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的發明
① 船是如何發明的
船舶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當時又是誰最先完成了這項偉大發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民族是最早製造船隻的民族之一。說得遲一點,在新石器時代,獨木舟和筏就已在江河中隨處可見。關於獨木舟的來歷有許多神話傳說,如「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講的是,一個叫伏羲的人,把砍下的樹剖開,再挖空,就造出了原始的船——獨木舟;木頭削尖就是劃船的漿。原始的筏中有我們最熟悉的竹排,還有樺樹皮筏、牛皮筏等。
約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出現了。其中風帆的使用也許是人類最值得驕傲的一個創舉。早期的木船由於體積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槳和櫓,可以靠人力,盡管速度較慢。隨著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長途、逆水或頂風時,人力就遠遠不夠了。有了風帆,就逆風時,走「Z」字形航線,也還能巧妙把風力匯集起來,成為一種動力,推動帆船前進。人類從此開始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航程。19世紀左右,木帆船發展到了顛峰,出現了可達世界各地的各種戰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號的試航成功標志著船舶史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蒸氣動力新時代開始取代帆船時代。它還預示著鐵船時代的即將到來。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還可以潛行在水面下(潛水艇),離開水面飛行(氣墊船)。最近,日本的「三菱」公司正在研製不感顛簸的遊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航行在江河海洋上就會如同在家裡一樣平穩。
② 船是誰發明的
具體發明者未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並內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獨容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一定的工藝過程來製造,製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18世紀,歐洲出現了蒸汽船。19世紀初,歐洲又出現了鐵船。19世紀中葉,船開始向大型化、現代化發展。
③ "船"是誰發明的
當我們在乘船抄航行或在岸邊看到大海上、江河裡湖泊中緩緩駛來形形色色的船舶時,會浮想聯翩、感慨不已,末了,會情不自禁地提出一個問題:船是誰 發明的,最早的船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談起。人類祖先大都聚居在自然條件比較優越的河流、湖泊邊緣。人類早期文明主要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長江流域。人類祖先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水,看到水裡的魚想捕獲,遇到江河想渡過 去,洪水泛濫時要逃命,採集的食物或獵獲物需要運輸…… 人們盼望有一種水上工具能征服江河湖海。實踐使人們增長了智慧,觀察自然現象使 人們受到啟發。「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見竅木浮而為舟」,這反映了人類祖先開始對一些物體具有浮性的認識。 可以設想:遠古時代,洪水泛濫,有的人抓住一根漂浮的斷木,倖免於難。之後,人們逐漸有意識地利用漂浮的天然物體,如:樹木和蘆葦,幫助人體渡過河流。為了平穩地浮在水面,於是想出用兩根、三根或更多的樹木捆綁在一起的主意。最後,人們根據圓木和蘆葦能浮在水面的原理,製作了類似於筏或船的水上交通工具。 所以說,船的發明不是哪一個人的創造,而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
④ 中國古代的舟船四大發明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啊
⑤ 舟、車、路是怎麼發明的
《漢書抄》載:「黃帝作舟車以襲濟不通」。
舟,船也。黃帝時共鼓,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
車,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工具。
黃帝時已有車服,故謂之軒轅。軒,是古代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帳幕的車子;轅,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
⑥ 船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歷史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6)舟的發明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船
⑦ 帆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公元前6世紀中期,我國正值春秋時期。為了適應水網地區作戰的需要,南方的吳國、越國、楚國和北方面臨東海的齊國,都先後建造和改裝戰船,並抽調官兵進行水上訓練。至此,中國古代海軍便應運而生了。當時吳國舟師中的戰船有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等,還出現了專用的水戰器具「鉤拒」。公元前206~25年的西漢時期,中國戰船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性能已逐步趕上和超過了當時的地中海國家,並一直保持到15世紀中期。中國戰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好的船舶。公元220~265年我國的三國時期,吳國水軍曾擁有5000艘戰船,其中大型樓船設樓五層,可運載士兵多達3000名。公元3世紀20年代的西晉初期,王濬為准備伐吳而建造的連舫戰艦,長120步,上面有樓櫓,開四門,能馳馬行車。公元588~589年隋滅陳時,楊素所率最大的戰艦「五牙」艦,設樓五層,可容士卒800人,前後左右設有六具「拍竿」。「拍竿」是利用杠桿原理高懸巨石,在接舷戰中用來拍擊敵船,是一種威力很大的冷兵器。公元618~907年的唐代,造船技術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所建「海鶻」號能在較大風浪條件下航行戰斗。李皋發明的車船(亦稱車輪船、輪槳船),行動便捷,可視作後來機械明輪船的先驅。公元960~1279年的宋代,中國戰船已普遍採用了水密艙壁技術,提高了不沉性。公元1000年,神衛水師隊長唐福曾向朝廷獻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燃燒性武器。1130年,楊么起義軍大量使用的車船中,最大的長約110米,裝有24個車輪和六具「拍竿」,載士兵1000餘人。1203年,秦世輔造的載重約60噸的「鐵壁鏵嘴平面海鶻」戰船,艙壁裝有鐵板,是裝甲船的祖先。船艏裝有形似鏵嘴的犀利鐵尖,用以在水戰中沖擊並犁沉敵船,較沖角破壞力更大。 古代戰船的發展經歷了槳帆戰船和風帆戰船兩個時期。槳帆戰艦船體結構為木質,船型較瘦長,吃水較淺,干舷較低,主要靠人力劃槳搖櫓推進,順風時輔以風帆。槳帆船裝備冷兵器,作戰時多採用撞擊戰和接舷戰,主要局限於內河、湖泊和近海航行作戰。
⑧ 船是如何發明的
船舶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當時又是誰最先完成了這項偉大發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民族是最早製造船隻的民族之一?說得遲一點,在新石器時代,獨木舟和筏就已在江河中隨處可見?關於獨木舟的來歷有許多神話傳說,如"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講的是,一個叫伏羲的人,把砍下的樹剖開,再挖空,就造出了原始的船——獨木舟;木頭削尖就是劃船的漿?原始的筏中有我們最熟悉的竹排,還有樺樹皮筏?牛皮筏等?
約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出現了?其中風帆的使用也許是人類最值得驕傲的一個創舉?早期的木船由於體積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槳和櫓,可以靠人力,盡管速度較慢?隨著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長途?逆水或頂風時,人力就遠遠不夠了?有了風帆,就在風時,走"Z"字形航線,也還能巧妙把風力匯集起來,成為一種動力,推動帆船前進?人類從此開始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航程?19世紀左右,木帆船發展到了顛峰,出現了可達世界各地的各種戰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號的試航成功標志著船舶史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蒸汽動力新時代開始取代帆船時代?它還預示著鐵船時代的即將到來?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還可以潛行在水面下(潛水艇),離開水面飛行(氣墊船)?最近,日本的"三菱"公司正在研製感覺不到簸的遊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航行在江河海洋上就會如同在家裡一樣平穩?
船
⑨ 船的發展史是什麼
舟船發展史綿延數千年,最早還得從遠古說起。
1.在原始社會初期,先民們尚以漁獵和採集為生,他們的活動范圍被局限於靠水很近的地域。但由於沒有一定的工具,他們無法捕撈深水中的魚群,無法狩獵河對岸的野獸,不僅如此,如遇洪水泛濫,他們甚至連生命都不能保全。惡劣的環境與求生的本能迫使人類去思考,人們開始尋求一種可以浮於水上的工具,以期獵取更多的食物和戰勝洪水的危害。
然而究竟什麼東西能夠浮於水面而不沉?長期與自然界的抗爭不斷增添著人們的智慧,自然現象的反復出現也給人以一定的啟迪。
「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世本》)「古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淮南子·說山訓》),古人終於認識到某些物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為人們創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誘因。
2.經過長期實踐,古人創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這是一種用樹干或竹子並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狀物體。原始人在實踐中認識到單根竹木雖具浮力,但因其為圓形,浮在水中易滾動且面積窄小,運載力有限,如將數根並扎,則在水中可平穩漂浮且運載量增加,既可載物又可載人。
繼編木為筏之後,又有「刳木為舟」(《周易·系辭》)。「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
它是一種用獨根樹干挖成的小舟,其製做過程是:先選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樹干,將不準備挖掉的部位塗上濕泥,然後用火燒烤未塗濕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狀後,再用石斧等工具砍鑿,這樣疏鬆的焦炭層很快就被「刳」盡,如此反復多次,獨木終被「刳」成帶槽的舟。
有了舟,人們尚不能在水中隨意行駛,還必須有推動獨木舟行進的工具。「剡木為楫」(《周易·系辭》),即是指古人制槳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楫,捷也,撥水使舟捷疾也」(《釋名·釋船》)。削木頭做成槳,以推進舟的行駛。
在舵未出現以前,槳還有控制方向的作用。獨木舟與槳相配合,人們才可較隨意地在水面上活動。「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周易註疏》卷4)獨木舟具體出現的時代尚不能斷定。
3.但1977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這表明至遲在大約七千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同時也說明,我國發明和使用舟船的歷史較之車馬出現的時代要早數千年之久。
⑩ 中國的舟是由誰發明的
黃帝製造舟車、營造宮室、創作指南車,被稱為」人文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