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閱讀再創造

閱讀再創造

發布時間: 2021-03-13 02:48:58

①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它具有三個特點:再造性、依憑性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它具有三個特點:再造性、依憑性。這句話是正確的。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大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

(1)閱讀再創造擴展閱讀:

朗誦的體裁多種多樣,詩歌、散文、寓言、故事、小說、戲劇,都可以納入朗誦的范疇中。在眾多體裁中,尤以詩歌被用於朗誦的最多,因為詩歌具有感情濃烈、富有韻律、文學性強、流傳廣泛、影響深遠等特點,這些特點都特別適於進行有聲語言藝術創作。

詩朗誦要通過掌握詩的語言的節奏、高低、急緩去表達感情。詩朗誦的藝術感染力是因其特點而產生的。了解其特點有利於加深對朗誦特別是詩朗誦的認識。

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是文學作品的閱讀「再創作」的道理。仿照下面的例子,從詩歌中另

示例:詩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再創作:滿街的奇裝異服,有誰見到過志潔行廉的屈原大夫?

③ 為什說文學接受活動是一種再創造性的活動

文學接受是一種以文學文本為對象、以讀者為主體、力求把握本文深層意蘊的積極能動的閱讀和再創造活動,是讀者在特定審美經驗基礎上對文學作品的價值、屬性和信息的主動的選擇、接納或拋棄。文學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學閱讀、文學欣賞、文學批評、文學研究等。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閱讀與欣賞。
文學接受與傳統文藝學中"文學欣賞"或"文學鑒賞"的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文學接受是指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欣賞與再創造的一種特殊的審美精神活動。它包括著文學欣賞或文學鑒賞的基本涵義與特徵。但是,文學鑒賞是以欣賞對象即作品為中心的,而文學接受則與20世紀70年代開始躍起來的接受美學相聯系,主張在文學接受過程中以讀者為中心。由於他們的理論背景不一樣,因此在理解作品與讀者關系時側重點也產生差異。接受美學作為理論的一個派別,特別重視對藝術接受過程中閱讀主體再生產、再創造特點的研究,認為作品的意義只有在閱讀過程中才能產生,它是作品與讀者相互作用的產物,而不是隱藏在作品之中、等待著人們去發現的"神秘之物"。接受美學的理論家姚斯曾說:"一部文學作品,並不是一個自身獨立、向每一時代的每一讀者均提供同樣的觀點的客體。它不是一尊紀念碑,行而上學地展示其超時代的本質。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樂譜,在其演奏中不斷獲得讀者新的反響,使本文從詞的物質形態中解放出來,成為一種當代的存在。"這就是說,文學接受具有"對話性"特點,作品離開讀者主觀的參與、評價與創造,其意義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文學接受是一種以文學文本為對象、以讀者為主體、以把握文本深層意蘊為目的的積極能動的閱讀和再創造活動,是讀者在審美經驗基礎上對文學作品的價值、屬性進行主動選擇、接納或揚棄的過程。

(一)接受者的語言文字能力

文學接受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能力。識字只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對於閱讀文學作品而言,更重要的是語義知識、語法規則、語用習慣與語言經驗。他們構成了一個讀者必須的語言綜合理解能力,是特定的語言環境長期熏陶和相當程度的語文教育訓練的結果。

(二)接受者的文化基礎和思想水平

文學接受者應該具有起碼的文化基礎和思想水平。文學是社會文化系統的一部分,是特殊的審美文化。它與文化的其他領域保持密切的聯系,包容著諸如哲學、宗教、歷史、道德等方面的多種信息與內涵。同時,文學作品既是作家思想的載體,又深深地滲透著民族文化精神和社會時代意識。因此,文學接受者面對的是兼容並蓄的文化復合物。他作為主體,要與對象形成響應關系並進入對話狀態,必須具有相應的文化知識和一定的思想水平。

(三)接受者的審美能力

文學接受者應當擁有基本的文學審美能力。具體到文學接受,接受者需要有文學興趣和一定的文學知識,相應地養成文學閱讀習慣並不斷積累文學經驗。更為重要的是,接受者應該按文學的方式閱讀文學作品,用審美的眼光來理解審美對象。

④ 怎樣理解文學欣賞是一種再創造活動

一度創造:作家創作,塑造文學形象.(原生文學)
二度創造:讀者閱讀,生成新的文學形象.(次生文學)

文學欣賞是一種依靠想像與聯想所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活動。

想像在文學欣賞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學欣賞離不開形象,但也不是簡單的再現形象,而是通過讀者的想像、聯想,通過自己的感受、理解,重新創造形象。比如沒參加過戰爭的人,也能通過作家形象地描繪,通過自己的想像和聯想,去體驗、領略戰爭生活。如果讀者不善於進行積極的想像和聯想,就不可能對作品有深切地感受,不可能發現作品中那些弦外之音。當然,不同的讀者,由於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個性特點的差異,對於同一部作品中的形象,也很可能得到的印象不一樣,因此人們認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⑤ 如何培養中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

摘要:語文閱讀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閱讀教學變成純知識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對中學生語文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遵循新的閱讀教學理念:語文閱讀是一個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應從問題情境中得到發展,是一個自主學習和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採取的措施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些措施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文本的差異;還應重視文學教育。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創造性 一、 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上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不斷創造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課程標准為課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讓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於閱讀,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次論證,我們確立了「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研究課題,對初中年級語文創造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並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創造性閱讀教學理念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能力。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應把閱讀訓練當作重點。閱讀的過程,就是從語表到語內,由文里到文外,多層次地去感悟語境,多角度地去解讀作者,從而獲得自我創造的形象、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過程。說到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作品中的語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體會和思考認識的過程,是情感與理性的結合,是一種思維的再創造。這種帶有讀者主觀情感和意志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所謂「創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學,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1]筆者認為,創造性閱讀是個復合體,融會了四種價值取向:人文價值、審美價值、創造價值和實踐價值。「為創造性而教」是新時代的要求,但創造性閱讀絕不是「創造」和「閱讀」的簡單相加,而應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三、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創設問題情境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圍繞課文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設計的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呢?首先,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生活的、學習的經驗)的相關程度,然後再綜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認知機構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能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為了有效地整體把握課文,一節課中的問題情境不宜太多。創設的問題情境要隨著學生認識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問題的概括化程度,並逐漸減少問題的數量。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除了自己創設外,還可以對課後的閱讀思考題進行篩選,完全適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適合的則加以修改或補充後再使用。例如:教師在設計蘇教版八年級課文《窗》教學時,直接投影一扇打開的窗戶,由「窗」的畫面導入,讓學生展開想像,由「窗」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小結:我們習慣了用眼睛去觀察世界,我們更要學會用心靈去感知世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想一想,小說的什麼地方最使你的靈魂受到震顫,為什麼?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後,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情境。圍繞這些問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氛圍。在這樣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們展開了充分的小組與全班交流,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探究性的問題。教學實踐也表明:本課文的閱讀教學活動都是緊緊圍繞問題情境展開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參與閱讀與交流討論,全班討論參與率達到了85%,學生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逐步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創造性閱讀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一般到個別,由個別到一般地展開思維,由一個形象創造另一個形象。運用這些聯想和想像的過程,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在的聯想和想像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聯想,去想像,海闊天空,甚至是異想天開。這樣,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思維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景象。2、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始於問題。在創造性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思考和交流、討論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問題,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能根據課文提出問題,說明他深入思考了,問題提得越有價值,說明學生對課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學習蘇教版八年級課文《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時,針對文末的一段話:「由於生存競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的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由於學生價值觀的不同,對待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關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有的學生提出:沒有了物質基礎,何來的精神?另一些學生進行了反駁,指出作為現代中學生,即使在艱難的學習生活條件下,也應該保持自己純正的精神追求,做一個有高貴靈魂的人。3、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創新和多樣性。學生回答要符合標准答案,否則就算錯。這樣一來,造成許多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嚴重壓抑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閱讀是一種主觀和客觀的融合,是一種整體感知。[3]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當代的中學生們能欣賞其「沉魚落雁」之美貌,但決不會認同其「小心眼」及病懨懨的嬌態,他們會從現代明星中去尋找載體,比如周迅、徐靜蕾等,從而形成一個現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為同樣的作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意義,新的見解。閱讀後所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個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師無法用任何標准去統一,否則,就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泯滅了學生的個性。課程標准特別強調學生的閱讀體驗。當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可讓學生談談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或這篇文章給自己的啟示。當學生完成與文本的對話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更進一步來闡述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了解到舊時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師能適時地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來比較一下舊時教育與現行教育的差異,學生肯定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能認識到舊時的封建教育沒有自由,只有順從,很容易抹殺孩子的個性、束縛孩子的心靈,而現行教育,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還有一些學生談到了現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設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4、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綜合思維的培養既符合學科特點,又符合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學生通過對特設專題的學習,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實踐證明,通過多次的課內與課外的專題閱讀訓練,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習專題《長城》時,通過閱讀參與、討論研究、寫作評價等步驟,引起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了解了「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在閱讀中,學生能對文章作深層次的理解,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在討論與研究中,提高了學生思辯能力,學生能夠對文章及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綜合和概括,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寫作評價中,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四、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注意事項1、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英格姆認為,文本不僅是一個具有多層次潛在結構的存在,它還是一種充滿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著許多未定的點,正是這些未定點使讀者的創造活動成為可能。[4]閱讀過程中,讀者和作品的關系總是表現為雙方意義認識的雙方運動和交互作用,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如何看待學生的「新」見解?打個比方,如果一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了某種相對於自己而言是「新」的見解,但很多學生卻早已這樣認為了,那麼這位學生的閱讀是否是創造性閱讀呢?在自主性閱讀教學情景下,教師又如何對待和操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整體把握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5]這是我們研究創造性閱讀和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青少年特別喜歡想像,尤愛幻想,使他們在想像世界和現實之間輕易地轉換視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說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學生的「新」見解對於他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並不要求對全體學生來說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讀七年級(蘇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時,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和自身的經歷談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的理解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這種同構就反映出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理解,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機會培養學生閱讀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2、不可忽視文學教育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更應重視文學教育。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學教育,文學教育對於培養創新思維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張志公先生說:「文學最足以喚起人們的聯想、想像,進而誘發創造性思維。」一方面,文學的魅力在於其形象性和多義性。形象性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多義性則可激活學生的多向思維和求異思維,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學生更為強烈的求新意識。另一方面,文學作品記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體現了人類對真、善、美的永恆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魯迅、布魯諾等形象,不正閃爍著高尚品格和科學理性的光輝嗎?這些內容,對於開展情商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潛移默化意義的,而健全的人格則是創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礎,學生創新品格的培養離不開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學教育的加強首先應落實在課文的學習中。同時,文學教育還應落實到寫作和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有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文學的熏陶中凈化感情,豐富想像,培養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維。我們的閱讀教學改革的實踐,初步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大力推進了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並形成有利於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這是以書本為本位,教師為中心以及傳授灌輸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它有助於減少教學的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了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⑥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讀寫算雜志

摘要:語文閱讀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閱讀教學變成純知識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對中學生語文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遵循新的閱讀教學理念:語文閱讀是一個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應從問題情境中得到發展,是一個自主學習和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採取的措施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些措施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文本的差異;還應重視文學教育。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創造性 一、 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上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不斷創造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課程標准為課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讓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於閱讀,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次論證,我們確立了「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研究課題,對初中年級語文創造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並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創造性閱讀教學理念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能力。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應把閱讀訓練當作重點。閱讀的過程,就是從語表到語內,由文里到文外,多層次地去感悟語境,多角度地去解讀作者,從而獲得自我創造的形象、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過程。說到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作品中的語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體會和思考認識的過程,是情感與理性的結合,是一種思維的再創造。這種帶有讀者主觀情感和意志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所謂「創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學,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1]筆者認為,創造性閱讀是個復合體,融會了四種價值取向:人文價值、審美價值、創造價值和實踐價值。「為創造性而教」是新時代的要求,但創造性閱讀絕不是「創造」和「閱讀」的簡單相加,而應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三、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創設問題情境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圍繞課文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設計的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呢?首先,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生活的、學習的經驗)的相關程度,然後再綜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認知機構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能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為了有效地整體把握課文,一節課中的問題情境不宜太多。創設的問題情境要隨著學生認識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問題的概括化程度,並逐漸減少問題的數量。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除了自己創設外,還可以對課後的閱讀思考題進行篩選,完全適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適合的則加以修改或補充後再使用。例如:教師在設計蘇教版八年級課文《窗》教學時,直接投影一扇打開的窗戶,由「窗」的畫面導入,讓學生展開想像,由「窗」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小結:我們習慣了用眼睛去觀察世界,我們更要學會用心靈去感知世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想一想,小說的什麼地方最使你的靈魂受到震顫,為什麼?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後,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情境。圍繞這些問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氛圍。在這樣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們展開了充分的小組與全班交流,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探究性的問題。教學實踐也表明:本課文的閱讀教學活動都是緊緊圍繞問題情境展開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參與閱讀與交流討論,全班討論參與率達到了85%,學生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逐步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創造性閱讀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像,由此及

⑦ 怎樣理解閱讀的創造性與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新課程這樣提出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培養出符合我們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指出了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那就是,老師認真鑽研教材、閱讀教參,體會文章思路,然後寫出教案。其主要內容是:課堂上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准答案,跟這些問題、答案配套的板書提綱。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亦步亦趨地實施自己教案的過程。在這一模式下,學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總之,學生的任務就是「配合」老師順利地實施教案。這樣的閱讀教學不是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而是把學生看成被動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創造,而是對課文的同構解讀;不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是對教師「權威」答案的完全認同。這種把學生捆起來齊步走的做法,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天賦。
首先,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應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應留給學生自主的閱讀時間、自主的閱讀機會和自主的閱讀權力,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並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獨立地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在讀中積極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台階式地前進,進而完成全程閱讀。當然,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引導、點撥,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其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豐富的內涵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就是同一篇文章,學生讀後也會有不同的體會,也就是說同樣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老師若能允許學生有個人情感地表達閱讀結果,就有可能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再次,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切創造都來源於懷疑,懷疑精神就是一種批判意識。個性閱讀活動中的批判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敢於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並陳之以理;二是敢於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於向教師提出質疑,與教師展開關於閱讀體驗的交流和討論。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經常性地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最後,在閱讀活動中,要把評價的權利下放,採取延時評價,讓評論首先由學生自己作出。對於學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都要給予寬容與理解,不以統一的標准來框定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對於學生的自主評價應給予熱心反饋,使這種自我評價更為客觀,更符合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提高評價的積極效果,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起創新的思維,使課堂教學知情相融。
總之,個性化閱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基礎,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⑧ 什麼是創造性接納

文學接受是一種以文學文本為對象、以讀者為主體、力求把握本文深層意蘊的積極能動的閱讀和再創造活動,是讀者在特定審美經驗基礎上對文學作品的價值、屬性和信息的主動的選擇、接納或拋棄。文學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學閱讀、文學欣賞、文學批評、文學研究等。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閱讀與欣賞。文學接受與傳統文藝學中"文學欣賞"或"文學鑒賞"的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文學接受是指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欣賞與再創造的一種特殊的審美精神活動。它包括著文學欣賞或文學鑒賞的基本涵義與特徵。但是,文學鑒賞是以欣賞對象即作品為中心的,而文學接受則與20世紀70年代開始躍起來的接受美學相聯系,主張在文學接受過程中以讀者為中心。由於他們的理論背景不一樣,因此在理解作品與讀者關系時側重點也產生差異。接受美學作為理論的一個派別,特別重視對藝術接受過程中閱讀主體再生產、再創造特點的研究,認為作品的意義只有在閱讀過程中才能產生,它是作品與讀者相互作用的產物,而不是隱藏在作品之中、等待著人們去發現的"神秘之物"。接受美學的理論家姚斯曾說:"一部文學作品,並不是一個自身獨立、向每一時代的每一讀者均提供同樣的觀點的客體。它不是一尊紀念碑,行而上學地展示其超時代的本質。它地像一部管弦樂譜,在其演奏中不斷獲得讀者新的反響,使本文從詞的物質形態中解放出來,成為一種當代的存在。"這就是說,文學接受具有"對話性"特點,作品離開讀者主觀的參與、評價與創造,其意義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文學接受是一種以文學文本為對象、以讀者為主體、以把握文本深層意蘊為目的的積極能動的閱讀和再創造活動,是讀者在審美經驗基礎上對文學作品的價值、屬性進行主動選擇、接納或揚棄的過程。(一)接受者的語言文字能力文學接受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能力。識字只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對於閱讀文學作品而言,更重要的是語義知識、語法規則、語用習慣與語言經驗。他們構成了一個讀者必須的語言綜合理解能力,是特定的語言環境長期熏陶和相當程度的語文教育訓練的結果。(二)接受者的文化基礎和思想水平文學接受者應該具有起碼的文化基礎和思想水平。文學是社會文化系統的一部分,是特殊的審美文化。它與文化的其他領域保持密切的聯系,包容著諸如哲學、宗教、歷史、道德等方面的多種信息與內涵。同時,文學作品既是作家思想的載體,又深深地滲透著民族文化精神和社會時代意識。因此,文學接受者面對的是兼容並蓄的文化復合物。他作為主體,要與對象形成響應關系並進入對話狀態,必須具有相應的文化知識和一定的思想水平。(三)接受者的審美能力文學接受者應當擁有基本的文學審美能力。具體到文學接受,接受者需要有文學興趣和一定的文學知識,相應地養成文學閱讀習慣並不斷積累文學經驗。更為重要的是,接受者應該按文學的方式閱讀文學作品,用審美的眼光來理解審美對象。

⑨ 「閱讀有助於提升創造力」有科學依據嗎

語文閱讀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仍存在把閱讀教學變成純知識教學,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對中學生語文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遵循新的閱讀教學理念:語文閱讀是一個主動構建意義的過程。應從問題情境中得到發展,是一個自主學習和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不僅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採取的措施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些措施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文本的差異;還應重視文學教育。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創造性 一、 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上教師「滿堂灌」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學生思路閉塞,缺乏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不斷創造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提高。新的課程標准為課堂改革指出了方向:讓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避免煩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開發他們的潛能,發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於閱讀,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次論證,我們確立了「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的研究課題,對初中年級語文創造性閱讀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並且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二、 創造性閱讀教學理念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學習能力。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應把閱讀訓練當作重點。閱讀的過程,就是從語表到語內,由文里到文外,多層次地去感悟語境,多角度地去解讀作者,從而獲得自我創造的形象、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過程。說到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對作品中的語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體會和思考認識的過程,是情感與理性的結合,是一種思維的再創造。這種帶有讀者主觀情感和意志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創造性閱讀。所謂「創造性閱讀」,是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誘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借語言文學,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過的獨特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1]筆者認為,創造性閱讀是個復合體,融會了四種價值取向:人文價值、審美價值、創造價值和實踐價值。「為創造性而教」是新時代的要求,但創造性閱讀絕不是「創造」和「閱讀」的簡單相加,而應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三、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創設問題情境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圍繞課文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要求設計的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呢?首先,整體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其次,分析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生活的、學習的經驗)的相關程度,然後再綜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已有認知機構創設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能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為了有效地整體把握課文,一節課中的問題情境不宜太多。創設的問題情境要隨著學生認識水平、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問題的概括化程度,並逐漸減少問題的數量。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除了自己創設外,還可以對課後的閱讀思考題進行篩選,完全適合的例子直接吸收使用,基本適合的則加以修改或補充後再使用。例如:教師在設計蘇教版八年級課文《窗》教學時,直接投影一扇打開的窗戶,由「窗」的畫面導入,讓學生展開想像,由「窗」的畫面你會想到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小結:我們習慣了用眼睛去觀察世界,我們更要學會用心靈去感知世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想一想,小說的什麼地方最使你的靈魂受到震顫,為什麼?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後,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情境。圍繞這些問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小組交流與合作的氛圍。在這樣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們展開了充分的小組與全班交流,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探究性的問題。教學實踐也表明:本課文的閱讀教學活動都是緊緊圍繞問題情境展開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參與閱讀與交流討論,全班討論參與率達到了85%,學生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逐步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進行創造性閱讀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一般到個別,由個別到一般地展開思維,由一個形象創造另一個形象。運用這些聯想和想像的過程,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潛在的聯想和想像能力,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聯想,去想像,海闊天空,甚至是異想天開。這樣,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思維方式的不同,完全可以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景象。2、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始於問題。在創造性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思考和交流、討論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問題,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能根據課文提出問題,說明他深入思考了,問題提得越有價值,說明學生對課文理解得越深刻。例如學習蘇教版八年級課文《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時,針對文末的一段話:「由於生存競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了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的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了。」由於學生價值觀的不同,對待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關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有的學生提出:沒有了物質基礎,何來的精神?另一些學生進行了反駁,指出作為現代中學生,即使在艱難的學習生活條件下,也應該保持自己純正的精神追求,做一個有高貴靈魂的人。3、鼓勵多樣化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創新和多樣性。學生回答要符合標准答案,否則就算錯。這樣一來,造成許多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嚴重壓抑和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閱讀是一種主觀和客觀的融合,是一種整體感知。[3]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當代的中學生們能欣賞其「沉魚落雁」之美貌,但決不會認同其「小心眼」及病懨懨的嬌態,他們會從現代明星中去尋找載體,比如周迅、徐靜蕾等,從而形成一個現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為同樣的作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意義,新的見解。閱讀後所產生的心理感觸,是個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師無法用任何標准去統一,否則,就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泯滅了學生的個性。課程標准特別強調學生的閱讀體驗。當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可讓學生談談讀這篇文章的感受或這篇文章給自己的啟示。當學生完成與文本的對話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更進一步來闡述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分析。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了解到舊時的封建教育的弊端,如果教師能適時地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來比較一下舊時教育與現行教育的差異,學生肯定有話可說。有的學生能認識到舊時的封建教育沒有自由,只有順從,很容易抹殺孩子的個性、束縛孩子的心靈,而現行教育,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還有一些學生談到了現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很好的設想,思考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4、開展專題閱讀,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綜合思維的培養既符合學科特點,又符合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學生通過對特設專題的學習,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實踐證明,通過多次的課內與課外的專題閱讀訓練,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習專題《長城》時,通過閱讀參與、討論研究、寫作評價等步驟,引起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了解了「長城文化」的內涵及其價值。在閱讀中,學生能對文章作深層次的理解,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在討論與研究中,提高了學生思辯能力,學生能夠對文章及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綜合和概括,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寫作評價中,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四、 培養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注意事項1、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英格姆認為,文本不僅是一個具有多層次潛在結構的存在,它還是一種充滿未定性的存在,其中存在著許多未定的點,正是這些未定點使讀者的創造活動成為可能。[4]閱讀過程中,讀者和作品的關系總是表現為雙方意義認識的雙方運動和交互作用,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如何看待學生的「新」見解?打個比方,如果一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了某種相對於自己而言是「新」的見解,但很多學生卻早已這樣認為了,那麼這位學生的閱讀是否是創造性閱讀呢?在自主性閱讀教學情景下,教師又如何對待和操作呢?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整體把握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5]這是我們研究創造性閱讀和進行創造性閱讀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青少年特別喜歡想像,尤愛幻想,使他們在想像世界和現實之間輕易地轉換視角,自如地化入化出。有一位哲人說得好:「正是青少年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 [6]因此,學生的「新」見解對於他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是新的,並不要求對全體學生來說也是新的。例如,在教讀七年級(蘇教版)篇目《本命年的回想》時,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和自身的經歷談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的理解講述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這種同構就反映出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理解,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機會培養學生閱讀反思和批判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反思,有一定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2、不可忽視文學教育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更應重視文學教育。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排斥文學教育,文學教育對於培養創新思維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張志公先生說:「文學最足以喚起人們的聯想、想像,進而誘發創造性思維。」一方面,文學的魅力在於其形象性和多義性。形象性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多義性則可激活學生的多向思維和求異思維,給予學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培養學生更為強烈的求新意識。另一方面,文學作品記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體現了人類對真、善、美的永恆追求,像屈原、文天祥、魯迅、布魯諾等形象,不正閃爍著高尚品格和科學理性的光輝嗎?這些內容,對於開展情商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具有巨大潛移默化意義的,而健全的人格則是創新的心理和精神基礎,學生創新品格的培養離不開健全的人格教育。[7]因此,文學教育的加強首先應落實在課文的學習中。同時,文學教育還應落實到寫作和課外閱讀中,引導學生有健康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文學的熏陶中凈化感情,豐富想像,培養創新精神,激活創新思維。我們的閱讀教學改革的實踐,初步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大力推進了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並形成有利於創造意識、創造能力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這是以書本為本位,教師為中心以及傳授灌輸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它有助於減少教學的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了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⑩ 如何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現階段,中學生寫作水平低下,幾乎成了不爭的事實。落入如此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生活枯燥,缺乏人生感受。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狹小的生活空間里找到寫作的源頭活水呢? 筆者認為須指點學生尋找寫作的素材,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才能激發寫作的興趣,燃起創作的慾望。而尋找寫作的素材,我認為可以從「釋放自我、感受自然、感悟社會」這三大話題著手。 一、釋放自我,即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潛入內心世界,對自己的思想情感、性格特點,甚至智力因素作出深刻反省剖析,如實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冷靜分析自己何以喜何以憂;記述自己的生活經歷、夢境神遊和對未來的憧憬設想;從而達到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1、捕捉內心情感的變化。中學生那充滿好奇的眼光總是關注著外面的世界,而較少反觀自身,而中學生的內心世界又是極為復雜精微,情緒波動性大,或喜或悲,時而自信萬分,時而妄自菲薄……這里蘊藏著非常豐富的寫作素材,老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就會文思如涌。 我的做法是,每天讓學生關注自己的心情變化,捕捉高興、憂傷、痛苦、郁悶等根源,探尋為什麼高興、為什麼痛苦、為什麼郁悶,然後把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記述出來,通過這件事,自己的思想有什麼觸動,把感悟用精煉的語句用隨筆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隨筆隨時可以寫,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對生活有了感悟,思維中有了火花,覺得有話要說,有情要訴,就一吐為快,傾瀉成文。這樣的文章完全是「我手寫我口」。通過這類作文的寫作,學生往往增強了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變得成熟而穩健,同時對作文產生了極大的親和力。因為作文使他的情緒得到了宣洩,緊張得到了緩解,心靈得到了升華,自我得到了完善。 從接受一個新的班級,我就要求學生用隨筆記述自己的心路歷程,並要求每周完成規定的數量。起初,學生可謂怨聲載道,可過了兩個月後,學生的埋怨沒了,上了軌道,養成了一定的習慣,寫隨筆記述內心情感成了自覺行為。他們對寫作也有了新的認識,並產生了極為可貴的感情,甚至有的學生把隨筆當作了自己須臾不離的朋友。正如有的學生所說:「以前我不喜歡寫作,覺得沒什麼好寫的,總覺得寫作是一種負擔,可自從老師讓我們隨時用隨筆記述自己內心活動後,我就按照要求,在不順心的時候,就在本子上靜靜的訴說;有高興的事兒,就讓它和我一起分享。日子一天天過去,本子一天天厚起來,撫摩著寫滿心事的隨筆本,內心的欣喜是難以形容的,我敢說這是我人生中一筆最大的財富,也是我人生中最為珍愛的東西,有了它,我感到生命的充實,這條路我用永遠走下去。」 2、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中學生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老師如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想像,超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跟外星智慧交流,從而讓他們能夠打開寫作的閥門,流淌出涓涓細流,學生是非常樂意的。而產生聯想和想像最重要的是要在平時注意積累聯想和想像的材料。那麼,怎樣讓學生在狹小的生活空間里找到聯想和想像的材料? ①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包括語文、歷史、政治等。如學生在歷史課上學了許多英雄人物,就讓他們回顧這些人物的風雲事跡,遺臭萬年也好,流芳百世也罷都可以結合現代生活躍然紙上。如學生在《位置斷想》中寫到: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每當吟誦李白這大氣磅礴的詩篇,我不禁熱血沸騰,思潮翻滾:「好一個威風凜凜的秦王!統兵百萬,攻城略地,氣吞萬里如虎,開拓廣闊疆域,建立大秦帝國,令書同文,車同軌,多麼輝煌的功業啊!……然而仰慕之餘,耳畔隱隱響起了當年共和國主席劉少奇與全國著名勞模石傳祥的精彩談話:我當主席你掏糞,只不過分工不同,其實都是在為人民服務。 小作者展開斷想,再現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並結合劉少奇與全國著名勞模石傳祥的精彩談話論述了「事業的大小並非決定於位置的尊卑」的觀點,使得論點很鮮明的凸現出來。 ②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並在看電視、看電影、聽故事時注意積累間接的生活材料。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用於讀好書,讀精品上面,可以分階段開列一些符合學生實際的書目推薦給他們,同時要求學生盡可能地做讀書筆記,寫讀書隨想,安排一定的課內時間讓學生作課外閱讀交流,復述閱讀內容,暢談讀書或者看電視看電影的感想。學生思維經過不斷的碰撞,會產生許多炫目的火花,同時逐漸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也為自己的創作積淀了聯想和想像材料。 如學生在《余秋雨與泰戈爾有個約會》一文中寫到: 中外文化,在中國打開國門之後,撞出一串串智慧的火花。余秋雨與泰戈爾有個約會,穿越時空,彼此有了親密的接觸。 他們的相遇或許是上帝的安排的,或許是如來佛的巧設。余秋雨舉著自己的得意之作《文化枯旅》,泰戈爾捧著自己的《飛鳥集》,兩位偉人在一棵大榕樹下見面…… 我驚詫於小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文章在對兩個中外散文大家風格一番評價之後,兩個問句巧妙的將話題引向深入,短短的幾百來字,不僅讓我看到了學生寬廣的閱讀面,也讓我領略了學生的眼界。在這里小作者就恰到好處地引用了課本上、課外讀物上的故事,把這些故事作為自己作文的材料。他如果沒有用心地閱讀、積累、聯想,這篇作文就可能寫不成功。 總之我們一定要記住:聯想和想像必須和生活經驗、豐富的知識結伴,平時要注意積累,這樣才能在作文時浮想聯翩、左右逢源、文思泉湧,寫出好的文章來。 二、感受自然,即引導學生深入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感受奼紫嫣紅的自然世界,描寫校園的花草樹木,家鄉的山水風貌;表現自然的風花雪月、花鳥蟲魚;去冥想浩淼神秘的宇宙星空;有言是「春光召我以煙霞,大地假我以文章」,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孩子們稚嫩的童心陶醉了,創作的熱忱激發了,「萬頃碧波盪胸臆,湖光山色躍筆端」,有了這樣的心境,要寫出聲情並茂的好文章也就不難了。然而,描繪自然必須掌握適當的方法。 在一個秋日下午,我帶領學生參觀洪澤湖,同學們一個個興致勃勃。回來後,我要求就當天的觀感寫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擇文題。原以為學生能有話可寫,可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分析原因,是學生缺少觀察的意識和觀察的方法。於是,我對症下葯: 1、讓學生回想,在來回的途中,你見到或聽到了哪些事物,把它寫出來,這樣就有了具體的描寫對象。如白雲、天空、陽光、大樹、花、水、草、琴聲、泥土…… 2、在這些名詞前面加上形容詞,使原本單調的詞有血有肉。如:(清亮的、純潔的、透明的、透亮的、明亮的、清冽的、澄澈的、清澈的、瀲灧的、旖旎的、波光粼粼的……)湖水,(天高氣爽的、天高雲淡的、蕭瑟的、金色的、豐饒的、金黃遍地的、碩果累累的、寂寥的、孤寂的、清凈的、澄澈的、清爽的……)秋…… 3、把這些有了血肉的詞語進行適當的描寫,然後連綴在一起,讓他們都活起來。如:明麗蒼翠的大湖古堤,青中帶白,似白玉翡翠。駕一葉小船盪漾在如絲綢般凝滑的湖面上,猶如進入一軸大的山水長卷,水面浩浩盪盪、橫無際涯。站在湖邊,近景、遠景盡收眼底,秋天的清爽透入了骨髓,如細品一口龍井新茶,身內身外澄澈空明。 4、在結尾處用精煉的語句寫出自己的感想,讓學生明白,寫景一定要抒情,否則,描寫的景物再美,也缺少生機,景和情連在一起,景才能活。學生在提醒下,經過深思,都在結尾提煉出主題,激活了景物。如上文的結尾,小作者寫到:我突然明白,清新淡雅的秋天才是我的精神家園,人不應浮躁如春色,應卓然如秋之風骨。 經過這一番指導和訓練後,學生對一般的寫景不再感到無話可說。我趁熱打鐵,讓學生都准備一個單獨的本子,在上面記下自己每天看到的新事物,並思考在這些新事物前面可以加上哪些形容詞進行修飾。久而久之,他們養成了觀察自然的習慣,並且積累了大量的詞語。 三、感悟社會,即引導學生觀察家庭、學校、社會。可以分作三個層面: 1、鼓勵學生寫自己的家庭鄰居,敘述父母親人左鄰右舍的故事。初中學生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只要他們把眼光投注到身邊人,對他們的一舉一動,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細節都積極關注,就會引發他們新的感觸。鼓勵他們與自己的父母交流,聽取爺爺奶奶的故事,閱讀親人頭上的白發、臉上的皺紋,弄清每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後記錄下來,整理成文章。 我的做法是,首先通過分析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學會觀察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然後,通過欣賞、描寫影視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學會細致地描寫人物,特別是運用細節描寫來藝術性地表現人物方法;最後,通過觀察生活中「原生態」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自己的成長,寫成隨筆。 經過一段時間扎實的訓練,學生就基本上能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從生活中取材了。如:一位學生沉湎於網路游戲,經常晝夜不歸,父母為此傷筋勞神,甚至有點無可奈何。在一次半夜,父親又像往常一樣,把他從網吧里找出來,讓他詫異的是,這次並沒有打他,甚至連責怪的話語都沒說,只是默默地走在前面,他疑惑的跟在後面,突然發現平時比較講究的父親,頭發凌亂,特別是西服後面還有一個破洞,他感到不解,後來聽說那晚父親為了找他和網吧老闆發生沖突,網吧老闆大打出手,使得父親受了很重的內傷,父親並沒有對他說這些。後來,他開始留意父親,逐漸知道,父親因為自己逃課上網無心工作早被單位解除合同了;為了挽救自己寢食不安,背地裡還偷偷流過淚,可從未放棄過自己。他的內心被深深的刺痛,沒想到父親內心是如此痛苦,後來他改變了自己,寫了篇題為《一個破洞》的文章,表達對父愛的理解。在課堂上朗讀時,也深深感染了其他同學。如,父親原來白皙的臉顯得消瘦而灰暗,沒想到他的內心也是如此的脆弱,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父親,讀懂了父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所以只要讓學生取材於他們的真實生活,並經過獨立思考和適當的藝術加工,那麼,呈現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就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作文,常常是一件個性鮮明的藝術品了。 所謂的「自能作文」「生態作文」為了使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並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刻意設置一些特定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去親身經歷,使他們在經歷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比較強烈的感受,然後再指導他們把自己經歷的事和由此產生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做法,肯定會取得一定的效果。如果,我們在指導寫作時,把學生這種觀察體驗的意識引導到整個生活中,那麼,他們寫作的源頭就會更多,對寫作的興趣就會更濃,寫作的熱情也會更高,而且,作文中無病呻吟、虛情假意的現象也就會越來越少。 只要讓學生取材於他們的真實生活,並經過獨立思考和適當的藝術加工,那麼,呈現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就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作文,常常是一件個性鮮明的藝術品了。 2、鼓勵學生寫自己的校園生活,敘述發生在同學之間的各種故事,互相觀察,寫出班上每個同學的不同性格特點,推測這些性格所形成的原因。 我讓學生准備一個本子,讓他們仔細觀察班級里的每一同學,從肖像入手,根據動作揣摩心理,繼而探究性格,最後,通過觀察、交談、訪問等方式寫出同學身上發生的故事從而解析性格形成的原因。學生對這種做法很感興趣,都在用心的觀察身邊的同學,並及時記錄、整理出來。 一學期下來後,很多人都描寫了多位同學,我們還專門搞了「個性學生」研討,把不同學生寫得同一個學生進行比較,比較語言的生動性,觀察的仔細性,性格刻畫的真實准確性等,然後讓他們互相補充,力求刻畫出一個個形象、生動、真實的同學。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養成了觀察人物的習慣,對「刻畫人物」感到有話可說,且能夠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對人物進行刻畫。 3、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熱點,表達看書讀報的感想;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寫發生在社會上的各種事情。 ①抓住熱點問題。由於學生生活范圍的狹小,使得他們目光、思維都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報紙,報刊等途徑,把學生引入到時代的潮流之中。如,當網路文學越來越多地介入學生的生活並影響思想時,教師及時開展了課堂討論——「我們看網路文學」;當日韓的青春偶像劇成為同學們飯後茶餘的談資時,我們及時組織了課堂辯論。可以把討論的空間安排在不同地方,如人文氣息濃厚的學生閱覽室等。那種時刻,青春的熱情被喚起,青春的血液在涌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熱情之高都將是教師們始料不及的,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可小覷,有些發言可謂擲地有聲。大家在唇槍舌劍中提升了思維,鍛煉了語言,體驗了情感。 開學初,我組織了學生觀看了「2007年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學生被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人感動的熱淚盈眶,而其中孟祥斌的事跡更是讓許多學生淚流不止,感動之餘,許多同學認為孟祥斌拋棄了父母、妻兒去救一個失戀姑娘有點不值。我列舉了大學生張華捨命跳進糞坑救老農的事跡,結合孟祥斌的頒獎詞「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及時組織了「張華救老農獻身值還是不值」的討論,經過激烈的討論,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感化,明白了英雄的義舉是無可厚非的,這種高尚的人生價值是不好用金錢等物來衡量的,他們這種英雄行為帶來的無形價值是巨大的,必定會感染著召喚著更多的人來學習。 學生在一些社會熱點的激盪之下,感情波瀾起伏,胸中湧起汩汩熱流,他們寫作的激情被點燃,不可遏止的寫出了一段段感想,有的雖然是膚淺的,但感情卻是真摯的。 ②利用節假日,從現實生活中找素材。節假日時筆者不再布置語段訓練、背誦練習,而是組織學生做好小記者,采訪本地最近發生的新鮮事,讓學生寫新聞報道或調查報告,這種活動不但使學生有「源頭活水」,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練筆的機會,經過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剛開始,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利用星期天下午的時間搞過一次作文競賽:競賽的具體做法是:一看、二說、三寫、四評。一看,即用一個半鍾頭到集貿市場、中心商場、車站等地觀訪(要求:1、觀察點有所固定,但可自由選擇側重點;2。觀訪時,可以詢問對方,但要守紀律,講文明;3,要按規定的時間返回班級)。二說,即回到班級後,每人限制兩分鍾的講話比賽。議題是:剛才通過觀訪,你認為哪個場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未發言或未按時說清楚均不給分。三寫,即書面表達。文題是:1、《從……想到的》2、《我所見到的……》(要求:①兩題任選一題,不得寫成詩歌;②文章要記敘今天真實的見聞,又要寫出你的聯想和思考;③根據所寫的文章內容,把題目中的省略號換成文字)。四評,即根據一系列活動和文章內容按5:15:80評一、二、三等獎。 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文章明顯的特色就是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話。不少學生寫了一些反映城鄉新面貌,歌頌城鄉新人新思想的好文章,特別是有些學生深入調查了最近不少商品價格不斷上漲的原因和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對普通百姓的影響。這就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方向,讓學生帶著目標帶著方向主動的走入生活實際,從而去感悟社會、感悟生活,在思考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研究社會生活的能力。 以上一些做法,最大的收獲是讓學生學會了觀察,向生活靠攏,把作文與生活相結合,為真情而寫作。他們能夠敞開心靈,表現個性,真實坦白地書寫自己的感受。真誠是一切文學之本,這些切實的嘗試,使得學生有了創作的激情與慾望,也寫出了實實在在的內容。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