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特默創造性思維
Ⅰ ( )屬於韋特默對咨詢心理學的貢獻。
選A、B、C,第一次提出「臨床心理學」的概念、從事兒童行為問題的解決、1907年創辦了專業刊物屬於韋特默對咨詢心理學的貢獻。
1896年起,韋特默在拜因穆爾學院(BrynMayrCollege)建立了實驗心理學實驗室,並積極參與了賓州低能兒童培訓學校的工作。就在這一年裡,韋特默創建了第一個心理診所(PsychologicClinic),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兒童指導診所,並成為臨床心理學產生的標志。
到1907年,韋特默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這一年他創辦了系統培訓發展學校(OrthogenicSchool)作為診所的附屬,主要著重於心理診斷和對智力落後學生的訓練。同時還創辦了《心理學臨床》雜志,發表個案報告、研究、書評以及與臨床心理學有關的新聞。在此後的30年裡這一直是唯一的一份臨床心理學雜志。
(1)韋特默創造性思維擴展閱讀:
1910年夏天,韋特墨在從維也納前往萊茵蘭度假的火車上,突然在直覺中對窗外的風景產生的視錯覺——似動現象產生了一種理論解釋,於是中途在法蘭克福下車,留在法蘭克福大學進行心理學實驗,研究在一定條件下,當兩個靜止的對象相繼在不同的地方出現時,看起來就像在活動的現象,從而始創格式塔心理學。
在那裡他對知覺發生興趣。他與兩位年輕的助教,沃爾夫岡·苛勒和科特·考夫卡一起進行研究工作。他用速示器(tachistoscope)研究活動圖像的效果。1912年,他發表了標志格式塔心理學形成的代表性論文——《似動現象實驗研究》,獲得講師職位。
從1916年到1925年,他在柏林(1922年成為助理教授)。1925年,他回到法蘭克福,1929年被評為全職教授。
1933年,納粹在德國上台,開始迫害猶太人,韋特墨匆忙逃離德國,前往美國,任教於紐約市的社會研究新學校,1943年9月完成《創造性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韋特墨表達他的支持自上而下加工或整體學習。
韋特墨被公認為是格式塔心理學的創立者之一,性格熱情幽默,愛好作詩和作曲。他經常思如泉湧,又擅長演講和熱情的鼓動,但是著述極少。
在完成《創造性思維》三周後,韋特墨逝世於心臟病發。他被埋葬於紐約北郊的新羅徹爾市。
Ⅱ 認知學習理論的代表學說
格式塔學派的頓悟說
格式塔學派的觀點直接影響到今天認知學習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格式塔學派的代表人物是考夫卡、韋特墨、苛勒等。該派認為,學習的實質是構造與組織一種完形,而不是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韋特墨
將完形心理學的原理應用於人類創造性思維的研究,並倡導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
◇人物小傳
韋特默生於布拉格,先就讀於茶理斯大學法律系,1901年轉柏林大學學哲學和心理學,從師於斯圖姆夫。1904年又轉符茨堡大學,在屈爾佩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1910年以後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等校任教。從1911年開始對運動視覺進行實驗研究,並獲得很大成就。1933年因為納粹迫害而逃至美國,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任兼職教授。主要著作有:《創造性思維》(Proctive thinking,1982,1959,1945)(林宗基中譯本,1987)、《格式塔心理學源考》(1967)、《對抗:心理學與當今的問題》(1970)、《心理學的基本問題》(1972)等。
▲苛勒
解釋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遷移現象的頓悟說,對以後的認知學習理論產生了深刻影響。
◇經典實驗
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觀點,苛勒以大猩猩解決問題的實驗為基礎,提出了。苛勒設計了一個著名的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根據這個實驗,苛勒認為:黑猩猩在未解決這個難題之前,它對面前的情境的知覺是模糊的、混亂的。當它看出幾根短棒接起來與高處的香蕉的關系時,它便產生了頓悟,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學習是由頓悟而實現的。頓悟即是完形的組織構造過程。學習就是知覺的重新組織。這種知覺經驗變化的過程不是漸進的嘗試與修正錯誤的過程,而是突然領悟的。
▲考夫卡
◇人物小傳
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於1886年3月18日出生在德國柏林。他1903年進愛丁堡大學接受教育,1904年開始在柏林大學修習哲學和心理學,1909年在斯頓夫(C.Stumpf)指導下獲哲學博士學位。1910年到法蘭克福大學,與韋特墨、苛勒合作進行似動現象研究,奠定了格式塔心理學的基礎。1911年至1924年,一直在吉森大學任教。1924年到美因,任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威斯成星大學訪問教授,1927年他受聘為美國史密斯學院,L1理學教授,直到1941年去世。
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的主要傳播者,考夫卡是最早向美國心理學界介紹格式塔心理學的,而且他是柏林學派中最多產的作者,這些都為格式塔心理學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心的發展(The Growth Of the M1nd)》(德文版1921年,英文版1924年)和《格式塔心理學原理(Principles of Gestalt Psychology)》(1935)。後者被譽為是「對格式塔作全面系統的敘述的唯一嘗試」(波特,1981年)。
◇經典實驗
1.似動現象
似動現象是指,兩個相距不遠、相繼出現的視覺刺激物,呈現的時間間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間,那麼我們看到的不是兩個物體,而是一個物體在移動。
2.整體與部分
經典性例子是圖形與背景交替圖。
3.頓悟實驗
1)「接竿問題」實驗
2)「疊箱問題」實驗
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律或學習律
學習即知覺重組,因此,知覺與學習幾乎是同義詞。他提出的一條最基本的知覺律是蘊涵律(1aw of pragnanz,又譯包含律)。這就是說,人們有一種傾向,盡可能把被知覺到的東西呈一種最好的形式——完形。如果一個人的知覺場被打亂了,他馬上會重新形成一個知覺場,以便對被知覺的東西仍然有一種完好的形式。需注意的是,這種「完好的形式」並不是指「最佳的形式」,而是指具有一種「完整性」。這個過程,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知覺重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五條知覺律:
1.接近律(1aw of proximity)
人們對知覺場中客體的知覺,是根據它們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鄰近的程度而組合在一起的。各部分越是接近,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2.相似律(1aw of similarity)
人們在知覺時,對刺激要素相似的項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擾,會傾向於把它們聯合在一起。換言之,相似的部分在知覺中會形成若干組。
3.閉合律(1aw of closure)
閉合是指一種完成某種圖形(完形)的行動。
4.連續律(1aw of continuity)
在知覺過程中人們往往傾向於使知覺對象的直線繼續成為直線,使曲線繼續成為曲線。
5.成員特性律(1aw of membership character)
在格式塔心理學家看來,一個整體中的個別部分並不具有固定的特性,個別部分的特性是從它與其他部分的關系中顯現出來的。
格式塔學習理論的六個基本觀點
1.學習即知覺重組或認知重組
格式塔心理學家對學習的解釋,往往傾向於使用知覺方面的術語。學習意味著要覺察特定情境中的關鍵性要素,了解這些要素是如何聯系的,識別其中內在的結構。所以,學習與知覺、認知幾乎是同義詞。通過學習,會在頭腦中留下記憶痕跡,記憶痕跡是因經驗而留在神經系統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學認為,這些痕跡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個有組織的整體,即完形。
2.頓悟學習可以避免多餘的試誤,同時又有助於遷移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內在性質有所頓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就可以避免與這一問題情境不相乾的大量隨機的、盲目的行動,而且有利於把學習所得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韋特墨區別了兩種類型的問題解決辦法:一類是只有首創性的和頓悟式的解決辦法;另一類是不適當地應用老規則,因而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頓悟學習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質,而不是無關的細節。
3.真正的學習是不會遺忘的
通過頓悟獲得的理解,不僅有助於遷移,而且不容易遺忘。頓悟將成為我們知識技能中永久的部分。用現代認知信息加工心理學的術語來說,頓悟的內容是進入了長時記憶將永遠保留在學習者的頭腦中。
4.頓語學習本身就具有獎勵的性質
真正的學習常常會伴隨著一種興奮感。學習者了解到有意義的關系、理解了一個完形的內在結構、弄清了事物的真相,會伴有一種令人愉快的體驗。這是人類所能具有的最積極的體驗之一。在沒有其它誘因動機時,在不可能用頓悟的方式來理解學習時,也不妨可以使用一些外部獎勵。就一般而言,達到理解水平本身就具有自我獎勵的作用
5.頓悟說及對嘗試錯誤說的批判
學習是一種智慧行為,是一種頓悟過程,需要有理解、領會與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參與,並且它是一種突現、速變、飛躍的過程。頓悟學習有其特點,可歸納如下:問題解決前尚有一個困惑或沉靜的時期,表現得遲疑不決,有長時間停頓;從問題解決前到問題解決之間的過渡不是一種漸變的過程,而是一種突發性的質變過程;在問題解決階段,行為操作是一個順利的不間斷的過程,形成一個連續的完整體,很少有錯誤的行為;由頓悟獲得的問題解決方法能在記憶中保持較長的時間;由頓悟而掌握的學習原則有利於適應新的情境,解決新的問題。
格式塔學派的頓悟說與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是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的。
6.創造性思維
韋特默曾對思維問題進行過系統的研究,他把頓悟學習原理運用到人類創造性思維探討中,並建議通過把握問題的整體來進行這種思維。認為要想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必須讓整體支配部分。即使在必要的關注問題的細節時,也決不能忽視問題的整體。必須把細節放在問題的整體中,把它們與整體結構聯系起來加以考慮。這是一種自上而下、由整體到部分的思維。他認為要使人們順利地解決問題,必須把問題的整個情境呈現出來,使之能對問題有個完全概觀,決不能像桑代克那樣,有意地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藏起來,迫使被試不得不去盲目試誤。
強烈反對由試誤說和條件反射說所引發出來的在教育領域中所採用的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方法。指出教師在教學中首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通覽問題情境,使他們明白怎樣去解決,為什麼這樣解決問題,爭取在理解、領會問題的前提下,產生頓悟。認為學習貴在打破舊有知識和模式的束縛,爭取在對問題領域的基礎上產生頓悟,掌握解決問題的原則,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
現代認知學習理論
▲布魯納
◇認知發現說
其一,布魯納強調指出學習過程是一種積極的認知過程。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連串的新知識,每個知識的學習都要經過獲得、轉化和評價這3個認知學習過程。布魯納曾經指出:學習一門學科,看來包含著3個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過程。同時他又強調說: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其二,他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和己有經驗的作用,重視學習的內在動機與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倡知識的發現學習。他說:發現不限於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之行為,正確地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或方法。他認為發現學習具有以下一些優點: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力;⑵有利於加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⑶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⑷有利於知識的保持與提取。
▲奧蘇貝爾
◇認知同化說
提出了獨具特色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即認知同化說 (又稱認知一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必須以已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從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識最有聯系的舊知識,並且加以固定或者歸屬的一種動態的過程。過程的結果導致原有的認知結構不斷地分化和整合,從而使得學習者能夠獲得新知識或者清晰穩定的意識經驗,原有的知識也在這個同化過程中發生了意義的變化。
根據將要學習的新內容與學習者已經知道的相關內容之間的關系,奧蘇貝爾把學習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3類。
⑴如果將要學習的新內容在包攝和概括水平上低於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關內容,這時的學習就是下位學習或類屬學習,如,若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時已形成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已有知識),在學習圓時,「圓也是軸對稱圖形」這一命題 (新知識)的學習,就是下位學習。
⑵如果將要學習的新內容在包攝和概括水平上高於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關內容,這時的學習就是上位學習或總括學習,如,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已經有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的概念,在學習新概念軸對稱圖形時,發生的就是上位學習。
⑶如果將要學習的新內容,僅僅是由原有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相關內容的合理組合構成的,因而僅僅能與認知結構中相關內容的一般背景相聯系,而不能與認知結構中某些特定的內容構成了下位關系(從屬關系)或上位關系 (總括關系),那麼,這時的學習就是並列結合學習。學生在數學、自然科學、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中所學習的大部分概念都是並列結合學習的例證。在並列結合學習中,由於只能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一般的非特定的相關內容起固定作用,因此對於新內容的學習和記憶都比較困難。
根據學生進行學習的方式,把學生的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根據學習過程的性質,又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有意義的學習。
⑴接受學習,即學習者把以現成的定論的形式呈現給自己的學習材料,與其已形成的認識結構聯系起來,以實現對這種學習材料的掌握的學習方式;發現學習,是在教師不加講述的情況下,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獲得新知識,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學習方式,發現學習依靠學習者的獨立發現。與布魯納強調發現學習相反,奧蘇貝爾更強調接受學習。
⑵機械學習,即不加理解,反復背誦的學習,亦即對學習材料只進行機械識記;有意義的學習,指的則是語言文字或者符號所表述的新知識能夠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舊知識建立一種實質的、非人為的聯系。有意義的學習需具備兩個條件:學生要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把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關聯起來的意向;學習材料對學習具有潛在意義,即學習材料具有邏輯意義,並可以和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聯系。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會導致機械學習。
▲加涅
將行為主義學習論與認知主義學習論相結合的代表,從兩大理論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並且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引進現代資訊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從而成為認知學習理論流派中強調信息加工模型的代表人物。
◇累積學習說
學習過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過程,學習是主體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的先前的學習導致個體的智慧日益發展。教學上主張給學生最充分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沿著仔細規定的學習程序,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知識學習可以看成動機階段 (預期)—了解階段 (注意和選擇性知覺)—獲得階段 (編碼儲存通道)—保持階段 (記憶儲備)—回憶階段(檢索)—概括階段 (遷移)--作業階段 (反應)—反饋階段 (強化)的這樣的一條鏈條。
加涅認為,外部事件可以使用激化、維持、促進或者增強學習的內在過程的種種方式加以計劃和執行。這個過程就是教學過程。加涅把與上述學習過程有關的教學過程也劃分為8個階段。
⑴動機階段:一定的學習情境成為學習行為的誘因,激發個體的學習活動,在這個階段要引發學生對達到學習目標的心理預期;
⑵了解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學的措施要引起學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導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體特點能被學生有選擇地知覺到;
⑶獲得階段:這個階段起著編碼的作用,即對選擇的信息進行加工,將短時的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持久狀態;
⑷保持階段:獲得的信息經過復述、強化之後,以一定的形式 (表象或概念)在長時記憶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⑸回憶階段:這一階段為檢索過程,也就是尋找儲存的知識,使其復活的過程;
⑹概括階段:把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新的情境之中,這一階段涉及到學習的遷移問題;
⑺作業階段:在此階段,教學的大部分是提供應用知識的時機,使學生顯示出學習的效果,並且同時為下階段的反饋做好准備;
⑻反饋階段:學習者因完成了新的作業並意識到自己已達到了預期目標,從而使學習動機得到強化。加涅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動機的強化主宰著人類的學習,因為學習動機階段所建立的預期,此刻在反饋階段得到了證實。
加涅的累積學習說的另一個重要思想是他關於學習的分類。加涅根據產生學習的情境,把學習分成8類,由低而高順次排列成一個層級:
第一類,信號學習:經典條件反射,包括不隨意反應;
第二類,刺激反應學習:操作條件反射;
第三類,連鎖學習:一系列刺激反應動作的聯合;
第四類,語言的聯合:與第三類學習一樣,只不過它是語言單位的連接;
第五類,多重辨別學習:區分多種刺激的不同之處;
第六類,概念學習:在對刺激進行分類時,對事物抽象特徵的反應;
第七類,原理學習:概念的聯合;
第八類,解決問題:在各種條件下應用原理達到最終目的。
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提出5種學習結果的劃分:
⑴言語信息,指的是能夠陳述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知識;
⑵智慧技能,指的是運用符號辦事的能力;
⑶認知策略,對內的控制以及調節自己的認知活動的特殊認知技能;
⑷動作技能,指的是習得的、協調自身肌肉活動的能力;
⑸態度,指的是習得的、決定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
Ⅲ 心理學歷年大事記
心理學大事年表對於大多數中國人,心理學是帶著一點神秘而又陌生的領域,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理學這門學科愈加重視,更多的人對其產生了興趣,我們想了解它,但總感到無從下手。甚至有人認為心理咨詢以及自我的心理調節就是心理學的全部,鑒於此,我們列出心理學大事年表,希望藉此為大家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心理學提供一點線索與幫助。
約公元前510年
孔子提出性習論、學知論、發展觀和差異觀等教育心理學思想。
約公元前450年
古希臘的恩培多克勒認為人體由四根(土、水、火、空氣)構成;人的心理特性依賴身體的特殊構造;身體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不同造成心理上的差異。
約公元前429年
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認為生活和心理活動都是靈魂的功能,也都是機械的作用。認定心理是物質的派生的存在。
約公元前400年
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認為腦是心理的器官。他將恩培多克勒的人體四根說發展為人體四液說。在《論人的本性》一書中認為正是這四種體液形成了人的性質。他將心理疾病分為狂躁、憂郁和痴呆三類。
約公元前380年
古希臘的柏拉圖承認物與觀念兩種現象,觀念除生而具有者外,皆為感官觀察的結果。這是心物二元論的基礎。
約公元前350年
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提出5種感覺的理論和3條聯想律。誤認為心臟是心理的器官。著有《論靈魂》。
約公元前320年
孟子主張「性善論」,重視環境和教育在人性發展中的作用。在情意心理方面提出「寡慾」、「尚志」等。
約公元前260年
苟子認為:「形具而神生」,主張「性惡淪」,注重「化性起偽」,所著《勸學》、《解蔽》、《正名》等專篇,對學習、認識人性和思維等心理問題有較全面、系統的論述。
約公元70年
王充著《論衡》,其中論述有關感知覺、思維、注意、情慾和人性等心理學思想。
約公元100年
劉劭著《人物誌》,提出人的才性與其鑒定問題。
約公元500年
范縝著《神滅論》闡明形神關系問題。
公元1650年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的《人性論》出版,主張機械主義的決定論。
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的《論情慾》出版,提出心身交互作用論及「反射」的概念。
公元1677年
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出版,提倡心物平行論。
公元1689年
洛克的《人類理解論》出版,創術語「觀念的聯結」,即「聯想」。提出「白板說」。
公元1695年
萊布尼茨提出心身平行論,創術語「統覺」。
公元1709年
貝克萊的《視覺新論》出版。
公元1734年
沃爾夫的《經驗心理學》出版,創「官能心理學」。世界上首次出現「心理學」一詞。
公元1739年
休謨的《人性論》出版。用聯想主義、現象主義及科學因果論闡明自然現象的規律。
公元1754年
孔狄亞克的《感覺論》出版。
公元1760年
麥斯麥發表動物磁性論,並提出麥斯麥術用於治療精神病患者。
公元1765年
萊布尼茨的《人類理解新論》出版。
公元1807年
貝爾和馬讓迪發現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
揚提出色覺論,即後由赫爾姆霍茨發展的三色說。
公元1808年
加爾建立顱相學說。
公元1816年
赫爾巴特的《心理學教科書》出版。
公元1821年
弗盧朗第一次進行腦功能定位實驗。
公元1822年
貝塞耳首先在天文觀測上發現反應速度的個別差異。
公元1825年
「普爾金耶現象」發現。
公元1826年
繆勒發表《視覺比較生理學》,提出神經特殊能量學說。
公元1832年
貝內克提出心理學為自然科學,他的《心理學教科書》出版。
公元1834年
加爾和施普爾茨海姆提出官能分區的假設,推動了腦功能的研究。
韋伯的《觸覺論》發表,提出韋伯定律。
公元1838年
法國精神病學創始人埃斯基羅爾創術語「幻覺」。
惠斯通發明實體鏡。
公元1840年
達爾文發表自然選擇學說。
公元1843年
布雷德的《神經病學》出版,創術語「催眠術」。
公元1844年
洛采提出動的視覺的部位標記說。
公元1850年
赫爾姆霍茨首創測量神經沖動傳導速率的方法。他最早進行反應時的實驗。
公元1852年
赫爾姆霍茨發表色覺論。
公元1855年
麥克斯韋首創混色器。
公元1868年
費希鈉的《心理物理學綱要》出版。
公元1861年
布羅卡發現大腦言語中樞的部位。
公元1863年
馮特的《論人類和動物的心理學講演錄》出版。
謝切諾夫的《腦的反射》出版,用新的反射學說解釋各種心理現象。
公元1865年
密爾提出聯想四法則,即類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
公元1869年
高爾頓的《遺傳的天才:它的規律與後果》出版。
公元1872年
達爾文的《人和動物的表情》出版。強調人類意識和動物心理在發展上的連續性。
公元1874年
布倫塔諾的《從經驗的觀點看心理學》出版,為意動心理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韋尼克研究失語症,發現大腦聽覺言語中樞。
馮特的《生理心理學綱要》出版。
公元1876年
世界上第一種心理學雜志《心》在英國創刊,由培因主編。
公元1878年
繆勒的《論心理物理學的基礎》出版。
公元1879年
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現代心理學的誕生。
公元1881年
馮特主編世界上第一種實驗心理學雜志《哲學研究》。
泰勒最先應用心理學方法研究增強工效問題,創立「泰勒制」。
公元1882年
普賴爾的《兒童心靈》出版,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用觀察和實驗方法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較系統的著作。
霍爾在霍普金斯大學建立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別赫捷列夫在喀山建立俄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後來出版《脊髓和腦的傳導通路》。
羅馬尼斯的《動物的智彗》出版。
公元1885年
艾賓浩斯的《記憶》出版。發表「保持曲線」,創立「節省法」。
朗格提出情緒學說,即「詹姆斯—朗格情緒理論《見情緒理論》。
馬赫的《感覺的分析》出版。
公元1887年
霍爾創辦了美國第一種心理學期刊《美國心理學雜志》。
公元1889年
顏永京的《心靈學》出版。這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心理學譯著。
第1屆國際心理學會議於8月6~10日在巴黎召開,夏爾科任主席。
公元1890年
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出版。
卡特爾的《心理測驗及其測量》出版。創術語「心理測驗」。
公元1892年
美國心理學會成立,霍爾為第一任會長。
鐵欽納首次發表心理學研究「關於認識的時間測量」和博士論文「單視刺激的雙視的結果」。以後在康奈爾大學創立構造心理學。
詹姆斯的《心理學簡編》出版。
公元1893年
美國《心理學訐論》創刊,卡特爾任主編。
公元1894年
屈爾佩建立符茲堡學派。
公元1895年
法國第一種心理學雜志《心理學年報》創刊。
公元1896年
勒邦的《群眾心理學》出版.提出群體心理與群體「暗示說」。
鐵欽納的《心理學大綱》出版。
杜威的重要論文「心理學中的反射強概念」發表。
公元1897年
英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由沃德在劍橋大學建立。
公元1898年
阿根廷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由皮涅羅建立。它也是拉丁美洲國家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桑代克的博士論文「動物智慧:動物聯想過程的實驗研究」發表。最先用客觀法研究動物行為。
公元1900年
馮特的社會心理學巨著《民族心理學》第一卷出版,1920年10月全書完成。
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出版。
摩根的《動物的行為》出版。創術語「嘗試錯誤」。
公元1901年
法國心理學會成立。
公元1902年
英國心理學會成立,邁爾斯為第一任會長。
公元1903年
德國實驗心理學會成立。
澳大利亞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由史密斯建立。
公元1904年
《英國心理學雜志》創刊。
美國《心理學公報》創刊。由卡特爾和鮑德溫主持。
斯皮爾曼發表著名論文「一般智力」,首次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說。
公元1905年
《比奈一西蒙量表》問世。
公元1907年
王國維譯丹麥霍夫丁的《心理學概論》的中譯本出版。
別赫捷列夫的《客觀心理學》出版。
公元1908年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第一次會議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舉行。
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出版。
羅斯的《社會心理學》出版。
艾賓浩斯的《心理學綱要》出版。
公元1909年
蔡元培留德期間在萊比錫大學從師馮特;回國後積極提倡和發展心理科學。
公元1911年
斯特恩提出智商概念。
公元1912年
韋特海默研究似動現象,發表《運動視覺的實驗研究》標志格式塔心理學的建立。
俄國第一個心理研究所由切爾帕諾夫在莫斯科大學建立。
日本《心理研究》創刊,1926年改為《心理學研究》。
阿德勒在《精神病的組成》中提出個體心理學的名稱,並創建個體心理學派。
公元1913年
華生發表《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標志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建立。
閔斯特伯格的《心理學與工業效率》出版。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出版,提出練習律和效果率。
公元1916年
美國《實驗心理學雜志》創刊。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出版。
特曼修訂比奈一西蒙測驗,稱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公元1917年
陳大齊在北京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克勒的《人猿的智慧》出版。
公元1918年
陳大齊的《心理學大綱》出版,為中國最早的大學心理學教科書。
公元1919年
華生的《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出版。
公元1920年
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在南京東南大學建立。
國際應用心理學會成立。克拉帕雷德為首任會長。
公元1921年
中華心理學會在南京成立。它是中國心理學會的前身。首任會長張耀翔。
廖世承、陳鶴琴合著《智力測驗法》。
郭任遠在美國{哲學雜志》第18期上發表論文「取消心理學的本能說」。
克雷奇默的《體格與性格》出版。
公元1922年
中國第一本心理學專業雜志《心理》創刊,張耀翔主編。
公元1923年
艾偉在美國東喬治』華盛頓大學開始從事漢字心理研究。
劉廷芳在美國哥倫比亞太學發表博士論文「漢字心理研究」。
皮亞傑的《兒童的語言和思維》出版。
弗洛伊德的《自我與本我》出版,探討人格的結構:本我、自我和超我。
公元1924年
陸志韋修訂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
奧爾波特的《社會心理學》出版。
公元1926年
北京大學建立心理學系。
清華大學建立教育心理學系,後改為心理學系。
日本心理學會成立。
印度心理學會成立。
公元1927年
巴甫洛夫的《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出版。
公元1929年
波林的《實驗心理學史》出版。
克勒的《格式塔心理學》出版。
拉什利發表大腦皮層功能等勢說。
公元1930年
國際心理衛生協會成立。
公元1931年
中國測驗學會6月21日在北平舉行第一次年會並宣告正式成立。
公元1932年
中國《測驗》雜志創刊,為中國測驗學會之會刊。
巴特利特的《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出版,提出圖式的概念。
維戈茨基的《思維和言語》出版。
公元1936年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4月19日在南京舉行成立大會。
公元1937年
中國心理學會1月24日在南京舉行成立大會。
公元1941年
英海爾德與皮亞傑合著的《兒童數量觀念的發展:守恆與原子論》出版。
公元1945年
澳大利亞心理學會成立。
公元1947年
艾森克的《人格的維度》出版。
墨菲的《人格》出版,發展了人格的生物社會的理論。
赫布在《行為的組織》一書中提出新行為論。
韋克斯勒發表兒童智力量表。
公元1951年
羅傑斯的《患者中心治療》出版。
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成立,皮埃隆為主席。
公元1953年
斯金納的《科學和人類行為》出版。
公元1954年
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出版,提出他的需要層次論。
公元1967年
奈瑟的《認知心理學》出版。
公元1973年
魯利亞的《神經心理學原理》出版。
公元1981年
休伯爾和維厄瑟的感受野研究及斯佩里關於割裂腦的研究獲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Ⅳ 列舉幾個完形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並介紹一下他們
完形主義心理學(也稱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
1、韋特海默
對格式塔心理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他主張從直觀上把握心理現象,並把整體結構的動態屬性看作是心理學的本質,認為應從整體到部分地理解心理現象。他還研究了神經活動和知覺的關系、知覺和思維。
2、苛勒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苛勒於1929年用英文撰寫並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學》,在這本書中他對格式塔運動作了最權威性和最透徹的論述。
3、庫爾特·考夫卡
生於1886年3月18日,逝於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專著於格式塔心理學研究與推廣。
(4)韋特默創造性思維擴展閱讀:
完形主義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直接經驗、一個是行為。格式塔心理學把直接經驗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直接經驗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能通過觀察來發現,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運用自然觀察法。
但由於直接經驗中也包括一種類似於意識的東西,而對這一部分的研究必須依賴於主體的內省,但是內省不能用作分析,只能用來觀察。不管是觀察還是內省,格式塔心理學要求都必須從整體上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