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1. 作為一名學生,你認為該如何創造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答:①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實現價值:②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活動,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③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④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正確對待失敗,做到敗不餒,積極進取,直到成功。
2. 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的價值
人生價值是社會成員的個體價值,是個人價值和自我價值的有機統一。可以用公式簡略表示為:
人生價值=個人價值+自我價值
個人價值是個人客體對社會主體的積極作用;
自我價值是自我客體對本人主體的積極作用。
總之,人生的意義即人生價值是指個人的能力和活動對社會和自我的積極作用。
要想讓自己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既要奉獻社會,讓社會的發展更繁榮;
又要完善自我,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參見:高金華,《人的三種價值及其辯證關系》,《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2017年第4期。(責任編輯:蘭久富)
3. 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根本途徑是立足於社會實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
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要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4.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去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一般地說,每個人都有兩個基本的價值取向:一種是以個人利益為前提,完全圍繞個人利益、
來進行「自我設計」,來進行價值的選擇。另一種則是以社會利益為目標,即以國家集體利益為標准,來考慮和進行價值目標的選擇。把個人利益擺在服從的地位上,將正當的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結合起來。我們之所以強調按照
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來選擇和確立自己的價值目標,這是因為人總是具體的、現實的,他總是處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和
中,一刻也離不開群眾,一刻也離不開社會。是從抽象的人性出發,還是從現實的
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的
同一切個人主義的
的根本分歧之一。馬克思主義的
認為,人是社會的人,一定的
的總和決定著人的發展,決定著人的本質,也決定著人的價值。因此,人生價值必然表現在現實的社會關系之中,體現在符合
和人民利益要求的各項事業當中。如果離開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孤立的個人是無法顯示出其價值的。2.職業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馬克思主義把實踐引人哲學,也就是注重從主體實踐活動的角度來理解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即把通過實踐實現主體目的的原則和方法作為自己的內容,人的本質就是人的實踐活動,也就是人生。眾所周知,人是自然和社會的主人,具有其他一切事物無可比擬的價值。因此,人的價值實現的途徑在於勞動和創造的實踐過程,其具體的主要形式有生產(工作)實踐、社會生活實踐、科學實驗及創新實踐。此外,教育活動、舞台演出、醫生治病、
、地質考察等與人們改造
密切聯系的種種活動,都是實踐的形式。職業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職業是人們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通常又稱為工作崗位。人類在勞動中產生的社會分工,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職業,人們通過職業為社會奉獻勞動,並領取一定的報酬,這些報酬成為這些勞動者及其
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職業是勞動者創造人生價值的舞台,是實現生活理想的橋梁,職業活動使理想插上了翅膀,使人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通過職業,人們獲得一定的社會角色,為社會做貢獻,得到社會的承認;在職業這塊土壤上,人們揮灑汗水,播下智慧的種子,收獲成功的果實。
,你付出了艱辛、勤勞、勇敢、熱情,有時甚至要經受挫折,做出一定的犧牲,你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越大,社會給你的回報就越高。總之,只有在職業的舞台上,才能使勞動者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不斷地「超越自我」是實現人生價值必不可少的因素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一個有志於有所成就的人必須知道限制和約束自己,以理性的自律來端正自己的行為,那種任其天性為所欲為的人,必然要受到他人和社會的限制和約束,甚至會受到應有的制裁。個人自律和自我約束的過程就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人僅僅有「才」還遠遠不夠,上升不到「德」的境界幹不成大事業。人要充分認識到好人品是做好事的基礎,進一步強化人格力量,注重
,不斷完善自我。二是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絕對的運動和相對的靜止是辯證的統一,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理論之一。人們若想不斷地滿足社會的發展和人民利益需求的增長。就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人生價值標准,不斷地從實有價值向應有價值轉化,以與社會的發展目標和理想要求同步。這樣,就要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沖破原有的自我局限,向著應有的理想目標前進,去追求和實現更高的價值
5. 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道理有很多,適合自己的方向只有一種。
老子說過:少則得,多則惑。
雍正王朝看過吧,里邊的雍正說過:野心的一半是耐心。
往往都是是事情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情。
有成功志向有野心的人多了去了,不缺你一個,關鍵一個人一生是否能成功,要看形勢,正所謂操之在人,就是有一些事情我們人為是可以干涉的;但很大一部分是操之在天的,沒有天時地利,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最多是個人才,想干大事,要有干大事的命啊,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就對得起自己。你說項羽和劉邦誰的能力強??
肯定是項羽對吧~
但為什麼偏偏劉邦得天下呢??
不是劉邦比項羽的能力高,而是劉邦能夠讓人從心裡佩服他,這個就是德,不是簡單的品德的意思,是一種領導力。正所謂無往不平形於外,高山仰止蘊其內。劉邦就是那種空谷藏鋒之人。
其實很多領導人都是這種人,卑者為上,抗者為下;退避為表,征伐為內;這些和學歷沒多大關系,其實你可以發現真正學歷高的人都在給領導人當秘書、顧問之類的。
而你所看到的什麼厚黑學之類的書,里邊只有編書人對歷史當事人的誤解(個人看法),有的東西根本無從考證,只有當事人心裡明白,有的事情做了,本來以為是善,結果就會有人認為是惡,是狠。所以你看,易經讀出了很多偉人好人,也讀出了惡人壞人。
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都不同,沒必要去從別人身上尋找軌跡,更別想從別人生上得到什麼經驗。別人身上的經驗對於你來說永遠都是文字。
而真正的經驗是你在經歷痛苦的磨練之後得到的東西。
孔子說:「剛正、果敢、質朴、沉默寡言,這幾種性格表現近於仁德。」
老子說:「大的成就就像是有缺憾,它的作用是不衰敗;大充實就像是空虛,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大的正直像是彎曲,大的靈活像笨拙,大的有餘像不足,大的善辯像言語遲鈍。疾走可以戰勝寒冷,安靜可以戰勝暑熱,願求清靜無為的人可以成為天下的君長。」老子的段話跟孔子有相近的地方。
杜月笙有句掛在嘴上的話: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荊州。
人活在世上要靠兩樣東西,膽識和智慧。
說了半天,其實有些事情該怎樣就是怎樣,個人能力很難改變。
真的要想干大事,先要做到四個字:德高望重。
6. 怎樣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是不斷儲存知識豐富自己以提高智慧。二是設定一個切合自己實際和條件的目標努力去完成。三是不斷總結自己趟過的路,從中發現自己的弱項找準定位。四是參與社會活動,多做對社會有貢獻的活動,讓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這樣您會感覺人生很享受很有價值。
7. 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首先是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梅非斯特一開始就相信像浮士德這樣好高騖遠,想「摘下天上最美的星辰」,想「獲得人間最大的快樂」,除此以外,一切都不能滿足其心腸的雄心勃勃的追求者,最終必將導致墮落,被他引入魔路。
「浮士德精神」另一個重要方面在於他重視實踐的積極入世精神。走出書齋是他實踐意識的朦朧覺醒。
追求、實踐、不滿足、再追求,自強不息,精近不止構成了浮士德精神的本質內涵。還是用浮士德的自白來作為結尾吧,這些已經告訴了你一個人活在世上應該追求什麼,實現什麼。
總之,「浮士德精神」是指在追求真理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這種精神的實質和內容主要有三點:重視實踐和現實;永不滿足於現實;不斷追求真理。
「浮士德」思想內涵:
詩劇《浮士德》是由兩個賭賽和五種追求構成的。
《浮士德》精神的內涵,強烈地體現在浮士德的形象之上。而浮士德的形象是通過他尋求真理的五個階段的生活歷程而進行展示的。第一階段主要通過描寫浮士德的新生,展示了一個新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者形象。他擺脫了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束縛,有強烈的入世思想,他不滿現實社會,要為「人類」創造一個「真美」的世界。第二階段主要描寫浮士德的愛情生活,開始了對人生和理想的探求。但悲劇的沖突是新興資產階級個性自由的要求和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第三階段描寫浮士德在政治生活上的探求,不是起而反抗,而是遷就退避。他在封建宮廷中看到了王朝的腐敗。仍然盡心竭力為這個腐朽的王朝服務,實際上說明,為封建王朝服務不可能有所建樹,於是他又開始了新的探索,即第四階段,描寫浮士德對古典美的追求,但古典美也消逝了,不能復活於現代。浮士德對古典美的追求,就這樣宣告破滅了。最後階段描寫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努力。
總之,《浮士德》的勇於實踐,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涵,具有廣泛的進步性和深刻的進步意義。
象徵意義:
《浮士德》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它與荷馬的史詩,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並列同為歐洲的四大名著。
《浮士德》是歌德根據16世紀一個民間傳說寫成的詩體悲劇,它花費了60多年的時間,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全書長達一萬兩千餘行詩句,分上下兩部;它描寫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經歷。而在民間傳說的長期流傳和歐洲作家的反復加工過程中,浮士德這一形象凝結沉澱了文藝復興以來三百年間歐洲和德國民族廣袤深厚大社會心理,其內核是對「歷史之謎」期望作出解答的德國民族文化心理深層結構。他對自己生命本真和意義的自我意識,也就表現為分裂已是:至於型、情慾與理性、人性與神性都處於劇烈的搏鬥與奮爭中,對意識的分裂和二元化的體驗使他充滿了苦惱:「有兩個靈魂住在我的胸中,它們總是互相分道揚鑣。」浮士德的靈魂雖然在梅菲斯特的引誘下淪落,但是他卻沒有完全淪落,他的內心總是充滿了斗爭與矛盾,這也就是善與惡、靈與肉的不斷斗爭與沖突。
《浮士德》帶有歌德的自傳色彩,這個人物的身上也融合進了歌德自己的某些性格特徵,而且這部作品誕生和貫穿了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時期,或多或少的帶有那個特定時期的時代特徵和共性。18、19世紀是一個多元化文化凸現,封建主義走向沒落,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的一個新舊交替的轉換時期,人的理性主義,人文主義都正處在一個重新建構的重要時期,人性中的善良與丑惡的因子就在不斷的斗爭與撕裂狀態下。而《浮士德》中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善良正義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卻恰恰處於對立面,是丑惡與罪惡的化身。浮士德這一人物就是「人」的代表,代表著整個人類,而他一生的結局就象徵著人類的命運和前途。浮士德那種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於探索的精神。這就是人性中的一種積極肯定、向善的精神,尤其是作為人類追求意識的體現者而出現的。但是,為了凸現他這種人文主義精神歌德運用了辯證法的論證,浮士德這種對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過對錯誤的不斷否定來實現的。而作為人類的代表他又是善與惡的矛盾統一體,有著靈與肉,理想與現實實踐的沖突,追求的古典美與現代社會現實的不協調性,因而由於人格中的弱點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誘而屢犯錯誤,屢陷迷津。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他並沒有完全墮落,完全淪落,而是處在一個不斷的斗爭中,這善與惡這兩種思想正是在他的意志與占據控制心靈力量的大小而此消彼長不斷變化,導致了他的行為的不斷變換與痛苦抉擇。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靈革命與社會實踐,感官之愛與藝術之美,共組一種平衡的生命觀照。它們共同驅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邁向善。而最終,絕對完美的善,卻是在上帝手中,要透過上帝的恩寵才能獲得。這是獲救的真義。浮士德沒有忘記自己的恪守的原則和他人性的本真內在本性,使得他有著戰勝誘惑的力量,去惡向善,排除欲的干擾,最後在理想國的實現下攀升進靈的境界,在此突出了人性中的理性力量和向善性的巨大作用。他的靈魂未被梅菲斯特所帶走,而是在上帝的天使帶領下進入天堂。這也就代表著善良最終仍然戰勝了邪惡與醜陋。
浮士德在帶領群眾改造自然,興建海邊樂園的壯舉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找到了智慧的最後結論,也領悟到了理想的人生:「要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後才能夠作自由與生活的享受。」他的熱愛自由,積極進取,努力創造,樂觀向上的精神得到了上帝的垂青,盡管曾經因為被引誘而犯錯,但是上帝善待那些去惡向善的人,憐憫並接納他們。而且他的一生的奮斗也證明了上帝的話,人在努力時盡管難免迷誤,但是會返歸正道,由迷混不清進入澄明之境。
正如在《歌德談話錄》中說的:「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樣,道德也是從上帝那裡來的。它不是人類沉思的產物,而是天生的內在的美好性格。它多多少少是一般人類生來就有的,但是在少數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的心靈里大道很高的水準,這些人通過偉大事業或為大學說顯現他們的神聖天性,然後以這種天性所展示的美贏得人們的熱愛,強有力的因達人們敬重和效法。」「對道德的美與善的價值的知覺可以通過經驗和智慧獲得,因為丑惡已經證明自身是個人和集體幸福的破壞者,而高尚正直則是產生和鞏固個人和集體幸福的。因此,道德美便得以成為教義,作為一種明白表述的道理在所有民族中傳播開來。」
《瓦爾普吉斯之夜》這一場中是在瑪干淚接連遭遇誤殺母親,哥哥被殺,自己瘋癲,私生子被自己溺死而被判死刑,囚在牢獄這樣的背景中進行的,但是盡管最初浮士德受到魔鬼的誘惑而赴宴,而且他對群魔夜會上放縱無度的淫慾有所追求,但是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在經過了靈與肉的沖突,善與惡的斗爭,慾望與道德的矛盾,喚醒了他對春天的感應,從溪流中諦聽到「親切的愛的呻吟」,在群魔亂舞中爆發對瑪干淚的思念和不安。而在明白了她的處境之後,就憤怒的指斥梅菲斯特「我為了這個唯一的姑娘的苦難就覺得痛徹骨髓,而你卻無動於衷地對千萬人的命運獰笑!」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潛意識的道德里是善良的,有良知的,但是在魔鬼的作用下卻往往是不容樂觀的。後來還有出於對情敵的妒嫉,使得帕里斯的精靈爆炸;為佔有海倫,他用武力驅逐她的丈夫;為創建海邊王國,他以人為畜,死人無數,最後導致了不願遷居的老夫婦的死亡,盡管他的起點和歸宿都是為了「永恆的愛」和「崇高的靈的境界」和實現「在自由的土地上居住著自由的國民」的社會理想。彩虹般的人生中本來就存在著人類感情的多層面結構這種」多聲」現象,正如俄國著名作家格林卡在其《札記》中所說:「生活中一切都是對位的,也即互相矛盾的。」而歌德也發現自己作為藝術家,他是一個泛神論者;作為自然研究家,他是多神論者;作為有道德的人,他傾向於相信一種神性的人格。這樣對於浮士德的這種矛盾性格的塑造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這種善惡沖突在那個特定時代背景下帶上了時代的色彩和意義,價值觀念的尚未成熟,多種價值取向共存,沒落的封建勢力與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力量的斗爭與沖突等等,這些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浮士德的屍體最後是在上帝派出的天使們抬向了天國,得到了光明,使得上帝獲得了勝利,這就要歸功於他的樂觀向善,積極進取,努力奮斗的人格精神,是人文主義,人道主義,理性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的勝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小世界到社會,理想的大世界,也是資產階級的勝利。正如歌德所說的「他不是讓人固定在特性中,而是讓人在內在的法則中看到心靈生活的統一性,這種法則把這種統一性的各個生活瞬間結合在一起,好似結合成它的存在的旋律。」這讓我們對付使得這個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摧殘桂冠的人物形象的內在性格和人性有力更深的認識和體會。我們不禁要說:「歌德是美的作家,如同拉斐爾是美的畫家,莫扎特是美的音樂家。」
8.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命題,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也有所不同。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我個人認為: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不同於以往的價值觀強調個人對社會、對集體的奉獻;今天的價值觀認為,個人應當對社會、對集體奉獻自己的力量,而社會、集體也應該尊重個人的努力,從各個方面體現個人的價值。個人與社會、集體的互相尊重,良性互動是探討「怎樣實現人生價值」這一命題的前提。其次,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特別是奮斗精神。人活著,就要有精神。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可以讓人在面對各種事物與情況時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讓自己從容面對社會,不至於因為一點點挫折或打擊而心灰意冷,甚至精神扭曲。奮斗精神,則讓我們時刻充滿戰斗的慾望,時刻勉勵自己不斷前行、不鬆懈、超越自我,在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知識和能力不論多少,都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知識和能力是從事一向具體工作時所不可或缺的,它們的儲備除了在校學習時期的不斷努力外,社會對於它們不斷豐富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我們在工作時才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助一臂之力。第四,要有正確的奮斗目標,並在奮斗過程中不斷總結,更新自己的目標。目標不論長遠的還是短期內的,都是人生價值的具體、量化的體現。樹立的正確的奮斗目標,是幫助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指路明燈,可以讓自己在社會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標也要不斷地更新,社會在發展、人生在進行,不斷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局面,將使得自己原有的目標變得不再那麼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斷地總結,並更新自己的目標,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價值才能更好的實現。第五,要有實現的平台。平台對於人生價值的實現有著更加具體、可視的作用,前面所強調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奮斗精神、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以及正確的奮斗目標,不論多麼的正確和完美,如果不能給它們一個展示的平台,它們又怎樣體現並起作用呢?給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平台,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平台上展示自己內心的種種想法,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上述幾個方面的條件缺一不可,因為: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是前提;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奮斗精神,提供動力;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提供保證;正確的奮斗目標,把握方向;實現的平台,提供載體。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9. 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要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重貢獻,講奉獻,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和他人的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每一位大學生都對未來充滿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學畢業以後建功立業、事業有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謂人生價值.就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個哲學范疇。人生的價值不同於商品的價值,它包括存在價值和活動價值兩個方而。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存在價值和活動價值兩者之間的關系。對於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而言.他們既有一般社會人的存在價值和活動價值的一般屬性.也有其特殊屬性。在大學的整個學習階段主要體現了大學生在社會中的存在價值。大學生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其人生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家庭、社會的責任與貢獻方面。因此.大學生的人生價值是社會對於個人的尊重與滿足和個人對於社會的責任與貢獻兩者的完美統一。 一、科學的世界觀對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性 科學的世界觀就是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客觀世界解決客觀世界中的諸多問題。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只有樹立了科學的世界觀.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確處理和對待人生中的諸多實際問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人類的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馬克思雖然生活的時代與我們不同.但他對世界的根本觀點從對人生的理解和人生價值的追求永遠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榜樣。 二、理想信念對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導向作用 理想就是人生奮斗、追求的總目標。遠大的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燈塔一樣.始終引領著大學生的成才方向。一名大學生對理想的追求越強烈,他實現人生價值的動力就越大;追求的目標越明確,成功的機率就越高,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遠大的理想還需要堅定信念的支撐,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到達勝利的彼岸。理想信念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還影響著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過程。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他們的信念,顯得尤為重要。 三、大學生要把實現個人價值與為社會創造價值有機的結合起來人具有社會屬性.個人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社會.大學生亦如此。從這個角度上講.大學生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人生的意義在於奮斗、在於創造。奮斗和創造的過程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看重自身價值,片而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忽略為社會創造價值這個重要的內容。有的人甚至錯誤地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索取而不在於創造,索取的越多、價值就越大。這種觀點極其荒謬,因為個人存在於社會之中,個人的需要離不開社會的供給。一個人只有把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而有的人卻碌碌無為一生甚至走向貪污腐敗、違法犯罪的根木原因所在。 四、大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 一個人追求的人生目標固然越高越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切合實際.要敢於和善於從基礎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好高鶩遠往往一事無成。大學生在大學時代己經開始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嘗試.比如學校組織的暑期志願支教活動、科技下鄉活動等.雖然時間短暫.但對大學生畢業以後步入社會.選擇人生價值的實現途徑意義重大。 2005年.中央電視台組織的「2004年度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活動,使我們認識了華中農業大學畢業生徐木禹。他選擇到貴州省貧困山區小學志願義務支教,他的事跡在大學生心中引起了震顫,感動了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大學生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很多。一個人只有把個人的人生價值追求融入到社會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體現他的存在價值,才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