中,它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爺爺奶奶如果生了病,只要打個電話,覺得不是很嚴重的病,就提醒他們該吃什麼葯,或該注意些什麼就行了。 20世紀,是電話給我們帶來了方便。
有了電話還不夠。人類又發明了電腦,電腦比電話還好,電話只能聽到對方的聲音,而電腦則又可以進行文字溝通,還可以在網上打可視電話,能夠看見對方。如果有什麼節日,發一個E-MAIL,幾秒鍾對方就能收到,既可以節約紙張,還可以快速讓別人收到。
20世紀的科學技術發展,使我們人類生活更加方便,在以後的生活里,科技將會繼續發展下去。量!
還有:
隨著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世界更加和諧、美好!
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太多了像最早火葯的發明,使人類能劈山開路、架橋、建築,帶動了各項事業的發展,軍工也得到迅速發展; 造紙和印刷技術的問世,人類有了書寫條件產量,推動了人們文化、藝術、語言、科技、經濟等等的廣泛交流; 指南針的發明,促進航海、貿易的發展,完成了地理大發現,使人類認識了地球;現在的雜交稻、超級稻的科技成果,提高了糧食解決了世界上人口的吃飯問題;像神舟五、神舟六……這些太空梭幫助宇航員登上月球、探索火星、在太空中漫遊;人造衛星為我們提供了衛星雲圖和天氣預報,還能轉播電視信號;機器人能做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如潛入深海考察,闖入火場救人……
人類還發明了電話、電腦等,這些東西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話:兩個人遠隔千山萬水可以通過電話,輸上號碼就可以和對方進行語言交流,這就是電話給人類帶來的奇跡.發明了電話人們有發明電腦.電腦可以通過網路搜著自己找的資料、通過聊天室與遠在別處的親朋好友文字、視頻對話.還可以給對方發E-mail幾秒鍾就可以收到,這樣既節省了紙張,還可以讓對方快速收到……
科技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還改善了我們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分為物質與精神兩方面。
從物質上講,冷了有電暖爐、熱了有空調、煮水用電熱壺、冷凍用冰箱,治病越來越「輕松」...
這些體現在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精神上講,計算機讓我們從網路海洋中了解更多的知識,音響播放的旋律豐富我們的內心,電影、電視
電話,令我們的精神生活極大豐富。
科技越發展,生活越美好。
但,並不是所有發明都是好的。
就像塑料袋,讓世界各國最煩惱的「白色污染」。
上世紀的農葯ddt等。
人類的一切都必須依靠自然,科技的發展應當是有利於環保的。
㈩ 徵文 弘揚科技精神 共創美好生活 (要自己寫的,不要抄的)800字左右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舉辦科技活動周第二個十年的起始之年。2011年科技活動周將於5月14—20日在全國隆重舉辦。科技活動周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等部門共同組織,全國各地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精彩紛呈的群眾性科技活動。辦好今年的科技活動周,對於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促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往屆舉辦情況
經國務院批准,科技活動周自2001年開始舉辦。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關心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連續成功舉辦了10屆,針對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和群眾需求,累計舉辦各類科普專題活動50餘萬場次,全國各地直接參與活動的人員累計超過6億人次,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科技活動周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創新創造」為重點,深入宣傳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生動展示科技發展的成就,積極倡導建立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推動全國科普工作的標志性活動和重要載體,努力夯實促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的社會基礎,為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今年科技周的主題
今年科技活動周期間,各地各部門將圍繞「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題,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突出行業優勢和區域特色,結合群眾需求,舉辦特色活動,讓公眾在親身參與中體驗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作用。活動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技支撐發展和惠及民生為核心內容,重點開展以下四個方面的系列活動。一是宣傳黨和國家科技方針政策,展示我國科技發展成就;二是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針對當前廣大群眾關心的食品衛生、防災減災、核電安全,以及社會關注的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生命科學、人口健康等熱點問題開展科普活動;三是突出「促進創新創造」,開展群眾性發明創造和青少年動手實踐、體驗參與等活動;四是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工作,推進科研機構、大學向社會開放,展示與民生改善緊密相關的科技項目成果。
三、今年科技周的活動安排
本屆科技活動周通過展覽展示、咨詢服務、報告講座、影視巡演、科普展演、作品推介、微博簡訊、場館開放、科技游園、科技競賽、科普大集等多種多樣、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為科技人員與社會公眾交流溝通搭建平台,吸引廣大公眾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全國科技活動周組委會將重點組織若乾重大示範活動,包括「主會場科普展示互動活動」(北京)、「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科普展覽(上海)、「科技列車沂蒙行」、「科研機構、大學向社會開放」、「全國優秀科普作品推介活動」、「全國科普影視巡演周」、「第四屆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年會」(廣州)、「科學生活你我同行」科普文藝展演(上海)、長三角科技博覽會(浙江海寧)等。
全國各地各部門組織開展的不同規模科普活動初步統計將達到數十萬項。在科技部支持下,澳門也將舉辦2011年澳門科技活動周。這些活動主題鮮明,時代性強,內容充實,充分體現了科技活動周在開展群眾性科普活動中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四、今年科技周開幕式安排
2011年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將於5月14日上午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舉行。屆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科技部向部分農村地區贈送一批青少年科技創新操作室和科技信息服務站,向打工子弟學校學生贈送自主創新產品——龍芯筆記本計算機,向全國各地贈送優秀科普影視作品;並為「科技列車沂蒙行」科技服務隊授旗。開幕儀式結束後,與會領導與現場公眾一起參加「科技北京在行動」科普展覽、「科技創新我參與」科普活動和「科技成果體驗」活動。主會場的活動由全國科技活動周組委會與北京科技周組委會共同組織。
五、今年科技周的主要特點
1.針對性強。今年的科技活動周除舉辦常規的科普活動外,還針對減災防災、核電安全、食品衛生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問題,專門組織安排了相關活動。如,國家糧食局以「你認識大米嗎?」為專題的糧食科技活動周,中國地震局的防震減災科普系列活動,陝西省的「地震海嘯、核輻射防護、低碳生活」知識科普展等。
2.形式新穎。今年科技活動周,除了繼續以展覽展示、咨詢服務、報告講座、場館開放、科技游園、科技競賽、科普大集等有效形式開展活動外,還利用現代傳媒手段擴大公眾受益面,提高活動效果。如,開通微博、簡訊宣傳、數字影視巡演、網路訪談等。
3.參與度高。參與本次科技活動周組織工作的部門達到26個,有16個部門單獨開展行業性的科技活動。全國46個副省級以上地方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都制定了具體活動方案。全國各地各部門組織開展的不同規模科普活動初步統計將達到數十萬項,預計參與人數將達到1億多人次,均比往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4.深入基層。今年科技活動周的絕大部分活動在基層一線舉辦,直接面向群眾,眾多科技、教育和衛生工作者深入到基層社區、田間地頭、千鄉萬戶、山區小學,以多種方式開展科普活動。如,科技列車沂蒙行、環保部的環保影片千鄉萬村展播、衛生部的衛生科技進社區服務活動、新疆的「百堂科普講座下基層」系列科普活動等。
保證我自己寫的,網上有是我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