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什麼時候發明的
『壹』 眼鏡是什麼時候,由誰發明的謝謝。
十三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貢獻。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這項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但也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盡管眼鏡發明誰為先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是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系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製,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雲:「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鏡的深淺標度,是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的,這在清史料筆記李光庭所著的《鄉言解頤》中有記載。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貳』 眼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268年,羅吉爾·培根最早記錄了用於光學目的的透鏡。在歐洲,最早的眼鏡出現在義大利內,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容早有眼鏡的畫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於1352年繪制的。
據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
(2)眼鏡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鏡及散光眼鏡、平光眼鏡、電腦護目鏡、護目鏡、泳鏡、夜視鏡、電競游戲護目鏡、電競護目鏡、風鏡、墨鏡、玩具眼鏡、太陽眼鏡15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
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佩戴眼鏡仍然是安全有效的矯正視力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眼鏡
『叄』 什麼時候發明的眼鏡
最早的透鏡是在伊拉克的尼尼書遺址發現的。它是用水晶石製作的,直徑1.5英寸,焦距4.5英寸。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倫人和吉亞洲人已經發現某些透明寶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們和古希伯來人以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鏡。
眼鏡可能是在13世紀末期在中國和歐洲同時出現的。馬可·波羅大約在1260年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14世紀曾有記載說中國的一個紳士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
中國古老的眼鏡鏡片很大,呈橢圓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製成,鏡片鑲嵌在烏龜殼做的鏡框里。有的眼鏡帶有銅質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有的用細繩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由於眼鏡框是用象徵神聖的動物——烏龜的殼做的,鏡片是寶石做的,所以眼鏡被視作貴重物品。最初人們配戴眼鏡是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貴,而不是為了改善視力。
眼鏡在13世紀由兩位義大利醫生傳入歐洲,直到14世紀中葉才被廣泛使用。當初歐洲人也把眼鏡看做區分人們身份高低的裝飾品.
歐洲早期的眼鏡是由各種寶石做的單一的放大鏡,使用時拿在手裡,就像現在人們讀書時用的放大鏡。16世紀初,供近視眼鏡用的凹透鏡才問世。
最初,眼鏡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難。後來發明了眼鏡架,或用皮條把眼鏡系在頭上,這才解決了呼吸困難問題。到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出雙光眼鏡,眼鏡才算完善起來。
中國人發明眼鏡有七大淵源
新華網蘭州5月6日電(記者孫勇)「鑿壁偷光」「十年寒窗」等流傳於漢語中的詞彙,是中國古代文人們刻苦讀書情形的反映。但是,相信很多現代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如果他們讀書時用眼過度,出現視力問題怎麼辦?甘肅收藏協會理事趙孟江研究發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古人很早就發明了天然水晶石眼鏡。趙孟江在對中國古代文獻、出土文物和自己收藏的近千件藏品
進行研究後認為,古代中國人發明水晶石眼鏡至少有七大淵源:
一、中國古代對水晶石有悠久的開發利用歷史。趙孟江研究發現,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能加工出精美的珠、墜、玦、環等天然水晶石器物。到夏、商、周時期已經積累了加工、磨製水晶器物的豐富經驗。
二、古人對水晶光學原理的發現與運用。趙孟江認為,古人在將水晶切割成片,並磨製、拋光時,自然會發現扁平的水晶片(環、玦類)有放大作用,於是凸透鏡片就在勞動實踐中被製造出來。
三、古代觀測日食及天象時遮陽護目的需要。據《尚書·舜典》記載,舜帝時,人們就用「璇璣玉衡」觀察各種天體及其演變。「璇璣」是一種有色透鏡,裝在「玉衡」這個長管上,在早晨「迎日推策」及夜晚觀星時,有色透鏡用以遮擋妨礙觀測的刺眼日光或明亮月光。
四、眼醫學的產生與發展。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眼病的記載。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於隋大業元年主持編寫的《諸病源候論》中已經對近視(目不能遠視)、散光(目茫茫)、復視(目視一物為兩)、斜視(目偏視)、弱視(目暗不明)等屬於眼屈光方面的疾病進行了論述。
五、冶金技術及手工業的發展。考古出土證明,我國在大約4000年前,進入青銅時代;3000多年前可煉金;2500年前能冶煉鋼材,這些能為磨製眼鏡提供越來越先進的工具。同時,我國發達的手工業與絲織業,為眼鏡的框架工藝與包裝材料提供了有利條件。
六、文字的產生,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矯正屈光眼鏡,主要是用來觀看細小物體和文字等。我國最早的較成熟的文字,產生於商代,當時的甲骨文雕刻相當微小,看起來很吃力,這就有了對放大透鏡的需求。中國古代造紙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佛教文化的傳入,士人錄寫大量的經傳師說,蠅頭小字難以辨認,也很自然地需要一種助目工具。
七、光學的產生與發展。公元前5世紀《墨子》中已經提出了光為直線照射,並有反射特性的理論。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論述了幾何光學、凹鏡、凸鏡成像理論,進一步奠定了我國光學理論的基礎。
趙孟江研究認為,中國最早的眼鏡實際上只是一個簡單的水晶石透鏡片,此後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不斷成熟完善。但是,天然水晶石本身價格昂貴,所以中國古代眼鏡只能是富人的奢侈品,直到晚清時期中國開始生產光學玻璃,眼鏡才逐漸在我國普及發展起來。來源:(新華網)
新登發現百歲毛源昌眼鏡
杭州日報訊(通訊員徐時松徐磊陳恆見習記者宓路平)日前,一副有一百餘年歷史的「毛源昌眼鏡」在富陽市新登鎮被意外發現。毛源昌眼鏡店的專家初步鑒定後表示,這大概是毛源昌最早的產品,但眼鏡的具體年份還需進一步考證。
事情還要從4月上旬說起,家住新登鎮的葉先生在家中打掃衛生時,偶然翻出祖母曾經用過的一副老花眼鏡。把玩之餘,他意外地發現這件「相貌」普通的久遠之物,鏡框上竟依稀可見「毛源昌制」四個小字。莫非是件上代遺留的寶物?葉先生便跑到了杭州的毛源昌眼鏡店為老花鏡「驗明正身」。雖已有所「懷疑」,但結果仍然讓葉先生大感驚奇,眼鏡店的專家告訴他,這眼鏡已過「百歲高齡」,可謂價錢不菲,在一百多年前,一般的大戶人家也都是戴不起這副眼鏡的。
端詳許久,這是一副150度的老花眼鏡,鏡片是用水晶磨製而成,很薄。鏡框為銅制,上面有一可活動的橫梁,其中有一細孔,此外鏡框兩邊也各有兩孔。眼鏡專家說,估計是起到穿線後套在耳朵上固定的作用。老花鏡的兩個鏡片通過繞成一個半圓的活動鏡架聯接在一起,還可以折疊,顯得古樸而又精巧。雖然整副眼鏡磨損程度已相當高,但仍可看出一絲當年的雍容華貴。
葉先生說,他小時候經常看見祖母做針線活時戴這副眼鏡,只是聽說是祖母祖上傳下來的。不想,這副眼鏡有這么長的歷史,如果不是專家鑒定,他還不識其「廬山真面目」。目前,葉先生已經找來合適盒子,把老花鏡小心收藏。當地一位對文物頗有研究的收藏愛好者告訴他,這種純水晶手工打磨的眼鏡片非常罕有,對保護眼睛也更有好處,應為當年「度身定做」之物,非常珍貴。葉先生表示,因為自己在古董文物方面是個門外漢,也不懂如何護鏡、養鏡,如行內人士有意,他將出讓此「寶物」。
鏈接———
毛源昌眼鏡店,清同治元年(1862)開設於杭州太平坊(中山中路)。創始人毛四發,紹興人,售眼鏡,積資盤進詹源昌玉器眼鏡店,改名毛源昌。民國16年(1927)毛氏後代毛鑒永在杭購進先進設備,改變手工操作,以其技術精湛,質量上乘而著稱,並以售真水晶眼鏡而出名。20世紀年初,其經營資力已是杭州同行之首。1956年改名毛源昌眼鏡廠。
(杭州日報)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謝謝
『肆』 眼鏡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最早的透鏡是在伊拉克的尼尼書遺址發現的。它是用水晶石製作的,直徑1.5英寸,焦距4.5英寸。由此可以知道古巴比倫人和吉亞洲人已經發現某些透明寶石具有放大作用。但是,可以肯定他們和古希伯來人以及古埃及人都不知道使用眼鏡。
眼鏡可能是在13世紀末期在中國和歐洲同時出現的。馬可·波羅大約在1260年記載:「中國的老年人看小字時戴著眼鏡。」14世紀曾有記載說中國的一個紳士用一匹馬換了一副眼鏡。
中國古老的眼鏡鏡片很大,呈橢圓形,通常用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製成,鏡片鑲嵌在烏龜殼做的鏡框里。有的眼鏡帶有銅質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有的用細繩子系在耳朵上,也有的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由於眼鏡框是用象徵神聖的動物——烏龜的殼做的,鏡片是寶石做的,所以眼鏡被視作貴重物品。最初人們配戴眼鏡是為了表示吉祥或者表示身份高貴,而不是為了改善視力。
眼鏡在13世紀由兩位義大利醫生傳入歐洲,直到14世紀中葉才被廣泛使用。當初歐洲人也把眼鏡看做區分人們身份高低的裝飾品.
歐洲早期的眼鏡是由各種寶石做的單一的放大鏡,使用時拿在手裡,就像現在人們讀書時用的放大鏡。16世紀初,供近視眼鏡用的凹透鏡才問世。
最初,眼鏡是架在鼻子上的,造成了使用者呼吸困難。後來發明了眼鏡架,或用皮條把眼鏡系在頭上,這才解決了呼吸困難問題。到1784年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發明出雙光眼鏡,眼鏡才算完善起來。
『伍』 眼鏡是誰發明的
13世紀中期,英國學者培根看到許多人因視力不好,不能看清書上的文字,就想發明一種工具來幫助人們提高視力。為此,他想了很多辦法,做了不少試驗,但都沒有成功。
一天雨後,培根來到花園散步,看到蜘蛛網上沾了不少雨珠,他發現透過雨珠看樹葉,葉脈放大了不少,連樹葉上細細的毛都能看得見。
他看到這個現象,高興極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櫃,找到了一顆玻璃球。但透過玻璃球,看書上的文字,還是模糊不清。他又找來一塊金剛石與錘子,將玻璃割出一塊,拿著這塊玻璃片靠近書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試驗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
後來他又找來一塊木片,挖出一個圓洞,將玻璃球片裝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於手拿,這樣人們閱讀寫字就方便多了。 這種鏡片後來經過不斷改進,成了現在人們戴的眼鏡。光矯正視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視鏡與老年人戴的老花鏡,還有其他各種用途的眼鏡,人們學習、工作就更方便了。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最早發明了近視眼鏡
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
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
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雲:「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書,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5)眼鏡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等。
眼鏡由鏡片、鏡架組成。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四種。亦有特製眼鏡供觀看3D立體影像或虛擬真實影像。眼鏡的其他種類包括護目鏡,太陽鏡,游泳鏡等,為眼睛提供各種保護。現代的眼鏡,通常在鏡片中間設有鼻托,及在左右兩臂擱在耳朵上的位置設有軟墊。愛美或不習慣佩戴眼鏡的人,可以選擇以隱形眼鏡矯正視力。雖然近年隱形眼鏡及激光矯視手術越來越普及,但眼鏡仍然是最普遍的矯正視力工具。
『陸』 世界上最早的眼鏡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眼鏡到底是何時發明的,世界上各國傳說各異,記載紛紜。
許多書上有這樣一種傳說,早在公元前2283年,中國皇帝就利用透鏡觀察星星,眼鏡是由中國傳到國外的。據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說,中國那時就有人戴用水晶和其他透明礦物製做而成的眼鏡,以此來遮陽光或醫治眼睛疾病。還有一種傳說是:羅馬皇帝尼祿(公元37~68年)非常喜歡綠寶石(綠玉石是一種高貴的鈹硅硅化物的結晶,其中摻有鉻的成分,即成為綠色),他在觀看奴隸爭斗時就配戴綠寶石。
利用透鏡來放大,以便清楚地觀看事物,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眼鏡。1267年,培根製成了實物,用來閱讀聖經,但並未普遍使用。義大利北部威尼斯圖書館及比薩修道院均可看見這種實物。
針銷或鉚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眼鏡式樣。鏡片鑲配在簡單的木框中,每框有一個短柄,在兩個短柄端互相鉚合。
此後,人們又發明用架腳將兩鏡框連接,固定在耳朵上,不過也有使用皮帶或織帶將眼鏡緊捆在頭部的。這類眼鏡的發明者,是義大利的斯必拿和阿魯馬達斯。
到16世紀眼鏡製造技術又進行了改進,出現了用跟鼻樑寬窄適合的鏡橋聯結在一起的眼鏡。後來又出現了夾鼻眼鏡,然後才出現了用眼鏡腳掛到耳朵上的眼鏡。世界上最早的這樣一副眼鏡是埃爾格雷科在16世紀末製成的。
從1840年起,維也納開始使用玻璃制的眼鏡,而不再用透明的水晶眼鏡了。
磨製眼鏡鏡片的工藝相當復雜,技術發展比較緩慢,直到20世紀初才有正確成像的眼鏡鏡片。它是由阿貝教授、羅爾、亨格合作製成的。
『柒』 眼鏡發明於什麼時候
中世紀後期的其他技術發展更能改善人的生活。眼鏡最早發明於13世紀80年代,在14世紀臻於完善。這些東西使老年人能夠繼續看書,不然老眼昏花就會妨礙他們這樣做。比如,14世紀的偉大學者彼得拉克年輕時以視力奇佳自詡,但在60歲後戴上了眼鏡,從而得以完成他的一些最重要的作品。
『捌』 眼鏡是誰發明的
現在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想到用眼鏡來改善視力的人,是一位來自佛羅倫薩的科學家索文諾·德格里·阿馬迪。
第二是英國學者培根
拓展資料
眼鏡的作用
眼鏡是用來保護眼睛(如防輻射、防UV、防強光等),
矯正近視、遠視、散光,提高視覺功能,看的更清晰,眼睛不會那麼疲勞,
眼鏡還可以用來裝飾臉部輪廓等等
各種眼鏡作用不同,如太陽鏡、偏光太陽鏡、司機鏡、游泳鏡、防目鏡、近視鏡、老花鏡等等!
眼鏡片的保養
1、當眼鏡在取下時,要小心輕放,並且要將鏡片面朝上放置,以防鏡片表面磨損。
2、千萬不要將眼鏡放在於潮濕環境中或者陽光等高溫下暴曬,以免損傷鏡片。
3、堅持做到多洗少擦,是保養鏡片最好的辦法。
戴眼鏡的正確方法
平生第一次佩戴,眼鏡會有個適應時間。若是每次佩戴都會出現透過眼鏡看東西有點變形的話,那就是度數不適合。
要是戴的話,就一直戴著,不要一會戴 一會摘的,眼鏡的晶狀體在戴眼鏡和摘眼鏡的時候,會有個很大的調節,長期如是,度數會突飛猛進!!! 勿試。
眼鏡框架是金屬的話,出汗後 會很容易滑下,調節眼鏡的松緊度就好,一般就是緊螺絲。不要過緊,否則眼鏡容易變形或者斷裂。
忠告: 多做眼部護理,摘掉眼鏡的時候,用大拇指和食指按壓眼角,簡單的按摩一下,放鬆眼睛。用眼適度,盡量不要熬夜。多食用枸杞子,明目。泡茶 煮湯 干食均可,一天5--7粒,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