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中班創造性教案

中班創造性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3-12 18:38:58

1.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這是我上個的一節課,希望能幫到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准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裡、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裡、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裡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裡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裡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裡。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裡。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裡。
幼C:看到河裡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2. 關於幼兒中班社會課《端午節》的新穎教案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准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粽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 長命縷 目標: 1、 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 2、 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准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 做龍舟 目標: 1、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 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 包粽子 目標: 1、 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 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著。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 前的准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並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嘗,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干凈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3. 教案《假如我有一雙翅膀》中班案例

一、活動名稱:《假如我有一雙翅膀》
二、活動意圖:幼兒時期是語言思維和想像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期,充分挖掘幼兒想像力的同時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綱要》中也指出「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教育用滲透到所有的活動中。」在日常與幼兒的交流中,我發現幼兒的表達比較零亂、簡單,且沒有一定的條理性和完整性。通過此次講述活動,利用兒童善於想像的特點,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話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培養幼兒的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目標:
(一)學習組織語言,學說完整句:「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要…… 」。
(二)大膽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晰、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在活動中體驗到與同伴相處的樂趣。
四、活動重點難點:重點在引導孩子正確組織語言,學說完整句「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要……」。
難點在於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五、活動准備:有翅膀的小動物圖片、《假如我有一雙翅膀》配圖。
六、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圖片導入。
1、演示圖片,導入主題,引導幼兒思考。
2、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假如你有一雙翅膀你要飛到哪?想做什麼?
3、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二)基本部分
1、結合圖片,教師示範講述。
(1)幼兒觀察圖片。
(2)教師示範: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要飛到南極,擁抱那可愛的企鵝;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要飛到夜晚的天空,觸摸那眨眼的星星……
(3)小結講述主要要點:假如我有一雙翅膀,我要飛到哪?做什麼?(地點、事件)

4. 中班科學有趣的木棒教案。

中班科學《有趣的木棒》教案的寫作思路在於:首先要明確課堂的目標,即讓小朋友認識木棒並感知物體與空間的關系,然後對具體過程進行詳細描寫。

正文

【目標】

1.嘗試用固定數量的木棒拼搭造型,感知形體與空間的關系。

2.喜歡拼搭游戲,能創造性地拼搭出不同造型的物體。

3.願意與同伴合作探究,體驗空間造型變化的樂趣。

【准備】

1.PPT課件(含音樂背景)。

2.每人8根小木棒、1塊操作板。

【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PPT,在背景音樂聲中引出情境。

師:小白兔和小黑兔是一對好朋友,他倆總喜歡一塊兒出去玩。有一天,他倆一起來到一片大森林裡,走著走著,遠遠地看見前面有一些東西。是什麼呢?它們很好奇。

師:(音樂驟停)它們走過去一看。哦,原來是小木棒!

師:你們來數一數,有幾根小木棒?

師:有8根細細長長的小木棒。小木棒可以做什麼呢?(幼兒猜測。)

2.繼續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用木棒擺放的圖形。

師:嗯,小黑兔也有好主意,它想到了用小木棒來搭東西。我們來看看,它搭出了什麼?(小黑兔搭出了一朵漂亮的花。)

師:小黑兔用幾根小木棒搭出了這朵花呢?它是怎麼搭的?

師:小白兔想搭一個和小黑兔不一樣的東西。我們來看看,它搭出了什麼?

師:它用小木棒搭了一間漂亮的小房子。它是不是也用了8根小木棒?它是怎麼擺放小木棒的呢?(有橫放的,也有豎放的。)

師:小木棒好神奇呀!小黑兔、小白兔都用了8根,卻搭出了不一樣的圖形。你們想動手試一試嗎?也能用8根小木棒搭出和兔子不一樣的圖形嗎?

師:這里有片草地(指綠色地墊),上面放著操作板。等會兒,你可以找一塊操作板,從籮筐里數出8根木棒,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搭一搭。當音樂停時,保留你的圖形,趕快回到座位上。聽清楚了嗎?

二、自主探索

1.自由拼搭。

幼兒每人取8根小木棒自主探索,在操作板上拼搭各種圖形。教師巡視,鼓勵幼兒搭出各種各樣的圖形。

2.展示圖形。

(1)共同欣賞幾個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

師:你們真厲害,搭出了各種各樣的圖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誰的作品?請你來介紹一下,你搭了什麼?是怎麼搭的?(請兩至三個幼兒介紹。)

師:同樣用8根小木棒,小朋友們卻搭出了不一樣的圖形。真是神奇的小木棒!

(2)欣賞立體作品,並與之前的作品進行比較。

師:瞧,這個作品很特別。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個作品和其他作品有什麼不同。(這個作品是站著的,其他是躺著的。)

師:這是誰搭的?請問你搭的是什麼?是怎樣搭的?

師(小結):小木棒不僅可以躺著搭,也可以站著搭。


3.總結和提升拼搭技能。

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作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用什麼方法搭的。

師(播放PPT):這些作品都是用小木棒搭的,但方法各種各樣。有的讓木棒平躺著搭造型,如:一根接著一根延長或搭出曲線,或從中間向四周發射出去,或頭和尾相接圍成圈。也有的把木棒立起來搭造型,如:兩根木棒立起來,上面再平鋪一根木棒架空,就像一個門洞;或將木棒從洞中穿越;或者將木棒聯接、轉向、交叉……

5. 中班整合教案《我想要一隻恐龍》

主題介紹】
恐龍已在地球上消失6500萬年了,這群體積龐大的生物對今天的我們而言,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存在。關於恐龍世界的話題對於充滿想像力的孩子來說自然具有十分的吸引力,但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無法獲得對恐龍的直觀認識,「恐龍探險隊」這個主題為孩子提供一次系統探索恐龍秘密的機會。在這個主題中,我們將帶領孩子探索恐龍存在的歷史,介紹神秘的恐龍化石,認識恐龍的種類、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了解恐龍消失的原因,培養孩子對恐龍世界想像與長期探索的興趣和能力。
【兒歌介紹】
「我想要一隻梁龍,在它身上溜滑梯;我想要一隻翼龍,帶我在天上飛;我想要一隻暴龍,趕走壞人跑第一。」這是《我想要一隻恐龍》的兒歌內容,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兒歌設計是在孩子對恐龍世界有了一定認識,對不同種類的恐龍特徵及生活習性深入了解之後,激發了孩子對於恐龍的遐想,通過兒歌的學習,深化孩子關於恐龍經驗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兒歌、深化關於恐龍的經驗認識呢?我們可從三方面給予關註:
兒歌畫面的充分閱讀 學齡前孩子的思維具有形象化的特點,圖畫具象的表徵方式包含很多細節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兒歌內容。在兒歌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運用幼兒用書的圖畫資源,引導孩子對畫面進行充分的觀察、討論。《我想要一隻恐龍》本身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在兒歌學習之前可以請孩子仔細閱讀畫面,說一說畫面上都有哪些恐龍?你都認識嗎?畫面中的小朋友在和恐龍玩什麼呢?幼兒調動自己關於恐龍的已有經驗做出判斷,然後組織語言表達。在幼兒語言表達的同時,注意引導幼兒主觀上感受,擁有一隻恐龍、和恐龍在一起的那種快樂、威風的情緒情感,進而激發幼兒想要一隻恐龍的願望,調動幼兒兒歌學習與創作的興趣。
兒歌學習的趣味性 閱讀畫面理解兒歌內容之後,如何讓幼兒有趣地學習念唱兒歌呢?一方面,可以關注兒歌念唱的節奏。教師需要在分析兒歌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兒歌的語言風格,也可創造性的加入一些象聲詞,通過語音感知的方式增加兒歌念唱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變換兒歌念唱的形式,如:由教師有節奏地念唱、給孩子聽CD、師幼合作念唱、一邊念唱兒歌一邊動作表演等。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變化的形式所帶來的新鮮感與挑戰性遠比單調不變來的有趣,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兒歌學習的層次性。
兒歌學習後的創造性表現 創造性表現不是兒歌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環節,但是兒歌的學習也可能不僅僅局限於孩子可以念唱兒歌。孩子是獨立自主的學習個體,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嘗試對兒歌進行創意表達,但這必然要建立在孩子對兒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南京市書人幼兒園的老師在孩子理解兒歌、學會念唱兒歌之後,就給孩子提供創造性表現的機會,先請孩子想像除了兒歌中的三種恐龍外,你還想要一隻什麼恐龍?想跟它玩什麼呢?然後請孩子用繪畫的方式把自己想到的內容畫出來,並嘗試用兒歌的語言分享自己的作品。透過孩子的表現可以看出,孩子不僅學會了兒歌,而且還可以調動關於恐龍的已有經驗進行兒歌仿編了。

6. 中班學習W的教案

設計意圖:
通過日常的學習活動,中班下學期的幼兒已經認識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圖形,並且很樂意在區域活動時利用積木或平面圖形拼搭各種各樣的物品。但是,我在仔細觀察後發現,幼兒思維的創造性比較欠缺。在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依據繪本《干變萬化》(網路上有視頻資料)設計了這一活動,希望能引導幼兒鞏固對基本圖形的認識,開拓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環節設計上,我力圖體現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思路。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首先向幼兒介紹故事的兩位主人公——紅紅和藍藍,之所以取這樣的名字,是考慮到幼兒平日游戲所用的積木通常都會有鮮艷的顏色,用紅紅代表小女孩,藍藍代表小男孩,簡單且形象,易於記憶。接著,我提出「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做點什麼呢」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以利於幼兒在了解故事內容前充分發揮想像力。此後,我出示各種形狀的積木,引導幼兒將其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形狀建立聯系,為幼兒利用積木變出各種東西奠定基礎。
在活動的第二環節,我首先幫助幼兒理解「千變萬化」的含義,使幼兒能在後面的操作活動中利用積木進行各種形式的「變化」「創造」。此後,我主要用圖片呈現情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根據圖片提供的情境推測故事內容並完整表達,同時通過追問了解幼兒相關的生活經驗。在幼兒表達的基礎上,我在動畫片段的輔助下完整講述故事內容,以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在幼兒了解一些積木變換形式的基礎上,讓幼兒動手操作,藉助情境進行想像拼搭,並嘗試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目標:
1.樂於根據圖片內容推測故事情節,並完整表達。
2.感知不同形狀的組合變化,體驗探索事物「干變萬化」的快樂。
准備:
1.幼兒有拼搭積木的經驗。
2.幻燈片,積木(幼兒每人一份)。
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我請來了兩位朋友:紅紅和藍藍,他們來自積木王國。在積木王國里,任何東西都是用各種各樣的積木變出來的。讓我們去看看吧!
師(呈現各種形狀的積木):你看到了什麼形狀的積木?
師:生活中有什麼東西的形狀跟它們是很像的?
師(小結):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跟這些積木的形狀很像。
二、看看說說
師: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還能變出更多的東西呢。紅紅和藍藍今天要帶著大家一起玩一個名叫「干變萬化」的游戲。
師:什麼叫「千變萬化」?
師:一種東西能夠變化出很多很多樣子,數都數不過來,這就叫「千變萬化」。
1.變房子。
師:紅紅和藍藍會把這些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什麼呢?(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和表達。)
師:原來他們用積木變出了一幢房子。看一看,房子是怎麼變出來的。(引導幼兒發現房子的不同部分分別是用什麼形狀的積木「變」出來的。)
師(小結):紅紅和藍藍把各種各樣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一棟房子。仔細看一看,三角形積木變成了屋頂,拱形積木變成了門窗……真好看啊!
2.變消防車。
師: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房子著火了,怎麼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生活經驗。)
師:紅紅和藍藍會用積木變出什麼來滅火呢?
師:紅紅和藍藍用積木變出了什麼?像不像?哪裡像?
師(小結):紅紅和藍藍把不同形狀的積木合在一起變出了消防車。長方形積木變成梯子,半圓形積木變成車燈和方向盤……嘩啦啦,消防車里的水很快就把大火撲滅了。
3.變輪船。
師:仔細看看,發生什麼事情了?
師:猜猜紅紅和藍藍又會把積木變成什麼呢?
師:你知道紅紅和藍藍把積木變成了什麼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小結):消防車里流出的水越來越多,都漲大水了。紅紅和藍藍立刻用積木變出了大輪船。長方形積木變成桅桿,半圓形積木變成椅子……有了大輪船,水再多也不怕了。
三、嘗試操作
師:開著大輪船到了岸邊,紅紅和藍藍還想到更遠的地方去,他們需要交通工具,你有辦法幫幫他們嗎?今天,我也給你們准備了各種各樣形狀的積木,請你先想一想,可以變什麼交通工具,然後看一看哪些形狀合在一起可以變出你想要的交通工具。抓緊時間動手試一試,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變的交通工具,好嗎?(幼兒操作。)
四、交流、分享
師:誰願意來介紹你用積木變出了什麼交通工具?
師:大家來說說變得像不像?哪裡像?
師:這是大家用不同形狀的積木組合在一起變成的交通工具,有這么多哦。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猜出朋友變的是什麼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小結):原來,不同的積木可以干變萬化,有的轉個方向可以變,有的連在一起可以變,有的換個位置可以變。到底能變出多少東西呢,數也數不清。紅紅和藍藍看到你們變出這么多交通工具,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說:謝謝小朋友。
延伸活動:
師:有了交通工具,紅紅和藍藍又要出發了。他們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些積木還能變出什麼來呢?等會兒你們再去區角里試試看好嗎?

7. 幼兒園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活動設計 選擇坐所任教學科撰寫教學設計,如選著一篇課文或選擇一個知識點等

需要幫忙可以找我,祝好運。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