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創造能力
『壹』 大學教師怎樣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科研水平
大學教授教師專業理論、信息優勢很大,但是在與市場與產業接軌方面具有先天不足。這是體製造成的。要想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必須補上與產業結合這一課。實踐出真知,實踐出靈感。深入一線才能找到技術突破口。
『貳』 創造性思維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1創造性思維往往與創造活動相聯系。就是說,人們總是在產生了某種創造性活動的動機和慾望,或者在某種創造性活動進行過程中,才可能發生創造性思維。
2創造性思維的突出特徵是它的獨創性。這種獨創性特徵表現為:一是思維的獨立性,二是思維的發散性,三是思維結果的新穎性。
3創造性思維寓於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中。創造性思維和再現性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思維類型的不同的劃分。正因為如此,創造性思維並不是脫離於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外的別的東西,雖然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並不一定就是創造性思維,但創造性思維又是寓於這兩種思維之中的。
4創造性思維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辯證統一。非邏輯思維主要包括了想像、幻想、聯想、直覺、靈感等非邏輯思維的形式,這些思維形式常常顯示出驚人的創造性。但這些非邏輯思維所獲得的發現,還必須經過邏輯思維來證明。在一項創造性活動中,完整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既離不開非邏輯思維,也離不開邏輯思維,是在這兩種思維的辯證運動中完成的。
『叄』 科學研究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科學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版進行權的調查研究、實驗、試制等一系列的活動。為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探索、認識未知,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探索性。科學研究就是不斷探索,把未知變為已知,把知之較少的變為知之較多的過程;這一特點決定了科研過程及其成果的不確定性。要求科研的組織計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2)創造性。科學研究就是把原來沒有的東西創造出來,沒有創造性就不能成為科學研究;這一特點要求科研人員具有創造能力和創造精神。
(3)繼承性。科學研究的創造是在前人成果基礎上的創造,是在繼承中實現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科研人員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學的知識,才有資格和可能進行科學研究。
(4)連續性。科學研究是一項長期性的活動,必須連續不斷地進行;這一特點決定了在科研組織管理中,要給科研人員指供充分必要的條件。才能獲得較高的效率並取得成果。
『肆』 如何在科學探究中培養創新精神
學校是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場所。創新教育的實施必須緊緊依靠學校這塊主陣地,以最優化的教育影響並作用於學生,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以最大化的開發與挖掘。但是,傳統的教育體制在學生創新性培養方面不盡完善,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創新才能。科學課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和多種的機會。但在科學教學中存在著諸多不可忽視的現象:只注重實驗的操作指導,忽視實驗過程中的智力活動;只注意到實驗現象,忽視原因的探索:思維活動簡單,討論直奔結論,造成認識膚淺。這些都不利於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和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培養。
鑒於此,在科學課教學中,必須注意體現創新教育。
1.經歷過程
讓學生經歷結論得出的過程;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經歷成功的快感;經歷失敗的沮喪。愛因斯坦給科學下的定義是「探求意義的過程」。無數的事例都可以證明靈感來自於豐富的經歷。例如:母子雨衣的發明就是一位母親,發現下雨時騎車帶孩子,孩子在雨衣里悶得厲害(困難的經歷)。後來這位母親到動物園,看到袋鼠媽媽把孩子放在育兒袋裡(與困難聯系的經歷),馬上產生靈感,發明了母子雨衣。
因此教學中不能只瞄準結論,只讓學生記住公式、定義、概念。而應該盡可能地創設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過程的情境。
2.學生自主的活動
要讓學生有自信、要讓學生感覺到我能夠主宰事物的變化。而只有學生自主的活動才有學生的自信、才有學生創新力的科學課流露。
例如:美國教師教蚯蚓。
一上課,老師說這節課上《蚯蚓》請同學們准備一張紙,上來取蚯蚓。同學們捏著紙片紛紛上講台取蚯蚓。許多蚯蚓從紙片上滑落下來,學生們推桌子挪椅子地彎腰抓蚯蚓,整個教室頓時亂作一團,老師卻一言不發,站在講台冷眼旁觀。
同學們抓住了蚯蚓回到座位後,老師開始了第二個教學環節: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蚯蚓的外形有什麼特徵,看誰能把它的特點說完整。經過片刻的觀察,學生們踴躍舉手。生:老師,我剛才把蚯蚓放在嘴裡嘗了嘗,有鹹味。師:對,我很佩服你。生:老師,我用線把蚯蚓抓好後吞進了喉嚨,過一會兒我把他拉回來,它還在蠕動,說明它生命力強。
此時老師的神情變得莊重起來,激昂地說:「完全正確!同時我還要贊揚你在求知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勇敢行為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同學,我遠不如你!」
3.給學生自己思考的空間
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並產生創造的火花。如果失去獨立,只一味重復練習,靠題海戰術來達到熟練,這種熟練最多可以成為技巧,但不能創新,甚至妨礙創新。例如:
一位二年級的小朋友家裡買了一群小雞,沒過多久研究出被小貓、小狗見到雛雞就逃跑的奇妙方法。他左手拿著小雞,中指和食指捏著一根針,右手抓住貓和狗反復扎幾次,使狗和貓形成條件反射,見到小雞就沒命地跑。這些創造性的才能,都不是死記死背的教法能夠培養出來的。
4.給學生出大題目
教學中經常發現教師喜歡剝蔥式的提問方法,一個一個小問題地提,學生一個一個地回答。教師的提問都是唯一的,學生幾乎沒有一丁點思考的空間,有時只需答對與不對就行了。這樣是不可能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的。我認為必須給學生出大題目,才可能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創造。例如:我們設計了一節研究性學習的課------《關於魚》。只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面對魚你想提出什麼問題?請你提出後進行研究。」結果孩子們經過一個月的研究竟能寫出一篇論文。可見給學生出大題目,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5.不過早地否定、也不過早地肯定
過早地肯定就預示著:這是最好的答案,討論可以結束。
過早的否定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不敢思考不敢發言。要給孩子犯錯誤的自由。犯錯誤是學生的權利。
過早的否定會折斷孩子想像的翅膀。某幼兒園阿姨與孩子一起玩唱兒歌的游戲。阿姨唱:「大雁為什麼飛成一條線?」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為他們怕回家迷了路!」巧妙地想像,富有童趣地回答!然而孩子們特別敬愛的阿姨卻溫柔地搖頭。
多麼可怕的否定!孩子純潔的心田裡想像與創造的萌芽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扼殺了!阿姨是無意的,而且是出於善意的。問題的嚴重性也就在於此:大人們總是從善意的願望出發,總是有意或無意地以成人的思維為標准來評價、引導孩子,教育、制約孩子。
有時最可笑的想法也可能是最有價值的想法。
例如:江蘇省淮安市板閘小學有一位小朋友,在跟家長在田裡幹活時發現一棵大頭菜的芽芯被蟲子吃掉了,而此棵大頭菜卻長得特別大。他就想如果把所有的大頭菜的芽芯都吃掉,大頭菜的產量不就增加了嗎。後來整個淮安市都採用了大頭菜的挖芯實驗。復旦大學決定待這位小朋友高中畢業後免試免費進入復旦大學學習。
6.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現
創新教育的師生關繫上,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傳統教育很強調「師道尊嚴」、「教師權威」,這些觀念和思想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造成了阻礙。德國戈特福里德・ 海納特提出:「教師凡欲促進他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在他們班上倡導一種合作、社會一體的作風,這也有利於集體創新力的發揮。」在創新教育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主要起組織引導、控制以及解答作用,要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滿堂問」等弊病,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托蘭斯曾提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對教師的幾項要求,即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尊重與眾不同的觀念,給學生以不計其數的學習機會等民主性建議。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也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面臨第三次人類文明━━知識經濟的到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地位和發展速度,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地依賴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教育能否順利實現。只有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建立全新的教育創新體系,才能為創新教育、創新課堂教學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強大的推動力,而創新教育的實施又會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聯系。我堅信,在教育創新的推動之下,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一定能承擔起知識和技術創新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的偉大歷史使命。
『伍』 對於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的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這句話的理解
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復學研究和創造發明制的一項必備才能。在歷史上任何一個較重要的科學上的創造和發明,都是和創造發明者的獨立地深入地看問題的方法分不開的。
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5)科學研究創造能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閱讀書籍: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就需要多閱讀一些文章和書籍,從中可以發現個人興趣點和有意思的問題。讀書並非意味著與生活實際脫節,相反能夠更好的指導實際。
勤於思考: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還需要經常的去思考各類問題,只要是感興趣和喜歡的。思考是一種能夠有效的鍛煉用戶的獨立思維能力的方式。當然還需要把思考的問題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就比較完整些。
『陸』 怎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及創新能力
摘 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要把握科學探究程序,把握科學探究方法,探究實驗計劃的制定要具有開放性和可操作性,要將教學目標與科學探究有機的結合,要將物理方法與實驗教學相滲透,在實際的探究實驗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科學問題,要給學生交流與評價的互動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並要盡量肯定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信心,還要把探究實驗深入到課外和家庭中去做,這樣才能促進基礎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科學探究 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
引 言: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及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物理學科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及創新能力方面又走在各學科前列。
所謂科學探究,就是讓學生去模擬科學家的工作過程,按照一定的科學思維程序去探索學習的過程,從中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體驗探究過程的心理感受。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在社會生活發展中的含量越來越高,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越來越受到世人的矚目,決定個人命運的主要因素也已不再是掌握知識的多少,而在於更新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大小,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本身。新課標指出,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應適當增加設計性實驗,嘗試利用實驗手段和已知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實驗。因此物理實驗教學不能只局限於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上,而應把教學的根本目的界定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等創新能力的具有開拓發展特點的復合型人才。
一、把握科學探究程序,將教學目標與科學探究有機的結合起來
科學探究的過程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因此,探究實質是一個思維的過程,這個思維的過程是模擬科學工作者進行科研的思維程序來進行的。這種思維程序也就是學生科學探究的程序步驟。這種思維程序有如下的各個要素組成: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這一思維程序對教師來講是進行探究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參考模式,對於學生來講是他們進行探究學習、創造活動的重要參考步驟,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的學習目標。
另外,在探究過程中,為了完成探究的各個要素還離不開一些具體的方法,如控制變數法、等效替代法、歸納法等等。
但是科學探究課題的選擇以及活動的范圍、層次都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循序漸進。課題應該從小到大,活動要從簡單到復雜,要求從低到高,要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整個探究活動中要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同階段的探究實驗,有不同的達成目標。如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的掌握,在八年級物理中,安排了不同達成目標的探究實驗逐一展開。探究能力的培養可以循序漸進。學期過半時,探究物質熔化和凝固後學生的探究能力已初步具備。在八年級(上),最初的幾個探究都是非常簡單的、定性的,例如第14頁「探究:聲音怎樣從發聲的物體傳播到遠處?」、第21頁「探究: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幾個探究都是一兩步就能解決的。此後的幾個探究逐漸復雜,到八年級(上)的最後,關於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關系的探究已經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動了。同時要對初中階段的探究實驗有總體的把握,將三維目標的達成滲透到各個探究實驗之中,最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二、把握科學探究方法,將物理方法與實驗教學相滲透
探究式學習,是通過探究過程,讓學生體會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探究式實驗教學中,要學生適時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十分必要。比如我在「磁場」一節的教學中,首先舉例: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怎樣知道它的存在?空氣也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怎樣感知它的存在?學生回答:用電流表測或接入小燈泡即可,而有風時我們知道空氣的存在。緊接著我馬上指出,這就是物理學中常見的轉化法,而我們今天開展的探究磁場這種物質的存在也要用類似的方法。用小磁針的轉動來說明磁體周圍的特殊物質磁場的存在。然後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生探究後我們又順勢引如磁感線來描述磁場,這時又讓學生回憶光線的引入用到了什麼方法?學生馬上回答:建模法。我又問:那我們引入磁感線用到的正是這種方法,這樣物理研究的一些方法就順利地教給了學生。又如我們講過的等效電路、等效電阻、分力與合力等效等又應該滲透等效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所以在探究式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並把這些方法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在實際的探究實驗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科學問題
在實際的探究實驗中,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通過觀察、感知、體驗後發現問題;或者創設一定的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點燃智慧的火花,產生探究問題。
具體的操作步驟:
設置問題情景→分析歸納情境體現的內在規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例1 在電路連接方式的探究實驗中,在未講電路時,開始就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每組3-4人,分給每組3-4個電鍵開關,三盞小燈泡及燈座,電池組,若干導線,給學生1個實驗要求,就是讓三盞燈都亮起來,另外每個小組都要就實驗提出1個以上表述正確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就記在黑板上,比賽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
例2 在研究摩擦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提出問題的過程如下:
設置問題情境1:多組相同壓力下摩擦力大小不同的例子。
分析歸納:壓力相同情況下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設置問題情境2:多組接觸面相同的情況下摩擦力大小不同的例子。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何去表示這種現象。
例3 在進行「導體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來設計:
問題情景l:先在課桌上放置兩種不同規格的燈泡「220 V 100W」和「220 V 15 W」比較它們在正常工作時的亮暗情況,初步思考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
問題情景2: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兩個燈絲的外部特點,猜想一下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問題情景3: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的正確性?實驗中需要哪些器材?
問題情景4:想像一下導體的電阻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後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研究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四、探究實驗計劃的制定要具有開放性和可操作性
探究實驗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教師不可急於告訴和引導到自己或教材的要求上,以體現人的智能結構的多元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達成對知識形成多角的、豐富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在面對新問題時,能靈活利用處理。讓學生制定好計劃做好實驗准備:包括器材、過程(表格)……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體現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做事目的明確,帶著問題去研究。學生把設計的方案提出後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從而張揚了個性,會充滿自信心。設計實驗是一個創造過程,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到探究的結果。我們的做法是,先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設計,小組之間、組與組之間討論方案的可行性,哪組設計的方案好,對確實設計有困難的教師加以積極地引導。
例1 怎樣將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變為可以觀察比較的對象。學生的設計方案令教師驚嘆,有的讓燒杯里的相同的水吸熱不同而升高的溫度也不同,有的讓燒瓶里的空氣受熱膨脹而使玻璃管的紅水柱上升,有的讓燈絲發熱升溫而發光,有的讓火柴梗吸收電熱升溫達到著火點而燃燒,……在這五彩繽紛的答案背後,我們看到了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又一次的提升。
例2 在講「光的反射」時,有的組設計的方案看不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傳播的路徑,只能看到反射光射出的一個點。這時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怎樣才能將入射光、反射光的傳播路徑顯示出來。
例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有的設計了改變物體到透鏡距離的方案,有的設計了改變物距與像距的實驗方案,而在物距與像距的改變時,有的有設計了使物體與光屏的距離保持不變,移動透鏡來改變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對這些方案的探究,使他們領悟到了很多知識以外的東西。
五、探究實驗要給學生交流與評價的互動空間,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滿足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得出實驗的結論不意味著科學探究的完成。對結果的評估、科學解釋、對實驗的反思必不可少。創造心理學信息催化理論認為: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我們兩個人將各佔有兩個思想,這是擴散性。信息擴散思想交換的結果,不只是各自佔有幾種思想,還可以通過組合改造已有的思想而產生新的思想,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聯想作用激發一些有價值的觀念,這就導致創造。所以我想重點要提示各位同仁,對這個環節千萬不能忽視。評估與交流可以是自我反思、小組互評、組內互評、師生互評。
例1 在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完成以後,選擇固定物與光屏不動的同學,在實驗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遇到了不同的困惑,在實驗時,有的始終找不到像,在我提示能不能把物與屏的距離加大時,才終於有了發現。交流與評估在這里對他們以及其他的同學來說就顯得非常必要。
例2 在完成平面鏡成像實驗探究後,有學生說:蠟燭點燃後煙霧污染教室、蠟燭熔化後的「油」污染桌面、蠟燭不容易固定等原因,用小手電筒代替蠟燭是比較恰當的。這又是一個多麼具有人性化的反思,這位同學能成為國家棟梁又何嘗不是百姓之福呢?
例3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實驗完畢後,請願意上台的學生講述自己的研究過程和得失。由於體驗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每個同學的發言總是與眾不同:有的學生講了自己研究得到的結果:動力乘以動力臂的積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有的講了自己在實驗時的失敗之處;有的甚至講到了改用彈簧測力計做實驗的體會:測力計的方向一定要與杠桿垂直。
六、探究實驗要盡量肯定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信心
設計實驗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對於羽翼未豐的初中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肯定表揚,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要鼓勵學生啟動發散思維與求異思維,大膽進行實驗設計。即使設計中有對有錯、有簡有繁也沒關系,因為這都是學生積極思維之後的結晶,教師要珍惜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對學生的不同見解、不同方案,只要能達到實驗目的,就應給予鼓勵和肯定,以激勵學生思考,增強他們思維、能力發展的主動性。
讓學生學會設計實驗,培養設計實驗的能力,僅靠教材上的幾個分組實驗是不夠的。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思多練。一是把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實驗變成學生隨堂實驗,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行隨堂設計實驗、隨堂操作。二是鼓勵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或問題,根據已有知識設計出實驗研究方案進行探索,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如學習了「大氣壓強」後,幾位學生對「大氣壓強的大小」認識模糊、產生懷疑,就設計了「用注射器、鉤碼、刻度尺等來測定大氣壓強」的實驗方案,並進行了實際測量,結果是疑惑順利得到解決。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設計使學生的個性和協作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等素質得到了實質性的具體培養,創新能力也得以不斷提高。
七、把探究實驗深入到課外和家庭中去做,能促進基礎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
學生從書本上學習了一些物理規律、原理以後,要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規律、原理,光憑做習題是不行的,同時也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大力提倡學生探究實驗深入到課外和家庭中去做,作為課堂探究實驗的有效的一個補充,這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學過照相機原理後,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攝影小組活動,探究照相機的使用方法,這樣學生會對照相機的原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學過凸透鏡,凹透鏡的光學性質後,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去探究望遠鏡的製作,學過照明電路後,組織學生探究簡單的照明電路安裝,學過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外力成正比後,可讓學生探究測力器的製作,學過杠桿的平衡條件後讓學生探究桿秤製作等等,學生會從物理實驗的大量探究中,看到物理知識的應用,看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就會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總之,加強探究性實驗教學既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提供學生探究學習的條件,去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究的教學環境。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敢於並熱衷於發表見解,積極參與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討論與爭論,進行廣泛的交流,從而使探究順利進行。另外,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探究性學習要求
要搞好探究性學習,要求教師深入理解探究學習的本質,並掌握一些教學策略和技巧.如怎樣設置問題情景,怎樣提問,怎樣收集整合信息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探討等.因此,教師必須全方面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作者簡介:申濤,出生於1971年11有2日,1995年畢業於襄陽師專高等專科學校。中學一級物理教師,現任襄樊市第二十八中學校(黨)辦主任、電教主任、八年級主任,連續多年任畢業班物理備課組長,對物理探究式教學頗有研究,並有多篇論文在各類教育雜志上發表。
參考文獻:1、劉學軍的《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2、李明的《讓快樂走進物理課堂》
3、2008年的《中學生物理》第四期
『柒』 在說說科學家們在科學研究中發揮了哪些創造性的思維
1.1、創造性思維的維度: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 1.2、創新型科學家特徵有:(1)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2)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與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擁有廣博而扎實的知識,有較高的專業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能夠與他人合作或共處;(5)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承擔艱苦的工作。需要具備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諸如:基礎理論扎實、科學知識豐富、治學方法嚴謹,勇於探索未知領域,同時,具有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學道德。 2.1、合作障礙包括: 1、第一種團隊機能障礙是團隊成員之間缺乏信任。 2、無法建立相互信任的危害極大,因為它成為第二種機能障礙—懼怕沖突的基礎。 3、缺乏必要的爭論之所以成為不利的問題,是因為它導致了第三種機能障礙的發生:欠缺投入。 4、因為投入不夠並不能達成共識,團隊成員就會逃避責任,這就是第四種機能障礙。 5、如果團隊成員不能相互負責、督促他人,第五種機能障礙就有了可以滋生的土壤。當團隊成員把他們的個人需要(如個人利益、職業前途或能力認可)甚或他們的分支部門的利益放在整個隊伍共同利益之上的時候,就導致了無視結果。 2.2、造成從眾定勢的原因有:一是社會學原因,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個人與個人之間,總存在著差異性及沖突性,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為維持群體的相對穩定,要麼是服從群體中的權威,要麼是少數服從多數,與多數人保持一致,因此,這一生存的行為准則,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步泛化和內化為普遍的社會實踐准則和個人行為准則;二是心理學原因,人內心都需要一種歸宿感和安全感,對孤獨的恐懼是普遍的心理,和他人不一致,意味著沒有歸宿感和認同感、意味著被孤立、飽嘗孤獨和寂寞,因此隨大流,以眾人的是非為是非,人雲亦雲,不失為一種安全的處世原則,「法不責眾」,無需自己一人承擔;三是社會的強化,文化傳統,尤其是通直接寄到意識形態是社會強化的主要力量和方式,千百年來,統治者通過社會意識形態宣傳站統治地位的思想,以維持社會的統一,鏟除異端和言行獨立的異己分子,同時心理懲罰也是社會強化的另一重要手段,一個從眾定勢弱的人,常被人譏笑為「古怪」,「不合群」,從而被人攻擊和排擠。 2.3、創新思維方式有以下幾種: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形象思維,潛思維。
『捌』 科學研究可以培養學者哪幾個能力
科學研究可以培養學者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還有其他的科學研究能力
『玖』 為什麼說把握機遇是一種科學研究的創造性能力
因為很多科學發明和創造,最開始,其實就是一個靈感。
靈感就是科學研究的創造。
靈感的根本能力,就是把握機遇的能力。
『拾』 科學研究與產品開發所應具備的能力有哪些
推薦答案本抄人簡單概述襲:
科學研究因具備的能力:
一.淵博的知識,最佳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科研基本能力.
二.科學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
三.解放思想.勇於探索的心理狀態和創造性的思維方法.
四.不怕犧牲.不怕勞苦.刻苦勤奮,堅韌頑強的性格.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五.謙虛好學.虛懷若谷.既善於協作.又善於獨立思考的品格.
六.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
軟體開發因具備的能力:
一.規模大,資金雄厚.
二.在國內外,具有量好的形象與信譽.
三.發展態勢良好以及未來發展明確,有目的.
四.市場佔有率高,競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