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新型浮針

新型浮針

發布時間: 2021-03-03 01:12:58

『壹』 淺談如何上好實驗課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大量的資料信息表明:中國基礎教育最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高分低能正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熏陶下結出的苦果。臨近21世紀,作為基礎教育學科之一的物理教學如何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加大實驗教學力度,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 然而,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很大范圍內物理實驗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仍然處於講起來重要,教起來次要,考起來不要的狀態。實驗教學因長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成為物理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採取以講代做的實驗教學方式大有人在。教學大綱上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未得到真正的重視和落實,導致實驗室和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資源嚴重浪費。 一、重視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好幾倍。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尖子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源於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物理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不在於智力因素,而在於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採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不僅要用好課程標准上規定的演示實驗,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也可以將它搬上講台,進行演演示實驗要真實可靠物理教學的本身就要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教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也必須保證過程的真實性和結論的可靠性,教師的演示是為講述物理規律而採取的一種直觀教學手段,人的認識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如果一次或數次實驗失敗,則可能使學生產生對此規律真實性的懷疑,對教學帶來不利影響。要保證實驗成功,除了在課前充分准備外,還要求教師有較濃厚的理論功底和較刻苦的鑽研精神。例如大家認為靜電實驗的成功率較低,其實認真找一下問題的症結不難發現,關鍵在於靜電的電壓高但電量少。因為電壓高,通常所說的絕緣體在高壓下變成了導體;因為電量少,電荷容易消耗。從原理上分析透了,我們就可以發現只要對儀器進行簡單的改進就行了,演示實驗的目的就是要使全體學生有直觀的印象,並通過其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所以必須顯明易見。在教學中,對於現象不太明顯的實驗可以通過聲、光、電等多種手段來放大實驗的效果。比如在用螺旋測微計測量物體長度時,可以使用實物投影或採用多媒體手段把微小的刻度變化轉化為人人可見的現象,使學生准確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還可以是教師導,學生演?即邊學邊實驗。 例如:利用學生身邊的的物品做實驗,這樣既可說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水面浮針把一跟縫衣針放在水面上,讓它像麥桿似的浮著嗎?很多學生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那麼讓學生做下面的實驗就可以改變學生的看法。取一碗水,拿一根細一點的縫衣針,稍微抹上一層豬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張能吸水的紙,再在水面上輕輕的平放一枚縫衣針。等這張紙完全濕透後,輕輕按下紙的四個角,使紙慢慢沉入水中,這時候鋼針卻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紙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針對水面的沖擊。 (二)燒不著的布條找一塊棉布條,用水淋時,在中間部分滴上酒精,然後用手拿著布條的兩端,把布條張開,用蠟燭的火焰燒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在棉布條正對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過了布條。拿下布條一看,棉布條並沒有燒焦。 (三)做物體浮沉的實驗,將一隻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然後緩緩倒入清水稀釋、攪拌,隨著鹽水的不斷稀釋,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隨著增大,由漂浮狀態慢慢變成懸浮狀態,最終沉入杯底。這說明:浸在液體中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決定於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重視演示實驗他們把沒有演示實驗的課,不算是一堂好課作為標准,他們每上的一節課中一般要做2~3演示實驗而且這些實驗都要自己設計,所有的器才都是自己動手製作,有的國家半數以上的課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二、認真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 分組實驗多以測量性、驗證性和實用性實驗為主。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並用地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根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在於教師完成某種過程,而在於通過某種活動促使學生在行為上發生某些重要的變化,如在學生身上引起的認識上、理解上、技能上、態度上的變化。如果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物理知識,則會印象更加深刻,並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 根據這一思想,我進行了一些探索,將初中物理第一冊中電學的一節課《電路的連接方法》由原來的驗證性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索性實驗,教學中採用啟發式教學和有控開放。 在新課教學過程中: (二)教師從中選擇幾個相類似的電路,組織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討論,找出相同之處進行歸納,由此得出電路的一種連接方法:串聯。此後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餘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學生會進行猜測,此時教師示意可通過自己所連接的電路加以實驗,由此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對串聯電路的理解。 (三)由於有極少數的學生有不同的連接方法,當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時,另一個燈泡仍然發光,此時他們會提出異議,當投影他們連接的電路時,大多數同學會發現他們所連接的電路與前面所示的電路有區別,教師由此組織他們進行簡短的討論,分析它的連接特點,並示意學生利用手裡的器材進行實驗,實驗下來大家發現用這種方法也能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討論,找出相同之處進行比較,得出電路的另一種連接方法:並聯。此後進一步提問: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餘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並示意用實驗進行檢驗,學生由此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對並聯電路的理解。 (四)結束學生實驗後,組織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得出串、並聯電路的特點,並利用電腦多煤體的手段進行一些電路的識別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通過學習,學生們基本能較好的達到教學所預期的目標,但是,要取得這樣的效果,就要求教師在每次實驗前必須做好大量的准備工作(包括知識和實驗方面的准備)。對於實驗中學生初次接觸的儀器、實驗操作中的難點和關鍵之處,實驗開始前教師必須給予適當的指點。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如正確使用儀器,謹慎操作;尊重客觀事實,不拼湊數據;實驗完畢後自覺整理並愛護儀器等等。實驗後,還必須及時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三、充分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訓練學生動手能力 物理教學中有許多課外小實驗、小製作,如果教師引導得當,學生主動去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課外小實驗、小製作既具有器材簡單易得、現象明顯、節約、安全等優點,又具有良好的教學功能和教學效果,是當今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新課程標准強調物理實驗的探究活動,要求為學生創造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同時提倡物理實驗的綠色化、安全化。因此,物理教師和實驗室人員應結合教材內容因地制宜地積極開發物理教學中的課外小實驗、小製作。 用上,定期開放實驗室,由實驗員去講解並指導學生去做一些實驗,這樣一來可以增強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敢於提問、善於提問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而提出例如,利用常用物品(如可樂瓶)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實驗,如自由落體運動和堅直上拋運動中的完全失重現象、反沖運動、水流星、靜電除塵、音叉共鳴、研製水火箭等;利用玩具(如牛頓鞦韆、碰碰球等)可以做碰撞實驗;利用家用電器(如電視機)可以做許多有趣的實驗:電荷之間的作用、電子的掃描和視覺暫留、電子的掃描的周期等;利用新穎材料(如激光筆)做奇妙的反射演示實驗現象。 檔前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小實驗是課外知識,與考試無關,因此常被視為可有可無,或被棄之不理。然而這些小實驗卻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貼近生活、直觀明了、便於操作的特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發展智力, 四、不定期地開放實驗室,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 由於人的個性差異,一些學生往往不滿足於課堂我認為要把我們的實驗室真正的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中學物理教學理論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個問題呈現出來。所以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盡可能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勇於質疑,敢於對人們司空見慣或認為完美無缺的事物提出懷疑;勇於向舊的傳統和權威挑戰。做到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錯誤讓學生評。讓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獨立設計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變單向信息傳遞為雙向式、多向式信息傳遞與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創造性思維,真正感到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從而更好的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作一名主動學習的學生。 五、加強物理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物理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同時也為物理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優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學校應創造條件,加強物理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首先,重視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物理實驗室,加快物理實驗軟體和實驗教學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如通過計算機實時測量、處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逐步建立數字化的實驗室。多媒體課件與文字教材、投影片等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它具有表現力強、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優點,有利於創設形象、生動的物理實驗教學情景,模擬那些復雜或不安全的實驗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但是,目前這類資源較為缺乏、零散,難以滿足物理實驗教學的需要。因此物理教師應與計算機專業人員合作,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教學需要,盡可能開發實驗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其次,要抓好物理實驗教學的網路資源建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本校校園網的建設,不斷補充物理實驗教學研究最新成果的有關信息,豐富校園網上的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基於網路下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充分利用電子書籍、電子期刊、資料庫、數字圖書館、教育網站和電子論壇等網上物理教育信息資源,使實驗教學媒體從單一媒體向多種媒體轉變;使教學活動從信息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使學生從單獨的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 六、結合身邊的生活實際開發實驗教學資源 家庭、學校、社會都有大量學生感興趣的物理問題,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一定要因地制宜,緊密結合身邊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關心身邊的物理現象,善於從物理的角度來看待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現象,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物理廣泛應用於生活及社會的各個領域。如家庭中新型電器、炊具中的物理原理;公共設施、交通工具中某些裝置的物理原理;新型通信工具,等等。教師應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素材用於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可樂瓶、易拉罐、飲料瓶、吸管、電視機、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做物理實驗。學生的課後作業也應該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如游樂場中的物理,車站、碼頭上的物理,超級市場中的物理等。把這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引入物理實驗課,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 我認為從以上的六個方面進行教學,我們的學生一定對我們的物理教學感興趣,這樣我們就可以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素質。

『貳』 169是個什麼掛

的路。
2、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6、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
7、蟻穴雖小,潰之千里。
8、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
9、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10、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
12、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14、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6、你的臉是為了呈現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工作最大的資產。
17、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18、世上並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於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21、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
22、旁觀者的姓名永遠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貧窮的製造廠。
25、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樹。
27、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28、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29、迴避現實的人,未來將更不理想。
30、先知三日,富貴十年。
31、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麼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32、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並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33、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34、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35、夫婦一條心,泥土變黃金。
3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37、沒有口水與汗水,就沒有成功的淚水。
38、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99個只有興趣者。
39、忍耐力較諸腦力,尤勝一籌。
40、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於改變自己。
41、兩粒種子,一片森林。
42、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
43、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恆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
44、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45、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
46、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7、挫折其實就是邁向成功所應繳的學費。
48、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49、忘掉失敗,不過要牢記失敗中的教訓。
50、不是境況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況。
51、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52、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靠自己永遠不倒。
53、慾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54、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
55、一滴蜂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更多的蒼蠅。
56、真心的對別人產生點興趣,是推銷員最重要的品格。
57、自古成功在嘗試。
58、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59、當一個人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奮斗,他就是個有價值的人。
60、生命對某些人來說是美麗的,這些人的一生都為某個目標而奮斗。
61、推銷產品要針對顧客的心,不要針對顧客的頭。
62、沒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別人的幫助,也沒有人窮得不能在某方面給他人幫助。
63、凡真心嘗試助人者,沒有不幫到自己的。
64、積極者相信只有推動自己才能推動世界,只要推動自己就能推動世界。
65、每一日你所付出的代價都比前一日高,因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你都要更積極。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66、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67、行動是成功的階梯,行動越多,登得越高。
68、環境永遠不會十全十美,消極的人受環境控制,積極的人卻控制環境。
69、事實上,成功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敗的結果。
70、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71、成功的法則極為簡單,但簡單並不代表容易。
72、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麼不同呢?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在短短一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你他的關懷。
73、昨晚多幾分鍾的准備,今天少幾小時的麻煩。
74、拿望遠鏡看別人,拿放大鏡看自己。
75、使用雙手的是勞工,使用雙手和頭腦的舵手,使用雙手、頭腦與心靈的是藝術家,只有合作雙手、頭腦、心靈再加上雙腳的才是推銷員。
76、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77、「人」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眾」人的事業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78、競爭頗似打網球,與球藝勝過你的對手比賽,可以提高你的水平。(戲從對手來。)
79、只有不斷找尋機會的人才會及時把握機會。
80、你可以選擇這樣的「三心二意」:信心、恆心、決心;創意、樂意。
81、無論才能、知識多麼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飢,無補於事。
82、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
83、網路事業創造了富裕,又延續了平等。
84、好的想法是十分錢一打,真正無價的是能夠實現這些想法的人。
85、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86、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來說才有真正意義。
87、貧窮是不需要計劃的,致富才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並去實踐它。
88、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89、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90、苦想沒盼頭,苦幹有奔頭。
91、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92、窮不一定思變,應該是思富思變。
93、自己打敗自己的遠遠多於比別人打敗的。
94、如果我們做與不做都會有人笑,如果做不好與做得好還會有人笑,那麼我們索性就做得更好,來給人笑吧!
95、這個世界並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受得住嘲笑與批評忍不斷往前走的人手中。
96、成功需要成本,時間也是一種成本,對時間的珍惜就是對成本的節約。
97、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葯,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98、投資知識是明智的,投資網路中的知識就更加明智。
99、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100、顧客後還有顧客,服務的開始才是銷售的開始。
101、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別人所不能吃的苦,是為了收獲得不到的收獲。
102、銷售是從被別人拒絕開始的。
10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嘗,好機會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104、生命之燈因熱情而點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105、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
106、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
107、人的才華就如海綿的水,沒有外力的擠壓,它是絕對流不出來的。流出來後,海綿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108、每天早上醒來,你荷包里的最大資產是24個小時——你生命宇宙中尚未製造的材料。
109、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為止。
110、成功決不喜歡會見懶漢,而是喚醒懶漢。
111、未遭拒絕的成功決不會長久。
112、外在壓力增加時,就應增強內在的動力。
113、股票有漲有落,然而打著信心標志的股票將使你永漲無落。
114、只要我們能夢想的,我們就能實現。
115、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116、做的技藝來自做的過程。
117、成功的信念在人腦中的作用就如鬧鍾,會在你需要時將你喚醒。
118、偉大的事業不是靠力氣、速度和身體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識的力量完成的。
119、只有千錘百煉,才能成為好鋼。
120、肉體是精神居住的花園,意志則是這個花園的園丁。意志既能使肉體「貧瘠」下去,又能用勤勞使它「肥沃」起來。
121、對於最有能力的領航人風浪總是格外的洶涌。
122、知識給人重量,成就給人光彩,大多數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稱量重量。
123、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124、為明天做准備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熱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你能應付未來的唯一方法。
125、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126、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127、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我們在何處,而在於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
128、行動不一定帶來快樂,而無行動則決無快樂。
129、如果我們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們真會叫自己大吃一驚。
130、失去金錢的人損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損失極多,失去勇氣的人損失一切。
131、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132、相信就是強大,懷疑只會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133、那些嘗試去做某事卻失敗的人,比那些什麼也不嘗試做卻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134、恐懼自己受苦的人,已經因為自己的恐懼在受苦。
135、在真實的生命里,每樁偉業都由信心開始,並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136、要冒一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願意去冒險的人。
137、「穩妥」之船從未能從岸邊走遠。
138、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沒有它,天才也會在矛盾無定的迷徑中徒勞無功。
139、在世界的歷史中,每一偉大而高貴的時刻都是某種熱忱的勝利。
140、沒有熱忱,世間便無進步。
141、沒有什麼事情有象熱忱這般具有傳染性,它能感動頑石,它是真誠的精髓。
142、一個人幾乎可以在任何他懷有無限熱忱的事情上成功。
143、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後又使他們更堅強。
144、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45、如果不想做點事情,就甭想到達這個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146、沒有哪種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47、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帶給別人信心。
148、障礙與失敗,是通往成功最穩靠的踏腳石,肯研究、利用它們,便能從失敗中培養出成功。
149、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150、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151、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機會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會成功。
152、金錢損失了還能挽回,一旦失去信譽就很難挽回。
153、在你不害怕的時間去鬥牛,這不算什麼;在你害怕時不去鬥牛,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時還去鬥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154、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155、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156、不大可能的事也許今天實現,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許明天會實現。
157、我成功因為我志在成功!
158、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
159、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於量變的積累。
160、平凡的腳步也可以走完偉大的行程。
161、嘲諷是一種力量,消極的力量。贊揚也是一種力量,但卻是積極的力量。
162、誠心誠意,「誠」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63、領導的速度決定團隊的效率。
164、成功呈概率分布,關鍵是你能不能堅持到成功開始呈現的那一刻。
165、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有時距離很短——只要後者再向前幾步。
166、空想會想出很多絕妙的主意,但卻辦不成任何事情。
167、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168、你可以這樣理解 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 (我是可能的)。
169、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
170、用行動祈禱比用言語更能夠使上帝了解。
171、成功的人是跟別人學習經驗,失敗的人只跟自己學習經驗。
172、很多事先天註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決定怎麼面對,那是「運」!
173、不要問別人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別人做了什麼。
174、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175、你一天的愛心可能帶來別人一生的感謝。
176、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叄』 為什麼搜浮針的時候彈出來:符仲華浮針療法騙局

一種營銷策略,博取人們好奇之心,以達到宣傳效果。

『肆』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明清時代的西方人眼裡是哪樣的

「四大發明」這個詞,長期以來,都支撐著國人對中國歷史的驕傲,惹來的爭議,也是相當多。特別是「四大發明對世界意義有多大」這事,鬧出來的「吵翻天」的場景,更是十分多。

不過,有一群人,比起現代人來,確實更有發言權:中國「四大發明」西傳後的明清年間,同時代的歐洲學者們。

他們眼裡的「四大發明」,分別都有哪些意義呢?這事兒,倒可以一樣一樣來說。

一:對指南針「不認賬」

中國四大發明的「西傳」歷程里,對歐洲帶來「化學反應」的一項,正是指南針。裝載了指南針的歐洲船舶,從此開出了地中海,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裡,頻繁駛向未知的海洋。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里,低調的指南針,就是催化劑!



而歐洲傳教士的記載,更讓當時西方傳教士們開眼:原來中國人不單能造薄紙,還能造出12尺以上的大紙?要知道,當時的歐洲造這樣的紙?想都別想。

於是,到了1765年,即中國清代乾隆三十年,法國財政大臣杜爾果也發了狠,給派往中國的傳教士們下了硬任務,一定要把中國造紙的各種技術完完全全「照搬」來。隨後,從米漿粘紙技術到紙葯技術等一系列中國造紙的「核心技術」,就這樣火速登陸歐洲,助推了十八世紀下半葉,歐洲造紙技術的井噴發展。

這樣的「發狠」,值得我們驕傲,卻也更值得我們深思:那個歐洲人在發狠學習的年代,不也正是中國的國門緊閉,閉關鎖國到達頂峰的年代?優秀的文化傳承,從來不是一個民族自大的資本,相反,應是指引後人走得更遠的燈。

『伍』 麻將友吵了幾句,回家兩天後死亡誰擔責任

王振鐸的相關觀點,指南針的發明至早不逾於宋代,此種觀點在其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都有所體現。如在《司南、指南針與羅經盤(上)》一文中所述:「自周末至李唐,古人所稱述之『司南』或稱『指南』為一種辨別方向之儀器,其物便於攜帶及測驗,宛如指南針之用矣。王振鐸認為在唐朝已經出現了便於攜帶的類指南針儀器,但絕不是指南針。王振鐸把此種物件看作是指南針的過渡形式。王振鐸未明確論斷指南針發明的具體時問,由於缺乏材料,出於科學嚴謹性方面考慮,所以未輕易論斷。他在《司南、指南針與羅經盤(中)》中說:「(指南)魚法固早於(指南)針法約半個世紀,然此二者先後相互之關系,仍有待史證之發現而說明也。」正是在此情況下說的。另外,在同一篇論文中又說:「中國古代,藉縫紉之鋼針,經人工傳磁,而成人造磁體之指南針,其史證之發現,至今尚未見有早於十一世紀以前者。」這是以北宋時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一》與《夢溪筆談補》為根據而加以論斷的。這兩篇文章中記載了此種人工傳磁而成人造磁體的指南針。另外王振鐸在此篇文章中批判了英人維烈亞力(Alexanderwylie)所著《中國研究》中所指的唐朝僧一行已經注意到了磁針所指方向與北極之差的錯誤理解。最後鄭重地提出論斷:「按中國磁針偏向之記載,尚未發現史證有早逾《夢溪筆談》者,存中記其『微偏東』,寇宗爽記謂『偏東』,即指磁針之偏角而言。」這便是王振鐸由於材料所謂限制而不能對中國磁偏角的發現時間有一個確切的認識。關於指南針的發明時代,王振鐸只是給出了一個大致的推測,在《司南、指南針與羅經盤(中)》中,王振鐸說:「指南針之發明時代,以《萍洲可談》海舶用磁針及沈括謂方家制磁針,信其創始必早。」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也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王先生也只能給出一個時間區間。[4]

如他在書中所述:「但從司南儀到指南針中間經歷了幾個技術過渡,這些過渡發生在魏晉南北朝至唐代。」他這種論斷性的結論沒有太多的材料支持。但此結論在大體上是沒有錯的。潘吉星先生和李約瑟先生一樣把崔豹《古今注》中的「蝌蚪,蝦蟆,(青蛙)子也,一名懸針,一名玄魚。」作為「從勺到針」的過渡來看。他說:「將在空中的磁針與方位盤配合,在晉南北朝曾經用過,確能指南,從而實現了李約瑟先生說的from the spoon to the needle(從勺到針)的過渡。」潘吉星先生在同一本書中也對水羅盤的出現時問做出了論斷。他說:「有證據顯示,9世紀唐代堪輿羅盤製造者已經做出了這決定性的一步。」在同一頁中,他再一次強調說:「晉南北朝開始對司南作技術改進,而在唐代後期完成從司南向羅盤的轉變,北宋人享受這些技術成果並使之發揚,歷史的發展脈絡應是如此。」進一步對指南針的發展脈絡做出了闡述。潘吉星在李約瑟先生研究的基礎之上,吸收了王振鐸先生的部分觀點,對指南針的發明時間與過程重新作了一個界定,雖然依然有部分不妥之處,但總體來說,是科技史上的一個進步。麗另外一些學者,或是沒有新材料而做出驚人的論斷,或是材料不足,僅憑某一材料片段做出新的論斷,但總體來說均未能讓眾人信服,影響亦不是很大。」而把指南針起源論斷於唐代。姑且不論此論斷的正確與否,單依此材料根本不能得出此種論斷。[4]

觀點之三

在成都民間收藏族的藏品中,發現了一件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的玉(石)器,它是由七塊玉(石)板拼接而成,正面是圖形,反面是古文字,特別是在第4塊玉(石)板上的中間,有一個圓形圖案,其上放置了一個類似半個「地球」的東西。在這個「地球」的頂部(北極)有一個直徑4cm的小洞,其中插有一支玉(石)的指南針,在圓形圖案上還有「東」、「南」、「西」、「北」四個古文字。依據現有學科專業知識分析,這四個古文字與我們今天在進行地質填圖時所使用的羅盤上的「東」、「南」、「西」、「北」的方位字一樣,除東字外,其餘「南」、「西」、「北」三個字均與甲骨文不同。在三星堆玉(石)器上發現指南針很重要,那種認為指南針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的觀點由此會被徹底推翻,文獻中曾提及的黃帝發明指南車一事,但至今只是推測,未見考古實物,而三星堆地區玉(石)器上指南針的發現把中國指南針的發現史推到了伏羲時代。三星堆發現的指南針是玉(石)的,不會轉動,是象徵性的。[5]

早期形制編輯

在中國的方位文化中經歷了從天文學方法定位再以磁學方法製成司南,最後由司南演變成指南針的三個階段,隨之而來的是測定方位技術的不斷完善。[4]

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

圖1—司南模型(王振鐸復原)

圖1—司南模型(王振鐸復原)

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為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1]

記載司南的最早的文獻是《鬼穀子》,其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謀篇)從《鬼穀子》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鄭人去「取玉」,必須要帶上司南,就是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在提到司南的文獻中,王充的記述是最重要的,他明確指出:「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是應篇)其中的「杓」是指勺子。具備這種「指南」性能的司南,應是磁性指向器。但是,這里的「地」是指古代械盤中的「地盤」。械盤是秦漢時期發明的,用於游戲或占卜。在「地盤」的四周刻有24個方位,中心刻有象徵北斗七星的標志。中國現代著名的科技史家和文物復制專家王振鐸曾依據這些記載成功地復原了漢代的司南(如圖1所示)。

圖1司南模型(王振鐸復原)勺形司南尚無實物出土,

圖2—藏於蘇黎世里特堡博物館的漢代石浮雕

圖2—藏於蘇黎世里特堡博物館的漢代石浮雕

但漢代畫像石上,有類似勺形司南形象的畫面(如圖2所示),這表明王充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在這幅石像中,可看到,畫面主體是魔術師和雜技演員在表演,上面一行人是貴族觀眾,右上角的小方台上放著一個疑似司南的長柄匙(見畫面外小插圖),一個人在跪著觀察它。

圖2藏於蘇黎世里特堡博物館的漢代石浮雕(本圖引自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物理學卷》)從所留下的材料看,利用磁石指極性的司南就是磁性指向器具有的最早的形制。[6]

磁體定向裝置的出現,就使人從靠觀察天體定向的被動性轉向靠地磁定向的主動性。人類最早的磁體定向裝置,是以天然條狀磁石製成的司南,它出現後在中國戰國末期(前三世紀)而在漢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司南儀的出現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因為它是以與天文定向原理截然不同的磁學原理製成的新型導向裝置,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能晝夜工作,迅速指出方向,操作簡便易於攜帶。[4]

最初,「司南」指測影的表桿。如《韓非子·有度篇》說,「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即正東西,引申為確定東西南北方向。「立司南」來源於殷商甲骨文中的「立中」和戰國時的「立朝夕」,它們的意思都是立表以測日影。[1]

磁勺

磁勺是一種天然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當它被發現的時候,其狀取法北斗七星,名稱則沿用「司南」。古文「司南」可以推定為磁勺的至少有《鬼穀子》、《論衡》、《玄覽賦》、《飄賦》四項記載。《宋書·禮志》引《鬼穀子》曰:「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為其不惑也。」《鬼穀子·謀篇》至遲成書於西漢,或許是先秦之書,其中關於「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的傳說,暗示了磁勺與玉器業的聯系,甚難加工的磁勺應是玉工高手的傑作。

東漢王充的的《論衡·是應篇》說:「司南之勺,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句中的「地」一般解釋為「地盤」,也可能是「池」字誤寫。這句話應釋為:勺狀的司南,放在「地盤」上(或投入盛有適量液體(如水銀)的容器中),它的勺柄必然自動指向南方。

此後,梁元帝蕭繹的《玄覽賦》說:「見靈烏之占巽,觀司南之候離。」唐韋肇的《飄賦》說:「挹酒漿,則仰惟北(北斗)而有別;充玩好,則校司南以為可。」再次介紹了司南(磁勺)的功用和形狀。

磁勺的實物雖然迄今尚未發現,但與此有關的文物至少有兩件。一是瑞士蘇黎世的Rietberg博物館中所藏的一塊公元114年的東漢畫像石,其右上角有一人正在觀測一件可能是「司南之勺」的東西。二是那志良《玉器通釋》上冊著錄的一件「司南佩」古玉器,此玉「長不過寸許,一端琢成一個小勺,一端琢成一個圓形的小盤,中間有一個橫穿。」「司南佩」的製作年代不明,推測為唐代之物。

除了上述的表和磁勺之外,司南又是指南車、指南舟和報時刻漏的代稱。晉人葛洪所作的《西京雜記》中提到的「司南車」即半自動機械裝置指南車。《宋書·禮志》記載:「晉代又有指南舟。」南朝任昉的《奉和登景陽山》詩吟道:「奔鯨吐華浪,司南動輕枻。」詩中的司南即指皇家園池中的指南舟,可是,「指南舟」究竟怎樣導航,至今依然是一個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詠《雞》詩雲:「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意謂夜半零時正,詩人恰聞司南的報時之聲。[1]

磁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唐代堪輿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活動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的山西堪輿家丘延瀚,被後世堪輿家推崇為堪輿術三針(正針、縫針和中針)中最早出現的正針法的創始人。明代雅好科技的寧獻王朱權則在其《神機秘籍》中說:「針法古無所傳,自昔玄真始制。」玄真即唐代浙江金華道家張志和(約730—約810年),他的道號叫玄真子,所著《玄真子》十二卷,殘存三卷。從這殘卷中知道他頗好物理,但未找到與指南針或針法直接有關的記載。然而,這個道號不禁使人聯想到舊題晉崔豹所作的《古今注》中把蝌蚪稱為「玄針」。其文曰:「蝦蟇子,曰蝌蚪,一曰玄針,一曰玄魚,形圓而尾大,尾脫即腳生。」十世紀時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項記載似乎把磁針與指南魚的發明和應用從形狀和性能上聯繫到了一起。

關於指南魚的制備方法,見於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資料編撰的《武經總要》。《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五載其法曰:「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這種方法利用地磁場使鐵片磁化,並知道魚形鐵片微向下傾斜對磁化有利,實際上已發現近代科學中所謂的磁傾角的影響。使用時,指南魚浮於水面,與水浮磁針的原理是一致的。

水浮磁針的製作方法首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十四,其文曰:「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這種方家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鋼針磁化法,經過沈括之手公布於世,有力地促進了磁針在堪輿和航海兩大領域中的應用和普及。指南針進入到實用磁針的階段,對裝置方法的研究提到了議事日程。沈括全面研究和比較了「水浮」法、置「指爪」法、置「碗唇」法及「縷懸」法的優缺點,認為「縷懸」法最佳。「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現代磁強計中懸掛的小磁鐵,就採用了此相似的方法。磁針指的精度,與司南及指南魚不可同日而語,故磁針的發明,很快導致了磁偏角的發現。

五代亂世的《管氏地理指蒙·釋中第八》曰:磁針「體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較軒轅之紀,尚在星虛丁癸之躔」。軒轅黃帝時代的磁偏角,作者以為尚在「星(午)虛(子)丁癸」方向,而當時「針指坎離定陰陽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偏角變為南偏東15°。

由於堪輿術的神秘性,中國唐宋堪輿著作在流傳中又相互影響,有所增刪,要從眾多早期堪輿著作中理出磁針、磁偏角以至羅盤的發明、發現年代,誠非易事,然而,北宋司天監楊惟德於慶歷元年(1041年)奉命編撰的相墓大全《塋原總錄》卷一位磁偏角的發現訂定了下限。書中說:「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這里明確地記載了「丙午針」,即後世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二十四中所說的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在西方,直到13世紀才知道磁針偏南。1429年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年)橫渡大西洋時,正式測到磁偏角現象。[1]

中國發現了元代水浮法指南針瓷碗。1959年,在遼寧旅順甘井子元代墓葬中出土了兩件磁州窯白釉褐花大碗,大碗內底部彩繪兩個同心圓,圓內繪並排的三點,中間一線相連。乍看此圖形似一個不規則的「王」字,故被稱為「王字紋碗」。碗外底圈足內又墨書一個「針」字。經科技史學家王振鐸先生研究證實,這種碗就是航海時指示方向所用的針碗。它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針碗的水面上漂著穿在浮漂上的磁針,碗內底的「王」字形標志則有助於標明方向。先將「王」字中的細道與船身中心線對直,如船身轉向,磁針便和該細線形成夾角,從而顯示航向轉移的角度。類似的碗在江蘇丹徒照臨村元代窖藏和河北省磁縣漳河故道元代沉船內都有發現。[7]

羅盤的發明與西傳

磁針問世後,先後用於堪輿和航海。為了使用方便,讀數容易,加上磁偏角的發現,對指南針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家首先將磁針與分度盤相配合,創制了新一代指南針——羅盤。不過有些場合,碗中的水浮磁針仍在使用,故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四稱「水浮多盪搖」。江蘇、河北和遼寧旅大曾出土元代的不帶刻度的指南針專用針碗。當航船還在使用浮針加針碗時,堪輿羅盤卻遠遠地跑到了前面。

考古資料表明,

張仙人俑與旱羅盤

張仙人俑與旱羅盤

堪輿家選擇墓穴採用二十四向表示法大約始於唐末。南唐何溥主持建徽城,看風水時也用二十四向表示法。何溥所撰的《靈城精義》「理氣章正訣」中說,「地以八方正位,定坤道與輿圖,故以正子午為地盤,居內以應地之實。」天以十二分野,正躔度之次舍,故以壬子丙午為天盤,居外以應天之虛。」作者、時代不明的《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理氣篇」中有一段幾乎相同的文字,兩者應同出一源。

羅盤古稱「地螺」、「地羅」。南宋曾三聘的《因話錄》(作於公元1200年前後)「子午針」條說:「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壬丙午間縫針。」曾三聘是江西臨江俯峽江(今江西西清江)人。離峽江不遠的江西臨川,於1985年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堪輿旱羅盤模型,正可與《因話錄》的記載相互印證。1985年5月,江西臨川南宋朱濟南墓(葬於1198年)出土了座底墨書「張仙人」的瓷佣一式兩件。風水先生「張仙人」佣[7] ,左手抱一羅盤。值得注意的是,該羅盤的磁針與水羅盤的磁針根本不同,中部增大呈菱形,菱形中央有一明顯圓孔,明確現象地表示這是一種用軸支承的旱羅盤。

中國的磁針和羅盤先後經由陸水兩路西傳,曾給人類的文明的進程帶來重大的影響。以前史學界認為磁針在水中的水羅盤與指南針一脈相承,是中國的發明,但旱羅盤是歐洲所發明,16世紀才經由日本船傳入中國。而今臨川羅盤證明:旱羅盤的發明權也屬於中國。[1]

最初形制

磁石指極性與磁性指向器的最初形制

對於磁石吸鐵性的認識和應用,傳說,秦皇宮的磁石門可防止身帶鐵刃的刺客進入。文獻中對磁石吸鐵現象多有記述,如戰國時期成書的《呂氏春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子》和東漢王充的《論衡》,這些作者都提到磁石吸鐵現象,玳瑁和琥珀等物體能吸引某些輕小物體的現象。王充指出,這些現象是「感應」(一種超距作用的看法)的作用,但似乎並不知道電感應和磁感應的區別。指南針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要發明指南針,就要研究磁石的指極性。[6]

磁化技術和磁偏現象的記述

北宋時磁化技術取得了突破,這些技術加速了磁性指向器的普及,並且導致指向器形制新的演變。

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提到一種新型的磁性指向器——「指南魚」,同時還能看到,製作指南魚的關鍵是鐵的磁化。曾公亮的記述是:以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卷15)曾公亮實際上是利用地磁場對剪成魚形的鐵片進行磁化,這是歷史上人類尋求新的磁化技術上的一個突破。但是,由於使用時要放在水面,鐵片要盡量「薄」。這也是重要的提示。

指南魚的磁性是很弱的,作為一種「天然的」缺陷,圓形的魚首也使它的指向精度受到限制。雖然這種簡易的磁化技術使指南魚的製作容易了許多,但它的形狀造成與勺形司南有類似的缺陷。

同樣,具有實用性的磁化技術,與曾公亮同時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他寫道:「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卷24)這種形制易流行、且簡單,磁化效果也相當好,特別是,它對指向器形制的改進產生了另一個突破——針狀。用針指向,它的指向精度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這樣,司南就衍變成了指南針,而且這種指南針也更容易普及了。無疑,這是磁性指向器形制的最重要的改進。

由於指針指向精度得以提高,人們在使用指南針時很快就注意到,它所指的方向有時並非正南,這就是磁偏現象——「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

實際上,在寫於慶歷元年(1041)的《塋原總錄》中,比沈括稍早些的楊維德已經記載了指南針和磁偏角的存在.他寫道:「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卷1)這里說的「針」就是磁針,而「丙午針」是指磁針在靜止時,針指的方位是24個方位中丙位和午位的結合部,也就是南偏東約7。5°。這與沈括的「微偏東」是一致的,但楊維德的說法更早,描述也更精確些。

稍晚於沈括的寇宗夷在所著的《本草衍義》也提到:「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偏東,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纊中獨縷,以半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垂之,則針常指南。然常偏丙位。蓋丙為大火,庚辛金受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爾。」(卷5)這段話講到指南針的磁化,講到磁偏現象的發現,還講到指南針的架設問題,以及利用五行學說簡要地解釋磁針指向的原因。在這里,寇宗夷所使用的是「水浮法」,這與沈括是有些不同的。這也說明,在這時人們還在探索形制,一直在進行著不同的嘗試。早在晚唐時期成書的《管氏地理指蒙》,在這篇文獻中我們可以讀到:磁者母之道,針者鐵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復,以是完。體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透過這段話,可以看到,它記述的磁偏角約為南偏東15°左右。這說明,關於地磁偏現象的發現可能早於宋代。在另一篇早期文獻中提到地磁偏的是《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這部書的成書時間約在10世紀下半葉。

與沈括大致同時代的王假(福建堪輿學派的創立者)也提到過磁偏角。在王僅的一首詩中,他寫道:「虛危之間針路明,南三張度上三乘」。這里的前一句所提到的顯然是天體坐標的南北向,但通過觀察地磁羅盤會發現,南方星宿「張」的范圍是如此之廣,以至於兩個磁偏角及天體坐標的正南這3個「南方」方位均包含在其內。所以,他對磁偏角的涉及,具體數值還不能完全確定,但它的地磁偏現象的記載,說明了風水師是重視地磁偏現象的研究的。王僅是一位著名的堪輿家,他的主要著作寫於1030—1050年間。

宋代曾三異在1189年寫的《因話錄》提到,在地球表面上一定有某個區域,在那裡磁偏角為零。曾三異的觀點很有見地,事實上也確實存在著零磁偏角線。即使如此,他也只是提出了一種有價值的猜測。16世紀,明代人迸一步發現了在不同的地點磁偏角的大小也不同的結論;18世紀,才出現關於磁偏角的大小也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明確記載。[6]

指南針架設方法與羅盤

指南針如何架設起來,沈括比較了4種不同的架設方法:

水浮多盪搖。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運轉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這就是有名的沈括「四法」。沈括對前3種方法採取否定的態度,盡管「水浮法」是曾公亮已經有過嘗試的方法.在《武經總要》中記載的使用方法是將指南魚「平放水面令浮」,為此魚形的鐵葉可能是中間微凹的,這樣的結構使鐵魚像小船一樣漂浮在水面上。宗夷也提出了架設的方法,他指出:「以針橫貫燈心,浮水上,亦指南。」[6]

沈括嘗試的四種安裝指南針的方法

南宋時,指南針的架設問題有了新的進展。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成書於1100—1250年間)中記述了兩種指南針,即指南魚和指南龜。它們可看作「水針(水羅盤)」和「旱針(旱羅盤)」的先驅。水羅盤(也叫浮針羅盤)是從《武經總要》的指南魚到《事林廣記》的指南魚發展過來的,由於後者是木刻的,自然可浮在水面,似乎也不怕水面盪搖,它已發展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結構。此後,水針一直比較流行,加上進一步的改進,將磁針穿上小木條,取代了木頭刻的魚,使之更實用了。自然,「指南魚」這種形制也就消失了。《事林廣記》記載的「指南龜」,則是後世旱羅盤的先驅。它因為採用了竹釘支承,摩擦力小,旋轉靈活,因而也受到人們歡迎。後來人們將其發展成了樞軸支承式,這種形制就成了使用簡便的旱羅盤。1985年5月,在江西臨川縣溫泉鄉朱濟南墓中出土了一件題名「張仙人」的俑,高22。2em,手捧羅盤。此羅盤樣的磁裝置結構與宋代水浮針不同,其菱形針的中央有一明顯的圓孔,說明它採用的是樞軸支承的架構。這座墓下葬的時間為南宋慶元四年(1198)。可見在旱羅盤問世不久,中國人已經將其發展成樞軸支承式的了。[6]

結語

旱羅盤後來經阿拉伯傳人歐洲,在歐洲發展成熟起來。歐洲人又進一步對這種旱羅盤做了改進,使用起來很是方便。這種改進雖然對磁的知識並未增加,甚至也未「改善」,但是卻對航海事業產生了積極影響。也就是說,在發展航海事業的過程中,使磁技術的價值彰顯出來。從磁的吸鐵性和指極性知識看,在磁技術的發展早期,磁技術對生產發展和航海、堪輿的活動是有價值的,而磁技術的改善就是圍繞著這種需求發展的。在磁技術發展的同時,人們也積累起些許磁學知識。這個積累過程是緩慢的,這當然是由於貌似簡單的磁知識,它聯系著對地(球)磁場的認識。這使問題具有了某種復雜性,而破解這種復雜性還需要時間,需要某種天才;同時也期待著高水平的精準實驗用。

在這些精準的實驗中,磁化技術中的兩種方法是很重要的。在這些磁化技術的發展中,古人所依據的科學原理,要麼是不知道,要麼是不符合現代的科學原理。所以,古人是黑暗中摸索著前進的,是在對經驗中的領悟中發展著的。在這些發明中,指南「針」形狀發明提高了指向的精度,也使磁偏角得以發現.針的形制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推進了對磁的認識,有益於磁知識的積累。大體上說,磁性指向器的演變過程中,形制的不斷改進是很重要的,就像汽車發明後,汽車的樣子也不斷發生變化,甚至是很大的變化,但這也是逐步演變的。磁性指向器的交流中,也包含著磁知識的交流,這種交流促進著「磁學」知識的積累和發展。這直到近代才結出果實。[6]

羅盤西傳編輯

中國的磁針和羅盤先後經由陸水兩路西傳,曾給人類文明的進程帶來重大的影響。史學界認為磁針浮在水中的水羅盤與指南針一脈相承,是中國的發明。1985年江西臨川南宋朱濟南墓出土的「張仙人」俑手持的旱羅盤證明:旱羅盤的發明權也屬於中國。[1]

雖然GPS在導航、定位、測速、定向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由於其信號常被地形、地物遮擋,導致精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使用。尤其在高樓林立城區和植被茂密的林區,GPS信號的有效性僅為60%。並且在靜止的情況下,GPS也無法給出航向信息。為彌補這一不足,可以採用組合導航定向的方法。電子羅盤正是為滿足用戶的此類需求而設計的。它可以對GPS信號進行有效補償,保證導航定向信息100%有效,即使是在GPS信號失鎖後也能正常工作,做到「丟星不丟向」。

『陸』 關於浮針效果

浮針兩天九百抄元絕對是騙人的,學符針要找浮針發明人(符仲華),才能得到真傳,認真學習後你才知道浮針原來名不虛傳,會給你驚喜的。絕對不會只是當時止痛過後反彈,當然不要期望1次能治癒所有的疾病和所有的病都能治,屬於浮針適應症的,一定綠色,經濟,安全,無痛苦效果好。

『柒』 中醫套針大家知道嗎

這個本人聽過,稍微了解了一下,是在新型浮針、浮針、腕踝針、皮下針、針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捌』 感王有扎浮針的嗎

浮針療法是依據傳統針灸理論,結合現代醫學知識發明的一種新型內現代針灸方法。其使用一次容性浮針針具在皮下淺筋膜進行掃散活動,並配合再灌注活動手法進行治療,臨床具有綠色治療、見效快、療效高、遠期療效好的一種的現代針灸方法。

『玖』 四大發明對中國的影響

影響: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

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

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才得以誕生。

(9)新型浮針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對世界影響: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贊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

恩格斯在1857年發表的《炮兵》中寫道:「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葯,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中」火葯最早在公元9世紀晚唐時期的煉丹書籍中就有記載。

公元904年,楊行密軍圍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是火葯最早使用於軍事記載,最早的火葯武器則出現在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

十世紀五代時期的敦煌(時屬歸義軍)壁畫,目前所知最早的關於火槍和手榴彈的描繪。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火銃出土於中國黑龍江,製作年代為1288年,現藏黑龍江省博物館。

『拾』 指南針的早期形制

在中國的方位文化中經歷了從天文學方法定位再以磁學方法製成司南,最後由司南演變成指南針的三個階段,隨之而來的是測定方位技術的不斷完善。
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為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載司南的最早的文獻是《鬼穀子》,其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謀篇)從《鬼穀子》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鄭人去「取玉」,必須要帶上司南,就是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在提到司南的文獻中,王充的記述是最重要的,他明確指出:「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是應篇)其中的「杓」是指勺子。具備這種「指南」性能的司南,應是磁性指向器。但是,這里的「地」是指古代械盤中的「地盤」。械盤是秦漢時期發明的,用於游戲或占卜。在「地盤」的四周刻有24個方位,中心刻有象徵北斗七星的標志。中國現代著名的科技史家和文物復制專家王振鐸曾依據這些記載成功地復原了漢代的司南(如圖1所示)。
圖1司南模型(王振鐸復原)勺形司南尚無實物出土,但漢代畫像石上,有類似勺形司南形象的畫面(如圖2所示),這表明王充的記載應該是可信的。在這幅石像中,可看到,畫面主體是魔術師和雜技演員在表演,上面一行人是貴族觀眾,右上角的小方台上放著一個疑似司南的長柄匙(見畫面外小插圖),一個人在跪著觀察它。
圖2藏於蘇黎世里特堡博物館的漢代石浮雕(本圖引自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物理學卷》)從所留下的材料看,利用磁石指極性的司南就是磁性指向器具有的最早的形制。
磁體定向裝置的出現,就使人從靠觀察天體定向的被動性轉向靠地磁定向的主動性。人類最早的磁體定向裝置,是以天然條狀磁石製成的司南,它出現後在中國戰國末期(前三世紀)而在漢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司南儀的出現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因為它是以與天文定向原理截然不同的磁學原理製成的新型導向裝置,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能晝夜工作,迅速指出方向,操作簡便易於攜帶。
最初,「司南」指測影的表桿。如《韓非子·有度篇》說,「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即正東西,引申為確定東西南北方向。「立司南」來源於殷商甲骨文中的「立中」和戰國時的「立朝夕」,它們的意思都是立表以測日影。
磁勺
磁勺是一種天然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當它被發現的時候,其狀取法北斗七星,名稱則沿用「司南」。古文「司南」可以推定為磁勺的至少有《鬼穀子》、《論衡》、《玄覽賦》、《飄賦》四項記載。《宋書·禮志》引《鬼穀子》曰:「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為其不惑也。」《鬼穀子·謀篇》至遲成書於西漢,或許是先秦之書,其中關於「鄭人取玉,必載司南」的傳說,暗示了磁勺與玉器業的聯系,甚難加工的磁勺應是玉工高手的傑作。
東漢王充的的《論衡·是應篇》說:「司南之勺,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句中的「地」一般解釋為「地盤」,也可能是「池」字誤寫。這句話應釋為:勺狀的司南,放在「地盤」上(或投入盛有適量液體(如水銀)的容器中),它的勺柄必然自動指向南方。
此後,梁元帝蕭繹的《玄覽賦》說:「見靈烏之占巽,觀司南之候離。」唐韋肇的《飄賦》說:「挹酒漿,則仰惟北(北斗)而有別;充玩好,則校司南以為可。」再次介紹了司南(磁勺)的功用和形狀。
磁勺的實物雖然迄今尚未發現,但與此有關的文物至少有兩件。一是瑞士蘇黎世的Rietberg博物館中所藏的一塊公元114年的東漢畫像石,其右上角有一人正在觀測一件可能是「司南之勺」的東西。二是那志良《玉器通釋》上冊著錄的一件「司南佩」古玉器,此玉「長不過寸許,一端琢成一個小勺,一端琢成一個圓形的小盤,中間有一個橫穿。」「司南佩」的製作年代不明,推測為唐代之物。
除了上述的表和磁勺之外,司南又是指南車、指南舟和報時刻漏的代稱。晉人葛洪所作的《西京雜記》中提到的「司南車」即半自動機械裝置指南車。《宋書·禮志》記載:「晉代又有指南舟。」南朝任昉的《奉和登景陽山》詩吟道:「奔鯨吐華浪,司南動輕枻。」詩中的司南即指皇家園池中的指南舟,可是,「指南舟」究竟怎樣導航,至今依然是一個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詠《雞》詩雲:「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意謂夜半零時正,詩人恰聞司南的報時之聲。
磁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唐代堪輿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活動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的山西堪輿家丘延瀚,被後世堪輿家推崇為堪輿術三針(正針、縫針和中針)中最早出現的正針法的創始人。明代雅好科技的寧獻王朱權則在其《神機秘籍》中說:「針法古無所傳,自昔玄真始制。」玄真即唐代浙江金華道家張志和(約730—約810年),他的道號叫玄真子,所著《玄真子》十二卷,殘存三卷。從這殘卷中知道他頗好物理,但未找到與指南針或針法直接有關的記載。然而,這個道號不禁使人聯想到舊題晉崔豹所作的《古今注》中把蝌蚪稱為「玄針」。其文曰:「蝦蟇子,曰蝌蚪,一曰玄針,一曰玄魚,形圓而尾大,尾脫即腳生。」十世紀時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項記載似乎把磁針與指南魚的發明和應用從形狀和性能上聯繫到了一起。
關於指南魚的制備方法,見於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資料編撰的《武經總要》。《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五載其法曰:「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這種方法利用地磁場使鐵片磁化,並知道魚形鐵片微向下傾斜對磁化有利,實際上已發現近代科學中所謂的磁傾角的影響。使用時,指南魚浮於水面,與水浮磁針的原理是一致的。
水浮磁針的製作方法首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十四,其文曰:「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這種方家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鋼針磁化法,經過沈括之手公布於世,有力地促進了磁針在堪輿和航海兩大領域中的應用和普及。指南針進入到實用磁針的階段,對裝置方法的研究提到了議事日程。沈括全面研究和比較了「水浮」法、置「指爪」法、置「碗唇」法及「縷懸」法的優缺點,認為「縷懸」法最佳。「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現代磁強計中懸掛的小磁鐵,就採用了此相似的方法。磁針指的精度,與司南及指南魚不可同日而語,故磁針的發明,很快導致了磁偏角的發現。
五代亂世的《管氏地理指蒙·釋中第八》曰:磁針「體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較軒轅之紀,尚在星虛丁癸之躔」。軒轅黃帝時代的磁偏角,作者以為尚在「星(午)虛(子)丁癸」方向,而當時「針指坎離定陰陽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偏角變為南偏東15°。
由於堪輿術的神秘性,中國唐宋堪輿著作在流傳中又相互影響,有所增刪,要從眾多早期堪輿著作中理出磁針、磁偏角以至羅盤的發明、發現年代,誠非易事,然而,北宋司天監楊惟德於慶歷元年(1041年)奉命編撰的相墓大全《塋原總錄》卷一位磁偏角的發現訂定了下限。書中說:「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這里明確地記載了「丙午針」,即後世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二十四中所說的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在西方,直到13世紀才知道磁針偏南。1429年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年)橫渡大西洋時,正式測到磁偏角現象。
中國發現了元代水浮法指南針瓷碗。1959年,在遼寧旅順甘井子元代墓葬中出土了兩件磁州窯白釉褐花大碗,大碗內底部彩繪兩個同心圓,圓內繪並排的三點,中間一線相連。乍看此圖形似一個不規則的「王」字,故被稱為「王字紋碗」。碗外底圈足內又墨書一個「針」字。經科技史學家王振鐸先生研究證實,這種碗就是航海時指示方向所用的針碗。它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針碗的水面上漂著穿在浮漂上的磁針,碗內底的「王」字形標志則有助於標明方向。先將「王」字中的細道與船身中心線對直,如船身轉向,磁針便和該細線形成夾角,從而顯示航向轉移的角度。類似的碗在江蘇丹徒照臨村元代窖藏和河北省磁縣漳河故道元代沉船內都有發現。
羅盤的發明與西傳
磁針問世後,先後用於堪輿和航海。為了使用方便,讀數容易,加上磁偏角的發現,對指南針的使用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家首先將磁針與分度盤相配合,創制了新一代指南針——羅盤。不過有些場合,碗中的水浮磁針仍在使用,故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四稱「水浮多盪搖」。江蘇、河北和遼寧旅大曾出土元代的不帶刻度的指南針專用針碗。當航船還在使用浮針加針碗時,堪輿羅盤卻遠遠地跑到了前面。
考古資料表明,堪輿家選擇墓穴採用二十四向表示法大約始於唐末。南唐何溥主持建徽城,看風水時也用二十四向表示法。何溥所撰的《靈城精義》「理氣章正訣」中說,「地以八方正位,定坤道與輿圖,故以正子午為地盤,居內以應地之實。」天以十二分野,正躔度之次舍,故以壬子丙午為天盤,居外以應天之虛。」作者、時代不明的《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理氣篇」中有一段幾乎相同的文字,兩者應同出一源。
羅盤古稱「地螺」、「地羅」。南宋曾三聘的《因話錄》(作於公元1200年前後)「子午針」條說:「地螺,或有子午正針,或用子壬丙午間縫針。」曾三聘是江西臨江俯峽江(今江西西清江)人。離峽江不遠的江西臨川,於1985年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堪輿旱羅盤模型,正可與《因話錄》的記載相互印證。1985年5月,江西臨川南宋朱濟南墓(葬於1198年)出土了座底墨書「張仙人」的瓷佣一式兩件。風水先生「張仙人」佣 ,左手抱一羅盤。值得注意的是,該羅盤的磁針與水羅盤的磁針根本不同,中部增大呈菱形,菱形中央有一明顯圓孔,明確現象地表示這是一種用軸支承的旱羅盤。
中國的磁針和羅盤先後經由陸水兩路西傳,曾給人類的文明的進程帶來重大的影響。以前史學界認為磁針在水中的水羅盤與指南針一脈相承,是中國的發明,但旱羅盤是歐洲所發明,16世紀才經由日本船傳入中國。而今臨川羅盤證明:旱羅盤的發明權也屬於中國。
最初形制
磁石指極性與磁性指向器的最初形制
對於磁石吸鐵性的認識和應用,傳說,秦皇宮的磁石門可防止身帶鐵刃的刺客進入。文獻中對磁石吸鐵現象多有記述,如戰國時期成書的《呂氏春秋》、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子》和東漢王充的《論衡》,這些作者都提到磁石吸鐵現象,玳瑁和琥珀等物體能吸引某些輕小物體的現象。王充指出,這些現象是「感應」(一種超距作用的看法)的作用,但似乎並不知道電感應和磁感應的區別。指南針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要發明指南針,就要研究磁石的指極性。
磁化技術和磁偏現象的記述
北宋時磁化技術取得了突破,這些技術加速了磁性指向器的普及,並且導致指向器形制新的演變。
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提到一種新型的磁性指向器——「指南魚」,同時還能看到,製作指南魚的關鍵是鐵的磁化。曾公亮的記述是:以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卷15)曾公亮實際上是利用地磁場對剪成魚形的鐵片進行磁化,這是歷史上人類尋求新的磁化技術上的一個突破。但是,由於使用時要放在水面,鐵片要盡量「薄」。這也是重要的提示。
指南魚的磁性是很弱的,作為一種「天然的」缺陷,圓形的魚首也使它的指向精度受到限制。雖然這種簡易的磁化技術使指南魚的製作容易了許多,但它的形狀造成與勺形司南有類似的缺陷。
同樣,具有實用性的磁化技術,與曾公亮同時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他寫道:「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卷24)這種形制易流行、且簡單,磁化效果也相當好,特別是,它對指向器形制的改進產生了另一個突破——針狀。用針指向,它的指向精度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這樣,司南就衍變成了指南針,而且這種指南針也更容易普及了。無疑,這是磁性指向器形制的最重要的改進。
由於指針指向精度得以提高,人們在使用指南針時很快就注意到,它所指的方向有時並非正南,這就是磁偏現象——「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
實際上,在寫於慶歷元年(1041)的《塋原總錄》中,比沈括稍早些的楊維德已經記載了指南針和磁偏角的存在.他寫道:「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卷1)這里說的「針」就是磁針,而「丙午針」是指磁針在靜止時,針指的方位是24個方位中丙位和午位的結合部,也就是南偏東約7。5°。這與沈括的「微偏東」是一致的,但楊維德的說法更早,描述也更精確些。
稍晚於沈括的寇宗夷在所著的《本草衍義》也提到:「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偏東,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纊中獨縷,以半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垂之,則針常指南。然常偏丙位。蓋丙為大火,庚辛金受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爾。」(卷5)這段話講到指南針的磁化,講到磁偏現象的發現,還講到指南針的架設問題,以及利用五行學說簡要地解釋磁針指向的原因。在這里,寇宗夷所使用的是「水浮法」,這與沈括是有些不同的。這也說明,在這時人們還在探索形制,一直在進行著不同的嘗試。早在晚唐時期成書的《管氏地理指蒙》,在這篇文獻中我們可以讀到:磁者母之道,針者鐵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復,以是完。體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透過這段話,可以看到,它記述的磁偏角約為南偏東15°左右。這說明,關於地磁偏現象的發現可能早於宋代。在另一篇早期文獻中提到地磁偏的是《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這部書的成書時間約在10世紀下半葉。
與沈括大致同時代的王假(福建堪輿學派的創立者)也提到過磁偏角。在王僅的一首詩中,他寫道:「虛危之間針路明,南三張度上三乘」。這里的前一句所提到的顯然是天體坐標的南北向,但通過觀察地磁羅盤會發現,南方星宿「張」的范圍是如此之廣,以至於兩個磁偏角及天體坐標的正南這3個「南方」方位均包含在其內。所以,他對磁偏角的涉及,具體數值還不能完全確定,但它的地磁偏現象的記載,說明了風水師是重視地磁偏現象的研究的。王僅是一位著名的堪輿家,他的主要著作寫於1030—1050年間。
宋代曾三異在1189年寫的《因話錄》提到,在地球表面上一定有某個區域,在那裡磁偏角為零。曾三異的觀點很有見地,事實上也確實存在著零磁偏角線。即使如此,他也只是提出了一種有價值的猜測。16世紀,明代人迸一步發現了在不同的地點磁偏角的大小也不同的結論;18世紀,才出現關於磁偏角的大小也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明確記載。
指南針架設方法與羅盤
指南針如何架設起來,沈括比較了4種不同的架設方法:
水浮多盪搖。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運轉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這就是有名的沈括「四法」。沈括對前3種方法採取否定的態度,盡管「水浮法」是曾公亮已經有過嘗試的方法.在《武經總要》中記載的使用方法是將指南魚「平放水面令浮」,為此魚形的鐵葉可能是中間微凹的,這樣的結構使鐵魚像小船一樣漂浮在水面上。宗夷也提出了架設的方法,他指出:「以針橫貫燈心,浮水上,亦指南。」
沈括嘗試的四種安裝指南針的方法
南宋時,指南針的架設問題有了新的進展。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成書於1100—1250年間)中記述了兩種指南針,即指南魚和指南龜。它們可看作「水針(水羅盤)」和「旱針(旱羅盤)」的先驅。水羅盤(也叫浮針羅盤)是從《武經總要》的指南魚到《事林廣記》的指南魚發展過來的,由於後者是木刻的,自然可浮在水面,似乎也不怕水面盪搖,它已發展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結構。此後,水針一直比較流行,加上進一步的改進,將磁針穿上小木條,取代了木頭刻的魚,使之更實用了。自然,「指南魚」這種形制也就消失了。《事林廣記》記載的「指南龜」,則是後世旱羅盤的先驅。它因為採用了竹釘支承,摩擦力小,旋轉靈活,因而也受到人們歡迎。後來人們將其發展成了樞軸支承式,這種形制就成了使用簡便的旱羅盤。1985年5月,在江西臨川縣溫泉鄉朱濟南墓中出土了一件題名「張仙人」的俑,高22。2em,手捧羅盤。此羅盤樣的磁裝置結構與宋代水浮針不同,其菱形針的中央有一明顯的圓孔,說明它採用的是樞軸支承的架構。這座墓下葬的時間為南宋慶元四年(1198)。可見在旱羅盤問世不久,中國人已經將其發展成樞軸支承式的了。
結語
旱羅盤後來經阿拉伯傳人歐洲,在歐洲發展成熟起來。歐洲人又進一步對這種旱羅盤做了改進,使用起來很是方便。這種改進雖然對磁的知識並未增加,甚至也未「改善」,但是卻對航海事業產生了積極影響。也就是說,在發展航海事業的過程中,使磁技術的價值彰顯出來。從磁的吸鐵性和指極性知識看,在磁技術的發展早期,磁技術對生產發展和航海、堪輿的活動是有價值的,而磁技術的改善就是圍繞著這種需求發展的。在磁技術發展的同時,人們也積累起些許磁學知識。這個積累過程是緩慢的,這當然是由於貌似簡單的磁知識,它聯系著對地(球)磁場的認識。這使問題具有了某種復雜性,而破解這種復雜性還需要時間,需要某種天才;同時也期待著高水平的精準實驗用。
在這些精準的實驗中,磁化技術中的兩種方法是很重要的。在這些磁化技術的發展中,古人所依據的科學原理,要麼是不知道,要麼是不符合現代的科學原理。所以,古人是黑暗中摸索著前進的,是在對經驗中的領悟中發展著的。在這些發明中,指南「針」形狀發明提高了指向的精度,也使磁偏角得以發現.針的形制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推進了對磁的認識,有益於磁知識的積累。大體上說,磁性指向器的演變過程中,形制的不斷改進是很重要的,就像汽車發明後,汽車的樣子也不斷發生變化,甚至是很大的變化,但這也是逐步演變的。磁性指向器的交流中,也包含著磁知識的交流,這種交流促進著「磁學」知識的積累和發展。這直到近代才結出果實。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