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發明
⑴ 霓虹燈是誰發明的
最早發研製霓虹燈照明的,是法國的物理學家喬爾朱·克羅德 世界上第一盞實用的霓虹燈,是法國化學家本生發明的。
⑵ 熒光燈是誰發明的
美國通用電子公司的伊曼
1938年,美國通用電子公司的伊曼發明了節電的熒光燈(日光燈)。這只熒光燈是一根玻璃管,管內充進一定量的水銀,管的內壁有熒光粉。在燈管的管兩端各有一個燈絲做電極。當通電後,首先是水銀蒸汽放電,同時產生紫外線,紫外線激發管內壁的熒光物質而發出可見光。因為這種的成分和日光很相似,所以,熒光燈也稱日光燈。日光燈比霓虹燈又有新穎之處。霓虹燈只能用它五彩繽紛的燈光做廣告使用。而它的亮度遠不足為人們提供照明之用。而日光燈則可用作照明。霓虹燈是高壓熒光燈,日光燈是低壓熒光燈,日光燈又有它的新穎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光燈作為新的照明燈具迅速進入家庭、學校、工廠、醫院……
現在的日光燈在愛迪生發明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只能說發明電燈的鼻祖是愛迪生 ,1938年,美國通用電子公司的伊曼發明了節電的熒光燈(日光燈)。這只熒光燈是一根玻璃管,管內充進一定量的水銀,管的內壁有熒光粉。在燈管的管兩端各有一個燈絲做電極。當通電後,首先是水銀蒸汽放電,同時產生紫外線,紫外線激發管內壁的熒光物質而發出可見光。因為這種的成分和日光很相似,所以,熒光燈也稱日光燈。日光燈比霓虹燈又有新穎之處。霓虹燈只能用它五彩繽紛的燈光做廣告使用。而它的亮度遠不足為人們提供照明之用。而日光燈則可用作照明。霓虹燈是高壓熒光燈,日光燈是低壓熒光燈,日光燈又有它的新穎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光燈作為新的照明燈具迅速進入家庭、學校、工廠、醫院……
⑶ 霓虹燈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最早發研製霓虹燈照明的,
是法國的物理學家喬爾朱·克羅德。
1910年2月3日,在巴黎汽車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他的科研作品,
⑷ 霓虹燈的發明者
霓虹燈的發明者——喬治·克勞德(1910)
⑸ 起電機和霓虹燈是如何發明的
17世紀後半葉,科學家們在為一個科學之謎煩惱:真空管中的水銀為何會發光!
事情的簡單經過是這樣的。1675年的一天,法國天文學家讓·皮卡爾(1620~1682)同往常一樣,仍在巴黎天文台進行觀測、研究。但當他挪動一台水銀氣壓計要把它從天文台運走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水銀上方玻璃管的真空里,突然出現了微弱的閃光。他覺得很奇怪,又將水銀氣壓計搖了搖,證實了他剛才沒有看錯。後來,人們就將這種閃光現象稱為「托里拆利發光」?
為什麼叫「托里拆利發光」呢?義大利物理學家托里拆利(1608~1647)是伽利略的學生。他聞名於世的成就是1643年和伽利略的另一位學生、物理學家維維亞尼(1622~1703)在佛羅倫薩作的「托里拆利實驗」。這個著名的實驗用一根長約1米的玻璃管灌滿水銀後倒立在小銀槽內,結果發現管內水銀面下降到高出槽內水銀面76厘米時就不再下降了。這76厘米汞柱就是當時大氣壓的值,而管內水銀面以上的「真空」就被稱為「托里拆利真空」。由此可見,人們將前述水銀閃光稱為「托里拆利發光」就很自然了。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閃光呢?許多科學家都想揭開這個謎。
最終揭開這個謎的是英國(一說德國)物理學家佛朗西斯·豪克斯比(1688~1763)。他在1703年前後,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察、研究、終於發現,這種閃光是由於挪動氣壓計時,水銀與玻璃管內壁摩擦生出的電激發水銀蒸氣產生的。
既然摩擦會生電,那麼不就可以由此製成起電機嗎?經過幾年研製,豪克斯比終於製造出又一種起電機:一個抽空空氣的玻璃球可繞軸轉動——人用手柄搖,用布帛等物品與這個轉動的玻璃球接觸,就「摩擦起電」了。他曾用它起電,演示出許多靜電現象。
不過,起電機最早卻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格里克(1602~1686)於1660年發明的。這種起電機與豪克斯比的起電機相比主要不同之處是,他用的是實心硫磺球,而不是空心玻璃球。在豪克斯比之後,又有許多科學家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起電機,例如18世紀上半葉,英國戈登用玻璃圓筒、瑞士普蘭達與英國詹斯登用圓玻璃板,分別代替玻璃球,使摩擦起電機更接近了現代形態。又如,德國特普勒(1836~1912)和霍爾茲(1836~1913)在1865年又發明了另一種形式的起電機——感應起電機。
既然水銀氣可以因電的激發而發光,那其他氣體又會不會在電激發下發光呢?又可不可以由此製成一種燈具呢?
1910年,法國發明家克勞德(1870~1960)終於作出了這種燈具——霓虹燈。他在一根抽空的玻璃細長管內充入氖氣,然後通電,燈管便發出美麗的紅光。人們先後發現,充入不同氣體,發光的顏色會不同。例如,充汞蒸氣,光呈藍綠色;充鈉蒸氣,光呈黃色;充氮氣,光呈金黃色;充氫氣,光呈粉紅色;充二氧化碳氣,光呈白色;充氬氣,光呈淡紫色;等等。
1910年12月3日,巴黎大宮殿首先點上了克勞德的氖霓虹燈。1912年,巴黎蒙馬特爾大街的一家理發館首先用這種霓虹燈作廣告,以招徠更多的顧客。當今世界,包括霓虹燈在內的各種燈具,已將一座座城鎮變成五光十色的「不夜城」。
⑹ 霓虹燈哪年發明的
霓虹燈的起源
霓虹燈是由英文「氖燈」,即「NEON SIGN」得來的,「霓虹」兩字實際上是「NEON」的譯音,而現在人們已經把「霓虹燈」當作專用詞運用了。
霓虹燈的發展可以追溯到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法拉第對氣體放電的研究,電流通過含有少量正負離子的氣體時,受紫外線、宇宙射線、微量放射物質的作用,在足夠高的外加電壓作用下運動,並與中性氣體分子碰撞後,使中性分子發生電離,因而離子的數目倍增。電流通過氣體時還伴有發光現象,即所謂的輝光放電。其發光的顏色隨所充氣體的不同而不同。法拉第的理論及其在實驗上的成就,為霓虹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霓虹燈始源於法國。當時所用的燈體玻管的直徑為45毫米,先將玻璃管彎製成所需的文字或圖案,然後再用1隻電壓為1萬多伏的變壓器供電,使之發光。當時,燈管兩端電極採用石墨製成,內部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氣體,前者會發紅光,後者發白光。由於這兩種氣體較活潑,很容易和石墨電極起化學反應,陰極濺散出的石墨很快在玻璃管內壁形成黑色薄膜層,並大量吸收充入燈管內的氣體,使燈管的充氣壓力很快下降,致使霓虹燈的壽命很短。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特在霓虹燈管上加1個特殊的電磁閥門,並在霓虹燈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再往燈內重新補充一定量的氣體,但這樣做並未能在根本上克服上述缺陷。因此,這種燈不僅壽命短、製作工藝復雜,而且造價昂貴,很難普及。
在1907年至1910年期間,科學家克洛德和林德發明了液態空氣分餾。利用這一發明,在霓虹燈內充入一定的惰性氣體,這樣就明顯減緩了氣體在燈管內部的消耗速度,顏色也豐富了,可產生紅、綠、藍、黃等顏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光致發光的材料被研製出來了。這種材料不僅能發出各種顏色的光,而且發光效率也高,我們稱之為熒光粉。熒光粉被應用在霓虹燈製作中後,霓虹燈的亮度不僅有了明顯提高,而且燈管的顏色也更加鮮艷奪目,變化多端,同時也簡化了制燈的工藝。故在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霓虹燈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霓虹燈按其玻璃管內壁所塗粉的不同,檔分為3種類型:第一種是玻璃內壁不塗任何熒光粉,直接採用無色透明的玻璃管,通常稱為明管;第二種是在透明玻璃管內壁塗有熒光粉,我們稱它為粉管;第三種是採用彩色玻璃管,且在玻璃管內壁均勻塗上熒光粉,我們稱它為彩管。
霓虹燈的壽命在正常情況下高於日光燈和白熾燈,要達到這一水平必須做到三點:1、製作人員水平過硬,排氣人員轟擊去氣得當、徹底;2、啟動它的變壓器不得超載;3、安裝人員細致合理的安裝;只要做到以上要求,實踐證明霓虹燈的壽命是高於日光燈和白熾燈,而且本公司已有這樣的成功範例。
⑺ 霓虹燈是那個國家發明的啊
霓虹燈首先由Nikola Tesla在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進行示範,但其創意並未有申請專利。回
法國化學家人Georges Claude在1902年發明霓虹答燈,並在1910年向公眾展示。
至於英國的化學家雷姆賽(Sir William Ramsay)和特拉弗(Dr Morris Travers)兩人發現Neon,已經是1898年的事了。
⑻ 霓虹燈是怎麼被發明的
1898午,英國化學家拉姆賽和特拉斯研究通過氖放出電流,發現這種稀有氣體在低壓下能放出鮮艷奪目的橙紅色光芒,分外迷人。但當時這種迷人景象還只限於實驗室里,真正為人們廣泛享用,是在20世紀以後。世界上第一盞實用的霓虹燈,是法國化學家克勞德發明的。
克勞德的發明理論根據是:霓虹燈與傳統的電燈泡不同,呈細管狀,可以隨意繞成字體或復雜的圖形。能夠製造出霓虹燈獨特的燈光效果,主要是運用了「氣體放電」的原理。氣體通常是不容易傳導電流的,是很好的絕緣體,不過,只要為氣體減壓,再接上較高的電壓,就可使氣體導電。霓虹燈是一根充滿氖的玻璃管,兩端通上電流,就放出亮光。電流里的電子從一端走向另一端,沿途撞擊氖原子,把氖原子本身的電子撞出軌道之外,這些電子像撞球游戲中的球那樣,因被擊而獲得額外的動力;回到原來的軌道後,多餘的能量就釋放出來,成為電磁輻射。假如玻璃管內裝的不是氖氣,而是其他氣體,情況也大致相同,只是不同氣體的電子會產生不同頻率的電磁輻射,因而呈現不同的顏色。用氦氣會產生金黃色光,用氪氣則產生淡紫色光,要產生其他顏色的光線,可以在玻璃管內塗上熒光劑,再裝入水銀或氬,甚至可以採用顏色玻璃來配合。
自1912年第一塊霓虹燈廣告出現在巴黎大街上以後,霓虹燈塑造出七彩絢麗的圖畫和廣告招牌,迅速為世界各地添上繽紛色彩。生活在現代城中的我們簡直難以想像,如果城市的夜晚沒有七彩霓虹,我們還用不用「良宵苦短」這個詞,這正是:疑是銀河落九天,火樹銀花不夜天!
⑼ 霓虹燈的最初創始人
1.1893年出現「摩爾」(Moll)和「蓋塞拉」(Geissler)的霓虹燈原始模型。
2. 1910年第一支商業霓虹燈於巴黎皇宮大廈亮相1915年法國克洛德獲首次霓虹。
3. 初始的霓虹燈用氣體放電的原色或彩色玻管到1930年出現熒光粉的霓虹燈。
4.1926年上海南京東路伊文思圖書館櫃窗上出現我國第一個霓虹燈廣告。
5.1927年我國第一支霓虹燈由上海遠東化學製造廠製成,用於上海中央大旅社。
6.30年代我國霓虹燈逐步發展,到1949年全國約有三十多家霓虹燈廠。
7.1949-1979年我國霓虹燈停滯期。
8.1980年至今我國霓虹燈蓬勃發展,霓虹燈製造,原料和器件廠約萬家。
霓虹燈是由英文「氖燈」,即「NEON SIGN」得來的,「霓虹」兩字實際上是「NEON」的譯音,而現在人們已經把「霓虹燈」當作專用詞運用了。
霓虹燈的發展可以追溯到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法拉第對氣體放電的研究,電流通過含有少量正負離子的氣體時,受紫外線、宇宙射線、微量放射物質的作用,在足夠高的外加電壓作用下運動,並與中性氣體分子碰撞後,使中性分子發生電離,因而離子的數目倍增。電流通過氣體時還伴有發光現象,即所謂的輝光放電。其發光的顏色隨所充氣體的不同而不同法拉第的理論及其在實驗上的成就,為霓虹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霓虹燈始源於法國。當時所用的燈體玻管的直徑為45毫米,先將玻璃管彎製成所需的文字或圖案,然後再用1隻電壓為1萬多伏的變壓器供電,使之發光。當時,燈管兩端電極採用石墨製成,內部充入氮氣或二氧化碳氣體, 前者會發紅光, 後者發白光。由於這兩種氣體較活潑,很容易和石墨電極起化學反應,陰極濺散出的石墨很快在玻璃管內壁形成黑色薄膜層並大量吸收充入燈管內的氣體,使燈管的充氣壓力很快下降,致使霓虹燈的壽命很短。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特在霓虹燈管上加1個特殊的電磁閥門,並在霓虹燈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再往燈內重新補充一定量的氣體,但這樣做並未能在根本上克服上述缺陷。因此,這種燈不僅壽命短、製作工藝復雜,而且造價昂貴,很難普及。
在1907年至1910年期間,科學家克洛德和林德發明了液態空氣分餾。利用這一發明, 在霓虹燈內充入一定的惰性氣體, 這樣就明顯減緩了氣體在燈管內部的消耗速度,顏色也豐富了,可產生紅、綠、藍、黃等顏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光致發光的材料被研製出來了。這種材料不僅能發出各種顏色的光,而且發光效率也高,我們稱之為熒光粉。熒光粉被應用在霓虹燈製作中後,霓虹燈的亮度不僅有了明顯提高,而且燈管的顏色也更加鮮艷奪目,變化多端,同時也簡化了制燈的工藝。故在第二世界大戰結束後,霓虹燈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⑽ 日光燈如何發明的
耀眼奪目的發明——伊曼等人發明日光燈的故事 年,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白熾燈,結束了人類「黑暗」的歷史。人們在歡呼、慶祝這一偉大發明的時候,富有遠見的科學家已經看到了白熾燈明顯的不足之處:它只利用電能的10%-20%,其餘的80%-90%的電能以熱損耗的形式被浪費掉。 「白熾燈靠電流加熱,使熱能轉換為光能,這種電能的利用形式太浪費了,能不能開辟一條電能利用的新途徑呢?」有的科學家提出了新的想法。 美國的黑維特就是持這種想法的科學家之一。他默默地扎在實驗里。他將耐熱玻璃製成燈管,抽出燈管內的空氣。然後往燈管內充入各種金屬和氣體,反復進行比較。 1902年,黑維特發明了水銀燈。這種水銀燈是在真空的燈管中充入水銀和少量氬氣。通電後,水銀蒸發,受電子激發而發光。水銀燈比白熾燈亮多了,光線近似太陽光,能量利用率也較高。 但是,水銀燈會輻射出大量紫外線,而紫外線是對人體有害的;且水銀燈光線太亮、太刺眼,因此它不能得到廣泛應用。 一時間,許多科學家潛心於水銀燈的研究。他們認定沿著水銀燈的思路研究下去,終究會成功的。 不少科學家注意到:早在1852年,英國物理學家斯托剋期發現了一種碰到光就能產生另一種光的熒光物質,並且經這種熒光物質轉換後的光的波長遠比外來光的波長要長。 「既然紫外線比可見光的波長短,用紫外線去照射熒光物質,肯定可以得到比紫外線的波長要長得多的可見光!」科學家馬上聯想到了水銀燈的弊端。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可是個極有價值的推測。它意味著大量有害的紫外線將變成可見光。具體來說,只要在水銀燈管內壁塗上熒光物質,當水銀燈輻射的紫外線照到熒光物質上時,就會被激發變成可見光。 有了這么一個明確的理論指導,按理說,水銀燈的改進工作應該有個飛躍了。 經過認真分析與探討,科學家認定原來的推測沒有錯,關鍵問題是技術上沒有過關,也就是說,水銀燈的啟動裝置不理想。可是要製作一個理想的啟動裝置談何容易! 水銀燈的改進工作進入了艱難階段。 19l0年,法國科學家注意到莫爾在1895年做的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莫爾在抽掉空氣的玻璃燈管中,充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然後給以高壓,使它放電,結果燈管發出白光。克勞特根據莫爾的實驗,在抽掉空氣的玻璃燈管中,分別充入氖、氬、氦等惰性氣體。他發現,充入氖氣,燈管會發出紅橙色的光;充入氖和氬的混合氣,燈管會發出藍色的光;充入氖和水銀的混合氣,燈管會發出綠色的光;充入氦氣,燈管會發出金黃色的光。如果在管內壁塗不同熒光物質,燈光的色彩將更豐富。 「這是多麼奇妙的現象啊!」克勞特驚喜萬分。 克勞特根據這種燈光的特殊性能,製作了一幅宣傳廣告:紅色的花朵,綠色的葉子,黃色的文字。他把這個廣告掛在法國巴黎的鬧市區。在夜晚,這張廣告發出五彩繽紛的燈光,顯得格外醒目。 克勞特獲得了霓虹燈的發明專利,並成立了「克勞特霓虹燈公司」,結果發了大財。直到1932年,克勞特專利權到期,從此,世界各地才開始廣泛生產霓虹燈。 雖然霓虹燈亮度不夠,不能作為照明用,只能用它豐富的燈光色彩作廣告,但它再一次證明:不採用愛迪生的使電變為熱,熱再變為光的方法,而採用一條更經濟地利用電能的途徑完全可行。也就是說,水銀燈的進一步研製、改進是大有前途的。這給了科學家極大的信心。 美國通用電子公司的研究人員伊曼,與其他科學家一樣,從霓虹燈的亮光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他加快了研製的步伐。終於在1938年,突破了啟動裝置的設計與製作大關,製作了與水銀燈性能截然不同的熒光燈。 這種熒光燈是在一根玻璃管內,充進一定量的水銀,管的內壁塗有熒光粉,管的兩端各有一個燈絲做電極。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後,水銀蒸氣放電,同時產生紫外線,紫外線激發管內壁的熒光物質而發出可見光。顯然,熒光燈沒有水銀燈的弊端,它比白熾燈更亮,且電能利用率高,省電。因此,它一誕生,便很快進入了一般家庭。 由於熒光的成分與日光相似,因此人們也叫它「日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