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創造
① 植物育種創造變異的方法
例如花色的變異,葉形的變異,任何有觀賞價值的變異都可以利用!可利用物理(輻射等)、化學(秋水仙素等)等方式得到變異。
② 為什麼說修辭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修辭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因為從「認識論」的角度解釋我們習以為常的語言習慣。修辭不僅是一種「說服術」或者「文風」,更是一種語言哲學,涉及到人的素質問題,歸根到底是語言本身的創造性結構問題。這樣,作者就借用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的方法把修辭格提升到一般哲學認識論的高度。而且修辭有助於發現和構建新的認識。比如:
直喻:本質上並非直喻基於對象之間的類似性,相反,兩個事物的類似性恰好是由於直喻才得以被創造出來和形成概念。
隱喻:隱喻基於已有的、公認的類似性;直喻創造從未有過的類似性。
換喻和提喻:前者基於兩事務的鄰接性,後者基於兩事務的包含性。
誇張:誇張不是為了欺騙,而是為了導向真實本身。「仔細想想,我們常年處於不夾雜些微近乎謊言的虛偽就無法說話的狀態......一個詞用的過大還是過小,過強還是過弱,我們不是常常心中沒底嗎?」更為本質的原因,乃是語言本身就是可以撒謊的東西,這也是語言或者符號的重要定義之一。
列敘和緩敘:列敘是試圖仿照文章的意義內容以及由此而得到造型的現實來塑造文章的外形的一種努力。緩敘是通過緩敘事實來轉移視點,為了能夠重新將此現實同與此相反的東西作一比較。緩敘是人們在強烈事實面前保持自身獨立性的一種修辭方法。
總而言之,表達不存在的東西並不是無意義和抽象的,而恰好是一種感覺。修辭是立足語言感覺的創造性去發現一切認識活動和審美活動的隱秘根源的獨特道路。
③ 藝術和創造力有什麼關系 在我們的身體中有四種創造力它們分別是什麼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
藝術的要旨就是創造性,只有創造性的藝術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藝術。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是創造者從事創造性活動的結果,一切文化藝術領域的創造性活動是創造者藝術個性和精神的自然延伸。藝術的本質在於它能將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尋常之物表現的異乎尋常。它充分賦予慣常所見的庸俗之象以特別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都是與藝術的創造性分不開的。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從思維雛形、製作過程到視覺呈現,集合了創造者自身的創造力。沒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是無生命力的。它難以從根本上動人心魄,也就失去了藝術本身的價值。
打字不易 望採納謝謝
④ 創造技法的種類有哪些
1:智力激勵法
2:設問法
3:聯想組合法
4:類比法
5:列舉法
6:形態分析法
7:系統提問法
⑤ 生命是一種創造性的歷程,每一個人要了解自己創造力的來源,利用自己的創造力來
生命絕對是上天的恩賜,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每個人要理解自己的能力,理解自己的特點,用自己獨特的氣質去創造,去改變世界,為全人類造福。
⑥ 每一種創造物都有什麼不同的特定的存在方式
人類的創造物各種各樣,每一種創造物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一種器具,以其有用性同人發生關系,它或者是一種生產工具,或者是一種生活用品。一種理論,它集中地表達了人對自然界或社會世界的某一方面的認識,它作為人類認識的「精神用具」而與人發生關系,並以此保持它自身的存在。
⑦ 利用馬鈴薯野生種和原始栽培種創造新種質的意義是什麼
在利用馬鈴薯野生種和原始栽培種時,應用體細胞雜交等細胞工程技術克服有性雜交不親和、性器官敗育等問題、擴大雜交的范圍,獲得既有核基因重組又有胞質基因重組的優種間質雜種,從而創造新種質。S.brevidens、S.pinnatisectum、S.phureja、S.bulbocastanum和S.etuberosum等多種野生種原始栽培種基因和染色體片斷經物理、化學方法通過細胞融合轉入普通栽培種中,得到聚合了抗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科羅拉多甲蟲等多種性狀和具有多個野生種原始栽培種血緣的種內、種間雜種及不同倍性之間的後代。常規方法難以利用的不結薯種S.etuberosum與普通栽培品種和野生種S.berthaultii的雜種獲得了3個種的體細胞雜種,並成功地將S.etuberosum的PVY、PLRV、PVX抗性和桃蚜、馬鈴薯蚜抗性轉育到後代中,還從後代中鑒定出抗科羅拉多甲蟲(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和抗金針蟲(Limonius spp.)的後代,創造了多抗的馬鈴薯新種質。
因倍性不同、雜交不親和等原因給直接利用野生資源選育新品種帶來了困難。1963年Chase提出了利用野生資源的分析育種法,後來經其他科學家(Peloquin等)完善後成倍性育種方法,即通過種間雜交誘導四倍體栽培品種孤雌生殖產生的雙單倍體與二倍體種雜交產生二倍體雜種而利用豐富的野生資源,並在二倍體水平進行種質改良,利用二倍體的2n配子將優良性狀轉育到普通四倍體品種中。在倍性育種中,二倍體種是遺傳變異的來源,2n配子是將這種遺傳變異轉入四倍體普通栽培種中的橋梁,既拓寬了品種遺傳背景又得到性狀優異的後代,對於馬鈴薯種質資源改良具有重要的意義。世界大部分具有野生血緣的品種都是利用這種方法育成的。近年來,通過2n配子用有性加倍的方法將復雜的晚疫病抗性和黃萎病抗性從野生種和近緣種或經改良的含有野生血緣的二倍體育種材料轉育到四倍體普通栽培種中。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倍性育種研究,應用種間雜交技術誘導普通栽培品種孤雌生殖,獲得了大量雙單倍體,篩選了一大批高頻率產生2n花粉二倍體近緣種與雙單倍體雜種材料,並通過有性多倍化將S.stenotomum、S.phureja、S.sparsipilum、S.chacoense、S.jamesii、S.microdonmum、S.vernei等二倍體種質資源的青枯病抗性、低還原糖含量、病毒病抗性和高澱粉含量轉移到四倍體普通栽培種中。
⑧ 創造是什麼
創造的意思: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詞語】:創造
【拼音】:chuàng zào
一、創造基本釋義:
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二、創造引證解釋:
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三、創造用法示例:
1、機會是自己創造的,而不能一味的等待別人的賜予。
2、生活里沒有奇跡,大部分的時候奇跡是你自己創造的。
(8)種創造擴展閱讀
創造近義詞:獨創、創設
一、獨創
【詞語】:獨創
【拼音】:dú chuàng
【釋義】:獨自製造,也指獨特的創造。
示例:
1、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
2、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
二、創設
【詞語】:創設
【拼音】:chuàng shè
【釋義】:開始建立等。
示例:
1、僅在南航權證的創設上,券商就獲得了高達150億元的收益。
2、從課堂的教學情景創設,到社會的教學情景創設,都環繞著充分認識應用材料的主題,使學生主動地了解材料、分析材料、應用材料。
⑨ 為什麼說設計是一種創造
思想及技能的統一結合,從而可以完成一個可見的、可聽的事物。就是創造了。所以設計就是集思想及相關技能完成的,所以就是創造。
⑩ 為什麼說細節是一種創造
有位醫學院的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天對他的學生說:「當醫生,最要緊的就是膽大心細!」說完,便將一隻手指伸進桌子上一隻盛滿尿液的杯子里,接著再把手指放進自己的嘴中,隨後教授將那隻杯子遞給學生,讓這些學生學著他的樣子做。看著每個學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後再塞進嘴裡,忍著嘔吐的狼狽樣子,他微微笑了笑說:「不錯,不錯,你們每個人都夠膽大的。」緊接著教授又難過起來:「只可惜你們看得不夠心細,沒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進嘴裡的卻是中指啊!」
教授這樣做的本意,是教育學生在科研與工作中都要注意細節。相信嘗過尿液的學生應該終生能夠記住這次「教訓」。
其實我們做企業更需要養成注意細節的習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但是細節更為寶貴的價值在於,它是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因為在每一個看似細小的環節當中,都凝結著經營者點點滴滴的心血和智慧。台灣首富王永慶就是一個善於在經營中創新之人。
王永慶早年家裡非常窮,根本讀不起書,只好去別人的米行里做伙計。他做伙計期間,一邊留心觀察來來往往的各種人,特別是老闆怎麼談生意,一邊積累一點資金。
16歲那年,王永慶在老家嘉義開了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30家米店,競爭相當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地段諞僻,開得晚,規模小,沒有任何優勢。剛開張的時候,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王永慶就背著米袋,一家一家地上門推銷,但效果就是不行。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立足米市場,自己就必須有一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仔細思量以後,王永慶決定在米的質量和服務上下工夫。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非常落後,做飯的時候,都要淘米,很不方便。但長期積累的習慣,買賣雙方都見怪不怪。
王永慶經過長期的觀察在這里找到了突破口。他帶領弟弟一起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點的將米里的秕糠、沙石之類的雜物挑出來,再出售。
這樣,王永慶店裡米的質量就比別人的高一個檔次,深受顧客的喜愛,生意也就一天天好起來了。同時,王永慶在服務質量上也更進了一步。當時,客戶都是自己來買米,自己扛回去。這對年輕人來說,也許並沒什麼;對老年人來說,就有些不方便了。王永慶注意到了這一點,便主動送貨上門。這就大大方便了顧客,尤其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這些為米店樹立了非常好的聲望。
王永慶送貨上門並不是簡單地一放了事。他送貨時,還要將米倒到米缸里。如果缸里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擦乾凈米缸,然後將新米倒進去,把舊米放在上層。這樣,使米不至於因存放時間過長而變質。這一精細的服務,贏得了許多顧客的心,使回頭客一天天變多了。
不光如此,王永慶每次送貨上門後,還要用本子記下這家的米缸有多大,有多少人吃飯,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的飯量如何等等。他根據記載的情況估計顧客會什麼時候要米。等時候一到,不用顧客上門,他就將相應數量的米送上門來了。
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發現,當地的許多居民大多數都靠打工為生,經濟條件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的時候,就已經沒錢花了。由於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貨到要收款,有的顧客手頭緊張,一時拿不出錢來,會弄得大家都很尷尬。於是,王永慶採取「按時送米、定時收錢」的辦法,先送米上門,等他們發工資後,再約定時間上門收錢。這樣極大地方便了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顧客,同時在社會上樹立了好口碑。
酒香不怕巷子深。王永慶米行的生意很快就吸引了整個嘉義城。
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一個碾米廠,並把它設在最繁華的地段。從此,王永慶開始了向台灣首富的目標邁進。
事業發展壯大後,王永慶在管理企業時,同樣注重每一個細節。他的部屬深深為王永慶精通每一個細節所折服。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勸他學一學美國的管理,拋開細節只管大政策。針對這一批評,王永慶回答說:「我不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點點滴滴的管理,如果我們對這些細枝末節進行研究,就會細分各操作動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兩個人操作的工作量減為一個人,生產力會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個人兼顧兩部機器,這樣生產力就提高了4倍。」
一個企業要創新,必須加強對細節的關注。一向以創新意識著稱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曾經留意到一家小餐廳內部的布置頗有一絲新意。各個餐桌上都擺上了一個頗有創意的牙簽筒:筒體以「露露」的藍、白色為基色,印有「露露」的logo,並且表面繪有與露露杏仁露包裝罐體圖案一致的圖案,看似一件設計精美的藝術品;另外餐廳的牆壁上也掛上了一個很有個性的店表:整個店表同樣以藍、白為基色,配以紅色的表針,表面中上端印有「露露」的logo,下半部分印有「喝露露葆健康」、「中國馳名商標」、「美容養顏、調節血脂、調節非特異性免疫」(露露宣傳廣告語)等字樣,整個店表渾然一體,沒有絲毫的雜亂之感。
小小的牙簽筒,設計精美,圖案簡潔,色彩明快,告別了單調的白色,既為顧客的就餐消費提供了方便,同時,又通過與產品包裝罐體一致的圖案設計吸引了顧客的眼球,形成了「露露」品牌極強的品牌聯想力與品牌親和力。據餐廳老闆反映,露露牙簽筒因設計精美、實用性強,存在比較嚴重的丟失現象,排除社會道德方面的因素,我們應該怎樣從宣傳效果的角度看待這一現象呢?結論只有一個:露露的牙簽筒受歡迎!不僅商家歡迎,消費者也歡迎。顧客吃完飯,把牙簽筒拿回家,再配以家庭范圍內的口碑宣傳,最終使露露宣傳品的宣傳效果得到了放大。而「露露餐廳」以藍、白為主色,紅色為點綴,三色構成了「露露」宣傳品的代表色,極易與周圍餐廳的裝潢風格融為一體,起到了一般宣傳品所沒有的裝飾效果。還是聽聽餐廳老闆對露露餐廳的評價吧:「露露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到,並非單純為了宣傳他們自己,倒像是為裝飾我們,雖說上面也有他們的宣傳語,不過很簡潔明了,可是誰看了還都知道是露露的東西,這個度很難掌握。不像有些廠家只顧自己宣傳了,廣告的感覺太濃,甚至地址、電話、聯系人都寫上了,顯得太亂,我們不愛用,即使當時勉強用上,他們廠家的人一走,我們就趕快換了」。
也許,有的企業並不重視這些細小的事情,但在世界上凡是知名的服務企業都是非常注重從細節上提高服務質量,而且制定了明確的服務標准,一切為顧客設想的服務方式,添置了舒適的服務設施,重視提高員工的服務素質,努力為顧客提供細致入微,超越顧客期望的服務。
又如,美國希爾頓大酒店發現旅客最害怕的是在旅館住宿會睡不著覺,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認床」,於是和全美睡眠基金會達成協議,聯合研究是哪些因素促使一些人一換了睡眠環境,就會難以入眠,然後對症下葯,消除這些因素。從1995年3月起,美國希爾頓大酒店用不同的隔音設備,為顧客配用不同的床墊、枕頭等,歡迎顧客試用。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摸索出一種基本上適合所有旅客的辦法,從而解決了一些人換床後睡不著的問題。
我們的經營在於從細小處著手,致力於從細小處創新,把顧客置於真正「正常」的位置,給他們一個優良的服務環境,才能達到經營的效果。
人常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想在生活中練就一雙發現細節的眼晴,需要你經歷一個長期積累,細致觀察的過程,只有如此,你才能擁有鷹一樣敏銳的目光,發現別人所觀注不到的東西。
宋代的米芾是個大畫家,專愛收集古畫,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程度。他在汴梁城閑逛時,只要發現有人在賣古畫,總會立即上前細細觀賞,有時還會要求賣畫者把畫讓他帶回去看看。賣畫者認得他是當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畫交給了他,他便連夜復制一幅假畫,第二天將假畫還去而將真畫留下。由於他極善臨摹,那假畫的確足已亂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跡。
又一日,當他又用此法將自己臨摹的一幅足以以假亂真的假畫還去時,畫主人卻說了一句:「大人且莫玩笑,請將真畫還我!」米芾大驚,問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畫上有個小牧童,那小牧童的眼裡有個牛的影子,您的畫上沒有。」米芾聽罷,這才叫苦不迭。
上述這個極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裡牛的影子,就是細節,而一向「穩操勝券」的米芾,也正是「栽」在眼中的牛這個小小的細節上!而畫主人之所以能夠發現這一細節,肯定是對於畫作有著非凡的鑒賞力和卓越的觀察力,這絕非一天的功夫。
類似的情節還常常見於文學作品,《聊齋志異》中就有一篇。
有個老人一向為人豪爽,常常主動借錢接濟四方。有個好賭的無賴聽說此事,就找到老人也想借錢,老人於是答應了他。可也就在這時,老人卻發現了這位借錢者的一個極其熟練的動作——這位借錢者見案頭放著幾枚銅錢,便伸出手來,將那幾枚銅錢「高下疊放,如此再三」。老人立即由這個細節看出,此乃賭徒的習慣動作,故此不再借錢給他。
汪中求先生也曾在書中說過:「素養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細節積累,這種積累是一種功夫。」為此他還特意舉了一個例子: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歷、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經過初試、筆試等四輪淘汰後,只剩下6個應聘者,但公司最終只選擇一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闆親自面試。看來,接下來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可是當面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出現7個考生,於是就問道:「有不是來參加面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面的一個男子站起身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面試。」人們聽到他這么講,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為然地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來參加這次面試呢?」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財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這個男子說:「我雖然只是本科畢業,只有中級職稱,可是我卻有著1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這時主考官馬上插話說:「雖然你的學歷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的財富。」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子走上前,給主考官倒茶。男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與同事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其他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男子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歷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更多、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歷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男子離開座位,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忽然回過頭:「這10年經歷的12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愕,目光轉而注視著倒茶的老頭。那老頭詫異之際,很快恢復了鎮靜,隨後笑了:「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老頭的言語表明他確實是這家大公司的老闆。這次輪到這位考生一個笑了。
其實,這個考生從一進門就開始留意到這個倒茶水的老人的眼神、氣度、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個企業的老闆,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這種洞察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而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注重對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地訓練和提高。這一點,對於一個人和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
那些目光敏銳、頭腦有準備的偉人、創業者,總能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取得成功。「商品」這個資本主義的產兒,自資本主義社會誕生之日起,就經常和人們打交道,走進千家萬戶。由於司空見慣,沒有人對它特別注意。然而,馬克思卻緊緊抓住了它,並花費畢生的精力研究、剖析它,從而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幕和秘密,寫出了巨著《資本論》。我國江西省某縣民辦教師段元星,在極差的條件下,長期堅持業余觀測,用目測方法獨立發現了一顆新星。
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談到日積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習慣,因為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有意思的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說:「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質」。而習慣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否則,人們怎麼會說:「好運氣不如好習慣」呢?
大家也許還記得達·芬奇畫蛋的故事吧,為了把一個蛋畫圓,達·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不停畫圓圈。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把細節做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小事進行訓練,並形成習慣。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諸事繁忙之時,仍然堅持讓自己的下屬不斷地培養對細節關注的習慣。當他的助理呈遞一份計劃給他的數天之後,該助理問他對其計劃的意見。基辛格和善地問道:「這是不是你所能作的最佳計劃?」
「嗯……」助理猶疑地回答,「我相信再作些改進的話,一定會更好。」
基辛格立刻把那個計劃退還給他。
努力了兩周之後,助理又呈上了自己的成果。幾天後,基辛格請該助理到他辦公室去,問道:「這的確是你所能擬定的最好計劃了嗎?」
助理後退了一步,喃喃地說:「也許還有一兩點可以再改進一下……也許需要再多說明一下……」
助理隨後走出了辦公室,腋下夾著那份計劃,他下定決心要研擬出一份任何人——包括亨利·基辛格都必須承認的「完美」計劃。
這位助理日夜工作,有時甚至就睡在辦公室里,三周之後,計劃終於完成了!他很得意地跨著大步走入基辛格的辦公室,將該計劃呈交給國務卿。
當聽到那熟悉的問題「這的確是你能做到的最最完美的計劃了嗎」時,他激動地說:「是的,國務卿先生!」
「很好。」基辛格說,「這樣的話,我有必要好好地讀一讀了!」
基辛格雖然沒有直接告訴他的助理應該做什麼,然而卻通過這種嚴格的要求來訓練自己的下屬怎樣完成一份合格的計劃書。
其實任何事情在剛一開始的時候都很難做,都沒有可循的模式,只有按照某一種步驟進行訓練,用自己的意志來堅持,才會慢慢形成運動員一個標準的動作、藝術家瀟灑而俊美的一筆一畫。有一句話叫「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企業都在強調格式化,但是格式化的前提就應當是操作規范的培訓,只有培訓才能使所有的人找到一個統一的標准,行動步調才能一致起來,更進一步講,團隊精神便是從培訓中得來的。
所以說,員工進入企業一定要訓練,而且任何小事都要訓練,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才能成就優秀的員工、優秀的業績,優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