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進孩子創造力
『壹』 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素質教育中,重視和加強兒童創造力的培養正在成為一項實實在在開展著的幼兒教育研究工作,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核心部分,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4—5歲的兒童已產生了創造的要求與行動,他們正處於創造性思維的萌芽階段,那些在兒童身上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思維傾向就可以認為是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不應等待兒童的發展,而應利用多種途徑,採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去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就如陶行知指出的「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而科學探索活動是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因為科學探索活動的開展,就是讓幼兒通過親自參與動手、動腦、提問、討論,運用觀察、思考、多方嘗試等方法尋求多種答案,幼兒在發現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發展了創造性思維。
那麼如何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很好地點燃幼兒創新的火花呢?我是這么認為的:
一、營造創新的氛圍,提供幼兒最大的探索空間著名的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想促進創造力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的和有獎勵的環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為此,我們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應努力營造有利於幼兒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氛圍,抓住發生在幼兒身邊的每個能激起他們想像、思考的事、物、景,讓幼兒內在的創造沖動釋放出來。
首先應創設民主、平等的氛圍。教師應經常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孩子活動,鼓勵幼兒不同尋常的創造行為,引導他們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提出問題,產生各種異想天開的想法,使他們感到自己有所作為,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在自然角的探索活動中,幼兒對自然角中的「寄居蟹」產生了好廳,而對這一現象探究後,他們又突發想,想把蝌蚪放在田螺內,變成寄居蝌蚪,面對幼兒的這種異想天開,老師就應給予大力支持,並與他們一起研究、嘗試。
其次創設自由、安全的氛圍,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進創新能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條件。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會對其產生很大的的影響。因此,在科學探索活動中要經常給予幼兒「你試試看」「你能行」「請你大膽想一想」等語言鼓勵,多肯定、接納、欣賞幼兒,為幼兒的創新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如幼兒在「紙桌」探索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許多紙,讓幼兒通過想一想、試一試,製作各種不同形狀的桌腿,發現不同形狀的桌腿具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在實踐中幼兒還會發現同一形狀的桌腿由於製作的不同其承受能力也會不同,而相同的桌腿由於紙張的質地不同其承受能力也會不同。面對幼兒的種種發現,教師都積極鼓勵與肯定,讓幼兒在探索中情緒愉快,沒有壓力。實踐證明,這種具有高度安全感和自由感的環境,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激發幼兒巨大在創新潛能。
最後,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的適於探索的物質環境。幼兒學科學具在直觀性和活動性的特點,我們應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夠不斷獲取科學信息、增加探索活動興趣的物質環境。如創設可供幼兒進行觀察、試驗、分類、測量、種植的探索角、自然角;並帶幼兒致電專用的科學探索室盡情活動,因為那兒有內容更為豐富的探索環境:有探索力學、電、光、人體等知識的材料,有供幼兒拆拆裝裝的大量玩具物品,讓他們在無心理壓力的愉快環境氛圍中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使幼兒內心潛在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現的發揮。
二、強化創新意識,激勵幼兒大膽質疑善於質疑是創造發明的思維基礎,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是發現,發現是成功的一半。有疑問才會探索,經過探索才會有所創造。因此,教師一定要鼓勵幼兒的提問和質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我們千萬不要對幼兒提出的「古怪問題」潑冷水。當孩子天真地向大人發問或用自己的想像來解釋某些客觀事物時,大人不能一笑置之或隨意地加以嘲笑,而應正面鼓勵並積極引導孩子大膽幻想,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還應設法促使孩子動手參與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去尋求答案,以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貳』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三、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五、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創新活動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裡,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沙灘上、公園里、大海邊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等。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中,幼兒創造的潛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因此,父母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能力,容許幼兒自主嘗試以及做決定。尊重獨創性,鼓勵多樣性,使幼兒樹立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體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我國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心理結構通常是智力、創造力、非智力三種成份的獨特組合,其中智力是發展的基礎,創造力是發展的高度,而個性心理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支柱。托蘭斯在1973年曾得出結論:培養創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種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從情感和智力對創造力發揮的影響來看,很多情況下,情感的力量遠比智力強大。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創造過程絕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沒有火熱的崇高的情感動力,創造活動就無法展開。 因而,家長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有冒險精神,這里所說的冒險性是指,他敢於嘗試對其結果毫無把握的新鮮事情,並從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等。 總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影響幼兒創造力的每個積極因素,使幼兒——「發展中的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叄』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拉比盒子,源自美國一種非常成功的教育模式,通過動手活動,專注培養3-6歲兒童創造力,觀察力,想像力、探索欲等方面的創意產品。通過每月一期主題,幫助孩子探索世界,引導孩子科學思考。
『肆』 科技會讓孩子失去創造力么
社會永遠在前進,科技更是迅猛發展。孩子們必須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努力學習,增長才幹。長大了就有了創造力!
當前的科技環境根本不能損害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伍』 淺談如何在科技活動中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創造力
一、 指導孩來子閱讀科普讀自物二、 激發興趣,勇於實踐
讓孩子多聽、多看、多操作,讓孩子口動、手動、眼動、腦動,與活動材料充分接觸,通過親身經歷獲得關於科學的概念、體驗和技能。讓孩子獨立操作,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成為活動的主體,注重啟發孩子內在的積極性。這樣,在直觀刺激下,通過與多種物體的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極大的興趣和願望,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陸』 科技會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嗎
科技是建立在人們的想想力之上的。只有想出來了人們才想盡辦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象飛機,人們是看到了蜻蜓才想著去研究創造飛機的。
『柒』 科技讓人更有創造力
鋼鐵俠,綠巨人!
『捌』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具有創造力。
【1】帶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一定要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從小的時候就可以多帶孩子到花園里看看花花草草,再長大一些,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各種建築去領略各種景點的人文風采或是帶孩子一起去科技館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覽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以及通過自己的感官體會,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想要去創造的一些想法。
在帶孩子去各個地方游覽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可以先了解一些相關的景點內容和知識,不要光停留在讓孩子看風景上的狀態。正所謂「三分看七分講」,只有把景點的古跡名勝給孩子講明來龍去脈,讓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2】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兒,這樣既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創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長朋友們可以在一邊觀察,但是千萬不要去糾正,有時候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會把小花換成綠色,這樣也是一種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畫完結束以後去問問孩子的想法,然後給予適當的點評,並且能夠贊賞孩子告訴他這樣做是非常大膽有創造性的。通過家長的引導孩子才會對於創造性非常感興趣,而不會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娃娃的時候把小氣球套在了娃娃的身上,給娃娃當裙子,這樣也是不錯的做法,既給娃娃准備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獨特性,還開發了氣球的新用途。家長朋友們在看到孩子有創造性做法的時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並且能夠及時的引導孩子和鼓勵孩子,在當下給予孩子肯定,這樣遠比比過後獎勵孩子有效許多。
『玖』 如何推動少年兒童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1.給孩子提供盡情探索的環境
在保證孩子身體安全的情況下,不要給孩子設置太多的限制,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時孩子創造力的源泉。因此,家長應當給孩子提供一些能夠幫助他們想像和創造的事物,如:刮紙、蠟筆和各種玩具,這些都是能夠有效開發幼兒創造力的材料,家長應當給孩子創造這樣一個能夠盡情發揮、盡情探索的環境。
5.如果孩子創作了什麼,不要隨意評價
當孩子製作了一個稀奇古怪的東西或者畫了一幅四不像的畫時,家長不要試圖用成人的眼光理解這是什麼東西,也不要告訴孩子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東西,這個東西沒有用,沒有人這樣畫畫等等。要知道,孩子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嘗試,在慢慢的創作中,孩子會獲得豐富的經驗積累,為以後的學習帶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