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助聽器發明

助聽器發明

發布時間: 2021-03-07 21:08:36

⑴ 助聽器是怎樣發明

19世紀初助聽器已經問世,其形狀一般都是各種各樣的號角狀,這些裝內置往往比較笨重,不方便容攜帶,也不太好使用。1923年,馬可尼公司研製出了一種新型助聽器,用真空管放大聲音,用電池供電。但是,這個裝置仍然不太方便,重約16磅。到了上世紀30年代,人們有了較小的電子管和電池,重約4磅的助聽器隨之出現了,並且迅速地投放了市場。1935年,阿·埃德溫·史蒂文斯通過「安培利沃克斯公司」推行了第一種可以戴在頭上的助聽器,重量只有2.5磅。1950年左右,隨著晶體管的出現,助聽器越來越小,最終出現了可以完全放在耳朵里的小儀器。

⑵ 助聽器是從什麼時候發明的

50年代,最早的香煙盒大小的晶體管助聽器就誕生了。

⑶ 助聽器的由來故事

幾個世紀以前如果人們的聽力發生因難,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自我幫助--簡單地用他們一隻手擋在聽力弱的耳朵後面來放大聲音。

當然,在文獻上要找到第一次提及助聽器的文字非常因難,但早期的考證之一是來自1650年,當從羅馬來的Athanasins Kircher 以拉丁文發表了二篇文章。德語標題是「Nene Hall and Thonkunst 」。在這本文章中,Athanasins提及並介紹了幾種助聽裝置,它們是聲管、扇子和號筒:

到了19世紀,追溯到助聽器歷史變得較為容易些:

1800大約1800年在倫敦,F.C.Rein創立了第一個商業化生產無源擴聲器的公司,該公司生產上百種不同的助聽器,大部份是數量有限的聲管和喇叭筒。

1892第一個有關電子助聽器的專利由Mr.Alonzo E.Miltimore 在1892年記錄在案(專利號466725)。其他專利接踵而來,但都沒有生產。第一個生產的助聽器--一隻和碳粉麥克風連接的耳機被固定在一個電池盒上,這是在維也納的Pilitzer 診所由Ferdinant Alt博士想出的革新,可能只生產了一個樣品,在此期間,亞歷山大.貝爾被後人認為是創造了第一台用於對有聽力損失的人來放大聲音的耳機。根據我們獲得的信息,他對於這台極可能是「世上第一台助聽器」並沒有申請專利。

1895Bertram Thorntond 在Margat Deaf 和 mb Asylum製作一個簡單的麥克風傳輸裝置。他獲得了英國專利(專利號18780),但這台裝置可能也只生產了一次。

1899這一年商品化的助聽器首次變得可行。被稱為「Akoulallion」的產品是由美國的Akouphone 公司生產。這台台式助聽器主要是由碳構成,售價為400美元。1900年此助聽器被改進並重命名為「Akouphone」.

1901此階段麥克風是由碳粉製作的,但效果並不是很好。以後有了新的發展--碳球麥克風由Hutchison和Kelley發明。此發明增進了電子助聽器的質量和可靠性。碳球被應用於一種助聽器中並在1902年供英國皇後Alexandra在加冤儀式上使用。

1902在此階段上,電子碳助聽器的效率由麥克風和耳機之間的大小相對關系所決定。若麥克風相對於耳機越大,則放大效果越好。對於輕度聽力損失來說,可使用小尺寸麥克風如SRB型助聽器。對於中度聽力損失來說,SRD型助聽器的麥克風要大一倍。而對於重度聽力損失來說,Massacon型助聽器使用的4倍大小的麥克風。
世界上第一家助聽器公司——奧迪康公司成立。

1902真空管或電子管在1907年由Lee DeForest發明,並被迅速用於廣播設備。但第一個真空管助聽器原型的發明者卻是Earl C.Hanson,此助聽器在1921年獲得專利並由一家名為環球的公司生產。它使用一個電子管,這台助聽器要比早期的照相盒稍大一些。

1921骨導器(BC),由Hugo Lieber發明,並從1933年起被應用於助聽器。使用時BC置於頭蓋骨上,BC就象一個振動器直接向內耳發射聲音。它適於所有種類的聽力損失,但對中耳有疾病的人來講更有效。

1933第一台真空管助聽器是由位於英格蘭的兩家公司設計--Amplivox和Maltitone公司。這種裝置需用兩節電池來供電,並被電池壽命所限制,經常只能使用一天。以下公司生產此種助聽器:MAICO,Radioear,Telex和Western Electric 這種助聽器由四個部件組成:麥克風,耳機(接收器),放大器和兩節電池。

1934更小電池的發展和真空管技術的改進導致了Beltone推出了單個真空管助聽器。

1947在此之前,助聽器還只是戴在身上的。它們非常笨重並由於電池消耗快而使用費用昂貴。但在1947年12月隨著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所有這一切均改變了。這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對助聽器也是如此。晶體管體積小,價格便宜,效率高並且和於真空管相比耗電非常小。

19521952年Raytheon 製造公司引入了「結聯晶體管」技術。由於增強的數據,此晶體管非常適合助聽器使用。1953年,以下公司推出了他們第一台晶體管助聽器:Microtone 公司,MAICO公司 (奧迪康集團公司成員)Unex公司和 Radioear公司。這些公司首先推出的是體戴式助聽器,不久之後他們就推出了頭戴式的型號和電池裝置。這些助聽器只需用夾子掛在頭發上,電池很快被設計成為適合於配合掛於耳後或耳上的大小。一些最早推出耳背機的公司是Tonemaster, Qualitone, Auditone, Sears, Zenith 和 Beltone。

19541954年,一家美國公司Ontarion推出了「The Listener」--一台使用晶體管內置於眼鏡中的助聽器。

1955在此階段,很難判斷誰是第一個耳內機的生產商,因為許多生產商都同時研製小型耳內機。根據它們的尺寸和形狀,許多首批生產的耳內機其實都被認為是耳邊機,因為它們連接到耳模上並伸到耳外。1955年6月,美國的Dahlberg公司推出了Miracle Ear,這是他們首台耳內機,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耳內式助聽器。1957年末或1958年初,一個來自加利福尼亞的名叫Lesliep,leale的助聽器經銷商為他的個客戶製作了一台定製助聽器。這標志著所謂Ear-Master型助聽器的誕生,此種助聽器後來由Earmaster公司生產。

1959耳道式助聽器(ITC)在小型化312電池問世後變成現實。有兩種此類助聽器--Unex IE型,(由Nichols &clark公司生產)和Miracle Ear III(Dahlberg公司生產)。它們都不需要耳模,並都使用312電池。它們和我們現今使用的標准耳道機極為相似。

1964在六十年代助聽器變得更小並且更可靠。耳背機外形更加小巧,它們幾乎完全吻合人的耳廓。耳內機體積也越來越小,但耳道機在當時不是非常流行,是由於質量和可靠性很低,占市場份額不足10%。第一個使用集成電路的耳背機是由zenith公司投放市場的。

1969在1969年第一隻有內置方向性麥克風的助聽器由Willco(西德)公司生產。Willco公司的Oho Hassler由於方向性麥克風獲得美國專利(專利號3662124)。

1972一個叫做Linear Technology(現在是Gennum公司)的公司引入了第1台利用壓縮技術而生產的集成電路助聽器。G.Donald Causey博士和Daniel Graupe博士設計了一個助聽器原型,增加了一個特殊集成電路,在雜訊環境中突出語音。這在以後被稱為「zeta噪音阻隔」。

1980在8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突飛猛進。許多利用「模擬聲音處理」技術的新的集成電路--例如ManhattanI-II和Etymotic Research K-AMP在這時出現在市場上。

19831983年由Nanley,Steadman,Wechsler和Spencer報告了在Audiotone開發的可戴的數字助聽器。數字助聽器本身包括了象計算機使用的數字電路,而用於聲音處理。

1984Wisconsin大學和Nicolet儀器公司進行了一個項目研究,導致了第一台真正意義上的可戴數字助聽器的誕生;Phoenix(風凰)。

1987在1987年Phoenix數字助聽器由Nicolet公司推出,它由一根導線連接到一個耳背機上,後來發展成只有耳背機的版本,由兩個675型電池供電。這種產品只生產出了三台原型。,Nicolet目前已不是一個助聽器公司。

1988在美國,Mead Killion報導了一個「深耳道式」(CIC)助聽器。

198880年代後期,許多可編程助聽器被發明。使用傳統的模擬電路,它們可用一台特殊設計的計算機和軟體來進行電子編程。使用PHOX系統,Bernafon/Maico公司成為第1個引入可編程助聽器的公司,然後Widex(丹麥公司)引入Quattro系統--可由用戶通過遙控裝置來操縱,也能對助聽器進行編程。像Auditone 2000,3M Memory Mate的產品,Ensonig的聲音收集機和Resound個人助聽系統都出現在市場上列入可編程助聽器的行列。

1990Danavox對助聽器中抑制反饋方面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使用數字技術,該系統被稱為數字聲反饋抑制。數字聲反饋抑制被應用到型號為「Genius」的大功率耳背機之中。

1991丹麥的奧迪康公司首先推出了沒有音量控制的全自動助聽器。被稱為Multifocus,該助聽器具有二個通道非線性的聲音處理。

1994Maico公司(美國)推出了一個可編程的深耳道機,型號為RD301,有二個程序和音量控制。RD301由遙控器控制。

⑷ 助聽器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1896年,貝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耳聾電子助聽器。

1890年,奧地利科學家FerdinantAlt制備出了第一代電子管助聽器。

1904年,丹麥人HansDemant與美國人ResseHutchison共同投資批量生產助聽器。

到二十世紀40年代,已經有氣導和骨導兩種類型的助聽器了。

1920年,熱離子真空管(熱陰極電子管)問世不久,就出現了真空管助聽器。隨著真空管技術的不斷發展,助聽器體積逐漸變小,實現了主機和電池的分離。

1921年,英國生產了第一台商業性電子管助聽器。由於電子管需要兩個電源供電(一是加熱電子管中的燈絲,使之發放電子;二是驅動電子通過電柵到達陽極),因此這種助聽器體積大而笨重,雖然增益和清晰度較好,但幾乎無法攜帶。隨著時間的推移,汞電池代替了鋅電池,使電池的體積顯著減小,電池與助聽器終於可以合為一體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了如印刷電路和陶瓷電容等新技術材料,使得一體式助聽器的體積顯著縮小,這樣,助聽器就可以隨身攜帶了。逐漸地,助聽器也採用了削峰(peakclipping,PC)和壓縮(automaticgaincontrol,AGC)等技術。

1943年,開始研製集成式助聽器,將電源、傳聲器和放大器裝在一個小盒子內,為現代盒式助聽器的雛形。同年,丹麥建立了兩家工廠批量生產助聽器,一家是Oticon,一家是Danavox。助聽器的體積也越來越小,最後,競能象香煙盒一樣大,攜帶已非常方便

⑸ 日本。美國。中國。韓國。助聽器是誰發明啊

幾個世紀以前如果人們的聽力發生因難,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自我幫助--簡單地用他們一隻手擋在聽力弱的耳朵後面來放大聲音。

當然,在文獻上要找到第一次提及助聽器的文字非常因難,但早期的考證之一是來自1650年,當從羅馬來的Athanasins Kircher 以拉丁文發表了二篇文章。德語標題是「Nene Hall and Thonkunst 」。在這本文章中,Athanasins提及並介紹了幾種助聽裝置,它們是聲管、扇子和號筒:

到了19世紀,追溯到助聽器歷史變得較為容易些:

1800大約1800年在倫敦,F.C.Rein創立了第一個商業化生產無源擴聲器的公司,該公司生產上百種不同的助聽器,大部份是數量有限的聲管和喇叭筒。

1892第一個有關電子助聽器的專利由Mr.Alonzo E.Miltimore 在1892年記錄在案(專利號466725)。其他專利接踵而來,但都沒有生產。第一個生產的助聽器--一隻和碳粉麥克風連接的耳機被固定在一個電池盒上,這是在維也納的Pilitzer 診所由Ferdinant Alt博士想出的革新,可能只生產了一個樣品,在此期間,亞歷山大.貝爾被後人認為是創造了第一台用於對有聽力損失的人來放大聲音的耳機。根據我們獲得的信息,他對於這台極可能是「世上第一台助聽器」並沒有申請專利。

1895Bertram Thorntond 在Margat Deaf 和 mb Asylum製作一個簡單的麥克風傳輸裝置。他獲得了英國專利(專利號18780),但這台裝置可能也只生產了一次。

1899這一年商品化的助聽器首次變得可行。被稱為「Akoulallion」的產品是由美國的Akouphone 公司生產。這台台式助聽器主要是由碳構成,售價為400美元。1900年此助聽器被改進並重命名為「Akouphone」.

1901此階段麥克風是由碳粉製作的,但效果並不是很好。以後有了新的發展--碳球麥克風由Hutchison和Kelley發明。此發明增進了電子助聽器的質量和可靠性。碳球被應用於一種助聽器中並在1902年供英國皇後Alexandra在加冤儀式上使用。

1902在此階段上,電子碳助聽器的效率由麥克風和耳機之間的大小相對關系所決定。若麥克風相對於耳機越大,則放大效果越好。對於輕度聽力損失來說,可使用小尺寸麥克風如SRB型助聽器。對於中度聽力損失來說,SRD型助聽器的麥克風要大一倍。而對於重度聽力損失來說,Massacon型助聽器使用的4倍大小的麥克風。
世界上第一家助聽器公司——奧迪康公司成立。

1902真空管或電子管在1907年由Lee DeForest發明,並被迅速用於廣播設備。但第一個真空管助聽器原型的發明者卻是Earl C.Hanson,此助聽器在1921年獲得專利並由一家名為環球的公司生產。它使用一個電子管,這台助聽器要比早期的照相盒稍大一些。

1921骨導器(BC),由Hugo Lieber發明,並從1933年起被應用於助聽器。使用時BC置於頭蓋骨上,BC就象一個振動器直接向內耳發射聲音。它適於所有種類的聽力損失,但對中耳有疾病的人來講更有效。

1933第一台真空管助聽器是由位於英格蘭的兩家公司設計--Amplivox和Maltitone公司。這種裝置需用兩節電池來供電,並被電池壽命所限制,經常只能使用一天。以下公司生產此種助聽器:MAICO,Radioear,Telex和Western Electric 這種助聽器由四個部件組成:麥克風,耳機(接收器),放大器和兩節電池。

1934 更小電池的發展和真空管技術的改進導致了Beltone推出了單個真空管助聽器。

1947在此之前,助聽器還只是戴在身上的。它們非常笨重並由於電池消耗快而使用費用昂貴。但在1947年12月隨著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所有這一切均改變了。這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對助聽器也是如此。晶體管體積小,價格便宜,效率高並且和於真空管相比耗電非常小。

⑹ 助聽器是誰發明的

1878年,美國科學家Bell發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聽器。這種助聽器是由炭精傳聲器、耳機、電池版、電線權等部件組裝而成。

1890年,奧地利科學家Ferdinant Alt制備出了第一代電子管助聽器。
1896年,蘇格蘭發明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想製作一種較好的助聽器。貝爾研究了一些把聲音轉換成可增加的電信號的原理。但他的研究引導他作出的發明卻不是助聽器而是電話。
1901年,米勒·里斯·赫切恩森發明一種便於使用的電助聽器。

1904年,丹麥人Hans Demant與美國人Resse Hutchison共同投資批量生產助聽器。

20世紀20年代,輕便的助聽器才製作出來,雖然它們的重量也在1千克以上。
20世紀40年代晶體管發明出來以後,有了小型助聽器;
20世紀70年代微處理器出現後,才有了戴進耳內的、幾乎看不見的助聽器。
目前助聽器發展迅速,各種形式各種功能的助聽器以及層出不窮,所以一般根據聽力情況都可以選擇適合你的助聽器!

⑺ 助聽器的發展史是一個什麼過程

在古代,人們在來生活中積累了一源些原始的助聽方法,如把手掌放在耳後(如右圖)

,擴大耳廓的集音面積(約提高聲音響度6dB左右)。後來,用植物葉子捲起來代替手掌,使集音的面積更大。發展到近代,人們又用金屬片製成聽筒、聽瓶等機械(能增加聽力10~15dB)。直到20世紀初,出現了真空電子管,用它來製作助聽器的放大器,大大提高了助聽的響度,帶來了助聽器本質的飛躍。但真空電子管助聽器體積有桌子那麼大,且同時需要低壓、高壓電源,攜帶不便。

到上世紀4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晶體管,50年代,香煙盒大小的晶體管助聽器誕生。伴隨著電子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助聽器的元件線路結構、外形和功能都在不斷進步,線路結構從分離元器件向集成電路發展,信號處理從模擬向數字式發展。目前,有微電腦處理晶元的可編程助聽器已在國內外廣泛使用。助聽器的體積也從香煙盒大小的盒式機發展到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助聽器。深耳道式助聽器只有花生米大小,完全滿足了耳聾患者的美觀需求。功能上也愈加完善:降噪、反饋抑制、方向性麥克風、多通道、多程序等技術,使聾人最大限度地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獲取聲音信號。

⑻ 貝爾是怎麼發明助聽器的

1878年,美國科學家Bell發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聽器。這種助聽器是由炭精傳聲器、耳機、電池、電線等部件組裝而成。

⑼ 最早是誰發明助聽器

幾個世紀以前如果人們的聽力發生因難,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自我幫助--簡單地用他們一隻手擋在聽力弱的耳朵後面來放大聲音。

當然,在文獻上要找到第一次提及助聽器的文字非常因難,但早期的考證之一是來自1650年,當從羅馬來的Athanasins Kircher 以拉丁文發表了二篇文章。德語標題是「Nene Hall and Thonkunst 」。在這本文章中,Athanasins提及並介紹了幾種助聽裝置,它們是聲管、扇子和號筒:

到了19世紀,追溯到助聽器歷史變得較為容易些:

1800大約1800年在倫敦,F.C.Rein創立了第一個商業化生產無源擴聲器的公司,該公司生產上百種不同的助聽器,大部份是數量有限的聲管和喇叭筒。

1892第一個有關電子助聽器的專利由Mr.Alonzo E.Miltimore 在1892年記錄在案(專利號466725)。其他專利接踵而來,但都沒有生產。第一個生產的助聽器--一隻和碳粉麥克風連接的耳機被固定在一個電池盒上,這是在維也納的Pilitzer 診所由Ferdinant Alt博士想出的革新,可能只生產了一個樣品,在此期間,亞歷山大.貝爾被後人認為是創造了第一台用於對有聽力損失的人來放大聲音的耳機。根據我們獲得的信息,他對於這台極可能是「世上第一台助聽器」並沒有申請專利。

1895Bertram Thorntond 在Margat Deaf 和 mb Asylum製作一個簡單的麥克風傳輸裝置。他獲得了英國專利(專利號18780),但這台裝置可能也只生產了一次。

1899這一年商品化的助聽器首次變得可行。被稱為「Akoulallion」的產品是由美國的Akouphone 公司生產。這台台式助聽器主要是由碳構成,售價為400美元。1900年此助聽器被改進並重命名為「Akouphone」.

1901此階段麥克風是由碳粉製作的,但效果並不是很好。以後有了新的發展--碳球麥克風由Hutchison和Kelley發明。此發明增進了電子助聽器的質量和可靠性。碳球被應用於一種助聽器中並在1902年供英國皇後Alexandra在加冤儀式上使用。

1902在此階段上,電子碳助聽器的效率由麥克風和耳機之間的大小相對關系所決定。若麥克風相對於耳機越大,則放大效果越好。對於輕度聽力損失來說,可使用小尺寸麥克風如SRB型助聽器。對於中度聽力損失來說

⑽ 助聽器的發展史是哪些

你好,到上世紀4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晶體管50年代,香煙盒大小的晶體管助專聽器誕生。伴隨著電子屬和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助聽器的元件線路結構、外形和功能都在不斷進步,線路結構從分離元器件向集成電路發展,信號處理從模擬向數字式發展。目前,有微電腦處理晶元的可編程助聽器已在國內外廣泛使用。助聽器的體積也從香煙盒大小的盒式機發展到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和深耳道式助聽器。深耳道式助聽器只有花生米大小,完全滿足了耳聾患者的美觀需求。功能上也愈加完善:降噪、反饋抑制、方向性麥克風、多通道、多程序等技術,使聾人最大限度地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獲取聲音信號。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