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科舉制

創造科舉制

發布時間: 2021-03-13 00:45:26

① 歷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科舉制度的作用

科舉制度的創立是中央集權的需要,是選士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隋朝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首先加強官制與官制密切相關的選士制度的改革。這是因為:(1)要加強中央集權,必須把選用人才的大權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手裡;(2)要鞏固統治,必須最大限度地網羅和籠絡知識分子,為他們提供參政的機會;(3)全國統一,封建官僚機構日益完備,必須選拔大量的適應封建大一統政治需要的人才來充任各級吏員。於是,隋文帝正式廢除「九品中正制」,依察舉之制選拔人才。至隋煬帝大業二年,始置進士科,進士科的設置,標志著科舉制的創立。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逐漸成為定製,宋、元、明、清歷代相襲,在中國歷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對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科舉制度是選士制度的重大進步,它糾正了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機會不均、無客觀標准以及選士大權旁落等弊病。科舉制與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不同,它不拘門第,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給每位讀書人提供均等的競爭機會。

(1)科舉制的創立和實施,的確為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發揮了重大作用。(2)科舉制度的創立和實施,對教育產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② 是誰創立的科舉制

科舉制復的創立:隋朝制隋文帝

(1)背景: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這個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

(2)創立: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2)創造科舉制擴展閱讀

從公元前178年漢文帝劉恆第一次用考試方法選拔政府高級官員,到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創科舉制,經歷了七百八十多年艱苦探索的過程。這是一個通過實踐取得新認識的過程,更是世族世官制的殘余——世族制度逐漸衰落,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制度逐漸取而代之的過程。

581年,楊堅建隋朝,589年統一全國。煬帝楊廣於604年即位,隨即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科舉始於隋是大多數學者的共識,且都以《通典·選舉二》中的「煬帝始建進士科」為證。首創「科舉學」的劉海峰先生更明確地「認為是在大業元年(605年)閏七月」。從此,開始了中國取士任官制度的新時代——科舉制。

③ 科舉制是誰創立的

科舉(605年—1905年)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發明。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發展並成熟於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廢除,持續了整整1300年。科舉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直接催生了不論門第、以考試產生的「士大夫」階層。鄰近中國的亞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也曾引入了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現代社會選拔公務員的制度亦是從科舉制間接演變而來。

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於開皇七年(587年)命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隋煬帝在大業元年(605年)設進士科取士,成為以後的科舉。在整個隋朝的三十八年內,總共舉行了四至五次科考,總共取秀才、進士十二人。

1895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發生在京考會試的舉人集體請願的公車上書事件。康有為、梁啟超等舉人們的建議之一,便是改革科舉,興辦新學。百日維新時,科舉一度被廢,但在戊戌政變後再次被恢復。1901年,清政府先廢除考試用八股文。到了光緒三十一年,即1905年9月2日,經袁世凱奏請,慈禧以光緒名義發布上諭明告:「著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自此延續千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宣告廢除

④ 科舉制是誰創造的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⑤ 科舉制度創立者是誰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科舉制度是由隋朝隋文帝楊堅所提出,由隋煬帝楊廣正式創立的,由於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於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這個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楊廣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1.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

隋文帝時分科考試,隋煬帝時設進士科。唐太宗時以進士科明經科為主;武則天時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任用高官主持科舉考試。

隋煬帝時,設置明經、進士二科。學業優敏即明經科,文才秀美即進士科。唐循隋制,仍行科舉取士制。於進士科外,增設明經、明法、明書、明算等常設科目以及一史、三史、開元禮、童子、道舉等非常設科目。還有皇帝特別主持舉行的制科。武則天在位時增設武科。

2.科舉制度的積極影響

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可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他擴展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正當發展成熟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

3.科舉制度的局限性

在科舉制度發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時期,其積極性還佔主導地位。但在宋代以後,隨著封建專制的非人道發展,科舉的消極性越來越大。宋代以後,士大夫知識階層的文化創造能力每況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後期的科舉制度使儒學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隊伍壯大,但導致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

⑥ 科舉制的誕生時間和標志

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始置進士科,進士科的設置,標志著科舉制的創立。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科舉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主要在其考核的內容與考試形式。由明代開始,科舉的考試內容陷入僵化,變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實際學識。大部分讀書人為應科考,思想漸被狹隘的四書五經、迂腐的八股文所朿䌸;無論是眼界、創造能力、獨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過科考為讀書唯一目的,讀書變成只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舉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無論在文學創作、或各式技術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名家,卻多數都失意於科場。可以推想,科舉制度為政府發掘人材的同時,亦埋沒了民間在其他各方面的傑出人物;百年以來,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場,虛耗光陰。清政府為了奴化漢人,更是嚴格束縛科舉考試內容。清代科舉制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於科舉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於消亡。
就算在科舉被廢除以後,它仍然在中國的社會中留下不少痕跡。例如孫中山所創立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規定五權分立,當中設有的「考試院」便是源出於中國的科舉考試傳統。另外,時至今日科舉的一些習慣仍然可以在中國大陸的高考中看見。例如分省取錄、將考卷寫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頭裝訂起來,從而杜絕判卷人員和考生串通作弊、稱高考最高分者為狀元等等,俱是科舉殘留的遺跡。

⑦ 科舉制度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創舉,那麼科舉制度是誰開創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科舉制度,這是古代很多個朝廷都用來選拔官員的制度,而也是比較有用和公平的制度,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通過科舉來獲得功名,因此,就有了「兩耳不聞天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說法,因為只有讀書,你才能更好地發展。

而到了明清時期的時候,科舉制卻遭到了巨大的挑戰,明朝是出現了「八股取士」,可以說是科舉制在慢慢地衰落,在清朝後更是實施「文字獄」,這對科舉制是一個大大的打擊,而在中期時候,更是廢除了科舉制。

其實,在古代也是有不少做官途徑出現,但是卻數科舉制最公平和有效了,而且,現代的教育也是科舉制的一種創新與發展,可以說,科舉制度無論對古代,還是現代,影響都是特別深遠持久的。

⑧ 誰創造了科舉制度

隋文帝楊堅首創;武則天完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