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創新型國家
㈠ 創新型國家的概念是什麼
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國際學術界把這一類國家稱之為創新型國家。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徵是: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此外,這些國家所獲得的三方專利(美國、歐洲和日本授權的專利)數佔世界數量的絕大多數。
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根據有關研究報告,2004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在49個主要國家(佔世界GDP的92%)中居第24位,處於中等水平。
㈡ 創新型國家的內涵是什麼
創新型國家的基本內涵
創新型國家,是指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國際社會中保持強大競爭力的國家。它主要與依靠自身豐富自然資源增加國家財富,以及主要依附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和技術的國家相區別。
按照現在權威的表述,創新型國家應至少具備以下4個基本特徵:一是,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在2%以上;二是,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三是,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在30%以下;四是,創新產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這些國家所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99%。
國家創新能力目前大多用創新綜合指數來評價。創新綜合指數指標體系一般包括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兩大類,在這兩類指標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有:(1)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研發人員數量;(3)對外技術依存度;(4)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5)本國人專利年度授權量等。贊同8| 評論
㈢ 什麼是創新型國家
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國際學術界把這一類國家稱之為創新型國家.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這些國家的共同特徵是: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此外,這些國家所獲得的三方專利(美國、歐洲和日本授權的專利)數佔世界數量的絕大多數.
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根據有關研究報告,2004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在49個主要國家(佔世界GDP的92%)中居第24位,處於中等水平.
㈣ 什麼是創新型國家
創新型國家是指那些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版強大競爭優勢權的國家。
基本特徵
作為創新型國家,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1) 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即R&D(研究與開發)支出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2)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
(3) 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通常在30%以下;
(4) 創新產出高,世界上公認的20個左右的創新型國家所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99%。是否擁有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是區分創新型國家與非創新型國家的主要標志。人們往往用相關創新投入和產出的指標從一個側面來衡量國家的創新程度,一般來說,創新型國家的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㈤ 什麼是創新型國家什麼是創新型國家
創新型國家是指那些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競爭優勢的國家。
基本特徵
作為創新型國家,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1) 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即R&D(研究與開發)支出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2)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
(3) 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通常在30%以下;
(4) 創新產出高,世界上公認的20個左右的創新型國家所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99%。是否擁有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是區分創新型國家與非創新型國家的主要標志。人們往往用相關創新投入和產出的指標從一個側面來衡量國家的創新程度,一般來說,創新型國家的創新綜合指數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㈥ 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需要什麼
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未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其具體包括以下五種情況:(1)引進新產品;(2)引進新技術,即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新市場;(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5)實現企業的新組織。根據這一理論,熊彼特將百餘年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長波」。這三個長波的劃分恰好與當時一些主要技術的發明、應用與傳播,以及由此產生的制度變革與經濟增長的過程相一致。 近百年來,創新大潮的興起主要與各國相繼發生的工業化進程相一致,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影響。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上世紀上半葉曾研究過中國傳統社會。他的《儒教與道教》表明,盡管早在宋代中國已經具備了工業化的初始條件,但由於中國沒有基督教新教思想,所以中國停滯了,落後了。不過,這個被學術界稱作「韋伯定律」的結論,在上世界70年代受到了挑戰。因為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起飛,已經證明儒家思想與新教精神一樣,具有「成就動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儒家「成就動機」的證明。 我們看到,美國的蘋果、Facebook等公司的創新活動,均不是政府推動,而是以喬布斯為代表的個人所促成的。現代的市場經濟和市場制度起源於西方,有著深刻的文化和歷史原因。這種文化背景的最重要之處在於「天賦人權」以及廣義上的「條件平等性」,這種平等性使自由、自主成為人們思想觀念的基本要素。但這並不能作為西方市場經濟演進的唯一原因,還要再加上西方民族所獨具的重商主義傳統、騎士式的冒險精神。這種文化特徵帶來了競爭和效率的觀念、利潤和企業發展至上的企業家精神,才使得產權制度和市場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創新成為可能。當然,也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 創新是一種理念的開拓、精神的引領,具有個人主動性。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使得蘋果的每一個產品都不僅僅是一個單純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而是一種理念的化身——簡潔人性化、挑戰現狀、標新立異、追求完美。蘋果的設計和技術都是可以被復制的,但這種產品理念永遠無法被復制,這種理念的創新是帶給蘋果公司產品巨大價值的最重要原因。因此,與其說蘋果是一家賣產品的公司,不如說是一家賣理念的公司。 對於中國而言,目前的創新主要還處於模仿創新的初級階段,對創新的基礎領域投入嚴重不足,離真正的自主創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除了發揮保障性作用之外,在創新投入方面,政府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加大投入。歷史上難度較大的創新在投入上往往是由政府主導的。西方近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技術創新,包括個人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等,一開始也均是由政府主導的。這說明,政府主導的創新模型可以帶來革命性的創新。 就社會及政府的資源配置而言,可以參考「70-20-10」的原則加以配置,70%的資源配置於短期目標的實現活動,20%的資源配置於短期目標相關的活動,10%的資源配置於創新活動。 30多年來,筆者認為出現「中國奇跡」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政府在工業化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因此,要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一方面要繼續發揮政府在重大項目上集中力量干大事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繼續千方百計激勵個人的主動創新活動,充分發掘其智慧源泉。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㈦ 什麼是創新型國家,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1、什麼是創新型國家
創新型國家,是指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國際社會中保持強大競爭力的國家。它主要與依靠自身豐富自然資源增加國家財富,以及主要依附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和技術的國家相區別。
2、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基礎是:
(1)實施正確的指導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2)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
(3)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4)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
(5)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
㈧ 創新型國家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創新型國家的基本內涵
創新型國家,是指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競爭優勢,從而在國際社會中保持強大競爭力的國家。它主要與依靠自身豐富自然資源增加國家財富,以及主要依附發達國家資本、市場和技術的國家相區別。
按照現在權威的表述,創新型國家應至少具備以下4個基本特徵:一是,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在2%以上;二是,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三是,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在30%以下;四是,創新產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這些國家所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佔全世界總數的99%。
國家創新能力目前大多用創新綜合指數來評價。創新綜合指數指標體系一般包括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兩大類,在這兩類指標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有:(1)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研發人員數量;(3)對外技術依存度;(4)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5)本國人專利年度授權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