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歷發明
Ⅰ 日歷是誰發明的
萬年歷的發明人不確定,只有一個關於發明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回個名叫萬年的青答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
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
(1)黃歷發明擴展閱讀
萬年歷的作用:
萬年歷能記錄一定時間范圍內(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體陽歷與陰歷的日期,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萬年只是一種象徵,表示時間跨度大,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歷。
而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歷,即包括若干年或適用於若干年的歷書。現代的萬年歷能同時顯示公歷、農歷和干支歷等多套歷法,更能包含黃歷相關吉凶宜忌、節假日、提醒等多種功能信息,極為方便人們查詢使用。
Ⅱ 農歷誰發明的
農歷是湯若望發明的抄。
中國現行農歷沿用自明末《時憲歷》脫胎的清朝《西洋新法歷書》,是四百多年前的由湯若望主導的歐洲耶穌會教士和中國第一批天主教徒合力編撰的。
現代農歷的基礎是來自明朝末年的《時憲歷》,之前明代通行的歷法為《大統歷》,實際上是將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歷》改個名字沿用,此歷法到明末,已經與實際氣象、天文有誤差,尤其對日月食推算的誤差更明顯。
(2)黃歷發明擴展閱讀
農歷的優點:
1,農歷屬於陰陽合歷,是兼顧了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農歷是定歷,它具有天文年歷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種天象對應。
如它的節氣嚴格對應太陽高度,歷日較嚴格地對應月相,閏月的不發生頻率和發生頻率對應地球近日點和遠日點,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沒,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連歷月也大致對應太陽高度;
2,農歷歷月的天數只有29日和30日兩種,且由定朔日規定,人為因素較小,不易隨意改動;
3,歲首有較強的天文學意義,具有陰月陽年的天文學意義;
4,干支紀年和十二生肖紀年循環使用;由於它包含節氣十分利於四季劃分,由於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對氣候的影響。
Ⅲ 農歷是誰發明的
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歷。也叫舊歷
世界上中國是最早發明歷法的國家之一,它的出現對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農歷,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陰歷」、「殷歷」、「古歷」、「黃歷」
、「夏歷」和「舊歷」等。農歷屬於陰陽歷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歷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歷」;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盡可能接近回歸年,同時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歷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歷」。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仍舊使用農歷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Ⅳ 日歷是誰發明的
是儒來略·凱撒(Julia Ceasar)發明的。
我們今自天用的日歷一年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這種歷法是一種太陽歷,可追溯到公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大帝的歷法改革,凱撒採納古羅馬天文學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議,將一年定為365天,閏年366天,一年分為12個月,這樣算起來平均一年是365.25日。
凱撒的名字叫儒略·凱撒(Julia Ceasar),所以由凱撒確立的這種歷法叫儒略歷(Julian Calendar)。
(4)黃歷發明擴展閱讀
日歷的基本格式:
1、西歷年份,台灣日歷有中華民國紀元年份。一般均列於上方。一體式月歷,為每月一幅,分別有十二張年畫,日期顯示於下方。
2、以大字顯示當日日期。通常非假日的星期一至五用黑/藍色字,星期六昔日使用綠色,實施周休二日後改為紅色,周日一律為紅色。
3、華夏歷法日期、節氣。
4、當日的運程等預測。
5、選記節日名稱(當日以紅色印刷,昔日國定假日還會印上國旗)。
Ⅳ 黃歷是由誰以及如何被編寫出來的
相傳是由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歷》。古時由欽天監計算頒訂,因此也稱皇歷。 黃歷,是在中國農歷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帶有許多表示當天吉凶的一種歷法。 由來: 中國最晚在秦代就已經有歷書存在,作為人民的生活指導手冊。大約從宋朝開始,歷書中出現「沖煞忌宜」的術數內容。元泰定五年(1328年),官印黃歷高達三百多萬本。 黃歷的術數內容常被批評為迷信。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國頒行的黃歷就刪去所有禁忌,只註明節氣與禮拜天;清宣統年間頒布的黃歷,也禁止刊載宜忌、沖煞、方位、流年、太歲;台灣日治時期的黃歷,也只有「宜」而無「忌」;台灣光復後,又全都恢復了。 古時歷書系由欽天監發布,民國之後則是由五術、擇日師排出「通書」,各地命相師可掛上各家堂號另行出版,或賣出版權由公私機關印行當贈品。千餘年來,黃歷一直是中國民間最暢銷的書籍,目前台灣地區每年印製的黃歷大約為五、六百萬本左右。不少現代人仍然對黃歷有很深的依賴。學者認為,黃歷流行千年反映了華人因為生活的不確定性,而對擇吉思想的篤信不疑。 台灣的黃歷、通書大約三分之二都宣稱是從兩百年前福建洪潮和的「繼成堂」通書傳承而來;香港流行的源頭則是廣東「崇道堂」羅傳烈通書。 黃歷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運程等。
Ⅵ 黃歷是誰發明的
黃歷,或者稱作皇歷,是在中國農歷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帶有許多表示當天吉凶的一種歷法。
黃歷相傳是由軒轅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歷,民間又俗稱為「通書」。但因通書的「書」字跟「輸」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勝。
黃歷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運程等。
Ⅶ 萬年歷是誰發明的
萬年歷的發明人不確定,只有一個關於發明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回有個名叫萬答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
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
(7)黃歷發明擴展閱讀
萬年歷的作用:
萬年歷能記錄一定時間范圍內(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體陽歷與陰歷的日期,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詢使用,萬年只是一種象徵,表示時間跨度大,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歷。
而現在所使用的萬年歷,即包括若干年或適用於若干年的歷書。現代的萬年歷能同時顯示公歷、農歷和干支歷等多套歷法,更能包含黃歷相關吉凶宜忌、節假日、提醒等多種功能信息,極為方便人們查詢使用。
Ⅷ 中國的日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發明的
中國始有歷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誰發明的已經無從考證。
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歷。
日歷從古到今,有三種說法:
1、歷書之類。
2、今指記有年﹑月﹑日﹑星期﹑節氣﹑紀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頁﹐逐日揭去。有掛在牆上的﹐也有擺在桌上的。
3、史官按日記載朝政事務的冊子,是史官纂修國史的依據。
(8)黃歷發明擴展閱讀:
公歷的由來:
我們今天用的日歷一年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這種歷法是一種太陽歷,可追溯到公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大帝的歷法改革。
凱撒採納古羅馬天文學家Sosigenes of Alexandria的建議,將一年定為365天,閏年366天,一年分為12個月,每四年加一天為閏日,這樣算起來平均一年是365.25日。凱撒的名字叫儒略·凱撒,所以由凱撒確立的這種歷法叫儒略歷。
在凱撒建立新的歷法時,還沒有耶穌基督,所以那時候的年號與現如今是不同的,採用羅馬建城紀年。現如今日歷上公元元年的確立是在公元525年由東羅馬皇帝迪奧開始,迪奧為了能夠方便計算耶穌的復活日,於是將耶穌誕生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
在英文中用A.D.表示,A.D.來源於中世紀的拉丁文Anno Domini,其意義是「主的生年」。公元元年之前,用B.C.表示,意為「耶穌之前」(Before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