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的發明者
① 這個木馬病毒到底是誰發明的
下載軟體請到正規軟體官網下載,也可以到各大應用商店中下載軟體,請勿到第回三方答網址進行下載。若手機中存在木馬或者病毒程序,請嘗試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清除:
安裝一款安全軟體(例如:手機管家等)。以手機管家為例,打開手機管家,點擊主界面上的一鍵體檢即可自動檢測手機中存在的病毒,點擊一鍵清除即可刪除,若提示無法刪除請嘗試獲取ROOT許可權後進行嘗試。
都無法進行解決請嘗試到手機品牌官網下載刷機包和工具對手機進行完整恢復,若無法自行處理請送到手機品牌官方售後進行維修。
② 木馬病毒是誰發明出來的
木馬(Trojan)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傳說(荷馬史詩中木馬計的故事,Trojan一詞的本意是特洛伊的,即代指特洛伊木馬,也就是木馬計的故事)。 「木馬」程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病毒文件,與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會自我繁殖,也並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過將自身偽裝吸引用戶下載執行,向施種木馬者提供打開被種者電腦的門戶,使施種者可以任意毀壞、竊取被種者的文件,甚至遠程操控被種者的電腦。「木馬」與計算機網路中常常要用到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有些相似,但由於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隱蔽性;「木馬」則完全相反,木馬要達到的是「偷竊」性的遠程式控制制,如果沒有很強的隱蔽性的話,那就是「毫無價值」的。 它是指通過一段特定的程序(木馬程序)來控制另一台計算機。木馬通常有兩個可執行程序:一個是客戶端,即控制端,另一個是服務端,即被控制端。植入被種者電腦的是「伺服器」部分,而所謂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進入運行了「伺服器」的電腦。運行了木馬程序的「伺服器」以後,被種者的電腦就會有一個或幾個埠被打開,使黑客可以利用這些打開的埠進入電腦系統,安全和個人隱私也就全無保障了! 木馬的設計者為了防止木馬被發現,而採用多種手段隱藏木馬。木馬的服務一旦運行並被控制端連接,其控制端將享有服務端的大部分操作許可權,例如給計算機增加口令,瀏覽、移動、復制、刪除文件,修改注冊表,更改計算機配置等。 隨著病毒編寫技術的發展,木馬程序對用戶的威脅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馬程序採用了極其狡猾的手段來隱蔽自己,使普通用戶很難在中毒後發覺。
③ 特絡伊木馬是誰發明的
特洛伊木馬(抄Trojan horse)
古希臘傳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訪問希臘,誘走了王後海倫,希臘人因此遠征特洛伊。圍攻9年後,到第10年,希臘將領奧德修斯獻了一計,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馬腹內,放在城外後,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為敵兵已退,就把木馬作為戰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間,埋伏在木馬中的勇士跳出來,打開了城門,希臘將士一擁而入攻下了城池。後來,人們在寫文章時就常用「特洛伊木馬」這一典故,用來比喻在敵方營壘里埋下伏兵里應外合的活動
④ 木馬病毒是誰創造的
木馬和病毒都是一種人為的程序,都屬於電腦病毒,為什麼木馬要單獨提出來說內?大家都知道以前的電腦病毒的作用,其實完全就是為了搞破壞,破壞電腦里的資料數據,除了破壞之外其它無非就是有些病毒製造者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進行的威懾和敲詐勒索的作用,或為了炫耀自己的技術. "木馬"不一樣,木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監視別人和盜竊別人密碼,數據等,如盜竊管理員密碼-子網密碼搞破壞,或者好玩,偷竊上網密碼用於它用,游戲帳號,股票帳號,甚至網上銀行帳戶等.達到偷窺別人隱私和得到經濟利益的目的.所以木馬的作用比早期的電腦病毒更加有用.更能夠直接達到使用者的目的!導致許多別有用心的程序開發者大量的編寫這類帶有偷竊和監視別人電腦的侵入性程序,這就是目前網上大量木馬泛濫成災的原因.鑒於木馬的這些巨大危害性和它與早期病毒的作用性質不一樣,所以木馬雖然屬於病毒中的一類,但是要單獨的從病毒類型中間剝離出來.獨立的稱之為"木馬"程序. 一般來說一種殺毒軟體程序,它的木馬專殺程序能夠查殺某某木馬的話,那麼它自己的普通殺毒程序也當然能夠殺掉這種木馬,因為在木馬泛濫的今天,為木馬單獨設計一個專門的木馬查殺工具,那是能提高該殺毒軟體的產品檔次的,對其聲譽也大大的有益,實際上一般的普通殺毒軟體里都包含了對木馬的查殺功能.如果現在大家說某某殺毒軟體沒有木馬專殺的程序,那這家殺毒軟體廠商自己也好象有點過意不去,即使它的普通殺毒軟體里當然的有殺除木馬的功能. 還有一點就是,把查殺木馬程序單獨剝離出來,可以提高查殺效率,現在很多殺毒軟體里的木馬專殺程序只對木馬進行查殺,不去檢查普通病毒庫里的病毒代碼,也就是說當用戶運行木馬專殺程序的時候,程序只調用木馬代碼庫里的數據,而不調用病毒代碼庫里的數據,大大提高木馬查殺速度.我們知道查殺普通病毒的速度是比較慢的,因為現在有太多太多的病毒.每個文件要經過幾萬條木馬代碼的檢驗,然後再加上已知的差不多有近10萬個病毒代碼的檢驗,那速度豈不是很慢了.省去普通病毒代碼檢驗,是不是就提高了效率,提高了速度內? 也就是說現在好多殺毒軟體自帶的木馬專殺程序只查殺木馬而一般不去查殺病毒,但是它自身的普通病毒查殺程序既查殺病毒又查殺木馬!
⑤ 木馬病毒是誰發明的
自從美國學生弗里德-科恩以測試計算機安全為目的編寫首個電腦病毒以來,全球電腦 病毒到本周迎來了二十周歲的「生日」,目前世界上約有6萬多種電腦病毒,它們已經從最初給用戶帶來小麻煩發展到嚴重威脅電腦和網路的安全。 病毒寫手已經開始利用最新的技術,而且病毒也開始通過網路進行更加快速的傳播並引發混亂。科恩在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編寫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病毒,他將病毒載入到了一個名為VD的圖形軟體中,然後病毒隱藏在VD軟體中並通過電腦系統進行傳播。 科恩編寫這一電腦病毒的最初目的僅僅是為了實驗,他發現自己的病毒可在不到一個小時內傳播到系統的各個部分,最快的傳播速度是5分鍾。 科恩1983年11月10日在一個電腦安全研討會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科恩在論文中充滿預見性地指出:「病毒可在電腦網路中象在電腦之間一樣傳播,這將給許多系統帶來廣泛和迅速的威脅。」 電腦病毒首先針對IBM電腦編寫,此類電腦病毒中最早的一個是1986年出現的「Brain」病毒,它來自巴基斯坦,很明顯編寫人是為了監視對他們電腦程序的盜版行為。隨著「Brain」電腦病毒的出現,此後名為「Lehigh」、「Jerusalem」、「Cascade」和「Miami」的病毒也紛紛問世。
希望採納
⑥ 木馬是誰第一個發明的
世界來上第一個計算機木馬是源出現在1986年的PC-Write木馬。它偽裝成共享軟體PC-Write的2.72版本(事實上,編寫PC-Write的Quicksoft公司從未發行過2.72版本),一旦用戶信以為真運行該木馬程序,那麼他的下場就是硬碟被格式化。此時的第一代木馬還不具備傳染特徵。
⑦ 誰發明特洛伊木馬病毒!
計算機世界的特洛伊木馬(Trojan)是指隱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惡意代碼,是具備破壞和刪除文件、發送密碼、記錄鍵盤和攻擊Dos等特殊功能的後門程序。
第一代木馬
:偽裝型病毒
這種病毒通過偽裝成一個合法性程序誘騙用戶上當。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木馬是出現在1986年的PC-Write木馬。它偽裝成共享軟體PC-Write的2.72版本(事實上,編寫PC-Write的Quicksoft公司從未發行過2.72版本),一旦用戶信以為真運行該木馬程序,那麼他的下場就是硬碟被格式化。在我剛剛上大學的時候,曾聽說我校一個前輩牛人在WAX機房上用BASIC作了一個登錄界面木馬程序,當你把你的用戶ID,密碼輸入一個和正常的登錄界面一模一樣的偽登錄界面後後,木馬程序一面保存你的ID,和密碼,一面提示你密碼錯誤讓你重新輸入,當你第二次登錄時,你已成了木馬的犧牲品。此時的第一代木馬還不具備傳染特徵。
第二代木馬
:AIDS型木馬
繼PC-Write之後,1989年出現了AIDS木馬。由於當時很少有人使用電子郵件,所以AIDS的作者就利用現實生活中的郵件進行散播:給其他人寄去一封封含有木馬程序軟盤的郵件。之所以叫這個名稱是因為軟盤中包含有AIDS和HIV疾病的葯品,價格,預防措施等相關信息。軟盤中的木馬程序在運行後,雖然不會破壞數據,但是他將硬碟加密鎖死,然後提示受感染用戶花錢消災。可以說第二代木馬已具備了傳播特徵(盡管通過傳統的郵遞方式)。
第三代木馬:網路傳播性木馬
隨著Internet的普及,這一代木馬兼備偽裝和傳播兩種特徵並結合TCP/IP網路技術四處泛濫。同時他還有新的特徵:
第一,添加了「後門」功能。
所謂後門就是一種可以為計算機系統秘密開啟訪問入口的程序。一旦被安裝,這些程序就能夠使攻擊者繞過安全程序進入系統。該功能的目的就是收集系統中的重要信息,例如,財務報告、口令及信用卡號。此外,攻擊者還可以利用後門控制系統,使之成為攻擊其它計算機的幫凶。由於後門是隱藏在系統背後運行的,因此很難被檢測到。它們不像病毒和蠕蟲那樣通過消耗內存而引起注意。
⑧ 木馬病毒是誰發明出來的大神們幫幫忙
是美國年輕人發明的,他開可是木馬病毒的鼻祖 hxwhkjc 。
⑨ 木馬是誰發明的
木馬只是形象的稱謂,它會按照主人的操作而起作用,最早的木馬還是特洛伊木馬。
⑩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病毒木馬的哪個傢伙
電腦病毒的概念其實源起相當早,在第一部商用電腦出現之前好幾年時,電腦的先驅者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的一篇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識的進行》里,已經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藍圖。不過在當時,絕大部分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像會有這種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1975年,美國科普作家約翰·布魯勒爾(John Brunner)寫了一本名為《震盪波騎士》(Shock Wave Rider)的書,該書第一次描寫了在信息社會中,計算機作為正義和邪惡雙方斗爭的工具的故事,成為當年最佳暢銷書之一。
1977年夏天,托馬斯·捷·瑞安(Thomas.J.Ryan)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The Adolescence of P-1)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作者在這本書中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後控制了 7,000 台計算機,造成了一場災難。 虛擬科幻小說世界中的東西,在幾年後終於逐漸開始成為電腦使用者的噩夢。
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美國著名的AT&T貝爾實驗室中,三個年輕人在工作之餘,很無聊的玩起一種游戲:彼此撰寫出能夠吃掉別人程序的程序來互相作戰。這個叫做"磁芯大戰"(core war)的游戲,進一步將電腦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體現出來。
1983年11月3日,一位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UNIX系統下,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但是這個程序並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與認同。科恩為了證明其理論而將這些程序以論文發表,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科恩的程序,讓電腦病毒具備破壞性的概念具體成形。
不過,這種具備感染與破壞性的程序被真正稱之為"病毒",則是在兩年後的一本《科學美國人》的月刊中。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wdney)的專欄作家在討論"磁芯大戰"與蘋果二型電腦(別懷疑,當時流行的正是蘋果二型電腦,在那個時侯,我們熟悉的PC根本還不見蹤影)時,開始把這種程序稱之為病毒。從此以後我們對於這種具備感染或破壞性的程序,終於有一個"病毒"的名字可以稱呼了。
第一個真正的電腦病毒
到了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終於誕生了(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一般而言,業界都公認這是真正具備完整特徵的電腦病毒始祖。這個病毒程序是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一家販賣個人電腦的商店,由於當地盜拷軟體的風氣非常盛行,因此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他們的軟體被任意盜拷。只要有人盜拷他們的軟體,C-BRAIN就會發作,將盜拷者的硬碟剩餘空間給吃掉。
這個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後來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為藍圖,製作出一些變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創作,也紛紛出籠,不僅有個人創作,甚至出現不少創作集團(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類掃毒、防毒與殺毒軟體以及專業公司也紛紛出現。一時間,各種病毒創作與反病毒程序,不斷推陳出新,如同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