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發明灌溉

發明灌溉

發布時間: 2021-03-13 15:19:13

㈠ 是誰在漢代發明了灌溉工具水排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注意「選用良吏」。建武七年(31),杜詩出任南陽太守。他提倡節儉,興利除害,為政清平。杜詩在做南陽太守期間,注意節省民力。為了提高冶金技術,他發明了水排(一種水力鼓風機)。

水排應用水力機械輪軸帶動鼓風囊,使皮囊不斷伸縮,給冶金高爐加氧。這種裝置,用力少,見功多,是我國冶金史上的一大改革。三國時期的釧暨曾加以改進推廣,使其效果提高了三倍。

杜詩發明水排,一改中國冶煉鼓風裝置靠人力和畜力為動力的善,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而且比歐洲早了1100年,在中國古代冶煉工藝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㈡ 新疆人民依據當地地形特別發明的一種灌溉方式叫什麼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回渠」,而新疆維吾爾語答則稱之為「坎兒孜」。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 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坎兒井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

㈢ 唐朝時發明了灌溉工具()耕作工具()

唐朝時發明了灌溉工具(筒車)耕作工具(曲轅犁)

㈣ 我國古代發明的,即可灌溉,又可排澇的生產工具是

我怎麼記得是筒車啊`我們歷史書上講的是筒車啊`

㈤ 唐代 發明( ),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發明灌溉工具( )

唐代發明曲轅犁,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發明灌溉工具筒車。

㈥ 唐朝人發明了什麼灌溉工具

唐代的灌溉機械叫筒車,從人力提水發展為水力提水。筒車是由竹或木製成的輪形提水機械。竹筒或木筒在水中注滿水,隨輪轉到上部時,水自動瀉入盛水槽,輸入田裡。水轉筒車的水筒與水輪聯成一體,既是接受水力的驅動構件,又是提水倒水的工作構件,其機構簡明緊湊,設計構思巧妙

㈦ 三國時期魏國的馬均發明的灌溉工具叫什麼

龍骨水車(翻車)
在以前中國許多地區都廣泛使用著一種龍骨水車。也叫翻車。它應用齒輪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中國應用水車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在東漢時期,翻車就出現了,據古籍記載,東漢末年有個叫畢嵐的人曾有翻車的製造,但那時的翻車還比較粗糙,大抵應該說是中國鄉村歷代通用的龍骨水車的前身。直到三國時期,機械發明家馬鈞重新發明創造了一種新式翻車,才使得翻車廣泛推廣應用,從而形成了從東漢到三國翻車的正式產生。
據《後漢書·張讓傳》記載,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
馬鈞在京城洛陽任職時,城內有地,可辟為園。為了能灌溉,他製造了翻車(即龍骨水車)。清代麟慶所著的《河工器具圖說》記載了翻車的構造:車身用三塊板拼成矩形長槽,槽兩端各架一鏈輪,以龍骨葉板作鏈條,穿過長槽;車身斜置在水邊,下鏈輪和長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鏈輪為主動輪;主動輪的軸較長,兩端各帶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動拐木,驅動上鏈輪,葉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將水排出,再沿長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環,連續把水送到岸上。馬鈞所制的翻車,輕快省力,可讓兒童運轉,「其巧百倍於常」,即比當時其他提水工具強好多倍,因此,受到社會上的歡迎,被廣泛應用。直到20世紀,中國有些地區仍使用翻車提水。
馬鈞當時在魏國作一個小官,經常住在京城洛陽,當時在洛陽城裡,有一大塊坡地非常適合種蔬菜,老百姓很想把這塊土地開辟成菜園,可惜因無法引水澆地,一直空閑著。馬鈞看到後,就下決心要解決灌溉上的困難。於是他又在機械上動腦筋。經過反復研究、試驗,他終於創造出一種翻車,把河裡的水引上了土坡,實現了老百姓的多年願望。馬鈞創適的這種翻車,"其巧百倍於常",用時極其輕便,連小孩也能轉動。它不但能提水,而且還能在雨澇的時候向外排水。可見進步之多,功效之高。這種翻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具之一,從那時起,一直被中國鄉村歷代所沿用,直至實現電動機械提水以前,它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馬鈞,字德衡,扶風(今陝西扶風)人,生活在漢朝末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馬鈞年幼時家境貧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談卻精於巧思,後來在魏國擔任給事中的官職。指南車製成後,他又奉詔制木偶百戲,稱「水轉百戲」。接著馬鈞又改造了織綾機,提高工效四五倍。馬鈞還改良了用於農業灌溉的工具龍骨水車(翻車),此後,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㈧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明的一種灌溉用具

A、根據題意,因為支撐軸不在罐子的對稱面上,所以未裝水時罐子向前傾斜,故正確;
B、裝少量的水,整體的重心較低,結構穩定,故正確;
C、裝滿水後,重心升高,結構將變得不穩定,所以罐子會傾覆,故正確;
D、罐子的穩定性與重心的高低有關,還與懸掛固定罐子的支點有關系,由於支點的連接方式是鉸鏈接的,容易轉動,所以不穩定,故錯誤;
故選:D

㈨ 三國兩晉的發明灌溉工具是

翻車又名龍骨水車,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出現最早、流傳最久遠的農用水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曹魏時,經過改制的翻車用於灌溉。《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㈩ 早在兩千年前,新疆人就發明了一種灌溉設施,這種設施叫什麼請說說她有什麼好處

坎 兒 井
新疆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是一種適應乾旱氣候,防止水分蒸發的特殊地下水道工程,成為吐魯番的生命之泉。坎兒井有許多優點,可以減少強烈的水分蒸發,節約水資源;深藏地下,避免水污染;自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要外加動力;沒有陽光暴曬,水溫較低,是最佳的天然清涼劑。目前,坎兒井在全球分布較多的有伊朗、撒哈拉、日本等國,但我國新疆吐魯番地區最集中,總長四千多公里。在大陸,坎兒井與長城,大運河齊名,被稱為中國三大工程。但現在坎兒井不斷消失,近年來吐魯番地區水位下降,沙塵暴日益嚴重,造成農作物減產,畜牧業受到影響。新疆的有關專家表示,坎兒井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一項文明遺產和文化旅遊資源。如果再不著手搶救乾涸的坎兒井,它們會像一些文明古跡一樣,被湮沒在歷史塵煙之中。

練習
乾旱地區的農業離不開灌溉,在世界的許多地方人們都採用傳統的漫灌方法。這樣的方法雖然緩解了乾旱,但也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並由於排水不暢還極易引起土壤鹽鹼化,造成土質下降、作物減產。以色列境內水源奇缺,2/3的國土是沙漠和半沙漠。為了節約用水,他們採用了先進的噴灌和滴灌技術,尤其是「滴灌」被譽為「乾旱地區農業發展的樣板」。
滴灌的方法是將水和肥料通過密布在田間的管道網送到每一棵植株旁,通過細塑料管上的細孔把水像點眼葯水那樣點到植株的根部。給水的數量完全由計算機根據當時空氣的濕度、溫度和風速來自動控制。滴灌一舉兩得的是,節水並切斷了害蟲的水源。這是一項高科技的成果,已經推廣到美國、巴西、韓國等國家。
問:
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也是乾旱地區,早在兩千多年前新疆人就發明了一種灌溉設施,這種設施叫什麼?請說說它有什麼好處。以色列國家的做法對我國搞西部開發有何啟發?
答:
叫坎兒井,將水從水源經過暗渠引到農田裡,既免去了運水之勞,又減少了蒸發。我國西北內陸有大面積的乾旱地區,採用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對於節約水資源,發展西部農業有極大好處。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