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創造詞彙
1. 形容作家的詞語有哪些
出口成章 文不加點 七步之才 才高七步 文思泉湧
2. 莎士比亞為什麼能憑一己之力創造眾多英文詞彙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5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莎士比亞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內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夥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浪漫主義時期贊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3. 老牛吃嫩草一詞誰最先創造出來的不知古代或近代有無這個詞彙,我是在1981在與一位創作作家交談時,
老牛吃嫩草」,是一句民間俗語,字面意思是:老牛最喜歡吃鮮嫩的草料;引申含義是指年齡差距較大的老少夫妻配。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裡面總結了老牛吃嫩草的十六條好處,其中說到:老牛的牙口和消化都不好,需要吃嫩草;嫩草的營養比較豐富,老牛自然愛吃;嫩草比較貴,只有老牛才吃得起;別的老牛都在吃嫩草,剩下的老牛不吃、或者剩下的嫩草不讓老牛吃的話,顯得不夠與時俱進;老牛消化不好,嫩草被老牛吃了以後還能全身而退,順著牛糞出來,不久就是一棵更加花枝招展的嫩草;老牛守著一叢嫩草,就算吃不了,也能表示他很有面子
中國的古人又常以「一樹梨花壓海棠」來形容這種「老牛吃嫩草」。據說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早年以連續寫出「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被當時的詞壇戲稱為「張三影」,誰知到了晚年,創造力衰竭,再也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了,於是在80歲那年又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這一娶不打緊,這顆文壇老樹又開出了新花,他的好友大文豪蘇東坡前來祝賀,就寫了首詩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指的是白發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字道盡床上無數風流!到了後來,「一樹梨花壓海棠」就成了老夫少妻,亦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說法。所以總結,嫩草對老牛來說好比一劑「十全大補丸」,老牛吃了它,不僅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壯心不已」,說不定還為國家人口逐漸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開出了救世良方、亮出了一盞指路明燈呢.
4. 世界上詞彙最豐富的作家有哪些
你好!
豐富不一定就好——我這個回答不為分——傳神,准確才是最高境版界
自造詞語最豐富,可權雨果說過:自造詞語是很可憐的行為
福樓拜十分講究用詞,這是眾人皆知的
不過福樓拜的東西我沒怎麼看過,汗一個
提到尤利西斯我就想起了荒原狼和G's
R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5. 作家常用的詞語。 需要一些作家常用的比較有意境的詞語。
淡然 嫵媚 淺唱
沉吟 凄美 落花
殘陽 嬌媚 倩笑
柔媚 含笑 低眉
6. 形容作家的詞語
才華橫溢
才高八斗
學富五車
才高八斗
學貫中西
博古通今
一覽成誦
一目十行
下筆成文
出口成章
語驚四座
才辨無雙
出類拔萃
7. 關於詞語的創造
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詞才可以在考試中用
你在網上寫文章當然沒人管
想用什麼用內什麼
但是容寫作文、考試就必須用正規詞
詞語可不是我們能創造的啊
魯迅才創造出兩個字
可別讓網路影響到你學漢字啊~
知道不
8. 現代著名作家夏衍創造了兩個什麼字。
「搞」和「垮」,但只是有這么一說,不見得正確.
你看這篇文章:
近年來不止一次,不止一處見人撰文,說「搞」字為夏衍所造。今年上半年至少見過兩次:韓士奇《現代文人的自創字》(《書屋》2007年第3期第79頁)、李霽宇《搞——漢字趣談》(2007年5月13日《今晚報》副刊)均持此說。李文說:「搞字在《說文解字》中無,是後人發明的。發明人是夏衍。在1939年至1941年間,他在桂林主編《救亡日報》時發明的。」二人文章俱引夏衍《懶尋舊夢錄》為證,書中說:「我承認,這是我根據實際情況而試用的,但不久,這兩個(另一個是「垮」字)一般字典上沒有的新字,就被其他報刊接受了。」事是趣事,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一個不少;情非實情,「搞」字演變自有軌跡可尋,不能說是夏衍搞出來。
其實,同一家《今晚報》,同一塊副刊版面,9年前(1998年2月24日)已登過孟昭連的文章《「搞」字的來源》,對此做了澄清。
孟昭連的文章以鮑延毅教授《金瓶梅語詞溯源》為依據,指出「搞」字在《過秦論》「執搞(義同『敲』)朴而鞭天下」、《金瓶梅》「剛才把毛搞(義同『薅』)凈了他才好」、《醒世因緣傳》(借用為「銬」)中皆曾登場,不過都是借字,與「搞」字今義無涉。但足可證明「搞」字古已有之,談不上由後人來「造」。至於「搞」字今義,也不是始於抗戰時期,至少可追溯到清代。證據是光緒年間出版劉省三公案小說集《躋春台》中,已多次使用「搞」字,如「門和窗都搞去賣了」,「搞的滿地是水」,「膽子越搞越大」……其音、義、用法與今日毫無二致。由是可知,「搞」之為「搞」,非夏(衍)搞。
至於夏衍造「搞」字說所以會以訛傳訛,流布不息,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名人效應,夏公稱「搞」字出己手,眾人深信不疑,作為佳話津津樂道。而「搞」字今義產生並使用,要比夏公早幾十年,夏公用「搞」字,只是發揚光大,不是另起爐灶。二是鮑延毅教授研究成果未能在工具書中得到反映,從而使「搞」字音義演變出現斷層。一旦權威辭書增添上述《躋春台》例句,夏衍造「搞」字說當不攻自破。可惜現行《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中「搞」字詞條,釋今義皆引當代作家作品為例,看不出「搞」字演變過程,無助於恢復本來面目,糾正訛傳,令人遺憾。
9. 作家的詞彙量怎麼那麼豐富
在看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積累。加上優秀的文字技巧,將每一個詞在筆下發揮的淋漓盡致。作家有行業內敏銳的洞察力,當然這也是在長期的學習中積累的。作家想的比較多,寫的自然就多,比平常的人敏感。
10. 作家的英語單詞是什麼
wr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