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家鄉都城
⑴ 元昊建立什麼多少年建立的都城是什麼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別名曩霄,小字嵬理,黨項族人,西夏開國皇帝。祖籍銀州(今陝西榆林米脂縣)。
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後,遠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時因功再次被賜李姓。李元昊繼西平王之位後,棄李姓,自稱嵬名氏。
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西夏文,並頒布禿發令。先後派遣軍隊攻擊並佔領了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
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系正式破裂。在此後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李元昊為子寧林格所弒,謚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⑵ 手抄報愛家鄉創文明出自邯鄲的成語故事
詞目
邯鄲學步
發音 hán dān xué bù
釋義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邯鄲學步的故事
示例 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邯鄲學步一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近義詞 鸚鵡學舌 東施效顰 數典忘祖
反義詞 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
⑶ 明朝的三個都城分別是哪裡
明朝的三個都城分別是北都北京、南都應天和中都鳳陽。明太祖朱元璋佔領了應天之後,向西討伐陳友諒,向東擊敗了張士誠,徹底站穩了腳跟。應天可謂是朱元璋的崛起之地,但是朱元璋打下江山後,想要定都他的故鄉,安徽鳳陽。
⑷ 漢朝都城
西漢長安,今陝西西安;東漢洛陽,今河南洛陽。還有蜀漢,都城在成都
⑸ 北宋、遼、西夏、南宋、金建立的民族、時間、都城、建立者及管轄的地區(列表)
北宋於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權南遷的這段時間,被稱為北宋,定都開封,宋朝也在與大理交界處設立了黎、敘、瀘、黔、邕等州。
遼建國於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7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夏稱契丹, 始於太祖耶律阿保機,定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其疆域東臨北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 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建國時便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統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宋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稱南宋,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金朝和大理為並存政權。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經濟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但軍事實力較為軟弱、政治上較為無能的一個王朝。
女真勃興於今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及長白山地區。1115年1月28日,女真領袖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金朝建國後,金朝展開以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滅遼之戰。五京一下,遼朝隨即滅亡。金滅遼後,與北宋遂成敵國。金太宗完顏晟即位後,挾滅遼之威,很快席捲而南,於天會五年(公元1127年)滅亡北宋。女真在消滅遼朝和北宋後,統一了包括黃河流域在內的廣大北方地區,並與南宋長期對峙。金朝在實行猛安謀克等獨特製度的同時,也採納了內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完顏亮在位期間,對南宋發動大規模戰爭,但以失敗告終。金在與南宋、西夏並立期間,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終維持其霸主地位。金朝後期,統治集團極其腐朽,各民族起義風起雲涌,同時又受到蒙古帝國軍隊的不斷打擊,終於亡國。
日本精益生產咨詢服務
關注生產管理的人也在看
大野咨詢專注為各行業提供精益生產咨詢咨詢中日強大的精益生產咨詢實戰專家團隊..
深圳大野精誠工益企..廣告
精益求精的成語,合肥標桿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戰略規劃,人力資源,績效考
關注精益生產的人也在看
「標桿咨詢」精益生產咨詢,按效果付費,專注為政府,國企及優秀民企提供,區域規劃,戰略精益生產咨詢,為客戶創造價值,破解企業經營迷局,與客戶共同成長!
合肥標桿企業管理有..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酸泵是什麼?酸泵優選江蘇亞梅集團,酸泵,專業酸..
亞梅泵業集團40年專業生產各類酸泵。品種多,規格全,質量優,售後服務完善。歡迎選購亞梅牌酸泵
572020-05-13
北宋、遼、西夏、南宋、金建立的民族、時間、都城、建立者及管轄的地區?(列表)
你在網上查一下就行了,一個一個查……
19 瀏覽2150
隋 唐 遼 北宋 南宋 西夏 金建立者的民族
隋朝 漢族 楊堅 唐朝 李淵漢族 北宋漢族 趙匡胤 南宋 漢族 趙構 西夏 黨項族 元昊 金 女真族 完顏阿骨打
20 瀏覽1873
北宋的建立時間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重要事件 西夏的建立時間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重要事件 金的建
北宋建立時間:960年;民族:漢族;建立者:趙匡胤(宋太祖);都城:東京。 西夏建立時間:1038年;民族:黨項族;建立者:元昊;都城:興慶。 金建立時間:1115年;民族:女真族;建立者:完顏阿骨打(金太祖);都城:會寧(後遷中都)。 南宋建立時間:1127年;民族:漢族;建立者:趙構(宋高宗);都城:臨安。 遼建立時間:916年;民族:契丹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機(遼太祖);都城:上京。 (這些我剛剛學,不過「重要事件」我不太清楚,老師也沒有教,所以只能幫你這些。請見諒!)
310 瀏覽19302017-05-17
隋、唐、遼、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明、清建立時間、滅亡時間、建立者、都城
隋:楊堅 581年,定都長安 滅亡618年 唐:李淵 618年,定都長安 滅亡907年 遼:阿保機 10世紀初,定都上京 滅亡1125年 北宋:趙匡胤 960年 定都開封 滅亡1127年 西夏:元昊 11世紀前期 定都興慶 1227滅亡 金:阿骨打 12世紀初期 定都會寧(阿城)滅亡1234年 南宋:趙構 1127年 定都臨安 滅亡1276年 元:忽必烈 1271年 定都大都 滅亡1368年 明:朱元璋 1368年 定都應天(南京)滅亡1644年 清:皇太極 1636年 定都北京 滅亡1911年 一定給我加分呀,我可花了好長時間才打出來的
546 瀏覽4639
我要初二的歷史與社會的復習提綱
我不是你那版本的所以不知道,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怎麼復習: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復習提綱 1、什麼是史前時代?史前時代人們主要依靠什麼工具過著怎樣的生活? 2、人類在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單元 第一課 人類相揖別 1、什麼時候哪國科學家誰研究發現,高級生物是由什麼生物進化而來? 2、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什麼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什麼? 3、古人類學家把什麼看作是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 4、人類特有的本領是什麼? 5、人類誕生以什麼為標志?至今有多少年歷史? 6、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叫什麼?距今多少年? 7、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麼地方?開始使用什麼火?火的使用有什麼作用?過著什麼樣生活? 8、山頂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麼地方?它是怎樣取火?生活的群體是按什麼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 9、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體貌特徵的什麼區別? 第二課 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家園 1、根據什麼變化,可把史前社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這兩個時代的工具有什麼不同? 2、什麼時候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怎樣出現的? 3、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在哪裡?請說出兩方面的表現? 4、對比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文化特點的異同?(時間、地點、自然環境、建築形式、反映的是什麼流域的文化、主要農作物、馴養的動物、陶器) 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現在哪裡? 6、史前時代人們的精神生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是什麼? 2、描寫特洛伊戰爭故事的是古希臘的什麼史詩? 3、傳說中黃帝的功績有哪些? 4、傳說中炎帝的功績有哪些? 5、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對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什麼意義? 6、炎帝和黃帝距今有多少年?它們為什麼被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7、什麼叫禪讓? 8、誰三過家門而不入,用什麼方法治理水? 9、請你談談在保護文物古跡時可能與哪些方面發生矛盾?你認為怎樣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文物古跡有什麼意義? 第二單元 一、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1、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大? 3、四大文明古國與哪些河流有關?說明什麼? 4、古代埃及什麼時候統一? 5、古代巴比倫統一的時間、統一者、都城分別是什麼? 6、古代印度是最早栽培什麼的國家?由誰統一?統一時間? 7、最早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建立起一些小國家的什麼人? 8、在中國是最早栽培什麼的國家?分別在什麼流域? 9、良諸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的代表作品是什麼? 10、被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作」是什麼? 11、夏朝建立的時間、人物分別是什麼? 12、早期人類文明都發源於大河流域的原因是什麼? 二、早期國家的形成 1、國家形成的原因?國家的出現是什麼的標志? 2、比較四大文明古國的異同?(城市、王權、社會等級、刑法) 3、埃及國王又稱什麼?它自認為是什麼之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4、漢謨拉比自稱什麼和什麼? 5、誰劃定「九州」?鑄造什麼作為權力的象徵? 6、在中國誰建立軍隊、制訂刑法、設置監獄,從此王位什麼制代替什麼制? 7、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分哪四個等級?地位怎樣? 8、在中國的商朝統治者以什麼來區分尊卑等級? 9、《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地位怎樣?其實質是什麼?為什麼? 三、告別野蠻 1、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成果對今天有直接影響?請至少列出4條 2、真正的文字從什麼發展而來? 3、在西亞廣泛傳播的文字是什麼? 4、什麼是甲骨文?它記錄和反映什麼情況?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 5、古代埃及、西亞、中國的文字分別叫什麼?書寫的材料分別是什麼? 6、最大的金字塔是什麼?哈佛拉金字塔旁有什麼? 7、古巴比倫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是什麼? 8、中國的什麼朝青銅器品種繁多、工藝精湛。最大的青銅器和精品分別是什麼? 9、人類第一部歷法是什麼(我們今天通用的公歷源於這種歷法)?我們今天七天一星期制度和所使用的計時法源於什麼地方的先民? 10、古代埃及在醫學上的成就表現為什麼? 11、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是誰發明的?後來為什麼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12、佛教創立的時間、地點、創始人分別是什麼?佛教在什麼時候傳入到中國? 第三單元 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 1、古希臘文明的開端? 2、愛琴文明形成的時間,以什麼為中心形成的? 3、古希臘最重要的兩個城邦? 4、雅典的民主制什麼時候達到極盛,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司法機構分別是什麼?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什麼? 5、羅馬國家興起的時間、地點? 6、羅馬共和國什麼時候建立? 7、羅馬帝國什麼時候由誰建立?到什麼時候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到什麼時候分裂成東羅馬和西羅馬帝國?哪一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8、西方文化之根是什麼? 9、哪些方面說明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10、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是什麼? 第二課 基督教文明與歐洲中世紀 11、歐洲什麼時候進入封建社會? 12、中世紀指哪段歷史時期? 13、查理曼帝國誕生的時間? 14、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5、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英國封建國家的形成是怎樣的? 16、基督教創立的時間、地點、創始人、經典? 17、中世紀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什麼?文化教育為什麼所壟斷? 18、庄園是怎樣形成的?由哪些部分組成?庄園的人員有哪些?它們之間關系怎樣?庄園有什麼特點? 19、中世紀城市興起的時間?著名的城市有哪些? 20、行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組織?目的是什麼? 第三課 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21、伊斯蘭教創立的時間、地點、創始人、經典分別是什麼? 22、什麼時候阿拉伯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的都城是什麼? 23、如何理解「尋找真理,哪怕遠在中國」? 24、伊斯蘭教建築風格的典型代表是什麼? 25、阿拉伯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26、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現為哪些方面? 27、什麼是文化景觀?什麼是宗教文化景觀? 28、不同國家佛寺建築的差異是什麼? 29、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築的差異是什麼? 30、宗教建築在布局有什麼差異? 第四單元 第一課:從封邦建國到一統天下 1.為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打下根基的是什麼? 2.什麼確立了兩千多年王朝統治的基本體制? 3.西周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 4.什麼是分封制?其基礎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5.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6.什麼是宗法制? 7.周朝通過什麼來規范貴族的身份地位? 8.周朝的禮樂制度是誰制定?其作用有哪些? 9.東周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東周分哪丙兩個時期? 10.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進步表現為什麼? 11.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 12.齊桓公稱霸的原因有哪些? 13.戰國七雄是指哪七雄? 14.魏國是誰變法?楚國是誰變法?影響最大的變法是誰在哪國變法?內容怎樣?時間什麼時候?其作用是什麼? 15.百家爭鳴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有哪幾家?創始人是誰?其主張是什麼?百家爭鳴有什麼作用? 16.秦統一的時間、人物、都城? 17.秦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政治、經濟、思想、邊疆治理上) 18.秦長城的起訖點是什麼? 第二課:漢唐盛世 1.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時間、領導人物分別是什麼? 2.西漢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分別是什麼? 3.西漢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政治、思想、開拓疆土) 4.東漢建立的時間、人物、都城? 5.赤壁之戰的時間、交戰公元1127年政權南遷的這段時間,被稱為北宋,定都開封,宋朝也在與大理交界處設立了黎、敘、瀘、黔、邕等州。
遼建國於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7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夏稱契丹, 始於太祖耶律阿保機,定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其疆域東臨北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 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建國時便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統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宋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稱南宋,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西夏、金朝和大理為並存政權。南宋偏安於淮水以南,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經濟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開放程度較高,但軍事實力較為軟弱、政治上較為無能的一個王朝。
女真勃興於今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及長白山地區。1115年1月28日,女真領袖完顏阿骨打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金朝建國後,金朝展開以遼五京為戰略目標的滅遼之戰。五京一下,遼朝隨即滅亡。金滅遼後,與北宋遂成敵國。金太宗完顏晟即位後,挾滅遼之威,很快席捲而南,於天會五年(公元1127年)滅亡北宋。女真在消滅遼朝和北宋後,統一了包括黃河流域在內的廣大北方地區,並與南宋長期對峙。金朝在實行猛安謀克等獨特製度的同時,也採納了內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完顏亮在位期間,對南宋發動大規模戰爭,但以失敗告終。金在與南宋、西夏並立期間,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終維持其霸主地位。金朝後期,統治集團極其腐朽,各民族起義風起雲涌,同時又受到蒙古帝國軍隊的不斷打擊,終於亡國。
日本精益生產咨詢服務
⑹ 中國歷史上各朝創立的大致時間,人物都城名稱以及推行的制度與創造發明
中國歷史上各朝創立的大致時間,人物都城名稱以及推行的制度與創造發明?
中國歷史上各朝創立的大致時間,人物都城名稱以及推行的制度與創造發明?
中國歷史上各朝創立的大致時間,人物都城名稱以及推行的制度與創造發明?
中國歷史上各朝創立的大致時間,人物都城名稱以及推行的制度與創造發明?
⑺ 戰國的都城建立者
創建者沒有記載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另一說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時期,處於東周時期。
簡介
戰國時期 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後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史記•六國年表》記載,戰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戰國時期,魏、趙、韓、齊、楚、秦、燕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爭十分激烈。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發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於後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大業,形成「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統一國家。七雄當中,為了富國強兵而競相實行變法,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等實行的變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的進步。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人物在外交斗爭中十分活躍。戰國時期,商業和交通的發展互相促進,出現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鄭國渠、鴻溝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僅促進了當時的農業,而且造福後世。在文化和思想學術的發展上,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辯家鵲起,創造了輝煌的先秦文化,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
隨著水利的興修,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春秋中後期,各諸侯國的經濟得到發展,政治形勢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諸侯國內部卿大夫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著名的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田氏,晉國的六卿。他們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控制和瓜分公室,並互相爭斗,以擴充領地。晉國的六卿爭斗到最後,剩下韓、魏、趙三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田民廢除了齊康公,自立為國君,也得到周王的承認。三晉和田氏的勝利,宣布了強者生存、弱者淘汰的殘酷政治法則。於是,以魏國的李悝改革為起點,各國爭相進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變法運動。變法的核心是將勞動者固定到土地上,以增加國家的賦稅收入。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使統治者對物質享受的貪欲急遽膨脹。增加剝削量的最直接的辦法,是掠奪更多的土地,而掠奪土地的最便捷的途徑是戰爭。所以,這個時期戰爭頻繁。據統計,從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戰爭二百三十次。戰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西漢末年的劉向,將有關這段歷史的各種資料編成一本書,取名《戰國策》,從此,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戰國時期。
[編輯本段]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楚、燕、秦、韓、趙、魏,人稱「戰國七雄」。
春秋一百多國,經過不斷兼並,戰國初年,約有十幾個國。大國有秦,魏,韓,燕,趙,齊,楚,即「戰國七雄」。此外還有越國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小國有東周,宋,衛,中山,魯,滕,鄒等。另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分布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儀渠,南有巴,蜀,越。
七國的疆土地理:
秦:約佔有今陝西關中、漢中和甘肅東南部、四川省大部。
魏:約佔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東部
趙:約佔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韓:約佔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齊:約佔有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楚:約佔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的一部分
燕:約佔有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的一部分
戰國前期,「七雄」形成,各國將精力用在內部整理上。各國招賢才能,勵精圖治,像李悝,吳起,商鞅等人的變法維新就發生在這時期。
戰國中期,就是大戰的時候。真是:「國無寧日,歲無寧日」「邦無定交,土無定主」的混戰局面。 各個國家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擴大國土的勢力,君主們都相繼稱王,獨霸一方。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圖強,加強軍備;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頻頻爭取別國的「合縱」「連橫」。
戰國後期,秦國昭襄王用范睢為相,採用了「遠交近攻」之計,破壞了各國的「合縱」,加強了秦國的國力,軍事,成了戰國時期的第一強國,削弱了各國的力量。
各國變法和新的君主集權制
A、魏國李悝變法
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在位)任用李悝進行改革,盡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吳起、西門豹等人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個強國。
變法內容:
1、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封建官僚制度。按著「食有勞而祿有功」的原則,根據功勞和能力選拔官吏,削弱貴族特權,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2、推行盡地力之教。
3、實行平糴法。
4、作《法經》。
B、楚國吳起變法
背景:楚國衰落,楚悼王用吳起變法。吳起(約前440年-約前381年),衛國人,在衛國謀求發展不成,投奔魯國,在曾參門下學習,取齊田居兒為妻,因未回家奔母喪,曾子中斷了師生關系。魯穆公用他為將,他殺妻求將。到魏後參與李悝變法。前383年,魏武侯時,吳起受】魏相公叔排擠,離魏至楚。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裁減冗官,廢除貴族的世卿世棣,明法審令,禁止私門請托,也日益強盛了起來。但楚國舊勢力太強,楚悼王剛死,吳起就被亂箭射死。
變法內容是:
1、明法申令:即制定一系列法律並公開宣布,對各級官府的命令嚴加審查,實行層層監督,以保證新法的貫徹執行。
2、收奪爵祿:凡是封君過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祿,廢除公族中疏遠者的特殊待遇,把一些舊貴族遷移到荒涼的地區。
3、裁減官吏:減少俸祿開支,把節省下來的經費用到訓練軍隊上。
4、整頓吏治,堵塞私門:要求官吏私不害公,行義不計毀譽,一心為地主政權效力。
C、齊威王起用鄒忌進行改革……鄒忌諷齊王納諫
魏惠王將國都遷至大梁,招徠士人,發展水利,對外用兵,圖謀吞並以濮陽為都城的衛國,引起周圍國家的不滿。這時,齊威王任用鄒忌等人進行改革,大力整頓政治,鼓勵臣民進諫,制定法律,招撫流亡,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實力僅次於魏的大國。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馬陵之戰,齊國以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用奇計打敗了魏軍,從此,齊國成為中原最強的國家。為了滿足對人才的需求,齊宣王擴建位於齊都臨淄的稷下學宮,對前來稷下的學者,給予士大夫的優厚俸祿和舒適的生活待遇,讓他們專心學術,培養弟子,促進了學術的進步和繁榮。
D、商鞅變法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的變法最為徹底。商鞅變法鼓勵人口增殖,重農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軍功,編制戶口,實行連坐之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期以後最為強大的國家。雖然後來商鞅被車裂而死,新法卻並未廢止。
主要內容:
1、廢井田,開阡陌封疆。
阡陌,是耕地的田界,原來每人有份田,都沒有固定的田界,因為休耕地是大家的公田,耕地也常要重新劃分。商鞅變法鼓勵人民擴大耕地面積發展生產,開阡陌,就是對人民擴大了的耕地,設立阡陌作為固定的田界,這就對土地使用者提供了有利的保證。封疆,是天子、諸侯國境上及貴族采邑上或大田上的疆界,在疆界上聚土為封,封上又植樹以為標志,稱為封疆。開封疆,就是對當時貴族私有田宅設立的界劃。開阡陌封疆,就是破除舊的封疆阡陌,重新規劃,不得私自移動。這樣維持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2、獎勵軍功,禁止私鬥
獎勵軍功,凡是有軍功的,均可以得到賜爵、賜地、賜官的獎賞。殺得敵人甲士一人,並取得其首級的賜爵一級、田一頃、宅九畝、庶子一人,可當五十石俸祿的官。制定了軍功二十等爵,(1)公士;(2)上造;(3)簪象(又稱謀人);(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長;(11)右庶長;(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駟車庶長;(18)大庶長;(19)關內侯;(20)徹侯。按爵位高低授予種種特權、減刑、服飾、墳墓。嚴格禁止私鬥,違犯的各以輕重施刑大小。以此鼓勵人們為國家作戰,並產生了大批的自耕農和地主,形成了「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局面。
3、重本抑末,獎勵耕織
當時把農業稱為本業,是國富兵強的基礎,而把商業和手工業稱為「末業」。商鞅對努力經營農業的免除賦役,而對從事商業或怠惰以致交不起租稅的,沒收為官奴婢。這對發展農業生產有好處。為了增加稅收,鼓勵一家一戶的生產,規定家中有兩個成年男子結婚後必須分家,另立門戶,女子到一定年齡必須出嫁,否則,多交納賦稅。在客觀上促使了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的發展,從而成為封建經濟的重要特徵。一家一戶成為生產經營單位,分家析產,使階級經常在變動當中。
4、推行縣制
秦孝公以前存在縣一級行政機構,但不普遍。商鞅變法普遍推行縣制,萬戶以上縣設令,不滿萬戶的設長,俸祿由三萬石到一千石不等,在縣令、長以下設丞等,官吏領取國家俸祿,國君有權任免。這一套機構有利於中央集權,成為中國封建國家機器的雛形。
合縱連橫
齊國和秦國東西對峙,展開了爭取其它諸侯國、孤立對方的斗爭,而韓、魏、趙、楚、燕等國,則在聯秦抗齊和聯齊抗秦中搖擺。這時,出現了兩個著名的政治家--張儀和公孫衍,他們分別連橫(分化六國)和合縱(聯合抗秦)。
強大起來的秦國,不斷地向東方擴張領土。周顯王四十年(前329年)魏人張儀來到秦國,向惠文君上連橫之策,建議與魏、楚相親善,接著在魏、楚的配合下,進攻韓國的新城和宜陽,將軍隊開到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再回過頭來攻取魏、楚的領土,迫使天下諸侯都西面事秦,完成稱王的大業。這一策略正中惠文君下懷,遂以張儀為客卿。張儀一再鼓動秦軍攻打魏國,又將所奪土地還魏,迫使魏國首先事秦,納上郡十五縣予秦,對其它東方國家形成很大的威脅,張儀被任命為秦的國相。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將公孫衍行合縱之策,促使魏、韓、趙、燕、中山五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為王,以聯合抗秦。但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公孫衍的策略受到挫折。魏相惠施聯合齊、楚的活動也遭到失敗,被驅逐。魏惠王受到齊楚的打擊,不得不於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任用張儀為魏相,想聯合秦、韓之兵以伐齊、楚。但張儀的真正意圖,是要魏國首先事秦,而讓其它諸侯國仿效。魏惠王沒有聽從張儀的意見,在齊、楚、燕、趙、韓等國的支持下,於周慎靚王二年(前319年),趕走張儀,以公孫衍為魏相。次年,公孫衍發動魏、楚、燕、趙、韓五國第一次合縱攻秦,以楚懷王為縱長,被秦擊潰。
此後,秦不斷進擊三晉,又利用巴蜀互攻的機會,出兵佔領了巴蜀全境,獲得了一個富庶的後方基地。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燕王噲將王位讓給國相子之。子之為王三年,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結黨進攻子之,百姓反攻,殺太子平和市被,死者數萬。齊宣王乘機派兵伐燕,五十餘日,就攻取燕國全境。由於齊軍大量殺戮平民,燕人起而反抗,齊軍被迫撤退。但此事證明,齊國的力量仍相當強大。同時,齊與楚結盟,更加強了齊與秦抗衡的力量。
齊、秦斗爭的焦點在於爭取楚國。楚國的國力開始很弱。 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為令尹,實行變法,國勢富強,一舉打敗了魏國並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吳起的新法被廢除,楚國一天天走下坡路。為了破壞楚、齊聯盟,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張儀出使楚國,使楚與齊絕交。秦國派張儀入楚向楚懷王鼓吹「連橫」,勸楚絕齊從秦,並口頭許願,以歸還楚國商於(在今河南淅川縣西南)600里地方為代價。楚懷王信以為真,就和齊國斷交。當楚國派人向秦國討取土地,秦相張儀狡猾地說:「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沒聽說是六百里。」楚懷王十分惱火,發兵攻秦。秦軍在丹陽打敗楚軍,楚兵被殺800人,楚將屈匄被俘,秦攻取楚國的漢中地六百里。張儀又說服韓、趙、燕與秦連橫。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齊、韓、魏聯合政楚,殺楚將唐昧。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楚懷王受騙往秦,被扣留,最後死於秦國。魏國乘楚國空虛,襲擊楚國。齊國卻不支援楚國。楚國吃了大虧,從此一蹶不振。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傳統的甲兵為騎兵,改車戰為運動戰,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大為增強,成為秦國向東發展的新障礙。秦昭王為了打擊趙國,派穰侯魏冉到齊, 約齊愍王與秦昭王同時稱帝,聯合五國攻趙。游說家蘇秦識破了秦的陰謀,勸告齊愍王放棄帝號,發動合縱,會合燕、韓、魏、趙等五國軍隊,於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聯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給魏、趙以求和。此後,趙將趙奢、廉頗,趙相藺相如一再粉碎了秦人的軍事進攻和外交重壓,捍衛了趙的尊嚴和國土。
公元前286年,齊國滅掉宋國,一時威勢很盛,引起各國的不安。秦國聯合了燕、楚、韓、趙、魏等國共同伐齊,於公元前284年,在濟西(今山東聊城南)大敗齊軍。燕昭王自繼位以來,奮發圖強,卑身事賢,以圖雪恥復仇。周人蘇秦和魏人樂毅受到重用。樂毅幫助燕昭王進行政治改革,使燕國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蘇秦則作為間諜出使齊國,勸說齊愍王伐宋、攻楚,以削弱齊的力量。二人並與趙、魏、楚等國約定,聯合伐齊。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將樂毅率燕、趙、秦、魏、楚五國之兵,聯合攻齊,一直攻破齊都臨淄,奪其大部分疆土。齊將田單利用燕國內部矛盾,驅逐燕軍,收復了失地。然而,齊國已經喪失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
秦國在「合縱」斗爭中削弱了齊國,開始向東方大發展。
橫掃六合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開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序幕。楚國避秦軍威勢,遷都於陳,愛國詩人屈原痛感國家淪亡,投汨羅江自盡。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年),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就是與遠方國家結盟,集中力量先打敗鄰近的國家,再逐步兼並其它各國。秦昭王納范雎之策,於周赧王五十年(265前年)出兵伐韓,封閉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系,迫使韓國將上黨獻給秦。上黨軍民向趙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0年),秦派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廉頗加固壁壘,以守為攻,打破了秦兵速戰速決的計劃,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用反間計,使趙國以年輕氣盛且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為長平趙軍統帥。秦國同時秘密地換來大將白起。趙括一到前線就主動出擊,白起派出奇兵分割趙軍,並將趙括包圍起來。趙軍被圍斷糧四十六天,殺人以食,軍心大亂。趙括冒險突圍,當場喪命,全軍大敗。白起將趙軍四十萬降卒全部活埋。長平之戰是秦國與他在中原最後一個強手的決戰,也是戰國最後一次大戰。至此,東方六國都已不再是秦國的對手。
長平之戰前,東方出現了著名的戰國四公子,即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關心國事,謀取權勢,採取各種手段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長平之戰後,秦軍乘勢包圍趙都邯鄲。秦軍的殘殺,激起了趙人的義憤和別國的恐懼,在危急存亡面前,楚春申君、魏信陵君率軍與趙軍內外夾攻,大敗秦軍。燕太子丹甚至派遣荊軻去刺殺秦王政。然而,歷史的大潮已無法扭轉,六國終於未能擺脫亡國的命運。
戰國時,周王室連名義上的共主地位也沒有了,但仍在洛陽一帶勉強維持。西周初年營建洛邑時,共修建了兩座城。西邊的方十七里,叫王城,東邊的小些,叫成周。戰國時,由於王室內部爭權和分封,先後出現了居於王城的西周公和以鞏邑(今河南鞏縣)為都城的東周公,真正天子的周顯王寄居於東周公治下。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軍攻取韓國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負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斬首四萬。西周君聯合諸侯軍隊出伊闕(今河南洛陽南)攻秦,以隔斷秦與陽城的通道。秦昭王於是發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將其三十六邑全部獻給秦,西周滅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為天子之國的周朝不復存在。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東周公。
秦自孝公時商鞅變法,中經秦惠王、武王、昭王,一百餘年間,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統治,注重水利和農業生產,獎勵軍功,軍隊裝備優良,又充分利用客卿為秦謀劃作戰,在諸侯國中越戰越強,終於打敗了東方各個強大的敵手,成為天下第一的強國。秦孝文王立一年(前250年) 而卒,秦莊襄王繼位,商人出身的呂不韋為丞相,第二年就率兵滅東周,取韓之成皋、滎陽,建三川郡。次年,秦軍擊趙,伐韓,在上黨設太原郡。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死,十三歲的秦王政繼位,他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軍攻魏,奪其酸棗等二十城,設東郡,又於秦王政六年(前241年)粉碎了楚、趙、魏、韓等國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合縱對秦的軍事進攻,還用反間計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廣大兵強馬壯的秦國面前,東方六國君主形同於秦的郡縣長官。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平嫪毒之亂,嬴政親自執掌政權,隨即出動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舊勢力,史稱秦滅六國。於十七年(前230年)滅韓,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滅趙,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
政治制度
戰國時,各諸侯國陸續形成國君之下將相分職、文武分權的中央官僚體制。相,又稱相邦、宰相,是百官之長。將,又稱將軍,是武官之長。秦國於武王二年(前309)開始設丞相一職,丞相中最尊貴者稱相邦,最高武職初為大良造,到秦昭王時才設將軍。楚國一直以今尹為最高官職,柱國或上柱國為地位稍次的最高武官。各國次一級的武官為尉,或稱國尉、都尉。國君的秘書稱御史,並有監察之任。郡縣的設置更為普遍,逐漸形成以郡統縣的格局。原來,官吏世襲,各有封地。戰國中期開始,國君對各級官吏改為給以一定糧食作為俸祿,或賞給黃金、錢幣。同時形成璽符制度,任免官吏以璽為憑,調動軍隊以兵符為據。從而將一切權力集中於國君之手。縣以下,有鄉、里、聚的組織。鄉有三老、廷掾,里有里正。聚是村落,其下有伍、什的編制,五家為一伍,有伍長,十家為一什,有什長。
戰國初,各國變法進一步使法律系統化。魏國李悝所編《法經》,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和具法。盜法治偷竊,賊法治殺人。囚法和捕法是對盜賊偵查和逮捕的處理程序。雜法是對盜、賊以外犯罪的懲罰規定。具法是根據情況對犯罪予以減輕或加重處罰的規定。秦國本來就有族誅之刑。商鞅變法,設連坐之法,更制定了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其它各國也競相制定嚴刑酷法。如齊有烹、殺、醞、金刀等刑,楚國有戮、肢解、烹、貫耳、鞭,笞、刖、宮、梏、礫、滅家、夷宗、三族等刑,燕有截、刳腹、系獄、劓等刑。
技術進步
戰國時,鐵制農具已排斥木、石農具普遍用於生產中,便利丁砍伐樹林、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和深耕細作,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深耕除草的同時,農民們注意識別土壤性質,因地制宜地選擇不同的作物進行種植。施肥技術提高,懂得用肥汁拌種,糞肥、綠肥和草木灰被普遍施用。開始注意選擇籽種,防治蟲病,實行畦種法,播種疏密得宜,便於通風排,澇,善於培根、除草、間苗和掌握農時季節。普遍推廣一年兩熟制,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的年產量。魏國李悝曾對當時的糧食產量估計說,一畝地(約當今三分之一畝)在平常年景,可以產粟一石半(約合今四十一公斤),大、中、小豐收時可以達到六石、四石半、三石,小、中、大欠收時則只能打一石、七斗、三斗。農民平均每人每月需口糧一石半,五口之家,一年食用九十石,則平常年景一家種地百畝所產糧食,夠全家一年半食用。
戰國時,手工業大發展,冶鐵、青銅器鑄造、漆器、絲織業的生產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已經較好他掌握了高溫液體還原法的生鐵冶鑄技術,能鍛打出用於劍身的高碳鋼,鑄鐵柔化術開始出現。青銅器的製作普遍使用熔鑄、焊接、失蠟法和金銀嵌錯工藝,產生了在銅器表面塗金、鎏金和刻紋工藝,器型輕薄靈巧,花紋細致繁復,具有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已經能生產鉛鋇琉璃。漆器製造業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所造漆器以木為胎,有黑、紅、黃、藍、紫、白等十多種顏色的漆,在器物上繪出各種光澤美麗的花紋,並發明了催干劑。有了結構和花紋都較復雜的織錦以及手工針編織物。出現了一些私營大手工業主,如魯國煮監的猗頓,秦國巴地開采丹砂的寡婦清,趙國冶鐵的郭縱等。
為了適應商業發展的需要,戰國時幣的種類多,流通數量大。各國銅幣的樣式不同,齊、燕主要是刀形的刀幣,三晉主要是鏟形的布幣,秦、周主要是圓形有孔的圜錢,楚國主要是形似貝殼的蟻鼻錢。金幣有楚國壓成方塊的郢爰、陳爰。戰國初年,魏國每石粟賣三十錢,農民每戶種一百畝地在平常年景的收獲,除去吃飯和交稅,餘四十五百粟,可賣一千三百五十錢,每戶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要用三百錢,每人一年穿衣要花三百錢,全家要花一千五百錢,還不足四百五十錢。
戰國時代的散文創作十分興盛,有各種歷史散文,諸子的散文和其它散文作品。這些散文都用接近口語的文字寫成,或汪洋恣肆如莊子,或娓娓動人,或激情橫溢,或約爛多彩,或譬喻連珠韓非子的寓言,或剖析透徹如孟子,或邏輯嚴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使屈原的詩作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宋玉的作品,在模仿屈原的同時,對楚辭有發展和創造,在騷體中變化出賦體,對後代的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
社會重大變革
⑻ 西周和東周時期。都城都建在了哪裡
西周都城:鎬京(宗周),洛邑(成周)
東周都城:雒邑(成周)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8)創造家鄉都城擴展閱讀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
豐京和鎬京一起並稱為「豐鎬」,是西周王朝的國都,歷史上最早稱為「京」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早期的城市,作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稱宗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參考資料:網路-周朝
⑼ 各朝代的建立者,都城和都城在如今的地名。
夏:禹建立(一說他的兒子啟),定都陽耀(今河南登封郜城)
商:湯建立,建都亳(今河南商丘),盤庚時遷都殷(今河南安陽)
周:西周:姬發建立,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
東周:平王將都城遷往絡邑(今河南洛陽)
秦:嬴政建立,建都咸陽(今陝西咸陽)
漢:西漢:劉邦建立,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東漢:劉秀建立,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三國:魏:曹丕建立,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蜀:劉備建立,定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吳:孫權建立,定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晉:西晉:司馬炎建立,建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東晉,司馬睿建立,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南北朝:南朝:宋:劉裕建立,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齊:蕭道成建立,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梁:蕭衍建立,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陳:陳霸先建立,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北朝:北魏:拓跛 王圭 建立
北齊:高洋建立,定都鄴城(今河北臨漳)
北周:宇文覺建立,,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隋:楊堅建立,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唐: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五代:(略)
宋:北宋:趙匡胤建立,定都汴梁(今河南開封)
南宋:趙構建立,定都應天(今河南商丘)
遼、金:略
元:完顏阿骨打建立,定都燕京(今北京)
明:朱元璋建立,定都南京,後改定北京
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1644年入關,定都北京
⑽ 遼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遼朝的原名為契丹國,於916年建立,開國君主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947年定國號為「遼」,983年曾復更名「契丹」,1066年恢復國號「遼」,直到1125年遼為金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1211年,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所滅。遼在與中原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融匯眾長,卓有成效地促進了契丹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的迅速發展。
遼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部落氏族社會過渡形成奴隸制度社會,並在向封建社會躍進的同時統治了中國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系,促進了融合。為開發蒙古地區和中國東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輝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