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最早發明磷光畫的國家

最早發明磷光畫的國家

發布時間: 2021-03-04 07:05:08

❶ 中國對光源的認識起步於什麼時候

光源自宇宙形成就有了,比如會發光的星體就是最早的光源。古人對光源的認識和利用,最初是從人造光源與自然光源,熱光源與冷光源等開始的。

我國古代對光源的認識起步很早,並能及時充分地加以利用,是古代物理學方面的一項重要成果。

漢代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

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要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這個著名的「鑿壁偷光」故事,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熱光源的聰明和才智。光源是光學研究的基本條件,我國古代對熱光源與冷光源,自然光源與人造光源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稱道的知識。人造光源是隨著人類的文明、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漸製造出來的光源,按先後出現順序分別有了:火把、油燈、蠟燭和電燈等。

作為自然光源,當然是以太陽為最重要,在夜晚還有月亮。我國古代在甲骨文中表示明亮的「明」字,就是日、月形象的組合。太陽實際上就是一團火。古人十分明確地指出:「日,火也。」

月亮也只是太陽光線的反射,《周髀算經》說道:「日兆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所以在甲骨文字里乾脆把「光」字寫作像是一個人舉著一把火的樣子。取火方法的發明,使人們比較自由地獲得人造光源,那當然都是熱光源。在冷光源方面,不管對於二次發光的熒光還是低溫氧化的磷光,我國古代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最早記載了梣木發光這件事。梣木含有某種化學物質,能發熒光。其水浸液在薄層層板上確實可以見到紫色、淺黃色等熒光。

《淮南子》的記載可以說是迄今所知對熒光現象的最早記載。此外,《禮記•月令》中也記載過腐敗的草發熒光的事實。對於磷光,《淮南子•汜論訓》說道:「久血為磷。」高誘注認為,血在地上「暴露百日則為磷,遙望炯炯若燃也」。東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王充的無神論著作《論衡》也指出:「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為磷。」

這些看法是正確的。因為人體的骨、肉、血和其他細胞中含有豐富的磷化合物,尤以骨頭中的含量為最高。在一定條件下,人體腐爛後體內的磷化合物分解還原成液態磷化氫,遇氧就能自燃發光。

西晉時期文學家張華所著《博物志》一書對於磷光的描寫,尤其細微具體。作者已經不再把磷火說成「神燈鬼火」,而能夠細微地觀察它,明確指出它是磷的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有價值的見解。

北宋時期大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也記載了一件冷光現象。記述了化學發冷光與生物化學發冷光兩種自然現象。前者是磷化氫液體在空氣中自燃而發光;後者咸鴨卵發光是由於其中的熒光素在熒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與氧化合而發光,而其中的三磷腺苷能使氧化的熒光素還原,熒光素再次氧化時又發光。

明代詩人陸容《菽園雜記》也記載了熒光與幾種磷光的現象,並指出了磷光與熒光都是不發火焰的,因此可以歸為一類。

清代科學家鄭復光對此有一段很精彩的話:「光熱者為陽,光寒者為陰。陽火不煩言說矣。陰火則磷也、螢也、海水也,有火之光,無火之暖。」認識又進了一步。

我國古代對於冷光光源的應用,首先是照明。早在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有「螢火卻馬」的記載,據這段文字的「注釋」說,那時的做法也就是「取螢火裹以羊皮」。

五代時期道教學者譚峭的《化書》中曾言:「古人以囊螢為燈」。大約在那個時候專門制備有一種貯藏螢火蟲的透明燈籠。

沈括《清夜錄》記載這種稱為「聚螢囊」的燈籠「有火之用,無火之熱」,是一種很好的照明裝置。至明清時期,人們把這種冷光源浸入水下以為誘捕魚類之用。

明代的《七修類稿》記載:「每見漁人貯螢火於豬胞,縛其竅而置之網間……夜以取魚,必多得也。」

清代的《古今秘苑》中記載:「夏日取柔軟如紙的羊尿脬,吹脹,入螢火蟲百餘枚,及縛脬口,系於罾之網底,群魚不拘大小,各奔光區,聚而不動,捕之必多。」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古代曾利用含有磷光或熒光物質的顏料作畫,使畫面在白晝與黑夜顯出不同的圖景。

宋代的和尚文瑩在《湘山野錄》一書記載過這樣一幅畫牛圖:白晝那牛在欄外吃草,黑夜牛卻在欄內躺卧。皇帝把這幅奇畫掛在宮苑中,大臣們都不能解釋這個奇妙的現象,只有和尚贊寧知道它的來歷。

贊寧解釋說,這是用兩種顏料畫成功的,一種是含磷光物質的顏料,用它來畫欄內的牛;另一種則是含熒光物質的顏料,用它來畫欄外的牛,則顯出了前述那種效果。這可說是熔光學、化學、藝術於一爐,堪稱巧思絕世。

據有關記載,這種技巧的發明至遲在六朝時期,或許可上溯至西漢時期,其淵源也許來自國外,至宋代初期幾乎失傳,經贊寧和尚指明,才又引起人們的驚異與注意,其術遂得重光,流傳下來。後世有不少典籍記載這段故事,有的還有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南宋時期的《清波雜志》曾記述這樣一件事:畫家義元暉,十分精於臨摹,有一次從某人處借來一幅畫,元暉臨了一幅還給藏主,把原件留了下來。過了幾天,藏主來討還真跡。元暉問他是如何辨認出來的。那人說,原件牛的眼睛中有一個牧童的影子,此件卻沒有。看來,這牛目中的牧童影也是利用摻有磷光物質的顏料畫成的,所以一到暗處就顯出來了。

這種技巧後來只在少數畫家中私相傳授,做成的畫叫作「術畫」。在國外,英國的約翰•坎頓才使用這種技藝,這比起我國要晚1200多年。

❷ 郵政上發行過發光的郵票嗎

發光郵票是磷光郵票和熒光郵票的統稱:是塗(印)有發光材料的郵資憑證。郵票上常印刷、覆蓋或平塗有磷光或熒光材料。因此,按照郵票上所塗有的發光材料不同,分別稱其為磷光郵票和熒光郵票。 發光郵票在日光和普通燈光照射下並不發光顯示其磷光或熒光,只有在紫光燈激發下,才能發出其特有顏色的光亮。磷光郵票在紫光燈照射下發光持續時間可大於10秒,關閉紫光燈後,仍可看見持續的余輝;熒光郵票在紫光燈照射下發光持續時間小於10秒,關閉紫光燈後,光亮立即消失。這是兩種發光郵票的根本區別所在。 當初,郵政印製發光郵票是為了專供自動分揀機或自動蓋戳機進行自動分揀和蓋戳,是實現信件自動化分揀和蓋戳所採取的一項措施。近些年來,由於郵票偽造者利用高科技,偽造郵票越來越猖獗,郵政當局為了加強郵票防偽能力,不斷採用防偽熒光油墨來印製郵票。這種用各種熒光防偽油墨印製的郵票,在紫光燈照射下,也會發出不同色彩的熒光。理所當然應該稱為發光郵票。盡管嚴格來講,此發光郵票有點不同於當初的彼發光郵票,但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均發出熒光或磷光。現今,從廣義上講,發光郵票除便於自動分揀機或自動蓋戳機進行分揀和蓋戳外,還具有防偽功能,身兼二職。這兩種功能,在發光郵票身上已得到巧妙的結合和統一,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世界上最早發行發光郵票的國家是英國。1957年,英國郵局採用了信函自動分揀機,所用試驗性郵票,背後印有石墨線條;1958年開始應用透明的磷光帶。1959年12月,英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發光郵票,圖案為伊麗莎白二世頭像,並在郵票圖案上印有磷光帶(條杠)。此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相繼發行了發光郵票。美國、法國、比利時、瑞士等國發行的是磷光郵票;加拿大、瑞典和原聯邦德國等發行的是熒光郵票。 1980年3月20日,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T·49《郵政運輸》發光郵票。這是中國首次發行發光郵票。全套郵票共計4枚。面值分別為2分、4分、8分、10分。在郵票圖案上塗上磷光粉製成的油墨,分別印有1條、2條、4條、5條磷光條杠。這是我國發行的首套發光普通郵票。 自此以後,中國人民郵政沒有再發行專門印有磷光條杠或熒光條杠的發光郵票。這是不是說中國人民郵政不再發行發光郵票了呢?筆者研究表明,不能這樣認為。為了加強郵票的防偽功能,中國郵政不斷利用各種熒光防偽油墨來印製各種郵資票品。如2000年1月29日發行的採用加密熒光油墨印製的2000-2《春節》(T)郵票;2001年8月5日發行的採用雙波隱形熒光油墨印製的2001-14《北戴河》(T)郵票;2001年10月20日發行的採用紅色熒光油墨印製的2001-21《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會議》(J)郵票等,均是用熒光防偽油墨。說它是發光郵票,也僅是郵票圖案上個別部位發光。有沒有整個郵票圖案全發光的郵票呢?有。這就是中國郵政2002年5月1日發行的2002-9《麗江古城》(T)郵票,其中小全張上的全套3枚郵票,整個郵票圖案在紫光燈照射下(3-1)呈艷麗的紅色熒光;(3-2)(3-3)呈鮮亮的綠色熒光。這是我國首次發行這樣名副其實的發光郵票。

希望採納

❸ 中國有發光郵票嗎

發光郵票是磷光郵票和熒光郵票的統稱:是塗(印)有發光材料的郵資憑證。郵票上常印刷、覆蓋或平塗有磷光或熒光材料。因此,按照郵票上所塗有的發光材料不同,分別稱其為磷光郵票和熒光郵票。

發光郵票在日光和普通燈光照射下並不發光顯示其磷光或熒光,只有在紫光燈激發下,才能發出其特有顏色的光亮。磷光郵票在紫光燈照射下發光持續時間可大於10秒,關閉紫光燈後,仍可看見持續的余輝;熒光郵票在紫光燈照射下發光持續時間小於10秒,關閉紫光燈後,光亮立即消失。這是兩種發光郵票的根本區別所在。

當初,郵政印製發光郵票是為了專供自動分揀機或自動蓋戳機進行自動分揀和蓋戳,是實現信件自動化分揀和蓋戳所採取的一項措施。近些年來,由於郵票偽造者利用高科技,偽造郵票越來越猖獗,郵政當局為了加強郵票防偽能力,不斷採用防偽熒光油墨來印製郵票。這種用各種熒光防偽油墨印製的郵票,在紫光燈照射下,也會發出不同色彩的熒光。理所當然應該稱為發光郵票。盡管嚴格來講,此發光郵票有點不同於當初的彼發光郵票,但它們在紫光燈照射下均發出熒光或磷光。現今,從廣義上講,發光郵票除便於自動分揀機或自動蓋戳機進行分揀和蓋戳外,還具有防偽功能,身兼二職。這兩種功能,在發光郵票身上已得到巧妙的結合和統一,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世界上最早發行發光郵票的國家是英國。1957年,英國郵局採用了信函自動分揀機,所用試驗性郵票,背後印有石墨線條;1958年開始應用透明的磷光帶。1959年12月,英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套發光郵票,圖案為伊麗莎白二世頭像,並在郵票圖案上印有磷光帶(條杠)。此後,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相繼發行了發光郵票。美國、法國、比利時、瑞士等國發行的是磷光郵票;加拿大、瑞典和原聯邦德國等發行的是熒光郵票。

1980年3月20日,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T·49《郵政運輸》發光郵票。這是中國首次發行發光郵票。全套郵票共計4枚。面值分別為2分、4分、8分、10分。在郵票圖案上塗上磷光粉製成的油墨,分別印有1條、2條、4條、5條磷光條杠。這是我國發行的首套發光普通郵票。

自此以後,中國人民郵政沒有再發行專門印有磷光條杠或熒光條杠的發光郵票。這是不是說中國人民郵政不再發行發光郵票了呢?筆者研究表明,不能這樣認為。為了加強郵票的防偽功能,中國郵政不斷利用各種熒光防偽油墨來印製各種郵資票品。如2000年1月29日發行的採用加密熒光油墨印製的2000-2《春節》(T)郵票;2001年8月5日發行的採用雙波隱形熒光油墨印製的2001-14《北戴河》(T)郵票;2001年10月20日發行的採用紅色熒光油墨印製的2001-21《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會議》(J)郵票等,均是用熒光防偽油墨。說它是發光郵票,也僅是郵票圖案上個別部位發光。有沒有整個郵票圖案全發光的郵票呢?有。這就是中國郵政2002年5月1日發行的2002-9《麗江古城》(T)郵票,其中小全張上的全套3枚郵票,整個郵票圖案在紫光燈照射下(3-1)呈艷麗的紅色熒光;(3-2)(3-3)呈鮮亮的綠色熒光。這是我國首次發行這樣名副其實的發光郵票。

❹ 古中國有哪些發明

古中國的發明有: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等。

❺ 最早發明酸鹼指示劑的是誰

羅伯特·波義耳
[羅伯特·波義耳最早發明酸鹼指示劑] 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濃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上,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現紫羅蘭變成了紅色。他請助手把紫羅蘭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結果花瓣都變成了紅色。波義耳從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並用它們製成了試紙。波義耳用試紙對酸性溶液和鹼性溶液進行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我們今天還在使用的酸鹼指示劑。
[用花瓣的汁液可以製成酸鹼指示劑] 綉球花是一種天然指示劑。綉球花生長在灌木叢的酸性土壤中,它是一種天然指示劑,能顯示亮粉紅至藍的一系列顏色。一般花瓣內通常含有兩種色素,這些色素在不同的溫度、不同的酸鹼性環境下,呈現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花,花瓣中兩種色素的含量不同,由於花瓣內的酸鹼性不同,因此花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同一種花,在開放的不同時期,花瓣中兩種色素的含量不同,花瓣內的酸鹼性不同,花也呈現不同的顏色。這就有「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美麗景觀的描繪。用花瓣的汁液也可以製成酸鹼指示劑。收集紫色的花瓣或紫蘿卜皮、紫葡萄皮,各取適量,研碎,加入適量水和酒精(兩者體積比為1:1)浸泡、過濾,就能得到檀物色素提取液。
[變色花的製作方法] 准備兩張邊長約為10厘米的正方形過濾紙。將兩張紙摞在一起,正折一下,反折一下,直到折完,每次折l厘米左右。折好後將兩端剪成弧形,中間用鐵絲纏結實,順著帶棱的一面往上折,將兩層打開成花形。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朵同樣的花,將纏在花中間多出的那截鐵絲纏繞在一根方便筷上。用過濾紙剪出8個花葉,兩個兩個粘在一起,中間夾一根細鐵絲,將細鐵絲在花葉末端長出的一截,綁在兩朵花下面。臨上課前,用白醋將花瓣潤濕,用鹼水將花葉潤濕。上課時用噴壺往花和葉上噴紫包心菜汁,花就會變紅,葉就會變綠。
最早發明酸鹼指示劑,首先為酸鹼下了明確的定義;創立了許多定性檢測鹽類的方法;測定不少固體和液體的比重;第一位真正的臨床分析化學家,最早發現血液中存在氯化鈉和鐵;對磷光、生物發光、化學發光和熒光現象進行廣泛的研究,是17世紀發光現象研究領域里最出色的實驗家之一;提出檢出極限的概念.總之,波義耳作為"分析化學之父",顯然是當之無愧的.……

^_^可不可以給我點分?花10多分鍾打完的^_^

❻ 中國古代對光源的認識與利用有哪些

光源自宇宙形成就有了,比如會發光的星體就是最早的光源。古人對光源的認識和利用,最初是從人造光源與自然光源,熱光源與冷光源等開始的。

我國古代對光源的認識起步很早,並能及時充分地加以利用,是古代物理學方面的一項重要成果。

漢代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

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要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這個著名的「鑿壁偷光」故事,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熱光源的聰明和才智。光源是光學研究的基本條件,我國古代對熱光源與冷光源,自然光源與人造光源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稱道的知識。人造光源是隨著人類的文明、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漸製造出來的光源,按先後出現順序分別有了:火把、油燈、蠟燭和電燈等。

作為自然光源,當然是以太陽為最重要,在夜晚還有月亮。我國古代在甲骨文中表示明亮的「明」字,就是日、月形象的組合。太陽實際上就是一團火。古人十分明確地指出:「日,火也。」

月亮也只是太陽光線的反射,《周髀算經》說道:「日兆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所以在甲骨文字里乾脆把「光」字寫作像是一個人舉著一把火的樣子。取火方法的發明,使人們比較自由地獲得人造光源,那當然都是熱光源。在冷光源方面,不管對於二次發光的熒光還是低溫氧化的磷光,我國古代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最早記載了梣木發光這件事。梣木含有某種化學物質,能發熒光。其水浸液在薄層層板上確實可以見到紫色、淺黃色等熒光。

《淮南子》的記載可以說是迄今所知對熒光現象的最早記載。此外,《禮記•月令》中也記載過腐敗的草發熒光的事實。對於磷光,《淮南子•汜論訓》說道:「久血為磷。」高誘注認為,血在地上「暴露百日則為磷,遙望炯炯若燃也」。東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王充的無神論著作《論衡》也指出:「人之兵死也,世言其血為磷。」

這些看法是正確的。因為人體的骨、肉、血和其他細胞中含有豐富的磷化合物,尤以骨頭中的含量為最高。在一定條件下,人體腐爛後體內的磷化合物分解還原成液態磷化氫,遇氧就能自燃發光。

西晉時期文學家張華所著《博物志》一書對於磷光的描寫,尤其細微具體。作者已經不再把磷火說成「神燈鬼火」,而能夠細微地觀察它,明確指出它是磷的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有價值的見解。

北宋時期大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也記載了一件冷光現象。記述了化學發冷光與生物化學發冷光兩種自然現象。前者是磷化氫液體在空氣中自燃而發光;後者咸鴨卵發光是由於其中的熒光素在熒光酶的催化作用下與氧化合而發光,而其中的三磷腺苷能使氧化的熒光素還原,熒光素再次氧化時又發光。

明代詩人陸容《菽園雜記》也記載了熒光與幾種磷光的現象,並指出了磷光與熒光都是不發火焰的,因此可以歸為一類。

清代科學家鄭復光對此有一段很精彩的話:「光熱者為陽,光寒者為陰。陽火不煩言說矣。陰火則磷也、螢也、海水也,有火之光,無火之暖。」認識又進了一步。

我國古代對於冷光光源的應用,首先是照明。早在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就有「螢火卻馬」的記載,據這段文字的「注釋」說,那時的做法也就是「取螢火裹以羊皮」。

五代時期道教學者譚峭的《化書》中曾言:「古人以囊螢為燈」。大約在那個時候專門制備有一種貯藏螢火蟲的透明燈籠。

沈括《清夜錄》記載這種稱為「聚螢囊」的燈籠「有火之用,無火之熱」,是一種很好的照明裝置。至明清時期,人們把這種冷光源浸入水下以為誘捕魚類之用。

明代的《七修類稿》記載:「每見漁人貯螢火於豬胞,縛其竅而置之網間……夜以取魚,必多得也。」

清代的《古今秘苑》中記載:「夏日取柔軟如紙的羊尿脬,吹脹,入螢火蟲百餘枚,及縛脬口,系於罾之網底,群魚不拘大小,各奔光區,聚而不動,捕之必多。」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古代曾利用含有磷光或熒光物質的顏料作畫,使畫面在白晝與黑夜顯出不同的圖景。

宋代的和尚文瑩在《湘山野錄》一書記載過這樣一幅畫牛圖:白晝那牛在欄外吃草,黑夜牛卻在欄內躺卧。皇帝把這幅奇畫掛在宮苑中,大臣們都不能解釋這個奇妙的現象,只有和尚贊寧知道它的來歷。

贊寧解釋說,這是用兩種顏料畫成功的,一種是含磷光物質的顏料,用它來畫欄內的牛;另一種則是含熒光物質的顏料,用它來畫欄外的牛,則顯出了前述那種效果。這可說是熔光學、化學、藝術於一爐,堪稱巧思絕世。

據有關記載,這種技巧的發明至遲在六朝時期,或許可上溯至西漢時期,其淵源也許來自國外,至宋代初期幾乎失傳,經贊寧和尚指明,才又引起人們的驚異與注意,其術遂得重光,流傳下來。後世有不少典籍記載這段故事,有的還有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南宋時期的《清波雜志》曾記述這樣一件事:畫家義元暉,十分精於臨摹,有一次從某人處借來一幅畫,元暉臨了一幅還給藏主,把原件留了下來。過了幾天,藏主來討還真跡。元暉問他是如何辨認出來的。那人說,原件牛的眼睛中有一個牧童的影子,此件卻沒有。看來,這牛目中的牧童影也是利用摻有磷光物質的顏料畫成的,所以一到暗處就顯出來了。這種技巧後來只在少數畫家中私相傳授,做成的畫叫作「術畫」。在國外,英國的約翰•坎頓才使用這種技藝,這比起我國要晚1200多年。

❼ 最早發現放射性的人是誰

提起放射性,人們自然想到居里夫婦。其實,最早的發現者是法國一個名叫貝克勒爾的人。貝克勒爾25歲就取得了工程師資格,到1892年時,44歲的貝克勒爾對物理學已經有很深的研究了。1月20日,法國科學院舉行了一次重要學術討論會。作學術報告的是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彭加勒。他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者展示了倫琴剛剛寄給他的X射線照片,引起學者們的極大興趣。

在場的貝克勒爾給彭加勒提了一個問題。他說,射線是從陰極射線管的哪一個區域發出的?彭加勒說,X射線看來是從管子正對著陰極的區域發出的,就是玻璃管發出熒光的區域。貝克勒爾受到啟發,當即產生了這樣的猜測:X射線和熒光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系,能夠發出熒光的物質可能同時也可發出X射線。

例會結束後,貝克勒爾就開始了實驗,他精心設計了一套研究方案:把照相底片用黑色的厚紙包嚴,使其不受陽光的作用,但可以受到X射線的作用,因為倫琴已經證明X射線可以穿過厚紙包層使照相底片感光。在照相底片包封附近放兩塊能發出熒光的材料,其中一塊用一枚銀幣與紙封隔離,然後把它們拿到陽光下暴曬,使材料發出熒光。如果發熒光的物體可以產生X射線,那麼底片上將留下明顯不同的感光痕跡。貝克勒爾家中收藏有大量可以發出熒光和磷光的物質材料,他把它們分別拿出暴曬,進行實驗。最初的實驗得到的結果是否定的,照相底片沒有感光,發熒光和磷光的物質並不同時發射X射線。後來,他重新選擇氧化鈾作為主攻對象,這次他發現照相底片感光了。1896年2月24日,他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了這一發現,認為X射線與熒光有關。

盡管貝克勒爾已經找到了他所猜測的X射線與磷光物質之間的關系,但是他並沒有中止實驗。2月26日,當他進一步做實驗時,湊巧碰上了連綿的陰雨,他只好把實驗的東西原封不動地鎖進抽屜。5天後,天放晴了,貝克勒爾繼續中斷的試驗。一向嚴謹細心的他取出底片時,想預先檢查一下實驗品,沒想到意外情況發生了: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底片不僅曝光而且上面又有很明顯的鈾鹽的像。這說明鈾本身在發光!第二天,又是科學院舉行例會的時間,貝克勒爾在科學院的學術報告上公布了這一新發現。天然放射性的發現,標志著原子核物理學的開始。

此後,貝克勒爾一直繼續他的研究工作,但是他只是著迷於鈾,更確切地說是局限於鈾,由於他認為發出輻射是鈾的一種特殊性質,沒有認識到這種性質的普遍性,在對鈾做了全面的實驗研究後,貝克勒爾對這種新的射線的興趣逐漸減小了。盡管他的研究沒有能夠進一步深入下去,但是貝克勒爾所做的工作已經使人類的認識向微觀領域又深入了一個層次,已經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科學界為了表彰他的傑出貢獻,將放射性物質的射線定名為「貝克勒爾射線」。

❽ 古代除了四大發明還有什麼發明

中國古代發明

農業
----------
養蠶繅絲
養魚法
鐵犁
馬挽具
石磨
三角耬車
旋轉式揚谷扇車
提花機
紡車
龍骨水車

天文地理
----------
指南針
漏刻
超新星
太陽風
太陽黑子
渾天儀
立體地
地動儀
定量制圖法
麥卡托投影
磁偏角
簡 儀
醫學衛生
針 灸
麻沸散
糖尿病
種痘免疫法
激素的應用和提取
《洗冤集錄》
去勢術

數理化
----------
製冷技術
雪花六角形結構
熱氣球
人造磁鐵
被中香爐
測量工具游標卡尺
避雷針
噴水魚洗
眼 鏡
染料和染色
火 柴
二進位制
勾股定理
十進計數制
負 數
算 盤
圓周率π的精確值
賈憲三角(1)
賈憲三角(2)

礦產冶煉
----------
雙動式活塞風箱
煤的開發和利用
石油和天然氣
黃銅和鋅的冶煉
鑄鐵術
膽銅法
生鐵煉鋼法
深井鑽探
中國銀(1)
中國銀(2)
木工工具
吊 橋
帶傳動
坎兒井
記里鼓車
弓形拱橋
運河船閘
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免費看VIP章節攻略

軍事
----------
弓 箭
古代化學武器
馬 鞍
馬 蹬
火 葯
火焰噴射器
古代的槍和子彈
古代火炮
古代火箭
家庭生活
漆和漆器
人工釀酒技術
瓷 器

長明燈
豆 腐
走馬燈
熨 斗
魔 鏡
文體
圍 棋
曾侯乙編鍾
象 棋
造紙術
毛 筆
印刷術
磷光畫
紙 幣

交通飛行
----------
風 箏
螺旋槳
降落傘

獨輪車
船尾舵
船中水密艙
槳輪船

❾ 郵票是哪國發明的

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貴族羅蘭·希爾。
有一天,他在鄉間散步,看到一位姑娘從郵遞員手中接過一封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眼就說:「 我沒錢收信。」 便把信退給郵遞員。於是雙方發生了爭執。希爾走上前去,慷慨解囊為姑娘付了郵費。姑娘很感動,笑著對他說:「這是我未婚夫的來信,他知道我沒錢收信,便在信封上做記號。這角落上的十字,表示他平安;這里的圓卷,表示他已找到工作。」姑娘的話給希爾很大啟發,經過幾年的反復考慮,終於想出了辦法:降低郵費,一便士交寄一封信,並由寄信人在信封上貼上「郵票」,以示郵資付。

英國政府採納了希爾的建議,於一八四!年五月六日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郵票上印有英國女王的頭像,面值一便士,無齒孔,黑色,被人們稱為「 黑色便士」。不準貼的郵票:英國最初發行的郵票,因為有維多利亞女王的頭像,女王的寵臣認為,在她的背後塗膠水有損尊嚴。於是便通令全國,不準粘貼,只能用回形針把郵票別在信封上。但這種方法行不通,最後還是恢復用膠水貼郵票,並一直沿用到現在。我國的第一套郵票。一八七八年,清政府發行了我國第一套郵票。這套郵票共三枚,中間以象徵封建帝王的圖騰---龍---為主圖,並襯以祥雲,主圖上方是英文「中國」,下方是英文的「分銀」 字樣。中國郵票為什麼印有文字?這是因為當時成立的大清國郵政局,是附設在帝國主義控制的海關之內的,因此,這套郵票又被稱為「海關大龍」郵票。有聲郵票。不丹發行了一套有聲郵票,不但可以寄信,還可以當作唱片欣賞。這套郵票共七枚,分別錄制不丹國歌、民歌以及有關不丹歷史的解說詞,最大的一枚直徑達十厘米。磷光郵票。這種郵票的圖案上有磷光條杠,它是由一種無毒無味的磷光物質印製的,條杠的數目因郵票的面額不同而異。當貼有這種郵票的信件進入自動理信機時,在紫外線的照射下,磷光郵票立即發光,機上的控測器便根據磷光條杠的數目,把大批雜亂的信件整理好,區分本出本市、外埠或航空信件,然後自動加蓋郵戳,再分別送到相應書信格中去。

❿ 若CRT的解析度是1024X1024,像素顏色數為256色,則顯示存儲器的容量至少是多少

顏色數為256色即顏色位數為8bit。進行2D應用時佔用顯存容量=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顏色位數/8bit=1024x1024x8bit/8bit=1048576byte=1MB。

簡介CRT是一種使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的顯示器,主要有五部分組成: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及玻璃外殼。它曾是應用最廣泛的顯示器之一,CRT純平顯示器具有可視角度大、無壞點、色彩還原度高、色度均勻、可調節的多解析度模式、響應時間極短等LCD顯示器難以超越的優點,而且現在的CRT顯示器價格要比LCD顯示器便宜不少。

CRT的工作原理: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的核心部件是CRT顯像管,其工作原理和我們家中電視機的顯像管基本 CRT監視器[1]一樣,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圖像更加精細的電視機。經典的CRT顯像管使用電子槍發射高速電子,經過垂直和水平的偏轉線圈控制高速電子的偏轉角度,最後高速電子擊打屏幕上的磷光物質使其發光,通過電壓來調節電子束的功率,就會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光點形成各種圖案和文字。這種技術最早是1897年由德國人布朗發明。

彩色顯像管屏幕上的每一個像素點都由紅、綠、藍三種塗料組合而成,由三束電子束分別激活這三種顏色的磷光塗料,以不同強度的電子束調節三種顏色的明暗程度就可得到所需的顏色,這非常類似於繪畫時的調色過程。倘若電子束瞄準得不夠精確,就可能會打到鄰近的磷光塗層,這樣就會產生不正確的顏色或輕微的重像,因此必須對電子束進行更加精確的控制。

最經典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顯像管內側,磷光塗料表面的前方加裝蔭罩(Shadow Mask).這個蔭罩只是一層鑿有許多小洞的金屬薄板(一般是使用一種熱膨脹率很低的鋼板),只有正確瞄準的電子束才能穿過每個磷光塗層光點相對應的屏蔽孔,蔭罩會攔下任何散亂的電子束以避免其打到錯誤的磷光塗層,這就是蔭罩式顯像管。

相對的,有些公司開發蔭柵式顯像管,它不像以往把磷光材料分布為點狀,而是以垂直線的方式進行塗布,並在磷光塗料的前方加上相當細的金屬線用以取代蔭罩,金屬線用來阻絕散射的電子束,原理和蔭罩相同,這就是所謂的蔭柵式顯像管。

這蔭罩和蔭柵這兩種技術都有其利弊得失,一般來說,蔭罩式顯像管的圖像和文字較銳利,但亮度比較低一點;蔭柵式顯像管的較鮮艷,但在屏幕的1/3和2/3處有水平的阻尼線陰影(阻尼線是用來減少柵狀蔭罩震動的一條橫向金屬線)橫過。

現在市面上主流純平CRT顯示器所採用的是顯像管主要包括LG」未來窗」,三星」丹娜管」,索尼」特麗瓏」,三菱」鑽石瓏」,台灣」中華管」和日立」銳利瓏」等。各個廠商的純平顯像管在技術上均有其獨到之處,在性能上也是各有特色。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