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農村新型農民

農村新型農民

發布時間: 2021-03-04 16:58:58

㈠ 如何培養新型農民

抓好新型農民培養工程 要抓好新型農民培養工程。要大力發展農民培訓和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種養大戶、農機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11.62,0.04,0.35%)經紀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建設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實用人才隊伍。要特別注重對農村創業人才的培養。 農工黨中央常委王新陸委員: 加大培訓力度提升職業農民素質 現在農業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日趨明顯,職業農民群體基本形成,目前應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加大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職業農民科技素質尤為重要。如何提高職業農民科技素質?省級財政應擴大用於農民培訓的專項資金盤子,地方市縣財政有經費配套,特別是一些有條件的縣要提前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安排相應的資金投入。要根據農民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不同產業的職業農民可以採取分類培訓的方法。目前的農民培訓更多地體現為行政推動行為,要培養農民參訓的內在動力,提高農民參訓的積極性,必須對持證農民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優先承包流轉的土地、優先承擔農業科技示範項目、優先取得金融小額貸款等;對有一定技術要求的服務崗位,要推行執業資格准入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民進中央委員王康委員: 農村人才培養應該形式多樣 加強農業職業技術學校和農科院校師資建設與硬體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職業技能,適時調整專業與課程設置,做到學制長短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重、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並舉,以適應農村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不同需求。

㈡ 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

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

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佔有一定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有一定的資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農業勞動力,主要是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

㈢ 如何培育新型農民

新型農民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培育新型農民,首先要普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規模,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積極發展種養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經營主體。採取各類支持政策,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帶頭人。同時,加強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和權益保護;加大「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補貼標准,充實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完善培訓機制;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另外,繼續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培育未來新型農民、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

㈣ 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願意回到農村,成為新一代新型職業農民,該如何發展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願意回到農村,成為新一代新型職業農民,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版,首先是權農村各種生活條件都比城市差,生活艱苦,其次在農村賺錢比較艱難,糧食價格太低,導致農民種田不如外出打工,三是種地風險很大,糧食補貼價格不確定,各種自然災害較多,靠天吃飯,所以,不如到城市發展,盡管農民工在城市生存也很艱難,但是也要好於農村。

㈤ 怎樣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

包括六方面內容: 一是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2006年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 二是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繼續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各級財政要將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不斷增加投入。 三是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補助標准,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各級政府要不斷增加投入,加強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各級財政要增加對農村文化發展的投入,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五是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投入。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是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 (李海鷗)

㈥ 什麼樣的農民才算是新型農民

做到以下幾點就算新型農民

1.新型農民是有針對性的農民。他們應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新型農民。他們並不處於劣勢。他們熟悉或熟悉黨和國家關於「三農」的政策及有關工作。法律法規,致富理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意識,更高的利益訴求,既不迷信也不盲目;同樣,他們對機械重復的單調生活不滿意,而是具有較高的思想和政治素養,敢於行動。他們敢於創造和追求新生活,具有清晰的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意識和充滿職業精神的新就業觀念,即使他們放棄了家園,也不會返回。

4.新型農民是有組織的農民。他們應該具有更高的民主和法律制度。新農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分析問題,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同時,它們不再是一塊鬆散的沙子,而是有一定組織的豐富資源,其生產,經營和生活方式更加井井有條。

㈦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哪些人他們為什麼被稱為「新型職業農民」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這句最近被人們熟知的話,道出了未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隱憂。從2012年到2017年,連續6個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作出了部署,新型職業農民被國家寄予厚望。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目前突破2000萬人,其中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那麼,什麼樣的農民可稱為新型職業農民?其發展現狀如何,又該如何培育和扶持呢?我們來看看三農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怎麼說。


新型職業農民與小農戶是先驅與帶動的關系

新型職業農民與小農戶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在「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中,如何保證農戶利益不受侵害?

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安錄:

我國的人地關系、城鄉結構、農村社會形態決定了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規模經營與分散經營、小農戶與新型職業農民會共同存在。新型職業農民與小農戶的利益並不存在結構性矛盾,二者是可以共存、互補的。

首先,新型職業農民的科學經營、管理模式和由此帶來的高收益,可以為小農戶提供示範與借鑒。

其次,小農戶可以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民的高質量專業技能服務,解決自身在農忙季勞力和技術不足的問題。

再次,小農戶可以學習新型職業農民的精細化管理、特色農產品培育和種植等,提高生產效率。

最後,小農戶可以通過契約、農業保險等防範市場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嚴金明:

新型職業農民與小農戶之間是點與面、先驅與帶動的關系。小農戶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目前小農戶經營模式仍然是農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

「農戶+合作社」與「農戶+公司」的聯合方式主要圍繞農戶承包地,而農戶的根本利益也恰恰在於承包地。新修訂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已明確提出了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與經營權「三權分離」,所有權為農民集體所有,農戶具有承包權和經營權,且根據自身意願可將經營權流轉給合作社或公司,這在法律層面保護了農民土地的根本利益。政府在這種農戶與合作社、公司利益聯結機制中,應堅守底線意識,維護集體與農民的根本利益,防範資本下鄉圈地,在農戶自願入社入股的基礎上,有序引導和組織小農戶參與和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土地入股、技術合作、利潤分成等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合作互助、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長效發展機制。

㈧ 什麼是新農民

什麼是「社會主義新農民」?
新農民是社會與國家對新條件下農村主要活動者農內民的一種良好容期盼。國家要通過各種輿論的引導,提供各種培訓,完成對農民業務、知識、習慣的培養。培育新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措施。只有新農民才能創造新農村,只有新農村與新農民的形成,國家整體實力才會提高。

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當作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目前農村經濟發展慢、農民增收難與農民素質不高有直接關系。「十一五」期間,一定要把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根本,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按照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標准,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㈨ 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基本標準是什麼

新型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因為農民是農村的主體,新農村要靠新型農民來建設。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出發,對新型農民在素質方面的基本要求,正如我們黨在「十一五」規劃《建議》和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中所提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
有文化,是指新型農民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農民知識化進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決定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正因為如此,溫家寶總理曾明確指出,我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根本在於提高農民素質。懂技術,是指新型農民必須具備一定的農業科學技術基礎。只有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最終被農民所掌握,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使更多的農民適應農業專業化、規模化和科技化發展的要求。會經營,是指新型農民必須具備一定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經營管理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出發點。許多農村的實踐證明,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歷史條件下,如果農民光靠「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個汗珠摔八瓣」地「土裡拋食」,是不可能走上致富之路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許多首先富起來的農村、農民,都是靠經辦企業而實現致富的。只有農民會經營,不斷提高經營現代農業的水平,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富裕農民。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